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策略3篇

时间:2023-01-18 11:21:56
摘要:建筑外立面火灾是高层建筑主要火灾类型,消防救援人员应正视当前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中的困难矛盾,认真分析原因,思考应对之策,才能改进提高工作,尽可能降低火灾规模和损失。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外立面火灾 扑救 策略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策略3篇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篇1

城市空间和人口规模的急剧扩张促使建筑开始向“上”发展,催生了大量高层建筑。建筑外立面火灾是高层建筑主要火灾类型,消防救援人员应正视当前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中的困难矛盾,认真分析原因,思考应对之策,才能改进提高工作,尽可能降低火灾规模和损失。

一、高层建筑外保温系统设计要求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外墙保温技术并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建设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并在高层建筑中推广使用。在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将建筑材料分为A(不燃)、B1(难燃)、B2(可燃)、B3(易燃)四个燃烧等级。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7.1条规定建筑的内、外保温系统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不宜采用B2级保温材料,严禁采用B3级保温材料。上述规范中,对于A级外保温材料使用的强制性条文规定,设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以及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其他建筑等,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对于B1级外保温材料使用的强制性条文规定,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和不大于50m的其他高层建筑等,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

二、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类型

(一)幕墙火灾

幕墙保温是将保温材料直接固定在基础墙面上,并通过龙骨固定外挂板。由于幕墙保温系统外挂板与保温材料间留有较大的空气间层,且燃烧到一定规模后,形成幕墙材料与保温材料内外共同燃烧,同时幕墙、保温材料掉落易形成飞火,金属幕墙装饰板熔融向下流淌蔓延。特别是早期建筑幕墙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表面不做任何防护层,火势发展迅猛。

(二)外墙保温系统火灾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在基墙上安装黏结层、有机保温材料并采用无机材料(浆料)进行抹面和装饰。施工完毕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由于保温材料封闭于饰面层、抹面层下,具有良好的抗御火灾的能力。但在施工阶段,由于保温材料外露、保温碎屑堆积,如用火不慎易引发火灾。

(三)建筑脚手架火灾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需要搭建脚手架,其附属的竹片板、防尘网均为燃烧值较大的可燃载体。这些物品如遇燃烧,火势向上快速蔓延,可燃物向下掉落又形成下方多个火点,从而形成上、下部蔓延起火。

(四)可燃物品卷叠火灾

可燃物品卷叠火灾是高层建筑阳台堆积的可燃物、外窗雨棚等燃烧形成外立面火灾。火势通过烟热向上升腾作用,接力燃烧形成立体燃烧态势,火势规模和蔓延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下层可燃物的连续性、火源释放的能量大小和持续性。

(五)烟囱效应引发烟火垂直蔓延火灾

烟囱效应引发烟火垂直蔓延火灾是高层建筑外部建筑外形布局形成的凹形部位或内部中庭部位起火后,烟热沿竖向向上并通过引燃可燃物蔓延形成立体火灾。火势能否扩大蔓延关键在于火源释放的能量是否足够充足、烟热途径上是否有足够的可燃物、外窗玻璃是否破损等。

(六)“飞火”引发毗邻高层外立面火灾

“飞火”引发毗邻高层外立面火灾是在高层建筑外部起火后,通过在风向和热力运动影响下,高温燃烧物、“火星”飘落扩散至毗邻建筑,引燃毗邻建筑外部可燃物,形成第二火灾现场。“飞火”火灾往往属于次生灾害,主要取决于可燃物的热值和重量,具备“飞扬”后,仍有较高热值的条件;现场气象条件,风向、风力及现场降雨等;被点燃建筑的外立面的构造是否具备被点燃的可燃条件,比如可燃的外保温或脚手架高层建筑。

三、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特点及处置难点

(一)火势蔓延迅速多向

从外立面火灾发展来看,由于火焰在竖向燃烧速度快,没有防火阻隔的情况下,一般消防救援队伍到场前已蔓延扩大。蔓延过程中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水平方向上部蔓延速度比下部明显快,火线呈曲线特征。二是当烟火包裹建筑后,火场形成小气候,风助火势在向其他立面蔓延过程中速度大大加快。

(二)救人控火任务艰难

已投用建筑室内人员分布在不同房间,火势存在由外向内延烧可能,疏散营救被困人员是主要任务;在建建筑外立面火灾,存在施工工人四处逃散位置不明的情况;改建建筑火灾则会叠加投用建筑和在建建筑两者处置难点。

(三)外攻控火展开困难

建筑下方消防登高面被占用,未给云梯、高喷等举高消防车停靠位置留足安全距离,部分建筑周边道路绿化和架空线影响举高车梯臂作业。工地起火由于内部道路不完善或堆物导致车辆难以进入,且燃烧坠落物导致车辆、阵地难以靠近起火建筑,影响救援行动展开。

(四)灾害发展方向不确定

外立面起火后,火势的发展方向、过火的范围受外立面火灾类型、风向风力、建筑外部形势、防火分隔物、室内可燃物数量和玻璃破裂等多重因素影响,灾害发展方向不确定性较大。

(五)由外转内蔓延设防难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势进入室内的途径主要通过引燃开放外阳台的可燃物,火势突破外阳台门窗进入室内;或是烧破玻璃、引燃窗帘或窗口附近可燃物发展到室内;或是外部射水击破玻璃,射流将烟热驱赶至室内造成蔓延。特别是室内多楼层、大面积起火后,组织有效供水设防从供水流量保障、水带铺设途径、人手调整安排等都会面临极大困难。

(六)内部复杂指挥不畅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涉及建筑外部四周和内部各个楼层,指挥系统运作涉及指挥员人数多,位置分散,且先后到场,加之部分建筑楼道较为封闭导致信号不畅,现场指挥指令难以快速、准确发送,各个点位情况也不易集中汇聚。

(七)设施失效耗时费力

建筑内部固定消防设施在火灾期间一旦失效将极大影响救援行动开展。大量射水导致地下机房进水,泵房、电梯等难以正常工作;无序使用设施导致失效,如室内消火栓流量有限,出枪数过多导致无法形成有效射流;喷淋系统大面积动作导致流量不足。新建或改建的正施工建筑本来内部设施不全或停用,都会导致固定消防设施失效,延误战机。

四、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组织

(一)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1.调研摸底

了解掌握建筑单位周边交通道路和消防水源分布;摸清建筑底数、结构类型、平面布局、功能分布、消防设施等基本情况,重点掌握可能引发外立面火灾的高层建筑数量位置类型、出入口、可使用的登高及水带铺设途径(楼梯、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的位置及操作、室内消火栓分布(特别是楼顶消火栓)、通向顶楼的入口以及楼顶向下射水的条件等;同时修订完善数字化预案和作战信息卡,夯实灭火救援作战基础,不断为提升灭火救援的作战效能注入强劲的动力。

2.明确思路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各级指挥员应明确基本处置思路,做到“救人第一、重点控制”。火势在低区、局部尚未扩大时,以快制快优先控火灭火;火势在1个立面且呈线状未扩展蔓延(或水平蔓延很慢),力量要注重控制外部火势和建筑内部设防,可采取疏散营救和堵截控制并重;外立面火势蔓延至多个面,浓烟烈火呈包裹式燃烧时,要侧重防止外部蔓延,避免见火打火;尤其是要特别防止烟气进入封闭楼梯间,尽量关闭防火门,确保正压送风系统正常运转。

3.专项训练

因地制宜立足辖区实际开展车辆装备性能测试,实地开展固定设施的完好性、供水车辆供液性能、水带耐压性能、举高车射高测试、移动(车载)炮射高测试、消防员登高行动能力测试等,通过分析各项作业数据,优化作战行动,提升作战能力。支队主要针对指挥体系构建、多批次力量展开、多途径建立移动供水线路、大兵团供水组织、内外通信联络、力量调整部署、战勤保障等。消防救援站主要开展固定设施使用、携装登高、室内消火栓出水、铺设移动供水线路、分层疏散搜救、居高临下射水、举高车停靠作业、人员接力救助等实操训练,进一步增强在扑救高层建筑火灾中的技术、战术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二)灾害处置行动对策

1.快速响应,调集充足力量

预先制定力量编成调集方案,调集举高类、大型水罐和抢险类专勤车辆为主;启动调度预案,调集指挥、供水、抢险、举高、保障、通信、社会联动等作战模块。并做好临警接警询情工作,应问清建筑状态(高层建筑、施工工地、改建建筑)、外立面燃烧的情况、内部人员、火势大小等情况,避免将高层建筑火灾与高层外立面火灾混为一谈。一次性调集优势力量,模块化调集高层建筑专业队,也可根据区域站点分布、城区道路和支队级指挥员到场时间等因素,考虑初期大队、站级指挥员实际能力,应充分调集首批优势力量,辖区队站要及时共享分配现场水源和停靠位置情况,并合理安排战斗车辆停靠,要以举高车、高层供水车、压缩空气泡沫车等优势车辆靠前作战,指挥车、器材车、抢险车等专勤车辆殿后保障,进行水带铺设、阵地设置、火场警戒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后续主战车辆入场。强化初期指挥中心介入提示,加强被困人员疏散引导,强化信息搜集并及时传递到前方,加强作战提示,协助前方指挥员把握全局,厘清思路,科学应对。

2.初战侦察,构建指挥架构

各级指挥员途中要加强谋划部署,着重查阅战斗预案、明确作战基本思路、确定车辆停靠和供水组织。要分层明确内部侦察任务分工,逐间、逐层查明情况,设置外部观察人员,重点观察火线位置、窗口冒火、人员呼救等情况,兼顾关注坠落风险和行动风险。以单个消防站为基础作战单元分配作战任务,避免协同战斗困难,便于战斗员贯彻指挥员作战决心,充分发挥队站指挥员能动性。

3.集中兵力,分割堵截控制

应将人员救助作为火场救援的主要方面,特别在火势凶猛、烟雾弥漫的初期,不能盲目见火打火。将主要力量按照主次分别分布在救人、控火、进攻、防御四个方面。把握战机实施“分层包干”战术,通过区分高区、中区、低区实施登高出水控火。其中低区火势采用水枪、移动炮、车载炮实施灭火,中区战斗段采用架设举高车外部射水、铺设移动供水线路结合,高区火势利用固定消防设施登顶射水+铺设移动供水线路射水。

4.灭搜同步,提升救人效率

实施疏散救援行动时,要扑灭出入口火势,打通地面救人通道,引导内部人员进入楼梯间疏散逃生。此外,外部观察被困人员求救信号,强化重点救人容易遗漏的区域,例如关闭的电梯轿厢、建筑地下室、脚手架(在建/改建建筑)、建筑裙房及平台顶部(跳楼)、施工建筑孔洞内部(坠落)。

5.内外夹击,防止外火内烧

控制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危害性进一步扩大,防止火势蔓延至内部是控火的关键所在。必须要做到外攻与内防同步进行,外部射水在选位上,直击燃烧物,避免冲击玻璃和无目标大面积扫射。射流上,开花覆盖、直流定点、直流平扫,顺序上,由高向低,优先遏制火势向上蔓延。同时也要通过外部观察引导内部水枪出水堵截火势,精准打击火势。同时,还要加强对飞火、延烧的控制和扑救,防止燃烧物掉落引燃地面、残骸飘散引燃周边建筑、热辐射和热对流引燃邻近建筑、底部脚手架连廊等情况发生。

6.以固为主,坚持固移结合

积极启用内部消防设施,可利用消防控制室引导人员疏散、图像确认火点和蔓延范围、监控设施启动情况;使用室内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充分给建筑内部供水管网加压供水,但要注意同时启用过量室内消火栓会影响水枪压力和流量、使用水泵接合器供水要首次确认供给对象和供给范围是否恰当。

7.火场供水,确保供液不断

打赢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歼灭战关键是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供水干线分为两段,一是垂直供水干线。垂直水带铺设途径和优先顺序是:沿楼梯缝隙垂直铺设>沿已过火熄灭的外墙铺设>沿楼梯蜿蜒铺设>沿升降机、电梯井铺设>利用举高车转接口铺设水带向内部供水,灭火剂优先使用压缩空气泡沫,减少水渍损失。二是水平供水干线,即供给灭火车辆的供水干线。车辆到场后,可采用“双一字型”排列,按照“1+1+N”,即“前方主战、中间占桩、后方跑趟”作战单元部署模式进行力量部署;其次联动市政部门,采取提高全市管网供水压力的方式,提高压力确保火场供液可靠安全。

(三)优化实战战勤保障模式

一是设置地面战勤保障区域和楼内战勤保障点,优先保障出水核心六件套以及空呼气瓶和简易破拆工具。楼内要根据分层区域战斗段,在楼内分区、分层设置若干个装备保障点,将灭火、破拆、钢瓶、给养等分区存放,确保各战斗段灭火补充高效。二是继续健全和细化政府多部门灭火与消防应急救援社会联动工作组织机构,加强联动力量的管理和训练,定期参加联动工作会议和演练,接警联动要做到出动迅速,受领并完成分配的处置任务,做到精准联动。

作者:汪剑彪 单位:江西省鹰潭市消防救援支队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篇2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快速增长,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而且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笔者提出沿高层建筑外立面设置固定或半固定灭火冷却系统,以解决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的难题。

1高层建筑外立面往往成为火灾垂直蔓延的主要通道

1.1建筑外立面可燃材料广泛使用

高层建筑为了节能保温和美观,外立面常使用大量可燃材料。尤其在《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46号[2011])实施前,大量可燃甚至易燃聚苯乙烯、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应用到建筑外墙,在保温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保温工程完成后,外层有5mm砂浆保护,但高温下一旦破损很容易形成立体燃烧。为了建筑外观效果,一些高层建筑外立面直接使用铝塑复合板,这种板材上下均为0.5mm铝板,中间夹层为PE(聚乙烯)或PVC(聚氯乙烯),夹层厚度为3~5mm,这种板材很难达到不燃标准。此外,在玻璃幕墙和铝塑复合板接缝处的可燃胶条、泡沫板均是可燃材料,大大增加了外立面的火灾负荷。

1.2玻璃幕墙高温破碎后成为火灾蔓延通道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多采用型钢骨架、铝合金型材骨架,型钢在300~400℃时强度迅速下降,600℃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铝合金型材在250~300℃时就会失去承载能力。火灾时,温度迅速上升,玻璃幕墙承重构件会在较短时间内失去承载能力,造成玻璃脱落破碎。此外,玻璃本身由于受热不均,也会在火灾中发生炸裂脱落。玻璃幕墙破碎后,火灾会迅速引燃室内窗帘等可燃物,加速火灾蔓延。

2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的难点

2.1高层建筑偏重室内消防,无外立面火灾自救设施

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室内消防设施规定了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主体,室内消火栓、灭火器为补充的室内灭火设施,作为火灾扑救的主要消防设施。室外消防设施仅有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由室外消火栓为消防车供水,消防车往水泵结合器供水供给室内消火栓和喷淋设施灭火。可以说,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关于建筑物外立面消防设施几乎未做要求,火灾时甚至火灾初期,使用单位人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2.2消防车辆难以靠近施救

高层建筑周边往往停放很多车辆,难以在短时间内疏散完毕,影响了火灾扑救速度。外立面火灾经常会从上部掉落大量可燃物,使消防车辆和人员难以靠近扑救。特别是设置玻璃幕墙的火灾现场,会不停掉落玻璃、承重构建等锐物,影响了火灾扑救。

2.3消防车辆的扑救高度与建筑高度往往有较大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和用地指标的严格控制,一类高层甚至超高层民用建筑大量涌现,建筑高度远远超过举高消防车最大扑救高度,而且高性能的举高消防车价格过高,一般的城市难以配备。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蔓延到一定高度,只能使用内部消防消火栓扑救,难以起到很好的灭火效果。

3外立面设置灭火冷却系统方案

鉴于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特点,笔者建议参照地上立式油罐消防设计,在屋顶设置固定灭火冷却系统,该灭火系统平时可兼作外立面的清洗设施,火灾时,开式喷头沿高层建筑外立面出水,可达到迅速灭火目的。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虽然火势大,但很少有爆炸发生,不像油罐火灾经常出现固定消防设施被损坏情况,火灾时能够起到较好的灭火效果。另外,管线可以包在外立面装修材料内,不会影响整体外观。

3.1消防用水量计算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着火罐冷却水供给强度为0.5L/s·m,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关于防护冷却水幕供给强度为0.5L/s·m,防火分隔水幕供给强度为为2L/s·m。高层民用建筑外立面灭火冷却系统兼有灭火和冷却功能,参考供给强度可为1L/s·m,按照每个立面确定用水量,如单面长度超过40m时可分段供水,用水量可控制在40L/s内,与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最大用水量一致。考虑到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蔓延迅速,火灾延续时间按照1h确定,用水量按144m3计算。

3.2由水泵供水的固定灭火冷却系统

根据举高消防车作战性能,建议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由水泵供水的固定灭火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消防设施设2台水泵,水池容量为144m3,可以很好地扑灭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本系统供水方式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初期火灾由消防水箱供水,后期由消防泵加压供水。室外设2套DN150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与系统连接。消防泵两台,互为备用。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远传开启着火区域的电磁阀同时远传启动消防泵,并报警。火灾扑救结束后,手动停泵。

3.3由消防车辆供水的半固定灭火冷却系统

50m以下的高层建筑,可以采用紧急情况下由消防车供水的半固定式灭火冷却系统,将管线引至安全地带并加设水泵接合器或管牙接口,火灾时由消防车往系统内供水灭火。本系统室外设2套DN150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与系统连接。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远传开启着火区域的电磁阀并报警,然后由消防车通过水泵接合器向系统供水。

3.4自上而下灭火成功实例

2010年10月12日23时50分,山东日照华美大酒店外立面发生火灾,该建筑19层,高76m,经过70min奋力扑救,大火被成功扑灭,156名入住客人被成功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消防车沿外立面扑救时,举高消防车水柱只能喷射到56m左右的高度,难以控制。笔者当时所在大队的4名消防官兵,不顾个人安危,佩戴个人防护装备从室内楼梯到达楼顶,冒着浓烟,使用屋顶试验用消火栓从上往下灭火,灭火效果十分明显,为火灾成功扑灭立下了头功。

4结束语

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多发和扑救困难的实际情况,沿外立面在屋顶设置固定式灭火冷却系统,是用可控的较少投资解决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的有效办法。

作者:辛本顺 单位:日照市消防支队

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篇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高层建筑类型、数量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和扑救难题凸显。高层建筑火灾主要分为高层外立面火灾、电缆井火灾、局部房间火灾等类别,其中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一般火势蔓延迅速,社会影响大,扑救困难。近年来全国先后发生“1·1”重庆渝北加州花园小区、“5·24”南京金鹰中心、“3·9”石家庄众鑫大厦等多起全国有影响的高层外立面火灾事故,本文结合“5·24”南京金鹰中心火灾处置情况,探讨高层外立面火灾扑救基本战术方法。

1“5·24”南京新街口金鹰火灾介绍

2019年5月24日,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89号新街口金鹰中心A座发生火灾。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立即调派9个中队、28辆消防车、135名消防员赶赴现场,并同时调集消防特勤及相关联动单位。接报后,总、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赶赴现场组织指挥,省市各级领导也高度关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过参战消防员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扑灭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1.1金鹰中心基本情况

金鹰中心A座于1996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4.8万m2,地上58层,地下2层。裙楼部分东侧1~6层为金鹰中心商场,7层为酒店大堂(已拆成毛坯),8层为商场办公;北侧1~8层为工商银行。大楼核心筒9层为酒店自助餐厅,9层外侧(8层裙楼楼顶平台)有一处违章搭建的餐厅厨房(面积约110m2)。10~36层为写字楼,37~54层为酒店客房,55~58层为私人用房。楼内酒店所有区域均在改造施工。大楼200m范围内有市政消火栓6个,出口压力均为0.3MPa左右,12层和50层为避难层,26层和37层设有避难间,拥有疏散楼梯8部、消防电梯2部。起火部位为金鹰中心A座9楼西北侧区域,起火原因是施工人员使用等离子切割机拆除油烟设备时产生的高温滴落物引燃油烟设备内的残存油污,并引燃周边可燃物。

1.2扑救经过

1.2.1精准调度,快速响应

21时00分,南京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启动《高层建筑火灾灭火作战预案》,第一时间调集新街口政府专职队和侯家桥、逸仙桥、汉中门、特勤一等9个中队、28辆消防车、135名消防员到场施救,并调集新街口消防特勤队、新街口消防联防联治力量到场协助处置。21时03分,新街口专职队到场,外部观察发现A座西北侧外立面火势已呈现猛烈燃烧态势,向上蔓延迅速,燃烧坠落物在下方空调外机平台形成新的火点。新街口站立即组织攻坚组进入着火层实施内攻,同时在建筑外部,利用车载炮控制空调外机平台火势。21时07分,侯家桥中队到场。侦查组进入消控室,检查建筑固定消防设施启动情况,利用应急广播引导楼内人员疏散。攻坚组进入着火层9层,协同新街口专职队攻坚组扑救起火点及9层平台火势,疏散7~10层人员。在外部,外控组利用车载炮压制外立面火势,堵截火势向连廊蔓延;占据水泵接合器,做好向室内管网供水的准备。21时10分,消防特勤队、新街口联防联治办人员相继到场,配合公安、交警实施现场警戒,管制交通。

1.2.2立体布控,有效控制

21时12分许,逸仙桥、汉中门中队增援到场。21时15分,总、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及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建筑消防设施操作分队到场。现场指挥部命令参战力量加强防护,立体布控,在扑救外立面火势的同时,强化建筑内部堵截,遏制火势向商场内部发展。汉中门中队组织1个攻坚组,在27层幕墙外侧设置1个高位堵截阵地,阻止火势向上蔓延;组织2个灭火搜救组自11层向上逐层搜救、灭火。逸仙桥中队组织3个灭火搜救组进入商场开展内部侦查,疏散救人,堵截火势。秦淮大队建筑消防设施操作分队和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确保固定消防设施正常运转。

1.2.3分段作业、内外夹击

21时20分许,特勤一、特勤二、鼓楼、战勤保障中队陆续到场。现场成立总指挥部与前沿指挥部,采取“分片作业、高点堵截、内外夹击、多向设防”的战术措施,将现场划分为4个战斗片区,每个战斗片区由1名指挥长、指挥助理带领,按照1~6层、7~10层、11~27层、27层以上的顺序进行分段灭火、搜救,内外夹击,扑灭火势。金鹰中心区域立体图。第一战斗片区负责商场1~6层。由逸仙桥中队、特勤二中队负责,在商城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内攻灭火,疏散滞留人员。第二战斗片区负责主楼7~10层及工商银行7~8层。由侯家桥中队及新街口专职队负责,沿楼梯间蜿蜒铺设水带干线,在着火层及着火层上下内攻灭火,阻止火势向A座内部蔓延;由鼓楼中队在连廊顶部设置观察哨和堵截阵地,防止飞火,组织火势向连廊及B座蔓延,并组织攻坚组进入工商银行,逐层搜救疏散人员,扑救过火区域。第三战斗片区负责主楼11~27层。由汉中门中队攻坚组在27层挑檐平台,设置水枪阵地,不间断向外立面注水浇灌,全面阻止火势沿外立面向上蔓延。同时组织2个灭火搜救组自11层向上逐层搜救、灭火。第四战斗片区由负责主楼27层以上。由特勤一中队组成4个灭火搜救组,自27层向上逐层寻找隐蔽火点,搜救疏散人员。在建筑外部,由特勤一中队利用52m云梯车举高射水,压制外立面火势。战勤保障中队设立保障点,做好气瓶、饮食和其他灭火物资保障。

1.2.4反复搜救、细致清理

21时45分,火势得到控制。前沿指挥部调整力量,逐层进行地毯式排查清理残火,搜救人员。22时40分,明火被全部扑灭。根据总指挥部要求,现场调整部署,组织第三轮搜救。每个中队负责两个楼层,在单位人员带领下,深入内部清理火场,逐个房间、逐个角落排查搜救。23时55分,经过总指挥部、公安机关及业主单位两次核对人员情况,确认楼内人员全部安全疏散,无人员伤亡。总指挥部命令辖区中队继续监护,其余力量返回。

2“5·24”南京新街口金鹰火灾处置经验体会

近年来,南京支队加快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消防特勤等多种形式力量,持续加强微型消防站和区域联防组织建设,积极打造南京特色“5分钟”消防救援圈。这些基础工作的扎实落实对火灾成功处置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2.1精准调度,迅速集结有效力量

支队实行指挥中心主任值班机制,加强第一时间力量调集的研判,做到了精准研判,精准调集。火灾发生后,指挥中心快速调集核心区专职站、4个国家队,跨区域调集2个特勤站、1个保障分队,确保第一处置力量(专职队)3min到场,初期处置力量(侯家桥)7min到场,15min内(汉中门、逸仙桥)形成立体控防战斗力,为火灾的成功处置赢得了时间。

2.2科学指挥,灭火作战高效有序

火灾发生后,总、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快速响应,军政主官及各级指挥长第一时间到场指挥。公安、市政等联动力量多方响应,快速就位,现场成立总指挥部、前沿指挥部、片区指挥长三级指挥体系,确保各项救援指令快速高效传达,为战斗行动有序展开提供强力支撑。指挥部第一时间按照分片区指挥原则,将整个火场划分为4个战斗片区,明确各个片区任务分工。总、支队指挥长分片区指挥,参战力量分段作业,实现扁平化指挥,整个战斗组织高效有序。

2.3救人为先,第一时间立体搜救

此次火灾综合超高层建筑和商业综合体火灾特点,内部人员多且位置分散,疏散救人难度大。现场指挥部科学研判,第一时间组织疏散救人。利用应急广播安抚商场内群众情绪,在单位微型消防站和消防特勤配合下,最短时间内将商场内400余人快速疏散;攻坚组深入着火层及其上下楼层搜救疏散施工和办公人员60余人;搜救组在A座主楼其他区域逐层搜救疏散70余人,在B座主要出入口引导疏散200余人。

2.4固移结合,战术措施采用得力

采取“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快制快、打早灭小。参战消防员第一时间通过消控室掌握室内消防设施启动运行情况,第一时间进入高层区域逐层搜救疏散被困人员,第一时间明确“分片作业、高点堵截、内外夹击、多向设防”的战术措施,在商场各楼层强攻堵截,控制火势向商场内部蔓延;在写字楼逐层开展灭火、搜救,确保各层火点逐一扑灭、人员全部疏散;在连廊楼梯间设置阵地,控制火势向B座蔓延;在工商银行6~8层内攻灭火,控制火势在银行蔓延;在27层高点堵截,控制火势沿外墙向上蔓延。

2.5专常兼备,优化力量体系布局

着眼第一时间有效处置,支队积极推进队站建设,加快优化应急力量布局。提请市政府启动“六大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南京最繁华的新街口区域,建成新街口站并投入使用,在该起火灾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还紧抓专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层、化工、隧道、水域等专业队实体化运作;先后成立高层、化工、水域等专业队,并探索建筑设施操作分队、快速先遣队等专业分队建设,为处置特殊类型火灾事故提供有力支撑。

3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基本战术方法

结合“5·24”金鹰中心火灾扑救情况,笔者认为高层建筑外立面火灾扑救应注意以下技战术措施。

3.1战术原则

坚持“以快制快、固移结合、外围打击、内部堵截、高位设防”的战术措施,快速堵截设防,调高预先设防意识,有效打击火势,控制火势蔓延[2]。

3.2力量编成

高层建筑外立面发生火灾,火警等级宜判定为三级,支队全勤指挥部和战勤保障力量遂行出动,并同步调集邻近微型消防站力量。火警等级提升在作战力量到场前由指挥中心决定,作战力量到场后由现场指挥员决定。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基本战斗编成宜为4辆水罐消防车、1辆举高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消防车。判定为三、四、五级火警宜分别调派不少于2个、4个、8个基本战斗编成,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集高层供水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照明消防车、供气消防车、通信指挥车、消防无人机等车辆装备。

3.3技战术要求

优先利用固定消防设施。组织力量登至顶部,使用室内消火栓快速出水,实施顶部射水控火。直接外围射水打击拦截。根据火点高度视情采取水枪、水炮、举高消防车等装备射水打击火点,拦截火势。射水时,应对准火头上部射水,高位压制火势[3]。提前预设阵地堵截设防。根据火势蔓延速度,提前内部登高至距火头上方一定楼层位置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向上、向内蔓延。必要时,要在多个楼层同步设置多道防线,防止火势突破防线或“跳跃式”发展。内部逐层设置防守力量。要在顶部预设阵地基础上,根据火灾态势变化,逐层组织力量落实防护措施,不留盲区、死角,防止火势突破阳台、外窗向室内蔓延,严防形成内外火势交织的立体式全面燃烧。坚持高位射水拦截。根据火灾蔓延速度快的特点,战斗展开要留有余地。射水时要及时变换射流形式,调整射水角度,高位射水,形成“迎头痛击”效果。火势向上蔓延接近顶部时,要及时利用屋顶消火栓射水灭火。地面及时清理残火。遇有燃烧残留物、飞溅物等掉落时,及时组织力量扑灭地面残火,或预先喷射灭火剂保护。大风天气,在地面预留机动力量,防止产生飞火。

3.4射水技巧

火势位于较低楼层时,使用车载炮、移动炮、水枪打击最高点火势,并快速使水流自然流淌,扑灭下部火势。火势位于较高处时,利用举高消防车高空射水,要合理调整射水角度和射流方式,控制水炮流量,防止“赶火烧”向建筑内部蔓延,或伤及内部设防人员[4]。占据相邻建筑屋顶、平台等制高点,设置水枪阵地,配合举高消防车射水方式,形成交叉射水、高位压制态势。内部射水以开花喷雾为主,大流量、大口径射水,尤其是直流射水时,要防止对外围高空和地面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3.5安全事项

防重心前倾坠落。在楼顶、建筑平台、工作斗等位置战斗展开,尤其是射水灭火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水枪后坐力牵引、技术运用不当等原因导致高空坠落[5]。防热气流灼伤。内部人员严禁在火点正上方或火势蔓延主要方向上方近距离向外探望观察火势,防止热气流、飞溅物灼伤。利用举高车组织展开时,工作斗不得直接伸到火点正上方或烟雾飘散集中方向,应先从上风方向或作战区域侧面预先展开。防高空坠物伤人。地面人员、车辆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燃烧残留物、飞溅物、破损玻璃等坠落伤人。防水流对射伤人。地面人员到位时、外部举高车不得向内攻区域射水。向外射水时,要调整射流方式和水枪流量,注意射水角度,充分考虑建筑构件荷载能力,防止冲击坠落。

参考文献:

[1]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魏真荣.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灭火救援战术策略探讨[J].今日消防,2021,6(1):55-56.

[3]黄前兵.高层建筑分层次火灾扑救战术探讨[J].今日消防,2020,5(12):52-53.

[4]张少辉.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中人员疏散分析[J].今日消防,2021,6(14):48-49.

[5]陈祥强.移动消防装备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实施对策[J].今日消防,2020,6(2):20-29.

作者:孙浩建 单位: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