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现状

时间:2023-03-08 10:20:44
摘要: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需要业主、施工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努力节约和利用施工资源,尽量减少环境影响,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 绿色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现状

1绿色施工的概念和理论综述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通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满足绿色施工,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采取多项绿色施工方法,减少资源浪费,使用绿色环保材料,降低环境影响。通过对建筑施工进行生态分类,采取有效的运营管理系统,可降低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绿色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2绿色施工的特点

1.2.1资源节约

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各种材料、水、电等资源。绿色施工通常以节约资源为首要控制目标,主要包括节地、节水、节材、节能等。依据不同的建筑工程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可根据具体工程确定。

1.2.2环境友好

环境建设主要是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可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尊重环境影响规律,主动采取防污染措施,制定环境污染保护方案。在水污染、噪声、建筑垃圾、光污染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图1为车辆冲洗设施。图1车辆冲洗设施

1.2.3经济高效

按照可持续发展标准,环境法的实施为建筑资源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因此,在这个持续发展周期中,应合理、高效地利用能源和资源,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1.2.4系统性强传统建筑虽然有资源和环境指标,但在使用绿色建筑机制和保护环境方面相对有限。绿色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方案,加强施工规划,注重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1.3绿色施工的原则

绿色施工是指以安全、健康、质量为导向,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影响、节约资源(材料、水、能源、土地)、提高效率的施工活动。环境友好型建筑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关键,可应用土木工程可持续性理念,全面应用绿色施工技术,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创新传统施工技术。绿色建筑强调绿色结构在建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作用,重点是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实施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2建设项目实施绿色施工的必要性

2.1绿色施工推动环境保护理念

生态意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是生态建设的另一种基本形式。在传统的建设项目中,施工企业往往不积极参与环境规划项目开发,与环境建设要求背道而驰。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要求企业从高层次的管理转向低层次的实际操作,重视环境,把握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效益。

2.2绿色施工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

建筑施工周期长、污染大、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绿色设计的原则是减少施工中断,将建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节约水电,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这也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环保”基本方针的必要条件。绿色施工技术首先需要有效利用土地,减轻城市土地使用压力。一方面,可进行建筑外部环境保护,实现绿色施工,减少建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可利用生态设计手段,有效平衡环境影响,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外部环境污染,减少环境破坏,采取有效的节能减排手段,满足绿色生态施工要求。

2.3绿色施工可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绿色施工可增加施工企业效益,体现绿色建筑效益。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克服环境保护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效益和公民利益,不能以资源枯竭和污染为代价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良好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不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还体现了绿色建筑项目的优势。

3建设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实证分析以下结合DL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3.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学校占地面积约38666.67㎡,校舍面积25988㎡,是一所寄宿制学校。DL中学新建项目涉及4个区域:教学区、行政区、学生公寓区和体育区。学生公寓共9栋,540个房间,分为男、女两区,每栋建筑面积4000㎡,为五层砖混结构。所有建筑均为五层框架结构,地下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余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从项目设计到规划实施不断引入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

3.2DL中学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现状

3.2.1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聘请了集团总工负责绿色施工管理工作,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实现绿色施工目标。生态建设项目包括实施国家“四大环保”工程,建设专业、环保、节能的施工场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推进施工过程,节约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为重点,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节能要求,注重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施工企业在设计各种建设项目时,必须严格遵守企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并注意应用成熟、先进的技术。首先,强调使用现有建筑再生材料,强调材料采购阶段和三个审批阶段的科学性。其次,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区分再生材料和不可再生材料,做好记录,在现场使用自然资源。最后,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提出优化方案。图2为施工现场。

3.2.2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项目的建筑质量、进度、成本方面,业主方更重视建筑施工成本,尤其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通过建筑工程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手段,可实现建筑工程效益最大化,但对绿色施工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推广绿色施工意味着要增加建筑投资,降低效益。在人员管理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制度和措施相对完善,但由于缺乏“四节一环保”施工管理经验,现场实施未达到预期水平。尽管该项目采取了各种特殊措施来实施绿色施工,但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例如,固体废物处置、分类,由于工作人员缺乏问责制,需要进行再分类;虽然有节能规定,但由于夏天很热空调使用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多余的混凝土材料和混凝土砌块作为固体废物处理,造成资源损失。

3.3DL中学项目绿色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环境保护需要根据相关法规、程序、规范和标准制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每月审查设定目标,并形成书面文件。(1)大气污染控制。对施工现场进行扬尘检查,力求达到目标要求;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洒水作业,在起居室和施工现场设置两个观测站;每5d收集一次单位面积粉尘量数据;对可能发生扬尘的材料采取有效覆盖和密封措施,防止灰尘。本项目土方工程主要场地、施工泥浆、建筑垃圾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辆运输,且车辆配备冲洗装置。图3为抑制扬尘操作。图3抑制扬尘(2)固体废弃物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废物处理方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定量,并由专业人员运出施工现场;施工现场保洁人员负责生活垃圾收集,对可回收废物和现场无法处置的废物进行分类,根据设施类型确定不同的废物类别;施工现场设置两个封闭式垃圾放置场地(用于堆放垃圾和不同位置堆放垃圾模板),居民区设置两个封闭式垃圾桶(用于回收、储存和及时处置)。(3)噪声污染控制。施工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建筑噪声标准;居民区应拆除噪声较大的施工设施,可采用钢板、模板封闭锯子和切割机,并制定时间表,减少或避免夜间作业;装修阶段应避免夜间施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鸣笛,夜间装载的货物数量不得超过货物总量的10%;作业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培训,消除人为噪声等不文明行为。(4)光污染控制。防止或减少夜间焊接作业,如需夜间施工,主管部门应在开工前申请,批准后方可施工。夜间施工时,应控制照明方向;所有焊接作业均应采取漏电保护措施;采用机械接头代替钢筋焊接接头,减少或避免使用造成严重光污染的结构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施工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改善绿色施工管理现状,解决绿色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绿色建筑技术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绿色建筑的施工管理需要业主、施工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努力节约和利用施工资源,尽量减少环境影响,以提高绿色建筑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利,田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3):127-130.

[2]曹宝.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前景及要点分析[J].建筑节能,2019,37(12):42-44.

[3]刘麟德.我国建筑能耗现状、节能减排规划设计及可再生能源利用[J].水电站设计,2019(4):107-112.

[4]申琪玉,李惠强.绿色施工应用价值研究[J].施工技术,2019(11):60-62.

[5]柴永斌.绿色建筑的政策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

[6]邓朗妮.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施工方案评价[J].施工技术增刊,2017(36):449-451.

[7]张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29(3):55-59.

[8]陈晓红.绿色施工及绿色施工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9]王志荣.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0]白芙蓉.绿色施工及建筑企业的实施策略[J].生态经济,2019(9):132-137.

作者:宋阳 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