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组德育总结8篇

时间:2022-10-13 19:56:07

小组德育总结

小组德育总结篇1

从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德育教学活动没有趣味性与实效性。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就是指在诸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编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去完成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1.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检验。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应用,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的游戏与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会让德育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将小组工作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完整,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2.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去传递德育知识,给小学生更多的德育信息。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传统的授课式方法也无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德育知识,需要获得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德育学习成果的优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让德育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3.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矫正作用的发挥

德育教育,是一种影响性的教育,并不是命令型的教育。在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下,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德育学习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更可以在隐形的情况下习得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干预性与疏导性,让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矫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组工作方法就是一种治疗模式,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主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过于关注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落实时间的不充足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更不用说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去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德育教育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较为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没有引起学科教师的重视,更受到了许多家长轻视,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重智轻德教育理念的存在,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二,德育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德育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德育教育成果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过于简单,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仍有存在。许多学校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要求小学生按照行为规范做到某些事情。而对于小学生德育学习成果的评价,是通过书面考试来完成的。一张试卷能全面地反映小学生道德水平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在生活中体验正确的道德规范。流于形式的小学德育教育,让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缺少监督,“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更让小学生无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第三,德育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工作是服务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社会矛盾增多,让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处理更多的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与判断。然而,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材内容往往比较空洞,与小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不能服务于小学生的生活。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策略

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尝试创新的德育教育手段,这是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实施德育教育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摸清楚小学生当前的道德水平状况,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环境以及成长经验、行为习惯等等。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解决道德问题,规范日常行为。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在日常的小组学习中,教师要聆听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在观察中发现小学生的道德问题,并结合之前经分析了解到的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有利于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落实。

2.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增加信任

小组工作方法的落实,对于小学生人际交流信任感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分析小组工作的目标,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让小学生全面认识小组工作的流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分组,每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尊重小学生行为守则。选择权威的组长,利用小组工作去建立坚固的友谊。比如在开展“他人眼中的我”活动的时候,让小学生在小组内对小组成员进行赞扬,使小学生认识到他人眼中那个优秀的自己,促进小组工作效率的提高。

3.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

总结,是小组工作模式的重要环节。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小组工作的经验总结部分。在德育学习之后,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有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学习的主题,将德育学习内容作为自己成长的标准。比如引导小学生在小组讨论了诚信问题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结束阶段进行经验总结,并派代表汇报小组工作的成果。注重总结,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更能让教学过程得以升华,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四总结

小组德育总结篇2

一、建立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建立一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可以按照“一套班子,五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来组织和形成。 “一套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德育校长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五条线”: 1. 党支部——团队、工会——教职工——学生; 2. 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少先大队委——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班委会、中队委——学生; 3. 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学生; 4. 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学生; 5. 社区(街道、村组)——德育基地(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学生。在这个网络下,党支部、校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层,掌握全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政教处、教导处、少总室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层,具体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年级组、教研组、大队委、班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层,负责落实有关精神,组织有关活动,总结有关工作。

二、健全完备的德育管理制度和方案是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规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行为自觉化的规范化轨道,这是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关于学校德育制度,首先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其次,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为保障,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相关的常规制度或规定。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设想、学校德育工作的年度计划、每周或每月的安排、政教处工作职能、政教工作人员分工、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校园之星”评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管理及违纪处分办法等。

还有,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三、组织积极向上的课内、课外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学生课外活动等为途径的系列德育活动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德育活动应该讲求序列性、主题性和连续性,每月的德育活动可以结合该月的特点或重大时间纪念日来开展,比如:元月,进行文艺演出,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三月,开展有意义的绿化环保行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四月: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五月:火红的青春,文化艺术节;六月:远离营业性网吧,毕业畅想,接受祖国挑选,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少先队员。七、八月:夏令营,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九月:尊师重教,国防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十月:国庆征文,歌颂祖国,新少先队员宣誓仪式;十一月:爱我学校演讲赛,诗歌会,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十二月:越野长跑,健身、砺志行动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常年进行的活动:开设心理辅导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好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誓言,办好校园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

这些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纯化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文明礼貌的行为作风、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总结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是促进德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小组德育总结篇3

关键词:活动教学 德育教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中职教育不断发展,中职教学逐渐朝着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概述

1.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针对德育课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德育课的活动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1]。德育课活动以实现学习与活动的转化为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愉悦的氛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1]

2.德育课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德育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教育的结合,这也是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2]。中职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是思想波动性较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化的德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而且满足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职学生大多讨厌刻板的课堂讲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德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二、德育课活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组建活动小组,实现互动合作学习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教学的载体,为方便活动的展开,教师可以在组织活动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活动小组,组建起互动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是为了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学习机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时,需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这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很好机会。例如,教师在德育课程开始之初,为学生组建起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由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同学共同组成,但是每个小组的整体实力要基本相当[3]。当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分组,但仍要保持成员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公平竞争,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成绩,还要帮助别人提高整体实力。这种油然而生的双重责任感会激发学生的斗志,小组内人人追求进步,全组齐心协力共同成功。由此可见,小组模式在活动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2]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投身教学活动

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德育课教学,也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德育课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及主动思考的能力。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擅长的事,使其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而自发地投入学习中。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做“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调查”,教师要安排好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的角色,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写字、绘画较好的同学可以绘制宣传海报;口才较好的同学可以作为小记者采访校园的同学;做事认真细致的同学可以整理、统计调查问卷。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每个人都积极献计献策,努力完成好活动任务,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调查活动,而且也懂得了很多正确使用网络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

3.总结学习经验,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总结与反思的过程。德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反思可以说是知识的一种升华。反思的目的是将课堂活动的体验上升为理论思维,进而用这种思维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反思的过程是自我升华的过程。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德育知识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每一次德育课活动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自己也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并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和行为。学生只有将这种总结和反思的模式转化为一种主动的行为,才真正实现了德育教学的意义。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极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德育课活动教学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内化成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总结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自觉抵制社会中不良风气影响。[3]

结束语:

德育课活动教学是德育教学的一种创新,它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真正使德育教学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种活动化的教学可以有效补充常态教学方式的不足。日常教学实践表明,德育课活动教学对提高德育课的教学魅力,发挥德育课的教育作用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德育课活动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使德育课活动教学真正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 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

[2]宋运娣.提升问题情景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反思―《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两讲”反思[J].增城教育,2011(01).

小组德育总结篇4

论文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检控 总结 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小组德育总结篇5

论文摘要: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质量检控、总结创新等四个基本环节。其中每个环节的构成又是多元性、多层次性的。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艺术性。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

论文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检控 总结 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小组德育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检控 总结 创新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小组德育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标准,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责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加大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力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中心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巩固发展以往师德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使全体教师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活动中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组织机构

为推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活动中心成立“爱岗敬业、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领导组。

组 长:__

组 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督查中心全体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学习讨论阶段(2013年3月—8月)

1.宣传动员。中心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确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宣传《规范》为主要内容,辟橱窗、出专栏,营造人人学《规范》的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2.学习讨论。主题教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和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等。学习将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3.考核验收。强化考核,以考促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检查参加学习讨论情况和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性考核采取全员测试形式。学习心得体会和测评试卷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二)反思评议阶段(2013年9月—10月)

1.问卷调查。中心组织发放问卷,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对教师师德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2.反思自查。在认真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对照《规范》和《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

3.民主评议。以“五学五比”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和实效。要把“五学五比”落实到民主评议的全过程。

4.师德承诺。在反思评议基础上,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教师与单位签订承诺书。

(三)

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1月—12月)

1.制定整改方案。中心召开整改提高专题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配套落实方案的工作计划。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整改的基础上,将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师德考评奖惩制度等,推进师德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3.进行总结表彰。中心将对各小组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先进单位;组织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精神,发挥示范作用。

五、相关要求

(一)密切围绕中心活动工作,把各种活动工作与师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小组要认真制订本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计划。

小组德育总结篇8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崇高形象,促进活动中心平安和谐发展,围绕县教育局开展的“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要求,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为标准,以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责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加大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力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中心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巩固发展以往师德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使全体教师坚定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信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增强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活动中心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组织机构

为推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活动中心成立“爱岗敬业、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领导组。

组长:XX

组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和督查中心全体教师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四、活动安排

(一)学习讨论阶段(2013年3月-8月)

1.宣传动员。中心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确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宣传《规范》为主要内容,辟橱窗、出专栏,营造人人学《规范》的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2.学习讨论。主题教育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和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意见》等。学习将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抓实三个环节,一是集中解读,辅导重点难点;二是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三是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

3.考核验收。强化考核,以考促学,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主要检查参加学习讨论情况和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结果性考核采取全员测试形式。学习心得体会和测评试卷存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

(二)反思评议阶段(2013年9月-10月)

1.问卷调查。中心组织发放问卷,向广大学生、家长征求对教师师德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2.反思自查。在认真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师德表现,对照《规范》和《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反思自查,查找问题,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方向。主要成绩要写实,存在问题要找准,原因分析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

3.民主评议。以“五学五比”为主要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即,比爱岗敬业,看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教学的实绩;比关爱学生,看理解学生的态度和关心学生的行动;比教书育人,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实际水平和业绩成果;比为人师表,看文明守纪,无私奉献;比终身学习,看自学和教学研究的行为和实效。要把“五学五比”落实到民主评议的全过程。

4.师德承诺。在反思评议基础上,实行师德承诺制度,教师与单位签订承诺书。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1月-12月)

1.制定整改方案。中心召开整改提高专题会议,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家长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配套落实方案的工作计划。

2.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整改的基础上,将结合中心实际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建立师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师德考评奖惩制度等,推进师德建设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3.进行总结表彰。中心将对各小组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在总结和评估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先进单位;组织宣传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精神,发挥示范作用。

五、相关要求

(一)密切围绕中心活动工作,把各种活动工作与师德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小组要认真制订本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计划。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