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时间:2023-03-23 09:19:55
摘要:“合作学习”这一理念由来已久,至20世纪70年代日趋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同生活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新课改明确表明,加强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是21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
关键词: 小组 合作学习 高中化学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概述

顾名思义,“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合作”,代指在教学中采用多人协作的方式完成既定目标,通过合作者间的交流、讨论、质疑、探索窥探事件的本质,借此培育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元认知能力的目标。将其引入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交流意识,掌握与人交际的技巧,进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解读可知,为实现新课改目标,发挥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优势,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

(一)科学建组,保障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在过往合作学习模式下,部分教师通常无序地划分小组,盲目开展合作任务,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违背了合作学习开展的初衷。为及时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利用课前简短时间进行前测训练,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合理分组,引导小组成员更换座位,为合作的开展提供便捷,借此保障合作的质量。以必修一“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课题为例,本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并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解决对物质组成的探究。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首先应基于本单元重点内容离子检验方法、实验方案设计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通常利用物质实验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勘测,比如交警利用酒精测试仪来确定司机是否酒驾,那么在化学中还有哪些常见的物质检验方法呢?”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回答问题的质量、效率、速度进行勘测,并摘选出思路较为清晰且反应较快的学生。随后,教师依据名单设计学习合作小组,由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并以小组为单位临时调换座位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基于本单元重点内容,教师可为不同小组分配NH4+、SO42-、Cl-检验任务,借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每一项实验的设计时间,帮助学生在科学的合作小组中取得成长与收获。如上,科学的小组划分,能够保障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避免由于组内人员质量良莠不齐而产生合作效率较低的问题,由此极大限度地保障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二)问题设计,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在小组设计完毕后,为培养学生的协助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深度思考性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间激烈的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问题设计中,教师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防止问题过难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必修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题为例,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利用伽伐尼《论肌肉中的生物电》一文进行导入,向学生展示伽伐尼的实验内容。在新奇的资料中,学生通过将青蛙分别放在木盘与铁盘中的实验,了解到青蛙自身肌肉和神经中的“生物电”是致使青蛙抽搐的重要因素。借助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将青蛙肌肉以及神经联想为可以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并抛出问题:“电解质溶液与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作用会不会产生电流?”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随后,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尝试利用锌片、铜片开展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由于学生初始接触合作学习,对合作模式尚存在困惑,不知如何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开始前进行方案设计,使组内每一成员扮演相应记录、实验、总结等角色,从而促使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到合作之中。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大家通过合作交流总结经验,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化学的神秘与魅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

(三)课堂监控,实时调整合作中的问题

在过往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在任务布置完毕后,便自顾自地开展自主活动,忽视了台下学生的合作过程。过于宽泛、过于局促的合作时间难以保障学生的合作质量,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管,及时在台下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为各组提供支持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下及时内化并掌握所学知识,实现自身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必修二“金属的冶炼方法”课题为例,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铝热反应,教师可利用教材97页内容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开展实验。实验开始前,教师为每组成员分发实验器材,仿照教材中所提供的铝热反应装置图进行实验准备。各组成员对实验活动抱有充足的热情,在任务分配完毕后正式开展实验。小组成员将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形状,并将其中一个漏斗下方剪出小孔,与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而后将氧化粉末与铝粉混合均匀后放入漏斗,并在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并插入镁条,点燃观察其变化。教师在小组实验中进行监控与指导,及时帮助学生改善粉末放置过多、明火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实验素养,进而使大家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深化对2Al+Fe2O3高温2Fe+Al2O3方程式的理解与掌握。如上,教师通过课堂监控以及指导,能够及时调整合作中的问题,进而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合作学习技巧,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增长。

(四)增设活动,培育学生协作实践能力

对于高中生而言,枯燥乏味的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将会消磨其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对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同时也可适当引入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参与,在探索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技巧,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必修一“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课题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金属钠的性质与制备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72页探究实验,在班级内开展“小实验,巧设计”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这两种白色固体进行区分,并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各组成员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理性分析,基于二者的性质,进行实践勘测。在成果展示环节,各组成员纷纷向大家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部分小组将碳酸钠、碳酸氢钠以及盐酸放置在一起,并观察到碳酸氢钠的反应相对剧烈;部分小组则利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碳酸钠比较稳定这一结论。在良好的交流与讨论氛围中,各组成员不仅学习到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法,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发展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实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如上,通过活动的开展,高中化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交流合作,获得收获与成长。

(五)多元评价,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有效的总结性评价,也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完成合作学习后,教师并未针对学生的合作表现、合作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久而久之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对合作的懈怠心理,影响合作学习的开展。新课改下,合作能力已经成为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也要重视评价的功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学生完成合作任务后,邀请学生进行组内互评、自主评价,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升华,由此切实提高合作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提高。以选择性必修三“蛋白质”课题为例,在完成本课合作任务后,教师利用课程结束前十分钟时间,邀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并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打分。自我评价的标准为:(1)是否完全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1—10分);(2)是否能够列举简单的氨基酸组成结构典型的检验方法(1—10分);(3)是否能够辨别蛋白质中的肽键,初步认识核酸的结构特点以及生物功能(1—10分)。当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组内同伴相互打分,围绕“是否全身心投入小组合作之中、是否能够与同伴积极沟通、是否为小组合作任务贡献力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随后,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互评打分表,教师进行统一反馈,指出大家在合作中存在讨论过程较为散漫、实验协作缺乏默契等问题,并督促学生进行改正。如上,通过多元评价,学生切实反思自己的合作过程,进而通过教师的评价及时改正错误行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最终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堂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完成实验项目,从而获得基本的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香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6):217.

[2]张之苹.高中化学“自主—合作”教学法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6):5-6.

[3]韦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J].教育界,2020(11):54+65.

作者:林益芳 单位:福建省莆田擢英中学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