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产科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4-01 13:33:31

产科护理论文

产科护理论文篇1

1观察指标

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对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进行调查,评分<7分表示无焦虑心理;评分在7~14分之间,表示存在轻度焦虑;得分>14分,表示存在严重焦虑。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交流沟通等5项,每项2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分,表示比较满意;得分<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11.2±3.15.1±2.2*对照组3011.1±2.98.6±3.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2

一)材料

护理人员基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历年人事统计报表。护理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应用CHKD《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检索,将2006-2013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二是医院科研办公室统计的2006-2013年登记发表的论文数和期刊影响因子数。两方面的数据汇总后,筛除非医学专业期刊(含增刊),选择第一作者为护理人员的论文作为统计对象。

二)方法

以自然年为节点,将人员的基本信息与、影响因子、职称、学历等应用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

二、结果

一)学历

截至2013年底,护理人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44.34%,比2006年增加10.7倍。

二)职称比例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及2008年实行岗位等级设置后,护理人员高级职称的数量有了一定变化,2013年护理人员高级职称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总数已接近6%,高级职称的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近1倍。

三)用工结构

2006年起,医院使用派遣制护士逐年增加。2006-2013年派遣制护士人数及其占在编护理人员的比例依次为24人、5.4%,34人、7.7%,39人、8.8%,41人、9.5%,84人、20.0%,118人、27.1%,189人、51.2%,217人、55.4%。

四)情况

2006-2013年护理人员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三、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3

1.1试验组采用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虽然,护生在学校里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进入临床实习,但并不能立即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如对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的处理等,遇到问题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我科设计了情景与案例联合的教学方式。入科后每周一下午由带教老师依据产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及危重症设计相关的场景,并结合典型的案例讲解,在场景中学习常见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之后入科实习由临床带教老师与护生实行“一对一”跟班带教。

1.1.1案例分析每周一下午由教学老师或护士长选取近年度的相关具有代表性的病历,涉及常见的产科危重症如子痫、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复苏,每周选取其中之一,以多媒体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评估病情,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判断,教师将重点的内容和技能训练的要点在常见的案例中加以概括说明,更直观地体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1.1.2情景设计每周一下午在讲解案例分析之后,依据案例中的情景,并由具有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老师精心参与设计,指导学生在营造的抢救场景中训练,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模拟的病例场景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练,重点培训护生观察和首次评估患者病情的能力,初步分析问题能力和协助医生进行必要的应急处理。教师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导护生对患者做出快速评估,准备抢救药品、物品,动手操作常用仪器如输液泵、氧气装置、简易复苏器、心电监护仪等的使用以及必要急救措施。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协作分工,轮流动手操作演练。在情景模拟抢救中学习如何执行口头医嘱、如何给药、如何保留和整理安瓶、如何记录抢救经过和书写重症记录等。培训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纠纷的处理等方面[3]。

1.1.3师生互动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本次案例,学生可轮流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共同讨论不理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可最后总结答疑,补漏并点评,矫正学生共性的错误,进一步加深课程理解。从而,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化地掌握。例如学生可根据情景演练,主动自己归纳总结抢救的流程,进而加深印象,而非死记硬背似的记忆。

1.2教学评价出科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别采用百分制。理论知识考核常用药品、疾病护理要点、抢救流程、病例分析等,占100分;操作技能考核其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仪器设备使用熟练程度,占100分,60分以上为及格。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经x2检验,试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此联合教学法的实施,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而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带教教师充分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大胆地提问,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理论知识引用到常见的临床案例中讲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同时在情景演练中教师便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利于集中指导,矫正错误。由表1可见,试验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情景与案例联合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效。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单向教学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把护生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死记硬背转变为分析-理解-实践-巩固[2]。

3.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产科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动手实践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较强,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一些理论知识较抽象、枯燥,情景与案例结合的教学方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脱节,能更多地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积累间接经验,尤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

3.3增强了护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提升了职业自豪感。在此联合教学法中,通过在情景中演练,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合格的护士不但要具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在抢救中要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从抢救成功的案例中,增加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敬业之情。

4小结

产科护理论文篇4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正常分娩产妇80例,年龄21~34岁,平均26.5岁。初产妇62例,经产妇18例,产前检查未见妊娠高血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模式与人性化护理模式开展护理。

1.2方法:对照组产妇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创设良好住院环境:在本院现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针对产妇的心理与思想状态改善住院环境,病房内以粉色的暖色调为主,定期清洁与保持安静,在室内配齐基本生活设施,在墙壁上张贴婴儿可爱图像,营造迎接婴儿出生的和谐氛围。室内温度保持在26℃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为产妇创造和谐、温馨、舒适的良好环境。

1.2.2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始终面带笑容、语气温和,及时解答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将产妇当做亲人看待,轻声叮嘱各方面的注意点。要与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其消除分娩痛苦的顾虑,增强对腹中新生儿的期待之情,感受到即将做母亲的自豪感与幸福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分娩指导工作。

1.2.3强化分娩保健教育: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与产妇、家属沟通的技巧,向产妇介绍分娩的常识,对分娩环节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饮食调理、护理等方面知识进行普及,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1.2.4实施全程陪伴分娩: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分娩全程陪伴,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护产妇隐私。产前保持不间断沟通,保持良好状态以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分娩过程中安排有经验的助产士全程指导分娩,从生理与心理上开展综合关怀,从临产到分娩后2h内予以精心、全面护理,确保产程观察连续性,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及进行处置,并和产妇家属保持随时联系,帮助产妇顺利、安全分娩,保障母婴安全。

1.2.5关爱母婴密切关系: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帮助产妇和婴儿接触,建立良好的情感,迅速转变角色成为母亲,轻轻抚摸、呵护婴儿,进行情感的交流。责任护士要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技巧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科学进行母乳喂养,以及传授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指导产妇做好产褥期卫生,鼓励尽早开展锻炼,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身体康复。

1.2.6进行出院全面指导:产妇办理出院手续时,责任护士要进行全面的出院健康指导,要求产妇出院之后保证休息时间,均衡、合理膳食以保证母乳充足,做好外阴清洁,产后42d不得有性生活,以及哺乳期做好避孕。向产妇公布咨询电话,定期开展电话随访。1.3效果评价:产妇出院时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表,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为评价阶梯,满意以上纳入满意率统计范畴。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观察组4028(70)10(25)2(5)0(0)95对照组409(22.5)19(47.5)12(30)0(0)70

3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5

1.1临床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年来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产妇及36例在职护理人员,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包括产妇45例和护理人员18例)和观察组(包括产妇45例和护理人员18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8±4.5)岁,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有23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22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4.2)岁,其中进行阴道分娩的患者有21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24例;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2.3±3.4)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有5例,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有13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1.2±2.9)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有6例,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护理人员有12例。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分娩方式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传统护理管理,为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层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层级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是:①层级设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及专业技术水平对其进行层级划分,主要层级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等。②层级分工。护士长主要负责日常护理、治疗工作的安排,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定;责任护理组长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年限长、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患者的精神状态监测、营养评估等内容;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完成具体的护理内容;而辅助护士的工作内容则是辅助小组成员完成护理工作。③层级培训与考核。定期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内容与考核制度,完善奖惩制度,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④弹性排班。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弹性排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所有的护理人员均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护理部主要通过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文件记录、健康教育等方面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护士长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技术水平、心理支持及关爱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60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为不满意,患者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为(95.6±3.7)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7.1±5.1)分,文件记录评分为(95.9±5.9)分,健康教育评分为(97.3±4.8)分;对照组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评分为(82.1±2.9)分,基础护理评分为(79.8±6.2)分,文件记录评分为(83.6±4.4)分,健康教育评分为(77.8±3.7)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的评分为(96.4±7.1)分,操作技能评分为(95.8±8.7)分,护患沟通评分为(96.7±6.5)分,整体评分为(96.8±4.1)分;对照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的评分为(83.5±5.9)分,操作技能评分为(81.2±5.1)分,护患沟通评分为(78.7±7.8)分,整体评分为(82.1±5.4)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在观察组45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占患者总数的80.0%),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5.6%),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4.4%),满意度为95.6%;在对照组45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42.2%),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17例(占患者总数的37.8%),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20.0%),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妇150例,均为初产妇,排除意识、精神障碍者,排除合并妊娠并发症者,排除依从性差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对照组75例,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6.5±2.1);孕周38~42周,平均(39.5±0.5)周,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方式

包括常规检查、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拟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由科室骨干成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参考《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产妇需求及护理要点等,制定出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流程为纵轴的具体可行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监督、评价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情况。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入院即刻,做好接待工作,向产妇介绍环境,结合相关检查对产妇生理、心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做好护理评估及健康宣教等;产前,对产妇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缓解压力,建立信心,并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和卫生处置等;产时,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模式,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呼吸方法缓解分娩疼痛,鼓励产妇,打消顾虑,使产妇获得充分的心理支持;产后,密切关注母婴生命体征,指导产妇新生儿喂养相关知识,做好保健工作;出院指导,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告知产妇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基本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于出院前向所有产妇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统一回收,并由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统一考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8.67%(74/75),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33%(73/75),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67%(74/75);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88.00%(66/75),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为84.00%(63/75),护理质量达标率为98.67%(74/75),观察组产妇满护理满意度、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护理质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7、7.878、5.792,P均<0.05)。

3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7

1.1临床资料

按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愿接受产后抑郁量表测试;③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④无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智力障碍、脑损伤等疾病,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⑤高中以上文化,能理解问卷内容,且自愿合作者。本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0例,平均年龄(27.40±5.75)岁,妊娠周期(40.23±3.16)周,受教育年限(12.90±4.62)年,个人收入(2783.60±386.53)元,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28.20±6.13)岁,妊娠周期(39.87±3.46)周,受教育年限(12.30±3.91)年,个人收入(2914.20±368.97)元,初产妇29例,经产妇21例,经统计分析显示2组产妇在年龄、妊娠周期、教育程度、个人收入和妊娠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产科护理,给予产妇产前检查、临产指导和产褥期常规护理。

1.2.2试验组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实施步骤如下。

1.2.2.1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

妊娠期妇女虽然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仍属于健康人,只是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在家中需要完成妊娠期保健、产褥期护理、新生儿照顾等工作。在住院期间,产科护理的范围应覆盖到整个家庭而不再仅限于孕产妇本人。

1.2.2.2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入院后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服务,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孕妇的生育过程,强调和谐的家庭关系对母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减轻产妇与家属的焦虑和恐惧。

1.2.2.3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教授放松训练的方法;纠正产妇家属不正确的生育观,讲解产后抑郁的相关知识,得到家属的支持。

1.2.2.4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支持

分娩时以温和亲切的语言鼓励产妇,使其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减少分娩时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精神刺激。告之产妇临产时可能发生的分娩不适症状,并针对产妇及家属的顾虑做相应的解释,以缓解他们的担忧。

1.2.2.5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

及时缓解产妇产后因分娩疼痛、疲劳等原因而产生的情绪低落;向产妇及家属传授育儿经验和母乳喂养方法,指导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和保持愉悦心情。

1.3评定方法

对2组产妇在入院后以及产后1个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为评定工具。

1.3.1焦虑自评量表

SAS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评出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其含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将各项目评分求和经换算得到标准分。诊断标准:无焦虑是指评分<50分;分别以50~59分、60~69分、评分>69分为轻、中、重度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1.3.2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产后抑郁症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以Cox等设立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为标准进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EPDS属于心理自评量表,包括10项内容。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机制,求得10个条目评分的总和。诊断标准:以<9分为无产后抑郁;以≥13分为产后抑郁症;总分在9~13分科诊断为产后忧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产妇焦虑程度的比较

通过2组在护理前后SAS、EPDS评分的比较,试验组产妇在护理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产妇在护理后的焦虑程度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CMC模式在降低焦虑程度上优于传统产科护理。

2.22组产妇抑郁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的抑郁率可高达50%,而试验组的产后抑郁率仅为36%,FCMC组发生抑郁者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P<0.05)。说明“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在改善产后抑郁情况上要优于传统产科护理。

3讨论

产科护理论文篇8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年龄18~22岁,平均(19.2±3.1)岁。另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实习的护生50名为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年龄18~23岁,平均(19.5±2.2)岁。两组入选护生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护生进入产科后,带教老师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物品放置、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各班职责、工作流程、实习教学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带教的基础上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带教。统一培训:对产科的带教老师对目标管理法的内容进行培训。制定具体的目标:结合产科的的总体教学目标、实习生的大纲要求及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等内容。其中理论目标指掌握产科的基本护理理论、护理常规、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目标包括会阴冲洗、按摩、产后子宫恢复、恶露的观察等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对在产科行手术的患者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胎儿宫内监测、产程观察、新生儿护理等。掌握剖宫产、高危产妇的护理及各产程中的观察重点。产妇的急危重症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有些患者入院时病情就很紧急。例如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急性DIC、子痫、新生儿窒息等,一旦发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处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正确使用各种急救仪器,如何正确掌握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对危重患者进行妥善护理尤为重要。设立每个实习月分别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分别适合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的教学目标。服务目标包括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等。根据目标拟定带教方案:带教老师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带教老师的选择:根据目标选择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1.3评价指标

采用试卷的形式考核护生的理论知识达标情况,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操作技能目标考核采用多名带教教师进行抽签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细节的评分均提前进行指定,然后进行综合评分,满分100分,最低0分,60分为及格。服务目标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表,从组织纪律、工作态度、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服务意识方面进行评价。上述评价结果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良好: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80分以上;一般: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80分间;较差:上述三项目标达标均在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目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综合评价效果比较

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而观察组患者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实习实现了临床实践与理论相接轨的过程,也是护理学生从课堂学习转化到临床实践的阶段。护生临床带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大纲规定的教学范围内,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日后护理带教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照组的主要教学方式为灌输式教学,多由带教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讲授,或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查房,护生处于被动地位。本研究观察组由带教老师从临床实习项目的背景、目的、方法、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讲解,为达到预期目标,围绕预期目标因材施教,采用护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如床边教学、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使护生产生兴趣,在整个带教过程中鼓励多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该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护生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对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最大限度帮助护生避免今后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失误。同时运用目标管理法,可以让实习护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工作方向。在护理学生进科后,带教老师需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如产科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常规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操作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带教老师与护理学生都有学习的方向感。通过制定目标,也使护生能掌握标准化、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实现产科护理管理正规化;同时目标管理法也大大提高了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带教效率,消除被动性。带教老师通过目标管理法每周有计划有目标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短期内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观察组患者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各项评分分别为(88.12±6.45)分、(85.42±7.32)分、(83.72±8.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目标管理法可以使护生明确护理服务目标,取得较好的带教效果,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钟小洁将120名实习护生分为两组,每组60名,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实验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采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两组实习时间4周,结果证实,观察组实习护生理论知识考核优秀或良好率达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优秀或良好率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达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提示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王蓉将2007~2009年在妇产科实习的4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0~2012年43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带教法带教,观察组按目标管理教学法带教,实习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成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考评成绩及对带教老师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将目标管理运用于妇产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有利于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徐全能将96例实习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实纲制定明确的完成目标,应用目标管理法进行护理带教,对照组按常规实纲给予带教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产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可提高实习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质量,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李素琴等将产科实习的40名护理学生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护生依据实纲中的内容进行常规的带教模式,而研究组护生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管理进行带教工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学生的考核成绩(95%)、健康教育掌握情况(95%)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90%)分别优于参照组,进一步证实在产科的护理带教中,实施目标管理调动了护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目标、操作技能目标、服务目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评价良好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观察组护生综合评价较差率仅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凌娅娅报道的结果一致。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