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1-10 16:51:47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1

学校预算管理能够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职责,对各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能够有利于保证全校总目标的实现,学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能够实现内部控制,进一步推动制度化管理。学校预算管理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方式对学校资金进行一定的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同时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率。学校预算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和考核,进而保证了学校的发展;预算管理对各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通过利用标准的指标进行评价,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校稳定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对预算编制的不重视,没有把预算管理运用到学校资金使用上,对整体的预算管理观念认识不到位。正是由于学校中的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人员由于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能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了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缺乏预算管理制度

在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应当有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实行与控制,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中,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也就导致机构的不健全。在学校中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就形成了预算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进而没有制度保证,在我国大多数学校中预算管理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管理,预算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从而就不能发挥出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预算考评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学校中由于预算考评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定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而不能调动学校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考评制度的不健全,学校对预算情况缺乏一定的分析与评价,缺乏了完善的预算评价体系,进而导致了各部门对工作的不积极,对预算的绩效缺乏一定的认识。

三、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优化策略

(一)重视预算管理

在现阶段中,要充分正确认识我国学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学校预算管理工作的地位,能够使得预算管理成为长期发展的目标。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全程化,不仅要重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而且还要重视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通过全面预算的实施,能够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使得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协调,能够保证教学、教研等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学校还要树立预算管理思想,进一步重视预算管理。

(二)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

在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出预算管理在我国学校中的作用。首先要求学校中的领导进行观念中的改变,要把预算和执行进行结合起来;预算要严格执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各部门的收支情况进行一定的限制,如果达到限制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执行;最后需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能够确保学校资金合理的使用,充分发挥出预算执行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三)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评价

在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要想有效的保证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正常运行,就必须在规范的分析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并且建立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分析评价建立在真实的预算执行结果上,不仅客观公正,而且还要实事求是,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开支和节约,进一步调动合理使用资金的积极性。还要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一定的考核,将考评结果和责任人进行业绩评价,对此调动预算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全面提高了预算管理水平。

(四)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

在现阶段我国学校预算管理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在我国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预算法,虽然这种方法编制较为简单,缺点比较明显,不能合理的利用预算资金。零基预算法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首先要提出具体的任务,然后再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资金,这种编制方法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分配资金,进而发挥出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水平。

四、结束语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2

(一)完善预算编制

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完善相关的编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起可持续发展观。转变思路,开拓创新,提升预算编制的意识,同时对预算编制要有充分的认识,明白其重要性所在,积极努力学习当前世界上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第二,规范相关的编制组织工作,成立预算编制小组。因为其范围非常广,建立起专业的小组,由专人负责,同时组织财务人员参与其中,做好部门的协调工作。第三,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编制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学校职责、教职工等人员构成和固定资金使用情况,把公共财政预算拨款资金和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资金全部归入到预算中。其次,在定额服务等支出项目中要参考上一年度的指标,结合当年发展需要综合进行编制。最后还要考学校的统筹,根据先急后轻的原则安排好资金,提升资金有效利用率。

(二)加强执行力度

构建学校内部预算体系,与学校内财务管理机制相适应。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是执行预算,是实现目标组织并保障已审定的财务预算完成。所以一定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优化其本身的刚性管理。例如,加大对于相关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力度,同时把干部的任期目标与经济指标有机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各面的积极性,保证预算收入有章进行,不可随意更改。在其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国家财务的相关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要求,以学校教学与科研活动需要为基础,合理安排资金的进度,保障执行力度。同时,构建起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相关领导人员的审批范围、权限,具体事务具体分工,在指标内进行审批同时承担起相关的责任。而且,学校的各类职能部门要对每一笔所产生的费用都要控制在预算的范围内,只有相关领导人员签字后财务方式才可受理,做到权利、责任分开进行工作,让各项支出都在控制之内。需要注意的是,预算控制责任要分层进行落实,在预算指导下达之后,学校各部门还要把预算责任一步一步进行拓展,尽量细化到执行班组和有关管理人员。

(三)加大预算监督

实施高质量中等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是落实国家财务管理的需要,更是学校管理的需要,也关系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财务的主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各个管理单位都要优化预算的全过程管理,明确其制约,管理的重点要落实在有关执行的层面上。第一,严格落实好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度。每个部门的经费运用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不可与其相背。第二,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以规范和监督校内各类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第三,对于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处总结、分析、评价,每套经费项目支出的管理性和效益性由审计部门参与至考核。最后,学校还要构建起财务监督体系,包括对财会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监督有机结合的内部监督机构,加大内部审计力度,优化审计的责任意识。总体而言,财务预算管理要加大财务监管的力度,优化内容的审计工作,让财政可以更加透明、公开,保证资金的使用率。

二、结束语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3

【题目】民办院校预算管理优化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高校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第三章】民办高校预算控制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民办高校预算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参考文献】民办学校预算控制策略探讨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逐步优化,高校对资金的优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水准和要求[1]。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始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与普通事业单位高校预算管理有所不同,民办高校受制于预算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办学实力以及国家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差异化影响,在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其特殊性。例如,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更加严重,民办高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漏洞较大,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预算执行监督体系;在教育经费来源上,我国普通公立高校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民办高校则以自筹资金为主;在学校基本建设上,公立院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完善,而民办高校则处于发展中阶段,基建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且基建管理非常不规范;在财务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公立院校制度更加规范化、完善化,而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预算制度不健全、制度流于形式化等问题。与公立院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不论是在生源、办学资金还是政策扶持方面均不具备优势,这些都严重影响我国民办高校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使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研究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预算管理问题和困境,有利于促进使以 S 民办高校为代表的我国民办高校群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困境,在大众群体抱怨高校收费过高的同时,更伴随着学校实际债务压力过大的双重矛盾现象,这充分反映出我国民办高校还普遍缺乏健全且可持续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和预算监督考核机制。本文以 S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剖析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根据其特殊性和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民办高校预算核算体系建设和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有利于为以 S 民办高校为代表的我国民办高校的成本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实现民办高校资金的优化配置[2]。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还进一步结合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的特殊性,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预算管理体系和方法,构建出了一套健全且科学的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解决理论方案,研究结论有利于丰富当前我国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为 S 民办高校等预算调控职能的发挥和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起到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2)实践意义。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完善与否与高校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密切相关,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表现出多种问题,如预算模式的滞后性、预算体系的不健全性以及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性等,这不仅使得民办高校的资金难以得到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同时也造成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不能真正发挥其高校经济运行指挥棒的核心作用。

本文研究通过真实的访谈、现场调查等手段,基于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实问题,剖析当前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构建一整套健全的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体制,预算动态管理流程,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价策略以及形成信息化形式下高校的预算新模式,为面临瓶颈期的 S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困境的解决提供了破解之道,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章节:

第 1 章绪论,探索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概述。

第 2 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特性、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梳理,并进行优缺点评述,奠定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 3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与问题,选取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预算监督与财务决算等方面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进行阐述,并从预算管理体制、编制、执行、控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3]。

第 4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预算管理模式滞后,表现为管理层缺乏预算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权限不清,财务预算岗位设置重视不足,预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亟待提高;二是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表现为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执行漏洞较多,预算分配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缺乏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4]

三是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表现为预算信息化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不相匹配,预算管理系统未能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第 5 章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设立闭合式的预算管理组织网络,建立内部经济责任制,完善奖惩制度;二是从计划阶段(Plan)---预算编制、实施阶段(Do)---预算执行及监督、检查阶段(Check)---预算分析评价、处理阶段(Action )---预算评价结果应用等几个方面建立基于 PDCA 循环的动态流程模式[5];三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四要建立信息化形式下高校的预算新模式,具体建立以财务系统为依托的预算管理新模式,进行预算管理系统的内部设置,制定内部运转机制;五是编制预算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第 6 章结论与展望,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进行研究展望。

本文研究框架如下图 1-1 所示: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以预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等为关键词,对当前国内外高校预算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搜索,对国内外有关的高校预算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特性、高校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梳理和优缺点评述,奠定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2)案例研究法。

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例,研究其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监督等方面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剖,得出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实地调查法。

笔者在 S 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有条件对 S 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在多次的部门访谈、座谈和实际调查中,深入了解了本文写作所需要的具体案例资料,奠定了本文研究的资料基础。

1.3、 研究思路。

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探索其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调查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文献上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座谈和实地调查,对 S 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及改进措施[6]。

1.4、 本文创新之处。

本文的研究主题为 S 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问题,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普通高校的预算管理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而对于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与普通高校预算管理有所不同,民办高校预算管理具有其独特性,本文以 S 民办高校为研究案例,研究民办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预算管理问题,并提出管理对策,这不仅可以为民办高校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与水平提供一些新思路,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研究对象的创新所在。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 预算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张,资金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控工作,提高高校资金的运转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预算管理主要是对财务计划进行的系统的安排,主要涵盖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预算的控制欲考核。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则是高校开展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高校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贪腐以及财务漏洞的出现,促进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因此,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高校内控工作水平,对于优化高校的整体管理,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主要问题分析

1.1预算编制工作方式不合理。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高校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导致高校的预算计划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且高的预算编制一般是由高校内部财务部门根据高校往年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计划制定,因此,经验数据编制的预算计划必然和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偏差,预算计划的执行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1.2对于高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方式认识不足,导致高校内控体系与工作方式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此外,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认为内控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内控需要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约了高校内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1.3高校内控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不足。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问题。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而且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准确,都制约了内控工作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阻力。对于提高高校财务内控质量十分不利。

1.4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较差。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求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财务预算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但是由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能力缺乏,制约了高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2.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优化途径

2.1全面提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高校的预算以及内控工作的管理意识。保证高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应首先使高校财务部门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以及财务控制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当熟悉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明确预算管理以及内控作开展的目的与意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优化财务管理对于保护高校资产,降低高校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高校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通过高校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优化高校预算编制方式,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与监督考核。高校的预算管理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将高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作为向导,综合确定最有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对于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切合实际、弹性调整、指标控制的原则。对于价格波动大、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处于动态变化的内容采取弹性预算的方式,而对于价格稳定、市场情况固定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此外为了保证高校预算编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于高校各项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将涉及到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同、执行方式、预算管理效果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监督审计,进而起到督促高校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应同时在高校的预算管理过程中,重点对于项目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在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

2.3完善高校内控工作管理制度。在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高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及时完善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内控工作对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同时,高校应该针对内控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高校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机构组织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强化审计工作,避免高校内控工作由于外部干扰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2.4努力构建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保证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重点针对于各类会计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进而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未内部控制工作控制提供财务控制指标以及工作目标。同时需要注意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并保证信息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结构的同时,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结语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对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总结分析自身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实现高校资金效益的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柳彦彬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预算管理 [期刊论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2] 张春梅 试论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 [期刊论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02).

[3] 孟宏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经贸2011(12).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控制

财务是每一个高校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其中的财务预算管理关系着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高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背景下,财务预算管理所发挥的作用逐渐显著化、重要化。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系统体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管、考核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联。预算编制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首要一环,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会制约执行、监管、考核的操作与管理,进而影响高校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效益、有效资源合理配置出现问题。为此,严格控制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全过程,这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现状

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作为第一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会制约之后三个环节的操作与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而造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无法达到有效性,具体的现状如下:

(一)缺乏系统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系统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需要考虑诸多当面,主要包含部分有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编制规章制度,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虽然大部分高校构建了财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过缺乏系统性、执行力度不够,因而导致许多预算项目无法实现原有的用途。

(二)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安排

一般,高校的财务部门组成预算编制的主要工作队伍,其编制方法是综合多年财务收支影响因素,以上年度财务收支为基准,进而安排收支计划。这种预算编制安排缺乏完善性,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功能被削弱,极易出现繁琐的调整费用与追加费用的问题,在之后的执行过程中还会陆续出现更多棘手的问题。

(三)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

在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中,主体是财务部门,客体是高校的其他基层部门。由于高校各部门具有独立性,而财务部门没有深入调研与了解基层,没有细化分解预算项目的指标,没有对预算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绩效评估,导致许多部门在申请预算专项资金时缺乏量化分析与科学论证。如此,这种状态下的预算执行充满了随意性、盲目性,又因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最用难以发挥财务预算编制的事前控制作用。

(四)缺乏精准的预算编制数据

由于高校每一年的财务收入与支出缺少具体的数据,对于高校各部门项目资金余额不确定,这样极易造成财务预算编制数据的精准度,最终会影响财务预算编制的安排。预算编制数据是高校制定财务计划的依据,是财务部门决定是否对部分部门追加预算的凭证,但由于缺乏精准的预算编制数据,高校的财务计划就很难落实到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控制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

高校构建系统的财务预算控制组织体系,组建校部门的二级预算管理体制,以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文员会的建立健全。同时,为确保高校的预算控制组织体系发挥应有作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划分职责与管理任务,将其分担给各级组织与部门,制定预算分级管理责任制,以督促各级组织与部门履行职责,为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尽力尽职,以实现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的有效控制。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预算控制管理制度,这是高校实现有效控制财务预算编制过程的前提保障。在预算控制管理制度中,明确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如编制程序、预算收支范围、编制原则与方法、预算执行与调整等。同时,对高校、下属学院与部门的职责及权限作明确规定,以实现在预算编制执行、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确保对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调整、预算追加进行明确的控制,避免预算编制出现随意与盲目现象。

(三)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

高校的财务预算包括两方面,即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高校在具有专业的预算编制队伍与预算专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控制原则,采取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以确保高校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的科学、合理性。而科学的预算编制办法需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大量收集、整理、核实与高校预算相关的数据与信息,建立预算数据库与项目库,以便于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度。其次,组建专业性的财务、审计团队,结合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开展分析论证工作,以提供预算编制的科学论证,确保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最后,对预算编制过程实行公开、透明原则,并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监督。

(四)设立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

为监督高校预算财务的流向与执行,需设立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具体到各部门预算项目的一切收入与支出,令各项财政预算收支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预算控制科目主要分为两大类:收入科目与支出科目,其中收入科目的作用是让师生员工了解高校的具体收入情况(如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而支出科目的作用是让师生员工了解资金的最终流向与用途,细化的预算控制科目能够确保对高校财务预算执行的监督。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对财务预算编制实施过程控制十分必要,预算编制作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其能够直接影响高校的财务预算计划及决策。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各种策略对财务预算编制过程进行监控,以保障高校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确保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益。(作者单位:新余学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学校财务 绩效考核 探讨

一、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到了“大众教育”,其中很多一线城市的入学率更高,成功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化”与普及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成功转型,对提升我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国家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保全国财政性教育费的投入增长,中央从1998年起连续5年提高教育经费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4637.6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教育经费投入的快速增长,大幅度增加了办学经费,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高校财务预算

高等学校属于非营利组织,而非营利组织业务运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利润等同物。虽然有的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收支也有差额,但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大部分资财来源于财政的供给。作为非营利组织,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有自己的特点。

1.综合性。高等学校预算是高等学校全部资金收支计划。它综合了学校各项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并进行了科学分类、归纳,按照规定的原则,将综合了的学校财力进行总体平衡,从而保证教学、科研、行政、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效益性。加强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的目的很明确,一是确保各项事业计划对资金的需要,促进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从质和量两方面要求学校通过预算管理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相对独立性。高等学校预算是学校自身的财务收支计划,其执行结果只对学校本身发生影响,与国家财政计划没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无论高等学校预算是否实现,都不直接影响国家预算的收支执行。因此,高等学校预算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一方面扩大了学校办学自,另一方面也使学校承担了更大的经济责任。

三、高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预算管理方面。目前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乏力,预算缺乏执行力,预算不能全面反映学校财经活动;预算管理存在预算观念淡薄,缺乏风险意识;预算控制力度不够,缺乏刚性;缺乏资金使用效益考评等问题。预算编制内容不够细化、完整,所采用的方法不科学,周期不合理;预算缺乏充分的论证分析;预算结果缺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在收支管理方面。在收入管理方面:有的学者将中国高校收费水平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进行了比较,结论是中国高校学费收入标准过高,通过国际高等教育收费比较,得出中国高校学费标准过高,已经超出家庭承担能力的结论。另外,在高校收费管理中,还存在乱收费等问题。在支出管理方面:由于预算编制周期的时间安排不科学,支出预算下达之后,导致执行缺乏刚性,难以对支出形成有效约束;另外,在重大项目支出管理中缺乏清晰的权责界定,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总体规划,致使重大项目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四、加强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1.高校财务预算必须与本校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相首先,高校校领导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与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其次,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在相关校领导的带领下,加大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使预算管理理念深入校内每位员工心理,使他们真真切切的了解到财务预算与自己所在的部门利益直接相关,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最后,财务部门应该根据本校的战略定位p培养目标p发展规模,来确定财务预算的项目与指标构成。

2.夯实预算编制基础,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高校财务部门在制定预算方案前,必须认真学习p研究p领悟上级财政部门p上级行政主管部门p本级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高校预算的各种文件政策精神,充分掌握预算编制的最新精神与指示、最前沿最科学最合理的理论要求,真正做到编制有凭有据。同时还要联系实际,随时了解学校的重大方针,重点扶持专业,重点培养计划等资金倾斜的项目。高质量的财务预算是建立在大量准确p可靠p及时的信息基础之上的。校内财务部门只有经过深入调查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才能使预算真正做到与学校实际相切合。

3.完善预算的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的可靠性。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能够直接增强预算的全面性p真实性p可靠性,有利于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为了方便快捷,在预算编制中采用了增量预算的方法,通过这种预算方法得到的预算数额会受到上年度支出规模与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预算的不准确,不利于调动校内各部门达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五、结束语

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是高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应建立以目标管理为指引,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以部门为依托,细化预算。在高校财务预算控制中,要加强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进行财务预算编制的决策评价、财务预算执行的过程评价、财务决算中的结果评价,构建财务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配套措施,高校领导干部应重视与参与,专业管理和教职工管理相结合,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才能推动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实施。

参考文献: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但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与办学经费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以“报账型”为主的高校会计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也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财会工作的重点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方面,忽视内部管理职能;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收拨、分配和使用资金上面。目前这种低层次的高校财务管理状况日渐成为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障碍。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工作薄弱。目前,高校财务处的机构都设有财务科(会计科、计财科),财务会计一直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虽然能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但仅限于历史数据和解释信息;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许多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2、效益观念淡薄。由于体制原因,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理财意识,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等现象,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等方面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部分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造成高校办学经费不足,效益低下;许多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商品化的孵化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工作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另外,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改变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弱化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高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制度形同虚设。

5、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或不交钱,甚者人为造成会计资料失实,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要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更要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工作,以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势的财务顾问服务。

2、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高校发展计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高校会计核算基础必须改革,即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高校财务管理应确立以保证高校财务状况正常化开展为基本目标,以投资效益最大化为首选目标,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永恒目标的科学化可持续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3、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可持续全面预算体系。高校要从预算编制开始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基本数据收集,按照高校计划、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规定准确编制部门预算,按照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另外,从技术上改进高校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促进高校预算编制的过程、结果能够适应高校理财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还要采用高水平的零基预算或弹性预算模型来拓展高校传统的年度预算框架,建立以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预算程序,进而监督高校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当前高校要特别重视货币资金、校内结算中心、实物资产和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相应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5、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免费论文参考网。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学校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必要时提出决策建议,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

6、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高校财务规则》对高校财务报告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的一般性层面分析,根本不能反映高校整体的业绩和效率、效果、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运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

7、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学习、提高和充实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做好日常财务以及学校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拓资金来源、提高办学效益,以实现高校财务改革与高校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学校预算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 财权配置;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核心

一、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背景

(一) 教育部提出“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最近三年来,有两个文件中提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引起了我们对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视。

1.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二条规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2008年9月17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高校各级经济责任制,探索建立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高校内部会计委派制。”

这两个文件都强调了“改革”,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之所以需要改革,是高校财务环境的变化要求“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二)建国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的演变

改革是为了开创未来,但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建国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已经历了六次变革。

1.“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核算” 的财务管理体制。

2.“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1982年1月11日,教育部的《部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试行办法》第四条规定:“部属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应当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工负责、权责结合’的原则。”

3.“统一管理、一级核算”与“统一管理、两级核算”

1986年10月15日,国家教委、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内部的经费管理,原则上实行‘统一管理、一级核算、定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办法。规模较大的院校,对本校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单位,可以实行‘统一管理、两级核算、经费包干、节余留用’的办法。”

4.“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与“二级核算、二级管理”

1989年5月13日,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适当集中财权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见》第二条规定:“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各院校原则上应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而且具备条件的院校也可以实行‘二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5.“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91年4月8日,国家教委、财政部的《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条规定:“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

1997年6月23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6.“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

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上述六个规章显示了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这样的发展轨迹:“统一管理、两级核算”“ 一级核算、二级管理”或“二级核算、二级管理”“ 适当集中财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或“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从上述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演变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类型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经过了逐步完善与成熟的过程。

(三)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一般认为,我国高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如仝乃礼、赵莉萍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分权’体制,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上述学者的依据可能是《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第一条规定:“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但是,1986年10月15日的规定已有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雏形,而1989年5月13日的规定已明确了“统一领导、二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1991年4月8日的规定就提的是“完善”和“继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四)这次改革缘于21世纪以来高校财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1.校外财务环境的变化

(1)实行部门预算制度;(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4)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5)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

2.校内财务环境的变化

(1)高校后勤实现社会化;(2)校办企业改制与高校脱钩;(3)独立学院独立于母体;(4)扩招引起筹资活动凸现,并大建新校区;(5)并校造成多校区格局;(6)非义务教育收费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

二、财权配置是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

(一) 财权的涵义

所谓财权,是指财务主体拥有财力方面的一组权利束,财权的核心是支配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权力: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市场经济大词典》解释:“财权指某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对一定财力(资金)所具有的支配使用权,即控制、管理、使用权。”

(二) 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

在论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时,学者们注意到“管理权限的划分是管理体制的核心”。

王大勇认为:“‘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权限划分和按照这种划分所设置的机构,所形成的组织、制度与体系。’其核心是管理权限的划分。财务管理体制是调节和反映财务关系的制度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正确处理高校各种财务关系的重要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具体化,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核心和基础。”

白云龙认为:“体制问题是管理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完善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其实质是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权限的调整和再分配,其中隐含着利益关系的界定和划分。”

罗小红认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是高等学校财务关系的表现形式,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和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的体系制度。”

程相斌认为:“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划分财权,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制度财务管理体制是通过合理划分财权,建立责权分明、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以理顺财务关系,使高校的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在校(院)长、总会计师和学校财务机构的领导和组织下顺利进行。”

可能限于论文篇幅,上述学者未进一步论述财权配置中集权与分权、事权与财权以及财权配置的载体。本文下面论述高校财权配置中的这些问题。

三、集权与分权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高校的校级与二级单位之间,不同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不同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因为二级单位不是具有“决策权”的自主办学的实体,而是只有“执行权”部门。这个关键点是研究高校集权与分权问题必须注意的,也是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必须注意的。

(一)我国学者关于“适度分权”的论述

刘启胜认为:“在新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保留统一制定学校财务方针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制定经费分配政策的权力,通过适度分权、授权,将人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权力下放给学院,同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也将部分财权下放给学院分级管理。”

曹勇认为:“适度分权、授权,在合理制订具体到每个院系的预算的基础上,对各院系实行目标管理,将部门预算框架下的权力下放给各院系领导,并将其作为各部门执行任务的控制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对各院系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保证各部门的活动不偏离企业的目标,并对各院系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各院系的预算完成情况确定奖惩,充分调动各院系的积极性。”

(二)笔者认为,即使“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也应“适度集权”

1990年明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后强调“适度集权”。1990年4月12日,国家教委的《关于委属高校一九九o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三条规定:“适当集中财权,加强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

1991年4月8日,国家教委、财政部的《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条规定:“适当集中财权,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内财务管理体制。完善高等学校内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继续实行高校内部财务分级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集中财权。”

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第二条第五款规定:“高等学校校内结算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适当集中财力,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防止体外循环,不得超出业务范围从事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储蓄或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

2002年2月11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清理检查直属高校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

从上面的部门规章可以得出结论,在规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时,都强调了“适当集中财权”;并提出“集中核算”、“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实行会计委派制。上述政府实行的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等这些高度集权的措施,高校财务必须执行。

恩格斯曾在《集权和自由》指出:“集权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生命基础,而集权之不无道理正在于此。每个国家必然要力求实现集权,每个国家,从专制君主政体起到共和政体止,都是集权的。美国是这样,俄国也是这样。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要集权,联邦制国家需要集权,丝毫也不亚于发达的集权国家。只要存在着国家,每个国家就会有自己的中央,每个公民只是因为有集权才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

谢志华指出:“最好的集权就是有效的分权、分权职责明确,并相互协调一致本身就实现了集权的要求。这两者之间尤其要调剂有度,协同使用。而有效控制此‘度’的根源就在于,明确财务申批者的权、责、利。这个无形的尺度使集权与分权并存而不产生矛盾,谁的权责所在,谁来控制财权。清晰界定各自的权、责、利。”

四、财权与事权的关系

(一)财权与事权概念的由来

前已述及财权的概念。财权与事权的概念首先来自财政。许毅、陈宝森指出:“财权和事权也是联系在一起,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营企业与事业。国营企业和事业归哪一级管理,即事权放在哪一级,财权也相应放在哪一级。……地方财权的大小和中央划给地方的事权应当一致起来。……地方财权的大小,表现在事权的划分上,反映在各项支出的支配权上。” 这可能是最早的经典解释了。

李刚认为:“事权和财权的概念为

2.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2000年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学校预算一经正式确定,就应成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指挥棒’。”

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表明,“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它负责高校的财权配置问题。

(二) 高校预算的定义未突出“财权配置”

刁育敏认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是高等学校根据自身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收支计划。高等学校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经济命脉的中枢神经,是带动学校经济工作的龙头,是整个学校财经管理的核心,它反映了高等学校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

于辉认为:“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可以说,高等学校预算是高等学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它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也是高等学校对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

张和生认为:“高校预算是指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也可以说,高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体现,是高校日常收入组织和支出控制的依据,也是一个高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

林慧卿认为:“高校财务预算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包含高校全部资金的收支内容。预算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对推进学校稳定、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制高等学校预算时,经常用到经济学上的“切蛋糕”理论。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蛋糕’的切割和分配是个变量,切多切少、切大切小、怎样分配很有讲究。”

2.编制高校预算应有专家参与

张贵龙认为:“学术委员会在预算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伯克利大学的学术委员会(academic senate)由学校全体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下设预算委员会(budgetcommittec),该委员会负责全校人员经费预算的政策制定,委员会成员由主管计划和预算工作的副校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院、系教授组成。委员会的设立保证了在制定预算时既能反映行政权力的要求,也能反映学校力量的声音。”

王舒、张文娟认为:“预算制定的科学性。这主要体现在其实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校的预算工作先由五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撰写草案,组成有九名专家组成的预算建议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由各学院教授、财务处长和各学院代表组成。该委员会向分管校长和执行委员会提出建议,如:总体预算的政策与结构;计划目标与预算之间的关系;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关系等等。”

3.预算执行刚性

王舒、张文娟认为:“美国高校的预算控制相当严格。学校财务处下设专门的控制办公室,校内各单位均设置预算员,负责执行本单位的预算,任何单位都不得突破预算。高校校长尽管掌握一定的机动资金,但无权动用,在特殊情况下经校董事会同意后方可动用。”

王林昌、薛秀清也认为:“预算的编制与使用。美国高校预算编制有严格的程序,要提前一年编制,层层审查论证,不断完善,最后上报到州长。州长批准的预算,各高校必须无条件遵守。为严格控制预算,高校财务处下设有专门的控制办公室,校内各预算单位均设有预算员,负责执行本单位的预算,任何单位都不得突破预算。”

【参考文献】

[1] 仝乃礼. 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及其创新[j].事业财会,2007(4):48-5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