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8-29 16:20:07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省级实训基地;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工学结合;职业岗位群;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29-03

从模具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看,目前企业急需的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模具人才。而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迅速地适应生产一线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模具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进行开发,面向用人单位,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领域课程。它与冲压设备、计算机技术密切联系,属于理论与实践相交融的课程。通过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使学生熟练掌握冷冲模的基本理论和各种典型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更不能达到自行设计中等复杂模具的技能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对模具人才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定位 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结构,实行情境化教学;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设置了《冲压模具实训》课程。详细开发流程图如下页图1所示。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讲训并重,学练结合,融入企业标准,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点,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如下页图2所示。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达到能分析、会计算、懂设计、强操作。能分析:能准确分析模具的结构组成和动作原理;能正确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并制定其生产工艺方案;能分析常见冲压工艺的主要质量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会计算:能正确进行模具设计的工艺计算,并具备模具标准件以及模具材料的选用能力。懂设计:掌握模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冲压件的模具设计任务。强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制件的生产工作。

教学内容

课程以校企双方共同精选的零件为教学载体和实训载体,通过对学习情境的学习和实训,可以使学生直接融入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照工学结合思想,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项目任务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并把职业道德等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每个教学模块及下面的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教学模块1到4形成两条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工学结合学习情境的设计如表1所示。

内容选取 课程从内容选取上打破原有学科体系,本着“基础知识够用,兼顾后继发展”的原则,按照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整合序化了教学内容,并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合思路,按照“知识+实例+实训”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内容组织 课程设计了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和成形模设计四个教学模块,并通过教学载体4个典型零件,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案例为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模具拆装实训、生产认识实习、模具安装与调试实习以及课程设计。

表现形式 四个模块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图3所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实践操作强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因此,传统的偏于理论知识讲授的方法不能适于现在学生的学习,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好,进入企业什么都不会。

教学设计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选择企业真实零件为载体,序化教学内容,难度由浅入深、零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按照模块教学方法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组织课程内容,设计理论实践一体、项目导向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贯穿学生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项目训练到综合项目训练的原则,按技能要求,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培养具有专业实践技能的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按照“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的思路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创建了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有:实例观摩+实际演练教学方法、启发互动教学法、学评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在一体化场所,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与实物现场想结合的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教学队伍建设

要实施《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教学,硬件条件都具备了,关键是师资。“双师”化的专兼结合教师很关键,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教学过程难以控制。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条件,引导专业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100%。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每个学习情境由一名校内专任教师和一名企业或行业兼职教师承担;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互补长短,在教学过程中以师傅的身份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依据工学结合的思想,通过系部教师同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共同论证,从毕业生在生产第一线所从事职业岗位群出发,将每一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归纳出模具专业的职业能力,融入企业或行业标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点,建成工学结合优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实训》课程。

参考文献:

[1]赵建新.高职教育“四化一体”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6):89-89.

[2]金卫东.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2-83.

[3]陈莉,万克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1(1):137-138.

[4]王宇红,黄良,王宇航.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6):127-128.

[5]姜雪燕.浅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185-186.

[6]孙德志.《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吉林农业,2010(10):217.

[7]刘孝光,潘培道,胡昌军.基于冲件加工过程的《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方法[J].池州学院学报,2011(3):142-143.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模具制造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体系

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理论和实训教学相脱节,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生学非所需,学非所用,知识与能力不相配,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需要,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十分必要。从2011年9月起,笔者所在学校在10级高技和中技模具制造专业班级中分别挑选一个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对模具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了明显提高。通过比较,高技班取得的教学效果比中技班好,因为高技班的学生知识面更广、理解能力更强、自觉性更高,而中技班挑选优秀的学生组班开展“一体化”教学,则效果会更好。

一、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社会对模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决定将模具制造专业(高技班)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基本素质模块、模具专业技术模块、模具专业实训模块。在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训约为1:1。

1.基本素质模块

该素质模块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语言表达、公文写作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

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2.模具专业技术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制图、AutoCAD、Pro/E、模具结构、材料、制造、工艺、夹具、安装、调试、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知识,能胜任计算机绘图员、模具设计员、模具制造工艺员、模具调试工、机床夹具设计员等工作。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先进制造技术等。

3.模具专业技能实训模块

该模块能让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各种设备、加工方法、工艺等相关知识,并完成一套冲压模和一套注塑模的完整加工,能胜任模具钳工、车工、铣工、磨工、模具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冲压机操作工、注塑机操作工、检测仪器操作工、产品质量管理员等职位。

开设的相关课程有:金工实训、钳工实训、数车实训、数铣实训、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模具拆装和测绘实训等,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实施

模具专业实训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紧密相连,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冲压模、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相对应,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学习和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相对应。

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和实训内容相对应。通过两套模具的完整加工,将计算机制图(AutoCAD)、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Pro/E)、线切割编程、机床夹具、复杂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冷冲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每门课程都有了相对应的项目(模具中的零件),而所有的项目又有了一个总体的目标(一套完整的模具)。例如计算机制图的教学可以用模具上的导柱、导套等零件的绘制作为项目,线切割编程的教学就可以用型芯、型腔的加工作为项目。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强,理论和实训就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三、教学效果的总结

1.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反复对照、理解,从而缩短了认知过程,加深了记忆,能更易理解、更快接受专业知识,能更迅速掌握技能。

2.学生的实操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个由易到难的工作任务,最后制造出一副完整的模具,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对操作充满了热情,操作技能也在不断提高。

3.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

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而学生也能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4.教学过程可融入企业对员工的要求

按照企业要求管理和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文明生产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最终培养出良好的职业习惯。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冲压模具;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课程考核

引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针对专业课程的实践,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模式过于单一,大多是以工种划分进行实训,在特定的课程里会有少量针对性的实践,且因高职院校受条件限制,实践模式简单、粗放,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与教学的一体化。如果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巩固,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针对模具行业的需求和目前的现状,急需构建符合模具专业特点和高职学生学习的模具制造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现将《冲压模具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模具制造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次实践在内容方面突出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关联性,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改变实践内容条块分割的状态,围绕职业能力组织实践课程内容,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教学过程企业化与岗位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改革思路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实施情况及实训室建设情况,在《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率先展开课程设计。本次设计,邀请企业及其工程师参与,由企业工程师甄选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专业教师进行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出具图纸,制定加工工艺方案,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具零件加工。对于一些校内实训室无法满足的加工工序,则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在校外加工处理,最后由企业人员指导学生装配模具并试模,冲出合格零件。

2课程实施

2.1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的办学方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培养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模具人才。整个体系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中心,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主导思想,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全过程,实践教学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完全实现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2.2课程内容设计

(1)案例设计。选择近年企业生产的零件为实例,引出知识点,图1所示为隔离片,大批量生产,材料为镀镍铁带,料厚为0.2mm,试设计此隔离片的冲模。由图1可知,零件结构简单,上下左右对称,在零件内、外形连接处有尖角,零件有多处凹槽,且宽度较小,较薄,对零件的平面度要求不高,这些特征都适合利用级进模进行生产,为中等复杂程度的冲模结构设计。(2)课程之间相互融合。此次课程设计是学生参与设计与制造试模的全过程,包括模具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制造、材料热处理,试模生产零件等全过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将运用多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AutoCAD、UG、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模具制造工艺、模具估价等,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应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2.3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载体选择方面,选择企业的零件或订单,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布置到学生。载体的选择要体现从简单到中等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在循序渐进的情景下进行。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侧重于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操、实践环境下,将教学设置在工厂生产车间的环境下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对照零件或模具半成品、成品来理解,更具有针对性,方式和模式要体现组织有序、安全可靠。

2.4教学团队

本次实践成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工作组,由具有丰富企业一线经验的教师担任负责人,主持教研活动。课程组成员吸收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同时,实训室教师参与实践过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及学生安全问题。本次实践的亮点在于邀请企业一线专业高级技师与工程师参与,主要指导学生的模具制造与装配及试模过程,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培训。

2.5课程设计成果

此次课程设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热情较高,都表示:此次设计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课本知识更加了解,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和手册,对有关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标准和参数有了一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断的思索,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图2所示为学生加工制造的模具,经试模,零件符合企业要求,图3所示为模具试模样品。

2.6课程考核

改变传统的一份试卷的考试方式,采用以课程设计、实践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看得见的实践结果作为主要评定依据,即以设计出可以用于生产的图纸、工艺方案及制造出来的模具实物为依据。此次课程设计考核,根据设计阶段,形成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结合设计内容按比例给出成绩,设计合格通过,则给出学分。此次设计按以下要求进行考核:(1)零件工艺设计及图纸合格,按设计总成绩40%考核。(2)撰写设计说明书,按设计总成绩20%考核。(3)模具制造、装配及冲压试模,按设计总成绩20%考核。(4)答辩,按设计总成绩20%考核。

3结束语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4

为此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业对“零距离”应用性、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将势在必行。根据高职高专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以应用性、实践性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将原有的基于学科体系的知识进行解构,设计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之中[1],确保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位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是以使培养学生塑料模具设计能力为培养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和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项目导向教学方案的设计

围绕“能力递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生产案例)的形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2]。首先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融入教学项目中,再对项目进行细节化的划分和知识设计重构,分成由若干个子项目组成,对应于每一个子项目来下达相应的教学任务,以任务单元的形式分配给由三名或五名学生组成的项目组成员,最后由专兼职指导老师根据项目组完成的质量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项目教学总结和考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前我院模具专业现有的实训室设备情况,将该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教学项目和六个任务单元[3],如表1所示。

3本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方案的实施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方案:在每一个教学生产项目即教学生产案例[4]中,第一让学生明白该生产项目的主要目的,了解该项目由多少子项目组成,需完成的任务量是多少;其次安排去企业观摩学习和相应的实验和实训项目,设计项目在冷冲模装配与调试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加工制造项目在特种加工中心实训室完成,掌握与各个项目有关的知识点内容;最后以企业产品为载体进行项目剖析式教学,使学生对冷冲模组成、工作原理有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能够掌握冷冲模各个类型模具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掌握模具工艺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项目的选取依据《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涉及的冷冲压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以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等为项目主体,参考职业工作任务中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将工作任务具体化、细节化、单元化,知识将重构转换成学生学习的项目任务。(2)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我院模具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个项目中工作任务的要求及参考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等来确定这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水平。(3)依据本课程的项目内容总量以及每个项目在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来分配各项目的工作任务时间学生小组的分配,参考表1。(4)根据学院现有的冷冲模装配与调试实训室和特种加工中心设备,结合项目主体的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实训项目。(5)为了保证项目导向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一致性,这门课程的教学采取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实训室现场指导和企业现场观摩、操作教学、仿真课件教学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方式。

4项目导向教学总结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5

论文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卢龙飞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型下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了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转换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从而使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杨润丰等人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比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生产以及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卢菊洪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构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胡茵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和拓展的应对策略。王婷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含义,并且提出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将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冲压件的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

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出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协作,提出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执行和课程评价的相关措施。并且关注《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建设。

(二)设置和课程对应的“体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得到技能上的训练,并且逐步地掌握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专业师资是制定和实施科学课程体系的保证。双师型师资的确定,不仅仅是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相关培训,而是高职院校能够为教师争取到一些可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机会。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训练,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发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缺陷,从而能够使以后的教学可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1:1,或者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大一些。通过开展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且逐步地把实际项目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中,加强模具设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模具设计相关工作过程的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对职业技能的教学进行精心的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冲压工艺的编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和维护以及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查找资料和文献的方法能力。

(二)完善《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和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1.主要包括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前者可以通过生产情景录像来进行教学;后者可以通过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来进行教学。

2.主要包括冲裁件质量问题分析、弯曲件质量问题分析、拉深件质量问题分析和成形件质量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次品件进行演示教学。

3.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订、冲裁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和冲裁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冲载件(托板)进行教学。

4.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定、弯曲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弯曲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弯曲件(支架)进行教学。

5.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罩壳的生产方案的制、拉深模总体结构设计、罩壳的工艺计算、拉深模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通过拉深件(罩壳)来进行教学。

6.主要包括气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气瓶的缩口模设计。主要通过成形件(气瓶)来进行教学。

(三)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通过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一线员工开展研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教材内容的制订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的制定、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典型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归类为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具设计,新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恰当,教材难度适中,选取的工作任务真实,具有代表性且实践性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导向是指依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冲压件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是指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使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文件;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则。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化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化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如实验实训、综合实训、学科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和辩论赛等)来引导学生群体化协作学习和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化合作能力。利用bbs、微博和qq群等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并且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以前片面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改革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利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下厂实习等都在考核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以真实冲压件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冲压生产及其规律有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6

论文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卢龙飞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型下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了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转换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从而使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杨润丰等人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比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生产以及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卢菊洪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构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展的要求。胡茵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和拓展的应对策略。王婷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含义,并且提出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将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冲压件的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

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出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协作,提出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执行和课程评价的相关措施。并且关注《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建设。

(二)设置和课程对应的“体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得到技能上的训练,并且逐步地掌握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专业师资是制定和实施科学课程体系的保证。双师型师资的确定,不仅仅是指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相关培训,而是高职院校能够为教师争取到一些可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机会。通过在企业的实际训练,能够使高职院校的教师发现自身在课程教学中的缺陷,从而能够使以后的教学可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紧密,从而能够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1:1,或者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大一些。通过开展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且逐步地把实际项目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中,加强模具设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模具设计相关工作过程的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对职业技能的教学进行精心的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冲压工艺的编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和维护以及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查找资料和文献的方法能力。

(二)完善《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和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1.主要包括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前者可以通过生产情景录像来进行教学;后者可以通过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来进行教学。

2.主要包括冲裁件质量问题分析、弯曲件质量问题分析、拉深件质量问题分析和成形件质量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次品件进行演示教学。

3.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订、冲裁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和冲裁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冲载件(托板)进行教学。

4.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定、弯曲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弯曲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弯曲件(支架)进行教学。

5.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罩壳的生产方案的制、拉深模总体结构设计、罩壳的工艺计算、拉深模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通过拉深件(罩壳)来进行教学。

6.主要包括气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气瓶的缩口模设计。主要通过成形件(气瓶)来进行教学。

(三)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通过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一线员工开展研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教材内容的制订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的制定、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典型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归类为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具设计,新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恰当,教材难度适中,选取的工作任务真实,具有代表性且实践性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导向是指依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冲压件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是指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使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文件;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则。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化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化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如实验实训、综合实训、学科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和辩论赛等)来引导学生群体化协作学习和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化合作能力。利用BBS、微博和QQ群等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并且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以前片面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改革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利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下厂实习等都在考核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以真实冲压件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冲压生产及其规律有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模具;“一懂两会”;创业能力;创业方法;

1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将它提高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

发展创业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然选择。[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上高职以上层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即使就业,多数就业质量不高,工资收入较低。很多高职毕业生都有打工不如开小店的观念,想创业的高职大学生越来越多。高职大学生想创业的比例占74.7%,普通本科大学生想创业的比例占67.5%[3]。这就是说高职大学生想创业的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本科大学生。从我校历届毕业生再各个行业创业的比例来看,高职模具专业大学生想创业的比例更高。但改革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从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创业的成长过程来看,高职模具专业大学生想创业的多,但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很少,总之毕业时间越长,创业成功的比例越大。这就说明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远远不够,是靠他们在企业工作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并且通过很长时间的摸索之后才创业成功的。故此,加强高职模具专业在校学生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2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中国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模具是制造过程的重要工艺装备,是制约我国制造工业发展的瓶颈。即模具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模具行业与其他行业不一样,它具有分工明确、项目小、投资少、易创业的特点。它具体可以分为: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等);模具零件加工(电加工中的线切割加工、电火花加工;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等);冲压、塑压生产(普通冲压生产、精密冲压生产、高速冲压生产、塑料成型生产等);模具制作(冲压模具制作、塑料模具制作、压铸模具制作等);模具零件热处理;模具材料营销及模具标准件制作与营销等。这些项目都是模具行业的创业项目。这些项目都不大,并且投资不多,非常适应创办小型企业,也可以由小到大逐渐创办大型综合企业。

调研表明:在模具行业53.9%的模具专业技能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这些人员主要从事普通机床及简单数控机床的操作和一般模具的制作与维修工作。11.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主要从事产品开发和高层管理工作。34.5%为大专学历,他们既有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复杂数控机床操作、较复杂模具制作和维修及设计、管理和经营能力。他们是模具行业的主力军、是承上启下的创业者。我校历届模具专业中专或高职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2%。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充分说明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可行性非常大,并且具有很大潜力。

3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

目前大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参与面试,到企业找一份稳妥的工作就心安理得了,即使有不少学生有创业热情的冲动,但受各种条件限制,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创业竞争的几乎为零。为此,学生在校期间要让学生知道,到企业就业确实稳妥可靠,但全面锻炼提高的机会较少,自我发展速度不快。刚从学校毕业直接创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要让他们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支持政策和一些融资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创业信心、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但也要告诉他们创业的艰巨性和风险性。要让他们知道,选择了创业就是选择了挑战。在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勇敢面对,并且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及生存和发展的机遇。还要让他们知道,创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并且创业不可能每个人都肯定成功。有可能毫无成效,还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应该明确的告诉他们: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创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3.2 培养“一懂两会”的专业能力

所谓“一懂两会”指的是:懂设计、会制造、会经营。

1. 懂设计

懂设计就是让学生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基本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能力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应该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它的具体方法是:将冲塑压零件工艺及模具设计和与之相关的冲塑压设备、冲塑压模具设计等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集中一段时间在模具设计工作室中,先进行冲塑压模具拆装、测绘。在学生搞清楚冲塑压模具的基本结构、特点的前提下,再按照基于工作过程模具设计的顺序,结合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模具项目设计,使两门主干课程的讲授、模具拆装、测绘、设计工作全部。

冲压模具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导向;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37-02

现今,我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模具工业作为“材料加工业中的帝王”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增强我国制造领域的竞争能力,我国的模具制造业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先进的数字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模具制造业的高技术高水平应用人才出现了严重短缺,媒体不断呼吁“模具制造业的高水平应用人才一人难得”。模具制造业人才的短缺,特别是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模具制造业的发展,也延缓了我国制造领域的发展速度,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课程的专业实践性较强。该课程在大学二年级二期开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是在有一定的机械制造和模具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巩固和加强以前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课程实践活动,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最终要求学生能根据冷冲压零件独立制订其中等复杂程度冷冲压工艺并设计出中等复杂程度的冲模,并能达到零件的使用要求,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在高院校中,现在采用的大多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学习上的启发、引导,注重课堂教学的口授而忽视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注重教材研究而忽视对主体的研究,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能力培养;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述大多以课本教材为主照本宣科,教师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找不到老师的自主发挥,也看不到学生在学习思维出现障碍时老师的点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还会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依据教材的知识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点呈现出模块化、单一化、静态化的特点,知识点之间不能融合统一,学生学的内容不易融会贯通。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进行改革,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如播发录像片、到生产现场去实地观察和讲解等以感性认识为主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采用电化教学(以多媒体为主进行有关基础性常识的感性教学方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采用课前老师提出本节课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可获得职业岗位的感兴趣和进行研究的内容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答互问等方式。

二、项目导向下的课程教学的特点

“项目导向教学”是指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整个课程的知识综合设定为几个实施项目,理论结合实际,以实际的项目来串联整个课程的知识点,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完整的“项目”的实施,使学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掌握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的教学方法[2-5]。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可以把模块式的,分散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统一起来。

根据高职突出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工作岗位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组织结构模式,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以就业岗位所需能力培养、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形成项目式的课程结构。使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及冲压生产有机衔接。

项目课程是建立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具体化、系统化,学生在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完成,就意味着可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习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是通过解析学科化的专业课程,再结合工作过程实际操作能力,来重构学习情境。课程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实现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项目导向下的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导向教学,以冷冲压零件为载体,按照生产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有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1.选择一个实际生产的零件为载体。从模具生产企业收集大量的冷冲压零件或冲压零件生产图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冲压零件为项目,根据所选零件的要求,按模具企业中的具体生产过程开展各部分工作。比如,我们可以以一个汽车发动机上的垫圈为载体,进行垫圈的冲裁模工艺及模具总体和零部件的设计。

2.项目导向,情景启发。对该项目的实施进行分解。以垫圈为例,我们可以从进行垫圈冲压模具设计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开始即首个教学学习情景开始,将学生引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实际工作情景中。

3.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每一个项目教学学习情景即设定为一个冲压模具生产的工作任务,在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采用“教、学、做”综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讲述练习、课外作业,结合校内实训、校外实操、顶岗实习,使学生完成一个实际冲压模具的生产,即完成了这门课程的教学。

4.工学结合、现场实践。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在实训中心或到企业进行模具生产过程的实践,由现场的技术人员或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践指导,注重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结项目学习情景,持续改进提高。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学学习情景的学习,即完成一个冲压模具的生产。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的能力训练后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找出该项目实施阶段过程中的不足,在下一冲压模具生产过程即下一个项目教学学习情景中进行改进。

6.通过顶岗实习,加强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实践性很强,与实际生产操作结合较紧切的课程,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模具生产岗位中各生产环节的工作流程、方法,进行模具生产岗位的工作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对学生综合技能培养的好方法。

以实际冲压件为载体,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课程中知识要求设计教学过程,从冲压工艺制定、模具结构设计、冲件质量分析与控制、设备选择应该采用的教学流程,对模具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在《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我们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此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也符合目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刚龙,王娟.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11):40-41.

[2]任改香.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新校园:理论版,2012,(02):21-22.

[3]吴正芳.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73-174.

[4]孟凡丽,衣冠东.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果树栽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5);10-11.

[5]邓飞.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3,26(1):18-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