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博物馆汇报材料8篇

时间:2022-08-30 21:26:37

博物馆汇报材料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1

摘 要:新世纪以来新出土的唐代墓志数量巨大,已经成为唐史研究中重要的新资料,也是当今唐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作为一类出土文物,许多大型的公私图书馆和博物馆都将墓志作为一类重要藏品。当今刊布唐代墓志的方式主要有:释文类、图版类、图文对照类、研究考释类、目录索引类等等。

关键词:墓志;唐代;图版;释文;收藏;刊布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43

中国古代志墓之葬俗由来已久,墓志[1](图三、十四)发展到隋唐时期,踵事增华,动辄千言,载志主姓氏f源、家世乡贯、婚姻族属、身份地位、经历生平及等,颇类正史之“列传”。虽因体例所限,志文内容叙述较史书之“列传”更为简略,两者之侧重点亦有所不同,且难免有浮夸虚赞、褒扬谀美的成份,但一般说来,关于姓氏、生平、官阶、年寿、卒葬、子孙等方面的内容大都真实可靠,为中古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

唐人墓志的大量出土集中在20世纪与21世纪,20世纪及以前所出土唐代墓志,主要的原石收藏单位当推河南洛阳新安千唐志斋、西安碑林博物馆(图五)、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物保护机构,私人收藏较少。作为新出土的石刻文物,其惟一性的属性决定了大部分公私收藏均以墓志拓片(图六、七、十)为主,而墓志原石(图十三、十五)收藏则是可遇而不可求,主要的墓志收藏地大都集中在出土较为集中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份,尤其以唐代两京地区(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为主。此时期唐代墓志的刊布主要有图文对照的《千唐志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开启当代集中刊布唐代墓志的先声。仅刊布录文的《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图一)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共收各类唐代墓志5240方,极便学者利用,成为当时唐代文史研究中重要的新材料。仅刊布拓片图版的则以《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片汇编》(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全101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同书总编辑委员会编,8卷30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1992年)二书堪称集大成之作。此外,融图版、录文、考释于一体的当推《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毛汉光撰,全18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1994年)。

进入新世纪之后,因为基建、考古、盗墓等因素,陆续出土的唐代墓志为数甚众,作为不断涌现的中古史研究“新资料”,唐志材料在中古史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受到学界的重视,不论是公私博物馆,还是个人,均有不少致力于唐代墓志的收藏和刊布。关于唐代墓志的收藏,除了由正规考古发掘而得,并由考古单位收藏的原石之外,还有一部分公私博物馆是通过征集、购买、调拨等途径收藏唐志原石,大部分的个人限于财力及观念,主要以墓志拓片的收藏为主。今天看来,进入新世纪以来,不论是学界还是收藏界对唐代墓志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就其刊布的形式而言,大体延续上世纪的几种方式,主要可分为释文类、图版类、图文对照类、编目索引类、零星考释类等等。

1 释文类

此类以汇集墓志录文为目的,将一定数量的墓志录文汇集成编,极便学者在研究中阅读及使用,以吴钢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全唐文补遗》第7辑(2000年)、第8辑(2005年)、千唐志斋新藏专辑(2006年)、第9辑(2007年,主要收录的唐代石刻资料以山东桓台县拿云博物馆藏唐代墓志数十方为主)[2]。还包括《全唐文补编》(陈尚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①亦收录了一些唐人墓志。此类图书已经将墓志录成文,故而省却了学者在研究中自己录的“工序”,但是其缺点亦显而易见,主要有两点:其一,因为没有附刊拓片或原石图版可资对读,录文的质量也只能依赖释读者的水平,假如释读有误,研究者往往只能因错就错,给研究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二,如《全唐文补遗》诸卷,大多没有交待志石原藏地,或者拓片来源,除了无法对录文进行复核,又限于编撰体例,无法如实的反映墓志的原生形态,也可能因此丧失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志上的花纹(图四)、志文的行款、文内的平阙式、志与盖的撰书者题名等等。

2 图版类

顾名思义,即只刊布拓片图版,无文字释读,现在收藏界有不少专以石刻拓片为主的收藏者,在刊布私人收藏时,以此种形式为多。其优点是大致保存了墓志拓片的原貌,其缺点是学者在研究中需要花M更多的时间去释读和校正文字,限于书本的篇幅,有些大幅的墓志只能缩印,亦会给释读带来一定困难。其中洛阳赵君平、赵文成二先生集中刊布新出墓志的《邙洛碑志三百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秦晋豫新出墓志L佚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图八)“四部曲”最为重要。此外,齐运通编《洛阳新获七朝墓志》[3](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所收录的拓片均为齐运通先生的个人收藏,大都字口清晰、墨光灿然,加之编者常年在文博系统工作,对石刻、拓片有独到的研究,书末附录了墓志边饰,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3 图文对照类

此类集图版与释文为一体,堪称墓志资料整理的最佳模式,更为符合当代的学术规范。当代较为大宗的唐代墓志刊布时大多采用此种形式。如《洛阳新获墓志续编》(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乔栋、李献奇、史家珍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延续《洛阳新获墓志》(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李献奇、郭引强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的编纂体例,刊布考古发掘所获的墓志。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各地方文物机构编辑《新中国出土墓志》系列丛书②,分省刊布1949年解放后出土的全部墓志材料,唐代墓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份,有《陕西〔壹〕》(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2000年)、《河南〔贰〕》(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编,2002年)、《重庆》(中国文物研究所、重庆市博物馆编,2002年)、《陕西〔贰〕》(中国文物研究所、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2003年)、《北京〔壹〕》(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石刻艺术馆编,2003年)、《河北〔壹〕》(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2004年)、《江苏〔壹〕・常熟》(中国文研究所、常熟博物馆编,2006年)、《河南〔叁〕・千唐志斋〔壹〕》(中国文物研究所、千唐志斋博物馆编,2008年)、《上海、天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天津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2009年)《江苏〔贰〕・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编,2014年)、《陕西〔叁〕》(故宫博物馆院、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2015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赵力光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则刊布了西安碑林博物馆1980年至2006年间新入藏的历代墓志,以唐代墓志为主。《长安新出墓志》(西安市长安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一书收录了西安市长安区经考古发掘等途径所藏新出土北魏至清墓志,唐代墓志仍是主体。历代墓志是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众多收藏品中的大宗,至今的收藏已经超过千种(图二、十一),大唐西市博物馆理事会选择其中的五百方,由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教授、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主持整理出版了《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因为本书的录文出于大量优秀的唐代文史研究者之手,自出版以来已经被公认为是当代墓志整理的代表作。《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毛阳光、余扶危编,2013年,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收录2000年以来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300余方,每方都有释文和标点,著录其尺寸、书体、行款等信息,配以拓片图版。《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5](赵力光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刊布了《汇编》出版之后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的历代墓志。《西安新获墓志集萃》(西安市文物稽查队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是全国一部由文物稽查队追缴墓志汇编而成的石刻文献图书。《珍稀墓志百品》(胡戟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年)则是陕西师范大学胡戟教授在自己收藏的墓志拓片中精选了100种,有不少是第一次刊布。正如胡戟先生在后记中所说,结集出版是因为这些墓志流散之后,原石已经不知所踪,作为拓片的收藏者,有义务让学界及时了解这些流散中的墓志资料。

4 编目索引类

及时且系统地掌握新出唐代墓志相关信息,从而有效的依托新出唐代墓志资料展开研究工作,一直是唐史学界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学界急需有关新出唐代墓志数据的编目索引类成果。在这方面,由日本明治大学气贺泽保规教授主持编纂,东京汲古书院出版的《唐代墓I所在t合目h》[6](1997年)初版以来,已经成为唐代文史学界检索唐代墓志最为常用、最为便利的工具书,对于活跃唐代石刻墓志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随着墓志的不断刊布,继续追踪新见唐代墓志资料的刊布与整理,两度增订再版:《新版唐代墓I所在t合目h》(2004年),《新版唐代墓I所在t合目h(订版)》[7](2009年),据最新修订版前言,其收录范围为2008年年底之前公开发表的唐代墓志,总共收录唐代墓志、志盖8737方,其中志盖369方,较2004年版《新版目录》新增1909方,其中志盖1方。高蚓@男教授持续关注中国石刻相关图书,已由东京汲古书院出版了《中国石刻vS目h(1949-2007)》(2009年)[8-9]、《中国石刻vS目h(2008-2012前半)稿》(2013年)两书对于从事中国碑志石刻研究的学者把握学界前沿亦有功用。而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编《唐五代文作者索引》(陈尚君编,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一书,“是至今为止编录唐五代文章最基本的几个系列图书的作者索引”,其中有相当一部份出自唐人墓志,故为检索唐人墓志大有裨益。《〈全唐文补遗〉总目索引》(吴敏霞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年)是对《全唐文补遗》前九辑的内容编制了索引,按照所收录的墓志,提供了全套书的总目录,极便学者使用。中国学者陈尚君[10]、王素[11]、仇鹿鸣[12]等有专文对近年来墓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进行总结。

5 研究考释类

除了上述石刻专书中所刊布的大宗新出唐代墓志外,还有不少在研究著作、专题论文集、各类学术期刊中刊布的唐代墓志,其中有关新见唐代墓志的专集主要介绍四种:第一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杏园唐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刊布了洛阳偃师杏园唐墓出土墓志46方,并对墓志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考释。第二种,杨作龙等主编《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3],全书共分三编:一、墓志研究与考释,收录洛阳地区出土墓志的整理和研究,共收录论文15篇;二、新出土部分墓志叙录,对32方墓志进行了整理;三、新出土墓志目录,其中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唐志140方。第三种,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17卷《中古碑志与社会文化研究专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其中多篇专题文章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整理与研究”项目成果,内容涉及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均为初次刊布,学术价值重大。第四种,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第14辑“新出土唐墓志与唐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收录各类墓志考证文章约20篇。以新见单方唐志的刊布与研究为目的,在《文物》《考古与文物》(图九、十二)《唐研究》《碑林集刊》《唐史论丛》《出土文献研究》《书法丛刊》《中国书法》《文博》《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乾陵文化研究》等杂志刊布数量日益增多、速度日益加快,尤其值得唐志及唐史研究者关注。

除了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外,因地域不同,材料所限,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有中古时期的大量砖志,《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侯灿、吴美琳著,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共同刊布了新、旧吐鲁番出土唐时砖志,为数亦不少。

荣新江先生在《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一书中,列有专讲谈石刻史料,从传统的石刻文献、新出土的石刻史料、石刻数据目录等方面总结了石刻史料―“现在史学研究所不可不予理会的文献材料”[14]的收集和利用问题,指导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如何有效的利用石刻史料,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赵超.古代墓志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2] 陈尚君.唐代石刻文献的重要收获――评《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A].赵力光.碑林集刊(12)[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28-335.

[3] 陈尚君.《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新史料评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2):1-10.

[4] 胡可先.新出墓志与唐代文学研究的拓展[J].北京大W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2-48.

[5] 仇鹿鸣.《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书评[A].荣新江.唐研究(2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554-560.

[6] 刘建明.《唐代墓I所在t合目h》书评[A].荣新江.唐研究(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51-557.

[7] 仇鹿鸣.《新版唐代墓志所在t合目h(订版)》书评[A].荣新江.唐研究(1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99-603.

[8] 仇鹿鸣.《中国石刻vS目h(1949―2007)》书评[A].荣新江.唐研究(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33-639.

[9] |山智史.《中国石刻vS目h(1949―2007)》书评[J].唐代史研究(13),2010:127-136.

[10] 陈尚君.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史研究[A].陈尚君.贞石诠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6-37.

[11] 王素.近年以来魏晋至隋唐墓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J].唐代史研究(5),2002:87-105.

[12] 仇鹿鸣.大陆学界中国中古史研究的新进展(2007-2010)・石刻[A].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联谊会会刊(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3:247-253.

[13] 毛阳光.评《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5-27.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2

2014年6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中华艺术宫协办的“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2014上海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场馆教育研讨会”在中华艺术宫的多功能厅内举行。上海市教委和教研室的领导、部分中小学校的负责人,以及上海市各区县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近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目前,上海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100多家。早在十多年前,上海的一些中小学美术教师就开始利用上海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2013年,上海市教委做出了“市教委与市文广局对接‘两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文教结合工作”的批示;2014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又推出了“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场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进一步激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热情。 本次研讨会共有17所中小学校参与。这些学校通过主题演讲和展板展示的方式(图1、图2),将各自在场馆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和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利用场馆资源,形成特色课程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达14万余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书法、绘画为特色,许多学校就利用上海博物馆的这些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课程。研讨会上,黄浦区尚文中学的庄琪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针对四个不同年级所开发的青铜艺术系列学校特色课程。即六年级以《探索艺术根脉,认识青铜纹饰》为学习主题,使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结合课堂学习,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过程、材质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形成初步的认识;七年级以《体悟青铜造型,创造剪纸作品》为主题,让学生体悟青铜艺术的造型与纹饰之美,并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纹饰,用剪纸形式剪出青铜纹样;八年级以《挖掘纹饰美感,制作金属浮雕》为主题,要求学生以金属薄片为材料,进行青铜纹样的浮雕制作;九年级则以《再现青铜艺术,制作陶泥器皿》为主题,让学生用陶泥模仿制作—件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作品。

徐汇区徐汇中学的陈春燕老师介绍了该校“博物馆之旅——漫游手记”的活动情况。他们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将美术教材中《亲近陶瓷艺术》单元进行拓展,组织学生对博物馆中的陶器、瓷器展品进行了“二次观摩”:第一次观摩,要求学生对陶瓷馆中展品做一个整体的浏览,并将搜集到的照片和文字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第二次观摩,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自己感兴趣的馆藏展品,并将展品的造型、纹饰和色彩用笔进行描绘、记录,回校后,到四位美术教师组成的工作室,分别以拼贴、线描、泥塑、版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图3至图5)

黄浦区曹光彪小学通过展板形式呈现了该校是如何利用上海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将语文、德育、信息、美术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开发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上海博物馆》的。该课程围绕上海博物馆十个专题展馆展开,由各班自主选择每次参观的场馆。每完成一个专题馆的学习,都要求学生整理参观笔记、撰写探究报告,并用美术形式进行表现和展示。

中华艺术宫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宫中的“海上升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展览,是我国第一个完整展示海派艺术,并以此为中心呈现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发展脉络的长期陈列展。研讨会上,浦东新区竹园小学的朱燕凡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这一展览资源而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览中西美的历程,扮未来多彩世界》。其中设计了三个主题的课程模块,分别为“走进艺术殿堂”(一、二年级)、“走近艺术大师”(三、四年级)和“探寻艺术之旅”(五年级),每个主题的课程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图6)

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季蓓蕾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中华艺术宫中的“上海美术电影展”资源所开发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中国动画片》。该校美术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展厅中电影作品的年代、表现形式和内容,制作完成了《上海美术电影展作品一览表》,并结合美术课设计制作了《上海美术电影展手绘导览图》。

上海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除市级层面以外,在一些区县也都建有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为此,一些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类场馆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黄浦区七色花小学,通过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学校附近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旧居“日月楼”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走近丰子恺儿童漫画》。该校邀请了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教授来校做有关丰子恺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的专题讲座,还多次举办丰子恺漫画展览,形成了这所学校赏漫画、画漫画的美术教育特色。 毗邻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虹口区崇明路小学,在研讨会上,以展板形式介绍了该校利用上海邮政博物馆的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解邮政历史、邮票来历及种类,并开发了校本课程《漫游方寸之间》,让学生在美术课上用绘画、剪贴、电脑等手段设计、制作邮票,形成了该校的美术特色课程。

杨浦区中原路小学的沈佳芸老师介绍了该校利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资源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儿童扎染》。该课程分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传统工艺了不起”,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中国纺织印染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印染工艺的悠久历史;第二模块“探寻纺织与扎染”,带领学生走进纺织博物馆,通过聆听讲解、动手体验等形式,从中感受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的特点;第三模块“我是扎染小当家”,通过在学校中建立“儿童扎染创意工坊”,为学生学习扎染技术提供了专门场所。

地处七宝古镇的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皮影老艺人的帮助下,开发了学校特色课程《七宝娃玩皮影》。该校的陈萍老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利用古镇的皮影馆资源,编写了校本教材《七宝皮影进课堂》,将七宝皮影艺术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和比较,系统地了解七宝皮影的历史、造型特色和表演方式。该课程还通过“皮影探秘…‘玩玩小皮影”“皮影设计师”“上演皮影戏”“皮影也创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皮影绘制方法,学习编剧、角色分配与皮影表演技术,并将皮影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新的皮影表现形式。(图7至图9)

远离上海市中心的青浦区重固小学,利用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遗址”的资源,形成了与版画教学相结合的学校特色课程《走进福泉山》,让学生通过对“福泉山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福泉山出土的古代陶器的名称、造型特点和图案特征,感受福泉山古陶器的艺术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陶器作品与福泉山古陶器作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修补陶器”的小游戏,用自己的双手还原福泉山古陶器之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青浦区崧泽学校的杨卫新老师,介绍了该校创建的“江南民俗苑”小型博物馆,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到传统民间劳动工具的特点,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并在美术课上以“再现百姓生活”“再现百姓生产”的版画创作,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活动。(图10)

长宁区虹桥中学和闸北区第八中学,也通过展板形式,分别介绍了各自利用学校周边美术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

二、依托场馆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教育

研讨会上,许多学校都介绍了如何利用博物馆与美术馆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经验。如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美术教师,利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电影展”中展示的《孙悟空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九色鹿》和《葫芦娃》等经典国产动画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动漫艺术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杨浦区中原路小学,通过学一学、看一看、做一做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扎染工艺的特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

徐汇区徐汇中学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的资源,以“漫游手记”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样式的演变、制作工艺和发展过程;以“陶瓷艺术”为主题,运用多样的艺术材料和艺术手法,加深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美的了解。

黄浦区尚文中学则利用上海博物馆古代青铜馆的资源,在初中各年级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实地观察、师生交流、自主设计、欣赏评议等系列活动,了解青铜器的用途、造型和纹饰种类,感受青铜器作为实用器具和礼器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利用皮影馆资源,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民间皮影艺术的内涵,在了解家乡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利用“善缘·唐卡秘境艺术中心”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唐卡艺术了解西藏文化,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三、活用场馆资源,创新参观形式

在本次研讨会中,许多学校还介绍了多种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形式。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的汤春妹老师,介绍了学校通过“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的情况。所谓“虚拟”,就是利用“数字美术馆”等网络平台,先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了解中华艺术宫的基本情况和展品特点;而所谓“现实”,就是去中华艺术宫实地参观,感悟原作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浦东新区进才小学的陆瑛老师,则介绍了该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的场馆教育活动。该校与浦东喜玛拉雅美术馆签约合作,开展了“场馆艺术进校园——流动美术馆项目”主题活动。通过将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不定期地“请进来”,在校内做各种艺术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与喜玛拉雅美术馆以及学校所在社区联合,让学生创作的“智慧树”系列装置作品“走出去”,以流动美术馆的形式,到所在社区进行展示,以此发挥学校与场馆、社区合作的教育功能。(图11至图13)

四、借助参观活动,培养多种能力

研讨会上,许多教师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触:利用博物馆、美术馆进行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学习,更主要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闸北区实验中学的虞胜莉老师,介绍了该校在组织学生参观中华艺术宫活动前,针对参观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设计了“大家来找碴”活动,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指出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参观中华艺术宫时的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14至图16)

长宁区虹桥中学在每次带领学生外出参观时,都要预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在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概括、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交流,从而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在参观时,还设计了“学习单”。学生们依据“学习单”的要求,带着问题参观,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独立判断、独立选择,这有助于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

徐汇区徐汇中学试图通过两次参观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性的探究和学习。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3

一个等待了七百多年的艺术雅集,一条历经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归途,在世人的期盼与猜测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路在何方

欣逢盛世,水乡古城的北缘、太湖的南滨,一座充满生态与文化生机的新城里悄然矗起一批文化设施,湖州市博物馆新馆就在其中。

这座几代文博人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位于市民广场的西侧,简洁、大气又有几分神秘感的建筑究竟如何承载和演绎湖州绵长深厚的文脉,又如何向世人奉上品味湖州的文化大餐?――市民广场名人园的“文化名人”们在静静地注视,全市二百六十万的市民在迫切地等待,而激动过后的新老文博人则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与探寻……

2003年5月,新馆土建刚刚奠基,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溯苕溪水之源,探太湖文化之流;入库房、典籍搜索,下民间、学校问计;整理、遴选出十多个展览策划选题。为了打开思维的天窗,我们又走进全国各地有影响的名馆和新馆,比对考量我们的展览选题――开阔眼界的同时,我们的脚步反而凝重起来:除了不多的名馆,全国数千座博物馆,虽然各有不尽相同的精美文物异彩纷呈,但展陈表达的模式与语汇却是比较单一,要么是艺术鉴赏式的高贵神圣面孔,要么是中华一统的“历史教科书”,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现象比比皆是。

疑惑或许应该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我们到处求证,从普通市民学生,到业内顶尖专家,慢慢的我们的探寻有了初步的结果。作为一个地方博物馆,我们的展览应该做成展示地域特色、彰显地方魅力的载体,我们的展厅应该成为讲述乡土故事的处所。但这条还没成型的新路究竟该怎么走,我们还是充满混沌。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张囤生先生热心地把我们介绍给了辽宁省博物馆的马宝杰馆长。2005年7月底,我们来到了沈阳,细细地参观完辽博的陈列,在该馆的会客室,共同的思考把素昧平生的双方的距离拉得很近,爽朗的马馆长将自己探索的成功与得失和盘托出,还津津乐道地把他们不久前落幕的《清明上河图》回沈阳“省亲展”的盛况与客人一同分享。忽然间,马馆长的兴奋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回过神来这位国内博物馆界陈列教育方面的才子的思维指向了湖州,他说湖州博物馆打地方牌、创全国精品的想法很有意义,赵孟\是湖州最有影响力的文化资源,他的家乡情感在他的诗书画艺术中表达得很深厚,湖州馆的展览要充分挖掘这方面的元素,把两者整合好,可能的话可以把国内的赵孟\书画作品“请”回家做一个大展,宏扬湖州历史文化中深厚的湖笔书画传统,“我们馆藏有赵孟\书画七幅,到时候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你们”,马馆长兴奋地说。同样动情的还有我们一行,特别是我们那位有着北方人体魄和脾性的柴培良副局长,当场直抒胸臆:“我们一定尽力争取早日把这个展览办成。”主宾双方掷地有声的直白,却使我这位文弱书生暗暗捏了一手的汗。

回湖不久,又一次特地赶来湖州探讨新馆陈列的浙江省考古所所长曹锦炎先生带来了一个好点子。他提出这次新馆的基本陈列突出的是地方环境、历史、风物、人文中的亮点,表达的是爱家乡、颂家乡的主题,这与赵孟\廿几岁时撰写、四十多岁时又以行书重书的旷世之作《吴兴赋》在内容和意境各方面都很合拍,这个展览干脆就取名《吴兴赋》,以21世纪全新的理念、高科技的博物馆手段全新演绎大师的传统文学与书法经典,“这块牌子拿到全国都叫得响”。这位以祖藉湖州为荣的著名古文字学家的话彻底点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路漫漫兮

取名《吴兴赋》的新馆基本陈列按正常轨迹全速推进的同时,我们的脑海中却时时记挂着赵孟\书画真迹展览的事。然而一个地级市、一座地方中型博物馆,要把赵孟\书画真迹这样的国宝级文物汇借展出又谈何容易,故宫明以前古画出宫赴2002年、2005年上海博物馆两次国宝书画展,那可是惊动了高层的。

难――又想!我们只好默默地准备:迂回曲折地向有关博物馆专家讨教操作路径,旁敲侧击地向有关部门探寻准入门槛,多方努力寻求领导的支持。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湖笔之都、赵孟\的家乡筹办这样的展览表现了一定的兴趣:一直关心基层文博事业发展的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态度明确,只要展出条件及安全措施到位,中小城市的地方博物馆照样可以举办这样高水平的古代书画展览;近年来特别关注于浙江省地县级博物馆展示水平提升的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认为湖州的想法很有创意,可以争取,并表示愿意出面与有关博物馆沟通协调;多年来着力打造“笔墨江南、清丽湖州”文化品牌的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要求细化方案,组织可行性研究。

随着消息面的扩展,听闻此事的本地机关工作人员及文化界人士对这个大胆的设想多数抱以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是啊,1995年由国内著名书画界人士发起的纪念赵孟\诞辰7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在上海、湖州两地举办,当时从故宫借出展览的赵孟\真迹仅仅只有两件,展期也只有两天,现在湖州要同时从国内几大博物馆借展赵氏书画珍品数十件,确是有些异想天开。

机遇永远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们。2006年11月初,郑欣淼副部长亲临湖州视察了湖州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布展工程,晚上与市委书记孙文友等湖州市领导会面时,直接探讨起“赵孟\书画真迹展”的可行性,并再次明确了故宫方面的态度。一直思考着2007年第四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创新、创强的孙文友等市领导十分感动,当即表示要创造条件办好赵孟\书画真迹展,并将其作为这届湖笔节的主打活动。鲍贤伦局长很快向省委有关领导作了口头汇报,不久又亲自拜会了上海博物馆馆长等有关人士,提出了伸出援手的请求。

2006年12月26日,筹备近三年的湖州博物馆新馆《吴兴赋》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展览以个性化的选题、新颖的形式和手段及清新大气的设计制作赢得了各方的好评,省市领导多次莅临参观指导,市民、学生及游客纷至沓来,开放之初日均接待观众近3000人次,博物馆的展厅真正成了“湖州的城市文化客厅”。高效率的公共事业、全方位的市民满意度促使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加大了对市博物馆筹办“赵孟\书画真迹展”的推进力度,300多万元的书画展厅恒温恒湿展柜设施改造投入随即拍板。

钱的问题落实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更大的压力随即降临。古代书画文物是最为娇贵的文化遗产,其展出期间的温湿度恒定要求近乎苛刻,比之实验室、制药厂等大环境恒温恒湿设施的要求要高许多。而国际上拥有这样设施的博物馆也并不太多,国内仅有上博和辽博已配置了这种设备,而且他们都是自行研制组装的,国内尚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成套设备和专业公司。

上海博物馆领导和专家被我们的诚心和决心所感动,顾祥虞副馆长亲率馆里的技术专家出任顾问,并组织专家对由浙江大学低温与制冷研究所设计的技术工艺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校正。2007年3月底,工程正式上马,但所剩时间已不太充裕,施工单位还是第一次承担这样的工程,能否按期完工?能否一次调试成功?调试完后能否稳定运营?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压得我们和工程方喘不过气来。热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为我们暗暗着急,相关借展单位的专家和我们先期拟已邀请参加赵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知名学者也是将信将疑……

6月底,展厅展柜改造工程提前完工。试机后,机房电脑显示屏上的温湿度曲线的波动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直到第三天曲线慢慢拉成直线,表明温度、湿度的恒定控制趋向成功。7月中旬,上海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克伦率单国霖等专家冒着酷暑赶到了湖州,从大厅、贵宾室到展厅、机房和监控中心,向来以严谨、挑剔著称的上海专家由满脸的未知和疑问到认同和赞许的表情变化,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不到一周,上海方面立即与我们签订了借展协议并办妥了一切手续。

思绪回到五月中旬,展厅改造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之中,古都西安传来捷报,湖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吴兴赋――湖州的历史与人文陈列》荣获两年一度的中国博物馆界最高荣誉――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市级馆获此殊荣,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湖州文博人的斗志,而且在国内业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前期我们已进行“赵孟\书画珍品”借展协调的四大博物馆的同行们也开始对我们的工作刮目相看了,借展协调、展品选定、签约、附件、拍照、文字等等,一件件程序复杂的事迅速变得顺畅起来。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频繁地穿梭于各地,故宫16件、上博15件、辽博6件、浙博1件,借展手续一一办妥。其间,我们专程进京就“真迹展”的筹备情况向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处领导作了汇报,有关领导对我们扎实有序的前期工作非常赞赏,认为只要把已做好的工作的相关材料汇总报送,他们会以最快速度予以审批,同时表态相关宣传可以先期展开。这无疑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

心路归一

“在今天之前,我们工作的重心是围绕这个展览能否办成的问题展开的,现在各方面的瓶颈已逐个突破,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目标将转到如何办好此项展事上来”,“要举全局之力”!7月22日,在筹备工作例会上,局领导的这番话无疑是我们进入临战的号令,工作进入了最后的冲刺。

技防通过省厅、局的验收,消防通过了市消防支队的验收,展厅恒温恒湿设备连续十天运行平稳,辽宁等有关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批复下达……一个个曾经的难点在短短一周内顺利跨越。省文物局的金萍女士凭借其对文物借展审批手续的丰富经验及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对所有送审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校对,不放过一个可能影响审批进度的盲点。8月7日上午,厚厚的两大叠送审材料由我们专程送到北京,早已等候多时的国家局博物处领导接过材料细细翻阅,连连赞叹,说很少看到如此完备、细致的报审材料,表示没有任何障碍了,会尽快逐级审查批准,最多廿个工作日。廿个工作日,也就是需要将近一个月时间等待,这份煎熬着实让我们寝食难安。“北京有消息了,已经批复了”,当我第一时间将此事报告局领导时,他们掰指一算,才十个工作日,一时难以置信。奔波了大半年的最大悬念终于尘埃落地,那份激动无以言表。

尽管已与各大馆完成借展签约,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也下达了行政审批批复,但是当八月下旬我们先后迎来辽博和故宫实地考察的客人时,我们的神经再度紧张起来。这两批文物及安防技术方面的专家如考官般地逐一检测数据、观察现场演习、对工作人员进行抽查提问……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直到临走那天才微笑着让我们不要担心,设备、管理及人员素质超乎了他们的想象,总体上没问题了。――能不紧张吗?!专家的现场考察报告对借展协议的执行可是有否决权的呵。

与此同时,宣传推广也加快了工作节奏。为了突出赵孟\与家乡那份醇厚的感情,唤起民众创新创业的激情,市领导亲自定调:展览的主题是“回家”,主旨是人文精神的“回归”。但凡好的展览还必须有一个响亮、简洁、易记的主名称,这是展览包装推广成功的关键手段,取什么名合适?正当我们几起几落无从确定的时候,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资深展览策划人赵雁君亮出了他的金点子:“就叫归去来兮”――赵孟\以赵宋王孙之尊出仕入元三十余载,矛盾和自责一直困扰着他,思念家乡、归隐故里是他后半生的人生主题,这次散存国内各地的三十几件大师书画珍品回到了他的家乡,其中他生平写了数十次、现存世仅有的三幅《归去来辞》书法手卷在湖州聚首,“归去来兮”是艺魂荣归、大师回家主题的最好演绎。

9月5日,杭州,新闻会如期召开,一个足以震动国内文化艺术界的消息从这里传向海内外:“归去来兮――赵孟\书画珍品回家展”将于2007年9月28日在湖州博物馆盛大开展。

一个多月前还在对“赵孟\书画珍品回家展”及其学术研讨会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活动充满疑虑的日本、韩国及祖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的知名学者立即作出了积极回应:论文迅速定稿、提交,9月下旬来湖的行程随即敲定。

后勤保障、展览设计制作、宣传品及画册出版等工作也进入了倒计时紧逼阶段。

最重的担子还是安全保卫工作。全部书画展品的借展都由浙江省文物局出面,湖州市人民政府担保。一直全心支持本次展览的鲍贤伦局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湖州市人民政府倪玲妹副市长同样深感责任重大,多次亲自出面协调公安、文化等部门,对运输及展出安全作出了周密布置。我们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工作人员则是如履薄冰,惟有兢兢业业地对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重点、技术细节及应急预案进行排查修正。9月中旬,由市文化、公安部门联合组成的安全运输特别小组和文物借展工作人员一起悄然离湖,时间、地点、任务都是严格保密的。从沈阳、北京到湖州,再从上海到湖州,整整五天、120个小时,除了在北京的临存仓外,从文物点交、包装、装箱、启运直到安全入库,基本上他们没离开借展文物一步,真正算得上是日夜兼程,护送北京某国际珍品(文物)运输专业公司的海关监管的恒温恒湿专用防爆车辆平安地将三十多件国宝级书画文物运抵湖州。

……

再过两天,三十几件书画珍品将由五馆专业人员小心地展开布展;再过一周,赵孟\的书画珍品将在家乡的殿堂中隆重登场。

三十九件国宝书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赵孟\书画珍品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如此众多的国宝级书画汇集于一个地级城市展出,这在国内博物馆界也堪称首次。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4

博物馆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博物馆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利用或主要利用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国有博物馆。

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为非国有博物馆。

第三条 国家扶持和发展博物馆事业,鼓励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立博物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博物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博物馆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文物等资源条件和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统筹兼顾,优化配置。鼓励优先设立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

第四条 国家鼓励博物馆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减免优惠,享有通过依法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和调拨等方式取得藏品的权利。

第五条 博物馆应当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在博物馆参观或开展其他活动,应当爱护博物馆设施、展品和周边环境,遵守公共秩序。

第六条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博物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博物馆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博物馆行业组织建设,指导行业组织活动,逐步对博物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八条 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对发展博物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团体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 博物馆设立、年检与终止

第九条 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的馆址,设置专用的展厅(室)、库房和文物保护技术场所,展厅(室)面积与展览规模相适应,展览环境适宜对公众开放;

(二)具有必要的办馆资金和保障博物馆运行的经费;

(三)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一定数量和成系统的藏品及必要的研究资料;

(四)具有与办馆宗旨相符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博物馆设立的审核工作。

博物馆名称一般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简称中国等字样);特殊情况确需冠以中国等字样的,应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同意。

非国有博物馆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等字样。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由馆址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博物馆设立申请书;

(二)馆舍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三)资金来源证明或验资报告;

(四)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

(五)陈列展览大纲;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

(七)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

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的,应同时提交博物馆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事项:

(一)办馆宗旨及藏品收藏标准;

(二)博物馆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三)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约定;

(四)博物馆终止时的藏品处置方式;

(五)章程修改程序。

第十二条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应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审核不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审核同意设立博物馆的,申请人应持审核意见及其他申报材料,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取得博物馆法人资格。

博物馆应当自取得法人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向社会开放。

本办法实施前已批准设立的博物馆,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除(一)项之外的全部材料;非国有博物馆应同时提交博物馆章程。

第十三条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博物馆建筑应当划分为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等,相对自成系统。

第十四条 国有博物馆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报请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论证。

第十五条 博物馆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法律和其他规定的执行情况,藏品、展览、人员和机构的变动情况以及社会教育、安全、财务管理等情况。

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4月30日前,将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博物馆年度检查的初步意见报送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5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博物馆的年度检查情况进行审核,并汇总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博物馆的名称、馆址、藏品、基本陈列以及非国有博物馆的章程等重要事项发生变更前,应当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

博物馆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博物馆终止前,应当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出终止申请及藏品处置方案,接受主管文物行政部门指导,完成博物馆资产清算工作。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博物馆终止申请和藏品处置方案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藏品处置方案等符合法定要求的,准予终止;藏品处置方案等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责令其改正后准予终止。相关行政部门根据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给予办理博物馆法人资格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国有博物馆终止的,其藏品由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接收。

非国有博物馆终止的,其藏品属于法律规定可以依法流通的,允许其以法律规定的方式流通;依法不能流通的藏品,应当转让给其他博物馆;接受捐赠的藏品,应当交由其他博物馆收藏,并告知捐赠人。

第三章 藏品管理

第十九条 博物馆藏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应当依法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报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博物馆应具有保障藏品安全的设备和设施。馆藏一级文物和其他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应设立专库或专柜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第二十条 博物馆应建立藏品总帐、分类帐及每件藏品的档案,并依法办理备案手续。

博物馆通过依法征集、购买、交换、接受捐赠和调拨等方式取得的藏品,应在30日内登记入藏品总帐。

第二十一条 依法调拨、交换、借用国有博物馆藏品,取得藏品的博物馆可以对提供藏品的博物馆给予实物、技术、培训或资金方面的合理补偿。补偿数额的确定,应当考虑藏品保管、修复、研究、展示等过程中原收藏博物馆发生的实际费用。调拨、交换、借用国有博物馆藏品的申请文件,应当包括合理补偿的方案。

第二十二条 博物馆不够本馆收藏标准,或因腐蚀损毁等原因无法修复并无继续保存价值的藏品,经本馆或受委托的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后,可以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申请退出馆藏。

退出馆藏申请材料的内容,应当包括拟不再收藏的藏品名称、数量和退出馆藏的原因,并附有关藏品档案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 国有博物馆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退出馆藏申请材料的3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委员会复审。专家委员会复审未通过的,终止该藏品的退出馆藏程序。

专家委员会复审通过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将有关材料在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和有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公示30个工作日。期间如有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愿意接收有关藏品,则以调拨、交换等方式处理;期间如没有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愿意接收有关藏品,则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统一处置。处置方案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处置所得资金应当用于博物馆事业发展。

国有博物馆应当建立退出馆藏物品专项档案,并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专项档案应当保存75年以上。

第二十四条 非国有博物馆申请藏品退出馆藏,申请材料应附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书面意见。博物馆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的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允许退出馆藏的决定,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博物馆应当以本馆藏品为基础,开展有关专业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提高业务活动的学术含量,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博物馆应当为馆外人员研究本馆藏品提供便利。

第四章 展示与服务

第二十六条 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二)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三)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

(四)展厅内具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施;

(五)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六)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第二十七条 博物馆应当根据办馆宗旨,结合本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鼓励博物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出版物和互联网等途径传播藏品知识、陈列展览及研究成果。

第二十八条 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公告服务项目和开放时间;变更服务项目和开放时间的,应当提前7日公告;

(二)开放时间应当与公众的工作、学习及休闲时间相协调;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三)无正当理由,国有博物馆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10个月,非国有博物馆全年开放时间不少于8个月。

第二十九条 博物馆应当逐步建立减免费开放制度,并向社会公告。

国有博物馆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制度,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参观实行减免费制度。

第三十条 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博物馆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撤销审核同意意见,由相关行政部门撤销博物馆法人资格。

博物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博物馆藏馆功能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博物馆的新职能、新形态、新方法、新的收藏对象也不断地出现。因此,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定义也在不断修改之中。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了给博物馆下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定义,进行了很多工作,花了很长时间,曾经作过多次讨论和修改。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时的章程中提出:博物馆是指为公众开放的美术、工艺、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的机构,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195年、1962年、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多次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讨论修改,直到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才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很多人认为,这是目前较为适当的一个定义,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国际间的一般性定义,各国仍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对待博物馆。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5

一、年初为充实八路军纪念馆的网络宣传,在馆领导安排下,电脑输入《八路军编制序列暨主官沿革》近15万字的文稿资料,经校对,在我们的网站上发表。

二、全程参与了我馆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材料收集及合成、打印工作,为本馆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殊荣而尽了一份应尽的责任。

三、结合长治市委、市政府倡导的“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武乡县委、县政府倡导的“创建部级卫生城市”活动,全程参与了单位的“创优”、“创卫”材料汇编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四、今年6月份本馆与日本民间参访团达成了联合办展协议,准备举办《抗战时期日军性暴力图片展》,在馆领导的安排下,做出了展览陈列大纲,交付省委宣传部审订。

五、为配合奥运安保,协助保卫科完成奥运安保应急预案,报省文物局安全督查处。

六、结合20周年馆庆,本馆出版了一系列研究丛书,我与李东光同志主要承担了《八路军纪念馆精品文物故事集》的撰稿、编辑、校对、打印及图片的整理工作,目前书稿已在审订之中。另外参与“20周年回顾”及“八路军抗战史陈列解说词”研究丛书的编撰工作。

七、全程参与山西省文博系统“太行杯”讲解员大赛活动,主要承担了幻灯片制作及讲解员的材料输入等工作,目前48位参赛选手的资料已全部输入完成。

八、全程参与本馆20周年馆庆事宜,圆满完成了馆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

九、12月为提高全馆人员的综合素质,本馆特邀山西大学旅游学院的巫敬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礼仪培训,通过一天半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日常生活中所不能接触的许多知识,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是那么的欠缺,活到老,学到老,我要用胡奇才将军的尚学精神来鞭策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是文物部的一名成员,文物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文物是博物馆事业的生命线,对于我的本职工作今年我却做的很少,一年中经我手征集革命文物35件,整理文物资料100多份,看到上面这个数字我感到异常的惭愧,在新的一年中,我将严格按照馆领导对文保部工作的具体安排,继续加大文物科学管理的力度,学习和借鉴全国兄弟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馆文物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倍努力工作,把我馆所有现存文物能够登记造册、分类上架,使文物工作不留遗患,为我馆创建aaaa级景区奉献一份应尽的责任。

与本篇 2010年博物馆文物部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6

在未来的几年,复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应该是与中国新博物馆运动的新闻(《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报道,中国政府要在2010年前建设或翻新1000家博物馆)最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虽然陆建松一再婉拒各方邀请,但是他还是已明确被要求至少要主导构思、设计和规划1000家新博物馆中的25家。

自1990年代中期起,博物馆专业出身的陆建松就一直是中国博物馆改革新观念的倡导人物,也是一个逆向思维的少数派。现在,在这场新博物馆运动中,陆建松每周约有3天要为各地的博物馆项目提供服务,专家收费标准每天250美元,甚至更多。在各个城市忙碌奔走的陆建松,一再明确地表示他的学科研究经费已经非常充足,而他更想尽力为数不胜数的博物馆建设,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好剧本模式。与大量常年研究陶瓷青铜器的文博专家相比,陆建松显然更具有创意型人才的天赋,他更像一个创意总监、剧本大师和舞台剧导演――他在为每个自己参与的博物馆精心写一个好的舞台剧本,让每个展览变成一次完美的具有诱惑力的演出。

我们是一群布道者

“和我的个性有关。”说到自己曾经的职业规划,陆建松把一切理解为天性使然。当年,从复旦文物管理专业毕业留校的陆建松分析着自己的未来――“高校学者研究出土文物,专业水平与博物馆里的学者不能相比,因为我们没有长期把玩实物的经验。而且研究文物,是个小学,很难做到名声在外。因此我认为博物馆学,作为人文社会研究学科,高校的研究优势应该是关注前沿的东西,关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东西。不能做书斋式的学问。其实,出土文物展览馆是博物馆,自然科学、艺术、科技历史,各方面的展览馆都是博物馆。利用考古与文物的基础知识,把博物馆做成文化产品,传播供给社会大众享受,比我做考古发掘的意义大得多。”

1990年代中期,全国博物馆建设开始兴起。之前,所有中国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一律是字画、文物、青铜器、陶瓷,展览内容单一,自然没有展览内容方案、展览节奏设计一说,博物馆通常门可罗雀。当时,陆建松以及少数一些学者在倡导――展览首先是给老百姓看的。“我觉得我们博物馆的策划者应该担当的是神甫、传教士的角色。宗教哲学很复杂,普罗大众未必明白,而传教士就担当解释的责任。博物馆展览就是把学术研究、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这些学术的东西通俗而生动地解释出来;把学术的研究资料传播成娱乐学、教育学的东西。”

于是,一切的“好看”都在实践中探索。博物馆规划该怎么做、建筑设计书怎么写、工程管理怎么做、形态设计怎么做……思维跳跃的陆建松从文博专业的研究者蜕变成一个博物馆经营领域的专家。“1995年之前,博物馆只具有收藏研究功能,但是这不是博物馆建设的最重要目的。要通过博物馆特有的表现形式去传播给大众。只有和大众结合起来,你的收藏、研究才有意义。这是我的博物馆经营理念。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是有更宽泛意义的一个文化,信息传播的机构,是一个游玩的场所。这种观念支配着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要贴近生活。

每一个展览就是一部大片

从崭新的深圳到古老的湖州,中国的大部分城市都在筹划自己的博物馆名片。如何体现这些博物馆的差异性、地域性,是关键所在。任何博物馆,陆建松认为都应有故事性、情节性。“收集理性的材料,用感性的手段表现。每个展览都好比写个吸引人的剧本。”他拿正在建的武当山博物馆举例,“依照往常的思维建一个文物博物馆,大家都没什么兴趣嘛。”而研究武当山历史后,陆建松发现武当山建筑的逻辑就是一个故事化的逻辑,它本身就讲述了一个真武大帝来此结庐修道42年的故事。他因此将整个博物馆分人间、仙山、天国三部分,讲述了武当山建筑背后的文化。

把博物馆做成大片。2002年,陆建松按照这样的思路做江南水乡馆,受到学术界前辈的质疑。一些博物馆专业的传统专家认为,当博物馆展览运用了那么多现代科技的辅助手段后,就减低了展览本身的学术性。陆建松的意见是――当今世界博物馆专业原本是两类,一类是文物艺术类展,比如上海博物馆那样的展览;一类是主题展,就必须强调设计。运用很多信息装置技术,“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因为没有多少文物,18个景全部是制作出来的。在这类主题展中,我们的学术性不是体现在一件文物身上,而是体现在我们的演绎中,我们任何一个辅助展出手段都是有学术支撑的。国际上博物馆展览分两派,欧洲博物馆展览都是学术派,都是以文物艺术为主的展览。因为它有大量收藏,而老百姓的审美水平比中国百姓审美水平高,因此可以这么做;而另一派就是美国博物馆的做法,美国博物馆都是做得好玩,强调信息组合,强调技术,把博物馆都做成了‘美国大片’。”陆建松认为后一种美国做派符合目前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

依照“大片”思维,于是揭示3000多年前古蜀文明的金沙遗址就被做成了一个巨大的体验式的生活场景。一个半圆形的幕墙前,描绘了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摸底河静静流淌,茅草房临河而建,炊烟袅绕,远处的金沙宫殿若隐若现,近处则是一家金沙人的雕塑,茅屋前,抱着小孩的女子正遥望劳作归家的父母。远处森林茂密,大象、野猪随处可见。金沙遗址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野猪犬齿、鹿角、麂骨、犀牛骨等动物遗骸,还有大量乌木及植物遗存,专家根据这些出土物,用科技手段复原了3000年前的金沙自然生活状态。“电子沙盘,结合数字影片,全景式跨越时空的感受我们都能做出来,给观众愉快、宽广的体验。”

在一线的博物馆人

“杭州有6大馆在启动。无锡有8个馆在建。都是十亿以上的数字。”陆建松雄心勃勃地报出了一些行业数字。

雄厚的资金是技术的后盾,因此像八爪鱼一样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成为陆建松目前最迫切的事情。他保证每年多次去国外考察的频率,在风格或者形式上,时刻与国外的设计新理念保持同步。而动画、舞美设计、舞台效果、声光点技术,所有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东西,他都必须随时了解与掌握。目前,陆建松手头的博物馆项目从航天到茶叶,不一而足,了解新项目的新知识领域,短期内速成为行业专家又是陆建松的功课之一。“每次做新馆,我先做汇拢法,凡是能看到的书,都要看。我是做菜的厨师,因此要看材料,提炼主题,然后决定形态的表现。”陆建松手头正在做杭州国家湿地博物馆,在他的办公室我看到一大箱与湿地有关的资料书。

陆建松记得做深圳改革开放馆,他看了30多本介绍深圳历史的书,看了很多新闻片,做了很多采访,他为做馆而做的知识筹备工作已经全然不同于以往博物馆专家所做的事情。深圳第一阶段1979年到1985年的外汇制度改革,没有任何文物工具做学术支撑。“当时有一个新闻细节,深圳银行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去吃饭,服务小姐对他说,啤酒要支付外汇,饭菜用人民币结算。于是,我们做了一个景――请付外汇,生动地表现了那段生活。我们的学术支撑来自于我们的采访准备工作。”在第一线做采访,对古雅的博物馆人,确实是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7

一、研究目的

绘制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旅游指南地图,方便外地来京小朋友参观天安门广场时使用,方便他们快速了解北京百年变化历史的缩影,了解北京的文化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巨大变化。

二、研究思路与实施计划

1.研究思路

确定目标(绘制旅游指南地图)一分析要素(图、文字资料、绘制方法)一完成方法(针对每种要素确定)一实地考察与收集资料一分析汇总一绘制地图一撰写研究报告

2.实施计划

(1)2009年7月至8月期间,学习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积累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的相关资料。

(2)2009年9月期间,准备实地考察相关条件。

(3)2009年9月21日实地考察。标注最佳看点和标志性建筑位置,记录标志性建筑的说明文字。

(4)2009年10月期间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查找补充指南所需资料。

(5)筛选照片和编写说明文字,绘制指南示意草图。

(6)撰写论文和收获体会。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了网络、图书等搜集材料、实地考察法、采访等方法。

2.地图绘制方法

首先,选择适合的地图,作为绘制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旅游指南地图的底图的依据,绘制框架图;第二步,在地图上标注建筑所在位置;第三步,标注最佳观看周边代表性建筑的观察点;第四步,绘出最佳参观路线;第五步,确定说明文字;第六步,完成绘图方案图;第六步,请专业制图公司按照草图和设计要求,绘制出成品图。

四、研究过程

(一)2009年7-8月期间,学习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积累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的相关资料。

建筑名单按最佳参观路线所有能参观和观看到的代表性建筑名单如下:

1.国家大剧院

2.公安部新办公楼

3.电报大楼

4.国贸三期

5.新东安市场

6.人民大会堂

7.中国钱币博物馆 8.纪念堂

9.正阳门城楼

10.箭楼

11.劝业场

12.前门大街

13.北京铁路博物馆 14.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15.景山

16.中国国家博物馆

17.人民英雄纪念碑 18.北京饭店

19.金水桥

20.天安门城楼

能够从广场徒步走到建筑前进行近距离参观的广场及周边建筑景点名单如下:

1.人民大会堂

2.中国钱币博物馆

3.纪念堂 4.正阳门城楼

5.箭楼

6.前门大街

7.北京铁路博物馆 8.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9.中国国家博物馆 10.人民英雄纪念碑

11.金水桥

12.天安门城楼

能够从广场上适宜的观看点,使用望远镜能清楚观看到的代表性建筑名单如下:

1.国家大剧院 2.公安部新办公楼

3.北京电报大楼 4.国贸三期

5.新东安市场 6.劝业场

7.景山

8.北京饭店

从天安门广场便于前往参观的代表性建筑推荐名单如下:

1.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2.首都博物馆

3.中华世纪坛

4.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

5.故宫博物院

(二)2009年9月21实地考察,标注最佳看点和标志性建筑位置,记录标志性建筑的说明文字

1.每个建筑景点的文字介绍

(1)人民大会堂位于广场西侧,西长安街的南侧,坐西朝东,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2)纪念堂位于广场南北中轴线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1977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为28000平方米。纪念堂大门正上方镶嵌着“纪念堂”汉白金字匾。主体呈正方形,外有44根明柱。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基座有两层平台,四周环以栏杆。主体建筑南北门前各有两组泥塑。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我国当时的30个省市自治区。

(3)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广场中心,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纪念碑总高约37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约4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4)天安门前面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叫内金水河,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是内金水桥。

(5)天安门城楼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高约34米。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是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6)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以西,西长安街以南。始建于2001年的国家大剧院,是部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周围是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其四周有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

(7)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建筑于1958年11月动工,1959年与人民大会堂同时建成,为1959年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总建筑面积达69000平方米。中央部位和两翼的中部是四层建筑,其余部分为三层。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8)北京饭店位于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的交汇处,是著名的五星级百年老店。1900年,两个法国人在东交民巷外国兵营东

面开了一家小酒馆,并于第二年搬到兵营北面,正式挂上“北京饭店”的招牌。1903年,饭店迁至现在所处的地址。它与1954年兴建的西楼、1974年兴建的东楼和1988年兴建的贵宾楼,既有风格上的差异,在总体构图上又有所呼应。带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9)公安部新办公大楼位于广场东侧,三门四柱式的总体建筑风格、青铜器鼎的大门样式造型、素面石材警徽的“回”形纹饰等,中国古典建筑传统审美元素在这里得到了精致的体现和拓展,充分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包容、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文化愉悦与实用功能的相得益彰,堪称建筑中的经典。

(10)北京电报大楼坐落在西长安街11号,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是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四面塔钟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悠扬的钟声至今仍然时常激发北京人的很多回忆。

(11)国贸三期位于朝阳CBD核心区,是新世纪北京十大地标建筑。国贸三期的总建筑规模达54万平方米,与国贸一期、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国贸三期的建筑高度约330米,共74层,为北京最高楼。

(12)新东安市场位于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大型购物场所,20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其前身东安市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3月)是上个世纪以来北京最早出现的一座市场,因邻近东安门,故名东安市场。地下一层开辟了“老北京一条街”,形象地再现了旧时京城的民俗古风及购物情景。

(13)中国钱币博物馆位于广场西南侧,是原保商银行旧址改造而成,于200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主要从事钱币的收藏、展览和研究。

(14)正阳门城楼,俗称前门,原名丽正门,位于广场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处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正阳门城楼是北京内

城九门中规模最大的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城门,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是北京城的象征。

(15)箭楼(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位于前门大街北端,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城台高12米,门洞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箭楼上下共有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其独特的形式一直被看成是老北京的象征。

(16)劝业场建于1905年,是京城第一幢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清政府的商部创建、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览各地工业品为主,同时附设劝业场,销售部分商品。正式叫劝业场是1936年以后,称北平市国货陈列馆,改名为北京劝业场。意思是“劝人勉力。振兴实业,提倡国货”。

(17)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全长845米。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随着明清两代城市建制的发展,前门大街汇聚了众多集市、会馆并逐渐演化为以购物娱乐为主的重要商业街区。

(18)北京铁路博物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位于广场东南侧,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1906年正式竣工并开通使用。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站曾变身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现改建成北京铁路博物馆。中国铁路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浓缩进这座恢复原貌的“老车站”。

(19)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位于广场东侧东交民巷,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20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中主义风格。是北京仅存的20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

(20)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在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

2.推荐景点说明

(1)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2)首都博物馆新馆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上,西城区白云路的西侧,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3)中华世纪坛,位于长安街的延长线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西侧。由主体结构、青铜甬道、圣火广场、过街桥、世纪大厅、艺术大厅等组成的。在整体的艺术特点上,中华世纪坛以“水”为脉,以“石”为魂。以“中和”、 “和谐”之美,体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融合的思想。

(4)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坐落在东二环中路,德胜门箭楼下。由德胜门箭楼和真武庙两部分组成。是一座以展示钱币为主要目的的专题博物馆。

(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主要介绍了北京这座不朽之城的悠久历史,宣传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

(三)2009年10月期间根据实地考察结果,查找补充指南所需资料。

(四)筛选照片和编写说明文字,绘制指南示意草图。

(五)论证修改地图并按地图制作要求绘制出旅游指南地图,然后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论

天安门广场周边建筑浓缩了北京明清以来建筑风格的变迁、建筑功能的转变,反映了北京的变化,本地图的绘制为第一次来北京的同学,能让他们尽快了解北京的代表建筑和北京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很大便利和帮助。

六、进一步设想

1.经实地应用,征求修改补充意见,修订后上网公布本课题成果。

2.根据研究结果,向旅游部门或广场管理部门提出建议,采用我的建筑参观图,请专家进一步论证,改进设计后免费印发参观指南,向来京的小朋友们发放。

七、收获和体会

通过完成本课题我深深体会到:

1.做事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关于纸张大小的知识(全开、对开、四开、八开);关于绘制地图的相关知识;关于建筑风格的知识等。

2.做一件事,目标确定后,要制定计划,按计划执行过程中,还要学会根据条件的变化,随时调整实施方案。如实地考察的时间选定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3.在一件事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困难、无法进行,要学会寻求帮助,向书本、老师和家长请教。

4.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教训。

5.做一件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按需求来调整最终方案。如为了方便小朋友参观,旅游指南地图中设计的最佳参观路线不同于实地考察路线。

6.我主动把参加暑假提高学习效率培训班上新学到的绘制脑图的方法应用到实施方案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写,走近北京――北京100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2.北京市旅游局编写,北京京郊旅游手册,北京出版社2008,

3.《这里是北京》剧组编写,这里是北京华艺出版社2007.

博物馆汇报材料篇8

然而,由于过去人们忽视档案管理与对品牌的珍爱,获奖金牌与证书都丢失了。政府、社团和民间人士都曾努力寻找,但都无功而返。人们只是从福安馆藏资料中找到有关福安商会选送的“坦洋工夫”红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记载。由于没有原始资料佐证,以至于一些人士或媒体甚至认为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获金奖是个虚传。近年来,福安市启动茶业发展品牌带动战略,“坦洋工夫”金奖问题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008年11月28日,一个久违的惊喜在福安茶界爆开了:“坦洋工夫”红茶获得的“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历史档案找到了!

这天,由福安市茶叶品牌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福安市茶业协会举办的“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档案汇报会”上,宁德市茶叶协会原会长、68岁的退休干部叶乃寿报告了自己与侄儿林桂斌寻找档案的经过。

2008年5月的一天,福安市一位领导遇见叶乃寿,对他说:“‘坦洋工夫’获金奖奖章、证书丢失了,有人还认为获奖是虚传,谁能找到原始材料证明,可算为福安人民立一大功啊!”

这句话引起了叶乃寿的不安。他在闽东从事茶叶工作40余年,1999年在主编《宁德茶业志》时,为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史料,跑遍闽东各县档案馆、文化馆和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等,也走访了福安坦洋村群众和省、地茶叶系统的领导、专家,但都查无结果。2001年,他查阅《中国茶叶》刊物资料时,发现题为《1915年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获奖茶叶》的文章,获金奖名单中有福安商会茶,把它编入《宁德茶业志》,但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的态度告诉自己,没见到最原始的资料,自己是于心有愧的!

于是,叶乃寿决定继续寻找“坦洋工夫”获奖档案。他想,南京曾是民国政府的首府。这里档案一定齐全。于是,2008年10月,他从福安启程,来到南京图书馆,查遍所有民国档案的索引目录,没有发现这方面的线索。他又来到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中心,在浩瀚的历史文库中。一架又一架,一本又一本地寻找、翻阅,也没能找到。他还查阅了1915至1916年的《新华日报》《南京晚报》《文汇报》等报刊。仍没有结果。

叶乃寿并不灰心,他又辗转来到上海档案馆、图书馆寻找。几经周折,在上海图书馆文献中心同志的帮助下,查到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农业调查报告》。带着一线希望,他认真翻阅,但这两本书只有巴拿马赛会概况,并没有福安商会茶获奖记录。他请教了馆内专家,得知《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记实》才会有获奖记录,但馆内没有收存这本书。但毕竟是有了些收获,叶乃寿随后请教了上海图书馆文献资料提供中心负责人夏女士,夏女士指点他去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

叶乃寿马上给在北京茶业协会福安分会任秘书长的侄儿林桂斌传去相关资料,并要求他在北京协助查找。林桂斌几次来到国家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缩微资料库中,查到了共有303页的《中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记实》一书。书中第191页详细记载着福安商会茶等中国21种茶品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史实。经图书馆老专家确认是原本书籍后,并请图书馆缩微中心帮助复制该书。现在,该书缩微复制书被移交至福安市档案馆收藏。至此,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红茶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有了原始证据。

然而,获金奖的考证还没有结束。福安人民期盼着获奖奖章与证书的下落。链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