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博物馆规划设计8篇

时间:2023-09-05 09:32:43

博物馆规划设计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1

关键词:博物馆策展与设计 艺术教育 课程设置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是以艺术管理与博物馆学和广告会展专业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所设计的新型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综合培养潜质全面开发的教学理念,通过大量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生产、艺术市场营销、艺术经纪、知识产权、文化法规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博物馆策展与设计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及运营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学习文物学、博物馆策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知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背景素养,可参与大量的博物馆策展与设计活动的策划与营销。也培养当代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使其能胜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以及艺术品投资咨询等具体工作。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博物馆策展和艺术管理运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的主要文物种类和重要文物实例,具有对人类文化遗存评价、鉴赏的基本能力;了解我国艺术策展和策展设计工作的政策和法规,了解文物与博物馆策展管理的国际规章和博物馆策展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体现在技术应用方面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提高博物馆策展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学环节上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运营能力。根据学科现状,其前期课程包括博物馆策展概论、文物学概论、艺术管理概论、美术史等。

博物馆策展的基本任务是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普及服务。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的宗旨及“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策展在社会中的作用在于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的实效①,博物馆策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策展进行分类了解。从形式上讲,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策展和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策展以及众多小型博物馆策展、社区博物馆策展共同构成的一个全社会的博物馆策展体系。从理念上讲,关注普通民众,关注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从管理上讲,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教育功能的倡导,强调博物馆策展应成为大众的教育场所的观点,建立把博物馆策展和大学结合起来的概念。同时在社区成立博物馆策展,让公众了解博物馆策展的文化诉求。博物馆策展与设计课程要强调建立原初的工作使命,博物馆策展的根本目的事关博物馆策展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博物馆策展发展的基石。强化工作具体职责,即一个博物馆策展的物质文化及所承担的义务,包括时间范围、业务训练、地域范围、专业领域等与同类博物馆策展的关系。博物馆策展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的战略规划,一般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包括藏品保护计划、扩展计划。因此课程设置的实训培养要有短期目标,一般是一年或更短,有明确的时间表,有具体的执行者。从整体上了解博物馆策展公共项目管理的能力,包括一切可以增加公众接近展品的活动和途径,以丰富观众的经验,增强其欣赏水平和对藏品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策展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博物馆策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使其与信息化成为一个整体。

博物馆策展与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交叉门类的课程,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多采用实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练习,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每讲完一个较完整的章节后,应布置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使学生能更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参与博物馆运营。在课堂中,应对讲解内容精简化,同时进行策展设计项目综合演练。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大多数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为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领悟能力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应把课程进度快慢定在中等偏下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课程设置上要“参研学理,确有规则”。博物馆策展设计的基本前提为是否有适用性(策展设计能否培养各种技巧和技术,把陈列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进入确定空间的陈列体系是否清晰准确,参观路线是否流畅,陈列布局是否便于日常管理);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考虑每一部分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果,防止安排或策展设计不当造成时间和劳动力的浪费);展览能否符合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防止过分艺术,不能唯美,也不能庸俗,要典雅而大众);策展设计所涉及的各方面,如展览主题,展品数量、大小、意义、重量,展览空间,展览所需材料(价格、表现力度、制作的难易程度)等能否满足总体策展设计和分段分组策展设计的规划,是本课程所要关注的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深度上使学生了解博物馆策展观众的行为类型,如行走中定向与位移的运动特征,视觉与视运动(凝视、浏览、飞读),同时了解观众在博物馆策展中的时空分布:不同时段观众在博物馆策展的分布,包括不同展室观众的分布。总之要培养学生认识博物馆以休闲为取向的学习特征,培养学生关怀多元文化并建立自导性的学习方式。

(注:本文系孙海垠主持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北京广告产业集群价值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PHR20110837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北京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暨高等教育孵化策略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QSM201211417010;北京联合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暨创新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T.R.亚当姆.博物馆的公民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安.博物馆策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2

关键词:博物馆 复合化 功能定位 空间模式 设计策略

中国博物馆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数量与日俱增,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今天,将博物馆的运营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与外资合作,使博物馆的功能多样化,从而使中国的博物馆对于民众而言更具吸引力是中国博物馆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种很好的选择。当然,博物馆也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在复合化浪潮下,博物馆渐渐地具备了复合的社会角色。随着文化、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博物馆日趋多元化,在空间、功能以及运营模式等各方面得到复合化发展,从而充分利用了有限资源,有机结合了博物馆与城市,除此之外,其公共职能得到服务化、扩大化和社会化,同时博物馆自身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一、博物馆的复合化功能定位

1、博物馆的复合化功能定位的含义

博物馆的复合化功能是指通过对当代博物馆的功能进行设置以及对发展进行定位,除此之外,把博物馆运营模式的多层次化、向外拓展的势头进行统筹和设计。

2、博物馆的复合化功能定位的发展

传统的博物馆的功能主要是学术的研究以及传授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博物馆顺应社会需求的需要,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从社会需求的角度上而言,中国博物馆在功能上在如下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继续发展博物馆作为人们观赏藏品之处的功能。无论博物馆的功能如何变化,博物馆藏品的质量都是博物馆发展最重要的保证。不过要注意的是,一个好的博物馆并不是好的藏品的叠加。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当代博物馆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服务功能,毋庸置疑,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功能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博物馆诸如空间重组、规模扩张以及功能配置方面的内部整合也需要积极的进行。

第三,博物馆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引导作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博物馆本身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将博物馆的这个特征与其他领域结合起来,将会创造无穷的财富。

第四,博物馆的发展也体现在为当地的功能升级提供服务配套。各种公共活动场地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的策划都可以通过博物馆来提供,除此之外,博物馆在餐饮、零售等消费方面的设施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帮助。

第五,博物馆将越来越多的通过自身的文化功能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博物馆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在功能上的全面,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民众奔赴其中,而博物馆中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以及相关的文化组织,都为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得到很好地推动。

二、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1、整体规划布局

博物馆的整体规划要考虑各种形式的博物馆与多层次的公共文化区域相结合,经过某种规划原则和关系而构成的布局结构。博物馆与城市的复合化是应对城市关系与博物馆关系的不断变化应运而生的,在城市空间与博物馆的多种结合之下,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博物馆新布局。

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与城市结合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进入其中。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在复合化趋势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成为了对博物馆复合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首先,博物馆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博物馆作为重要元素融入了城市文化规划体系。再次,城市文化艺术教育业离不开博物馆的支撑作用。最后,城市社区生活也离不开博物馆。

以上是博物馆复合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的基础,而博物馆复合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的构建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博物馆应该有机聚合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第二,平衡开发单一功能和混合功能,高效利用空间资源要求多层系地混合使用博物馆。第三,综合考虑建设模式、规模以及类型。

博物馆复合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应该遵循由框架到细节、由“有机群聚”到“总体均衡”,由此使博物馆的复合化城市网络最终形成。在建造过程中,综合考虑网络核心、网络拓展和网络补充。

其中网络核心是指博物馆应该充分考虑复合城市中心公共文化区域,首先在图纸上对城市的公共文化区域进行标记,然后依据相应的战略规划选择出这些标出的区域,从而进行分类,依此选定博物馆与城市复合的网络核心。

网络拓展是指城市社区公共网点与博物馆的复合。社区公共网点是那些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的小型公共设施。社区公共网点与博物馆的复合使网络总体均衡得以实现,并且使复合化城市网络得以展开。除了这两者之间的复合外,社区博物馆如果能够复合建设高校校园的文化设施,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补充是指博物馆整合城市碎片空间的作用,它可以梳理和优化城市空间及环境,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闲置废弃土地,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2、自身功能发展

全球博物馆的共同走向便是与所在城市的休闲特征相结合,将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尽可能高的利用效果。具体而言,博物馆应该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完善提升内部附属产业的功能;其次,以一种主导力量的方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后,以一种附属功能的方式综合配套相关产业。通过这这三方面的努力,当代博物馆的整体品质将得到本质的提升。

经过专家预测,世界经济的一个独特面将是博物馆零售产业,在后博物馆时代,餐馆和消费是并重的。因此,在设计博物馆时,要综合考虑流线、空间以及功能在博物馆附属产业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在开放性、舒适性、可达性上,附属产业要尤其重视,除此之外,对于它们问日后规模的发展必须也要做充分的考虑。

博物馆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对产业的导向作用越来越多的得到证实。所以,要更好的发挥博物馆对相关产业的导向作用,博物馆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配套,以优良的形象和美妙的学术感染力使周边文化商业圈更加成熟。

博物馆作为一种附属功能对相关产业进行配套,要使博物馆作为产业的文化品牌,提升产业的社会知名度并且为产业所在区域提供公共服务。

3、复合化空间模式

在复合化趋势下,博物馆空间模式的复合化也势在必行。复合化空间模式是指在设计博物馆时,建立具有复合特征的空间体系和空间模式,使体验行为的多重化和博物馆的空间相融合,并且让城市空间与博物馆内部空间衔接良好。

复合化空间模式的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将展示空间与展示主题想结合,即建立主体空间。当今博物馆以为观众提供优秀的展览为中心功能,博物馆的主体空间是展示空间。博物馆的复合化应该以它的主体空间结构为基础,这个基础的建立必须以展示空间与展示主体为依据。展示空间包括背景空间、无强空间、叙事空间、原貌空间、特殊空间和通用空间。每个空间类型都与相应功能的博物馆相适合。

其次,将公共空间与主体空间相结合,即组织空间结构。主体空间结构的组织要综合博物馆所在城市的环境,依此对空间结构形式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博物馆当地观众的行为,依此作为依据,进行博物馆主体结构的组织设计。因为观众行为的不同会对主体空间的结构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还要结合功能拓展的空间需求形成公共空间体系。

再次,将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即联系城市空间。博物馆与城市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简单地作为一个处理集散交通问题的广场。因此,不能将博物馆被动的与城市进行融合。城市空间与博物馆空间融合的本质是使博物馆的公共空间成为联系城市空间的媒介,从而将城市外部空间与博物馆内部空间有机复合起来,打造一个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城市环境品质的整体公共活动空间。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博物馆要想担负起国家名片的作用并且达到世界先进的程度,除了要提升自我,还必须达到高效率的运作机制,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以及各种领域的相互合作,不仅如此,还需要长此以往的坚持和努力。正因如此,当代博物馆的设计者需要引入新的视角和思考角度,使博物馆在决策定位、资金运作和运营管理方面得到有效的参考,这即是博物馆复合化设计策略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3

关键词:空间设计;平行空间;传承性;文化性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是博物馆以及其所收藏的文物与参观者之间交流的途径。博物馆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其所收藏、陈列的诸多文物。但是在这些以文物作为主体的博物馆中,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室内空间设计在博物馆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为例,进行空间整体布局、空间设计与表情设计特点分析,认为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已经超越了以往以陈列文物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空间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对文物摆放,展柜款式等的研究上,而开始以参观者为中心,同时兼顾文化传承性与艺术性的设计方向发展。

一、首都博物馆建筑文化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首都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现代简约,体块浑厚方正,平面结构整齐,建筑表面高低凹凸错落有致。建筑上最有特色的是将传统中式出挑的木质房檐转化为现代材质的不锈钢顶棚,用现代技术将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文化形式建构在建筑中,既表达出首都博物馆传统文化的特性,又适当搭载在西方现代建筑的形式之上。首都博物馆建筑外墙一根贯穿室内外的青铜斜柱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格局,使得其室内外有了直接的关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与室内布局形式。室内空间设计也保留了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心轴线对称格局,既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律。室内设计还运用了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特色的符号,比如来自青铜器表面的几何纹样,展厅门上篆书印章似的把手,展示公告版侧面的篆书印章笔画等。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平面符号象征了首都博物馆的归属与气质,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对文物的了解外,还能更加深刻感受到传统事物所带来的文化气息。

二、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规划与布局

(一)序厅设计

序厅是观众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接触的空间区域,也是对博物馆思想与博物馆艺术的高度概括。首都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各展览之间的主题乃至艺术品陈列跨度较大,所以博物的序厅设计更像是前厅一般,进门即可观博物馆空间的整体景象,承担了大厅交通枢纽并且协调连接各个空间与展厅的任务。相对于序厅,各个分展厅的空间设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精品佛像展、珍宝馆、民俗馆等,其室内空间设计也采用了大量符号化的元素以彰显主题所带来的情感,展陈设计形式上也相对自由。

(二)空间的整体规划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规划清晰明确,是以楼层的整体分割进行划分的,即一层一个展览空间,观众可以逐层参观浏览。每一层的展厅、厕所、休息区、通道都是相同比例的排布,这样的做法虽然会显得少了些新意,但是方便了观众的参观浏览,也使观众更容易把握博物馆各个分展厅的主题。在展示空间中有大型器物或巨幅挂件时,通道和休息区面积要更大些;精致小型物件的展示空间区域,通道和休息区域面积则要小一点。而且,通道和休息区的空间布置有张有弛,可以缓解人们的疲劳。首都博物馆除了展示功能外也具有现代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如多媒体展示区、文化产品销售区、餐饮区等。凭借首都博物馆整体有序的室内空间规划,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整个博物馆的区域划分以及规划自己在首都博物馆内的行动路线。

(三)相同与差异的平行空间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大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即位于方形空间的展厅与位于圆形空间里的展厅。方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右侧,该展区是对北京文化的一个概括性的展示,由老北京民俗、馆藏艺术品、北京文物、历史文化以及临时展厅所构成。展厅以不同年代的展品、艺术形式等分层展示,其展示设计也根据展览内容而呈现不同的形式。由于部分艺术形式具有相关联的特性并易于分类,通常将其设置在同一个展厅进行展出,如佛像、京剧、瓷器这三个展厅位于首都博物馆方形展厅四楼,这样的布局可以使观众易于比较展品类别之间的个性,也易于统一经营管理。圆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左侧,即上文所提到的青铜柱状的内部空间,共分为六层,可再详细划分为两个功能分区:四层艺术精品展区和两层多媒体互动区域,内容主要包括:书房珍玩精品、玉器精品、青铜艺术精品、书法绘画艺术精品和多媒体视听室。四层艺术精品展区的设计风格、方法、用料统一,展品的区别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区别。展厅的空间设计也以对称的几何形态为主,各个展厅相互平行,以一条螺旋上升的通道相连接、除了高度的升降外,并没有明确的分割与遮挡,给人以连贯的感觉。首都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布局能够让观众对展示区域有一个明显的划分,同时也对展示路线以及展品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将同类的展品进行相似的空间设计来展示,并在交通上使其相连形成等价的平行空间;将差异性较大,种类相对独立的主题性强的展品逐层展示。这两种既有相同又有差异的平行空间设计,构成了整个首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布局特色。

三、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表情设计

(一)材质的原创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材质设计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灰色花岗岩地面与青砖元素、北京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搭配,使室内空间既体现出现代文明的符号,又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同时也使空间显得整体而协调。此外,来自老北京的榆木墙面与砖石、青铜等材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并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二)肌理的对比设计

首都博物馆在整体的建筑框架内保持布局与色调的统一,并通过对天花板、地面材料肌理的微妙变化,形成了一种大框架相同,而局部变化微妙的对比设计。序厅的地面铺装配合玻璃墙体的肌理起到了很好的空间拓展效果,但是反观各个展厅的空间则明显低矮,地面铺装与墙面机理采用亚光设计,给人以稳重收敛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设计在加强序厅与各展厅材质肌理对比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序厅与展厅的不同功能性。此外,室内空间还充分运用了亚光与反光、横与竖、疏与密、正与斜的对比。

(三)色彩的协调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整体采用灰色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北京古城的灰色调相呼应。墙体的装饰、导视牌、电梯间等都是以灰色或者是重色调为主,这样不仅使整个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环境,又能烘托出展厅的展品。例如,在方形展区顶楼的民俗展中展出的北京四合院大门、门墩、影壁等,就很自然地融入到灰调的大环境中;而某些展厅中的牌楼场景与少量的红色饰物灯笼等色彩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空间的色调。

(四)动静的相融设计

首都博物馆倾斜的圆形空间打破了相对呆板的对称格局,为整体的室内空间添加了活跃的动态。地下小桥流水与竹园的设计在博物馆静雅的氛围之中开辟出具备中国元素的动态景观,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沉闷的感觉。青砖元素与街道牌楼作为首都博物馆的独特亮点,使观众在体会传统文化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京城市井的喧嚣与热闹。正是在这动与静的相融之中,使室内设计在首都博物馆空间之中展现出最大化的作用。

四、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规划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区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无论是精美绝伦的文物还是拥有千百年历史的艺术瑰宝,作为展品出现在博物馆当中首先需要有一个受众面,那便是观众,这是无法逃避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事实。能否合理规划室内展示空间,处理好一条明确的展线交通,以及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做到合适观众参观的灯光以及对观众的互动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是现代社会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第二,文化的传承性。室内空间设计作为展品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制作上的投入比例应该得到重视。博物馆室内空间经过设计者对博物馆主题的深入了解后所做出的设计,应该满足其主题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性,这样不仅加强了展品的吸引力,同样也加强了与观众的沟通效果。第三,行业的艺术性。作为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有别于一般的设计实践活动,因为博物馆是具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公共场所。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也直接影响了观众对于博物馆参观经验的反馈。

五、结语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一段连接观众与文物的桥梁,不仅要注重艺术与功能的美与合理,同样不能忽略博物馆的内核—展品所带来的独特的生命力以及文化气质。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室内空间与文化内涵三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建筑由外到内相互延伸映射;材料凸显了北京地区的地域特性;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手段与所展出展品高度统一,加强观者对于游览的画面感,使观者对首都博物馆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记忆。这正是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所产生出来的标志化效应。因此,仅仅针对博物馆内容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是不完整的。博物馆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如果不利用合适的手法进行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势必在效果与表达力度上大打折扣。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必须也只能按照其所适用的文物的特质和文化特性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建造,如此才能有效地建立起这座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

作者:杨茗 李骜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晋洁芳,王启照,夏林根.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4

本刊对唐娜・拉芙黛,英国设计博物馆首席策展人进行了采访。

DESIGN vs.唐娜・拉美黛

DESIGN:能否向我们介绍伦敦设计博物馆的收藏历史?

唐娜:在建馆的21年中,设计博物馆已经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成为帮助公众欣赏和理解设计与建筑领域创意的前沿阵地。通过各种展览、国际巡回项目、学习项目、收藏和在线展示,博物馆旨在提供一种批评的视角,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驱动力。设计博物馆的主题已经吸引了大量新观众,每年的访问者超过25万人,其中包括设计专家和对设计感兴趣的大众,每年有将近两百万人访问博物馆的网站。博物馆的目标是通过设计达到广而告之和教育激励的目的,帮助人们理解设计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其成为更具有知情权的消费者。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设计博物馆使用的重要资源是馆内的藏品。这些藏品约有2500件,讲述了大规模生产中的设计史,包括家具、照明、家用电器和通讯技术。设计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形成现代世界的关键性设计。二十五年以前,特伦斯・考伦爵士(Sir Terence Conran)建立了设计博物馆的前身,地点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地下室。1989年,设计博物馆正式成立,外观建筑也有了惊人的转换,迁到了靠近伦敦塔桥的一个仓库,毗邻泰晤士河。在锅炉房举办的系列展览成了设计博物馆现有收藏的基础。

博物馆的目标展品集中在特定的领域,符合博物馆的目标、并且能补充完善现有的约2500件20世纪和21世纪的藏品的目标展品,包括以下类别:建筑模型和规划、工业陶瓷、玻璃和餐具、家庭娱乐产品、电话和通讯产品、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家具、图片和印刷品、玩具和为儿童设计的产品与家用和办公照明产品。

DESIGN:设计不无关如何选择设计作品?具体的程序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计博物馆是否直不同的选择标准?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收藏是其同类收藏中最为可观的,它记录了二十世纪以来英国设计在国际背景下的发展历程。英国的设计师对我们的时代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博物馆的收藏记录了这些贡献,并激励新一代的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取得更高成就。

设计博物馆对于是否需要征集展品由馆长批准,如果认为一项征集有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长期保存需要,则必须由董事们批准。被征集的物品必须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技术或生产过程,生产的材料选择方面、美学或造型方面、艺术品是否商业成功方面,或是与其推广相关的营销策略方面。

除了物品外,设计博物馆还征集能在博物馆学习和研究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描、开发图样、原型和概念模型。博物馆还考虑收集相同或相关领域或主题领域的其它博物馆或组织的收藏政策。对于征集物品,博物馆有一个优先清单,每年进行审阅回顾。在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方面,有时需要进行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中。博物馆有一项政策,以确保其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化。

DESIGN:目前设计收藏的标准是什么?通过设计作品能看出什么样的设计趋势?

唐娜:当代设计的收藏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极大地改变了设计师、教育家、博物馆和商界的面貌。设计博物馆推动了设计业内对收藏经济这一当代话题的讨论和探讨,同时预计于2011年10月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以下问题:围绕当代设计收藏的关键问题:例如什么人或什么因素在驱动从博物馆到拍卖行的这些发展?这些改变对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影响?公立机构作为设计委托者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变得更有效?独立画廊中一次性或限量版展品的兴起问题。

DESIGN:您个人对好的设计和设计收藏的意义有什么看法?设计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唐娜:设计博物馆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改变世界对设计理解方式的地方,同时展示对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性设计。博物馆将使人们理解从一个想法到一种产品这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发展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很重要。博物馆不打算支持好的设计或坏的设计,而是提出关于展品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访问者成为对设计了解更多的消费者。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5

一、初识博物馆

1. 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博物馆作为收集、珍藏和探究作为环境与人类遗产的代表物品的地方, 其设计的魅力就在于交通空间和展示空间的衔接。伴随着多种人文文化的融合发展促使了现代博物馆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一个合理的博物馆空间设计, 会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历史的长河。即使帝王将相风云际会的尘埃已落定, 即使文人墨客讴歌颂吟的余味已散去, 但我们也就可以在博物馆中感受历史的质朴和恢弘, 文明的凄美与雄健, 以及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2. 博物馆的历史渊源

博物馆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文缪斯, 是公元前三世纪在亚历山大城建立的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 也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 这是被公认的最早的博物馆, 其没有明确的空间划分。现在我们提到的博物馆是17世纪后期从欧洲发展起来的, 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馆, 是世界第一个对外公开的大型博物馆, 根据需求所建立的博物馆此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展示功能和收藏区域的空间划分。

现代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相比, 其设计的概念、空间和文化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已不再是旧时的历史文化场所, 而是集保藏、陈列展览和研究为一体的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作为一个民族历史的重要见证, 不仅展示人类历史文化, 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承和延续。进入二十一世纪, 博物馆的空间艺术设计被提升到了一个关键的位置, 博物馆不仅具有学习、教育的功能, 它还是观者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现在的博物馆规划更要注重空间设计, 即展示空间的规划与休闲场所的合理搭配。

3. 博物馆的未来发展

罗丹曾经说过: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辉煌的文明, 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 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 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 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促使博物馆文化建设和科技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给博物馆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今天的博物馆不仅以笔墨字画和古玩为主要收藏, 而且也成为科研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成为公众修身养性的城市一角。博物馆对普及地方文化、传播精神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博物馆空间分析思路

1. 空间理念

作为博物馆空间设计, 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 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在吸引游客的基础上更要留住游客。既要加强空间环境的感染力, 又要重视博物馆的功能多样化, 在观展过程中也要通过必要手段来给参观者提供沟通参与的机会。空间是博物馆的灵魂, 空间设计就是对展馆的总体设计,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博物馆建设最为重要的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欧洲学者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博物馆建设的概念, 但是在后续发展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了一句空口号。但个人认为每一个参与博物馆设计的工作者都应该大胆思考和探索, 努力实现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人本理念。

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 可以使文物爱好者在玩味历史痕迹的过程中流连忘返并且回味无穷。那么现阶段就要提高博物馆的环境氛围, 如现代简约风格博物馆通常非常含蓄, 往往要达到以少胜多, 以简胜繁的效果;中式博物馆则涵盖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欧式博物馆更多是浪漫和惬意, 通过完美的曲线来达到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如今, 当代博物馆展览形式和内容追求的更是环境的新颖型和文化的多样型, 不仅要加入历史的底蕴, 更要加入现代文明的元素。

2. 空间灵感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是传承下来的一种中国建筑风格, 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与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有相似之处, 再者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对于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也有可鉴之处。四合院有几进院的划分标准, 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甚至有五进四合院, 除中路主院外, 两侧还有东西跨院, 庭院越深, 越不得窥其堂奥, 可谓深宅大院.四合院内的房屋虽有游廊链接彼此, 但又各自独立, 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 但关起来门来又自成体系。博物馆的空间主题可采用了四合院进院式设计, 从起始、进阶、高潮、最后到结尾的一脉相承, 串联在一起的建筑个体既有相似之处又能彰显各展示空间的个性化。每组建筑之间用中式庭院串联, 山水之景既能作为观赏用, 又能调节院中微气候, 可谓抚琴听流水, 闲坐观春秋.空间划分和建筑构成的组合使其具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 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具体分析

1. 空间色彩设计

马克思曾说过:色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在博物馆外观展示设计中, 色彩的配置是表现展示内容和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色彩配置是否得当将影响整个建筑的情调和气氛, 影响观众的感情。建筑色彩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于展示空间主题文化, 由于现如今博物馆的类型多样, 主题不一, 所以, 我们要根据特定场合配置不同的色调。同时, 选择适宜的空间色彩既能突出主体思想、又能衬托出建筑外观环境和文化内涵。陈列展馆是为广大观众服务的, 所以展示空间的色彩设计要以把握观众生理和心理平衡为原则, 不外乎就要用到对比手法。

四合院建筑以冷灰色调为主, 并用灰红、灰绿、灰蓝、灰黄等色彩修饰细节。灰瓦青砖, 红门绿檐, 彰显古老质朴的平民文化。借鉴老四合院的主题格调, 即作为一个院进式博物馆在色彩选择上就要考虑建筑空间与庭院植物及自然环境的搭配, 高度统一的灰色调建筑群, 降低装饰材料用色的纯度和明度来点缀气氛。青砖旧瓦, 树影斑驳, 透露满满的文艺气息。同时配合新型镀膜材料的使用, 传统的历史沉淀与当代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凸显建筑的朴质大方, 古朴典雅, 演绎不一样的文化情怀。并且在四合院传统坡屋顶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波浪线条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添生动新颖。在形式适宜的同时确保统一且不单调, 沉着且不沉闷、变化且不紊乱。

2. 区域空间划分

空间是博物馆设计的第一要素, 而文化的载体和展示也取决于空间。北京四合院作为庭院中心建筑, 通过精美巧妙的元素运用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缩影, 庭院博物馆可以借鉴此空间布局, 使建筑群的内部布局成为庭院中隐藏的一大特色。其中, 展示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的内部和外部都要直接用于与展览相关的区域空间, 可以说是博物馆建筑空间的高潮和核心空间的内部。同时也是划分建筑空间的核心。如果建筑空间是对称式布局, 那么展示主题空间则要放置在中轴线上, 中轴线两边的副厅文化主题要和主厅一脉相承。所以这就意味着博物馆每一院进空间的主题要在统一中寻求细微差别, 提升大众的观赏趣味, 亲身遨游在每一个历史故事的海洋之中。其中中式庭院的景观意境也与展示主题遥相呼应。序厅也是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交通枢纽, 它引导游客水平和垂直流动。它也可以是聚会和社会活动的仪式空间, 展示博物馆展览的主题, 展示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 展览厅、展览室等都是固定的空间, 但如果进行展览和陈列, 则会成为整个建筑的主要可变空间。建筑的外部空间也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和考虑, 它对于室内营造气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交通空间运用

走廊、楼梯、自动扶梯和博物馆建筑的坡道都是独立的交通空间。当中庭式入口大厅与与交通空间连接时, 会形成一个复合式的交通空间。此时, 除了交通的功能外, 作为中庭空间的装饰和陪衬的作用也极为显着。博物馆中的交通空间既能组织和疏散人流, 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参观路线[12].如今的博物馆交通空间在兼顾交通的同时还能改造成展廊, 也为展示空间创造了一种新形式, 从而使交通作为这一空间的主要功能但也是不唯一的功能。

四、结论

通过对博物馆空间规划的学习分析, 针对当今社会形势发展的审美变迁和空间形式多元化, 展开对当前博物馆空间艺术形式的研究探讨。通过对博物馆空间的自由化分, 在结构合理和表现形式统一的前提下, 营造出博物馆空间形式艺术表现效果。同时, 当代博物馆要从以物为本迈向以人为本, 不断满足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 重视观众的体现和感受。

参考文献

[1]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6) :201-207.

[2]张蕾, 孙迟, 杨丽橘。探析展陈空间中的点线面设计元素的构成[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10) :110-111.

[3]张攀。依托西岳庙建设华阴博物馆的一点思考[J].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 2017, (12) .

[4]冼宁, 倪东舒。历史建筑的价值认识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10) :112-113.

[5]徐波, 卢晓萌。用设计思维的系统方法提升环境设计的创造力[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7) :116-117.

[6]陆烨, 俞兰。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3) :29-31.

[7]马涛, 许柏鸣。空间设计中材料手法化的探讨[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2) :82-83.

[8]刘金凡, 张政, 张乘风。形态知觉心理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2) :24-25.

[9]彭曲云, 范伟。陈设艺术设计的创新精神[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5) :62-63.

[10]刘栋, 程越。西方艺术的逻辑化审美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 (5) :38-39.

[11]杨云峰, 熊瑶。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中国园林, 2014, (4) :82-85.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6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并且逐渐被各个行业广泛地发展利用。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正确的认识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网络化建设,充分地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网络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当前博物馆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 网络建设 网络规划 服务器应用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被应用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同时掀起了一场异常猛烈的数字化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应用,数字化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当前博物馆在发展建造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和目标,计算机互联网的各类应用程序和技术,将成为这场数字化革命中的重要指导,因此在博物馆中一个有效的网络化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

1 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化博物馆,顾名思义就是博物馆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或者是科学研讨的过程中,运用宽带、专业性的局域网、互联网技术等来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发展水平,能够将博物馆的信息保存和运用引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将博物馆的发展带领走向一个新的网络发展时代,通过数字化应用,能够促进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改进工作方式,增进博物馆与社会、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通过数字化博物馆实现现代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智能管理系统、通信服务等将博物馆信息和管理对象进行量化处理,实现有计划、有组织、管理得当的管理行为,那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博物馆管理层也可以利用所获取的实际信息来进行管理开展,依据所获取的资料服务访问量、参观量、人流量、商品管理的数字化决策等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博物馆的运行效率,能够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提高高层领导的决策正确性,加深对存在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水平,从而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

在这样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运行水平来提高整个馆内人员的素质,通过网络将各地的馆内工作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人员之间可以形成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激发自身的服务意识,更好地取得工作成效,全面提高各地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素质,比如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文件信息进行资源共享,甚至可以进行资源讨论,从而能够实现大面积的资源共享。

2 网络规划

2.1 网络操作系统

不同的博物馆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不同,那么就必须要依据自身的网络应用环境来选择适合馆内发展的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局域网内的工作站最好是使用用户接口比较好,这样方便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适应馆内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毕竟馆内工作人员不全是计算机专业人员,那么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不是特别高,这样可以做到结合自身馆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网络操作系统,通过选择适合的服务器,进一步选择适合的网络操作系统,当前主要就是Serever端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为主要的博物馆内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操作系统有很高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拓展性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地的服务器市场。

2.2 服务器应用

在对河南的一个博物馆的网络建设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博物馆当前已经存在的服务器应用范围主要有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管理器等,那么这些服务器的有效应用,可以增加国际各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缩短博物馆获取信息资源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FTP服务器可以节省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归类处理各种资料软件等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WEB服务器的利用,也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的了解博物馆的网络建设和发展状况,有利于外界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更好地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的数据库在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包含非常重要的两个基本数据库,就是图书管理数据库和藏品管理数据库,博物馆馆内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资料都需要进行现代化的操作管理,那么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实现就可以实现对博物馆的文物及其资源进行科学化、智能化、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可以通过一些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视频信息等来进行博物馆资源的存储,使得藏品的查询工作变得非常轻松简单,而且在查找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查找效率,节省查找的时间,这样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查找喜欢的藏品进行观赏,甚至提出宝贵的意见,开阔了文物研究爱好者的视野。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可以建立虚拟的图书馆,从而实现实地和网络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简单易操作、方便的服务信息和藏品信息,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网络化建设。

2.3 网络规划过程中的安全策略

在网络规划的安全性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网络安全负责人,对于安全策略的实施人员一定要进行责任划分;对于网络上的服务器设置和应用必须要做到高效安全配置,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防火、防盗等;网络规划过程中要做好数据资源信息的备份,一旦出错可以及时地进行数据重建,避免造成数据丢失,影响整个博物馆的网络化建设。

3 结束语

网络建设能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博物馆的网络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网络建设和博物馆的实际资源信息及其情况相结合,做好和博物馆的基础工作开展相结合,充分地发挥网络在博物馆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博物馆工作人员需求,将网络建设不断深入到博物馆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博物馆的数字化技术发展应用。

参考文献

[1]高伟.博物馆中的网络建设[J].中原文物,2002(02):82-84.

[2]付小红.浅谈图书馆网络建设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网络化建设与管理,2007(01):180-182.

[3]朱晓冬,周明全,耿国华,李康.西北大学考古数字博物馆的设计与建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05):522-526.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7

[关键词]项目管理 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09-02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博物馆本着“人与物”相结合的基本哲学,承担着收集、保护、研究、解释和传播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的使命。这些共同的特征使得当代博物馆面对着新的取向。过去以“物”为中心的理念逐渐转向了以社会为中心。在博物馆学科日趋专业化的同时,也面对着新的问题,出现了新的需求。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博物馆虽然是非营利性的机构,但也要在博物馆的管理和建设中尽量做到优质、高效,以达到资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引入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知识到博物馆的场馆和展览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当中,以建立合理的博物馆功能结构,是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趋势。

项目管理是基于被接受的管理原则的一套技术方法,这些技术或方法用于计划、评估、控制工作活动,以按时、按预算、依据规范达到理想的最终效果。博物馆所设计制作的陈列展览,其实质也就是一个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的设计和施工中使用项目管理方法,是当今的博物馆建设的一个新趋势。

一、 博物馆项目管理的主要类型

(一)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是一个博物馆最主要的陈列。基本陈列的展厅容量应该是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厅所采用的材料应该最高档、技术最先进,所以基本陈列应该是博物馆最主要的资金流向。与此同时,在基本陈列中所采用的材料和技术也应该考虑到设备的可更换性。因为基本陈列是长期的陈列,设计使用期应该是10年以上。所以在规划基本陈列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长期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损坏重置。

(二)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所设计制作的短期展览。可以理解为博物馆自身陈列的改善,以适应多元变化的兴趣。临时展览还可以根据当前发生的事件为主题,以作为舆论导向。作为临时展览,还应该考虑到其在各地各个博物馆之间的巡回展览。某些临时展览在陈列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运输的因素。所以要有能在运输过程中有效保护陈列的包装,和易于拆卸安装的设计。

(三)半固定陈列

半固定陈列是介于基本陈列与临时陈列性质之间的陈列。其设计使用年限为2~3年。

二、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特性

(一)一次性

首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项目是一个一次性的行为,由设计团队一次性组织完成。一次性是此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博物馆在开始一个陈列展览制作的时候,是按照项目管理方式一次性完成的。博物馆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虽然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可以效仿,但在陈列设计上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博物馆项目的其他特征都是以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为前提,博物馆项目的一次性属性决定了该项目不同于其他可以试做的事情,做坏了不可以重来;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启动,一旦失败就永远失去了重新进行原项目的机会。项目相对于运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博物馆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所以项目就有明确的开始和终止时间。

(二)唯一性

每个陈列展览项目都是独特的。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博物馆项目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三)目标的确定性

博物馆项目必须有确定的目标:(1)时间性目标,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2)成果性目标,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或服务。(3)约束性目标,在规定的资源限制内完成陈列展览项目。(4)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的确定性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可以在后期的检查后做出修改。展览项目目标不应该发生实质性变化,否则就违背了计划的初衷。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陈列展览项目,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

(四)活动的整体性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多余的活动是不必要的,缺少某些活动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五)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陈列展览项目团队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些项目班子的成员是借调来的,项目终结时班子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多数为矩阵组织,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组织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临时性的开放性的。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组织很不一样。所以,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组织人员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也具有易变性。

(六)多学科性

现代的博物馆与其他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规划中,需要各个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如博物馆教育方法学、设计学、人机工程学、心里感应理论、印刷技术、色彩学等等。

三、在开发展览陈列时应该具有的三种行为

1.陈列展览“生产”为核心的行为

人们把完成这一项目产品的进程和途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被划分出来的阶段都将产生一定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被用于检验是否与项目决策者在开始这一项目时多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2.项目管理行为

包括T(时间)、F(资金)、Q(质量)、I(信息)、O(组织)。控制时间,确保项目产品得以按时完成。控制资金,确保开销保持在预算的范围内。控制质量,确保展览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达到项目决策者的要求。控制信息,确保项目的各个阶段的结果得以明确的通报,并使其通过协议得以通过,确保传达得到实施。控制组织,确保任务职责的明确,确保项目负责人掌握项目参与者合作的情况。

3.检查、调整行为

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检验阶段成果与项目的计划是否相符合。如果上一阶段的结果与计划有所差别,就应该进行调整。这个调整包括对项目的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也包括在阶段成果的前提下根据项目进行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对之前的项目计划进行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及时地获得授权。获得项目决策者和负责人的授权,才能对项目计划进行修正。

四、组成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团队

(一)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特性

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的团队是完成该项目的主体,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看到的永久性组织。首先,项目组织是一个临时性组织,组成这个团队的人员都是为了完成项目目标而暂时聚在一起的,人员都具有流动性。其次,项目团队的工作都是在项目目标的范围内工作,注重的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这一结果,而在过程上并不需要重视。不需要像永久性组织那样有长远的规划和年度的计划。也不需要对项目的模式做出改进,仅仅是按照要求完成。再次,陈列展览项目的预算是按照阶段来计算的,每个阶段有单独的预算。最后,陈列展览团队不是永久性组织那样类似于俱乐部形式的日常组织,而是一种偶然组成的团队。

(二)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的类型

1.专家主导的陈列展览。这样的项目团队由典藏研究人员指挥着设计师进行陈列展览的设计。同时教育人员从教育方法学的角度对展览设计进行指导。这样的团队特点是专业性很强,适合于制作艺术类的展览。

2.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典藏专家、教育人员和设计师共同做陈列展览。三者在地位上同等,这样的团队相对就比较平衡,适合改扩建展览的项目。

3.专家+通才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能让通才连通各个专家,能统一各个专业专家的意见。所以这样的团队比较适合于大型的多学科展览。

(三)团队心理

首先,在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团队中,成员都应该相互尊重各自的劳动成果,相互倾听和回应,而不能特立独行。其次,行政管理的支持和接纳的组织氛围,应当要允许冒险甚至是犯错,才能让团队出现新的东西。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做出决策和出现问题时如何解决的程序和步骤都应该非常清晰。最后,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职责有切实的认识和理解。

按照项目管理方法,一个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项目经过初期的立项预备,规划、选题和申报,进而进入展览准备。对方案进行修改、落实、深化施工设计。依照成型的方案制作展品、展台并安装和验收。最后展览得以开放运行,并检修和维护。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宏钧.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博物馆规划设计篇8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规划;要点探究

引言

博物馆的展览不同于商业的会展,其基本的宗旨就是要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向观众传授一种文化、知识以及艺术观念。但从博物馆展览自筹建以来,展览成功的较少,对此下文结合博物馆展览工作的主要特点,展开对博物馆展览工作规划控制的探究。

一、博物馆展览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

1、实物性。一座博物馆的外观建筑只是博物馆的“骨架”,它需要有一定的文物实体作为“血”和“肉”来充实这个“骨架”。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青铜器陈列就专门设立了藏品研究管理部来对馆内所藏文物进行分类保存、保管,文物实体是历史和自然变迁的直接物证,是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所以文物实体是博物馆的“精髓”所在,陕历博还设立了文物养护中心,专门负责对馆内文物的日常保护、保养。养护文物就相当于养护了博物馆的“精髓”,这样博物馆展览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2、直观性。博物馆展览常见的形式是将文物实体陈列在透明的玻璃展柜中,或者是直接将文物的放置在博物馆内某一固定的位置上,不管是哪种方式的陈列,展出的文物实体都是很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有的时候博物馆工作人员会给文物实体配一些文字说明或者是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图表说明,从而达到进一步将文物想要体现的知识深刻、准确的传达给参观者。这样做有助于参观者对文物实体知识的了解,加强了参观者对文物知识的印象。

3、广博性。我国的博物馆现在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有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专题性博物馆等等。因为博物馆类型呈现出多样化,这就决定了博物馆展览的内容有广博性的特征,从博物馆里我们可以获得古生物化石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环境中雷声、闪电现象的科学规律,可以一睹出自于祖国名人之手的山水画,还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民族风俗文化,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则主要是以清代皇帝的宫廷政治生活为主要展示,庄严的北方建筑群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清朝文化,是不同于我国别的地区博物馆内涵的。所以说博物馆具有广博性的特征,正是因为这种广播性的特征,才能满足社会上不同知识层次参观者的文化需求。

二、博物馆展览规划要点探究

1、整理和收集展览形象的资料。相对于博物馆的展览不是通过书本的媒介来开展的而主要依靠的是品牌形象资源来进行其观点、思想以及知识的传播的针对展览的形象资源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但也是艺术的特殊体现并能够依靠其特殊性以及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来直接影响着展览传播的效果,因此,针对展览的形象资料在准备展览的前期显得至关重要。

2、宣传博物院展览的主要学术内容。多数博物馆的展览文本仅仅是一个简单粗糙的展览文字大纲或展品清单,更有一些博物馆连一个简单的展览文字大纲也没有枉由不擅长展览文本策划的布展公司自由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优秀的展览艺术设计师,也难以创造出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展览来。为了保证博物馆展览的成功,应高度重视展览文本的策划。对展览文本策划来说不仅要有理解和把握学术资料和展品的能力庚重要的是要熟悉展览的传播规律及其表现方式这样创作的展览文本对形式设计才具有操作性。

3、合理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进行安排设置。一般来讲,青铜、陶瓷、书画、钱币、玉器等艺术品展览,对展示空间要求―柱距、层高、体量等往往比较普适。但是对于一些信息定位型的主题展览例如历史文化主题展和自然科技展等往往对空间有量体裁衣的要求。首先是对空间的延续性要求,一个主题的展览不宜采用并列式的小展厅,而应该是大空间或串联式的展厅结构,以满足展览延续性的要求;又由于这类展览的大体量展品和表现形式的需要对柱距、层高、景深和特殊空间有特别的要求或下沉或抬高或要求大景深。

4、保障博物馆展览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展览的思想和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只有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展览的内容才得以准确、生动和鲜明地表现。一个好的形式设计不仅能起到准确和完整表达展览思想和内容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娱乐性服引更多的观众。在此过程中物色高质量有经验的设计师对展览的形象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在展览内部的设置上还要跟设计师进行沟通,以便达到设计的要求。另外一些经常做这种内部展览的也可以给予意见及建议,力求在施工上达到与展览的内容以及主题相一致的效果。

5、科学控制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博物馆陈列布展与建筑装潢是完全不同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客观规律,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承担布展工程的机构必须对陈列的内容方案要有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即便有形式设计的效果图和施工图,布展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还要边施工、边琢磨、边调整二陈列布展也不是简单的文物摆放还要善于处理文物的安全小环境。因此,博物馆布展工程必须由具有博物馆布展工程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构来承担。

6、保障博物馆展览工程的时间科学化。博物馆展览筹建是一项耗时的系统工程,打造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赊了资金和展品等的保障外,还要有时间保障。国际上筹建一个新展览,从观众需求和市场调查、学术资料整理研究、展品形象资料收集选择、资金筹措,到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展示空间规划、展项制作、布展安装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而我国不少博物馆展览的筹建往往是前期拖而不决或事先不做充分的积累准备工作,一旦领导拍了板就要求速战速决。在这种前提下展览筹建被迫置展览工程客观规律于不顾,建设速度和质量被迫服从行政命令规定的时间节点胺非常规程序操作。结果造成博物馆展览质量因筹建时间严重不足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筹建一个成功的博物馆展览,必须尊重展览工程合理的时间进度。

7、保障博物馆筹建资金到位。资金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支撑,一个成功的展览必须要有起码的资金保障。今天的博物馆展览已远非过去的展柜、照明加文字说明的简单模式而是各种艺术与科技手段的高度结合体。在不少博物馆展览筹建中展览经费往往捉襟见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财政困难外,一是误以为建博物馆就是造博物馆建筑往往把大量资金用在了宏伟的博物馆建筑上;二是误将博物馆展览视为普通建筑装饰工程,对筹建展览的特点及费用构成心中无数,导致其给上级的报告中提不出充分的经费需求依据。

结束语

博物馆展览工作涉及面广,不仅专业性强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知识。要确保展览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展览形态的艺术性布展制作工艺的严肃性展览技术的可靠性展览造价的合理性,必须按照展览工程的规律进行科学规范的运作。

参考文献

[1]申康宁.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形象的创新与突破[J].今日中国论坛,2013(24):113-1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