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8篇

时间:2022-10-17 02:53:59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1

几年来,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社区胜滨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的日常美术教学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在总结中查漏补缺,结合新纲要中对幼儿开展艺术活动时的各项要求和基本原则,坚持不懈的进行着美术办园特色的改进。在课程研究之初,幼儿园仅仅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美术特色教学活动,几年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班级教师的力量,幼儿园的美术很难突出“特色”,于是在“班级美术教学与美术工作室互补、双赢”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引领下,我园开设了专门的美术工作室,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发展思路,结合幼儿园美术实际研讨设计园本美术特色课程、美术工作室提高美术修养课程,坚持“班级美术特色教学、美术工作室提高教学”两条路线的管理模式抓好园本美术,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模式和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推动美术办园向高层次发展。

一、走班级特色教学管理之路,尝试多种艺术形式促园本课程的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聆听歌曲、歌剧、观看皮影戏,即兴的小游戏等手段,注重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初步了解和尝试中外精粹的艺术形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生活化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其中大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创意和空间思维的发展,中班教学重点是幼儿初步的欣赏能力、造型能力及幼儿大胆着色的能力。通过介乎于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棉签、毛笔、墨汁及彩墨表现出水墨淋漓的国画意境。通过金笔、银笔、炭笔等多样化的材料趣味性的表现不同质感物体。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穿插风格迥异的音乐,欣赏美轮美奂的图片,从视觉、听觉上开发幼儿,与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场景相结合,把幼儿的想象和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们将世界艺术和中国民间艺术的巧妙结合,并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影响,促使其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热爱艺术,三年多的教学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合式艺术——美术表现形式。

二、彩绘教学激发幼儿灵感善表现

彩绘是利用各种各样彩色的颜料在物体上进行绘画。幼儿园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一般是在纸上进行色彩的绘画。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一切可用的材料上:旧衣服、鞋、纸箱、葫芦、纸盒、酒瓶,并且开设了专门的绘画墙,运用人体彩绘颜料进行面部和肢体的彩绘等,引导幼儿开展畅快淋漓的色彩创作活动。如:在教学活动《特别的我》中,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为,每一位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教师请幼儿听音乐,并创编动作,幼儿不但能进行单独创作,并且可以群体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所绘的人体并且画面涂底色。

幼儿在完成大幅的彩色绘画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用行为体验了艺术,而且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到快乐,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与同伴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三、班级美术教学新意不断促幼儿施展艺术天分

幼儿园班级美术教学是以借形想象为基础的主题教学中进行的美术活动。活动中注重将模仿思维习惯逐渐变成创造思维习惯,引导幼儿从新的角度去突破、去思考。整合了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鼓励幼儿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和个性,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施展艺术天分,在严密的思维引领中自由挥洒创意想象。教学活动的设计围绕幼儿生活,很好的将教学主题融入其中。如在主题“走近大师”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荷兰著名画家蒙得里安的画,师生共同分析《红、黄、蓝的构成》作品中,画家画了什么?画中有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块?想象蒙得里安作品的含义(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幼儿在欣赏了蒙得里安的部分作品以后,总结出这位画家喜欢用画格子的方法作画,启发幼儿:人们都很喜欢蒙得里安的画,喜欢格子的大方可爱,而且还把这些格子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在生活中你们见过用格子装饰的物品吗?人们把蒙得里安的格子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装饰在衣服、提包、鞋和其他地方,你们想自己试试吗?请小朋友设计自己喜爱的格子衣服、格子提包。教师为幼儿提供T恤衫等各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用品,红、黄、蓝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色块即时贴、黑色线条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创意制作。

四、创新蜡染教学有助幼儿体验成就感

蜡染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项瑰宝,蜡染的作品绚丽多彩,具有欣赏和收藏的价值,但是鉴于蜡染制作工序中的复杂性,和在幼儿园中操作具有不安全的因素。教师创新了蜡染的制作方法:将高温封蜡,改为用油画棒封蜡;将煮沸水上色,改为运用化纤丙烯颜料进行着色。并结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扎染、蜡染综合教育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易于操作的艺术形式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趣味扎染》中,教师准备了水桶、毛笔、丙烯颜料、针、线、剪刀、湿纸,旧体恤衫等。引导幼儿欣赏几件风格不同的扎染作品,请幼儿猜测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它们在布上形成的图案很特别,颜色也不均匀,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幼儿思考、讨论、教师介绍扎染这种中国民间艺术形式。首先介绍扎的方法:图案不是直接画在布上的,而是需要先把布扎起来。①抓扎:将T恤抓起来,整理呈降落伞状,并用绳捆住(有的小朋友捆的很紧,这样很好,下一步制作会出现好的效果。)②画出简单的图案:三角形、心形、花瓣形……用针线沿图案缝边,并抽紧,整理呈降落伞状,并用绳捆紧(有的小朋友图案画的太小或者太复杂,下一步制作就会比较困难)。然后介绍染的方法:用毛笔蘸丙烯颜料,在扎起的部位染色。(有的小朋友颜色用的少,水用的多,制作出的效果清淡秀丽。有的小朋友颜色用的多,水用的少,制作出的效果鲜艳凝重。)最后进行拆线处理,提醒小朋友拆线时,注意不要把颜色沾染在衣服上,用湿纸及时清理剪刀上的颜色,晾干已经着色的体恤。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2

关键词:土布;图案;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土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蕴涵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还富含着感彩的精神寄托。土布的色彩:土布用色大都以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图案色彩明快;染色大都为蓝、槐、黄、榴黑、豆灰、泥柴,色调古朴典雅,通过几何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了农耕文化中所包含的特有的韵律之美。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关于土布图案的一系列美术活动呢?

首先,我们对土布图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筛选、拓展,选择合适的图案探索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方法。经过我们层层筛选,最终我们选定的是土布中最具有特点的条纹图案、格子图案、蓝印花布、东北大花布,它们的图案以条纹、格子、几何图形和由动植物、花鸟等组合而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为主,再配合土布浓墨重彩的色彩特点,借此我们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我们在各年级组开展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美术活动。

一、在小班尝试了利用线条、格子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例如,在小班的绘画活动“美丽的线条”活动中,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在“认识土布中的横条纹、竖条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棉签棒变化出美丽的线条”,在绘画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土布图案里面的线条,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绘画知识以及对土布图案的了解与认识。教师由巧虎宝宝引出斑马,斑马身上的条纹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由斑马引出了各种各样的土布(各种各样的条纹),包括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幼儿作品如下: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孩子从斑马身上的花纹延伸至土布中的条纹,这个设计意图是成功的,孩子能够利用棉签棒涂鸦出横线、竖线,平行地组成了各种条纹图案,相交地组成了各种格子图案,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功。

还有小班的绘本绘画――“花格子大象艾玛”

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引出给艾玛画花纹这一情节,然后让幼儿欣赏格子土布,引导幼儿理解格子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积极性都很高,都能够给艾玛画出非常漂亮的格子花纹,格子的色彩也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幼儿作品如下:

二、在中班尝试了利用土布拼贴、变形的动植物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及最基础的四方连续纹样、手工扎染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说起土布,中国红、青花瓷、红双喜、牡丹花、中国龙……就会映入脑海,它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教师设计了“美丽的孔雀”活动,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充满土布图案的美丽世界,并引导他们借助土布上面的各种花纹,通过画、剪、贴、拼的方法创作出一幅幅有趣的土布拼贴画。作品如下: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土布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它分为捆扎布料、浸染布料、展开呈现。教师引导幼儿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后,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教师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三、在大班尝试了以剪纸来体现土布图案中二房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活动以及手工操作蜡染、扎染蓝印花布等系列活动

1.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具有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很多地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人们都要执剪铰花。剪纸主要采取镂空的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洞,而这些洞基本上都是对称的,大班教师设计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将这种民间艺术和土布图案中二房连续纹样和四房连续纹样相结合,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剪纸和土布图案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想象和创作。作品如下:

2.蓝印花布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久,普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染织艺术无法相比的。蓝印花布可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

传统的蓝印花布图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汉字。从象形文字开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演变形成了方正的汉字,汉字又为人所用,进行变体运用到蓝印花布上,用于表现龙的传人的“龙”有各种写法,有的形似龙,有的是简笔龙,还有书画同体的龙等;用于祝福和祈福的“福”也有很多种写法,这些寓意吉祥的汉字不仅提供了发散思维的途径,又将它们本身的吉祥带入生活。

(2)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有很多,典型的吉祥图案是“八吉祥”,即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

(3)自然图案。花纹、鱼纹、蝴蝶纹、蝙蝠纹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真实纹样,是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真实存在而绘制出的,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4)表现风俗故事的图案。比如“和合二仙”,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年画中常绘两仙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的意思,寓意夫妻和谐,以求婚姻美满。

这些传统的图案在当时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寄托寓意。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图案虽然漂亮,但是过于复杂,所以我们进行了筛选和简化,以汉字、几何图形中抽象纹样为主,再将动植物加以变形,加上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引导孩子想象和创作。

我们本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用我们可以使用的一切方法,尽我们最大所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完美结合。要把土布图案这样一个美丽的传承融入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参考文献: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3

一、现实:华丽外衣下的尴尬

1.体验不实后的无趣

美术是记录人类心灵深处的感悟的一种视觉艺术,这种感悟必须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层体验上。美术档案夹所呈现的内容应是典型、客观、真实的,而现在美术教学中的模式化、概念化不断侵蚀着孩子们丰富而神奇的童话宝库。当我们在儿童画比赛时看到千人一面的太阳、大树,表情生硬的动物、人物时,再华丽的技法也掩饰不住语言的苍白。创作过程没有切实体验,也就不会产生打动人心的思路和素材。美术档案夹中如果都是这种作品,学生将会逐渐失去使用档案夹的兴趣。

2.原味不在后的无味

“档案夹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由于美术档案夹是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的,美术档案夹一定要体现出学生独特的个性。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统一规划、整体要求,在美术档案夹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缺乏师生、生生及家长方面的互动,没有真正做到把“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长此以往,美术档案夹的使用会失去应有的味道,最终沦于无味。

3.繁忙经历后的无奈

我们知道美术档案夹这一评价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方面起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但这一评价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重点不在于档案夹的建立,而在于使用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体验。现实却是我们往往只是存在建立档案夹的热情,由于时间、精力等种种原因缺乏对过程的体验,最终使美术档案夹的使用在繁忙过后归于平淡,甚至很有可能落于不了了之的无奈。

二、探索:小班化背景下童心的放飞

1.张扬个性,回归童真

小班化的核心在于“发展每一个,精彩每一个”,美术档案夹从建立到使用都应体现小班化的优势,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特点。笔者在运用档案夹的过程中构思了《我设计的美术档案夹》一课,学生知道了是在为自己设计成长记录袋,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他们那充满童真的想象,为档案夹的制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有的学生提出在档案夹上贴上卡通画以增加亲切感,有的提议把档案夹做成各种形状,还有的想把档案夹做成多功能的,可以分类存放各种东西……制作完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档案夹的作用和意义,为今后的教学评价作好了铺垫,还自己设计了学习工具,在档案夹的制作与实施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也根据学生的一些建议,指导他们设计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展现学生个性的档案夹。

2.以生为本,尊重童趣

世界上凡是做出过卓越成绩的杰出人才,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更应很好地在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把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教材《行知苑》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童趣,使美术档案夹的完善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以此培养学生使用档案夹的兴趣,丰富其承载的功能。另外在建立美术档案夹的过程中,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访问、游戏、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在玩中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完善美术档案夹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3.多维互动,放飞童心

在美术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利用小班化在时空方面的优势,实现全员互动,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笔者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在艺术档案中采用“家长联系单”的形式,多运用一些如“你怎么画得这么好!”“我发现你是一个艺术天才!”这些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在家中也能受到父母的尊重,容易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良好品质,学习的信心也会倍增。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在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对作品的描述和体察,强调关注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强调自我反思。在实际教学的评价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交流,关注、发现同学的闪光点,不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等级上。否则不但无助于学生向他人学习,还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使评价变成互相挑毛病和指责。

4.发挥优势,回归童味

从语义分析上来看,档案夹,即英文“portfolio”,意为代表作选辑的意思。最初使用的是我们的画家及后来的摄影家,他们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向预期的委托人展示。美术档案夹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代表作整理成册,以便科学、合理、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并依此对学生作出发展性评价。

虽然美术档案夹的使用已经成为美术教学中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美术档案夹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班化教学中学生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繁重,疲于应付,又何谈追踪分析。但小班化教育却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可能,教师在评价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作品进行指导、分析,给出中肯、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学生进行一些档案夹内容的筛选或辅以各种收集资料的手段,如为学生的作品装裱、拍照、刻录光盘,适当地为学生的作品写一些短评,对学生的成绩表示肯定等。这样,使美术档案夹的实施成为美术教学评价的常态,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夹才会更丰富,才会回归童味而不流于形式。

三、展望:记录童年的原味,感受成长的快乐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4

趣;观察;材料;投放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5―01

美术区域活动更能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但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幼儿刚开始时兴致勃勃,但过一段时间区域就冷冷清清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让区域活动“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观察幼儿的兴趣点,逐次投放操作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幼儿在美术区域中进行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不同的兴趣“点”,然后再根据幼儿的需要逐次投放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切不可一次性投放大量的材料,造成幼儿选择的盲目性。

案例:大三班主题活动“花瓶”,是在一个幼儿过生日时生成的。因为幼儿吃完了蛋糕,对包装纸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就组织幼儿从家中带来了一部分使用过的包装纸。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包装纸的图案、颜色的搭配、线条的组合等。然后与幼儿将包装纸投放在班级区域中。在活动中一个幼儿说: “这张纸上有好多桃心,看我这样捏起来像一个桃心树。”另一个幼儿说:“我拿来的上面有很多玫瑰花,就是一把花,颜色特别漂亮!”旁边的幼儿听了他们的谈话都聚集过来拿着包装纸相互比较。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了解到幼儿对包装纸做成什么东西比较关注。于是,教师又投放了纸筒,让幼儿将做花、做树的想法表现出来。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改变及丰富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二、捕获幼儿的移情信息,增加操作材料操作难度,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幼儿对每种操作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为自身的能力转换、自身兴趣转移、活动材料变化而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这种移情现象,通过增添操作材料、改变操作材料的性质、作用等,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引发新的活动,让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教师依据节日、民俗预设了手工活动“剪窗花”,也投放了一定的必须材料。活动前,教师给幼儿简单介绍了剪窗花的方法,将操作材料“蜡光纸、剪刀”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操作,幼儿兴致很高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几天之后,区角没有幼儿到里面活动了,教师检查发现操作材料并没有少,但为什么幼儿的活动兴趣由当初热情转变到现在的冷淡呢?教师从幼儿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幼儿的作品已经由不成形到现在能剪出图形、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对纸质的操作材料已经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找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塑料纸、糖果纸、布、卡纸、花边剪、剪刀等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果然,丰富的操作材料再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三、及时发现操作需求,增添辅助材料,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因活动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增添辅助材料,会使活动内容更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持久。

案例:小班泥工区中,有序地摆设着各色彩泥、垫板。在平时活动中,幼儿就会将其揉团、搓条然后组合成各种图形,这种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有限。于是,小班的教师将豆子、牙签等辅助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中,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区域活动再次“活”了起来,幼儿发挥想象制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

四、突出家乡文化,结合本土内容,让区域活动“活”起来

开展以农村资源和废旧物利用为特色的本土化区域美术活动,也会让幼儿的美术区域活动“活”起来。

案例一:在中二班的布艺主题活动中,各种废旧的碎布块在幼儿的手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艺品:荷包、绣球、布贴等,活动中幼儿尽情地享受着快乐。

案例二:在本土化泥塑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准备了泥巴、小饮料瓶、造型不一样的塑料瓶等,幼儿在饮料瓶上面塑泥巴,然后用广告色进行涂色、装饰,一个个工艺品呈现在眼前,幼儿积极性特别高,作品栩栩如生,充满了想象力。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5

土布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蕴涵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还富含着感情色彩的精神寄托。土布的色彩:土布用色大都以红绿搭配,黑白相间,蓝黄穿插,图案色彩明快;染色大都为蓝、槐、黄、榴黑、豆灰、泥柴,色调古朴典雅,通过几何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了农耕文化中所包含的特有的韵律之美。

幼儿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大内容。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关于土布图案的一系列美术活动呢?

首先,我们对土布图案进行了收集、整理、筛选、拓展,选择合适的图案探索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途径、方法。经过我们层层筛选,最终我们选定的是土布中最具有特点的条纹图案、格子图案、蓝印花布、东北大花布,它们的图案以条纹、格子、几何图形和由动植物、花鸟等组合而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为主,再配合土布浓墨重彩的色彩特点,借此我们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我们在各年级组开展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美术活动。

一、在小班尝试了利用线条、格子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例如,在小班的绘画活动“美丽的线条”活动中,教师把活动重点放在“认识土布中的横条纹、竖条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棉签棒变化出美丽的线条”,在绘画过程中,帮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活动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逐渐认识土布图案里面的线条,帮助幼儿积累必要的绘画知识以及对土布图案的了解与认识。教师由巧虎宝宝引出斑马,斑马身上的条纹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然后由斑马引出了各种各样的土布(各种各样的条纹),包括孩子们身上穿的衣服,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幼儿作品如下: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孩子从斑马身上的花纹延伸至土布中的条纹,这个设计意图是成功的,孩子能够利用棉签棒涂鸦出横线、竖线,平行地组成了各种条纹图案,相交地组成了各种格子图案,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功。

还有小班的绘本绘画――“花格子大象艾玛”

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引出给艾玛画花纹这一情节,然后让幼儿欣赏格子土布,引导幼儿理解格子是如何形成的,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积极性都很高,都能够给艾玛画出非常漂亮的格子花纹,格子的色彩也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幼儿作品如下:

二、在中班尝试了利用土布拼贴、变形的动植物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及最基础的四方连续纹样、手工扎染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说起土布,中国红、青花瓷、红双喜、牡丹花、中国龙……就会映入脑海,它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教师设计了“美丽的孔雀”活动,带领孩子进入一个充满土布图案的美丽世界,并引导他们借助土布上面的各种花纹,通过画、剪、贴、拼的方法创作出一幅幅有趣的土布拼贴画。作品如下:

扎染是我国传统的土布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它分为捆扎布料、浸染布料、展开呈现。教师引导幼儿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在幼儿了解扎染方法后,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扎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教师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三、在大班尝试了以剪纸来体现土布图案中二房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活动以及手工操作蜡染、扎染蓝印花布等系列活动

1.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具有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在很多地区逢年过节、娶媳嫁女,人们都要执剪铰花。剪纸主要采取镂空的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洞,而这些洞基本上都是对称的,大班教师设计的手工活动“剪窗花”,将这种民间艺术和土布图案中二房连续纹样和四房连续纹样相结合,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剪纸和土布图案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想象和创作。作品如下:

2.蓝印花布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历史上流传时间之久,普及面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染织艺术无法相比的。蓝印花布可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

传统的蓝印花布图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汉字。从象形文字开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等演变形成了方正的汉字,汉字又为人所用,进行变体运用到蓝印花布上,用于表现龙的传人的“龙”有各种写法,有的形似龙,有的是简笔龙,还有书画同体的龙等;用于祝福和祈福的“福”也有很多种写法,这些寓意吉祥的汉字不仅提供了发散思维的途径,又将它们本身的吉祥带入生活。

(2)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有很多,典型的吉祥图案是“八吉祥”,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

(3)自然图案。花纹、鱼纹、蝴蝶纹、蝙蝠纹等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真实纹样,是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真实存在而绘制出的,是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4)表现风俗故事的图案。比如“和合二仙”,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年画中常绘两仙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的意思,寓意夫妻和谐,以求婚姻美满。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6

为了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才华,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成长乐园,决定举办第二届“三叶草”文化艺术节。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体现艺术活动的特点,加强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营造和谐、文明、高雅、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主题和内容

本届艺术节活动的主题是“七彩飞扬,幸福石小”,活动内容要围绕主题,充分反映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通过学生的艺术特长展示,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三、参加对象

1-9年级所有学生,幼儿园小朋友。

四、组织领导

组  长:尹子刚

副组长:蒲太芝  边军

成 员:姜晓梅  康道兵  张全维  张杰  苟江河  各班主任  艺体教师

五、活动项目和形式

1、声乐、器乐、曲艺类、舞蹈等形式

2、书法、美术

六、活动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学校开展“三叶草”文化艺术节活动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校艺术活动,广泛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达到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的要求。

2、第二阶段:三叶草文化艺术节活动展演阶段。

3、第三阶段:校园三叶草文化艺术节节目展演。

七、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及早安排,使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紧扣主题,突出特色。各班要围绕艺术节的主题,注重提高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打造精品,每班只精心打造一个舞台节目。

3、少年宫各功能室人员、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要深入各班进行指导,协助班主任搞好艺术节的各项工作。

指导年级的舞台节目负责人。

张勤:一,二、四、六年级   刘秀明:五.1班,八年级  李忠芬:三年级  高桂华:五.2班,九年级,胡小敏:全校语言类节目

4、在活动过程中,各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要提前进入工作岗位,组织好各分管范围内的工作,不得影响活动的进程。

5、少年宫各辅导老师必须做好自己所管功能室活动方案,活动开展的记录,开展竞赛活动的方案,活动过程性资料的记录。

八、活动评价

1、此活动评价分四个组,幼儿组、低段组、高段组、初中组。

2、各组别设奖

幼儿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低段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

高段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待定

初中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待定。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7

1.自接到泰教办发〔2013〕35号文件关于转发鲁教体办字〔2013〕4号文件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对照《关于印发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和《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逐一自查、评分,并撰写了专项督导检查自评报告,于2013年7月30日前按时上报到体卫艺教研室,目前学校已按督导评估要求对体卫艺各项指标进行了档案整理和归类。

2.对照体卫艺专项督导的各项指标,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1)全校每班每周体育课的开课数均为3课时,1-2年级没有达到4课时。

(2)因学校场地狭小,没有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冬季长跑活动,只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这一活动。

(3)学校每年只召开一次秋季运动会,还达不到每年二次,但每年十二月都定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月,全校师生均参与活动和比赛。。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达标,没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蓝排球场地及乒乓球场地。

(5)学校没有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6)学校每年只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二次监测,达不到规定的四次检测要求。

(7)由于学校在改建施工中,存在艺术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等不足的问题。

二、“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情况

1.自2009年3月起,我校就开展了“体育、艺术2+1”活动,学校广泛征求艺体老师和班主任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体现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项目和学生申请考核表,音体美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成立了管乐、舞蹈、合唱、乒乓球、健美操、腰旗橄榄球、国画、书法、剪纸、皮影等兴趣小组,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填写学生申请申请考核表,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校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和家庭教育等方式、途径进行技能学习,班主任负责抓好落实。

2.2013年6月,学校接到泰教办发〔2013〕30号文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组织校级、中层、艺体教师、班主任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使全校师生人人知晓,切实提高了全体师生对“2+1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学校已实施到第二阶段即调查摸底阶段,已精心制定了《泰师附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将对全体教师的爱好特长情况进行清查摸底,并结合文件规定的项目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2+1”项目的“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市义务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等级表,并于月底前完成每位学生的填表和项目汇总工作。

三、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情况

学校接到泰教发〔2010〕40号文《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后,非常重视,按要求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召开了校级、中层及体育教研组长会,明确了职责,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班每周有三节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一节课后安排35分钟的集体锻炼,活动内容有广播操、自编哑铃操、校园集体舞、踢毽子、跳绳等集体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为活动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艺术类活动,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共同组织,鉴于学校场地小、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布置学生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将学生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实施记录。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篇8

【关键词】乡土材料;幼儿美术;运用

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材料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来,将美术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给幼儿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提高美术活动的可行性;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想象、创作,为幼儿美术兴趣的萌发和美术创造力的发展奠下基础。也有利于形成办园特色,提高办园质量和品位。

一、分类挖掘乡土材料,成为幼儿美术创作的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乡土材料,经过人们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成了可观赏、有价值的艺术品,取得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材料的收集上,可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经过筛选和分类,变成幼儿的美术材料,介绍这些材料的作用和美感,来激活幼儿初步的美术审美能力;为幼儿提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加工、改造,进行艺术创作,发掘幼儿美术的创意才智,大大丰富美术活动。(见表一)

表一:乡土材料的分类

分类 乡土材料

瓜果作物类 种子、稻草、麦秆、麦穗、萝卜、瓜瓤、豆荚壳等

花草树木类 花卉、叶子、野草、树枝、树根、竹子等

昆虫动物类 蛋壳、羽毛、刺猬毛刺等

海贝沙石类 贝壳、海螺壳、鹅卵石、沙子、泥巴等。

劳动工具类 竹篮、浮标、渔网等

废旧日用品类 麻袋、草帽、瓶子、纸盘等

二、建构乡土特色环境,营造丰富的艺术氛围

乡土环境创设是艺术氛围营造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摆脱课堂和教材的限制。我们将幼儿的乡土材料类美术作品布置成极具特色的幼儿园大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发展。

(一)创设全园公共区域环境

如引导孩子将旧草帽涂色并画上各种美丽的图案挂在走廊、梯道,将纸盘绘上脸谱贴在墙壁上,将晒干的花卉、叶子、小草固定在竹篮里,挂在天花板下,用鹅卵石铺在操场一角成为孩子们的脚部按摩区,用美丽的贝壳串成一串串的风铃美化环境。这些美丽乡土美术作品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二)以特色专题布置活动室

各班活动室可以确立特色专题,收集相关的材料精心布置。如中班的幼儿以“我喜爱的海洋世界”为专题,要求家长和幼儿收集干海草、珊瑚、海螺、贝壳,组织孩子布置班级的主题墙,以珊瑚、海螺、鹅卵石作摆设,美化活动室;大班的幼儿以“美丽的田野”为专题,采集种子、稻草、麦秆、芦苇,制作拼贴画,在瓜瓤上涂色、画画作挂饰,利用豆荚壳、橘子壳、树枝等进行立体造型,装扮活动室。

三、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感受乡土之美

(一)开设特色区域活动

幼儿创造力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上,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能力,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甜头,通过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幼儿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材料,引发了幼儿创造的动机。我们将乡土艺术创作与区域活动有机相连,让孩子寓教于乐,是孩子喜欢参与的内容。可以在活动室的某处划分出一块角落,将其创设为“乡土材料构建区”,根据乡土材料用法分为印染区、雕刻区、造型区等,将材料和辅助工具分类投放在区里。也可以依据乡土材料的分类,结合各年龄组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创设与乡土文化教育有关的幼儿区域活动。如大班的贝壳小天地、农家乐,中班的泥吧、陶吧,小班的沙趣屋等等。

(二)指导幼儿开展乡土美术创作活动

1.创设游戏情景,多样化应用材料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研究游戏”,“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创设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参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探究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如在大班用泥巴学做汉堡包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音像营造厨房的情景,并穿上厨师服,戴上帽子扮成厨师,示范用泥土制作汉堡包,接着让幼儿用泥自由的捏、搓、压,做出不同形状的汉堡包,尝试做出可乐和薯条,涂上水粉色,最后让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同种乡土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应用方法有所不同,教师应把握适当的难易程度,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见表二)

表二:同种乡土材料在不同年龄段的应用方法

年级 羽毛 麦秆 萝卜 沙子

小班 羽毛染色 麦秆印画 滚画、印画 沙子染色

中班 羽毛粘贴画 剪麦秆段,粘贴各种图案 萝卜片浸色、拼接图案 在涂好胶水的纸盘上造型

大班 制作羽毛小踺子 麦秆编织,制作麦秆扫把 萝卜片浸色、立体拼接造型 给瓶子涂胶水、造型、染水粉色

2.捕捉教学契机,生成新的主题教学活动

方法一:围绕节日构建主题

教师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主题不可单纯受教材知识的束缚,而应该结合幼儿生活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善于发现和生成新的“主题”。可以尝试从节日和重大活动中,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母亲节”,我们要求孩子送妈妈一件礼物,就可以用纸板、布块、贝壳、钮扣、电线、小鹅卵石等为素材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设计了大班《送给妈妈的相框》的主题活动。(见表三)

表三:《送给妈妈的相框》的主题内容

主题 送给妈妈的相框

主题

内容 教学活动 目 标

我会画相框 在纸板上设计、绘画不同形状的相框,用线条画上装饰图案。

我会做相框 剪贴纸板和布块,初步将相框制作成形,体验操作的乐趣。

我为相框化妆 涂水粉色,用钮扣给相框印染装饰图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我为相框戴首饰 创意造型,给相框粘贴贝壳、钮扣、电线、小鹅卵石,体验成功的喜悦。

方法二: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与孩子相处、谈话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儿喜欢的本土化材料,成为幼儿美术探究和学习的中介,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如我们有一次带幼儿离园外出,到海滩欣赏沙滩、大海、渔船时,孩子们觉得贝壳和海螺非常好玩,对附近货摊上出卖的贝雕和贝壳粘制艺术品爱不释手。于是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收集了不少海贝带回幼儿园,制定了大班的《漂亮的海贝》主题活动。(见表四)

表四:《漂亮的海贝》的主题内容

主题 漂亮的海贝

主题

内容 教学活动 目 标

贝壳娃娃 发挥想象,剪纸给贝壳贴上耳朵、眉毛、嘴巴、头发,制作不同表情的贝壳娃娃。

海螺项链与

贝壳风铃 给穿好洞子的海螺、贝壳涂水粉色,串成不同色彩的项链和风铃,体验成功的快乐。

海螺与贝壳造型 粘贴海螺与贝壳,成房子、塔子、孔雀、花篮等平面或立体创意造型。

方法三:挖掘本土材料构建主题

对于身处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乡土材料随手可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挖掘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的本土化材料,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发展幼儿(下转215页)(上接213页)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材料的提供一是要注重同一材料的共享性,如在我们各个年龄段编织区都投放了稻草这种材料。于是分年龄段生成不同的主题:小班利用稻草打结、扎小扫把;中班同样利用稻草这种材料制作稻草人;而大班则利用稻草编制小席子等。二是要注重丰富性,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要多样,数量要充足。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主题活动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编织材料,有纸板、稻草、彩带、皱纸、毛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要求添加,体现主题活动的自主性。

总之,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地区乡土美术材料,为幼儿创设了情趣盎然的美术环境,使之充满浓浓的乡土气息;寓教于乐,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斑多姿的美术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邀游,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把浓郁的地方特色融入园里,形成独特的办园特色,提高了办园质量和办园品位。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2年5月。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3]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1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