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殡葬礼仪8篇

时间:2022-03-03 21:31:54

殡葬礼仪

殡葬礼仪篇1

邢丽萍

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参与市殡仪馆组织的殡葬礼仪服务的培训学习,说起来,殡葬服务工作中,女性员工确实少见,难怪公公婆婆说,这丫头胆子真不小,而我即将投入的就是这样一份工作。其实,我知道,殡葬工作并不简单,要求很高,是一项需要认真严肃对待的神圣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我对殡葬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先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殡葬工作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工作。所谓的服务,就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作为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殡葬服务的工作理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礼俗不尽相同,经过几千年漫长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俗,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它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不同阶层人物的追求及向往。由此可见,殡葬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视。对殡葬工作的服务对象,即丧户,要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服务既然是一种让客户感到满意的行为,那么确保优质的礼仪服务是长久成功的基础。殡葬服务人员应始终恪守人道主义精神,视亡者如同类,视丧户如亲属,承认死者的尊严,以虔诚的态度为死者服务。从这一角度来看,殡葬服务更能深入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以心灵上的强烈的震撼力。因此,殡葬服务人员需要有更强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用“心”服务。

其次,殡葬工作的中心即是礼仪。礼仪是礼节和仪式的总称。殡葬礼仪应遵从简洁、平整、实用、真诚、高效、适度的原则,而在和谐社会指导下的殡葬礼仪又具有规范性和技巧性的特点。礼仪作为殡葬工作的核心,其作用不可小视。首先是促进了沟通,促进人们相互尊重,充分的尊重逝者,这也是殡葬工作的基础。再就是倡导、教育人们遵守道德习俗。礼仪以一种道德习俗的方式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教育作用。生老病死是在所难免的,如何让逝者安息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殡葬礼仪,让逝者以一种体面的,尊重习俗的方式得到安息。这也是殡葬工作存在的意义。

再次,真正做好殡葬服务工作,应该落实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努力做到服务的周到细致。在收殓、整容化妆、防腐冷藏、殡仪悼念、火化、公墓或骨灰寄存乃至丧宴等一系列服务环节上,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到零失误,从丧户的角度出发,为丧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并尽力服务工作向前后作一定的扩展,对家属予以安慰,心理辅导和丧事的善后服务。一切以丧户为中心,以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基本服务精神,实施全方位的服务。

2.努力做到服务的规范标准。殡葬服务的一言一行都有规可依,工作中一定做到得体入时,在仪态、行为及语言上做到服务的规范化,有效地避免因服务行为随意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事故的发生,让丧户产生信赖感和尊敬感。

3.用温情暖化心灵。殡葬活动中,怀念、悲痛是丧户情感释怀的自然体现,殡葬服务工作者应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充分地善待,、尊重逝者,以体现对生

命及人性的尊严,以尊重、同情的心态、体态和语言服务于丧户,用温情暖化心灵。对丧户要态度亲切、语言温和、解说耐心、服务周到,对丧户的要求尽力予以满足。不能对丧户的要求置之不理,更不能以不同的态度来对待身份地位不同的丧户,做到一视同仁。

殡葬礼仪篇2

【关键词】:现代墓园;殡葬改革;启示;借鉴

中图分类号:TU993文献标识码: A

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嬗变,是殡葬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瑞安市处于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存在诸多问题与难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现代殡葬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对我市殡葬改革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一、感受与启示

台湾殡葬界以从事殡葬事业20多年的龙岩集团最具代表性,该企业自创业以来,以价格透明化、财务公开化为首,与日本SUNLIFE技术合作,推出生前契约,首创灵堂会馆,变革殡仪服务,积极推广殡葬一元化概念,扭转殡葬业者经营上的陋规旧习。以彰显节地生态理念,在白沙湾安乐园基础上,不惜大手笔打造六星级纳骨塔真龙殿,并邀请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打造世界唯一、台湾第一现代墓园。

通过对龙岩集团白沙湾安乐园实地考察和对台湾殡葬改革了解,其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墓园公园化

台湾地域面积小,生态环境容量有限,而墓园常常需要占用生态敏感地带,政府部门对墓园选址和建设极为严谨和严格,因此生态理念是台湾殡葬改革理念中最直接的表现。以龙岩墓园为例,在前期研究中,先后历经3年进行选址论证、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前期论证,力争将墓园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在墓园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龙岩墓园通过绿色生态的环境塑造、主题艺术的园林设计、合理巧妙的设施布局、明亮轻松的气氛创造、专业化的礼仪队伍建设、公开透明的星级服务,改变了传统墓园“场所封闭、气氛阴暗”的境况,塑造了“透明开放、绿色阳光”的现代墓园环境。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仿佛置身艺术殿堂、主题公园之中,原本心中的顾虑一消而散,轻松愉悦而又为之震撼的心情油然而生。

2、立体墓穴节地化

台湾人多地少,土地是稀缺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尤为突出,因此节地理念是台湾殡葬改革理念中最突出的表现。龙岩墓园将人们追求“家族墓”的传统观念进行现代演绎,在节地理念方面发挥到极致,这主要体现在立体一穴多位的安葬和安放方式。室外骨灰安葬墓穴在不超过1平方米占地面积上,通过预先安放约1*1*1平方米规格的水泥预制箱体,可将双穴墓穴改造为多位墓穴,最多可达到8位甚至12位,大大减少了单位占地面积,理想状态下可达到占地面积0.1平方米/位,比我市传统骨灰安葬节地5倍以上。室内骨灰安放一方面通过建设纳骨塔——真龙殿,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室内安放柜进行一格多位安放,最终达到双重节地效果,可实现建筑面积0.1平方米/位,比我市传统骨灰安放节地5倍以上。通过20年的努力,台湾政府和殡葬从业者推行的这种节地安葬方式已被台湾人们慢慢接受。

3、殡仪服务创新化

台湾政府将殡葬服务推向市场,众多殡葬公司在体制政策框架下,创造了多元化的殡葬服务项目。其中以生前契约、灵堂会馆最为突出。

生前契约是台湾殡葬服务业不同于我市最大亮点,这在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让民众从容面对死亡。具体来说就是人们生前在达到一定年龄,根据当地风俗、家族规定以及自身喜好,自助选择逝去后的礼仪服务内容,殡葬公司根据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殡仪服务。当购买契约的客户过世后,家属只要给殡葬公司一通电话,一小时内就会有专人到达协助安排所有事务。这种生前为身后作准备的方式既是对逝者最大尊重,也消除了后代不知所措的顾虑。

灵堂会馆是殡葬一条龙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将火化和守灵两者分开,殡仪馆主要承担储存、火化等服务,这部分属政府行为,灵堂会馆主要承担祭奠、守灵等服务,这部分属市场行为。政府制定殡葬服务相关政策,由殡葬公司引导民众遵照执行,这有效改变了愚昧迷信、铺装浪费、劳师动众等殡葬陋习行为,规范了殡葬服务市场,符合现代文明生活品质。

除外,台湾殡葬改革对传统的丧葬礼俗进行重大变革,大部分殡葬公司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礼仪师队伍,构建了融合宗教文化、孝道文化、企业文化等为一体的礼仪服务体系,将传统注重风水迷信、吹拉唱打、竭尽排场等陋习向注重丧礼的追思纪念、悲伤辅导、亲情传递等文化意义转变,这对殡葬改革和殡葬文化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4、管理体制多样化

在考察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台湾的殡葬业实行地区议会或立法机构立法、政府监管、遗体火化政府主办、殡仪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立“法”者、管理者、经营服务者三者之间职界明晰,达到了行政许可公开,分级管理明确,监管手段有力,市场运行良好的秩序和局面。

二、借鉴及建议

通过对台湾殡葬改革方面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体会和理解,对照我市殡葬改造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殡葬管理体制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健全的殡葬法制,实现殡葬“法治化”管理,发挥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职能,形成了“法治型”、“服务型”、“阳光型”的政府殡葬管理格局。另一方面依靠灵活的市场手段,在多元市场主体的带动下实现殡葬“产业化”经营。合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促进殡葬保障民生和殡葬资源资本化,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适应我市实际的现代殡葬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加强墓园生态环境塑造,构建一套严谨严格的公墓选址和建设机制,改变我市传统殡葬 “高污染、高消耗、高浪费”现象,建设环保绿色生态公墓,塑造“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化”的现代殡仪环境,逐步将 “阴森恐怖之感” 传统公墓向具有人文纪念、生命教育、游览休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人文墓园转变。

3、加强节地型墓园建设,虽然一穴多位或一格多位的建设方式对我市人们认为“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一入葬不得移动”的传统殡葬观念冲击巨大,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但正如台湾政府和殡葬从业者认为,只要政策做好政策引导和企业做好产品宣传,人们传统观念会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水平的进步而慢慢改变,这都需要将节地环保殡葬理念纳入我市殡葬管理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4、加强殡葬服务方面多元化创新,在有效保障民众基本殡葬需求的基础上,实行选择性殡葬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注重殡葬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突出殡葬服务主体的专业化和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充分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丰富殡葬服务内涵,提升殡葬服务的品位,积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开拓的殡葬服务新领域和殡葬消费新方式。

5、加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和谐殡葬文化再造,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殡葬服务延续和创新人类的生命文化和死亡文化,为现代殡葬注入人文精神,构建先进和谐、开放、包容的现代殡葬文化和精神,逐步将丧葬礼俗逐渐向“重礼不重俗”转变,形成“简丧薄葬”社会风尚。

6、加快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培训,建立综合型民政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和礼仪培训,培养一批精研相关政策法规、各种宗教葬礼仪式等殡葬礼仪服务专业队伍,为全市规范殡葬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众所周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市现代殡葬改革必将经历漫长的转变过程,这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借鉴台湾及国外现代殡葬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我市现代殡葬建设的实践路径,在立足我市民俗风情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逐步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国外先进经验的“时代化”、“本土化”、“大众化”,加快我市现代殡葬改革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震.国外现代殡葬发展启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2013.

[2]浦实,杨素贞编辑.现代城市墓园设计,景观中国网站.

[2]李健,赵小虎编著.国外殡葬业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殡葬礼仪篇3

在上海龙华殡仪馆成立的全国首支“殡仪司仪”队伍中,有一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孩。很多人并不知道,她曾伴着排球走过十五年,是上海女排的国家二级运动员。这名殡仪司仪队伍中的“排球女将”,名叫郑雯静。

从“排球女将”,到“殡仪司仪”,这样的转型让很多人都惊诧不已。近几年,运动员转型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沈阳“大力士”才力早逝,吉林的邹春兰当搓澡工,张尚武街头行乞,而郑雯静则让我们为她鼓掌。

“殡葬工作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工作一样,是一份能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工作。”面对周围人的质疑,郑雯静这样回答。

在这里,她华丽转身

2009年,上海殡葬行业举行了首次面向应届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最终有108名应届大学生通过初选、培训、面试,加入殡葬行业的队伍。三年后,当年进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所属各单位工作的71名大学生,还有60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郑雯静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上海龙华殡仪馆成立了全国首支“殡仪司仪”队伍。郑雯静在接受严格的培训、考核之后,拿到了由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统一颁发的殡仪司仪“上岗证书”。

郑雯静曾是上海女排的一员,15年的球场生涯为她赢得过许多荣誉和奖杯。边比赛边读书的她,在上海理工大学顺利本科毕业后,选择退役。然而刚刚毕业的她,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殡葬业,进入上海龙华殡仪馆做了一名普通的礼厅服务员。

周围朋友和家人投来惊诧的目光,但郑雯静没有太在意,而是积极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每一位逝者做好人生最后一次礼仪仪式。因为工作出色,一年后她被聘为“丧葬咨询师”,并开始接手一项新的服务项目:殡葬“全程陪同服务”。这项殡葬行业推出的全新接待模式,对于每一名陪同服务人员都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郑雯静抓紧机会学习业务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业务洽谈技巧,并和团队成员一起创新了业务营销模式。

“虽然已经在殡葬行业工作了两年,但做殡仪司仪,与其他行业司仪有着极大的不同,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悲伤至极、痛失亲人的家属群体,不仅要理解和体会他们的需求,更要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减轻他们的苦痛,”郑雯静说。也正是凭借这样温情而专业的服务,郑雯静和同事们的工作得到了逝者家属的赞许。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表示,像郑雯静这样的年轻人加入殡葬业队伍后,给整个行业带了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个行业也带给他们许多的感悟,“对人、对事、对待生命,都会有格外的尊重和感恩。这里不仅有精彩的事业,也有崇高的理想。”

“殡葬工作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工作不一样,是一份能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工作。”面对周围人的质疑,郑雯静这样回答。

在这里,她找到人生的意义

如果说三年前,郑雯静是因为生活而应征这份工作的话,现在,郑雯静则在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正如同《入殓师》中的大悟一样。

刚进入上海龙华殡仪馆,郑雯静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礼厅服务员,最忙的时候,每天要为6场葬礼服务。郑雯静是个感性的女孩,“在礼厅做服务员参加丧事,我也会受感染,他们有的很年轻因病过世,有的因车祸走得很突然,有的劳碌一辈子却没有享受到好的生活,我常常会难过得和家属一起伤心。”时间长了,郑雯静开始慢慢调整心态,习惯了这份工作。

现在,这个“80后”女孩已经成了“丧葬咨询师”,每天她都用心为别人指导人生的最后一场电影。她说,因为从事的工作和死亡沾边,她对生命多了一份思考和尊重,更懂得如何生活,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个性化葬礼。”郑雯静说,最好的葬礼不该是单调的哭泣与黑纱,不该是“三鞠躬,转一圈,握一次手”的“311模式”,应该是柔和的,甚至是温馨的。郑雯静策划的最特别的葬礼是为一个同龄女孩,女孩父母希望女儿葬礼不要有哀乐,不要有悲痛的哭泣。于是,葬礼上,郑雯静选择了女孩最喜欢的S・H・E(台湾流行音乐组合)的歌,将葬礼演绎成一次班会,老人、同学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她的哀思,整场葬礼很宁静、很高雅。

在这里,她找到人生另一半

在殡仪馆的工作和生活就像“双面人生”。下班后,郑雯静喜欢逛街,快乐开心。

不仅如此,郑雯静还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郑雯静老公董臻峥也是殡仪馆的员工,和郑雯静一样也是一位标准“80后”。小夫妻两人都在殡仪馆工作,这也许会让许多人感到异样。但对郑雯静与董臻峥来说,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而且1986年的董臻峥年龄不大,倒是创下了上海龙华殡仪馆的一个纪录,全馆首个在馆内求婚的人。尽管在这里上班的人们,早已没有那种世俗的观念,但当知道小董在殡仪馆内求婚,许多同事仍有些惊讶,“这小子,真是与众不同。”就连郑雯静,也被吓了一跳,“谈朋友的时候,我曾经开玩笑地说,到求婚的那一刻,一定要浪漫又震撼。”结果,震撼是达到了效果;至于是否浪漫,只有郑雯静自己心中有数了。“我就是要给她一个惊喜,同时也证明,我们的职业没有任何忌讳。”董臻峥得意地告诉记者,那天他捧着玫瑰来到现场,就连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也为他们鼓掌祝贺。

郑雯静曾是上海女排的二级运动员,而董臻峥原先是一名文艺青年,“星光杯”等诸多LOGO设计都出自他手。由于早进单位一年,郑雯静成了董臻峥名义上的“师父”,共同切磋业务成了两人工作中的爱好,彼此积极熟悉工作环境和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帮助每一位逝者做好人生最后一次礼仪仪式。

殡葬礼仪篇4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一如电影《入殓师》的经典台词,殡仪这个冷门专业在中国当下迎来了春天。

随着一个学年结束,全国又有660余万名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对于冷门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三四年前填报的高考志愿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大考,他们当初剑走偏锋的选择遇到了最重要的现实考验。

冷门专业中,殡仪专业听上去更冷,但在最近几年中逐渐升温,就业前景被多方看好。

冷门专业的春天

这是一个学习与逝者以及逝者家属打交道的专业,报考的学生们没有否认它的冷门:“我们就是冲这个来的。”他们大部分来自县城或城乡的中低收入家庭,高考成绩多在二本线以下,就读殡仪专业也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兴趣选择的寥寥无几。

与少数专业“毕业即失业”的冷遇相比,殡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这种担心。1995年在全国首开殡仪专业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学生甚至在毕业半年前就被各地殡葬单位“预订”一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设立殡仪专业时无一人报考,四年后该专业录取分数线已跃居本校前列。

《小康》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殡仪专业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明显,但普遍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一线城市部分殡仪单位,“科班专业出身”的职工平均年薪可达六七万元,但其他城市“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好”。

中国首部殡葬绿皮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殡仪服务单位3754个,其中殡仪馆1692个,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个,殡葬管理单位853个,职工总数达7万多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被视为“朝阳行业”的殡葬业,面临着人才缺口。

但与计算机、法律等热门专业在全国高校竞相上马不同,迄今为止全国只有四所民政类高职院校开设殡仪专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专业也严控招生规模。究其原因除了殡葬行业人才总量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性强之外,殡葬事业体制障碍亦是主因。以殡仪馆为例,全国五分之四属事业单位,招聘条件要求“本科以上”,但殡仪专业最高学历仅为大学专科。

更让常人难以接受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死亡讳莫如深,导致了殡仪行业人才所面临的特殊困境――不能说“再见”、不能主动与人握手、社会交际圈狭窄、恋爱择偶范围受限、环境氛围导致悲伤情绪、工作职业难以被亲友理解……从做出选择开始,多数殡仪专业毕业生便要与此相伴相生。

作为人生终点的守护天使,他们给予逝者最后的尊严。三年的学习与实践,殡仪专业学生打开了中国数千年殡葬文化的大门,掌握了令普通人畏而远之的技术,也刷新着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与生命的意义。也有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但多数人选择留下并表现出高度的职业认同,他们用专业主义挑战着传统思维,以对生命的尊重赢得生者的认同。

第一次给遗体化妆

“我的职业病,看见殡仪馆陵园就感到亲切。”8月9日,一个ID为“殡仪小姐梅梅”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留言。“殡仪小姐梅梅”名叫高冬梅,她出生于1989年,是长沙民政学院2009级殡仪系学生,梅梅所学的专业,是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

爱电影、爱自拍、爱微博、爱NBA,梅梅的爱好跟时下年轻人别无二致,这个女孩甚至有点“鬼灵精”――点击她的QQ空间,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过后,卡通版的贞子会跳到漆黑的屏幕前晃个不停。

梅梅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煤矿下井工人,现在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母亲无职业。“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喉咙里出现了吐不完的痰,痰里夹杂着煤灰……”

高三那一年,和所有即将迎来高考的班级一样,梅梅和同学们也收到了很多高校招生宣传的册子。在一本来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册子上,梅梅第一次知道有“殡仪系”这样的院系存在。她一下提起了兴趣,准备问问父母的意见。

在得知女儿的意向后,父母都表示反对。他们首先考虑到了女儿的社交问题:一个女孩子,从事这样的职业,不好找对象,也不好交朋友。但在梅梅耐心地劝说下,最终父母同意了女儿的选择。

事实上,按梅梅当时的学习成绩,“考一所二本院校也并非不可能”,但经过权衡,梅梅认为学一门技术很重要,“殡葬专业比较冷门,以后比较好就业。”这个女孩一心只想通过自己努力,让父亲早日脱离那个危害身体的行当。

2009年,在经过独立招生考试后,梅梅被该院殡仪系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专业录取。大一刚开学,梅梅就有几个同学陆续退学,有“身体不好”的,也有“心理实在接受不了”的。该专业有两个班,每个班50多个人,学习的科目是殡葬文化学、殡葬卫生学、殡葬礼仪、殡葬应用文等。

对于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操作比在学校里上理论课更加重要,在殡仪系学生看来更是如此。“不去实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适合这个环境,到底能不能忍受这个气氛,到底会不会害怕。”梅梅说,“很多同学在实习的时候,都被吓哭了。”在这两年里,梅梅先后在抚顺市殡仪馆、湖南革命陵园、天津武清殡仪馆、河北省万佛园和天津永安公墓实习。她当过引导员、葬礼司仪、墓地销售和化妆师。

化妆前,看逝者面部有没有污物,如果有血迹或者异物就要把它先整理干净,如果逝者还睁着眼或张着口,要用手或者其他工具慢慢按摩,直到眼睛和口闭上,假如头部歪曲还须矫正过来。给遗体化妆时,一些家属会提出特殊要求,尽量一一满足,若无要求就化淡妆,面部还要打一些粉底液,让逝者面部看起来自然一些,之后是画眉毛、眼睛和嘴唇,还要用到腮红,使气色显得好看一些。

梅梅还记得第一次给遗体化妆是在天津武清殡仪馆实习的时候,当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因为之前只是学了理论,当天我就做好心理准备了。那是一个老人,年龄大概七八十岁吧,挺慈祥的,脸有点长,挺瘦的。工作人员稍微指导一下后,我就开始化妆了。和给自己化妆的感觉完全不同,逝者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冰柜中拿出来的,面部比较僵硬,也很凉,粉底都不好抹开。但是只要耐心一点,轻轻地多刷几次,也是可以刷开的。画完妆后,家属对妆容很满意,他们围着灵柩绕了一圈,我静静地看着,直到把他送入火化炉,没有害怕。”

过去,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被认为是“没文化、发死人财和晦气”。梅梅谈到她在抚顺殡仪馆的见闻:“有一个我们尊称六姨的,她是国家一级整容师,大概50多岁,从事这个工作三四十年了。她说她的朋友办喜事都不叫她,即使叫她去了也有躲着她坐的,觉得她身上脏或者怎样。还有一些正在从事这一行的人劝我不要从事这一行,像有的姐姐找的都是二婚的,没结婚的小伙都没有人愿意找她们。”

“六姨的烦恼”就没有复制在梅梅身上,这个开朗的女孩在不久前还受邀主持了一个朋友的升学宴。“明明知道我是主持葬礼的,还让我帮他主持庆祝考上大学的升学宴,我觉得很意外,也很感动。这和主持葬礼太不一样了,像我们上课的时候,主持葬礼的时候要是笑了的话,功课肯定是不及格的。老师会说:你现在笑是吧?等你到工作岗位上你再笑,你就要挨打了,就不是像我现在这样骂你了。”

明星司仪的自我实现

天津永安公墓目前是天津市安葬量最大的公墓,同时也是殡葬行业内的一流品牌。永安公墓的人员构成,在行内算是一个“异类”:那是一个由50多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应届生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阅历少,培养起来是难度很大,但同时他们又非常干净,受过科班培训,素质高、可塑性强。”张昕说。永安公墓以管理严格著称,他们对工作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一早一晚都要军训,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在护送骨灰时,都要求要像国旗护卫队样步伐整齐。

在人员招聘方面,永安公墓的总经理张昕每次都亲自把关,不能吃苦的不要,不守规矩的也不要,永安公墓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县城或城乡的中低收入家庭。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告诉《小康》记者,中国现有殡葬从业人员有7万左右,殡葬行业总体从业人员理论文化素养不够。他认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客观原因是,殡葬行业目前人才需求量不大,人才主要来源于自然淘汰,如果仅依靠自然淘汰改变行业现状,时间会很长。

对此,天津市永安公墓总经理张昕则认为“不要自然淘汰,要人为淘汰”。张昕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唯独殡葬改革的步伐非常缓慢,早在公私合营时,是个体在做殡葬,往往是子承父业,没有文化,也没有服务意识。直到现在,殡葬行业还是在一个垄断阶段,不搞好服务照样挣钱,“要改变这个行业,要从服务开始。”

“换血”是从2005年开始尝试的。张昕发现当时全国只有长沙民政学院一所学校开设殡葬专业,经实地考察后,他决定面向这所学校招聘大量工作人员。2005年,永安公墓就在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招聘了20多名大学毕业生。

从1995年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已经培养学生3000多人。最近几年,该校每年招生数量都控制在270人左右。就业指导老师刘荣军说:“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专业,它的面比较窄,学生们毕业后如果不在这个行业的话,就业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学生充分就业。”

8月11日上午,永安公墓告别大厅,在舒缓的钢琴乐伴奏声中,深情的女声娓娓诉说着一个古稀老人对爱侣的爱与不舍,台下的老人和儿孙从沉默无言到暗自抽泣,道别辞行将结束,音乐也随之停止,空旷的大厅里,只剩下一阵嚎啕。

葬礼的司仪名叫陶丽丽,同事们平时都叫她陶陶。她是湖南民政学院殡仪系陵园专业2007级学生,早在她大三在永安公墓实习的时候,就因为出众的葬礼主持能力被永安公墓“预定”了。永安公墓总经理张昕甚至调侃陶陶:“哪个男人娶了她,不得天天哭啊?”迄今为止,陶陶已经在永安公墓主持了逾3000场葬礼,很多客户都对她记忆深刻,甚至有人点名要求她主持葬礼,她是永安公墓名副其实的“明星司仪”。

陶陶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家排行老二,还有一个姐姐,因为家庭负担重,父母根本无法顾及子女的教育。从小到大,陶陶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父母也没有为女儿开过一次家长会,陶陶说,每次班里开家长会,她就感到特别孤独。

这样的遗憾一直伴随陶陶到了工作。永安公墓有一个“月亮节”,每年的母亲节,永安都会出资把员工的父母从家乡接到天津跟子女团聚,并游玩京津的著名景点。2010年,刚刚入职的陶陶没有想到,父母竟然答应了这个邀约,那次旅行,父母非常欣慰。

一个月前,永安公墓的一位工作人员穿着单位制服逛街的时候,迎面而来的一个高中女生问道:“你们是永安的吧?可不可以帮忙带话给那个司仪姐姐,我喜欢她的声音。”陶陶不禁感慨,这个职业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

离开的理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指导老师刘荣军告诉《小康》记者,该校曾经做过粗略统计,刚毕业的学生95%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在毕业半年以后,从事该行业的人数就只有50%~60%。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待遇,另一个就是心理。

毕业于殡仪系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袁野是梅梅的“师兄”。在2003年的高考里,袁野以低于当地二本线5分的成绩被殡仪系录取。同年9月,父亲陪同袁野从家乡吉林敦化搭乘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湖南长沙。

在袁野看来,从报考到就业,除了大学里那段无疾而终的恋情值得回味之外,其他都“欠考虑”。

父子俩在驶往民政学院的出租车上,就听到司机介绍说“这学校里面有大块的坟地”。初入校门,果然如是。帮儿子安顿完毕后,父亲是惴惴不安地离开学校,毕竟是独子,担心他不适应。

大学课程正式开始了,由于没有遗体标本,学生们的遗体整容课都是“互为标本”――相互轮流扮演成逝者接受同学的化妆。在一堂遗体整容课上,袁野扮演的“遗体”被同学抹上了过期粉底液后出现过敏反应,长了满脸大红疙瘩,几个月后才治愈,袁野至今回忆起这件事还很“抓狂”。

袁野所在的班级有7个女生,28个男生,传统殡仪行业“僧多肉少”的现象在这个专业得以呈现,7个相貌平平的女生在这里成了“香饽饽”,男生们暗地里管她们叫“七仙女”,由于“肉”太少,大部分男生只有将视线转移到殡仪系别的班级,毕竟学校里其他院系的学生还是会用比较奇怪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龙头专业”。大一下学期,袁野也开始了一段恋情,女孩就读于现代殡仪技术与服务专业,湖南本地人,出生农村,乖巧懂事。

一起上学,一同实习,毕业后,两人还一度在湖南革命陵园的一家殡葬服务公司工作,袁野负责遗体整容、女友担任司仪,每人月薪2000左右,与进入校园时老师说的有一定差距。“那个时候,我真的以为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袁野说。

随后他们共度了两年的时光,袁野不仅处理过因为意外事故严重毁容的面部,经历过逝者家属因对服务不满而发起的斗殴,还目睹过几家殡葬公司为获取利益不惜抢夺遗体的非人做法,他再也无法忍受这个行业压抑的气氛,一次对面部严重毁容的遗体整容成为了促使袁野逃离的导火线,那一次,袁野很专业地做完头部塑形、填充棉花、泥塑面部、化妆等一系列动作之后,没有等遗体火化就躲进了厕所,猛吸了两支烟后,他拨通女友电话:“我要回家。”

女友最终没有跟随袁野的脚步,而是选择留在年事已高的父母身边,回家的袁野决然转行,通过考试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可能一开始就选择错了。”袁野说,“离开这个行业两年了,我至今还无法摆脱尸体的气味。”

像袁野一样工作一阵后逃离的学生并不鲜见,大多因为心理上的恐惧挥之不去。还有一些人选择离开殡仪行业,则因为无法克服“悲伤”的情绪。“生离死别的痛苦真的可以打动每一个人,周而复始的悲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体制也成为横亘在殡仪专业大学生择业面前的一道障碍。据张洪昌介绍,在中国现在的殡仪馆中,有80%的殡仪馆都为国营,属于民政部下属的事业单位,他们的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但他们的招聘条件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而殡葬专业最高学历仅为大专,这意味着殡仪专业大学生很难获得编制,“那些在一线承受较大压力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合同工”。

付出与收获难对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小康》记者调查发现,各地殡仪专业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明显,但普遍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在一线城市部分殡仪单位,“科班专业出身”的职工平均年薪可达六七万元。张洪昌告诉《小康》记者,殡葬行业工作人员的待遇除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以外,其他城市都不太理想。”

殡葬礼仪篇5

关键词 近代 丧葬习俗 武汉市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a's Funeral Custom

——Taking the Suburb of Wuhan in 1980s and 1990s as an example

DONG Furong

(The History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Abstract The burial form, funeral consumption and sacrificial rituals have taken great changes in the suburb of Wuhan in 1980s and 1990s, which ar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adjustment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and so on. However, how to make the evaluation coordina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what we should consider.

Key words modern; funeral custom; the suburb of Wuhan

1 20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演变

1.1 入葬方式

武汉市郊传统的入葬方式以土葬为主,也就是把逝者装在棺材里下葬,但自上世纪80年代 尤其是90 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入葬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土葬改成了盒葬或套葬。这两种方式都属于火葬,这是80、90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第一个显著变化,即由土葬变成火葬。

如武汉市“新洲区一自然村在2000-2006 上半年间共死亡77 人,从2000-2003 年,历年土葬的的人数分别为8 人、6 人、3 人和2 人,2004 年后土葬消失,从2000-2005 年实行套葬的人数分别为3人、3 人、2 人、1 人、1 人、1 人, 实行盒葬地人数分别为2 人、4 人、6 人、8 人、11人、12 人,2006 年上半年死亡4 人,全部实行盒葬。”①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近代武汉市郊入葬方式由土葬到火葬的巨大变化。

1.2 丧葬消费

除了在入葬方式上的变化外,80、90年代的武汉市郊在丧葬消费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在礼仪消费方面,以前,亲友主要是赠送礼品,如大批纸钱、花圈、灵幄等,而到了80、90年代,更多的人们直接送钱;主人的丧仪料理消费也大幅增加,大部分是用于殡仪馆各项服务。然后在情感消费方面,以前的唢呐在一些地方被淘汰,改为雇用新式的小乐队。最后是在信息消费方面,报丧不再是使用人力,主要是电话通知。

1.3 殡葬、祭祀礼仪

第三是在殡葬礼仪上,传统的土葬需要8 或16 人抬棺入葬,而火化盒葬不需要抬棺,很多传统程式随之省去。其次,传统的吊丧礼节也变了:在传统土葬的情况下,亲戚一般以在入殓甚至出殡之前来吊丧为合礼,实行火葬后,亲戚一般以遗体火化之前来吊丧为合礼。

最后,在祭祀上,人们不再严格地遵守传统的祭祀礼仪,传统的有七七的各期祭、百日祭、头周年等,到了80、90年代,祭祀的次数大幅减少,祭品除了鲜花、水果这些传统祭品,纸扎的电器如电视、电扇、冰箱等现代生活用品都已经出现。

2 演变的原因

2.1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丧葬习俗的演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丧葬消费较之过去也就增加了许多。同时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影响,如前面提到的报丧方式由人力改为电话。纸扎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成为祭品,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这一影响。

2.2 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对丧葬制度也进行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1985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殡葬工作的第一个行政法规,第二条规定:“在火葬区,要提倡骨灰深埋、撒放等一次性处理,也可经批准有计划地建立骨灰公墓。在土葬改革区,应有计划地建立遗体公墓或骨灰公墓。”②这时国家还是允许进行土葬的,只是要规范相应的措施。

到1997年国家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代替之前的《暂行规定》,其中《条例》的第四条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③武汉市郊则被划为应当实行火葬的地区。这一政策在当地的确立,以及当地干部的坚定执行,对促使村民实行火葬有很大的作用。

2.3 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对丧葬制度的演变有一定影响。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很多村民还固守人死要留全尸,入土为安的思想。但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特别是信息的传播,许多新式的思想开始被人们接受,人们的眼界和思维更加开阔,法律意识有所增强,火葬以及葬礼的简化等被人们所接受。这都促使了丧葬习俗的演变。

2.4 传统丧葬礼仪传承的断层

最后,传统丧葬礼仪传承的断层也是一个因素。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农村年轻人都在村里从事农业活动,愿意从上辈中继承传统的丧葬礼仪。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代,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打工,在村中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在城市中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开放思想,造成了他们对传统丧葬礼仪所知甚少,在思想上也不那么重视。随着熟知这些礼仪的老人的去世,传统丧葬礼仪的传承自然就发生了断层,促使了武汉市郊丧葬礼仪的简化与演变。

3 一些思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武汉市郊丧葬习俗的演变虽然只是个案,但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近代社会丧葬习俗的演变。这种社会习俗的演变是否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传统丧葬习俗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同时也会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冲突。一个很典型的事件是去年发生在河南省周口市的平坟事件。2012年3月,周口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声称为了更好地节约和利用土地,推进殡葬改革的进程,必须要进行平坟。他们采取各种手段,甚至是强制性地进行,平了200多万座坟。这一粗暴的行为遭到很多村民的抵抗,一夜之间很多平了的坟头又被圆起。

这一事件充分地显示了传统丧葬习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社会习俗是人们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信仰,坟头并不只是一个隆起的土丘而已,它寄托的更多的是人们尊祖尽孝的道德操守,是人们对逝去亲人思念的寄托。周口市政府利用行政职权强制性地铲平坟头,是对人们传统信仰的粗暴践踏,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然怎么样循序渐进地改革我们的传统丧葬习俗,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注释

① 方秋梅.变易中的武汉市郊乡村丧葬习俗.学习月刊,2009(8):35.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1985年2月8日,第二条.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1997年7月21日,第四条.

参考文献

殡葬礼仪篇6

资本市场追捧殡葬业

来自殡葬行业的数字:不管一个人生前或有名或平凡,当他安静地躺在骨灰盒里时,重量都只有500克。

死亡的降临不过瞬间,但人回归到500克的过程并不短暂和轻松。根据英国调研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2008年到2012年,中国殡葬服务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3.1%,2013年殡葬服务业市场规模达到53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7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93亿元。据中国民政部的数据,如果按人均殡仪花费估测3000元计算,仅殡仪一项中国就有300亿元市场。算上墓地及骨灰存放,以及无法纳入统计的部分,整个市场潜力据估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个行业的典型消费场景是:寿衣准备、死亡证开具、遗体运送、遗体暂存、灵堂布置、人生告别、出殡仪式和落葬典礼。大部分人对殡葬业幽暗可怖的印象丝毫没有影响这一行朝气蓬勃的发展。

2012年中国五大殡葬运营商福寿园、广州殡仪馆、上海龙华殡仪馆、上海松鹤墓园公墓、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仅占内地殡葬服务业的3.1%――但开始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2013年12月19日,中国内地最大的殡葬服务商福寿园在香港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6.7亿港元,超额认购678倍,是香港市场2013年认购人数最多的新股。

资本市场为何对这样一个另类企业高度追捧?「殡葬行业可以说没有限购,但有刚需,还是连锁经营……未来随着福寿园布局到更多一、二线城市,业绩还有很大成长空间。香港大福证券资深分析师梁伟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截至2014年底,福寿园市值是82.17亿港元。美国最大的殡葬公司国际殡葬服务集团(Service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是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市值也高达40亿美元,拥有1800多家殡仪馆和墓地以及两万名员工。

中国的殡葬服务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显得神秘封闭,但互联网的介入慢慢让这一行光亮起来,尽管效果还不那么明显:电商「彼岸将行业前段的殡葬用品明码标价,试图打破过往垄断、落后的经营模式。网上祭扫也逐渐被接受,有公司开始通过客户的大数据建立在国外已经普遍的虚拟悼念社区。

对于活人世界来说,殡葬业的有趣之处在于其特殊的用户消费心理与日常消费生态其实有着类似性和相通性。行业内则一般通过老龄人口来判断市场潜力。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国老龄人口在2013年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在2025年之前老龄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死亡服务潜在消费群。

高端用户对这一行有独到见解。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有许多世界500强公司;伺候生老病死的,在中国则块块是肥肉。但很奇怪,在中国,生老病都引入了市场化解决方案,唯独「死,没有看到太多的竞争。

正如美剧《六尺以下》(Six Feet Under)中的The Fishers一家,欧美殡仪馆大多由家族经营,但在中国,这一行仍由政府牢牢把控,只有极少数民营殡仪馆被允许开展火化业务。据中国民政部职业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杨根来估计,中国殡葬业中体制类机构的份额占60%左右,民办机构占到40%甚至更多,民办机构往往挖空心思提供从设灵堂到买墓地下葬一条龙服务以从官办殡葬业中攫取市场。

一场完美的葬礼

晚上8点,重庆渝中区长滨路341号,由三层老厂房改建的殡仪馆「安乐堂充满寒暄声、嗑瓜子声和麻将声。三层的怀德厅里,背景冰绸、花艺拱门、跪垫地毯、围棺鲜花、平安供果、长明灯、盖被……经过精心布置的灵厅看似逝者常在的起居室。逝者静静躺在房间中央的冰棺里,亲友们坐在不远的两张麻将桌旁聊天搓麻将,身边就有饮水机,里屋还有供休息的床铺。72小时内,这间260平方米的屋子要不断在献花仪式、人生告别会、守灵和搓麻将聊天等不同氛围间切换,每一次撤场和布场花费不超过半小时。

殡仪馆显然不仅满足丧家悼念之用。从客户拨打24小时白事热线,开始选择用金杯还是长城(有些大城市的起步选择是别克或凯迪拉克)运送遗体时,接下来的3天2夜就在诠释一句话:没有哪一种死因比别的死因更重要,但葬礼与葬礼却有豪华与否之区分。

大部分走进殡仪馆的客户都处于一个最没有心情挑剔的时刻,购物过程中最常见的成本计算此时不可能进行。另一个事实是,购物守则中最关键的一条「切勿冲动在这里丝毫不起作用――冲动型购物简直就是这里的常态――客户大多突然临时遭受打击,整个情况由不得他慢慢思量。

走进大堂,前台咨询,签订合同,交付定金――在这个不超过30分钟的过程中,被称作「礼仪师的专业人士会悉心指导。「对于客户而言,你不要给他太多的选择,因为那个时候他的情绪不太好,不要给他造成更多的困扰,重庆安乐堂礼仪部经理刘禹说,「基本上两套就可以搞定了。被称作「万能方案的1至8号丧礼服务方案详列了包括服务、仪式、布置、丧品和附送在内的全部明细内容和对应价格,价目单底下是一行「以上项目总金额***元,优惠价***元(数字字体会被刻意放大)。尽管大多时候客户对专业人士的建议唯有接受,但偶尔他们也会追加提出自己的要求:路过同一层的其他厅堂,看到更隆重的拱门或是看似更高档的绢花圈,客户会跑去问礼仪师,「为什么别人家有而我没有?――于是方案纸上「其他项目就可以添点儿东西了。

重庆的客户平均消费额在2.5万元左右,最贵的包厅方案价格是10万元。安乐堂员工认为性价比最高(无须再添加其他服务项目)的4号方案优惠价21888元,若加上场地租金和个性化布置等等,也要花费3万多元。

过去12年,重庆安乐堂服务过的2万多名逝者的家属极少有人研究过服务方案的具体明细。如果仔细瞧瞧,他们一定奇怪为什么一套签到本签到笔明码定价73元,一套门框绸布花要1200元,而一个骨灰盒却写4000元以内?这些针对消费稀松平常的质疑如果发生在殡仪馆的前台,会显得客户很不近人情。客户需要知道的是,全部选定就可以享受优惠价;如果不需要某项服务,总价则按各项逐项累加。优惠价从何得来?就是那个语焉不详的骨灰盒和市面上漫天要价的一条龙服务类似,若是你信任地选择了其万能方案,骨灰盒一定给你实在价格。但如果客户不购买骨灰盒或灵堂布置呢?对不起,将不能享受以上优惠价及陪同服务、复三(出殡三天后的仪式)、传承(生命传承,即留给生者做纪念的逝者头发)。

多数人会好奇1至8号方案到底区别在哪儿。丧礼最大的成本是场地、鲜花和人力,一场搭配了灯光和个性围棺鲜花的人生告别会可能耗费近万元,个性化定制的人生告别会更是上不封顶。在重庆,定义为基本套餐的人生告别会定价1800元,在上海,这个价格是2300元;而最贵的一场人生告别会甚至花费了100多万元。相比包括墓地、丧品在内的商品售卖,具有策划性质的殡仪服务品牌溢价能力更高。

最贵的「地下CBD

《殡葬人手记》的作者托马斯・林奇(Thomas Lynch)总结殡葬业的口号是「照顾死者以服务生者。这句话翻译成简洁的中文则是「抚生慰殁,得到了从业者的高度认可。

照顾死者首要的是如何选择入土为安。尽管最便宜和最贵的墓地其实没有多大差别――地上空间一样可以刻,地下空间一样可以埋,但人们还是会为了这块不过一张报纸摊开面积的土地顾虑重重,思前想后。电影《疯狂的赛车》里说得直接,「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3万元整,值得一生典藏。

问题是很多时候3万元无法搞定一套「地下CBD:穴位位置、占地面积、墓碑朝向、石碑材质、10年起付的维护费、一次性绿化费……这其中某一项稍有更改都会使总费用大相径庭,因为诸如风水的好坏实在很难明码标价。难怪国人对这一行的印象是「殡葬暴利或「比房地产利润还高,但从业者们不这么看。「老百姓需要葬法而不是墓地,葬法是各种各样的,占有土地的叫墓碑葬,人们把葬法和墓地混淆了。福寿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计生告诉记者。年近60岁的王计生早年学习哲学,曾在大学担任教师,1994年参与福寿园的建园并担任总经理至今。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轻质树脂材料的骨灰盒和介于1.5kg至3kg的木质骨灰盒都会慢慢消解,届时人真正和大地融为一体。谁都明白殊途同归,不过当你想到出殡的那一天,所有人都会看到你手中捧着的骨灰盒――哦,这款黑檀木要比黄檀木好,但那款花梨木更好,或是玉石呢?当然,水晶也不错……至于精心挑选的落葬吉日,亲朋好友都在场――虽说地下面积都不超过1平方米,再大不过放个骨灰盒,但怎么好让亲人长眠在草坪而不是方方正正的屋子里?没有花岗石上的刻字而只是一个小铜牌?万一逝去的亲人又很在乎坐北朝南的好风水呢?

以上种种心理都乃人之常情,与此同时,同为常识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再好的墓地(也就是葬法)也弥补不了生前的冷落,便宜点儿的也不会一笔勾销对死者的爱和真情实感。正是这样矛盾的心情让墓地服务的销售成为商业世界最饱含技巧又不着痕迹的过程之一。

殡葬业暗战,在于这一行纵然有再多的营销预算,也无法在任何媒体上大张旗鼓地打广告,一切台面上的推销手段均无用武之地。

福寿园在上海市区有12个营业部,承担部分营销工作,每家店一般有3个人,守店店员一天要打10通电话,这些电话可以被看作cold call,但通话目的并不是强行推销,而是让对方知道这座城市有这么一个公司做这项特别业务。店长每天会带着店员去周边的社区、老年大学、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某些公司的退休管理委员会转转。生前安排身后事是这一行对客户最理想的期待,「就是你还活着的时候,已经把意愿定好了,虽然现在不买,但是他知道了,今后一旦有这个需求,会跟子女说你就把我安葬在哪儿哪儿哪儿。邵亦波说。他是福寿园的副总经理,从2004年开始组建福寿园销售团队。

由于不能进行公开宣传,销售暗战的主要手段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的效果在殡葬业十分明显――在熟人社会的中国,要购买这样一个无法转手、无法保修和退货的产品,最好的选择是咨询有消费经验的亲属和朋友。

2004年邵亦波决定进行销售部门数据分析,原因是当年的销售额为8900万元,比预定目标少了200万。数据分析的第一个结果是,未来要提高「上门客的比例。主动前来接待中心或是门店的客人意味着这一行最重要的口碑营销产生了效果。「前一个10年大家都是冲冲杀杀,把指标完成,可是背后的精细化分析还不够。邵亦波说。精细化的分析带来殡葬服务方式的进化,比如设立回访工作小组,定期给客户发邮件或拜访客户。园区有什么新变化啦,公司组织什么慈善活动啦,家里的老人可以参加哪些活动啦;此外,邀请那些有过抱怨的客户,上台说说自己的不满――某种程度上这些都让掏了荷包的客户觉得付费服务在延续,这桩买卖多少还有点儿人情味。

打造「经济适用坟

自从2010年有了「经济适用坟这一说法,殡葬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土地的问题就日益变得紧迫和突出。房价一路高涨,人也变得「死不起,但「地下CBD与房地产行业的商业逻辑有很大不同,即不是「死者与生者争地,而是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迫使殡葬业做各种模式创新。

从1996年开始,王计生陆续带高层出国,考察了美国的阿灵顿公墓、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和俄罗斯的新圣女公墓。确定了学习对象后,福寿园也决定从「公墓向「公园转型。这一个字的改变,可以颠覆人对自身的认识,公墓是传统的,几百年来就是跟死人打交道的地方。但其实这个空间可以建立起人对自身观念的美好认识。

转型在商业上颇为成功。其招股说明书中透露,从2010年到2013年,每年的毛利润率均在80%以上,净利率均在30%以上。这些数据超过了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

每个行业都有其潜规则,但说开了,门道往往是相通的。就像买房希望住进名人小区,中国人挑选墓地时也有人脉资源的考量。(你又如何知道天堂里邻居不用互相打招呼?)从某个维度上说,福寿园想成为未来上海的人文博物馆,但对于未来客户来说,诸如阮玲玉、汪道涵、谢晋、章士钊这些名字就很有吸引力。这就是福寿园的策略――「名人集邮。

名人集邮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1995年,福寿园的销售额还只有200万元,但一年后就飙升至2760万元。个中原因是当年在新疆罗布泊遇难的探险家余纯顺入驻福寿园,吸引了更多眼球。对于任意一家想提高毛利润率的公墓来说,以下四类逝者客户都是不能不争取的:知识分子、老干部、名人和企业家。那些有商业抱负的殡葬服务公司,「名人集邮的操作手法已经日臻娴熟。对于老干部,他们深知庄重就可以,不要花里胡哨,给他弄两个「八一勋章,厚重实诚就行;名人一般喜欢雕塑比较多;而企业家的墓地则是一栋房子一辆车。不论这四类稍带社会阶级标志的人群还是更普通一些的平民百姓,能与所生活的城市的历史名人同住一个「小区,怎么说都算一件幸运的事。

相比那些地下不为人知的空间,地上的墓碑更能满足人的情感诉求。

墓碑是一个人最后留下的只言片语――尽管常常不能代表本人心意。各种墓碑产品也作为一种艺术和创意产品大行其道。一个个性化的雕塑型墓碑,价格可以从五六万到几十万元。「有钱做一个圆雕,没钱做一个浮雕,年近80岁的艺术墓碑设计师王松引说,「有些人会说多少钱都可以满足,就是自己要花这个钱;过去还有过雕塑上描金都是真金的,从情感上来讲,钱都不是问题。可实际上,那些耗费3个月甚至更久的雕塑成品利润率反而更低。

土地风险导致的产品的多元化促进了殡葬业收入的增长,而未来的增长将更多来自于非资源的收入――周年祭、礼仪追思、佛事超度、四季常开的盆花以及时不时修理一下墓碑,等等。而正是这些服务而非商品让客户在未来70年都倍感温馨。

殡葬业向西去?

土地是殡葬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所在。为了控制土地消耗的速度,殡葬业开始开发并大力推销诸如花葬、树葬等占地面积更小的产品。墓穴也从过去的平均2平方米缩减到了未来的零点几平方米。由此衍生出的问题是:面积减少,价格不变,如何做到?销售人员卖出节地葬产品的提成高于普通商品墓的提成;节地环保固然是引导客户的重要措辞,但更能打消客户顾虑的是,占地虽小,档次不低――你和名人同享一片土地,名人享有的服务你也同样拥有。邵亦波说,调整之后,节地葬产品的收入占到福寿园营业总额的40%。

国外购买墓地的客人100%都会选择落葬仪式,这个比例目前在国内还不高,像福寿园的客户选择落葬仪式的也只有35%,但这是中国殡葬业的未来盈利增长点。

落葬即将骨灰盒安置在墓穴中。比如3800元中式礼仪套系流程包括:走路、抱盒、祈福、安放等动作的无限细分。用到的产品有:白帐篷、墓碑鲜花、礼仪桌、匹配供品和香炉的供桌、焚烧桶、黄纸、头香和单支――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租赁使用。匹配人员:礼仪师和协助师各一名。若是西式礼仪,点燃莲花香台变成了点燃油灯,单支变成玫瑰20支,仪式色系从红白变成白绿。此外,收费不变。这样的仪式,每天最多会有20场。

相比中式礼仪,西式的更加环保,中国素来有「事死如事生和「薄养厚葬的传统观念,有趣的是,作为中国殡葬业上市第一股,福寿园从高层到基层员工都一致认为「这一行最大的敌人是部分陈旧的传统观念。

「我没想到他们是放爵士乐,太好了。年近70岁的上海市民人这样评价他母亲陈瑶光的人生告别会。2012年1月去世的陈瑶光是第二位夫人陈洁如的养女。人说,中国传统丧礼上「哭得死去活来和半小时之后「吃豆腐饭眉飞色舞都令他无法接受。「我不要大家见眼泪。这个和送飞机一样,哪有送他回美国你在地上死去活来?没必要,人就是没了,我需要正能量。围棺和来宾座椅上的紫色玫瑰花,现场爵士乐的配合,玫瑰花香皂的回礼……这场耗费5万多元的人生告别会在人看来是贵了,但另一方面,「我妈妈能够睁开眼的话,她只会笑。

朱晨艳策划了这场私人定制的告别会。她此前从事婚礼策划多年。人们结婚时去找婚礼策划师商讨具体事宜,但在葬礼和人生告别会上,策划师的作用更多是帮助生者释放情绪。传统流程的一个小时、三鞠躬、绕一圈离开(业内称131)无法让生者释怀。「他会说你给我弄最好的,但他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朱晨艳说,「你要在他的情感起伏中抓到那个点。

专门成立礼仪业务部门介入墓地销售后,2009年,福寿园就从过去的80场落葬仪式增加到400场。现在这个数字是一年800场。有待继续增多的落葬仪式和具有更多琐碎细节的殡仪共同代表着殡葬业的蓝海。

为了打通上下游,福寿园多次向台湾同行学习,5月就已提供入殓服务;也在考虑购进火化机,完善从前端到后端的产业链,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和政府合作――后者对遗体基本整容化妆、遗体防腐和租赁若干殡仪设备有着严格控制。

林奇曾经投资了全美最大的殡葬连锁服务商SCI。或许彼得・林奇深受本杰明・富兰克林那句名言影响:「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征税是确定无疑的。

殡葬礼仪篇7

殡仪馆是专门举行葬礼的地方。部份殡仪馆还会提供相关的入殓服务,例如订购棺木、陪葬物品、整理遗体、为去世者化妆等等。殡仪馆内的设备包括大小不一的灵堂、休息室等等。

葬礼礼仪是各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殡葬礼仪篇8

源自古老的文化传承

守护生命的终点,这是令人尊敬的职业选择。丧葬礼仪是中华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之一,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都相当重视的礼仪。对于主人来说,宠物就如同家人一样每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当家人离去时心痛和惋惜自是不必多言。以前。人们大都选择将死去的宠物埋葬,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土葬已经无法满足主人的需求,因此催生了宠物殡葬这一新业务。

他们能为宠物做什么

“死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生命的离去都会对其他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生充满着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来自于心底对于往事的留恋和对生命的尊重。在陪伴我们多年的宠物离开人世之际。主人们想着还能最后为它们多做些什么。在这个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刻,专业的宠物殡葬师能为宠物做些什么呢?

临终关怀

“ospice”一词原意为朝圣者或旅游者中途休息以重新补充体力的地方。现译为“临终关怀”,也就是一种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方式。临终关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整套医护方案,指对死亡前病人提供帮助,着重于病人病痛的控制和情绪的支持,以及对病人家属的心理辅导。目的是希望帮助末期病人了解并接受死亡,同时给家属以精神支持。在伴随主人多年的宠物离开之际,主人往往因为过度的悲伤情绪而忽略掉很多问题,这时宠物殡葬师在保证宠物安心离去之外应更多地帮助主人来料理它们的身后之事。

还原美丽

在国内,很少有主人知道在动物死去之后还需要为它做一次美容,也很少有专业的宠物美容师为死去的动物提供服务。而在国外,一些专业的宠物美容师可以为已经死亡的动物提供这种美容服务,让宠物以它最美好的姿态离开人世。许多狗狗饱受长期的病痛折磨而离世,更有一些因为车祸或是误食毒药等意外状况而无法继续陪伴在主人身边,此时需要美容师为它们进行毛发的整理,伤口的处理等等,另外最基本的清理工作自是不必多说。宠物美容的技能对于这项工作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做为一个宠物殡葬师更应该表现出机智、谨慎,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宠物主人的关怀。

动物火化

目前。对于动物尸体的最终处理。一般采取三种方法:一是火化,即统一到无害处理厂进行焚毁;二是化学处理;三是要深埋。土葬必须保证深埋2米以上,并且不能埋在居民区附近。相对来说,火葬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火化工具等都需经过必要的检查,无害的焚烧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人还可以保留宠物的骨灰,当生命终结,一切感情与纠结都会随着眼泪而化为灰烬。殡葬师可以根据主人的情况来为宠物进行合理的安排。

永恒的纪念

不要以为在宠物经过火化后殡葬师的工作就完成了,有些主人怕宠物孤单,在它们离世后选择把骨灰存放在家中,而有些则愿意为宠物选择一处景色秀丽的地方安葬。其实,很多专业的宠物陵园都可以作为主人的首选。那里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环境进行维护。主人还可以为宠物领养一棵常青藤来作为宠物们生命的延续。

正牌宠物殡葬师

宠物殡葬业作为宠物圈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行业,在我国还是刚刚兴起,许多项目还都没有完善。也没有业内相应的规定,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宠物殡葬行业已经发展成一定规模。在美国,一个专业的宠物殡葬师的年收入虽然没有人的殡葬师待遇高,但是一般也能达到九万美元左右。

相对于宠物圈内的其他行业来说,宠物殡葬业目前并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大多从业人员也都是半路出家。在国内,一些宠物美容师可以为死去的宠物提供美容服务,专业宠物医师的工作范畴也会涉及到对病危动物的临终关怀,以及对主人进行安慰和帮忙料理后事,或是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