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8篇

时间:2022-04-04 21:54:00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1

我们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卫生、健教工作,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予以高度重视。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利用学校橱窗宣传各种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宣传活动。

二、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学校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三、

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在县防疫站的技术指导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四、

传染病控制工作

1、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

2、

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的重要性。青少年对各种传染病来说都属于易感人群,而且学校人员比较集中,稍为有所松懈,就很容易大面积的染上各种传染病,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就会受阻。这样不仅影响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把这些道理给学生讲清了,他们就会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重视传染病的防治。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

3、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我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水、污物,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参与聚餐活动,不到马路摊担进食。学校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灭鼠、灭蝇,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33-02

【关键词】 传染病;综合预防;社会控制,正式;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卫生部和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为了解金华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笔者于2006年11月结合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项检查,对市区的47所学校开展了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金华市区范围所有学校共47所,其中大中专院校8所、中学17所、小学22所。

1.2 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执行和疫情监测报告等。调查方法采用查阅资料、询问调查和现场查看相结合。调查前集中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方法和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管理组织与制度执行情况 47所学校中有28所成立了专门的传染病管理组织,职责分工明确;32所学校设置了医务室,配备了专门的校医。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并按制度规定操作,但也有部分学校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情况,如28所建立非常时期学生“晨检”制度的学校中,5所没有真正落实该项制度。表1结果显示: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虽然还有40.4%的学校未制定,但所有学校均指定有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中学相对比大中专院校和小学做得好;饮食饮水卫生制度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较好,检查考评制度最差,只有10%的学校制定了该项制度,并开展了自查考核。

2.2 传染病疫情监测情况 有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的学校占85.1%(40/47),有医务室门诊日志的占68.1%(32/47),有传染病登记的占76.6%(36/47)。22所小学中有18所(81.8%)按规定开展了新生入学入托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但补种工作因种种原因尚有部分学校未完成。

2.3 学校健康教育情况 所有学校均设立了健康教育宣传阵地,不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41所(87.2%)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组织;39所(83.0%)有健康教育宣传计划或总结;34所(72.3%)开设了健康教育课。

2.4 饮食饮水卫生状况 47所学校均设有食堂,除1所小学食堂正在进行整改,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外,其余46所学校食堂都有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95.6%(901/942),与2005年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1]。各学校均实行食品定点采购,并执行索证制度。学校饮用水水源均为城市直供自来水,学生直接饮用水分为2种,19所小学由学生自带,其余28所学校供应开水或桶装水,学校提供的桶装水均来自正规厂家,有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

2.5 卫生设施 47所学校的厕所均为水冲式,并在厕所内安装了流动水洗手龙头。有91.5%(43/47)的学校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 讨论

学校由于人员比较集中,如果各项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4年全国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占总传染病事件的64.0%左右[2],福建省报告的1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学校的有91起(68.4%)[3];2005和2006年浙江省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占全部事件的64.0%和73.9%;2006年金华市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有6起发生在学校。通过调查发现,金华市学校的传染病防治状况尽管比前几年有所好转,但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方面还不如贵阳市、湖州市报道的情况[4-5]。此次调查显示学校传染病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传染病管理组织不健全。有40%的学校未成立专门的传染病管理组织。(2)相关制度不完善。有40%的学校未建立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非常时期学生“晨检”制度;有的学校虽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实际工作中却未得到真正落实。(3)疫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尽管卫生部和教育部已于2006年4月联合下发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也开展过培训,但调查中仍发现有38.3%的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对《规范》的内容不熟悉,对应报告的传染病种类、疫情范围及报告的程序等不了解。(4)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和疫苗补种工作不到位。有18%的小学未按要求开展新生入学入托的查验接种证工作。疫苗补种工作因部分学校和家长认识不到位、配合不力,或个别疫苗供应不及时而未能及时进行补种。

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确保学校不发生、少发生传染病疫情,或一旦发生疫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各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学校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6-8]的要求,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管理组织,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完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等相关制度,认真落实晨检、新生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等防控工作,完善学生因病缺课记录,并定期组织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实行责任追究制。(2)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疫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应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3)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对违法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4)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4 参考文献

[1] 童若雷,周沭仁.金华市1 416所学校食品卫生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18(4):34-35.

[2] 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卫事件监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 陆朝国,高岚,李学,等.贵阳市学校及托幼(园)所传染病防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707-708.

[5] 韩建康,金玫华,沈建勇,等.湖州市学校传染病防治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34-3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06-04.

[7] 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04-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03-24.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3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及早发现,及时上报

建立每日晨检、午检制度,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三、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学校职责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7、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8、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9、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4、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6、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周值日教师、完小负责人应马上报告校长室。

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教育局、镇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

6、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三)预防接种炎症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4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一)各卫生单位要把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辖区传染病防治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与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工作配合,掌握辖区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动态,加强对学校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对学校医务人员要定期培训,逐步提高校医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各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学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各中小学要有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按照卫生部门制定的季节性传染病防治计划,抓好各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的填报工作,保证报告质量。一旦在学校内发现疫情,在积极组织学生就诊的同时,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应急接种、疫点(区)消毒处理等工作。

(四)要严格执行儿童疫苗接种、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按照《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及时开展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各学校应在新生报名须知中明确注明“必须携带预防接种证”,同时加强与当地卫生院、防保所的沟通与协作,做好疫苗补种工作,今后查验和补种对象将逐步扩大到在校(托)儿童和大中专学生。查验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报当地卫生院(防保所)补种疫苗,补种情况留存备查。

对其他未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应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季节,适时对全市在校适龄学生开展预防接种。在肠道传染病(腹泻、痢疾等)流行季节前,应在4—6月份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水痘等)的接种应在9—11月份期间进行,通过预防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五)学校卫生室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切实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卫生监测,是及时掌握学生生长发育情况和发现传染病、常见病的重要手段,各学校要建立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学生常见病防治规划,准确按时填报《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调查卡》。

(一)视力保护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改善教学卫生环境,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要限期改进;已配备可调试桌椅的学校,每学期应按学生身高变化、座位变更予以调整,提高学生桌椅配套率;要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足够的课外活动时间;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在强光和弱光下写读;避免收看强光电视,使用台式灯具要合理;培养学生用眼卫生习惯;市疾病控制中心负责每学年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两次视力检测,指导学生使用切实有效的视力保健用品,确保学生视力健康,使视力低下发病率实现控制目标:小学,城区<40。农村<30;初中,城区<55%,农村<45%;高中控制在70%以下。

(二)常见肠道蠕虫感染控制工作

继续贯彻国家、省市《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实现部级卫生城市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的防治目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认真做好驱蛔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由市教体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按照国家和市《学生常见肠道蠕虫感染防治方案》的有关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用药途径、统一时间开展驱蛔工作(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及时对服药效果进行监测和总结上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采购相关药品流入学校,坚决杜绝私自用药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对违背上述要求,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龋齿防治工作

根据近几年我市幼儿、小学生体检结果显示,我市目前学生龋齿患病率仍高居不下,防龋效果不明显,按照《全国学生龋齿与牙周病综合防治方案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需继续开展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广泛提高学生对龋齿、牙周病卫生知识知晓率和防病意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改善、提高防龋技术。要实现的目标是:恒牙龋均控制在1.1以下,15岁学生牙龈炎患病率在以往的基础上,城市下降20%、农村下降10%,中小学生龋齿填充率城市提高30%、农村提高15%。市疾病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应适时改进防龋技术以降低患龋率,做好世界“9.20”爱牙日健康宣传活动。

(四)加强中、小学生、幼儿预防性健康体检工作。

对学生实施预防性健康体检,是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部第41号令《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和卫医发〔2008〕37号《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省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办法》所规定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卫生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做好此项工作,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是掌握本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制定学生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治计划的重要科学依据。各相关单位按照《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加强学生体检工作的质量,做好2010年学生体检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价工作,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现当前学生身体潜在的疾病,如近视、龋齿、肥胖、脊柱弯曲等学生常见病,使学生得到及时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指导。

三、进一步完善“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工作。

进一步完善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网络直报工作,保证信息通畅,预警处置及时到位,真正做到学校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有的放矢,从而有效避免学校传染病大面积聚集病例的发生和扩大,对学生常见病、伤害也能实现动态监测。学校要建立晨(午)检、缺课原因登记上报制度和追踪制度,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每天进行网络直报,计算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率,特别是对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应加强监测,通过晨(午)检、专项调查等方式,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市疾病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各学校的“市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直报”工作的业务培训、督导,做好传染病症状预警预测、病因追踪和症状预警处置及汇总上报等工作。确保报告率达到90%以上。

四、依据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8号文件要求,学校要突出推动洗手设施、饮水设施、消毒设施和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开展对辖区内中小学校生活设施和卫生(保健)室设置,特别是农村学生洗手、饮水、无害化厕所等设施的数量和卫生条件本底资料情况调查,摸清情况,上报到有关部门,作为决策依据,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附表1)。

五、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健康教育氛围。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使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防范各种疾病能力、培育健康身体和心理的重要手段。

(一)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落实课时和教材,职业中学应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防病和心理健康教育。

(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校刊、广播、网络等宣传载体,并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强化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保护视力、口腔保健、营养、控制吸烟、预防意外伤害、预防艾滋病等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师生预防各种疾病的能力,增强卫生防病意识。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5

【关键词】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 多媒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055-02

【Abstract】The multimedia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 of Preventive Technique of Domestic Animals Infectious Disease in the paper. It can overcom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rough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for exampl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quality of education are improved. It explores a new pathway on improving of teaching method about the course.

【Key words】Preventive Technique of Domestic Animals Infectious Disease Multimedia Improving of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容量大、学时数少、方法单一、手段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1]因此,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亟待改革。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也易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此,我教研室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并对教学研究效果进行了评估。

一、实验对象与内容

1.实验对象

为了使本研究更具科学性及接近客观事实,我们选择上学年平均成绩较为接近的畜牧兽医06级6个班240人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畜牧兽医06级1、3、5班作为实验组,共120人,畜牧兽医06级2、4、6班作为对照组,共120人。除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施教和实验组按多媒体教学的实验方法施教外,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为了使研究实验的顺利进行,还拟定了本次教学改革研究实验的安排进度表。

2.实验内容

我们选择重点、难点章节中总论“畜禽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和各论中“猪的传染病”作为本次实验的教学内容,共40学时。另外,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将要求的知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五个层次有机结合起来。

二、实验步骤

1.自制多媒体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施教,真正做到科学、直观、形象、生动、实用相统一,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并根据李克东教授[2、3]等的“内容――目标――媒体”三维选择法,结合《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和教学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录像、实物投影、Powerpoint教学课件和病例分析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授课。

2.编制出课堂练习题

为了了解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内容,我们编制多媒体形成性练习题。在每次授课结束前15分钟左右,将当堂课的形成性练习发给学生,通过笔试或提问的形式完成。

3.课程的设计与施教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实验公开课及学生信息反馈,建立了教与学、教学内容与媒体等要素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可简单归纳为:课前复习――提问学生并引出授课内容――多手段的精讲――复习强化――练习强化。

4.教学效果评定方法

(1)课堂练习:在每堂课结束前l5分钟,以笔试或提问形式来完成,以检查学生对该堂课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

(2)组织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出题、改卷、监考均由非课题组的其它教师来完成。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程度以及系统性理解、应用、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估:观察各组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课堂讲授的反应,比较其学习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4)学生问卷调查:以无记名的笔试答题方式,向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了解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问卷结果,达到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考试结果

成绩可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认识程度,而认知程度又体现了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调查结果可见,两种教学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

2.学生学习表现情况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表明:实验组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回答及回答正确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实验组课堂气氛话跃,学生兴趣浓厚,并且学生主体性显著提高,当堂理解、掌握的程度要远远好于对照组。

3.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媒体组合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理解教师当堂讲授的内容;更能牢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100%的同学认为多媒体教学用于《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效果好,并具有推广价值。

四、讨 论

《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主要的专业课之一。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教学内容较抽象;存在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少的矛盾;采用以板书、挂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所承载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学生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很难做到当堂内容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吸收)。[4]

多媒体教学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形象、生动、直观地反映家畜传染病的病原、疾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特征,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内容理解更为深刻,知识的牢固性强。[5]本研究中统计结果证实:多数学生认同多媒体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因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多媒体解决了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有效地支配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的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能有机会参与、发现、探究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从而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7]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优势,是21世纪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一教学模式也能适应我国目前的高校扩大招生政策,在学生增加的同时,大课的讲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系统具有的远程播放功能,而解决师资不足的矛盾。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完善和改进多媒体软件,进一步提高视听的效果,增加动态图像资料,使多媒体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振湘.“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林业教育,2008,3:75~78

2 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2~129

3 李克东.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88~109

4 陈焕春、周 锐、肖少波等.兽医传染病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中国家禽,2008.30(11):1~5

5 刘世文、李百敏.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高等理科教育,2001.2:41~44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6

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在学校传播流行。近年来学校结核病暴发流行时有发生,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已引起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市各级政府、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先后专题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全力搞好学校结核病流行。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陕政办([]16号)《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陕卫疾发([]152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学校结核病疫情的传播流行,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建平安校园,现就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管理

(一)结核病具有病程长,传染性强的特点,同时由于学校自身特点,易于造成暴发和流行,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切实落实结核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管理,把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二)各学校要及时成立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小组并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人员由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干部、校医(或保健教师,疫情报告人)班主任组成;班主任作为学生因有缺课登记、追踪的第一负责人,要重点加强缺课一周以上学生的追踪调查,落实诊断结果。校医(或保健教师、疫情报告人)要每天汇总、分析学生因病缺课或晨检异常情况,每周要向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小组汇报本周因有缺课或晨检情况,如发现符合疫情报告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向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小组及有关部门报告。

(三)各镇(办)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成立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技术指导小组,人员由校医(或保健教师、疫情报告人)、卫生院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应急事件的技术指导,专业咨询及结核病流行学调查、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学校的健康教育、疫区消毒等工作。

二、开展结核病筛查,摸清感染现状,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

结核病筛查是及时发现结核病人,早期控制结核流行的可行方法,按照卫办疾控发()133号文件精神,切实执行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所有学校开展结核病筛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由区疾控中心组织、提供技术指导,对所辖区内所有学校开展结核病筛查,摸清师生结核病感染现状,对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治,对确认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学生在签定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防护措施并建立健康档案,防止学校结核病疫情暴发流行。

三、大力开展健康宣传,维护学校公共卫生安全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专栏,宣传单的作用,广泛宣传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区疾控中心要全年开展学校结核病工作日常管理和督导检查,各单位要建立学校结核病防治模式和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学校的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7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防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不在校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本校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学校后勤及各班级结合、以各班级为主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职责。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在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分析、研究当前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学校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制订本校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指导、落实并督察学校防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建立学校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学校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9、确保教师学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10、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有病学生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理。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师餐厅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做好水塔上锁管理等,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办公室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工作,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学校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9、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事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教导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检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取得上级领导的指示。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分管领导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事件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向校长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教职员工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将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内部的疫情通报。

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餐厅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学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及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学校管理,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情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和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对教室、餐厅、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兼职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传染病防治法课件篇8

为了普及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

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

班队活动,升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5、高度关注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随时掌握当地流行的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传染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传染病防控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

2、 坚持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3、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

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卫生室(保健室)

,保健员立即报告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4、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5、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乙脑、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6、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

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7、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

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8、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