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人礼仪8篇

时间:2023-02-01 15:08:59

成人礼仪

成人礼仪篇1

1.现代成人礼生存现状

为了更为详细地了解现代成人礼的发展情况,笔者制作了相关调查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参加过成人礼活动的人群大多处于25-15岁之间,90后大都在高中期间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成人礼,这说明近些年成人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你觉得参加成人礼对你有影响吗”的问题中却发现竟有79.87%的人认为“一般,没有太大的影响”和“没有,和没参加一样”,由此看出,现代成人礼显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用。其实跟古代成人礼相比,现代成人礼规模大、形式多样,比如各学校组织的18岁成人教育活动、汉服成人礼、五四成人盛典等,但若深入追究会发现,现代成人礼缺少了古代成人礼仪式的全面和丰富。

现代成人礼的社会影响力与古代成人礼相比明显式微了,这是多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社会结果的,然而面对这些,我们不要妄自菲薄,不用执意复古,而是要“事实求是地探寻其因果脉络,重新寻觅成人/成年礼与现代社会的可能交集,惟有如此,方要能赋予传统礼俗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2. 探寻古代成人礼的内在意涵

我国成人礼始于周代,被视为“礼之始”。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仪礼·士冠礼》中详细冠礼仪式,其仪式复杂,程序讲究,“加冠礼”为仪式的主体部分,行礼时,冠者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加换不同的冠帽及服饰,大致为一加、三加、四加,且一次比一次尊重。后世基本将此作为模本,虽有所增减,仪式主体变化却不大。这一仪式从表面看是要与对儿童时期的放纵和无忌决裂,是成人表象特征的具备,实质上是对于青年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期待以及身份、权力、义务的赋予。

从上述中不难看出,服饰俨然是古代冠礼仪式的物化载体、外在体现,人们利用服装传递了对即将成年的青年人的美好期盼,赋予其权力和责任;仪式中配以明确的提出成人德行的祝辞,两者相互配合,教育意图更为清晰,教育目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一次完美结合。

3.选择现代成人礼隐性教育的载体——服装

古成人礼的教育模式是值得现代成人礼借鉴的,我们应该寻求一种隐性教育的载体,使形式赋予内涵。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样的载体的选择并不容易,它必须是具有现代特性的、极易被赋予意义、且能为人普遍接受的。综合上诉特性,笔者认为服装仍然是上选:首先,服装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象征性,它是最普遍而又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事象,任何着装形象中都倾注着明显的观念倾向和鲜明的社会色彩,为服饰赋予意义容易被大众接受。其次,服饰与仪式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岁时民俗中,用一些约定俗成的服饰来装扮自己,已成为节日的标志。

另外,统一的礼仪服装,能够减少参礼者嬉笑之心,强化了新成人的亲身体验,为现代成人礼烘托了严肃的仪式氛围。当然现代成人礼礼仪服装不能“拿来主义”,将传统服饰或现代服饰直接使用,它应该是集合多方面意见、经过反复思虑的、重新设计过的专用礼服。

4.浅谈现代成人礼仪式服装设计

成人礼仪篇2

1.以电视节目为表现形式――以湖南卫视《成人礼盛典》为例

电视节目是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单位和信息载体。第一,电视节目是有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构成的一种内容传播,一种现代视听传播。作为电视节目来表现成人礼仪式,湖南卫视的《成人礼盛典》就开创了先河。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说,《成人礼盛典》运用了大量的舞美灯光的效果,使得舞台丰富又生动。为了电视节目的效果应用了大量的创新科技的产品,如:灯光的使用,舞台的变换,以及混音的处理,声话同步等等,这些创新科技的运用本身就能更好的达到想要的效果。对于电视节目来表达传统的仪式,这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使得大众更能身临其境的融入到仪式中。第二,电视节目又是一种具有文化属性的精神产品。因此,这种视听传播含有文化的符号意义。电视节目是最贴近大众,也是最深入大众生活的的娱乐活动之一。中国人喜欢在重要的节日或者重要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庆祝,释放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节日的重视,于是电视节目就成了纪念这种节目或重大时刻的载体。作为最广泛传播的媒介,传播正能量或者正确思想的晚会就尤为重要。湖南卫视的《成人礼盛典》就是借助电视节目这种媒介传播传统仪式的重要,让大众把摒弃的传统仪式在拉回大众的生活中。大众也是第一次通过新颖的电视节目的形式,了解了传统的成人礼文化,让年轻人更好的通过电视节目知道了成人礼文化的存在,对于大众去了解去学习成人礼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动。成人礼不但是我们不能去摒弃不能不重视的传统礼仪,还是我们现在应该倡导年轻人以正面的积极地重视的角度参与其中。

《成人礼盛典》的成功,除了湖南卫视强大的品牌效应外,节目本身的策划也独具匠心,思想深刻、形式新颖,尤其是各类嘉宾的现身说法让在场的青年观众们在震撼中受到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十八岁的青年正处于憧憬、迷茫、困惑的人生阶段,需要得到恰当的鼓励和指导。通过“成人礼仪式”的传承,可以使孩子从中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可以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得到灵魂上的洗礼。一个人从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不同时期的责任也是不同的。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没有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等到成人了却没有成人的基本素养。实行“成人礼仪式”后,可以让孩子在即将迈入成年社会时初期就能明白这些道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认知,比纯粹的理论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2. 以学校举行成人礼仪式为表现形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举办着形式各异的成人礼,但是最多举行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学校。但是经过笔者的调查,许多学校的成人礼仪式都是非常形式化,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轻轻带过。趋于形式化而无内涵,并不能让青年人深刻感受到成人礼的意义。

中学举行的成人礼仪式,首先是奏国歌,校长讲话,学校也是以传统冠礼的形式给学生们加冠,这里的加冠竟然是给学生带了博士帽。学校也并没有很系统的考究过加冠到底应该是带什么样的帽子。紧接着就宣读成人的誓言。这些简短的仪式就是给学生们进行了成人礼仪式,没有在父母的见证下,学生们自己内心也没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这样的仪式只是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很多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大多都是这些,学校都没有深层次的研究过传统成人礼仪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就算参加了这样的成人礼也没有感受。学校并没有像孩子们指出,当你参加了成人礼仪式之后意味着什么?成长的意义和代价又是什么?他们也根本不会发自内心的感受出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

3.现代汉族成人礼表现形式的优劣势分析

电视节目作为表现形式来表现传统成人礼仪式的优势在于,电视首先是大众最为广泛使用的媒介工具,也是被大众最为认可最为接受的媒介。电视节目具有声画同步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得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极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现场栩栩如生的画面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要比只听描述而进行想象的传播要好的多。电视独特的声画和文字立体信息传播优势,经过精心的策划运用字幕,音乐,特技,动画等模式,更能增强节目的可看性。采用多机位的拍摄捕捉细节,体现现场感和传播效果。相比蒙太奇式的编辑剪接,长镜头的使用也会让受众产生信任感。从内容上来说,成人礼仪式通过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可以更丰富更多元的展现。比如:可以请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参与节目,那些具有个性,鲜明形象或突出特点的人物能够紧紧抓住大众的心。还可以挑选一些年龄合适的普通学生参与,他们往往没有在镜头面前表现自我的经验,所以让大众更能有真事感,就如自己身边的同学参与了一样,更能激发青年人的热情,这些都是电视节目能带来的效果。

成人礼仪篇3

全文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以及江苏制定“八礼四仪”学习新举措,以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为议题进行阐述,作为教师要从新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未成年人在人生旅途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让他们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 八礼四仪 文明礼仪 养成教育

1.中央强调要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10年来,一项项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一批批新鲜经验得到推广,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人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意见》落实,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今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召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刘云山在会上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建设的是思想、精神,建设的是道德、风尚。要切实抓好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坚定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和信心。要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主题道德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见诸行动。要顺应时展进步要求,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要加大对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讲道德、守底线,引导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要针对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针对铺张浪费问题,弘扬节俭的传统美德;针对出游不文明问题,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以重点问题的解决带动精神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

2月1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在会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要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2.贯彻中央新精神,江苏制定“八礼四仪”学习新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举措频频。近期江苏已制定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对幼儿园、小学和初高中提出分阶段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目标。在具体内容上,针对未成年人中存在的不知礼仪、不用礼仪、不讲礼仪等突出问题强调抓好“八礼四仪。据新华社报道:江苏省委外宣办2月13日召开新闻会通报,全省将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重点强调突出培育涉及未成年人日常生活细节的“八礼四仪”,这些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据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将纳入江苏省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中小学《少先队活动》和高中《思想政治》等课程教学都将强化文明礼仪教学要求;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还将纳入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每年暑假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文明礼仪素养、文明礼仪示范意识和文明礼仪教学能力。

3.什么是“八礼四仪”

所谓“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将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餐饮之礼引导未成年人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教育未成年人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教育孩子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引导未成年人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教育未成年人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时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教育未成年人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而“四仪”则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4.开展未成年人学习“八礼四仪”的重要意义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作为一名公民道德的一个规定。在我国传统美德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成功之本”。江苏省首推在春季新学期开学时,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并将学习“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江苏省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举措地实施,为我们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意见》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有碍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在引进西方国家的生产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一些被全世界共称为现代瘟疫的腐朽没落的浊风恶气也随之吹进了我国的国门,由于敞开国门之后苍蝇蚊子一起涌入,其最先受害的是青少年,他们年幼无知,鉴别与抵制能力都很差,极易受到毒害,加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出现被淡漠被忽视的倾向,一些地方和学校“重智轻德”现象非常严重,加之市场经济以利益为驱动力的影响,许多传统美德和文明礼仪受到了冲击,以至在公民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社会上言语粗鲁、行为不端等行为屡屡出现,甚至将一些不文明行为带到了国外,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到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等等,给外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丢了中国人的脸。究其原因,很多人未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坏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掉,因此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需从小培养,文明礼仪养成需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

所以,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学习“八礼四仪”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在未成年人中学习“八礼四仪”,还有其特殊理由。多年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然成为家中的“小太阳”,全家几代人宠爱有加,且往往过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投入,对以礼仪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有所忽略。在许多学生中间患有“品的缺乏症”,不能礼貌待人,讲话很粗俗,在他们的头脑中社会公德意识极为淡薄。在一些学校还存在“一味追求智力教育”的现象,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轻思想道德品质培养,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以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并将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道德传统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因为学校是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是特殊的环境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孔子对未成年人进行早期教育的思想理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这一理论。“性”指的是先天素质,即人的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了人的发展有重大差别,有的人缺乏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能力,那都是因为没有受教育而且处于恶劣环境影响之下。为了使人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就要特别重视后天教育。

从“习相远”的观点出发,孔子认为人要发展,教育条件是很重要的,人一生中的任何发展阶段,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哪一阶段缺乏教育,哪一阶段就要落后以至发生偏差。特别是人的早期教育,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重要。孔子还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少儿时期通过教育养成的智能,犹如天生自然一样,他主张人应当终生受教育。这样才能使知识的掌握和道德的修养不至于停顿倒退。所以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强调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为人处事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将礼仪提升到了立身做人的高度。以礼修身、以礼修德,如人不认真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的。实践表明,文明礼仪作为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蕴含着抽象的基本道德要求,而青少年时期正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说对未成年人进行早期的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6.当前教师应承担起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上述孔子对未成年人进行早期教育的思想理论,给我们明确指出了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需从小培养,文明礼仪养成需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因此,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讲,当下在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中,有责任和义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践行,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同时,作为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校风、学风”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因为,学校是学生一生当中学习、成长、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一所学校来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建设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来说,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在学校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和本领,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承载现代文明。所以,作为教师在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小做起,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使他们知礼、懂礼,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他们在勤奋的求知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其目的就是通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便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道德教育首要的内容,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江苏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八礼四仪”学习教育是不可缺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机会,而且强化了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纠正了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使现有行为转变成应有行为,这对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推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跨世纪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取得的社会成效

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源远流长。近几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推进文明道德风尚养成,在过去一年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评选表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宣传百姓中的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激发了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推进江苏“八礼四仪”活动中,我们学校坚持走精致化、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建设,注重情商培养,注重作风养成。自1994年开始至今,对全校学生开设了“一周养成教育”课,并将“养成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养成教育课内容包括:礼仪知识学习和行为举止训练;仪表仪容和校纪校规检查等,并作为学生素质学分考核记录成绩。每学期由教务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处负责养成教育课实施,有专人负责指导考核,担任养成教育值周班的学生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课内容的督查并认真做好考核记录。通过多年的实践,养成教育课的开展对规范学生行为和素质提高成效很大。培养的学生得到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给学校办学带来了蓬勃地生机,确保了学校招生就业窗口的畅通,在社会上和旅游行业类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8.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但是,荣誉面前我们也清醒的看到,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也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常态化、长效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是保障。作为教师,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加强薄弱环节,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在校园里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新风尚。同时我们也热忱地希望广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高度地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貌的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容很丰富,里面有很多文章好做,我们要加以研究、不断探索,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精神文明建设结出更丰硕成果。同时也倡导广大老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坚定传播者,不断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培育可靠接班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

[2]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3] 致全国教师慰问信(2013年)

[4] 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召开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

成人礼仪篇4

还有一种季节,

叫做毕业季。

比四季更美好,

更令人怀念,

但却意味着要面临分离。

5月28日晚,xx实验中学中学举行了20xx届高三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校长杨宝钧在仪式上发言致辞。杨宝钧校长勉励大家要肩负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做好人生的三件事,读书、行善、尽孝,并祝大家高考旗开得胜。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尊敬的家长朋友:

大家晚上好!刚才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历史时刻,高三全体同学跨过成人门,接受了今天成人仪式的洗礼!各班同学的代表也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最新版本,在下一个环节,我们还要向大家颁发高中毕业证书。毕业证,意味着到此刻为止,我们已经圆满完成了高中学业;《宪法》,意味着从此刻开始,我们已经步入了成人的行列,并且开始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一切政治权利和义务。前几天,在座的同学们中间已经有739位同学参加了选举忻府区人大代表的选民登记和投票工作,这就是我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第一项神圣的政治权利。成人不仅是年龄的自然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和责任的担当。我希望,从此刻开始,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扛起肩上的重任,把个人的发展和父母的期盼、家族的兴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自觉地融合在一起。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大家、为社会服务。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

自立、自强,有责任、有担当,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立功立德,襟怀天下。

同学们,再过9天,大家就要折桂蟾宫,参加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了。9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是一个大数,不仅代表着圆满和吉祥,而且代表着极致和无限,我们选在今天举行毕业晚会和成人礼仪式,也正暗合了对同学们圆满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业的祝福,和对同学们即将参加高考的美好祝愿!也预示着我们的师生情、同学情必定会天长地久,历久弥坚。9天之后,我们一定会以最饱满的状态步入高考考场,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最理想的高考成绩,为实现每一位同学最美好的人生梦想,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也愿意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亲爱的同学和老师们,祝大家旗开得胜,金榜题名,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老师们,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最想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读书、行善、尽孝"

读书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阶梯。读书会让我们明理,读书会增长我们的智慧,读书会改变我们的气质,读书会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读书可以让我们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一切顺境和逆境。一句话,书籍永远是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行善

《易经》里面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习惯,这个人必定是幸福的。一个善意的微笑可以迅速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唤醒严冬的暖意,一个友好的举动可以化解多年的积怨,一生的善心、善行会让人受益无穷。所以,我们要时时呵护我们的善念,播洒我们的善举,让善良与我们相伴终身。

尽孝

成人礼仪篇5

摘要 摩梭女性思维并不是为了构建女权社会,男性身份在摩梭文化中具有独立的符号象征系统,同时拥有着男性独特的权利、地位。成人仪式“换裤子”是摩梭男性成年的必经阶段,男性通过对“裤子”的获取标志着成年,也代表着新的身份、地位及权力的拥有。

关键词:符号意义 成人礼 裤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聚居在云南省宁蒗县及四川盐源、木里县的摩梭人,素有行“阿注”婚之俗,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走婚”。这种婚姻特点是“建立阿注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母亲家生产和生活,分属于两个家庭,两个不同的经济单位。一般是男子晚上主动到女家走访,过偶居生活,次日清晨返回自家家庭”,与此相应形成以母系血统作为代系划分标准的“母系家庭”或者说是“母系家屋”。在母系家庭关系之中,摩梭人将女性作为家族继承者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者,女性具有无上的尊严与地位,所谓“妇女是根种,缺了就断种”,“无男不愁儿,无女水不流”便是摩梭女性观念的真实写照。

但是,这种“摩梭女性思维”并不是反对和压迫男性,也不是对男性的否定和鄙视,在摩梭人观念中男性同样具有属于男性社群的独立性及有别于女性社群的标志性。男性和女性之间是一种“和谐分享”而非“占有与竞争”的关系。本文便是以摩梭人久为传承的成人礼仪“换裤子礼”为例,并以礼仪中仪式物件“裤子”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摩梭女性思维中男性的独立性。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摩梭“阿注”婚在现代摩梭人中已不流行甚至具有消亡的趋势,据1998年《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统计,纳西族绝大部分已转向一夫一妻制婚姻,“阿注”婚已难寻觅。但是与“阿注”婚相宜的“母系家庭”思维仍然强烈地影响摩梭人,摩梭人对母亲、对女性的尊重情感仍然深刻影响他们的家庭观。因此,笔者认为在“女性思维”仍然具有主导影响力的摩梭社群中对男性社群身份、地位等的探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 “裤子”――成年符号意义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对服饰文化十分看重,服饰中所蕴含的社会仪礼和生活规范更是不容忽视。早在两汉时期所编纂的《礼记》中便有“男子三十而冠,女子许嫁而笄”的记载,现今凉山彝族的“换裙”习俗、藏人的“戴头”无偶单婚仪式等都是将服饰作为人生仪式的标志。同样,摩梭人也遗存着类似的人生仪礼,即“换裤子礼”。其具体过程如下:

家里如有年满13岁的男性少年,父母或兄嫂就要为他举行“换裤子礼”。仪式由母亲主持。年满13岁的男孩,要走到火塘左边前方的男柱旁,在舅父的主持下,双脚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右手握着刀,左手拿着银饰品,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换上短衣,穿上长裤,系上一根腰带,并用牛角杯盛酒向客人敬酒。

服饰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也是物质民俗的直接现实,通过服饰的更换标志着人生进入不同的生命阶段。范・盖内普(Van Gennep)的“通过仪式”认为,“通过仪式”是一个身份转化的过程,以仪式作为中介将仪式前和仪式后划分为不同体验阶段。特纳也认为仪式过程是一个反社会的过程,仪式过程中的社会角色是一个不同于日常社会角色的反结构。摩梭男子在未举行“换裤子礼”仪式前处于儿童的文化结构中,履行儿童社会所赋予的社会角色,而一旦进入“换裤子礼”仪式过程就标志其进入非儿童亦非成人的反结构之中,也就是“阈限”阶段,此阶段是一个神圣的阶段,是社会人在个人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中介时期。在此阶段受礼者既不具有儿童时期的特征也无法获取成人阶段的权力。而一旦完成“换裤子礼仪”便意味着受礼者步入成年期,从以前的儿童社会结构中彻底脱离出来成为成年社会结构中的一员,同时享有一切儿童时期无法企及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

摩梭人认为儿童成为大人是很严肃的一步,是人生中的一项大事,而要正式成为成年人只有通过“换裤子”(男性)仪礼。而儿童一旦通过成人礼便成为成年人,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比如早期生活中,只有成年人才能参加部族的仪式活动,谈情说爱,行“阿注”婚;同时,身为男性还应肩负对部族的保护责任甚至为之牺牲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见,虽然裤子并不为男性的专权穿着,但是只有通过“换裤子”男性才拥有成年的身份,表示其已进入人生的另一种社会结构,扮演成年人的社会角色,从此以后他的行为、言语、习惯等都会受到来自这个新社会群体习惯法的约束和管制。

二 “裤子“――身份符号意义

服饰的差异同样标志着社会成员的性别。纵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曾有过“男女同装,不行礼服”的历史,就算20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苗族地区的服饰还是男女不分,有的至今依然,如黔西北、滇东北交界的“大花苗”。但是作为“礼”和“理”的象征,服饰的一个重要作用还是区分男女,使男女有别,便于社会控制。作为摩梭男性成人礼中的重要仪式物“裤子”是否为男性的身份象征,又是如何作为男性身份的象征呢?

据戴平编著的《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记载:云南宁蒗永宁地区的纳西族男女,在13岁以前穿麻布长衫,不着裤子。满13岁时,分别举行“换裤子礼”(男性)和“换裙子礼”(女性),标志着进入成年期。13岁以前(举行“换裤子礼”前),纳西族男女在穿着上并未有很大的差别,同是麻布长衫,同样不穿裤子,也就是处于“男女同装,不行礼服”的社会模式中;而一旦举行“换裤子礼”或者“换裙子礼”,便在受礼者思想中根植了“男女有别”的观念。即便是在仪式过程中,这种“男女有别”的思想也是相当明显的,根据《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对摩梭人成人仪式的详细介绍,“换裤子”或者“换裙子”礼仪已经由儿童期的“男女同装”明确规划了男性礼服和女性礼服区别,即男性应举行“换裤子”,而女性则“换裙子”,而不是同时举行“换裤子”或“换裙子”。换言之,只有男性才有权进行“换裤子”而女性则必须进行“换裙子”,这是不可逆转的习惯法。如果将此仪式思维进行抽空提取,则“裤子”便成为男性的仪式特权,“裤子”也就成为了摩梭女性思维中男性成人礼的代言词,标志着男性完成”阈限”进入成年阶段,从此便被一个定名为男性社群的社会群体所接受,正式成为此群体中的一员,享有男性社群的权利,遵从它的禁忌和习俗,构建男女两性社会。

另永宁摩梭人具有这样一种“催生”习俗,即当产妇难产时,习惯将孩子父亲的一条裤子放在产妇的腹部进行反复的搓弄,边搓边说:“孩子,快出来,爸爸在等你。”以期可以借助男子的力量进行生产。衣物与生育的关联在很多民族传说和习俗中皆俯拾可见,主要因为衣服乃人体的象征之故。根据弗雷泽接触巫术原理――“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切断实际接触后,仍继续远距离地互相作用”,“由此原则出发,原始人及巫师则认为,通过曾经与某人接触过的物体便可以对本人施加影响,或者影响他人”。在此,作为父亲(男性)力量象征的裤子具有父亲的亲情召唤力和吸引力,能够通过亲情的召唤和呼吁让孩子顺产;同时也可做为男性力量的象征以对抗妖魔魑魅,阻止鬼怪对产妇生产的骚扰。“裤子”通过与父亲的亲身接触成为男性“父亲”力量的象征,“裤子”已不仅仅是衣饰的实体,而具有了社会和人所赋予的身份力量。这种力量可代替父亲这个实体人帮助产妇渡过生育难关。这里的“裤子”便成为父亲身份和男性力量的结合体,是男性身份和力量的象征实体。

实际上,服饰应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有标志作用,部落、身份、等级都可以通过服饰进行明显的区分,这是服饰不可避免的社会作用,是服饰文化意义的内涵。但是在摩梭人这样一个具有“母系家庭”传统的社群,其男性地位总会遭到外界的质疑。通过对成人礼和催生习俗中“裤子”的男性身份标志意义的探讨,可以毫无疑虑地得出结论:摩梭社群中的男性地位并未受到女性思维的淹没。

三 “裤子”――权力符号意义

任何一种仪式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和过程,而是将“受礼者”引入另一种惯制之中。有没有通过此种仪式或者能不能通过此种仪式,与此人的年龄、身份、地位以及所享受的权利都有密切的关系。直观上表现为人们通过某种仪礼获得了相应的社群认同和身份认证,而深层名义则是以此种仪礼作为象征,标志其享有了某些未曾有过的特权,比如祭祀、婚姻、征战等等。同样,作为一种成人礼的摩梭“换裤子礼”,只有通过了此礼仪,男性才能拥有成年人的诸多特权。

文章前两部分已经对“裤子”在摩梭观念中所具有的成年介断、男性身份的象征意义做了相关的阐释与分析,而与此两种功能相适应的也就是男性通过成人礼,进入成人期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地位。走婚制、母系家庭以及由此根植的“女性思维”是摩梭社群的习俗和精神的标志。在许多有关纳西族的考察报告中也都对摩梭母系家庭特点做过详细的介绍,以下是1977年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对云南永宁地区纳西族母权制的描述:

家庭中未发生男子娶妻,男子夜晚走访女阿注,过偶居生活,白天回自己的家里参加劳动,而家庭中的女子则不出嫁,夜晚在家接待自己的男阿注,家庭成员的血统只能以母系计算,财产按照母系继承。

在这类家庭里,由于全是母系成员,也就无父系亲属关系。有少数男子娶妻家庭……以及个别家庭女子招赘……血缘仍从母计,仍是母系。

这些家庭多围绕着祖母们、母亲们及姐妹们形成一个中心,并包括他们的后代组成一个集团。

在这样一个女性中心社会关系中,女人享有绝对的家庭地位,男性也同样履行相应的家庭权利和义务。男性作为舅权的拥有者,具有对外甥和甥女的抚养权以及教育权,虽然无法对自己子女实施养育权,但通过对甥辈的抚养同样可达到继嗣和养老的目的。“老年男人虽然在家庭中没有他们的子女,但以舅舅和舅父的身份,受到外甥和甥女的极大尊重,受到这些晚辈成员的供养。”

以上所介绍的男性权力是必须归属于成年男子,是男性在具有“男女有别”观念后,依凭此种观念对社会权力进行的划分,“换裤子”便成为获取此种权力的桥梁。只有通过礼仪习俗的过渡――穿上长辈给予的“裤子”,才成为可享有成年权力的个体,拥有母系家庭中舅权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的过继和获取过程中,仪式物“裤子”也就不再仅仅是男性身份的象征,或者成年的标志,而更多的是一种拥有权力的表现。随着家庭长辈(一般为舅舅)为儿童换上裤子也就相应地将自身拥有的舅权力量过继给受礼者,让受礼者成为此种权力的储备者和享用者,完成代系的更替和男性权力的交接。

服饰的符号象征意义内涵多样,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立足于社会群体中的地位、身份、权力、等级等的象征。摩梭男性的“换裤子”礼在摩梭人社群中起着重要的符号象征意义,是摩梭人性思维在男女权利上的独特反映。摩梭女性思维并不是构建“女权社会”,不是对男权地位的剥夺,也就是说摩梭女性思维中的男性身份并未受到压制,仍然具有自己的身份标识和权利象征,是摩梭族文化的见证。男性和女性关系融洽和谐相处为摩梭人的共同劳动、生活带来协调传统,值得现代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并从中提取社会现实应用功能,植入现今社会发展中,为男女话语权的平衡提供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社会及母权制的调查报告》,1979年。

[2] 周华山:《无父无夫的国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

[3] 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 杨 国:《符号与象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北京出版社,2000年。

成人礼仪篇6

亲爱的儿子:

这个月的14号是你18周岁的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爸爸妈妈为你高兴!向你表示祝贺!

18岁,多么美好的年华!18岁,是希望,是憧憬,是未来。18岁,也意味着长大成人,意味着从此肩上担负起责任: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

提到18岁,爸爸妈妈有着更加深刻而难忘的回忆。爸爸在这个年龄考上了测绘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信息工程大学),妈妈考上了西北政法学院(也就是现在的西北政法大学)。从此,我们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变,也成了你祖辈、父辈们的骄傲。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至今日27年过去了,这么多的岁月里,我们付出了很多,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了你,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尽管也有不少的遗憾,但我们最为欣慰、最为自豪、最为骄傲的是生养了你,并且不到18岁就考上了大学。

此时此刻,爸爸妈妈不禁想起了你过去的18个岁月年轮:从你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到牙牙学语,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从学打球到学电子琴,从小学直接考入一中少儿班,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获得初中组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从参加夏令营到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等等,你点点滴滴、时时刻刻的成长进步,爸爸妈妈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尤其是你的妈妈为养育你付出了很多心血,把培养你健康成长作为家庭最重要的大事来经营。但此时我们想到更多的不是辛苦和劳累,而是你出生后带给我们的那份喜悦和快乐,以及成长中你不断努力、不断成熟带给我们的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和感动。儿子,你从小就是一个乖巧懂事,勤奋好学的孩子,18年里,你虽未到成人的年龄,但许多语言和行动在某些方面都胜过了成人的言行,为此,老师肯定你,同学赞扬你,邻居和父母的同事羡慕你。近年来,好多家长几乎都在问我们同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他们的羡慕,并不是因为你已有了多大成功,而是你的乖巧懂事,努力上进,让爸爸妈妈省心不操心,放心不担心,喜心不伤心。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关心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交流、平等、民主,放开手不护短,培养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特别是你今年考入东北大学,远离故乡,能够很快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活,你当主持人、演话剧、参加音乐社团,并努力做好学生会和班级团的工作,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看到你每天忙忙碌碌,生活那么充实,我们很欣慰。

在你跨入成人的行列之时,在你跨入大学校门之际,我们有几句心里话想对你说:你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周围、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不管你的思考和认知是否正确和成熟,我们都会充分尊重你,不会强求你。今天你已经是成人了,我们也不知道该送你什么礼物,想来想去,就与你做一次成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也衷心送上爸爸妈妈对你最真挚的祝福和希望。

一是健康快乐。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快乐是幸福的表现,是成功后的心情。这些感悟,越来越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所以我们把健康快乐放在第一条来与你交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记住她,你会受益终身。大学期间,你舍不得让一分一秒从你身边无端的溜走,但在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每天抽一点时间锻炼身体,身体好会有助于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你的理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全力拼搏。学无止境,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跨入大学后,我们相信,你会用最大的努力、最好的状态和更加灵活的方法去学习,去赢得各种荣誉,获得各种奖励。记住:付出和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不努力肯定没有回报。道理你都明白,算是与你共勉吧。青春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现在正是播种人生希望的大好季节,希望你紧抓时机,及时播种。这里套用清华大学余世维教授的格言:播种一个思想,会收获一个行为;播种一个行动,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会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会收获一个命运。同样播种一个微笑,会收获一份温馨;播种一滴汗水,会收获万担粮食;播种一个理想,就会迎来一生的幸福。儿子,我们还是那句话——相信你!你永远是最棒的!

三是志存高远。“18岁”是我们人生旅途真正的起点,从今天开始,你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方向,设定一个目标,努力发展自我完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18岁的时候,喜欢憧憬未来,却常常为找不到方向而烦恼、彷徨。其实,世间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有梦,就会实现”。记得余秋雨先生说过:“人生就是不断征服目标,同时又设下新目标的一个过程”。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多年过去了,那3%的人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最终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或大或小的成就时,希望你记着“知不足者常乐”这句格言。因为自满永远是人生的大敌,不满才是进取的动力。科学在不满中冲破了,思想在不满中睁开了眼睛,生活在不满中走向了幸福,人生在不满中迎来了辉煌。

四是学会感恩。要感激在你成长道路上为你付出的老师和陪伴你一起走过的同学,感激世上一切真、善、美等对你的滋养,以这样一份感激之情来实现你的理想。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和漫长的,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我们都希望你正确对待,客观评判,不管今后你走到哪里,都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一个真诚善良、有爱心有责任心、知大礼懂事理的人。

成人礼仪篇7

大家下午好!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4月30日,我们成功举办了**二中七十周年校庆活动,今天又在这里隆重举行高2010级毕业典礼暨成人宣誓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1043名高三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即将圆满完成学业,正式迈进成人行列,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同时,向膏桃润李的所有教职员工、大力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前那个初秋的日子里,一群追风少年来到了太白岩麓的这片美丽校园,与我们这所川渝名校一起成长,共同抒写激越的教育乐章。**二中正是凭借七十年的文化底蕴以及当代二中人的自信与执着向同学们郑重承诺:选择二中,你将无悔!经过三年的熏陶、磨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将二中精神内化为生命品质的底蕴,并将终身受益。我坚信“健康、高尚、睿智、创新”的校训永远是你们生活的行为标杆,“竞争一流,追求卓越”的二中精神永远是你们做人的崇高追求!

最令人感动而难忘的是,你们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生动的细节,谱写了极其精彩的华章。三年来,你们褪去了懵懂腼腆的天真幼稚,造就了成熟大方的沉稳练达。三年来,校园里处处留下了你们朝气蓬勃、豪情满怀的身影:或者发愤苦读、激扬文字,或者龙腾虎跃、夺魁称雄,或者引吭高歌、载歌载舞。你们抱负远大,追求真理,渴求进步,已有10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少同学被评为市、区、校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一切,无不凝结了老师们的太多心血。高中三载,也许你们的点滴进步也会让老师欣喜万分,也许你们的小小失误也能令老师寝食难安。老师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今后能够走得更好。在此,我提议全体同学起立,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现在你们羽翼渐丰,就要离开温馨如家的校园、朝夕相处的同学、严爱有加的老师,甚至会暂离含辛茹苦的父母,即将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此时此刻,作为校长,我心情复杂,就像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就要离家追寻自己的梦想。此时此刻,我自豪不已,更有些许牵挂。我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个声音不断地呼喊:从**二中走出去的学生就是与众不同:他们自信、从容、优雅而智慧;他们善良、感恩、平和而执著;他们更胸怀大志、步伐坚定。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充满着一种依恋,更充满着种种期望!

首先,我期望每一位同学的精神家园里,思想的阳光永远洒落。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走出中学校园的象牙塔,纷纷扰扰的世界也许会让我们迷茫,林林总总的生活也许会让我们徘徊。但是,唯有清醒的头脑、健全的理性和满怀的激情可以为我们指引人生的航向。

我也期望每一位同学的精神家园里,责任的大树茁壮成长。人生有各色各样的责任,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勇于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自己的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一个人才可能以此为起点,自觉选择并肩负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也才可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还期望每一位同学精神家园里,博爱的鲜花处处开放。冰心女士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个人有了一颗博爱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面向世界,积极生活!

亲爱的同学们,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们,还有20天,你们就要接受高考的挑选,接受你们人生道路上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考验,并将以此为标志,以**二中为起点,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区“二诊”中已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你们,只要充分准备,从容镇定,自如发挥,一定能够用汗水和智慧夺取更加辉煌的高考胜利!

亲爱的同学们,今年你们参与了**二中七十周年校庆盛典,目睹了众多校友的迷人风采,见证了学校七十年的辉煌业绩。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我们同样殷切盼望在座的同学们,无论是建功立业、光彩照人,还是辛勤耕耘、默默无闻,都能够共同欢庆母校的华诞庆典,为母校的发展、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强盛献计献策,尽心尽力,锦上添花。

成人礼仪篇8

Why not set him a 21st-century, Western(pain-free) equivalent, I thought. Fred was just a few weeks away from his 13th birthday, which seemed like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He was eager for more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pushing to go to bed later, have more pocket money, not have a babysitter, cycle to random far-off places and go to football matches without an adult. But did he have the maturity and 6)worldliness to be granted these things? Let’s put him to the test, I thought. Now seemed the perfect time to make sure he had the skills needed for a more grown-up life.

一切都始于我们在汽车行李箱的旧货卖会上买到的一套电视剧集:《根》。我和儿子一起看了第一集,他似乎被年纪轻轻的昆塔·肯特和其他十多个少年一起进入森林进行“成年训练”的情节所吸引。所谓“成年训练”,包括对力量、勇气和狩猎技能的具体测试,割礼是其终极的训练方式。用一把双叉尖刀进行的割礼简直让人惨不忍睹。

我心里琢磨着,为什么不给儿子来一个21世纪的、西式的(无痛)“成人训练”呢?再过几个星期,弗瑞德就要过13岁生日了,这似乎是他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拐点。他渴望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要求可以晚睡,想要更多的零花钱,不再需要保姆,希望可以骑自行车去任意一个遥远的地方并在没有成人监护的情况下去观看足球比赛。然而他已经成熟老练到可以获准去做这些事情了吗?我想,还是让我们来考考他。现在看来也是时候去考验他是否已经具备成年人生活所必备的技能了。

However to get him fully on board, I knew I would have to invent a rite of passage that would appeal to a modern 13-year-old who already had his boxers permanently on show. After all, this was a boy who hated sustained effort and 7)shied away from any kind of system or daily 8)ritual.

To engage and motivate him, I decided to put a sort of life-as-a-game spin on the whole thing. There would be 13 challenges covering 13 different areas of life, and each challenge would 9)arbitrarily contain the number 13 in some way if possible. I even bought 13 brightly coloured envelopes in which to present the tasks to him, one by one.

Challenge one: Get on a train on your own. Get off at the 13th stop. Go to a sit-down cafe or restaurant. Order the 13th item on the menu. Then buy yourself a whole 10)outfit with £13.13.

I am not, of course, randomly releasing him into the wild. I have secretly 11)micromanaged the whole thing. We are going to put him on a train at a particular rural station and after two hours, he will end up in Hereford—a city he has never visited. I buy him a ticket and order him not to look at the destination. I am feeling quite uneasy, but as the train pulls away, I smile and think of Kunta Kinte’s mother’s words when her son is taken from the village: “A boy has just left, a man will return.”

然而要让儿子乖乖地接受这个测验,我知道还得想出一个有趣的成人礼仪式,才能吸引这个已敢于长期显摆自己平脚内裤的13岁男孩。毕竟,这个男孩讨厌持之以恒的努力,并回避任何类型的制度或日常的惯例程式。

为了引起他的兴趣并激励他,我决定把整件事情放置在一种“人生如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在这个测验里会有13个挑战,这13个挑战涵盖人生中的13个不同领域,如果有可能的话,每个挑战还会任意以某种方式包含13这个数字。我甚至买了13个色彩鲜艳的信封,装载着我给他的一个个任务。

挑战一:独自坐火车。在第十三个站下车。去一家咖啡馆或餐厅,并坐在里面用餐。点菜单上第十三项所包含的食物。然后用13.13英镑为自己买一整套衣服。

当然,我不是把他放出去乱走不管。我已经秘密地微观监控着整件事情。我们准备让他从一个特偏僻的村镇车站坐上火车,两个小时后,他将到达赫里福德,这是他从没去过的一个城市。我给他买了一张车票,并要求他不要看目的地在哪儿。我感觉很不安,但随着列车的开出,我笑了,想起昆塔·肯特的母亲在儿子从村子里被带走时讲的话:“刚刚离开的是一个男孩,回来的将会是一个男人。”

Fred does not know, but we are driving to Hereford to collect him. When we eventually meet up, he tells us he loved the solo train journey and the shopping, but was very uncomfortable with the lunch element at first. “It’s a bit weird, isn’t it? A kid on his own sitting in a cafe?”

Challenge two makes him groan: 13 household tasks, from ironing to paying a bill to defrosting the freezer. “12)Blimey, that’ll take me all day,” he says, looking at the list.

Nevertheless he starts off enthusiastically with the first job of mowing the lawn, claiming he is going to make football pitch stripes. Minutes later, he pops back into the house to say he has remembered that he needs to hang out the washing. “I’d better do it now ’cause it looks like it might rain later.” Brilliant. Thinking like a housewife already.

Challenge three really hits his weak points: learn, practise and perform a 13-bar blues piece on the piano in public. Fred had a few months of piano lessons, but gave up. His dad has tried to teach him a bit, too, but that never ends well. But he is happy to write down the notes from a YouTube pop video and have a go on his own.

弗瑞德并不知道我们已开车到赫里福德去接他了。当我们最终见面时,他告诉我们,他喜欢独自坐火车的旅行,也喜欢购物,但一开始的时候,对测验中的午餐部分感觉不是很自在。“这有点不可思议,不是吗?一个孩子独自坐在咖啡馆?”

第二个挑战让他怨声不断:13项家务活儿,既有熨烫、外出缴费,还有给冰箱除霜等。“啊呀,那可得花掉我一整天时间,”他看着任务单说。

尽管如此,他还是满腔热情地开始了第一项工作——修剪草坪,并声称要将其修剪成足球场那样的带状。几分钟后,他从草坪回到了房子里,说他记起了还要把洗好的衣服晾出去。“我最好现在就去晾,因为看起来等会好像要下雨。”真明智。已经像家庭主妇一样在想问题了。

第三个挑战确实击中了他的弱点:学习并练习一首有13个小节的布鲁斯钢琴曲,并在公共场合演奏。弗瑞德上过几个月钢琴课,但后来放弃了。他爸爸也尝试过教他,但结果还是未能如人所愿。但是,他很开心地从YouTube视频网站上把音符都抄下来,然后自个儿独立地去试着弹。

The idea of regular, repetitive practice, however, goes against every bone in his body. He even lies some days and tells us he practised while we were out. It is only when we arrive at the event, an open-mic night with a proper stage and an audience of 60 or 70 that his nerves kick in. He babbles and becomes 13)fidgety. However, he performs well and receives huge applause and cheers. He is high as a kite all the way home.

Three challenges down, 10 to go. I know he is enjoying it when I overhear him telling a friend 14)animatedly about what is inside the next coloured envelope, which I have left on the kitchen table.

The next challenges get him cooking (plan, buy and make from scratch a three-course family dinner, choosing dishes from any page 13 of our recipe books), learning 15)Hungarian (Fred has been invited to Hungary in the summer holidays with his best friend’s family), doing a self-portrait to capture himself at age 13, and walking (plan and do a 13-mile walk on your own). I know this distance will not be that 16)strenuous for him. What I really want is for him to experience how liberating and 17)meditative it can be to walk fo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with nothing but your own thoughts. I tell him he can’t take his iPod.

Challenge eight is to volunteer. I have a romantic vision of him dishing out soup in a centre for the homeless or spending time with old people. In reality, health and safety makes this impossible. He ends up in charge of the hook-aduck stall at a local farm charity for a day.

然而,进行常规、反复练习的想法与他身上的每根筋骨都格格不入。有几天,他甚至对我们撒了谎,说自己在我们外出的时候练习了。当我们来到他表演的现场,面对正式的舞台和六、七十名观众时,他才突然紧张起来。他胡言乱语,焦躁不安。然而,他表演得还不错,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状态,像一只久久不落地的风筝。

三个挑战过后,还有10个挑战等着他。我知道他喜欢上了这个测验,因为我无意中听到他正兴致勃勃地和一位朋友说有关下一个彩色信封里将会装着什么的事。我当时已经把他所提到的那个信封放在了厨房的餐桌上。

下一个挑战包含的任务有:烹饪(包括制定计划,购买烹饪材料,然后从零开始为全家准备一个有三道菜的晚餐,同时菜式须从我们家食谱的第13页中选择)、学习匈牙利语(弗瑞德曾获邀在暑假和他最好的朋友一家同到匈牙利去)、画一幅自画像来描绘自己在13岁时的样子、走一段路(制定计划并独立行走13英里)。我知道这个距离对他来说不会很难。我真正的目的是让他在与自己思想为伴的较长时间行走中,亲身去体会那种自由自在的、沉思放松的感觉。我还对他说,不能带iPod。

第八个挑战是去做义工。我原本有个天真的愿景,希望他在慈善中心为无家可归的人分发汤食或者花点时间陪陪老人。可实际上,健康问题和安全问题使得这个愿景没法实现。最后,他在当地一家农场慈善机构里的钩鸭子游戏摊位上负责守摊位。

The natural flights(行程) of the human mind are not from pleasure to pleasure but from hope to

hope. —Samuel Johnson

With five challenges left, Fred is asking what his reward is going to be at the end of all this. “What I’d really like,” he tells me, “is if you took me to 18)Blackpool Pleasure Beach.”Should I? I’m not sure.

只剩下五个挑战的时候,弗瑞德开始问等所有的测验结束时会有什么报偿。他对我说:“我真正想要的,是你能带我去黑池欢乐海滩。” 我应该带他去吗?我不太确定。

But there have b e e n p a y - o f f s already. He plays the piano a lot these days, cuts the grass and we know we can ask him to make dinner if we are too busy. Now when he goes to stay with his grandparents 100 miles away, instead of a personal handover of child, clothes and 19)cuddly toy at a service station halfway, we put him on a direct train with a heavy 20)rucksack.

但现在,已经开始有些回报了。最近他钢琴弹得多了,也会去割草了,而且我们知道,如果太忙的话还能让他做晚饭。如今,当他要去100英里之外的祖父母家时,我们只是把背着沉沉帆布包的他送上直达列车,而不是在中途的服务站里亲自将一个小孩连同他的衣物和可爱玩具一起移交托付给别人。

I also think he has learned that effort leads to reward, that he can do whatever he puts his mind to, that it is worth feeling the fear and doing it anyway, that we trust him to do stuff he thought we might not, that being in your own company is just fine—and that life is full of possibility and playfulness if you want it to be.

In fact, I may have 21)made a rod for my own back.

“When I’m 18,” he said the other day,“Do you think you could set me some sort of treasure hunt around Europe?”

我也认为他已经懂得了如下道理:努力会得到回报;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做好任何事情;所有的恐惧和接受的考验都是值得的;我们信任他能够胜任那些在他看来我们也许并不相信他能做的事情;自己独处也挺好的;只要你想要的话,生活就可以充满可能性和趣味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