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8篇

时间:2023-06-15 09:27:41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1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84-02

随着政府对学前教育专业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广西学前教育专业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广西学前产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学前专业人才要求也相应提高。各种资料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紧缺成学前教育短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缺口量很大。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可见,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在100万以上。

(一)市场急需大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专业建设的社会需求看,学前教育专业是经济发展急需的必要专业,在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是必要而迫切的。近年来,在广西幼教、各类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推介会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并不愁“嫁”,甚至周边省市如广东、湖南的幼教机构都到广西来抢人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紧缺成学前教育短板,据了解,广西2015年全区需要学前教育师资5.6万人,目前已经在岗的学前教育师资有2.7万,缺口还是相当大的。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从全国现有13.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是互促互进、密切相关的,加快广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愈显突出,它具有的独特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为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人才的可持性发展所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为广西经济建设,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持、知识保证、创新动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开发更为直接的社会功能就是为父母安心参加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前儿童实施优质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更是关乎维护当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

(三)学前教育专业是人才市场所需的特殊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是人才市场所需的特殊专业,其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截然不同于以“物”为对象的其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具有教师教育特点,在职业教育中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姜大源指出:“职业学校(院)应瞄准市场设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应具有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和研究的方法,要立足于调查研究,立足于开发,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需求同步,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经济社会的道路。”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为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直接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为学前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证,将为广西经济建设,实现新一轮发展目标提供人才支持、知识保证,奠定创新动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

(四)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改革所需的重要专业。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顺应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是教育改革所需的重要专业。

1.承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任务。发展广西的学前事业,光靠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行不通的,必然要整合社会所有资源进行合理支持与配套。因而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任务,直接为各级各类学前教育专业开发机构(包括幼儿园)输送合格幼教师资和提供各种专业服务(尤其是为广大边远山区提供业务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广西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事业规模的发展和提升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质量之目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发还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重要专业。

2.推进人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当前高等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基层学前机构专业人员,要求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在英语能力方面,学生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更应该具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技能。针对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应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通过设计活动、准备活动、完成活动的过程,整合教学资源,为各类学前机构输送热爱儿童、学历较高、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学前教育理念新、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的毕业生,较好地推进人才市场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

目前,社会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学前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国内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现状,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明确提出了特色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一是突出“专业”特色,构建以“学前教育”为主体的专业体系,打好“技能”牌子。二是突出“应用型”特色,培养以一定的专业知识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三是突出“技能型”特色,培养能够胜任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需要的外向型、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淡化理论教学分量,强化技能培训力度,使学生培养成为“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上手”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四是突出“基层”特色,培养能够“开发、应用、管理”、专业知识扎实、安心基层一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广西发展战略“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西南,走向东盟”提供人力保障及人才支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主要内容充分显示了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利条件,而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可行性如下:

第一,学前事业发展迅速,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专业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2010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189.4万人,增长了5.3%;幼儿园比2009年增加了5638所,增长了5%;班数增加了29876个,增长了4%;3~6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比2009年提高了3.35个百分点;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71.8%,比2009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人才的需求骤增。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学前师资,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广西为例,全区“缺前”儿童总数为200多万人,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育人才的支持,因此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是非常有价值、有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发展前景与就业形势。尽管近年来我国学前事业获得了发展,但仍与我国学前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要缩短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加上广大企业迫切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管理理论知识,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学前专业人才要求也相应提高。各种资料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紧缺成学前教育短板,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专业缺口量很大,现有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从2012年的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人才奇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三、广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以打造广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为目标,依托产学研平台,立足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素质突出、核心能力强,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人才。通过精品专业建设,使本专业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广西学前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师资建设。采用“外引内培,重在内培”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制订新教师培养方案,本方案包括实行导师制加强读新教师培养小组,以及安排教师到基层锻炼,与实践基地签署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协议。聘请国内知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授,促进本系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进程。

(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结合各自专业特长,鼓励教师确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抓好院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结合联办园业务指导工作,加强与幼儿园一线教学的联系,鼓励教师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配合教务处进一步做好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效果监控。

(三)强化实践。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增大教学实践的课时比重;健全校内技能实训系统,进一步完善“幼儿游戏室”,增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蒙台梭利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和“幼儿教育活动模拟室”;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学年均安排形式适宜、时间合理的教育实践活动;营建良好教育实践环境,延长教育实习时间至一学期,推行顶岗实习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建立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为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体系。

(四)教育科研。确立“以科研立身,以科研强系”的基本思路。在发挥科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学提供动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科研优势,积极面向地方基础教育,争取有更多的横向课题,为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服务。

(五)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发展需要,构建既能满足教学,又能服务于地方的学前教育专业实验实训室;进一步巩固和规范实习基地。抓好早期教育研究基地建设工作;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着手加强与新校区所属行政区域内的幼教机构的业务联系工作,并根据需要遴选合适的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学生就业需要,在教育基地建设上适当增加民办幼儿园在教育实践基地体系的比重。

总之,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我国实情,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鉴于广西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发人才离实际需求仍相差较远,广西高职院校应尽快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加快广西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EB/OL].(2010-06-16 )[2013-12-05].http:///hyunit/news_cx.asp?id=4533

[2]姜乃强,张爱华.我国幼儿教师缺口大[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8)

[3]姜乃强.如何破解学前教育师资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1-06-12

[4]杨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关乎幼儿教育发展,尤其是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环境下,积极进行学前专业教育课程优化,并解决现阶段学前专业课程问题,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水平,同时也是未来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用结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相对复杂,内容涉及文化、心理、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阐述,是为更好地进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工作科学性分析,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问题得以有效突出,为学前专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部分基础建议[1]。(一)教学结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主要分为文化教育、专业教育及艺术教育三个方面。学前教育,作为开发和儿童思维逻辑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求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在教学方面也能将与幼儿阶段儿童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做有效教学传播,以此保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综合质量。另外,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由于对知识理解能力有限,且对知识的接受强度相对较低,因此,需采用娱乐化教学手段,开展深层次的教学工作,通过幼儿教师对舞蹈、绘画及声乐等艺术表达形式的掌握,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模块,为幼儿更好地融入学前教育阶段,创造有利的人才培养环境。(二)课程结构。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结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文化课程部分,例如,政治课程、英语课程、高数课程等,该类课程设置主要用于丰富学生个人文化积累,使其在后续阶段的岗位工作方面,更好地发挥自主性优势。第二,艺术课程,基础内容有音乐、手工、美术等。艺术课程的设置,在于更好地对儿童开展教育,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融入岗位工作环境。第三,心理学课程。该类课程多用于掌握儿童心理活动,通过分析儿童学习需求,制定科学的学前教育项目,使高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能与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契合。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可行性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的可行性,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选择与应用,是否能在学生后续的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又或是是否通过课程精简与信息化教学对接等方法,减少部分多余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学前专业课程的设置能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2]。(一)教育可行性。教育可行性,是对学前专业课程的选择合理性进行分析。首先,应明确的是学前教育是一项庞大的教育对接工程,通过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输送,为启蒙教育发展做铺垫。因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选择,必须将学生个人意愿考虑在内,本着人性化教育推广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的育人育才思路,做好科学的学前教育课程规划,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切实保障。其次,要了解的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分析教学形式、课程内容等要素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优先解决学生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个体问题,从个体教育向群体教育逐步靠拢,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学习诉求。最后,需改变的是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增强学前专业课程设计整体性,注重各主要课程间的有效衔接,优化现有的学前专业教育课程应用细节,使学前教育课程选择,能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教学主体优势。(二)实践可行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践可行性,是阐述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应用,能否被学生有效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实践。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将舞蹈、声乐等课程作为研习内容之一,是充分考虑到学前专业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群体,主要以幼儿儿童为主,必须满足幼儿儿童的娱乐化教育发展需求,方可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个人能力。故而,学前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便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当前,学前专业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课程选用相对合理,但在专业课程教育应用方面,存在课程内容重复、课程信息陈旧及课程教育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近年来高校学前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有所下滑,学前教育对学生个人品格的束缚能力也随之下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饱受社会各界诟病,这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总体而言符合现有专业教育标准,但在教育课程选用及内容应用等方面,仍有部分细节问题待解决,需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专业教育标准、专业教育管理以及专业教育兴趣教学引入四个方面做进一步分析,使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3]。(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内容陈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陈旧,主要指教育结构的优化先进性不足,未能根据时展需求,及时地对部分教育信息做更替,教育课程的选用,也难以充分地突出文化性、艺术性、教育性特征,不利于现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此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将趣味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模拟教学等内容,纳入学前专业教育体系,使学生能掌握多种儿童学前教育方法,一方面,便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更好地提高高校学前教育综合效率,提供新的教学捷径,改变传统枯燥的学前教育培养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形成良性教育循环,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长效化开展,夯实结构性教学基础。(二)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管理能力不足。近年来,学前教育安全问题频出,学前教育教师个人品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而学前教育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不仅是学前专业学生的个人问题,也涉及到高校专业教育管理、课程安排控制等各个方面。高校虽无法改变学生个人主体行为,但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学生素质教育做出进一步改变,不应一味地将学前教育安全问题,归咎于行业发展及教育组织方面。所以,学前教育素质管理尤为必要,应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课程比重,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考核标准,弥补学前教育专业素质管理方面的不足,使学前专业教育工作的推进,与现代教育发展环境充分契合。与此同时,高校要注重对育才育德教育思想理念的运用,强化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能够合理安排,能从一定程度上为学前教育行业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部分基础性教育帮助。(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不统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繁复,不同地区的教学文化特色不尽相同,使各个地区均有不同学前教育课程应用标准,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无法适应多地区的教育实践岗位,仅能在本地区开展专业就业工作,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更好地开展文化教育交流,产生一定的实际阻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确保学生能在不同教育发展环境下,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不统一的教学实施标准,则易对学生学前专业知识内容的运用产生部分程度的环境限制,使外界对学前教育教师形成教育水平不足的错误认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应用,要统一各地区教育标准,充分考虑学生未来阶段就业需求,在突出地区教学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教育实施标准,使学前教育专业能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环境融为一体。(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兴趣教育实践。兴趣教育,并非是小学、初中教学应用的专利,对于高校人才教育而言同样适用。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儿童教师培养的摇篮,也应通过兴趣教育方式,使学生充分掌握兴趣教育的基本特性,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做进一步教学铺垫。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通常忽略对兴趣教育的应用,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第一,高校对兴趣教育重视程度较低,未能根据专业教育内容,选择适宜的课程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群体对学前教育认识,便成为无休止的理论学习,不利于长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使专业教育水平大打折扣。第二,高校对兴趣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片面理解,将兴趣教育列为低级教育策略,仅在课程安排方面注重面子教育,而脱离高等教育的本质,导致高校学生始终在低迷的状态下接受专业课程教育。

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优化策略及问题解决路径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3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舞蹈、绘画、钢琴等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可以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必须是全才和多面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各项专长,还要有教育技能,如游戏、剪纸等等。因此高校学前专业教育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托儿和幼儿教师。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然离不开幼儿园的配合与合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是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不少高校针对专业设置情况已经与对口单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定向委培、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通过与幼儿园、托儿所建立合作关系,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训和实习锻炼等,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幼儿园实践学习,使知识更加扎实,使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后走上学前教育岗位奠定基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掌握当前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提供有效的参考,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高校学前专业以幼儿园为基地,让专业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实践,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而幼儿园通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专长的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实践,带动了幼儿园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对提高幼儿园整体学前教育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合作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将成为主流。如何使教育单位与用人单位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共同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上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还不清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领导和教师思想意识上还简单地认为只要将知识理论教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学生多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际运用,造成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分低能,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偏重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根源就是认识不足造成的。不仅如此,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园见习、实习并不欢迎,甚至抵触高校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实训。究其原因,同样是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对合作认识不足,是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主要原因。

(二)合作模式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单一也是制约合作的问题所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都是自己联系见习和实习幼儿园,而且有些幼儿园对见习、实习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教育效果不佳。这说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多角度的合作模式。这无疑成为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最大问题。有效解决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需要双方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共赢的合作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一)教师岗位互换合作模式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些高校教师缺少的正是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造成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很好地将幼儿园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出现。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可以采取教师岗位互换的模式,把从事幼儿园多年教育的幼儿教师选拔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去任教;同时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职教师送到幼儿园去任教。通过这种教师岗位互换,既提高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又将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经验引入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之上,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得到共同发展和提高。采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师岗位互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亲身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这种亲身实践能够弥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在以后的学前教育教学中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园教师通过岗位互换,将一些成功的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带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师岗位互换的合作模式是双赢。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为实训基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为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已经有不少的例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幼儿园进行实训,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通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教育学习,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能够对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幼儿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多方联系幼儿园,通过这种产学合作的模式,在幼儿园建立起实训基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得到最基本的训练,为将来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将幼儿园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针对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自办幼儿园的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这种同属于高校领导和管理的两部分,在合作上自然而然能够起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成果,而且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批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得到同步发展;而针对一些不能够自己开办幼儿园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同样可以联系高校当地的幼儿园,每周带领幼儿到高校来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但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有接触幼儿的机会,而且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与幼儿交流互动,为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提供帮助。将幼儿园引入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产学研的需要,是提高幼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需要。高校有自己的幼儿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幼儿教育的研究,时刻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时调整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空间。可见,将幼儿园引入到高校,在统一的高校领导下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融为一体。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一种可取的模式。

(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

合作办园也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一种模式,通过双方投资共同开办幼儿园,从而实现高校与幼儿园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这种共同办园的合作模式不但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而且给幼儿园也提供了可靠的教师保障,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会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及时地转化为成果,为幼儿园健康发展带来动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还能够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尤其是能够使具有学前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成为幼儿园教师。这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同样是一个可取的合作模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双方共同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领导和教师要摈弃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与幼儿园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总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一模式值得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启丽.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信息.2013(22)

[2]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03)

[3]周欣.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构想———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张楠.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4

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教师这一岗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近年来,同其他职业(医生、律师、会计等)一样,学前教育教师职业也加强了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加快,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上日程并为大家所关注。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或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调整和充实的过程,是专业性逐步成熟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持续的学习,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进而实现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

1.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保障,也是衡量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想站稳“三尺讲台”,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知识,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多种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细微的观察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是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的基础性能力;为人师表的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其他任课教师、性格各异的学生、不同的家长沟通和交往,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学前教育教师有细微的观察能力,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动态;会教材的知识与会教是两回事,怎样高效地教给学生文化知识需要学前教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能够从学前教育教师、学生、知识三个维度来思考课堂教学问题;由于学生成长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知识储备各不相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很好地维护正常教学持续有序地进行;对于已经出现的教学事件,学前教育教师要具备反思能力,能够从已有的教学事件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2.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2] 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大致包括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与思考、从事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内在动机、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现状的满意程度、自我的教学理念、自我的课堂教学风格、自我教师生涯职业规划等。专业自我是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对学前教育教师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综合认知。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渐显现出的一种职业特征,是在其职业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认识。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自我与其职业发展相一致,一旦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影响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学习态度和课堂教学方式,影响其职业成长和发展的总趋势。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

每位学前教育教师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时刻受之影响。历史上曾出现教师职业角色的鲜明对照,“天地君亲师”与“下九流”“臭老九”,不同社会环境氛围下的教师地位存在较大反差,学前教育教师的心理状态也有显著差异。自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颁布并实施后,教师职业的地位有了法律保障,政治、经济等待遇明显改善,教师职业群体满意度相对较高,逐渐成为众人向往的职业。近些年来,重视学前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的主流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和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社会环境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隐形的文化支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校环境

这里的学校环境包括求学期间和从职以后所在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因素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重视程度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求学期间的学校环境对学前教育教师(学生时代)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选择工作单位时主要考虑的学校因素有层次结构、地理位置、经济待遇、福利保障、学校文化氛围、职业发展空间等,有些学校领导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从职以后所在学校环境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与价值取向。

3.家庭环境

求学期间,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学前教育教师理想的塑造功不可没,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养成影响深远。从职以后,新的家庭环境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后续保障。家庭与学校基本构成了学前教育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全部,学前教育教师每天都在家庭和学校的场域中互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家庭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考虑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时刻都在影响着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成长,影响着从职后的职业信仰、理想追求、角色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

4.自身经历

关注个人经历对教师成长的影响,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个研究角度,即个人生活史或生命史研究。它应用于教育领域,主要叙述的是教师自己教育生活的成长史,反映的是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观念是如何建构的,它是将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生活情境、时过境迁后对所处的特定观点加以呈现的过程,比较重视个体的主要经验。[3] 自身经历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身经历相关的学前教育教师理想、观念、价值观、教学行为、教学理念等在学前教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师范教育即正式学前教育教师教育阶段,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师范教育是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形成的黄金时期,是学前教育教师技能培养和提高的关键阶段,为师范生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师范教育是正式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理想、专业知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都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作为一名未来的学前教育教师在师范教育期间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专业基本功做扎实,通过各种方式磨练教学技能(板书、教学设计、说课、讲课、教学研究等)。为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积累,师范教育比较注重师范生的专业实习,学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处,为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平台,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研究”三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4] 在职培训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强制要求在岗学前教育教师参加的一种继续教育,同时也有学前教育教师个人向单位提出在职培训需求,要求继续学习的。总之,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教师在职培训都是在外因与内因的互动中促进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3.同事互助

同事关系是从职以后学前教育教师学校生活中一对重要关系,其对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影响可谓是潜移默化的,同事间互助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全是个体行为,其发展程度有赖于学前教育教师群体的团队力量和影响力。在学校教师集体中才能更好地针对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信息共享。在学习中,教研组是基层组织,是学前教育教师研究、成长的集体,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教学职能,而且具有重要的研究职能,这主要体现在教研组的教育研究活动中。借助这种力量,学前教育教师个体可以在成长中听到“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学前教育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5]

4.自我反思

反思是思考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以后面对类似事情时会做得更好。自我反思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对教学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张立昌认为:“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6] 学前教育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育事件及问题要进行必要的反思,反思自己现有的不足,理顺思路,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教师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阅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机智水平。

(作者单位:张成林,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杨翠,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512009)

参考文献: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解析与目标设定[J].山东教育,2009(9).

[2]梁双顺,钟雪梅.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3][5]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5

>> 浅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论“90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西部边疆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认同感分析 南阳师院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从专业认同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强化职业认同感 酒店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 论如何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浅谈通信工程专业认同感的培养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激发的策略研究 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与教育对策探讨 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研究 浅谈小学生责任认同感的培养 民族地区学生国家认同感培养的教育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燕 张永洪")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都存在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来从事幼教职业,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不愿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本文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成教学生 职业认同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38-03

职业认同感是人的一种职业心理概念,是人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的过程中,对职业的内容、性质、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和心理感受,表明自己对职业的评价和期望满足的个人要求,同时也是做好本职工作、完成组织目的的重要心理基础。随着社会形态和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职业认同感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再局限于心理方面,而是逐渐形成了具有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的意识形态。近年来,我国深化了教育事业改革,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普及力度,学前教育建设工作日趋完善,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幼儿教师重要的后备力量,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完善,成教学生对于职业认同感还不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培养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如何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教学工作,提高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问题分析

成教学生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有时朝气蓬勃,有时稳重成熟;他们青春有活力、有干劲。伟大的曾把年轻人比作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成教学生也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代,他们是生活在蜜罐的孩子,在很多问题上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们被社会寄予厚望但有时却表现得盲目、不成熟。这些心理导致成教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有所偏差,对学前教育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养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感。

1.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劣势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的教育工作。学前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儿童受到正确、良好的教育,那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帮助非常大。因为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职业特征,也就说明这是个辛苦的职业。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工作量也很大。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日工作时间要比其他职业的工作人员多出3个小时。学前教育的对象――幼儿是完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群体。因为幼儿没有任何安全意识,这就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因为安全事故,幼儿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很高。另外,因为幼儿教师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也较低,导致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这一专业认同感较低。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设置问题导致学生缺乏专业信念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上不尽合理。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习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很少的时间去真正的见习。学生的地位很被动,只是一味地接受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自己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不够全面,导致成教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总不能正确、积极的面对,甚至会使成教学生放弃这一专业。成教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时期,也是自身意识和专业有机结合的特殊时期。如果结合良好,成教学生就会有一个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正确认识。反之,则学生会缺乏职业认同感。

3.选择专业时表现得盲目、从众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能有一份低劳动强度、高报酬的工作是每个成教学生的愿望。他们总是

不满足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想要改变目前的境况。他们通过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到其他专业的待遇状况,认为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当然这种追求更好美好的心愿无可厚非,但殊不知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带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去做事情,就会南辕北辙。在教师职业越来越火热的今天,成教学生开始重视各种教育专业方面的职位,但因为对学前教育的偏见,或者对其他专业的过分热捧,导致成教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 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方法与建议

成人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职业化人才。学校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更是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所以学校在做好传授知识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格、品德的培养。老师的职业是一项高尚的、帮助他人的职业。要让成教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就必须让学生认同这份工作,也就是有对学前教育有认同感。所以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成为当务之急。

1.培养与提高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基础――塑造以人为本、健康积极的人格

判断一个幼儿教师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看教师在对幼儿所传授的知识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师在对幼儿人格培养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他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更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如果成教学生在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期间,没有对这一专业正确的认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不会有对幼儿正确的教育。成教学生的人格直接决定以后工作中对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塑造成教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就应该让学生有合理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幼儿教师,曾一度被称为“看孩子的保姆”,庆幸的是幼儿教师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上升。人们在看到幼儿教师良好的社会认同后,会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并且有动力去选择这一专业。与幼儿教师社会地位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幼儿教师岗位竞争激励、工作压力大。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的精神、坚定的教育信念、对幼儿教师高度的认同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素养和能力。要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高效的管理组织能力,要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与能力。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差异很大。但总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向,另一种是内向。成教学生如果性格外向,那当他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热情的一面。善于交际但有时候也会表现出粗心大意、容易动怒的一面,当这些不良情绪出现时、影响幼儿教师职责的发挥。成教学生如果性格内向、不擅长交际与沟通,当他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时候,虽然会做事谨慎、仔细,但没有与幼儿的良好沟通就会影响工作效率。只有正确的锻炼自己的性格,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关键――塑造师德、提高人文素质

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时代背景的变迁,甚至是高校管理都会影响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在学生自身方面。正确塑造成教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培养和丰富成教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有较大的帮助。

教育最根本的诠释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就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他受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有接受正确的教育,培养了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作为名副其实的“人才”,被输送到社会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当代成教学生人文素质的高度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存在综合素质不高、信念不坚定、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目前成教学生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造成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低认同感。成教学生的这些问题要求成教学校有对应的措施。成教学校要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如多方面开展成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培养氛围;让成教学生多参加深入社会、生活的活动,亲身体验人文精神。

所谓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道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社会道德范畴的,因为教师教育的是人,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各种学习、生活的技能,更要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感受教师所做出的榜样。要有良好的师德,不仅要拥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培养教师的师德。所以,在对成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宣传我国的法律法规,细化学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工作做到位,让成教学生认识到,违背职业道德规范,不光是自身的道德问题,还涉及相关法律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养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的途径――变化方式、变换手段

培养成教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感是一件很“实在”的事情,要培养并提高认同感,针对性的应对手段必不可少。要让成教学生认识到职业认同感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会积极并且乐于参加学校举行的相关学习活动。然而认识到培养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以后却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那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提高就是纸上谈兵。所以要在培养职业认同感的方法上有新型、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成教学校在对成教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导学生了解教师这一伟大职责的任务和工作重心,更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遵守师德和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影响力,为社会做正面榜样,传递正能量。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伴随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之基更是受到很多人的广泛关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出现学前教育专业男女生比例不均衡的情况,女生过多,男生较少,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专业学习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困惑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改善性别不平衡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女性和蔼可亲,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都是女生,大多数幼儿园老师也多是女性。尽管近年来幼儿园男老师数量开始增加,但还是以女老师为主,男女比例仍然不均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能够增加幼儿园男老师的数量,有利于改善紧缺男幼师的现状,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刚强”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高幼儿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体良好习惯、健康心理的养成都是从幼儿阶段开始的。有专家认为,如果幼儿园老师都是女性,会导致幼儿“柔弱”的性格,缺少男生的“刚硬”,会造成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缺失。幼儿健康的教育应是女性幼师的柔性教育与男性幼师的刚性教育相结合的,缺少任何一部分,对于幼儿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孩子对于性别差异的认识主要是从幼儿时期逐渐形成,身边人和事对幼儿行为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对身边的人进行模仿。幼儿园大多数都是女老师,女孩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举止,由于缺少男幼师,使得男孩找不到模仿同性的对象,容易造成男孩性格不够刚强,影响幼儿未来成长情况。因此,高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使其具有积极心理品质,使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使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均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培养方面存在的困惑

(一)专业认同感的困惑

首先,传统观念认为学前教育应该都是女性,因为女性具有母亲的包容和慈爱,容易与幼儿进行友好相处,男性在学前教育专业被认为是异类,容易被周围人嘲笑,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所学的专业产生困惑。其次,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都是女生,班级男女人数比例不平衡,班级同学大多都是女生,会让男生受到约束,容易使男生造成自卑、困惑等心理问题,使得男生不能正确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对所选择的专业产生怀疑,影响男生的学习情况,时间久了容易使男生产生厌学的情况。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很多男生都不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的,大多数是根据家长和老师的意见选择的,使得男生对于学前教育缺少了解,没有认识到男性幼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给男生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男生当幼师没有出息,大多数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只适合女生,在课程安排上缺少对男生的重视,没有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男生缺少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信心,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困惑。

(二)职业认同感的困惑

有的学者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调查时发现,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了其他专业的工作,很少有从事幼师工作。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工资低,生活压力大。与其他男性行业相比,男幼师的工资较低,男性还要承担家庭责任,会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所以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很少从事幼师工作。其二,专业前景发展不够。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常常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幼儿园的培训方案大多都是针对女幼师的,很少根据男幼师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使得男性在幼儿园中无法发挥出自己本身的作用。

(三)自我内驱力的困惑

由于男性在心理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一定的困惑,缺少认同感,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发展,并且学习环境大多都是女生,使得男生产生约束,造成学前教育学专业男生缺少学习热情,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困惑,不利于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上缺少对男幼师的认同感,他们认为男生从事幼师工作没有前途,学前教育工作应该由女性来担任,男生在担任幼师时经常会遭到身边人异样的眼光,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情况,缺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如果按照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很少从事幼师工作,大多数都从事了其他行业的工作,不但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还给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在学校缺少存在感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数量是少之又少,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男生的心理感受,没有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使得男生在学校缺少存在感,影响了男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比如,在评选奖项时,由于班级女生比较多,竞争压力较大,男生缺少一定的优势,使得男生与奖项擦肩而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忽视男生的存在,使得男生的处境较为尴尬。

(三)男生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人数较少,使得男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受到很多女生的关注后,男生会觉得不适应,进而逃避周围人的眼光,造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压力较大,从而失去学习热情。因此,在新学期开学时,老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心理疏导,保证男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环境

在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师性别比例十分不均衡,据有关资料显示,男幼师数量只占总人数的5%,要想确保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缺少男性幼师的教育,只有男幼师与女幼师相结合进行教育才能使幼儿健康的成长。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有积极的心理品质,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认同感,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男生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学校可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数量,使男女生数量达到均衡,减少男生在女性环境下产生的约束感,学校还要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置课程,考虑男生的心理状况,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有着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都不是按照自己意愿选择的专业,造成对所学专业缺少一定的了解。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培养的方式,吸引很多男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女性为主的环境。尽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学校和幼儿园中男女比例仍然不平衡,在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下,男生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定的困惑,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校要根据男生的情况设置教学课程,充分考虑到男生的心理,增强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其次,幼儿园要对男幼师加以重视,为男生提供丰厚的工资待遇,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出男性幼师的自身优势,提高男幼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最后,我国教育部门要对学前教育男生加以重视,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提供优厚的政策,确保男生的就业率,从而使得男生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

(三)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都是根据女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的,适合女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对于有一些不适合男生的专业课程,比如手工、舞蹈、钢琴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学校可以去掉与男生性格不符合的课程,设立一些适合男生的课程,比如棋类、体育课等,弥补女生所不擅长的科目,这样才能使男幼师在幼儿园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对男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在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前教育男生越来越重视,市场上缺少男幼师,男生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很多幼儿园都想招男幼师,这需要男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立每个阶段的目标和学习方向,认真完成自己所设置的目标,进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五)对男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在新生入学时,老师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男生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根据以往经历,对男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全面认识学前教育专业,不要让男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困惑,从而影响男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开导时,要塑造男生具有自强的品质,让男生找到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效的制定学习计划。此外,还要培养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周围异样眼光时也能坦然面对,不躲避、不自卑,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长期发展。

五、结语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要想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健康发展,学校要培养男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提供一个优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学校要根据男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学习情况,让男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此外,幼儿园也要重视男幼师的发展,为男幼师提供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艳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3):130-131.

[2]杜娟.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和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白燕.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4]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

[5]张庆华.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研[D].苏州大学,2014.

[6]时松.一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支仕泽,雷璐豪.学前专业男生群体专业认同感强化策略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5,(05):78-79.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双师型”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学前教育机构中从事具体生活卫生保健、教育教学活动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亦即“双师型”教师。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其实践性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师型”教师应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相对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和行业的实际技能与知识,能在生产实践中熟练运用和得到发展,并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高职教育是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有知识、有技术。”[1]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设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效的保证。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其次,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学前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学前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而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就业岗位是幼儿园和各类早教服务机构,她们既要能胜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多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承担对婴幼儿和家长的服务工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区别于传统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思路,要以学前教育人才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幼教岗位能力为目标,按照专业理论够用、专业技能扎实、专业技巧实用、专业发展有后劲的原则,形成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育实践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双师型”教师正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照搬和沿用高等教育的模式问题,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提高、轻视能力培养的倾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教师从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该院学前教育专业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毕业后受人员编制、经费开支、培训渠道诸因素限制,再加上课务工作繁忙,“后天”补课的机会很少,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到学前教育第一线锻炼和提高。这直接造成了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实践技能和经验,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等问题。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同行中缺乏竞争力,也难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和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因此,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已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标准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来自l995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此后的10年间,职业教育界围绕“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和具体内涵进行了探讨,先后经历了“双证”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等。在2008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有关说明中,对“双师型”教师直接表述为“双师素质教师”,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演变过程始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发展过程中从专业化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从而使“双师型”教师成为普遍公认的学术话语。但是,因为职业分工的专业化、复杂性和精细性,在实践层面上,“双师型”教师的具体界定会因职业类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部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标准还没制定,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选聘教师上缺乏依据,高职教师的教学行为难以科学规范,导致目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不利。对于日益发展的学前教育专业来讲,急需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准确定位,以此来确立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和娴熟的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技能,在幼儿园、婴幼儿早教与服务机构从事保教工作,或在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康复和宣传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2]这一培养目标给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提供了基本依据,即以教育素质与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以教师职称与学前教育行业技术职称为外在特征,集教师素质、行业素质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扎实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具体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表现形式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拥有双证书,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具有的,除了有较高的学历层次、高尚的师德风范、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同时具备会“教”的能力。保育员、育婴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是“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

2.从外在身份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既是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同时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或被学前教育机构聘任的专家、顾问,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新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意味着具备高等院校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专兼职教师或被学前教育机构聘任的专家、顾问,要求其必须具有丰富的婴幼儿教育方面的职业素质,掌握与婴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性教学技能。

3.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是既能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幼教技能训练的复合型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婴幼儿身心特点,熟悉婴幼儿教育理论,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观察儿童的能力,家园交流和协调能力等;另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在艺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早期教育方向上学有所长,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

4.从知识结构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拥有双重的知识,即拥有所任教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知识,宽厚的幼教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发展的信息及动态,又拥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等)。只有具备这样双重知识的教师才能熟悉学前教育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要求;才能把学前教育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注重学生学前教育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5.从工作任务来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具有双重任务,既要搞教学,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书育人,又要及时获取学前教育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教材、新技术,并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综合后,及时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传递给学生,并教育学生逐步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精通学前教育行业的技能技巧。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1.强化教育培训,将教师的再培训计划落到实处。从短期培训的角度出发,可以聘请学前教育行业专家进校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教育活动观摩和教学活动研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可以有计划地利用假期将教师安排至相关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岗位锻炼学习。从长期培训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广大教师学历再上新台阶。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定期聘请武汉市教科院幼教专职研究员、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管理者和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资深教授,进行专业教学研究、学术讲座和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把研讨会扩大到幼儿园教师层面,以此来增加专业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同时也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2.注重实践锻炼,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依托学前教育机构支持,实行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加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培养并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充分保证。教师可直接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习,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可组织在实训基地完成,这样可以根据幼教工作实际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有助于教师职教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有利于高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校企之间最好能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教师能随时深入幼儿园实际,及时了解幼教领域新动向,及时掌握幼教新知识和新技能,真正实现有机对接。有能力的教师可直接参加幼儿园一线工作,可担任职务,也可参与到幼儿园的合作项目中去。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外建立了30个稳定的教育实训基地,规定专任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到幼儿园参与教研,保证课堂教学与园内指导实践共计不少于160学时、各课程负责人在幼儿园有固定的联系点,教研活动有1/2时间深入幼儿园进行,使学前教育专业团队既成为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又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教师团队。

3.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明确了兼职教师量化指标以及兼职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兼职教师成为高职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引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时应从单位实际出发,不要片面追求学校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化,而应在学历达标的情况下外聘学前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工作或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现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并存。通过专兼职教师的有益互动,不仅可以使兼职教师教育原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纯熟,也可帮助专职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幼教岗位切实所需的职业技能。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共聘请校外兼职教师50多人,鼓励兼职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技能训练等人才培养工作,对在师德素质、教学效果、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工作业绩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兼职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尽管在一些规章制度上明确了“双型师”教师的培养方向和目标,但是在操作层面上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各个职业之间存在的人事制度壁垒、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合“双型师”教师发展的系列性制度。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有必要建立相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使教师有动力、有机会去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如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取得“双师”资格教师给予补贴,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评优等方面加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适当调整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使学前教育机构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无障碍地引进学校;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吸引学前教育机构参与高职教育,鼓励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双向介入,共同育人,等等。

参考文献:

[1] 张新美.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4上).

[2] 张鹏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ed” Teaching Facul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WuH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for Example

WU Wei-jun

成人学前教育专业篇8

一、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晓自己专业和学科性质,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考取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从而激发专业兴趣,焕发攻读热情,树立新的人生目标。[3]很多刚进入学前师范高专学校的大学生面临外部环境、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感到茫然。为此,必须加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进行正确的个人定位,为今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为增强专业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专业思想情况,笔者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新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3份,回收453份,回收率84.99%,有效问卷381份,有效率84.11%。有效问卷中男生10人,占2.62%,女生371人,占97.38%;三年制学生176人,占46.19%,五年制学生249人,占53.81%。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共18题,最后进入统计计算的是经过筛选后保留的13个题目。

表1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有32人,占8.40%;感兴趣的学生有178人,占46.72%;感觉一般的学生有152人,占39.90%;而很不感兴趣,想转专业的学生有19人,仅占4.99%。因此,对缺乏兴趣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是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步。

表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看法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很理想的学生有51人,占13.39%;认为较理想的学生有266人,占69.82%;认为较不理想的学生有47人,占12.34%;认为不理想的学生有17人,占4.46%。

表3对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

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的学生有53人,占13.91%;较有信心的学生有215人,占56.43%;信心不足的学生有97人,占25.46%;没有信心的学生16人,占4.20%。对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缺乏信心是新生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表4对幼教行业的了解

从表4中数据可以看出,对幼教行业的了解和认识非常全面的学生有3人,占0.79%;比较全面的有107人,占28.08%;不太了解的学生有255人,占66.93%;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有16人,占4.20%。对今后主要从事幼教行业的学生来说,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比例高达70%以上,这一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表5对幼教行业职业地位的认知从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很高的学生有28人,占7.3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高的学生有92人,占24.15%;认为幼教行业的职业地位一般的学生有237人,占62.20%;认为幼教行业没地位的有24人,占6.30%。这对培养学生投身幼教事业的精神,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产生不良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尤其是对专业优势、学前教育的职业地位和就业前景认识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专业与兴趣的矛盾冲突直接关系到学生入学后的学习动机和职业生涯规划,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到身心健康发展。而在生源基础上,相比较而言,三年制的学生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技能技巧基础,初招生尽管技能技巧有培养可能,但文化基础太差。这些问题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和专业学习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内容上,专业思想教育要做到着眼全局,突出重点。(1)介绍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前教师教育实行的是综合培养模式,不同于大、中学教师的学科培养模式。学前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但五年一贯制和三年制在对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上又有所区别。(2)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进行介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无论对个体的发展,还是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进行介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幼儿园教师、幼教科研与管理人员、社区幼教机构工作人员等。随着社会对幼教师资需求量的增大和幼教行业地位的提升,学前教育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平台。(4)介绍课程设置状况。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定位不同于一般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能过于强调专业的学术性,理论学科的设置和教学以“实用、够用、有效”为原则;针对艺术技能、教育技能等不同的专业技能培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构建三年一贯或五年一贯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宽口径的课程设置,更利于实现其职业理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育方式上,专业思想教育要体现灵活多样性。

通过听校内专家开展专业介绍、幼儿园在职校友工作介绍、幼教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专业特点,形成初步的专业态度。根据学前师范高专教育的服务面向,联系儿童托管机构、幼儿园等单位,组织新生参观学习,由骨干教师、园长等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问,结合案例从工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传授经验。组织学生观看学前教育方面的录像、儿童产品成果展。张挂“把青春献给幼儿教育事业”、“我爱儿童、儿童爱我”等宣传横幅,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树立并巩固“学幼教、爱幼教、为幼教贡献青春和生命”的专业思想。

二、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学习方法教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新生入学后在学习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压力较大等,直接影响到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习效果的强弱。其中,学习方法是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群体化学习方法中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方法。

强化学习方法教育效果,首先要认识到其特殊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以老师教为主”,围绕课本和考试大纲,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学习之道主要在于记忆和理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比较普遍。相对于高中阶段,大专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和创新,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自己的专业方向,端正学习动机,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认知调控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学生要形成“主动学”的精神,锻炼“怎样学”的能力。学前师范高专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定位更加明确,特色非常鲜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设施设备等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要求较高。

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教人才,必须使学生掌握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内容上来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和一般的大专教育相比,学习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专业设施、硬件配备、就业方向等主要围绕学前教育领域展开,因此,学习方法教育要突出这一特点。(1)要引导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利用音乐馆、舞蹈馆及感觉统合训练、婴儿教育、幼儿园游戏与玩具教学等专业实验室,提高教育技能和艺术技能。(2)结合幼儿园办学实际和发展需求,考虑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分科的趋向和分岗设置教师的趋势,广大学生不仅要加强知识积累和日常练习,还要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形成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满足幼教岗位要求。(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前师范高专学生来说,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探索能力本位的实践学习中,可根据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综合运用专项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需求。[4]

从途径上来看,在课堂教学的渗透之外,要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高年级的学生做报告,增强说服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艺术节、口语竞赛、作品展示、毕业汇演等。此外,利用双休日进行的幼教宣传、咨询以及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为学生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个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5]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6]在高校环境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其特殊性,具有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必要。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对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性环节。因此,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逐渐提高。这就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学前师范高专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要采用一般方法,又要体现特殊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