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8篇

时间:2023-10-10 10:35:56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1

关键词 兴趣 开放性教学 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学习模式,变知识传统者由教师成为其他各种途径,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加工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开放性教学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的环节中提高学习兴趣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初中历史课堂上一般仍然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近几年,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际运用的却比较少。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对此,要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们创造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如导读探学法、网络探学法、课题探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对于取得的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要一方面敢于尝试,敢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法,要依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究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法。

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证明,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记忆,强化学习效果,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要在采取新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去,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找学生分别扮演光绪皇帝、慈溪太后、谭嗣同等人,让学生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自己编台词,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者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电视剧或电影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教学。或者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采取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应该说,能够尝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

2 开拓信息传播新途径,让学生在多种环境中获取信息,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第一,拓宽信息传播途径。信息传播途径宽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从初中生和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个别初中生自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不够,他们不愿意去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再加上个别学生由于对历史不感兴趣导致不愿意认真听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能真正获取的知识就非常少了。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的途径,不仅要在坚持原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47页)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QQ等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这样就使得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变宽了,学生可以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得到相关的信息,因而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提升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二,要真正发挥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为了搞好历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都建立了网络组织,如QQ群等。还有少数学校建立了历史学科的网站,以供学生学习。应该说,这些尝试和努力都能够让学生掌握到各种历史信息,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对QQ群的关注程度较低,或者很少浏览关于历史学科的网站。对此,学校和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醒学生这些途径的存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途径的自我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校或历史教师要注意在信息传播途径上下功夫,比如可以有针对性的美化历史知识的网站,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有效的努力之后,学生就会去观看这些网站,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的提升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了。

3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身临境感受的历史氛围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要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符合开放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方面,历史知识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很多年的事情,但是历史中的人和事都是确实存在的。对此,历史教师可以把历史中的典型人物或者典型事迹进行有效的宣传和介绍,同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认为学习了历史知识对自己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也就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时,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大革命的失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的力量较少,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军队。对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能消灭自己。这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把历史事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生听起来会觉得津津有味,因而也就会慢慢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2

【关键词】护士;科研能力;有效途径

Analysis on investigation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nurse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YU Cui-xiang, LIANG Yun-xia,YANG Zhao-xia,et al.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519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methods for nurses'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and raise the nursing research level for nurses. MethodsCarry out a sample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nurses in the hospital. Carry out a statistic calculation for the survey result. ResultsEffective methods to improve nurse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are in following sequence: ho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course, guidance and help from specialists, cooperation with doctors, obtaining support of leaders, promoting nurses'professional education level and attending academic exchange. 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raising 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for nurses through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methods.

【Key words】Nurs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Effective method

护理科学研究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护理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护理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护理科研水平总体较低,影响着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护士科研态度与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的调查研究,探讨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为本院护理人员共115人,其中中专48人(41.7%),大专57人(49.6%),本科10人(8.7%);护士39人(27.8%),护师46人(52.2%),主管护师28人(24.3%),副主任护师2人(1.74%);年龄: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分为:①一般资料;②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等;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现场回收,发放问卷119份,回收问卷117份,回收率98.31%,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5.1%。

1.2.2统计学方法回收调查表审核后数据分类输入计算机,运用Excel统计软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f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见表1。

本组资料显示愿意做科研的护士占调查总人数的81.74%,而不愿意做或持无所谓态度的护士分别为7.83% 、10.43%。

2.2护士对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有效途径的认识见表2、表3。

本组资料显示:提高护士学历、参加学术交流对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有效性方面,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35岁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认为提高护士学历、参加学术交流对提高护理科研能力的有效性低于年龄在35岁以下及护师职称以下的护士(P0.05)。

3讨论

3.1举办科研培训班是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开展护理科研,提高科研水平,举办科研培训班和护理学术交流会是最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本调查研究中护理人员认为: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举办科研培训班。分析原因:举办科研培训班包括护理科研选题、标书的撰写、资料的收集、资料的统计以及上机检索科研信息资料等,培训的内容往往比较系统、针对性强;而举办学术交流会能学习到她人护理科研的成果,但对开展科研的具体思路和过程并不清楚,护理人员感到对开展护理科研的帮助不大。因此,要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提高护理科研水平,举办护理科研培训班,进行系统的科研知识和技能培训应作为首要的措施。

3.2争取专家指导和医护合作是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护理科研活动中,专家指导和医护合作对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重要作用往往并没有被护理人员充分重视,本调查结果则显示:专家的指导和医护人员合作搞科研在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有效性方面分别位于第2位和第3位。分析原因:专家的指导帮助和医护合作搞科研,使护理人员能得到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有时可以直接跟着专家或医生一起做,对护士开展科研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和借鉴意义。因此,可聘请医疗科研专家担任护理科研指导或顾问,对护理科研的选题、设计等进行指导和把关;医护人员共同合作搞科研,既能密切医护关系,增强医护团结,又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开展临床护理科研值得重视的重要途径。

3.3提高护士科研素质是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基础本调查研究显示:护士对开展护理科研态度积极,愿意做科研者占被调查人数的81.74%,显著高于不愿意做或持无所谓态度的护士。护士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有开展护理科研的愿望和有积极的科研态度,但护理科研总体水平较低。因为积极的科研态度虽然对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要真正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仅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正确和有效的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提高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科研素质才能有效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水平,并且通过多个途径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和科研资金的投入等,真正改变护理科研落后的现状。

3.4根据护士职称资历不同选择最佳培训方式 根据本调查研究的结果,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护士在提高护士学历、参加学术交流对提高护理科研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即年龄≥35岁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认为提高护士学历、参加学术交流,对提高护理科研的有效性低于低年资的护士。低年资护士往往还没有定专科,专业和科研方向还不明确,希望广泛了解护理学术进展和科研信息,而高年资护士往往专业和科研方向明确,希望能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进行护理科研培训时要注意根据护士年资不同选择更适宜的培训方式,鼓励年轻护士提高学历层次,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交流会;而高年资的护士则更多提供和鼓励采用其他途径如医护合作项目、专家指导帮助等从而有效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护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关键靠创新意识,就是能想别人想不到的事,以丰富的想象力、独创力,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多,接触患者时间长,应用各种仪器的机会多,护理专业的多数领域尚未开发,因此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开展护理研究。而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提高科研素质,掌握和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加快护理队伍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红英.护士为什么不愿意做科研.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12):563.

2程金莲,韩世范,孙玉梅.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状况调查分析与思考.护理研究,2002,4(4):242-243.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3

1.1资料来源

我院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其归档率与奖金挂钩,由病案室负责管理。从病历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4000份病历以及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4000份病历,对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DRGs及医疗质量进行回顾性调查。

1.2方法

统计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病历的及时归档份数,计算及时归档率。依据ICD-9-CM-3、ICD-10疾病诊断与手术填写原则与要求,进行DRGs分组,统计两组的DRGs入组及付费情况,每个DRGs组对应一个相应的付费标准。对病案首页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其缺陷类型,计算缺陷率。分类统计患者的入院方式及离院途径,根据离院途径对不同入院方式进行加权打分,公式如下:分值=(1×该入院途径的死亡例数+2×该入院途径的医嘱转院例数+3×该入院途径的非医嘱离院例数+4×该入院途径的医嘱离院例数)/该入院途径总例数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和DRGs付费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入院与离院方式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病历及时归档对DRGs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归档率为41.80%,实施及时归档管理后归档率提高至83.20%,DRGs入组率从9.65%上升到44.60%,DRGs付费率从7.28%上升到38.20%,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和DRGs付费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RGs入组数与及时归档病历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532,P<0.05),DRGs付费数与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794、0.882,P<0.05)。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分别有95例和256例DRGs入组但未付费,其主要原因均为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紧急结账,具体原因见表2。

2.2医疗质量评价

通过对病历首页分析统计得到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的病历缺陷情况。病历首页缺陷主要原因有患者隐瞒、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基本信息错误或不全,主要疾病诊断错误,疾病手术分类错误,医师、主任签名不及时等。实施及时归档管理前总缺陷率为15.20%,实施后总缺陷率下降明显,为8.6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78,P<0.05)。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入院及离院方式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主要入院方式均为门诊入院,分别为72.15%和74.43%,离院方式主要为医嘱离院,分别为88.20%和90.98%,其入院和离院方式并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05)。对不同入院途径进行加权分计算,实施病历及时归档前后门诊入院加权分值分别为2.77和2.87,急诊入院分别为3.63和3.65,转入途径分别为2.20和3.30,由此可以看出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后,加权分值有所提高。相关性分析发现:管理前后,不同入院与离院方式之间呈现负相关(r=-0.23,P<0.05和r=-0.14,P<0.05)。

3讨论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4

大专升本科的途径

统招专升本

“普通专升本”招生是指具备大学本科办学资格的高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的大学专科应届毕业生为招生对象,通过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进行录取的本科招生类别。普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以专科为起点。选拔对象为列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按规定程序正式录取的、本省各类普通高校的专科三年级在籍学生(普通全日制统招入学)。四种方式中,获得本科学历难度系数相对最大。

自考专升本

经获得了专科文凭的学生或者在读大专生,通过自考的方式拿到本科的毕业证。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成绩合格后由主考学院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符合条件者由主考大学授予学士学位。

成人高考专升本

专科毕业后,离开学校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考试,每年与成人高考同时报名考试(每年10月期间),最后颁发的学历是成人本科学历(有学位)。 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

开放教育专升本

开放教育是由取得教育部学信网可查的专科文凭学生自主报名,由开放大学自己组织入学水平测试,以网上学习和集中面授两种授课形式的新型成人教育模式。

网络教育专升本

网络教育,门槛低,学习方便,时间自由,而且网络教育也是国家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其性质大体和成人高考差不多,也是需要入学考试,但区别是学校自己命题和阅卷,分春秋季招生。

目前,国家十分鼓励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学习形式,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远程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增加知识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远程教育更适合在职进修学历提升的人群,所以大专考本科选择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是非常好的途径。

成人专科升本科有用,成人教育本科学历受国家认可,学信网可查,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历有同等效力,而且,本科学历肯定是要好于专科学历。

目前,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本科以上的奖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知识结构;持续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终身的过程,本文以知识结构为切入点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把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大部分:一般文化知识、历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其中,一般文化知识是指通识性知识;历史学科知识就是历史科目的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实践性知识指教育教学技能和经验。

二、方法

1.新手阶段(从教1-6年)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新手阶段的历史教师有着明显的教学特点,比如:①历史教材不熟、课标解读能力不强、不能科学地运用教辅资料,重难点把握不准;②对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技巧掌握不准、教法不灵活、生情分析不准确,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④教学语言掌握不好,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等等。

(2)完善途径――挑战公开课

公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确实,公开课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一堂公开课只有45分钟,而为了上好这45分钟,需要做好细致、全面的准备工作,从思想上、知识上、技巧上、经验上准备,大体说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备自己,思想上重视。其次,备教材,方法上重视。最后,备学生,技巧上重视。

2.成熟阶段(从教7-12年)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1可以看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探索、总结,各种知识类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多数教龄长的历史教师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在实践性知识随着教学时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的职业生涯仿佛只是在凭着惯性往前走,生活的压力、常规工作的压力以及思维定式,导致条件性知识可能跟不上更新速度,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疲倦或有心无力的抱怨,因此,本图的条件性知识用了虚线表示。

如果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无疑,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手,这就是开展课例研究、细致研究、大量写作、大量阅读。

(2)完善途径――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将教学理论行动化的一种校本教研方式,与新手阶段重在完善实践性知识从而更注重个体自我体验不同,组织开展课例研究是一种注重团体智慧的知识结构完善活动,既可以实现培训,也能实现自我培训,既能增长实践智慧又能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可以作为骨干教师示范和组织课例研修。课例研究对成熟教师阶段的专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专家甚至认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进步是可以量化的。

3.专家阶段(从教13-20年)知识结构特点及完善途径

(1)知识结构特点

从图2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发展形态。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整合,教师的学科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很丰富,并且有机融为一体。如果说新手阶段更多是探索、成熟阶段更多是积累,那么,专家阶段更多是沉淀。

(2)完善途径――系统理论研修

在前两个阶段,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趋向完善,但每种知识类型内部结构却不一定是成体系的。系统的理论研修是步入专家阶段必不可少的路径。当前,很多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办学转型,努力在更高平台上强化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人才,教育硕士与教育博士专业的开设就是成熟型教师追随教育教学教授专家们进行系统理论研修的好途径。

三、结论

从新手到成熟到专家,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如同攀登一个底座宽广而顶端尖锐的金字塔,很多人没有突破中途遇上的一个个瓶颈,做了塔底的“教书匠”,走到塔尖的专家型教师或者说“教育家”凤毛麟角。从新手阶段到成熟阶段再到专家阶段,通过“挑战公开课”到“参与课例研究”到“系统理论研修”,我们不难

发现推动教师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是知识结构的梯度

完善。

参考文献:

[1]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心理学报,2004(36).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一、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辨析

1.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之由来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3月下发了《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教人[2003)3号),决定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这是我国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的一项学位工作改革,也是继1985年开展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以来,为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开辟的一条新途径,同时也为高等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的学位层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由1999年我国开展的高等学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演变而来的,其区别也就在于将招生范围由高校“两课”教师扩大到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高校教师。

2.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土学位的三条途径

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有三条途径,第一条为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为统招硕士生,最终获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第二条是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土学位,并通过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最终获得硕士学位;第三条是通过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最终获得硕士学位。

在我国,通过全国硕土研究生统一招生人学考试方式入学进行全日制硕士学习的硕士生通常称为统招硕士生。我国于1985年开始为未能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开辟了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土学位的渠道,旨在鼓励公民多渠道自学成才,此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开辟的又一条不同于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途径,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就属于这一类型。

比较高等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三条途径,可以看出三者在入学方式、学习形式、授予学位类型等方面存在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外语的要求不同。通过第一条途径获得硕士学位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人学考试,外语具有较大的难度。通过第二条途径获得硕士学位虽然无须参加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各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但是只有通过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才具有参加论文答辩,进而获取硕士学位的资格。这一类型的外语考试也具有相当的难度。而通过第三条途径获取硕士学位虽然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外语入学考试2003―2004年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2005年改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CandidateTest,简称“GCT”,除对外语能力进行考核外,增加了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但从外语联考和“GCT”往年的情况看,这两类外语考试难易程度一般,录取分数线又由各招生院校自定,录取分数线都不太高。这无疑给广大有求学需求,而外语水平一般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条较为容易的求学道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第三条途径获取硕士学位由于其外语压力不大,高校教师可以专心学习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无疑是高校教师获取硕士学位三条途径中较为方便和容易的一条途径,将受到更多高校教师的欢迎。

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产生的原因

1.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数量和高校教师数量猛增。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数量迅速上升,相应的高校教师数量也迅速增加。在高校层次的构成上以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居多,新增加的高校也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我国截止到2005年5月24日有普通高等学校1794所,其中本科院校701所,高职高专院校1093所,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39%和61%,可以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所占绝对数量较多、比例较大。另外我国目前还有成人高校484所,独立学院484所,军事院校百余所。高校教职工数量和专任教师数量迅速增加,尤其是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在校生总数的增加,高校教师数量猛增,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从1998年到2005年,普通高校数量从1022所增加到1794所,增加了772所,增幅达75.54%,并且在这期间我国还合并了许多院校,部分高校规模变得十分庞大,万人高校比比皆是。普通高校的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数量2004年相对于1998年分别增加了58.11万人和45.12万人,增幅分别达56.44%和110.80%。虽然成人高校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其教职工及专任教师数量下降幅度不大,因此从总体上讲高校数量、教职工数量、专任教师数量都有较大增长。1994年至1998年,普通高校教师的年增长速度一直低于2.2%,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教师数量开始高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校升格合并导致高校教师规模扩大,例如2002年、2003年两年新增高校教师数达10.8万人;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高校扩招后教师紧张,新招聘了大批年轻教师。

2.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土及以上学位人员数量比例偏小,国家和高校迫切要求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学位层次,高校教师个人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及学位层次。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C1999)10号)提出: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是:提高学历层次,使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现在已经是2006年了,但能达到这一目标的院校恐怕还不多,几乎没有一所高职高专院校达到国家要求的30%的比例,即使教学型本科院校离60%的目标也有较大差距。表2中列出了我国1998年一2004年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各学历层次的数量及所占比例。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普通高校中专任教师数量2004年相对于1998年增加45.12万人,增加了110.81%,其中硕士以上教师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27。78%上升到2004年的34.29%,增加了6.51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拥有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达53.27万人,占62,06%。这说明我国普通高校教师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伍规模明显扩大,学历结构有所改善,但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突出表现在普通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过大。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量增加,导致高校教职工中低学历者人数有所反弹。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仍然偏低,距离目标相差较远并且进展较为缓慢。高校教师个人急需提升学位层次,高校也急于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学位水平,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我们国家正是出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和学历学位层次为目的,才设立了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形式。

3、高校教师获取硕士学位的途径不多且较难,不适合高校教师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开辟新途径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校教师获取硕土学位的三条途径。希望通过第一条途径即攻读统招硕士获取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一方面是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外语入学考试难度较大,很多教师都不能通过。一般情况下通过这一途径获取硕士学位的多为年轻教师,而相当一部分教师研究生毕业后不再回原单位工作,而是转投其他单位,对提高本单位教师队伍学位层次的作用不大。通过第二条途径即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获取硕士学位的高校教师,一方面由于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土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有相当的难度,硕士学位的获取率并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再迫于外语考试的压力,其学习时间多花费到外语上,对专业课程投入精力较少,所以其学位的含金量也较低。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由国家为广大高校教师开辟的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容易的,质量有较好保证的,有利于快速提高高校教师学位层次和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好途径。

三、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发展现状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在2003年“非典时期”过后推出的,第一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教师对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够透彻,多数人还以为和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土学位是一样的,入学后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到了2004年高校教师对其了解就比较透彻了,报考人数大幅增加,竞争也比2003年激烈了许多。可见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这一学位教育深受广大高校教师的欢迎。下面简单从其培养单位、招生对象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介绍一下其发展现状。

1.2003年―2005年培养单位数量、招生计划、入学考试科目,详见表3

2.招生对象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对象为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含“两课”、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高职、高专、新升格院校的教师。虽然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但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即教职工也参加了这一学位教育,说明其报名条件放得比较宽,这就给更多的高校专任教师和教职工提供了更大的参加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机会。

3.培养模式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参照培养单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制订培养方案,同时加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可根据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其中至少应有半年全脱产学习。目前各培养单位对此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要求的范围内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各不相同,入学时间有春季人学和秋季入学之分,学制2―4年不等,一般均要求修完应修课程,修满所需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方可以获得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有的培养单位采取和“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相同的培养模式,有的则尽可能的按照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来进行培养。

四、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发展前景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土学位工作的开展,为高等教育战线的教师开辟了一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渠道,也为高等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调整结构、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目前占高校专任教师60%以上的五六十万拥有本科学历的高校教师将是其稳定的生源,该项工作将在短期内服务于我国的高校师资建设,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学位层次,将受到高校教师和高校的双重欢迎。但从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来看,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院校自定,录取分数线过低势必影响生源质量。另外不同培养单位对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土学位的重视程度及培养模式各不相同,学制2―4年不等,其培养质量也会参差不齐。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质量问题事关社会对我国硕土学位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评价,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质量过低将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评价低下,最终会影响到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

尽管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因为它为高校教师提高素质和提升学位层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确实能起到提高高校专任教师和教职工教学和管理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作用,对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学位层次有很大帮助。只要各培养单位以严谨的态度给予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应有的重视,积极探索其培养模式,尽可能按照全日制相同专业的标准采培养,并保持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特色,确保其质量和含金量,就能使这一服务于我国高校师资建设,提高广大高校教师学位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形式健康、稳定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校教师。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7

“60后”省部级干部是我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年轻、务实、充满个人魅力,一举一动都倍受各界关注。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真的有三分之一出身“团口”吗?调查显示:

他们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

在他们各不相同的成长路径中,由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

80%的“60后”都有破格提拔的经历。

截至2008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中共有“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71人。其中,女性7人(均为省部级副职),约占10%;少数民族10人,约占14%;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约占16%;省部级正职5人,约占7%,包括湖南省省长、河北省代省长、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和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最年轻的是同为45岁的和孙政才,张庆伟和努尔・白克力都是47岁,48岁。

“60后”分布体现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

“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中分布较为均衡。在71人中,中央政府各部委局中共有15人,省级政府中共有56人。中央政府分布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监察部、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体育总局、邮政局和保密局,除国防科工委和环境保护部各有2名“60后”外,其余部门各有1名。

“60后”还广泛地分布在除甘肃省以外的其余30个省份中,分布最多的省级政府是北京市和新疆自治区,都是5人。北京市的5名“60后”皆任副市长,新疆自治区除主席是“60后”外,还有4名“60后”副主席。其次是自治区有4名“60后”副主席。再次是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和青海省各有3名“60后”副市长或副省长。另有9个省级政府中(山西、广西、江西、江苏、贵州、辽宁、山东、重庆和内蒙)各有2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其余14个省级政府各有1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

这种均衡分布状态,不仅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年轻化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的精密安排。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实现领导干部“四化”和破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两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要求以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就从未停止。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说与领导干部年轻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传统的“工程师治国”局面正在改变

在71名“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100%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9人,约占27%;获得硕士学位的36人,约占50%(其中获得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的15人,约占36人的42%,说明党校学历教育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学士学位的13人,约占18%;专科学历的3人,约占4%。

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学历约占77%)是“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突出特点。在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干部中,逾2/3是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说明“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取得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强烈欲望,同时说明他们是学习型的一代高级领导干部。在68个学士学位中,文科学位获得者31人,约占46%;理工农医学位获得者37人,约占54%。

这两个比例说明传统的“工程师治国”的局面正在改变,将来治国安邦的高级领导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毕业生。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已知确切入党时间的49名中共党员的年龄入党平均为22.05岁,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60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同龄人更早地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也间接地说明“60后”从政愿望在青年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

“60后”的平均任职年龄及晋升时间间隔

从职务晋升的速度来看,“60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60后”担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3.8岁,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担任副部级职务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1岁(比43.8岁降低了2.8岁,说明他们的晋升速度更快),他们担任省部级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5.2岁。“60后”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晋升到副部级职务的平均年限为18.2年(比21.3年缩短了3.1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昊),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可见,“60后”大学毕业后仕途坦荡,在官场上活动游刃有余,说明了他们较快地而且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按照干部职务晋升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初任职务为科员,晋升副科、副处、副厅和副部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3年以上,晋升正科、正处和正厅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2年以上。根据逐级晋升规定,本科毕业晋升至副部级职务最短时间要求18年以上,年龄最小应在40岁以上。从21位“60后”的详细晋升资料分析,他们由副科晋升到正科平均年限为2.4年,正科到副处为3.4年,副处到正处为2.7年,正处到副厅为3.2年,副厅到正厅为3.7年,正厅到副部为5.1年。这说明在同一层次职务中“副”升“正”时限较短、较易,但由下一职务层次中的“正”升到上一职务层次中的“副”时限较长、较难。不过平均来看,“60后”的各级职务晋升时限大体上与前述职务晋升规定相符,但其中不乏破格(破格规定年限)记录。破格次数占职务晋升次数的24.7%,几乎每位“60后”(占总数的80%)都有破格经历,科、处、厅的六个职务层次上都有不同比例的破格晋升者,说明“60后”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工作阶段都有优异的工作表现,并得到组织人事部门或者上级领导的赏识。

“60后”的六大从政路径

“60后”的从政路径各不相同,纷繁复杂,但仍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类型。根据“60后”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之前的主要任职经历为标准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是机关路径,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由科员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经由机关路径而晋升的“60后”25人,占35.2%。机关路径又分两种情况,即高层机关路径和基层机关路径。高层机关路径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工作。如原人事部副部长唐军,1983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劳动人事部,历经科级、处级和司级领导干部,一路走来,2007年担任人事部副部长。高层机关路径缺少基层从政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弥补缺陷的组织手段就是挂职锻炼。唐军任人事部副司长期间,曾挂职于银川市副市长一职。基层机关路径指大学毕业后从基层政府工作做起,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

第二类是共青团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共青团工作,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共青团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的是新疆自治区任副主席胡伟。胡伟从1984年任浙江省德清县团县委书记开始,主要供职于“团口”,除1986年至1994年的八年担任浙江省安吉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外,几乎一直任职“团口”,2001升至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005年调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

第三类是国有企业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国有企业工作,并逐步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国有企业(主要是央企)路径晋升“60后”13人,约占18.3%。最典型者就是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从事飞机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晋升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的位置,后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四类是大学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大学路径晋升的“60后”16人,约占22.5%。最典型的莫过于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陈章良于198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95年升任北大副校长,2002年升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2008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

第五类是研究机构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科研机构的高层管理职位,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科研机构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者是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2年升任法学研究所所长,后于2004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升任国家保密局局长。

第六类为其他路径,包括从新闻媒体单位、作家协会和军队各晋升1人,约占4.2%。

六大路径: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

六条途径涵盖了“60后”的所有从政路径。这些路径既是对“60后”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也是中央多渠道选拔培养高级领导干部制度的真实写照。

机关成长道路虽在比例上占第一位,但也仅占1/3强。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熟悉政府机关决策程序,人脉较好,对政府工作驾轻就熟。

排在第二位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比例上占到近1/4,但若连同科研机构成长道路一起计算,比例上接近机关成长道路,也占1/3(33.4%)强。这个数字说明有大量专家学者进入党和国家高层机关中。这条途径既实现了专业化和知识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给高层决策带来更多的理论指导,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程度逐步提高。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进入政府排在第三位,比例上占到近1/4。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他们的经济头脑和市场视野给政府带来的冲击是其他途径无法取代的,在经济导向的政府决策中,这些“60后”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人学历提高途径篇8

1.1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30名卫技人员,将其作为调查对象,有效的调查对象为120人,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5.09±10.34)岁;男58人,女62人;汉族101人,少数民族1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者77人,本科以下学历者43人;参加工作时间5年以下、5~10年、11~20年、21~30年、31年及以上者分别为38人、30人、26人、18人、8人。排除工作时间<2年、有精神疾病史、最近半年有重大生活事件的研究对象及不愿配合调查的卫技人员。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1.2.1调查问卷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参加工作时间、职称、岗位类别等。(2)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包括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和满意度、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及参加途径等33个问题。问卷经5位公共卫生管理专家评定CV(I内容效度)为0.90,为了进一步确认调查问卷的信度,对50人进行预调查,确定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81,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调查方法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员介绍调查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问卷现场发放并收回。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仔细核对,对字迹模糊的要现场核对并更正,对有缺项的可以让研究对象补充,如再次补充和更正的问卷仍然存在上述问题便视为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31%。

1.3统计分析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pidata2.0软件双人双遍录入,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统计描述使用(x±s),两两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统计描述使用率,两组或多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本次调查对象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平均得分为(9.39±1.62)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岗位的调查对象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民族的调查对象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态度及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必要/非常必要的共计10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4.17%;政策支持程度调查显示,选择支持/一般的共计9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00%;培训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效果很好/一般的共计11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2.50%;与工作相关程度调查显示,认为与工作相关/一般的共计10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8.33%。

2.3卫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显示,84.17%的卫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晋升职称,有小部分人员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能力而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2.4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卫技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以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会、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为主,68.33%(82/120)的调查对象希望以后采用网络途径参加继续医学教育。χ2分析结果显示,过往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途径和希望的途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继续医学教育概念。此后,国家每年审批多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而且每年数万人参加该教育培训。2002年,我国首次建立了部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试点,现在该基地的培训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3.1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分析本次调查对象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平均得分为(9.39±1.62)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的卫技人员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民族的卫技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提示,目前乌鲁木齐市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知晓情况仍有提升的空间,且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少数民族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得分较低(P<0.05),提示我们在乌鲁木齐市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宣传时,应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卫技人员。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工作时间的卫技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过往研究结果不同。笔者认为出现此结果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有关,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此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岗位的卫技人员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知晓情况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此结果可能与继续医学教育的长期开展有关。目前,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及管理系统相对完善,调查结果显示,卫技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程度、相关政策支持程度、培训效果、与工作相关程度均在80%以上。由此可以认为,乌鲁木齐目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得较全面,但仍有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政策支持较差。自国家大力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教育厅等机构加大了经济投入,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3.2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分析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对继续医学教育非常关注,但是84.17%的人员是为了晋升职称而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拿到高级职称后就一般不再愿意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笔者认为,此结果与以下因素有关:(1)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与晋升工作等规章制度相结合,已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了学历补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每年通过审批的教育项目数有限,项目对口专业少,内容局限,所以少数参加者未了解相关内容而参加培训,降低了卫技人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提高综合医院继续医学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卫技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使卫技人员能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学到新的、有创造性的国内外医疗知识及专业技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