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8篇

时间:2022-02-05 06:15:30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1

关键词:土地调查;测绘;更新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领域各方面对测绘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测绘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必须坚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

由于测绘可以理解为一项事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业务行为,还可以理解为专业技术,因此,对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认识各有不同。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事业,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个大概念,是与测绘信息化发展相关联的技术、信息、产品、网络、装备和设施、管理与服务等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测绘信息化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测绘事业发展进步的整体性标志;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业务行为,如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服务等行为,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业务流程和手段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个内涵适中的概念;如果把测绘仅仅理解为一项专业技术,则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技术形态的具体体现,强调测绘技术的发展,等同于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个小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大概念运用,解释为整体的测绘事业体系,囊括测绘事业发展的全部内容,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公共服务等涵盖其中,也不能将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小概念运用,解释为纯粹的技术体系,而失去其真正涵义,弱化其本质内容。所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应该解释为测绘业务手段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主要强调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等过程和手段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企业推进,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测绘的需求特点,统筹规划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局。充分发挥政府测绘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和竞争机制的重要作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测绘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着力解决测绘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提高测绘生产力水平,推进测绘生产组织结构调整。要以加快测绘科技进步、提高测绘装备和设施水平为重点,努力实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未来十年左右,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测绘科技进步取得突出成效,测绘技术装备和测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测绘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构成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现代基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标准体系等较为完善,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全面实现,测绘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测绘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立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测绘及相关行业共同参与,尤其要注重发挥测绘相关企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自主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以及测绘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增强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能力,充实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促进测绘生产技术及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提高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服务的整体实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是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要利用现代测绘理论和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与维护覆盖全国、陆海统一的新一代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测绘基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重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和国家空间大地控制网,全面提高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的密度与精度。

3.2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建设

实时化和空间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的重大进步。要着力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先进测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发射满足测绘要求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获取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数字航空遥感系统、重力卫星系统和航空重力系统以及地面移动快速测量系统等。

3.3自动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建设

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的重大变革。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

术等高新技术,研制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发展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快速、精确处理和集成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地面测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保密处理、产品制作等技术系统。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2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国家测绘和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军地测绘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期间,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到**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快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海洋基础测绘、海岛(礁)测绘和极地测绘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五)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七)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及时测绘成果目录,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开发适用、实用的权威性测绘公共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修订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九)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研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以及科技服务网络等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测绘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企业在测绘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十)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基金,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测绘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快高精度快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地理信息网格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加强测绘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测绘领域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我国测绘的国际地位。

(十一)加强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基础测绘生产基地的装备和设施更新,提高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建设。改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二)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增强工作能力。

(十三)完善测绘法规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海洋基础测绘和地图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

(十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修订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十五)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提高联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十六)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七)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提高测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3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国家测绘和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军地测绘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十一五”期间,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到2010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快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海洋基础测绘、海岛(礁)测绘和极地测绘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五)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七)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及时测绘成果目录,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开发适用、实用的权威性测绘公共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修订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九)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研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以及科技服务网络等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测绘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企业在测绘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十)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基金,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测绘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快高精度快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地理信息网格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加强测绘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测绘领域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我国测绘的国际地位。

(十一)加强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基础测绘生产基地的装备和设施更新,提高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建设。改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二)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增强工作能力。

(十三)完善测绘法规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海洋基础测绘和地图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

(十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修订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十五)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提高联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十六)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七)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提高测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体系

引言

城市测绘是现代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要件之一。它为城市管理者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基本的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城市测绘是一门综合多种技术应用的工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测绘工作也在不断前进,测绘方法、途径、工具、范围和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化也已经进入城市测绘的领域,并发展出较为完善的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城市测绘正由传统的测绘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飞快发展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各个方面发挥出不可估计的积极作用。

1 城市测绘信息化技术介绍

城市测绘信息化技术是在传统城市测绘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范围包括信息测绘的采集、分析、整理以及最后的输出全过程。藉由信息技术大幅提高地理信息采集和处理效率及质量水平。在城市测绘信息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测绘工作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各个方面得以完善及改进,下面对常见的几种城市测绘信息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1 地理信息服务可视化技术

城市测绘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城市位置附近的地理、地质信息。而这些信息内容往往都是呈连续性的,彼此间存在着共性和联系。所以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城市测绘工作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或相同的地方。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测绘的成果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测绘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将地理测绘的结果应用到不同领域中,为多种用途服务,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此,就必须实现城市测绘在各个领域中成果的融合和通用性,通过可视化技术,城市测绘取得的地理信息得以在不同方面提供服务。目前可视化技术已经成为城市测绘的一项基本技术手段。

1.2 全球定位技术和测绘仪的应用

测绘仪是当前城市测绘工作中的主要测绘设备,广泛应用于城市测量的各个业务领域。过去的测绘仪单纯是种模拟设备,进入新世纪,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测绘仪多次升级换代,已经成为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设备。使用测绘仪,可以大幅缩短取得可用数据的工作周期,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全球定位系统是现代卫星技术发展的一个成果。通过GPS技术,测绘人员可以迅速、准确地取得城市的周边和外形信息,为城市测绘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1.3 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

城市测绘工作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地区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和采集。获取、管理、输出的信息量极为庞大。采用标准化技术,可以使得大量信息在城市测绘工作的各个环节,乃至不同领域的应用之间实现通用,避免了不同标准下的信息转换环节,保证了信息处理的速度,降低不同领域间信息使用的难度。城市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的实现是基于对基础理论的充分了解以及对内部规律的准备把握的基础上而实施的,随着城市测绘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增大,人们对于城市测绘标准化技术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海量资源的投入,推动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

1.4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是城市测绘技术的有效补充,在推动城市测绘工作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摄影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前的摄影测量已经是城市测绘各个方面,特别是灾害预报、大型地理信息获取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保证技术,是城市信息化测绘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1.5 移动计算技术

城市测绘一般都在野外进行。要取得全面的地理信息,就要在不同地点进行测绘作业。在整个测绘过程中,作业地点往往是一直变化的。这就给移动计算技术提出了要求。地理测绘移动计算技术能够满足城市测绘系统数据更新和调度的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移动计算技术必将推动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模式的改变。

2 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实践的深入和功能的细化,城市测绘信息化已经呈现出体系化的特点。下面就对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2.1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主要为城市建设提供空间方面的信息获取、确认和共享方面的保障服务。该体系是在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科技,进一步进行整合与发展,针对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的需求,进行动态信息服务。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主要包括卫星定位服务、城市GPS覆盖网、水准网、大地水准面四个分系统,各系统紧密结合,彼此相互应证,使城市测量的精确程度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保障了城市测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地理信息实时获取体系

当前,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建设和正常运行对于城市测绘提供的信息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地理信息实时获取体系就是针对人类活动对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需求而设立的。地理信息实时获取系统的运行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先进技术,比如航空遥感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低空摄影测绘技术等。其中航空遥感技术是城市测绘实时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激光扫描技术用来构件城市三维模型,低空摄影测绘技术则负责局部地区的具体信息的动态采集工作。

2.3 地理信息快速处理系统

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测绘信息应用范围的增加,城市测绘系统所处理的信息量是极为庞大的,这就给测绘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需求,城市测绘地理信息快速系统被开发出来。该系统将城市测绘内外作业连成一体,简化了信息处理环节,降低了信息处理难度,实现了跨比例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了信息处理速度,使得测绘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灵活。

3 结束语

城市测绘信息化系统是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发展乃至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之,在工农业生产、防灾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城市地理信息的需求极为庞大。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测绘在城市建设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意义,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我国城市测绘信息化建设,进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罗名海.测绘信息化建设推动城市测绘技术发展[J].科技风,2012.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5

一、统一思想,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对测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测绘工作的重要性。测绘工作广泛服务于经济、国防、文教、行政管理和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并涉及国家秘密、安全。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宣传普及测绘知识。加强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广普及测绘知识,让社会公众和有关方面进一步了解测绘工作、支持测绘工作,为测绘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健全法制,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测绘管理机制

(三)完善*测绘法规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法定程序,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的测绘管理法规规章,不断建立健全与国家测绘法律法规相衔接、符合*实际的测绘法规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测绘工作,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领导。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增强测绘管理力量。*市测绘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管理力量,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加大对测绘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

(六)保障基础测绘实施。将基础测绘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本市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各区县政府对基础测绘有特殊需求的,报市政府批准后纳入全市的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共应急测绘保障、测绘科技创新、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财政部门对基础测绘财政经费采用专项管理,加强对基础测绘财政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和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断加强测绘统一监督管理

(七)严格测绘资质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完善资质年度注册的各项制度,科学界定测绘资质审批标准,严格依法开展测绘资质审核,加强测绘资质批后监管,提高测绘市场监管的实际效果。将测绘资质年度注册与日常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动态掌握测绘资质单位信息,增强测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及时向测绘主管部门依法汇交,*市测绘管理办公室要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积极推进测绘成果和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加强提供和使用测绘成果管理,完善审批程序。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

(九)加强新兴地图监管。加强对数字化地图、互联网地图等新兴地图的监管。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的作用,精心组织、着力抓好互联网地图的专项整治活动,整顿规范地理信息采集加工、互联网地图市场。整合相关部门的地图管理力量,提升管理能力和质量,确保*地图市场的秩序和规范。

(十)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监管。加大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针对性,特别是加强对规划测绘、房产测绘、导航电子地图、地下管线、重大建设工程等关系人身财产安全、影响面广的重点领域的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积极推进测绘质量制度创新和测绘行业质量诚信建设。依法查处违反测绘产品质量法律、法规、标准的违法行为。

(十一)严格测绘行政执法。充实测绘执法力量,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测绘主管部门与科技、旅游、国家安全、保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部门间信息通报、配合调查、案件移送、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擅自采集提供地理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测绘市场。

四、科技创新,完善服务,不断提升测绘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十二)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继续以测绘科技发展为依托,不断挖掘潜力,探索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动态监测的技术手段,进一步缩短基础地形数据更新周期,提高基础地形数据的现势性,分别实现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数据半年、一年、两年的更新周期。探索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更新与管理从地表向地下空间的拓展,及时调整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数据的覆盖范围,形成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地形数据覆盖。

(十三)建立完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更新维护机制。加强对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的管理,由*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牵头,协调市、区建设管理部门和相关公用管线管理单位建立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维护机制。通过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地下管线跟踪测量,建立准确和实时的*地下管线地理信息数据库,保障地下管线正常运行和城市公共安全。

(十四)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探索地理信息共建共享的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避免重复测绘。已有适宜测绘成果的,要充分利用。加强区域合作,发挥长三角地区特有的发展均衡和资源密集优势,加强长三角地区在基础地理信息方面的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功能的整体规划、整体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测绘;流程

1应急测绘的体系及流程

应急测绘工作通常分为3个板块,也就是数据信息的获取、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数据信息反馈。其中数据信息在获取时主要根据航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针对事件现场情况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指的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而数据信息反馈指的是将分析后的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决策部门,并且结合影像一体与快速制图技术,可以将最准确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指挥决策者,以此来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应急测绘工作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

2测绘地理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

2.1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保障

应急测绘工作属于测绘领域,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重点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地理信息测绘,因此,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与不确定性。而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在爆发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地政府要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制定紧急预案,其侦测的结果也要与平时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事件的紧急程度。此外,测绘地理信息在日常应用中还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因此,能够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再去采用相关测绘技术与设备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制定出最准确可行的应急解决措施。

2.2测绘地理信息可以提升应急测绘工作的精准度

测绘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固定的施测方式与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收集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类信息进行综合,从而构建出整体形势的地理信息框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各类数据信息不断进行修测更新,也就是不断优化正常情况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在传统的施测方式中,由于信息技术未能融入,因此,在施测质量与精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处理应急事故时无法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结合后,可以保证施测信息的质量性与准确性,并且搭配各类高端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能够对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这样能够使应急救援工作越来越高效。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3.1数据采集技术的高效应用

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利用小型飞机或者无人机,还要搭配相应的光学正射、倾斜和多光谱雷达等摄像系统,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对建筑物地理信息、光谱特征信息进行采集,以此来形成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多种技术测绘的数据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辨别突发事件的地理点位,这种信息采集技术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率。此外,采用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还可以利用卫星或航天飞机,在高空针对地理全貌进行捕捉与数据分析,能够从整体框架上对区域地理信息进行优化。其中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能够维持在约10km,而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约为900km,这样能够保证侦测区域的广泛性,采用超高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采集时间段且效率高,在处理大范围突发事故区域时,低空无人机遥感采集技术无法快速进行全盘扫描,而且在数据整合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采用超高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避免以上问题;(2)超高空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可以规避地面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变化等现象,航天遥感数据采集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波段进行穿透,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除了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地面单兵系统都能够在应急测绘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中地面雷达技术通过对地理目标进行扫描,能够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准确性做出保证,具备操作性强、携带便捷以及高效等优势,在地面、手中、车上都能够进行侦测。而地面单兵系统指的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单兵作战体系中,通常由gps定位系统、通信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组成,在处理突发事故与自然灾害时,地面单兵系统能够深入灾害区域内部进行地理信息的测绘,从而对现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从而保证灾害处理措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3.2数据处理技术的高效应用

在应急测绘工作中,首先,要对灾害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其次,要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一般在应急测绘中融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后,所获取的数据要经过专门的技术进行加工与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影像资料,为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因此,在针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时,通常会将快速制图技术与遥感影像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快速制图技术指的是根据事故区域的日常数据信息进行修改,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点位的变化进行修改,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事故发生后的变换点位与程度。而遥感影像一体化指的是对地理全貌进行施测,采用制图软件对地理信息框架进行修饰,最终成为应急测绘的一种图像。在应用遥感影像一体化时,需要将定位系统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数据信息中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还原,尽量缩小数据成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同时针对内部信息进行校正与调节,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拼接图像,能够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3.3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

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包括:(1)数据信息比较完善,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在处理突发事件救援时,可以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科学构建良好的处理方式;(2)三维精细化模型数据平台指的是针对区域内部的三维信息进行准确捕捉,并且根据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使空间信息、建筑物信息等组合效果更加真实,这样在处理应急测绘工作中,能够将部分变化数据导入模型中,快速形成全新的地理全貌图,为应急决策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模型指的是对居民区、综合地形、交通体系进行完善,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事件的发生点位,并且将数据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救援工作中针对高危区域进行报道,方便民众了解灾难现场的真实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本文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其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阐述应急测绘的体系框架及流程,介绍地理测绘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阐述相关应用,具体为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平台技术的实践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提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GIS;测绘工程;必要性;应用分析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在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测量工作,都多多少少存在着误差。并且,采用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得到的数据的准确程度还与测量者的测量熟练程度及个人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这就使得工程测量的数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对工程的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地理信息系统不同,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卫星组成的扫描平面,对地球表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将数据反馈到操作者面前,这一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所以避免了人工带来的误差。并且,地理信息系统的卫星扫描技术可以在太空上扫描到地球上的微小物体,这样的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肯定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测量方法。这就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

(二)降低了客观因素的影响

在传统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如果工程的建设地点在野外,测量工作人员就必须选择适宜的天气适宜的地点对工程数据进行测量与分析。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地质,人文,水文都会对测量工作的进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山区或者海拔高的地区,测量的难度就很大,甚至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测量工作就要延期。而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工程数据进行测量的时候,就无需考虑到这些客观条件,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卫星都可以对它进行扫描测量,给工程的建设工作提供关键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受客观条件影响小,所以可以全时段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

(三)测量效率高

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工作,往往需要测量小组到建设地点,选择好的测量位置,分步分组进行测量,需要有测量的记录人员,然后要人工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最后确定测量结果。而采用地理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测量工作,就可以省去这些繁琐的步骤,直接得到工程建设的准确数据,对复杂地形的测量更是节省了大量的间,这就使得工程行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建设施工的重要数据,推动工程的施工进程,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中的应用

(一)数据源

数据对于测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数据采集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一个重要功能。从数据来源的类型上看,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可以大致分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处理加工后的数据(第二手数据),另外也可将数据源分为非电子数据和电子数据两类。第一手数据是指直接采集的数据。传统的绘图野外数据采集工具主要包括三脚架、标尺、罗盘、平板仪、坡度仪、皮尺等,数据采集的结果往往需要记录在纸上,而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的是以全球定位仪、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为代表的现代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正逐步取代这些传统的数据采集手段。全球定位仪和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可直接与数据记录仪连接,将所测得的大量位置、距离和方位数据储存在数据记录仪内,也可直接存储在便携计算机的硬盘上,这使第一手数据的获取大大简化。

(二)数据采集

地图数字化是许多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都采用的数据采集手段之一。对于大型的测绘项目,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技术来使这个过程全部自动化,对于较小的测绘项目,需要手工数字化(如使用数字化板)。属性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地理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键盘来直接输入属性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通常用专业的数据软件单独管理属性数据,包括属性数据的采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数字形式的数据资源,从其他各种数据库系统中转入或转出属性数据,将是获取地理信息系统(GIS)属性数据非常重要和必需的手段。

(三)空间数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有多种方式管理空间数据。早期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基于文件来管理空间数据,特点是针对不同的数据模型开发设计不同格式的文件系统,这种管理模式比较灵活,所以一直还在使用。其缺点是不能管理巨量的数据,且针对属性的查询与管理功能比专业的DBMS弱得多。对于小型地理信息系统(GIS)项目,把地理信息以简单的文件方式存储就足够了。但是,当数据量很大而且是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时,最好使用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帮助存储、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

(四)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非常简单,网形结构简单,选点快,节省建标费用,降低测绘成本。当然,GPS测绘时的选点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选点位置应满通便利、视野开阔、易于安装接收设备、避开高压线、电台、高层建筑物等障碍物。选点之后,按照要求埋置标石,并保存点位,最后绘制出GPS网选点图。

观测成果是保证外业测绘准确性的关键性资料。当观测任务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和核对,并根据相关标准淘汰掉不必要的数据,必要时进行补测工程,严厉审核数据资料,确保信息的百分百准确,接着才能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否则处理出来的结果就会与真实情况出现很大误差。而GPS测绘技术是一种连续的同步测绘技术,每隔15s就会自动记录一组数据,这是常规测绘方法所不能比拟的,而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也提高了其测绘的自动化程度,这也是GPS测绘技术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三、GIS的广泛应用对测绘工程重要意义

(一)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促使我国测绘工业的生产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二)通过对各种地质、测绘测量、经济、技术参数的分析和处理,可使测绘企业的各级主管人员迅速、及时并直观地查询有关技术数据。

(三)GIS应用技术的开发,以测绘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为突破口,实现数据信息的滚动开发,从而提高GIS的应用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领域的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充,工程行业对自身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社会的需求测绘工程行业必须要重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高,工作精度高,工作面积广,可以为工程建设的测量工作,监控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不仅是提升工程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更是顺应社会科技发展潮流的行为。希望地理信息系统得到测绘工程领域的重用,为测绘工程及其它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黄立友,GIS技术在房产测绘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2012,4(2):33-34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地籍测绘;数字测绘技术;测绘控制导线;数字化测绘方法

前言

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也使土地资源紧缺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合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分配,做好土地资源的全面规划,这就对城镇地籍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成图速度快、坐标精度高等特点,将其在城镇地籍测绘中进行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确保测绘的精度,所获得的地籍信息准确性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 地籍测绘概述

地籍中主要是记录土地及地下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等信息,通过图形、数据及文件等形式进行记录。地籍信息的获取,可以利用地籍测绘来实现,地籍测绘通常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种测绘行为,在具体测绘过程中,需要利用测绘技术来对土地的地籍信息进行整理,具体操作步骤以测绘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及动态更新等为主。在地籍测绘中引入数字化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测绘的精度和地籍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地籍测绘所获得的数据,是地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后续施工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对地籍测绘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测绘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中的方法

2.1 建立测绘控制导线

建立高等级的测绘控制导线是测绘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具有较高手精密度的测绘仪器,执行严格的测绘步骤,并实现对基本控制点坐标的获取。近年来,GPS技术和全站仪在地籍测绘中应用十分广泛,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中三角测量形式,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控制导线的准确性,而且使测绘人员劳动强度得以降低。在具体对基本控制导线进行布设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布设时利用静态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利用GPS中自带的平差软件,在获取基本控制导线点坐标时更具便利性。

二是布设基本控制点可以使用高精度全站仪。利用这种方法时是在已有的基本控制导线点位上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具体的操作程序及标准要求,当获取到坐标点位后,需要对坐标点位进行平差处理,以此来对测绘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有效消除。

三是在布设基本控制导线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较近的已知的基本控制导线坐标。

2.2 数字化测绘方法

2.2.1 实时动态差分技术

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主要是针对于城镇地籍信息测绘中一些较开阔而且建筑物较少的地带,在具体测绘过程中,测绘得到的坐标点位及地籍信息要随时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并进行关系草图绘制,当测绘工作完成后,则需要将获取的坐标点位输入到电脑中,然后利用电脑成图软件成图。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仅具有工作效率和测绘精度的特点,而且对工作现场也没有过高的要求,能够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这也是在当前地籍测绘中较为常用的测绘方法。

2.2.2 全站仪测绘

当所测绘地区存在着建筑物遮挡,或是电磁波信号无法对其进行覆盖时,界址点或是地物等地籍信息则可以利用全站仪来进行测绘。需要在测绘前建立基本控制导线,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全站仪来进行碎步测量,并利用全站仪来存储所则得的地籍点坐标,草图在现场即可绘制出来。等测绘工作完成后,可以利用全站仪中的存储的坐标信息和现场的草图来完成地籍图的绘制。利用全站仪对地籍进行测绘,能够实现对地籍死角的有效测量,同时与全棱镜设备进行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测绘效率,降低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2.2.3 数字摄影技术

在地籍信息测绘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字摄影设备来获取地面地籍信息,在内处理后所获邓的信息在电脑在进行匹配,完成地面模型的创建,并利用专业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近年来在地籍测绘工作中,全数字摄影技术以其成图面积大、良好的经济性及精确度等优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2.2.4 扫描成图作业

扫描成图作业主要是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地形图或是地籍图,通过扫描软件来将原始测绘图扫描到计算机中,以此来将获得的栅格图变成矢量图,从而获取数字化地籍图。但这种由原始图所获得的地籍图,必然会受到原始图精度的影响,需要成图后对基本信息进行补测和修测,并进一步核实一些重要地籍信息点位,避免存在错误或是大的误差。

3 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详细的地籍调查工作

地籍测绘工作开始之前,要深入调查与其相关的所有地籍要素,同时清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面积及界址线等关系,并进行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在对地籍点位标注时,所输入的属性信息要保证完整性,并建立健全数字测绘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

3.2 城镇地籍测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等设备进行地籍测绘时,首先必须建立基本控制导线。基本控制导线的要求必须满足委托方允许的控制等级。一般地基测绘工作中,测绘等级分为一、二级,依据《城市测量规范》规定有5″、8″、12″三级,5″级导线点必须建立在四等以上的控制网中进行控制。

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密度要求:1:500的地形图分幅图大于等于3个,1:2000比例的分幅图不少于4个,埋石点的位置、坐标信息、点位等级等方面的信息应记清楚,防止混淆。

在进行一级和二级控制点布设时,要求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及各种交会测量方法,对图根控制点进行加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布设图根导线长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与相关规定要求相符,并要对左右角及圆周角闭合差进行测量,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平差。

4 结束语

在地籍测绘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不仅有效的提高测绘工作效率,确保了测绘精度,而且能够更好的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使测绘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所获取的测绘数据及地籍信息,能够为后续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策,文雪巍.基于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