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预算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2-21 11:12:39

预算管理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篇1

根据本文作者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效益、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的企业预算管理起步晚,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主要重视的的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有一些国有企业,也只是在上级部门要求下才实行预算管理,还有一些企业尽管施行了企业预算管理,也只是在效仿其它的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去对企业预算管理进行认识,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企业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2)预算制定不能服务企业战略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分为短期的预算目标和中长期的预算目标,短期的预算管理是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中长期的预算管理是为了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服务,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匹配,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上,相辅相成,如果预算管理的制定不能服务企业战略,则就失去了企业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3)预算管理编制与考核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因此在编制的时候需要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行预测,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支持,否则编制出来的企业预算管理就很有可能与实际背离,同时对于企业预算管理还需要一个考核制度,根据实际的考核情况进行反馈修正,没有考核的反馈,就不知道预算管理制定是否合理,就不能作为评价指标来使用。

(4)预算管理不能与奖惩制度挂钩

企业的预算管理在制定后就需要下级单位或者个人来执行,但是很多时候预算管理不能与奖惩制度挂钩,这就导致了在执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解决措施

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作者提出了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优化解决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改善企业管理模式,重视企业预算管理

由前面提到的中效益,轻管理现象,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成功,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企业预算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然后在实际行动中重视起来,科学、合理的在企业内部实施企业预算管理。

(2)严格按照程序制定企业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是为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制定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根据企业预算管理的制定流程严格把关,然后由相关的领导组织讨论,进行审批,后期对于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

企业预算管理在制定后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这就需要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反馈情况来改变企业预算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真正发挥出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4)将预算管理纳入奖惩制度中

在企业的奖惩制度中考虑企业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这样员工执行企业预算管理的时候才会有压力和动力,执行力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同时将预算管理纳入奖惩制度中,还能够体现出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上行下仿,将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体现出来。

三、结论

预算管理论文篇2

在我国各类组织的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松弛是普遍存在的。对于高校而言,预算松弛就是高校实际预算水平与预期预算水平之间的差异,包括成本松弛和目标松弛。具体来说,成本松弛是预算执行者因采取某种行为造成某项任务所需资源总额高于预期值,而目标松弛是使预算实际产出总额低于预期产出值。预算松弛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理论认为,预算管理实质上是一个组织上级与下级之间委托关系的处理和协调过程,由于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若基于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业绩考核,就会促使下级采取特殊行为造成预算松弛,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管理低效和资源浪费,不利于高校的总体发展。而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在管理实践中要建立一定的松弛来缓冲风险,根据所处环境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基于权变理论,预算松弛是高校面临外界不确定性的一种缓冲,一定程度的预算松弛反而能帮助高校实现组织目标。问题是,权变理论的观点要满足一个前提,即“一定程度”的预算松弛。但这个“度”如何衡量,是没有办法精确把握的,在实践中,预算松弛的“度”往往被预算执行者放大了,使得预算松弛的防范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尽管理论和权变理论都能解释预算松弛,但理论比权变理论更有能力解释我国高校预算松弛的现象。

二、高校预算松弛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管理机制驱动———分级管理体制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2)中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即“政府—高校—高校内部”模式,其中,政府和高校、高校和高校内部不同二级部门(学院)之间存在广泛的委托关系。根据理论,一个组织若采取委托方式进行管理,由于组织不同层级的管理目标、掌握信息程度、管理技能等不同,下级人员作为“经济人”,会本能地维护自身利益,利用自身参与预算编制的机会制造预算松弛。以W高校为例,高校一级财务机构在制定预算方案时,二级部门(学院)的受托人会提出各种预算执行的制约因素。相对于一级财务机构,二级部门(学院)的受托人更愿意站在自身部门(学院)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更了解自身工作内容和性质。在这种立场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下级会极尽所能地制定偏离预期水平的预算,通过这种预算松弛缓解预算执行压力,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显然,这种基于“私利”的预算松弛是狭隘的,会造成资源分配不恰当,一些资源相对富裕的二级部门(学院)分配到较多资源,而真正需要资源的部门(学院)却分配较少。这种“贫富拉锯式”的资源配置最终会降低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不利于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动力机制驱动———成本补偿机制

所谓成本补偿,就是对某一主体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付现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补偿。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成本补偿机制。高等教育的产出过程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其“产品”不能通过市场价格直接补偿,更不能通过收取高额学费回收补偿,只能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或其他再分配形式给予补偿。这种本是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成本补偿机制,却为高校预算松弛提供了动力机制。预算是组织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控制成本的管理工具,对主要依赖于国家资助的高校来讲,预算更是取得资源的有效途径。在这种动力机制的刺激下,高校反而容易追求成本最大化而非成本最小化,违背了“勤俭办学”的发展理念。在不超过国家总体预算限额的前提下,高校倾向于制造成本松弛,即预算的资源需求量高于预期需求水平,从而通过预算取得更多的成本补偿资金。此外,高校预算的“博弈”性质更加剧了成本松弛的程度。对于高校而言,预算编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上下级博弈的较量,二级部门(学院)通常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借口工作需要,要求追加预算经费,最终造成预算数额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资金使用效率大幅下降,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利益机制驱动———与预算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

高校目前的绩效考评机制普遍都与预算执行成绩挂钩,预算执行程度高,绩效就好;预算执行程度低,绩效就差,直接影响预算执行者的个人利益。在这种绩效考评机制的驱动下,预算执行者在一开始参与制定预算时,就会与上级管理者讨价还价,将预算目标尽量压低,通过制造这种目标松弛,降低自身预算目标的实现难度,最终保护自身利益。同样以W高校为例,假设该高校规定,为鼓励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年终绩效考核要参考预算执行结果,如若超额完成预算,会有奖励政策。作为预算执行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会想方设法制定较低的预算目标,以便轻易完成目标,取得亮眼的考核业绩。这样使得管理者并不清楚预算执行者的真正业务水平,无法做到“人尽其责”,最终整个高校的管理文化就会趋于松散。此外,管理过程中的“棘轮效应”也会加剧目标松弛。在一个组织中,上级试图根据下级过去的业绩水平建立业绩评价标准,若下级越努力,好的业绩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也就越高。这种业绩评价标准随下级业绩上升而上升的趋向被形象地称为“棘轮效应”。显然,棘轮效应对组织整体发展是有利的,但却不利于预算执行者个人利益的实现。一旦预算执行者意识到他的努力将提高业绩评价的标准时,他努力的积极性就会下降,通过制造目标松弛避免完成上级制定的预算目标。

三、基于高校预算松弛的预算管理优化路径设计

(一)创建预算文化,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因素

通过上述高校预算松弛的驱动因素分析,可以归纳出产生预算松弛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消极本性。因此要想解决预算松弛现象,最根本的应该是对“人”实施正向引导,植入积极、端正的预算文化。即借助企业文化来实现预算管理功能,形成一种全新的高校预算文化管理理念,以从根本上解决预算松弛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领导走基层

预算松弛之所以存在,原因之一就是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预算执行者利用自身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不同程度地“糊弄”上级,而上级由于长期居高位,加上尽快完成预算工作的心理,从而对预算松弛现象听之任之。为有效解决这一现象,高校领导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多走基层,从而在预算制定过程的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2.下级培养职业素养

产生预算松弛的根源在于“人”的消极本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最迫切的就是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素养教育与规范,正确引导教职工的工作思想和行为,形成良性预算文化。除了依赖于教职工自身拥有的职业素养之外,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持续培训、宣传、管理机制等方式扩大这种正向职业素养的影响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高校预算文化。

(二)设计利益制衡制度,实现多赢

对于高校而言,上级为确保更好地经营管理而实行参与式预算,鼓励二级部门(学院)参与到预算制定的过程中。但二级部门(学院)与上级、各个二级部门(学院)之间又存在不同的利益,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矛盾和冲突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设计一个有效的利益制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预算执行者不断制造成本松弛或目标松弛,就是想减轻自身压力,在同等条件下能轻松完成既定目标。对他们来说,这种预算目标就是一种外在强制,因此有必要将预算目标转化为预算执行者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将个人利益与预算目标完成度相结合。既然“人”是追求自利的,那么高校就应该遵循这种本性,以既定的预算指标为标杆,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激励预算执行者自愿、主动地完成给定的预算目标。通过这种“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促使各个二级部门(学院)自愿参与到竞争之中,最终确保高校、各个二级部门(学院)均能得到利益最大化,实现多赢。同时,高校要善于正向引导,在执行制衡制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预算执行者做好本职工作,避免不同二级部门(学院)的恶性竞争,高标准完成既定的预算目标。

(三)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注重过程控制

预算松弛包括成本松弛和目标松弛,其中成本松弛是有迹可循的。针对成本松弛,高校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引入绩效审计制度。相对于企业,高校的支出要简单许多,主要是教学、科研和其他正常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因此,要从财务审计着手,加强对费用支出的审计,保证每一笔费用支出都合理、经济。并通过定期对二级单位(学院)的绩效审计,防止预算中无关隐性成本的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预算松弛更易出现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因此,高校应具备全局意识,建立一套针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估、反馈的全方位控制机制,尤其重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做到结合实际、量化编制、持续跟进、及时反馈。真正将预算工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落实到位,加强过程控制,才能从总体上防控预算松弛。此外,高校应该尝试建立专门针对预算松弛的风险预警机制。高校如果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便会大大降低过度的预算松弛给组织造成的损害。但对预算松弛“度”的衡量目前并没有可以借鉴的做法,只能是一个长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基于此,高校应该十分重视对预算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培养,增强其信息收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从而更好地识别预算松弛。

(四)引入更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

为应对预算执行者的目标松弛行为,高校应该引入更加科学的业绩考核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在实行与预算挂钩的业绩考核机制时,可以考虑增加一个考核指标,即有无预算松弛成分下超额完成预算目标的奖惩。对于预算执行者,如果超额完成一个不含预算松弛成分的预算目标所获得的激励将大于完成一个含有松弛成分的预算目标所得的激励,并配以对没有完成预算目标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就能鼓励预算执行者制定不含或者少量预算松弛的预算目标,从而起到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同时,在设定预算目标时,可以尝试将最高标准改变为最低标准。在传统的预算制定过程中,都倾向于最高能实现的程度,并以该程度作为预算目标。这种高标准的预算目标对不同层级的预算执行者来说并非十分容易,也正因如此,预算执行者才会想方设法地制造预算松弛,降低预算目标。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将预算目标设定为最低标准,即所有预算执行者都能达到的最低基本线。这个最低基本点应该来源于高校对预算执行者执行能力的了解,同时参考其他高校的数值,取平均水平。一旦预算执行者无法完成最低水平,则会面临淘汰,相反,如果达到该水平,其个人利益就会得到保证,如果超过该水平,就会得到对等的额外奖励。通过制定这种低标准预算目标,整体拉低预算执行者实现预算目标的难度,同时辅以不同层级的激励措施,在保证预算执行者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反而会刺激预算执行者付出额外的努力,获得额外的收获。

四、研究结论

预算管理论文篇3

例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监察部等等。这一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根据自身职责任务来编制自身的预算,并负责执行;集中与整理本部门经济活动资料,并负责把握、分析并监督预算执行。以上就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最基本的组织架构体系,现实工作过程中,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征,来加强与取舍各个预算组织部门,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促进、有效配合,力争获得最优质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在已有的全面预算组织结构体系下,依然要明确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亦步亦趋地开展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大体要经历从“预算战略计划部署”到“预算制定执行”再到“绩效考核”这三大过程。首先,企业要确立全面预算目标计划;其次,根据具体的目标来科学编制预算,再根据所编制的预算内容来积极执行。在预算控制实施过程中会有各种信息反馈出来,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和问题对预算编制进行适应性调整,结合所反馈信息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依照考核结果对应实施奖惩、激励制度,从而再确立出新的预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起始于战略计划的制定,终止于绩效考核,其中经历了预算制定、执行与结果反馈、考核等过程,这一循环闭合模式终极目标是改善企业预算管理,推动各项目标的完成。

二、科学编制预算

在具备了健全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后,下一步就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全面预算的编制要本着自上而下、从下至上、上下配合的原则,参照企业最高层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来编制总体预算目标,再根据各个部门的业务范围、经营情况,并结合客观市场发展态势来编制出属于本部门年度预算,预算的编制需要调动企业全体力量,要重点从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资本预算这三方面进行编制。同时,必须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只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高效开展,提高预算管理的成效,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有:弹性预算、定期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等,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可以一概而论,而且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缺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领域、发展特点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算编制方法,依靠此方法来编制出科学的预算,例如:零基预算方法适合用在企业经营间接费用预算的编制,滚动预算编制法则适合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带来显著成效。

三、加强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与控制监督的有效配合,要将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与经营管理同预算联系起来,将预算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第一,实行预算责任制度,确定预算责任主体,创建预算责任系统,成立成本控制责任机构等等,确保预算执行能够严格依照预算编制进行。第二,将预算目标与任务分配至各个责任部门,同时分配到不同的经营部门,经营部门领导则负责将预算进一步细化,具体落实到各个职位、岗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面的预算管理执行系统。第三,不同部门、经营实体等要根据本部门的工作内容、经营业务制定出更加细致的预算执行计划,计划可以细化到季度、月份,并在季度或月末对预算完成情况加以总结,从而优化调整预算执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力争达到最优的预算管理效果。同时,也要做好预算管理的控制工作,要根据企业董事会所制定的各种预算目标来对企业经营发展、财务以及资本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要注重全员参与监督,有目的、有侧重、有规划地展开预算控制,可以调动制度体系,启动会计系统来加强预算管控,同时发挥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功能,并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依托系统、规范的内部审计系统来改革、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角度论企业存货管理的优化与加强文/梅雪玲程序,以此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目标,要重点加强财务、业务与资本等方面的预算审计,同时也要对预算管理的流程与制度方案等进行审核。

四、总结

预算管理论文篇4

本文概述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了各层次模型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有很多精彩内容,我们会一一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关注。 论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内容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进,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管理重心,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控制,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这就是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Budget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既是对已经选定的各个决策方案,统一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和概括,借以总括地反映企业总体在一定期限内所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要以它为依据,作进一步分解、落实,使之具体化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各自应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进行业绩评价的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系统通过及时统计各相关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与计划指标或预测指标的差异,加强过程控制,对脱离目标的不利差异及时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以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通过全面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有效推展,可促进发电企业组织扁平化,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的形成与挖掘运用;抓紧企业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这两条核心流程;实施“低成本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概述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了各层次模型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有很多精彩内容,我们会一一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关注。 论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内容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进,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

预算管理论文篇5

本文概述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了各层次模型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有很多精彩内容,我们会一一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关注。 论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内容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进,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生产经营的过程为管理重心,强调对过程的全面控制,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这就是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Budget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既是对已经选定的各个决策方案,统一以货币形式进行综合和概括,借以总括地反映企业总体在一定期限内所应实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要以它为依据,作进一步分解、落实,使之具体化为企业内部各层级、各单位在具体完成企业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各自应实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进行业绩评价的依据。 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系统通过及时统计各相关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与计划指标或预测指标的差异,加强过程控制,对脱离目标的不利差异及时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以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通过全面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在发电企业的有效推展,可促进发电企业组织扁平化,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库与生产数据库的形成与挖掘运用;抓紧企业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支持这两条核心流程;实施“低成本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概述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电厂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了各层次模型的问题,然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关键技术、设计约束及系统特点。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有很多精彩内容,我们会一一呈现给大家,请大家关注。 论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内容 1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不断推进,最终结果是使发电企业走向市场,成为竞争的主体。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集综合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决策,达到既保证足够的机组安全裕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又保证企业的目标利润,走“安全效益”型的管理道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国发电企业目前必须面对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亟需开辟全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应该涉及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以

预算管理论文篇6

1.1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传统管理、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系统论和权变观3个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人员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也更为深入,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但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一定能够将企业的预算工作做到最好。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应建立在管理的权变观和系统观上,预算管理的实施活动应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该对组织内部各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由于受到分系统独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组织,对预算管理的具体模式和方法进行权变选择。

1.2企业预算管理的环节

企业预算管理的环节首先包括预算编制,不仅是预算管理工作开始的标志,更是企业项目运作的目标与方式,其统治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应该依照预算编制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将数字化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其次是预算控制,确保整个项目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监督与评价,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就是预算考评环节,只有让员工与管理者明确每个项目完成后的优点与不足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改进,通过预算考评可以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度。

2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预算目标不科学,预算指标有效性差

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起到统筹和指导的作用,然而我国很多企业却不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目标,尤其是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传统的经验方法,这样是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的,并且,一旦企业项目出现突发状况,预算管理人员也很难及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预算的指标缺乏客观性、适用性、经济性,使得企业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预算目标应当将成本、收入和支出都计算在内,如果没有科学的预算目标,就不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就是预算指标的有效性太差,不具备良好的反馈价值,也就是说,企业的预算编制需要注重内部的生产,尤其是市场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但是很多企业制定的生产目标往往脱离实际,不符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预算体系消耗的成本很大,造成资源的浪费,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得不到提升。

2.2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编制无战略导向

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为预算管理机制提供有效的环境基础与操作基础,现代化的预算管理应当是规范与权威的,而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却过于涣散,工作效率很低,任务完成质量也不高,尤其是经营活动中的执行力度更是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也间接地导致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协调,经常不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任务,因此,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资源配置与整合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就是预算编制缺乏战略的导向性,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要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就应当制定具备战略导向性的预算编制系统,最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现状,充分对当地的市场和国家政策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先制定出一个整体的战略发展目标,再制定每一阶段工作任务的小目标,不应当一味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获取,应当立足长远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否则,很难实现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

2.3预算控制及考评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大多企业在预算控制执行力度方面都比较欠缺,上文已经提及预算控制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却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例如跟踪、阶段性管理等,从而导致企业预算控制的执行力度极低。在考评制定方面也不是十分完善,甚至有些企业并没有将考评制度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来,使得预算控制工作过于随意,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反思,还有一些企业的考评一年进行一次,这样对员工的管理显得十分松散,不能够促进职工的工作热情,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严肃与权威。

3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

3.1将企业发展目标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只有制定了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战略目标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而将预算管理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对生产经营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支撑整个企业战略的进行与实施,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出现发展道路的偏离,企业应当通过对财务数额的量化和实际工作任务的具体化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考察,确保对出现偏离发展目标的行为予以及时的制止与纠正,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效益与短期成果的平衡。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对于其旗下的子公司所实行的明确的战略指导,首先,规定年度预算指标,从而帮助子公司改进工作模式及创新管理理念,为整个企业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就是对年度预算导向明确规定,尤其是利润的重视与资本报酬、产品毛利率、税前利润等,只有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后,要注重企业预算的控制边界,任何行为都需要有相应的尺度予以约束,企业的发展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而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是一种互动、互助的关系,两者应相互修正与支持,从而将企业内部运行的方方面面完成得更好。

3.2增强预算管理意识、构建配套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意识的增强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应用科学、适用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够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我国企业应当改变轻视预算执行的观念,首先,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内涵,通过制定和颁布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及准则规范各项经营活动的进行,尤其是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决策能力,管理人员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通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地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也要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将项目运行的目标、预算编制等制定完全。

3.3重视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

实际上,国外有很多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地发挥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激励作用,也就是我国企业所实行的奖惩制度,这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也就是在预算执行与监督的过程中增加信息反馈作用的机制,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先进的、高科技的管理方法都可以应用于企业的预算管理当中,尤其是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控制与分析。预算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考评与激励,将各部门职员的权利与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严格遵从责任制度,确保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结语

预算管理论文篇7

1.1预算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港口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目标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分解,不能完全落实到港口企业各种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做到全员的共同参与,也不能做到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与控制,会出现“编一套,做一套”的现象,使得预算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预算执行超标现象严重。比如,在成本费用的标准以及定额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码头多涉及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与吞吐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函数关系,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员工往往随意性较大,定额化管理流于形式。

1.2未形成多角度预算分析体系

由于我国港口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还处于逐渐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在预算分析的方法和角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多数港口企业在预算分析过程中只是注重预算数和实际数之间差异的分析,并且是对单一期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并不能满足港口企业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体制,推进预算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的需要。同时,在预算结构分析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上文所述的不同时期所要着重关注的不同预算板块,需要港口企业针对不同时期的预算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宏观上调整预算管理的方向。

2加强港口企业全面预算实施的方法

2.1制订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计划,科学采用预算编制方式

要想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预算管理计划。以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预算管理计划的制订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融合,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订了3~5年的长期预算管理计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年度预算计划,并对年度计划进行分解,分解为季度和月度计划。在月度和季度预算的衔接过程中,强调根据预算指标完成的情况,采用弹性预算的方式对预算编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具体项目上,对于业务稳定的,按照计划编制;对于业务不稳定的,根据计划以及目标业务量中最大概率业务量以及单价进行确定。除此以外,还要充分合理地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尽量减少非生产性的支出,控制无效的现金流出。

2.2落实预算执行,强调动态监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港口企业需要紧密结合预算计划与预算编制,进行指标的落实和分解。以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预算执行严格按照预算计划的板块划分进行指标的分解。在财务预算上,按照成本预算、费用预算、资金预算、资产负债预算以及损益预算进行板块划分;在业务上,则将预算集中于设备购置、设备维修、采购、库存、销售以及人力资源上。除此以外,该公司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结合季节性变化对于公司业务的影响,分别对财务预算的不同板块进行有区别的侧重。在执行过程中,采用动态的汇报指标完成方式进行监控和预算的调整。该公司指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人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汇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实差异,以更加准确地洞悉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把握资金的分配动向。

2.3建立完善的预算分析体系

多角度预算分析体系的建立需要以会计核算的结果为参考,在此基础上将预算分析与会计核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在财务预算的分析上,要注重与当下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方法与口径相衔接。利用季度和月度会计报表的数据,对预算执行完成的指标进行分析。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报账中心,将筹资、投资、往来款项以及票据管理通过报账中心进行连接,快速地整合出近期的财务数据,为预算分析提供及时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以差异分析为基础,进行多期间会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3结论

预算管理论文篇8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日益被我国企业,特别是被大型国有集团公司重视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当然,从实践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观念模糊、预算控制不严谨、预算考核形同虚设等等,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是被实践证明的一种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的现代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被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作为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国内外企业经验来看,集团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一)规划未来活动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以战略目标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预先思考,以预算的方式对企业未来整体经营规划和经济活动进行的总体安排。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风险就越高。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要关注未来的发展前景,防范未来的经营风险。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市场机会和威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经营决策的效果,使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之前就能根据对未来的预测做出调整,以预算来防范和减少经营风险,以预算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目标责任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划分企业的经济目标责任主体,明确他们的责、权、利。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分解为分企业年度经营目标,并将年度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责任人,通过预算指标的分解和对预算执行过程、完成结果的全面追踪和问效,实现责权利相结合,使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有了坚实、可行的基础,也为企业出资者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资信保证。

(三)有效配置资源

企业的目标无限,资源有限,财务资源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源。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将企业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与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筹运作,并对其运作实行监督、控制和考核。通过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运作,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强化成本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节约支出,实现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

(四)提供管理标准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标准。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整合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可对企业的各项作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企业价值流,建立预算标准,对企业各部门及其员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范与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目标可循,有制度可依。同时,全面预算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可以通过预算标准的优化,改善关键业绩指标,推动责任业绩评价,实现企业整体经营业绩的提升。

二、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2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这一方法很快就成为大型现代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开始借鉴国外经验,摸索运用预算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集团公司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具有片面性且缺乏处理实务的经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一)预算管理的概念模糊,观念滞后

预算包括预测,但不仅仅是预测,还有计划。一个好的预算不是依据实际报表进行简单的数字调整,也不应该是凭空想像的数字安排,而应是以科学的预测和切合实际的业务计划为基础,多次上下往返讨论而决定的。但许多集团公司的管理者把预测当预算,简单地认为将事先的估计或判断反映到财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就是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而且,由于财务预算贯穿于全面预算的始终,以致于很多人认为全面预算就是财务行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因此,把预算管理归为财务部门的事情。

(二)预算管理导向不明确

国外企业的预算管理具有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以价值管理为主线、注重预算执行与过程控制、密切联系市场动态等特点,但我国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导向不明确,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和控制,结果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即:预算编制是一套数据,而预算执行是另一套数据,使预算丧失了它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三)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

全面预算就是集团公司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和数量化的说明。全面预算所表述的是一个理想中的经济活动状态,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的影响是负面的。为了确保达到集团公司预算所确定的目标,在预算批准后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要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以便实施有效的控制。但现实预算管理的实践中,很多集团公司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制度,导致预算控制不力。

(四)与业绩评价、激励机制相脱节

预算是考核评价各责任层次与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标杆”,为考核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和薪酬提供了依据。预算管理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而且要把预算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与业绩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的融合。然而,实践中却往往是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脱节,考核与奖惩相脱节,导致业绩评价不客观,奖惩制度不合理,因而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我国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的对策

(一)树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起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它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利用价值量指标与非价值量指标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高度信息共享化,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作为一种全面管理行为,没有战略引导为基础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也就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而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不具有操作性的、空洞的战略。集团公司必须建立战略研究机制,制定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战略目标。全面预算要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由集团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与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必须取得从集团公司高层到员工的支持和参与,注重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合作与交流,保证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及各部门、各环节和人员行为观念的基本统一。

(二)实施有效的全面预算控制机制

预算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经营策略,强化管理、控制和约束。因此,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柜架来加强预算的控制。1.完善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治理结构下界定出资者与经理层权、责、利关系的游戏规则之一,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良好、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条件,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因此,集团公司要不断营造、优化有利于预算管理与控制的环境。否则,预算管理可能成为一纸空谈。2.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预算是约束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则,一经确定,在企业内部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而且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管理,杜绝违规操作,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3.确定预算控制的重点内容。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通过实施重点业务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4.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及时反映预算执行的差异,企业需要在预算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分析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调节和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5.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作用的发生,树立风险意识,将非正常业务活动和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6.强化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使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进行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