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8篇

时间:2022-02-26 16:59:41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1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共3页,当前第1页1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

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统一教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查重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共3页,当前第2页2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

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2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

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五、通过考试反馈的信息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考试命题,试卷质量,答卷质量,基本概况的综合分析,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是非常必要的。将考试成绩通报各教学点,对互通信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分析和探索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教育(高职)的教学规律,也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通过考生的答卷分析,各教学点要开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阅的总体情况

本学期文科类数学期末考试仍按现用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课《应用数学基础》教学,和省校下发的学要求和复习指导可依据进行命题。经过阅卷后的质量分析,全省各教学点汇总,卷面及格率达到了54%,平均分54.1分,较前学期有很大的提高,答卷还出现了不少高分的学生,这与各教学点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省校统一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是分不开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总结各教学点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卷面考试的质量分析,发给各教学点,望各教学点以教研活动的方式,开展讨论、分析、总结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考试命题分析

1、命题的基本思想和命题原则

命题与教材和教学要求为依据,紧扣教材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七章空间图形;第八章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各知识点,同时注意到我省的教学实际学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教学相衔接。以各章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重点,立足于基础概念、基本运算、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整体的难易适中。

2、评分原则

评分总体上坚持宽严适度的原则,客观性试题是填空及单项选择,这部分试题条案是唯一的,得分统一。避免评分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分原则是,以知识点、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步骤为依据,分步评分,不重复扣分、最后累积得分。

三、试卷命题质量分析

以平面向量、直线与二次线为重点,占总分的70%左右,空间图形约占30%左右,基础知识覆盖面约占90%以上。试题容量填空题13题,20空,单选题6题,解答题三大题共8小题。两小时内解答各题容量是足够的,知识点的容量也较充分。

平面向量考查基本概念,向量的两种表示方法,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的两种表示形式,与非零向量的共线条件,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直线与二次曲线考查,曲线与方程关系,各种直线方程及应用,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方程的应用,方程中参数的求解,各几何要素的确定,试题分数约占35%左右。

空间图形着重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两线的位置关系、两面的位置关系、线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所成的角、距离计算等问题。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减轻学生负担末列入试题中(但复习中仍要求应用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该部份试题分数约占30%。

三章考点放在平面向量、直线和二次曲线,其次是空间图形部份。故考查的主次是分明的,符合高职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四、学生答卷质量分析

填空题:第1至3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和位置向量的坐标线性运算,答对率约85%左右,其中大部份学生对书写向量遗漏箭头,部分学生将第3题的答案(-9,3)答成(9,-3)或(-9,-3)等。符号是不清楚的,反映出部份学生对向量的线性运算并非完全掌握。

第4~7题涉及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答对率70%左右,其它学生主要是空间概念不清,不能确定线面间、平面间的位置关系。多数对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清楚。

第8~13题涉及解析几何的问题,考查曲线方程中的待定系数,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情况尚好,答对率70%左右。第11~13题反而答错率占65%左右,主要反映出学生对各种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混淆不清,对几何要素的位置掌握不好,突出表现在对二次曲线的几何性质掌握较差,不牢固。

单项选择题:学生一般得分为12—18分

第1题选对的占80%以上,学生对平面的基本性质中的公理及推论掌握较好。第2题选对的占70%左右,学生对两向量垂直与两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掌握较好。答错较多的是第4和第6题,其次是第5题。第5题多数错选(a)或(b),可见学生对一般圆方程用公式求圆心和半径不熟悉,同时用配方法化圆的一般方程为圆的标准方程,求圆心和半径也掌握不好。特别是第4题平行坐标轴,坐标变换竟有33%的学生错选(b)或不选(空白),可见不少学生对坐标轴平移引起坐标变换的新概念并不清楚,对新、旧坐标的概念也不清楚。第6题不少学生错选(b),反映出学生对向量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混淆,判断两向量相等的条件也不明确,才会出现如此的错误。

第三题:(1)题是考查异面直线的成的角及长方体对角的计算。对本题的解答约80%的学生能找到异面直线a1c1与bc所成的角,但有30%~40%的学生不习惯用反正切函数表示角度,反而用反正弦或反余弦函数表示角度,教学中应引起跑的重视。计算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仅有20%的学生会用简捷方法“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平方等于长、宽、高的平方和”。其余学生计算较繁琐。

(2)题是考查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约有80%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有用解析法的,也有用向量法的,也有用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综合知识证明的“三点连线中,两线之和等于第三线则三点共线”,反映出各教学点对该问题给出了多种证明法和思路,值得提倡。

第(3)题考查根据不同的己知条件选用向量数量积的表达式。

第四题:1题主要考查动点的轨迹方程,学生的解答,多出现两种方法,按轨迹满足椭圆定义求解或按求轨迹方程的四大步骤求解,但解答中又出现不少错误。第五题:1题是考查由给定双曲线的条件求它的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但不少学生将双曲线中的参数a,b与随圆中的参数a、b、c混为一谈,对渐逐近线方程掌握不好,不能根据渐逐线的位置,写出渐近线的方程。

2题主要考查用向量法证明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但不少学生随心所意,反而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证明,严格讲这是错误的,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学生在证明中逻辑混乱,逻辑推理叙述不严密,在矩形的证明中,用“垂直证明垂直”。对向量

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求向量的坐标时,差值的顺序不对,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本题是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一是两平面垂直的性质,二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本题评阅结果,有近60%的考生得满分,这些学生是掌握了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清晰,能迅速地用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δabc和δbdc是直角三角形,求出bc和cd后,又用三角函数计算cd与平面 所成的角。有的学生构造三角形思路灵活,连接ad得直角δabd,在此三角形中求出ad,又在直角δdac中求出cd,最后在直角δdbc中求出dc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dcb。

在20%的学生错答的原因是找不准直角,把直角边当成斜边来计算,导致解答错误。有近20%的学生空间概念较差,交白卷,有的认为ab与cd是在一个平面上且相交,完全按平面几何的知识来解答本题,如用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这是完全没有空间概念的主要表现。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试卷质量;经典测量理论;SPSS

经典测量理论要求全部测试所用参数从考生样本中获得。在一组样本中实际测量的分数称为观测分数,大多情况下真分数模型中的假设能够借助实验数据得到验证,这种理论建立在随机抽样理论的基础 上,测验结果可信度高,较普遍化。真分数模型是经典测 量理论的基础模型,根据真分数的假设可以延伸出与其 相关联的假设定理,即经过足够多次数的测试,观测 分数会无限接近于真分数,那么随机误差就会被无限缩小化,真分 数就等于测量实际得到分数的期望值,因此在数学上可以认定测量上被试的观测分数就是真分数。可用下式表示:

T=E(X) (2-1)

式中的X为被试在测验上的实得分数,E代表期望,T代表被试的真分数[1]。如果按数学上定义的真分数来求解的话发现这里的真分数不能够被直接测量,因为这里的真分数是在经过足够多次重复试验以后得到的平均观测分数。由于任何测验都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因此在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中规定观测分数应等于真分数与随机误差之和,这也使得观测分数不是某一固定值,而是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理解可知在众多的信息当中包含着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教育测量的目的是排除干扰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在经典测量理论中前者称为误差,后者称为真分数。

一、典测量理论的相关指标

(一)难度

难度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难易程度,难度的计算实质上就是计算题目的得分率。由于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指标,会 因为样本的不同所得出的难度值也会不一致。试题难度的计算方法很多,本文将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采用如下两种计算公式: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K/N

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P=X/M

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二)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 测试题目对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 鉴别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考试,实际水平高的被试应 得高分,水平低的被试应得低分。它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被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 指标。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比较普遍的一种 方法是两端分组法。该方法比较得分在高、低两端的被试通过该题的比率得到区分度。假设PH和PL分别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个题目的百分比,则下式即为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D=PH-PL

二、试题的难度分析

本试卷共有22道试题,根据抽样的数据,显示试题难度如图1所示:

一般地说,试题的难度测量可参照表1进行评价,

整卷难度发展变化 的总体趋势是从易到难,从每种题型分开来看,同样呈由易到难的趋势;总体来说,试题的难度偏低,试题难度值大部分在0.66~0.83之间,试卷整体难度平均值为0.75,说明试卷较为简单,但由于本试卷为期末考试试卷,通常期末考试试卷为目标参照性考试,平均难度在0.7左右为宜。

三、试题的区分度分析

本文采取一种较 方便的方法。对于客观题,使用等级相关分析,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对主观题,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并且样本数大于30,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来对试题进行分析,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实体的区分度[2]。对区分度的评价如下表所示:区分度D?艹0.4很好,0.3?艽D

在本文使用的样本中,第1~8题为客观题,第9~22题为主观题利用SPSS对区分度进行分析,输出结果的最后一行每小题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即为区分度,输出整理结果如下表:

由各}的区分度表可以看出,只有第1题的区分度不够,需要淘汰,第4、5、12题的区分度需改进,其余题目的区分度均在良好水平以上,这说明该试卷的整体区分度良好,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在本文中,以经 典测量理论为理论指导对试卷的分析得到了大体一致的结论,即样本试 卷区分度一般。同时,本文表明,简单将学生的总分看成能力的指标是不够 科学严 谨的。在 很多人的观念中,分数是一个评价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指标。但事实上,分数并不能承载这么多的内涵。考试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但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实际 能力;单一按照总分得到的排名也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唯 一标准,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而,我们应采用一种更客观的参数来代替分数,能更公 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试卷的质量分析不仅要对所命制试题是 否 符合命题规则和考核目标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同时也需要根据考生的作答情 况进行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4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5

数学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尤其是个别试题特别灵活,可多种方法操作,适合中上等生。偏难。

二、 错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4,这个数可能是、。”这道题错的特别多。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不知从何入手。

(2)“把58、79、12、33、95、80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多,括号小,同学们答的乱。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同学们看图形能分辨两种图形,但是叙述图形特点不准确。对于这类题不理解,不知怎样表达。

(4)“3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这道题数字多,学生思考不能周全,大部分学生心里糊涂,不知是多少钱了。

第二题,写出钟面表示的时刻。也有很多学生错。有的是学生答题不认真,有的是学生没有答题方法。

第三题,计算。加减混合错的多。大部分学生是马虎,个别学生是基础差,根本就不会算。

第四天,填符号“25角2元6分”由于“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孩子接触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这个概念,不知“分”到底有多大,所以不会比较。“34=81”思维不灵活的学生符号填错。

第五题解决问题,条件,问题对于一年级下等孩子来说给的太多,孩子们的思维还达不到这个清晰度,有的计算出现错误。还有就是提出问题,许多孩子提出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没有标点符号。平时训练不到位。

第六题,统计的第5小题错的多,有的学生没读通题,只提问,不解答。

第七题,画一画的第2小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属于奥数问题,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偏难,不会全面思维。

三、 改进措施

(1) 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 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给生活服务。

(3)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4) 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完整话,书写工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发表于 2011-6-18 23:12:00|只看该作者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6

一、试题情况分析

数学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尤其是个别试题特别灵活,可多种方法操作,适合中上等生。偏难。

二、错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填空

(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4,这个数可能是、。”这道题错的特别多。大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不知从何入手。

(2)“把58、79、12、33、95、80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多,括号小,同学们答的乱。

(3)“正方形的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同学们看图形能分辨两种图形,但是叙述图形特点不准确。对于这类题不理解,不知怎样表达。

(4)“3张1元,2张5角,5张1角组成。”这道题数字多,学生思考不能周全,大部分学生心里糊涂,不知是多少钱了。

第二题,写出钟面表示的时刻。也有很多学生错。有的是学生答题不认真,有的是学生没有答题方法。

第三题,计算。加减混合错的多。大部分学生是马虎,个别学生是基础差,根本就不会算。

第四天,填符号“25角2元6分”由于“分”这个单位在生活中不常用,孩子接触少,有的甚至没有“分”这个概念,不知“分”到底有多大,所以不会比较。“34=81”思维不灵活的学生符号填错。

第五题解决问题,条件,问题对于一年级下等孩子来说给的太多,孩子们的思维还达不到这个清晰度,有的计算出现错误。还有就是提出问题,许多孩子提出问题的语言不准确,没有标点符号。平时训练不到位。

第六题,统计的第5小题错的多,有的学生没读通题,只提问,不解答。

第七题,画一画的第2小题,画四种不同的图形,属于数学问题,对于中下等生来说偏难,不会全面思维。

三、改进措施

(1)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知识给生活服务。

(3)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能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4)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说完整话,书写工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新课标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试卷课件教案作文,右边中间有分享按钮,喜欢本站,请点右边分享到自己的博客空间微博等。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本次试卷共有十二大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452人。各班平均成绩都达到94分左右,及格率99.5%,优秀率:97.2%。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7

关键词:考试;试卷分析;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4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48-0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阶段,教育评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教育评估中,常常通过考试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等。目前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及反映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考试的重要工具是试卷,对试卷进行分析,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试卷分析的意义

1.可对学生的真实水平作出较正确的评价,有利于选拔人才。要对考生的真实水平作出较正确的评价,需对原始分数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如果采用人工计算的方式,则工作量大,出错率也高,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采用计算机系统对试卷进行分析,准确、高效,有利于数据的挖掘利用。

2.减轻教师的工作,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提高教学质量。以往的试卷分析,是由教师自行完成,由于不是每个教师都掌握教育测量及统计的知识,而且人工分析时间长,不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试卷分析,教师只需要录入数据,就可以方便快捷的知道分析结果,可及时根据试卷的分析结果调整教学。

3.提高教师制卷水平。通过试卷分析,可对试卷质量作较科学的鉴定,试卷是否合理、是否适宜等。这些结果,可以让教师对试卷进行修订,提高制卷水平,避免只凭经验制卷。

二、试卷分析常用指标

在试卷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有: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试卷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标准差等。下面简单说明一下:(1)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2)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的考生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鉴定程度。它和难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区分度指数应高于0.4。(3)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4)效度:指考试对即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三、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试卷分析

1.系统的任务:系统面向的用户主要为教师。使用本系统,应使教师方便地统计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如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等;能对考试所用的试卷进行各项指标分析,从而判断试卷的合理性;分析的结果能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示给用户,能对分析过的试卷进行标注,便于试题库的优化;能在本系统的数据库中对数据方便的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等。

2.系统的主要模块。(1)信息管理模块。在本模块,主要对一些基本信息进行设定,如设定各班级录入编码,班极成员等。(2)数据录入及修改模块。录入试卷、具体分值,试题的数量及满分、每小题的得分等。(3)试卷分析模块。由试卷质量分析、试题质量分析、题型结构分析、成绩统计分析等几部分组成。对试卷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试卷是否合理。如有异常,给本套试卷做出标注,反馈回试题库,以优化试题库。对成绩统计进行分析,得出平均分、分数段等统计指标。(4)图表输出模块。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表格或图表的形式输出。(5)系统维护。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密码修改等。

3.系统开发环境。以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和Microsoft SQL Server为编程工具。依据软件工程中自上而下的研发思想,设计与开发试卷分析系统。硬件要求PC兼容机、打印机等。

4.系统界面要求。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简单、快捷的数据输入窗口。

数学试卷质量分析篇8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成绩分析 试卷评价

一直以来,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衡量学生学得如何,而且能反映教师教得怎样。但是传统考试往往只关心最后的结果即考试分数,评分结束后所有工作就随之结束,并未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实际上,通过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可以得到许多宝贵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信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因此开展试卷质量分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进行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评价考试的质量,检验考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试之后,要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以判断此次考试的质量,只有有效的、可靠的考试结果才能作为评价教学质量、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其次,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试卷编制水平,改进考试工作。考试后用具体的量化数据反映出试卷存在的问题,可以减少教师凭经验出题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对于改进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最后,通过分析考生答题的情况,教师从中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我们以武汉某大学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014年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的情况说明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对改进教学活动、提高试卷编制质量的重要作用。

1.数据来源

授课人员为两名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医学院副教授,教材使用龚非力主编的第3版《医学免疫学》教材。授课对象为2012级72名学生。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过程中没有发生违反考场纪律的现象。试卷评判由相关任课老师负责,评卷过程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力求试卷成绩的客观性,使试卷可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此次考试成绩作为医学免疫学试卷统计分析的依据。

2.试卷组成及得分情况

试题覆盖医学免疫学教科书各部分知识。整张试卷由5个部分组成: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考题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进行编排,这种编排方式可以稳定考生在考试时可能产生的紧张情绪,使考生沉着答题。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1,发现整体得分率较高,除了第一种题型选择题外,其他题型都有满分出现。

表1 试卷分数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

3.试卷质量检验标准的数学描述

试卷质量的主要检验标准可以通过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表现出来,这四个“度”不仅可以用来判断学业成绩评定的公正与否,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命题水平,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1]。为了表述方便,将待测试卷题目的个数设为n,每个题目的满分值分别为

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在0.2~0.39之间为较好,低于0.2表示区分度很差[3]。

4.试卷质量的分析及讨论

4.1学生成绩频数分布:从考试分数的统计结果看,此次考试的分数总体比较高,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学生成绩频数分布见下图。此次考试中有1名学生不及格,最低分为54,最高分为98,相差44分,平均分为85.21,标准差10.5。考试成绩经正态性检验符合负偏态分布,分数主要集中在90分~94分之间,说明试题较易,平均分数较高,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要测试的内容。

图 学生成绩频数分布

4.2试卷质量的讨论:本次试题基本涵盖医学免疫学教材的所有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极少部分试题为非授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掌握。本次试题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关注学生对于免疫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基础知识与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试题数量充足,考查了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的了解及一定分析应用能力。从考试情况看,所有学生均按时交卷,没有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而个别学生还出现提前交卷的情况,这说明试题量虽然较多,但是试题偏易,在今后的试卷中这一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分数较高,考试平均成绩为85.21分。一般认为,设计合理的试卷成绩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4]。但是,这要具体分析,成绩分布模型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学生群体的大小和抽样误差;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认真刻苦和教师的积极施教;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5]。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P为0.45,属中等难度,而学生成绩稍微偏向高分段,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分布,这说明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程度很好。经过计算本次考试的信度为0.85,基本符合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对信度的要求。本次考试的效度为0.23,区分度为0.24,属中度,一般认为区分度大于0.4的试题较好,在0.2~0.39之间的试题属中等区分度,而小于0.15则说明试题区分度较差[6]。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结论,本次医学免疫学测试中试题难度中等,而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好,因此整体分数较高。另外,本次考试的效度和信度适中,说明试题覆盖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所以本次考试是一次对教学结果的有效测试。考试是一种终极评价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可以衡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反映教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在期末考试中,命题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筛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免疫学大纲中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优秀的学生与掌握情况不好的学生能在考试成绩上得以具体的区分体现。另外要求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可以通过测试。

对于今后的课程期末考试的命题与组卷,我们应该牢记:试题的范围和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7],这样才能使试卷的总体分量和难度与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适应,这样的考试成绩才更具有价值,更能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后还要长期坚持试卷统计与分析,努力减少试题的分析偏差,为试题建设反馈信息,逐步提高试卷的出题质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戴洪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质量的分析与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6-89.

[2]牛惠芳,吕文峰,王淑玉.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1-113.

[3]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4]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J].江苏高教,2002(2):59-61.

[5]饶国辉,李洁明,,等.核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24-1125.

[6]文民刚,张立力,胡桂,等.对教育测量学中几个重要评价指标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33.

推荐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中等数学
    刊号:12-1121/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