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质与勘探8篇

时间:2022-03-23 03:21:44

地质与勘探

地质与勘探篇1

【关键词】地质勘探;岩土勘察;工程研究

前言:

在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之前,都要由专业人员对现场的沿途环境、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勘查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如果勘察工作出现失误,所测得的数据存在误差,就会给实际的建设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我们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勘察结果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一、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概念

(一)岩土勘察

岩土勘察,指的是有专业人员按照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岩土、水文等情况进行勘察,掌握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以此来判断施工现场的地质和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特征等情况。实际上,岩土勘察是一项环境勘察与文件编制相结合的工程勘察行为。在进行实际勘察的时候,应先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与测绘,然后对现成土壤进行取样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对现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岩土勘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现场的土地特性和土质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1]。通过对施工现场实际地质的勘探结果,来评估和确定地质中的持力层。而后根据持力层的实际承载力,来设计工程项目的基础类型和施工方式。最后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的基础参数,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充足的依据。

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充分的勘察依据

在岩土勘察工作进行之前,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当事先查阅大量的带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以此来对建筑物的建设性质、功能特点、埋置深度、荷载能力等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2]。这些工作是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能够有效的保证岩土勘察工作的顺利实施。但是,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一些勘察单位和技术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岩土勘察工程的重要性。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勘察时,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特点和性质与地形地貌的结合,也没有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点与荷载能力,有时甚至存在胡乱编制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岩土勘察工作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往往还需要进行补勘。

(二)勘察报告质量较低

工程项目在进行方案和图纸设计的时候,需要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为参照,利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达到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来进行设计。这就要求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要严格符合建设施工的要求,达到全面、完整、高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勘察单位或勘察人员都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编制勘察报告的时候,没有对岩土勘察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同时也无法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就使得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质量很低,有些甚至无法达到合格的标准,对于建筑施工的方案设计没有任何帮助。

(三)无法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人员在完成现场勘察工作之后,需要将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的形式,递交给施工企业,才能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但是,当前有很多勘察人员提供的勘察报告中,存在着大量的空话、套话,缺乏实际的勘察内容,也没有实际的工程施工条件[3]。同时,勘察报告中也体现不出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实际地质的分析和研究内容也较为缺乏。这样的勘察报告,无法为施工企业的建设工作提供任何的帮助和依据。

三、加强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的措施

(一)明确勘察目的,建立勘察体系

在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之前,要先明确勘察的目的,这样才能沿着特定的方向开展工作。进而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有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4]。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勘察体系,将勘察工作的目标与要求一一列举出来,包括编制工作纲要、收集基础资料、选择勘察技术、制定勘察方案等项目。同时还应当对勘察工作的指导规范进行明确,严格按照勘察工作的要求,对数据资料进行细致的处理,并且认真负责的编制勘察报告。做好这些工作,能够对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水平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帮助。

(二)确定工程项目的勘察位置

按照岩土勘察工作的相关规定,对于较为复杂的地基详细勘察工作,各个勘探点之间的距离应当在10-15米之间,而在详勘阶段,应对工程项目的地基进行均匀性的评价。地基的均匀性主要是用来判断由于地面沉降而引起的岩表差异或倾斜等岩土的形变,是否在沿途结构的承受范围之内。如果沿途土层性质的横向分布变化范围较大,将有可能会存在着影响成桩的土层,此时应当将勘察点排布的更加紧密。在最初布置勘察点的时候,应当注意将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完整的覆盖,同时对一些特定的勘探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实现勘探点的精确布置和准确定位。

(三)采取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综合的勘察方式

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方式。因此可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各自特点和实际情况,相应的选择最为合适的勘察方式,或者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工程项目所需的勘察深度不大,同时地下水的水位又较深,此时可以采用探井法[5]。如果工程项目的勘探点需要进行岩土分区界线的划分,则可以采用探槽法。如果施工地点的地下水水位较低,则可以采取开挖深井、现场取样等方式,为研究和试验提供样本。此外,勘察方式中的触探法是一种十分快捷、便利的勘察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勘察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或其它相关的数据资料。而动力触探法和掘探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创新岩土勘察技术

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为岩土勘察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使岩土勘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稳步的提升。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普利用计算机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的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对岩土情况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模拟,为施工企业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帮助与支持。

总结:

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得以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作,能够使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和工程方案规划的时候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金琦.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科技论坛,2012.

[2]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3.

[3]张栋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探究[J].科技风,2012.

[4]曲世才.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地质与勘探篇2

临清坳陷晚古生代煤成气储层沉积学特征韩美莲 吕大炜 王芳 贾强 (7)

甘肃环县西部地质构造及控煤作用马永辉 (12)

涡阳花沟西10号煤中微量元素的有机亲和性陈健 刘文中 陈萍 (16)

煤层气

晋城成庄煤层气探明储量估算及经济评价李贵红 葛维宁 张培河 郑玉柱 (21)

开发低煤阶煤层气的新型径向水平井技术鲜保安 夏柏如 张义 肖乾华 曹立刚 陈兆山 (25)

基于证据理论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徐刚 杜文凤 冀超辉 (3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Bayes方法在矿井突水水源判别中的应用张春雷 钱家忠 赵卫东 马雷 (34)

衬垫中污染物运移的一维概率分析何俊 肖衡林 郭改梅 (38)

鄂西恩施地区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占建琴 唐辉明 熊承仁 顾亚娟 (42)

断层端部地应力影响因素数值分析贾晓亮 崔洪庆 张子敏 (47)

真空预压处理吹填土的微结构特征试验成玉祥 杜东菊 (52)

煤田物探

Geoframe软件地震剖面的显示错误与测试分析程建远 刘学武 杨光明 王屹 李刚 (56)

巨厚黄土地区煤田地震资料采集关键技术陈强 常锁亮 樊国强 曾维望 田伟 韩雪松 (59)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层吸收补偿马见青 李庆春 王美丁 (65)

淮南矿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效果与实例分析吕霖 (69)

探矿工程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产品数据管理模型与系统张建明 刘桂芹 刘庆修 王喜迁 (72)

关于喷反装置效能评判的分析与讨论黄华元 (77)

论煤岩组分的液化性能李小彦 (1)

数字化矿山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王正帅 顾和和 (6)

综合信息

《煤田地质与勘探》被评为陕西省精品科技期刊梅新 (5)

ZDY6000LD定向钻机使用经验现场交流会在贺西煤矿举行梅新 (50)

瓦斯利用技术我国取得突破 (60)

煤层气

淮南矿区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瓦斯抽采地面井部署武杰 桑树勋 方良才 黄华州 吴国代 杨欣超 (10)

物理模拟技术在沁水煤层气藏水动力研究中的应用王勃 李贵中 马京长 刘俊 孙粉锦 王红岩 刘洪林 (15)

煤层气井祼眼与套管注入/压降测试渗透率对比分析张奉东 (20)

VES-18清洁压裂液性能试验与应用王维明 (24)

《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网站开通公告 (1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F000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范各庄矿12煤底板突水过程模拟分析刘洪磊 杨天鸿 于庆磊 陈仕阔 魏晨慧 (27)

基于斜坡变形演化的岩体强度估算方法王亮清 吴琼 梁烨 张显书 唐辉明 (32)

邯邢矿区奥陶系灰岩上部注浆改造技术南生辉 (37)

滇西典型膨胀土滑坡稳定性分析李向全 周志超 刘玲霞 侯新伟 (41)

基于强度折减和容重增加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曹云 肖武 (46)

随机地震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李元雄 (51)

煤田物探

煤层气储层裂隙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与分析邓少贵 李智强 陈华 (55)

泥质砂岩激发极化弛豫时间谱微观机理王谦 关继腾 房文静 (61)

粗糙集与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煤厚及小断层的方法王新 崔若飞 陈同俊 (66)

探矿工程

电磁波随钻测量双向信号传输系统邵养涛 姚爱国 张萌 李运升 (69)

钻探用泥浆泵曲轴的模态分析白稳乐 姚宁平 杜小山 李兵 (73)

新型KL植物胶无固相环保钻井液体系王胜 陈礼仪 黄猛 张光西 (76)

利用XRD法探讨邢台隆东井田煤变质规律 张路锁 关英斌 李海梅 张国斌 赵平 李素 郑建 (1)

三维可视化地测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周智勇 陈建宏 汤其旺 舒学军 (5)

煤层气

煤层气不同开发方式的应用现状及适应条件分析张培河 张明山 (9)

煤层应力敏感性及其对压裂液滤失的影响冯利娟 郭大立 曾晓慧 朱卫平 刘川庆 (14)

采动区远程卸压煤层气抽采地面井产能影响因素黄华州 桑树勋 方良才 李国君 韩家章 程志忠 徐宏杰 (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虎维岳 (23)

双层软土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冶小平 万龙 赵杰伟 王志春 周舟 (28)

岩溶隧道涌水对降雨的响应特征刘建 刘丹 (32)

基于二次抛物线型强度包络线的管桩挤土效应分析刘伟平 扶名福 胡小荣 (36)

非开挖铺管阻力新计算模型及减阻措施刘远亮 乌效鸣 王海 (39)

砂性土渗流的分形特征研究杨靖 汪吉林 (42)

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空间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刘进 许光泉 (46)

煤田物探

直流电阻率法的深部结构分辨——三维模型的二维反演游秀珍 吴小平 王威 余勇 鲁晶津 (50)

TI介质多波叠前AVA岩性参数反演钟峙 李录明 史运华 罗奕 (54)

基于频散曲线合成面波地震记录的方法胡明顺 潘冬明 李娟娟 陈涛 夏暖 (59)

含煤地层各向异性介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钱进 崔若飞 陈同俊 (63)

探矿工程

E—link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在煤层气钻井中的应用施斌全 亢武臣 (68)

水平孔某型喷反装置的结构优化实验黄华元 冯晓 马春林 丁伯成 (71)

新型电磁随钻测量系统信道传输特性研究李晓 姚爱国 李运升 (76)

综合信息

地学时间单位Ma和Myr及其派生单位用法的探讨李成俊 骆振福 邓群 靳晓艳 王继红 (79)

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定量单因素作图法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SQ17岩相古地理研究为例李斌 史晓颖 程长青 郭彦如 (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现状及分析李希建 林柏泉 (7)

象山煤矿中小型地质构造发育规律及其预测薛喜成 (14)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聚煤区潮坪沉积特征司胜利 (18)

综合信息

煤矿井下千米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项目成果 煤矿坑道用履带式全液压坑道钻机 (21)

《煤田地质与勘探》杂志网站开通公告 (40)

煤层气

水平井开采煤层气藏生产动态计算新数学模型张健 汪志明 李晓益 王开龙 (2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侏罗系煤储层特征及有利区预测许浩 汤达祯 唐书恒 张文忠 张松航 陶树 王烽 (26)

煤层气含量快速测定方法庞湘伟 (2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晋东南和豫中地区煤矸石中氮及其环境效应.刘钦甫 郑丽华 张金山 王帅 丁述理 (33)

重塑上海淤泥质粘土直剪试验高彦斌 王江锋 叶观宝 孟静 (37)

测定煤矿区土壤中元素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法王燕 李贤庆 董鹏 王康东 杨振威 许峰 (41)

天津滨海吹填土结构强度增长机理成玉祥 杜东菊 张骏 (45)

斜坡桥梁桩基础加固优化设计欧阳辉 徐光黎 陈国华 李春鹏 (50)

基于离差加权的煤矿突水水源判别模型及应用潘婧 钱家忠 马雷 (54)

平顶山八矿地热温标的选取及热储温度估算柴蕊 (58)

煤田物探

Matlab环境下瑞利波有限差分正演与曲线绘制杨天春 朱自强 周勇 (62)

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地震资料随机噪声衰减包乾宗 陈文超 高静怀 (66)

地质雷达频率补偿与校正技术苏茂鑫 田钢 李术才 薛翊国 (71)

Curvelet变换及其在地震波场分离中的应用张恒磊 刘天佑 (76)

深层煤矿床开采地质条件及其综合探测——现状与问题张泓 夏宇靖 张群 晋香兰 靳德武 (1)

灰色聚类分析在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李林 桑树勋 黄华州 易同生 徐宏杰 李军 (12)

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特征韩军 张宏伟 (17)

淮北煤田梁花园井田滑脱构造刘春 宋传中 张文永 赵银木 (22)

煤层气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刘金海 冯涛 谢东海 刘辉 (26)

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李相臣 康毅力 罗平亚 (2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沉积结构面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孟召平 陆鹏庆 贺小黑 (33)

岩体弹粘塑性显式波动有限元分析刘红帅 唐立强 薄景山 冯志仁 (38)

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特点——以天水椒树湾滑坡为例李瑞娥 徐郝明 王娟娟 (43)

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的可拓学评价夏玉成 唐利君 张海龙 (48)

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正交分析李荣伟 侯恩科 (52)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CART树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刘再斌 靳德武 刘其声 (56)

综合信息

《煤田地质与勘探》第五次入围中文核心期刊梅新 (61)

煤田物探

成像测井数据处理中分辨率匹配及深度校正方法闫建平 蔡进功 郑德顺 隋鲁宁 (62)

煤矿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张广忠 张运成 李长河 孙永亮 (66)

F-K域三层对称模型洛夫型导波频散分析任亚平 李德春 亢永敢 (69)

影响瑞利波在矿井中探测精度的因素王小波 王勇 (72)

探矿工程

地质与勘探篇3

关键词: 煤炭;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分析;煤矿;开发

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32-01

1煤炭地质勘探概述和现状

煤炭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一般是由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再经地质作用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首先,我们对煤田的勘探方法进行一个了解。一般它是针对某一地区的具体特点和勘探要求,运用地质理论和适用的勘探技术手段,以较少的投人和时间,取得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地质资料的思路和具体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勘探手段的使用,勘探程度的掌握,煤炭储量的分类和计算,地质报告的编制提交等。煤田勘探技术手段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有钻探、地面地球物理勘探(简称地面物探)、地球物理测井、采样测试等。钻探是了解地面以下深部地质情况和采取各种样品的有效手段,也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手段。地面物探常用的是地震、电法、重力和磁法等方法,通过了解研究岩层的物性特征,揭露地层分布和地质构造。随着技术的进步,地面物探特别是地震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促使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经济效益提高。除此以外,在和半地区,地质填图是基本的勘探技术工作。地质填图是通过在地面的实地观察研究,将地面地质现象测绘到地形图上,编成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的工作。基岩或半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一般应首先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配合以必要的槽井探或地面物探(如地面电法等),以研究地面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以钻探并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工作,全面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掩盖区,当地质条件适宜时,应首先进行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勘探)工作。在基本了解了煤层的埋藏深度和范围、构造形态、构造发育情况、松散覆盖层厚度等的基础上,再布置一部分钻探工程,配合测井和采样测试,完成各阶段的勘探任务。在地面物探技术实现数字化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的作用,对于提高勘探精度,缩短勘探周期,降低勘探成本,提高煤田地质勘探的技术经济效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煤田勘探工程布置勘探线剖面法是煤田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勘探线一般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要构造线方向。地层倾角平缓或波状起伏发育的地区,可布置成勘探网。勘探钻孔原则上应布置在勘探线上。地面物探测线及实测地层剖面线应尽量与钻探线重合。谋田勘探线间距的确定通常是首先分析研究勘探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分别确定其勘探类型,再参照规范中关于相应勘探类型的基本线距的规定,结合勘探区的具体情况选定,并据此布置勘探线和勘探钻孔。煤田勘探工程施工一般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先地面后地下,先浅后深,由稀而密的原则进行安排。提前安排地面物探施工,对于钻探和其他勘探工程的优化布置,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和半地区,提前安排地质填图工作,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钻探采用无岩心钻进,是加快钻探施工速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而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当采用无心钻进技术。但必须同时做好测井工作,加强地质研究。

2煤炭地质勘探技术方法

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同其他地质资源相比,煤田的分布范围较广。但煤田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表层条件各异(山区、平原、水下、沙漠、戈壁),物性条件多变,勘探深度变化大,能从数米到1500多米。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是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其成果要满足选择井筒、水平运输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和划分初期采区的需要,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不致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因煤质资料而影响煤的既定工业用途。对于采用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的矿区,还应查明落差或起伏仅十余米、数米或更小的断层、褶皱,使开采计划切实可行,不致因小构造不清影响煤炭产量。因此,煤田物探工作的特点是:精度要求高;使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种类较多;与钻探配合密切;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多,而且常常难度也较大;对浅层数米和深达1500多米的勘探对象都要求有高的分辨率。

常用的煤田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遥感物探等,其中以地震法、电法和测井应用得最广泛。

现阶段煤田地震勘探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包括:确定覆盖层厚度,进行覆盖层下的地质填图,圈定煤系赋存范围,探测同煤层有关的地质构造,确定煤系基底深度等。

此外,三维地震技术、横波技术、矿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等也在煤田勘探开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3煤炭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我们都知道煤矿深度开采的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先导,其它基础地质手段加以配合,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特点。而从现今的发展方向来看,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地球物理方法、基础地质勘探手段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利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地面钻探和井巷工程等多元数据,查明采区内断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与厚度、岩溶裂隙发育带的分布和隔水层厚度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平台建立矿井多元信息集成系统,把三维地震、瞬变电磁、矿井物探、构造地质、水文地质等多元信息进行复合、综合分析后建立预测与评价模型,实现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开采地质条件的快速评价、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变对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鲍江陕西澄城县石炭二叠纪高硫煤配煤试验研究[J].煤质技术,2006,(5).

[2]DZ/T 0215—2002.1—29,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S].

地质与勘探篇4

[关键字]地质普查找矿 实例情况 矿床地质勘探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54-1

0 前言

地质普查找矿指在找矿地区结合研究地层地质构造、岩层特征和变质、岩浆活动等,正确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便于一区域的矿物探寻,检查找到的矿物并做出远景评价,同时提供矿床地质勘探的场地。区域性普查找矿也称区域地质测量,专门性普查找矿局限在有利矿化的地区进行[1]。

1 地质普查找矿

1.1 条件

矿床的分布受地质因素的限制,像围岩、侵入岩、沉积岩、火山岩等岩层组成结构的差异和变质风化作用、地层构造以及地貌特征都是影响矿床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地质普查和矿床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这些地理上的条件。

侵入岩条具有的成矿条件和矿物的专属性,岩性不同的岩体蕴藏的矿产也不同。岩层的侵入体在空间、时代、岩相划分、岩体的形态和深度、剥蚀深度等方面在较大的差异,关系到矿产类型、分布的形成。①围岩岩性比如物质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产出特征,通过探查可以确定矿化存在位置,有利于内生矿床和其他矿床的容矿和覆矿围岩的探寻。②地层和沉积岩的蕴藏层状矿床,出于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的两个影响因素,地层和沉积岩可以作为确定找矿远景和成矿产出部位的地质上的依据。③火山岩的层位、岩性、化学特征、构造、喷发和沉积、喷出岩相等控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④明确成矿构造特性特别是构造等级和体系的控矿作用,要注意各种岩层构造与导矿、散矿、容矿等的成矿的空间关系,以及各种岩层构造与成矿在时间上的关系等因素,以指导矿物的寻找。⑤岩层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岩性、变质带和变质相系是变质矿床的形成原因,通过辨别变质岩层的特征可以探索变质矿床和与变质岩系相关联的矿床。⑥根据地质构造和岩层结果的特点,岩层风化剥蚀形成风化矿床,风化矿床蕴藏着的是砂矿,矿床氧化露头与风化程度、地貌特征相关,层风化剥蚀程度和相关的地貌特征是寻找砂矿和风化矿床的标志。⑦地质构造同样控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特别影响内生矿床的矿产形成。

1.2 方法

在地质普查方面,业内有地球化学、地质测量、重砂找矿和碎屑找矿等几种常用方法。各种地质普查找矿的方法都是从单个方面入手,通过观察找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识,探寻矿产和矿床的具置。

地球化学法也叫分散晕法,根据矿物的原生分散晕和次生分散晕的异常情况来寻找矿床。地质测量根据找矿地区成矿的地质条件,寻找成矿标识,以便进行成矿的寻找工作。碎屑找矿是根据矿体露头风化剥蚀程度,寻找矿石碎屑迁移的路径,最终确定矿床的位置。根据向山坡、山沟和河谷低处迁移重砂探寻矿床和矿体的方法叫重砂找矿。由于外力破坏露出地面矿体形成的重砂,会向地势低浅的地域迁徙,形成分散晕。可以通过鉴别重砂的种类和重砂分布范围,来寻找重砂的砂矿床、原生矿床和和风化矿床。露头矿体经受风化和剥蚀而破碎,碎屑沿山坡、河谷等地方分散地转移,只要沿河谷、冲沟和山坡逆向索寻,根据碎屑的成分、形态、粒度和分布特征就能发现矿床找到矿体。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地质普查找矿要根据地理情况和经济综合效益来选择使用地质普查方法,也能综合运用各种地质普查方法,借以提高找矿效率[2]。

1.3 矿床的定位

地质普查找矿的目的是为了地质勘探矿床的特性,以便做好矿物开采和生产加工的准备。那么,明确矿床种类和具体定位是格外重要的,要根据矿体碎屑分散的位置、特征和受到的地质作用或者外力破坏来确定。矿体碎屑一般由于外力的推动,极易向地势低的山地低谷、河谷等地方分散地转移。

像基岩风化淋滤型磁铁矿床,定位标志为风化铁化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的主要矿物是角闪石和少量磁铁矿,经过变质和长期的自然风化淋滤,辉石和角闪石渐变、析出成为磁铁矿,加上内部少量的磁铁矿,就在岩石风化层形成磁铁矿床,即基岩风化淋滤型磁铁矿床。基岩风化淋滤型磁铁矿床的找矿标志非常明显,根据基性、中基性的角闪辉长岩和斜长角闪岩风化形成的砂土状就能确定类型和位置。

2 矿床地质勘探

矿床地质勘探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控制因素、矿体分布和矿化富集规律、矿床地质构造和特征,确定矿床成因,总结矿床成矿规律;探明矿产储量,确定矿床规模;按照矿山设计建设的要求,根据矿物的级别、比例和分布查明矿产储量;矿产组分分类,确定有用组分、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查明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空间赋存条件和这些因素的变化规律;根据矿床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考量开采技术和选矿冶煤的加工的技术。总而言之,矿床地质勘探综合调查研究地质条件、矿床情况和开发矿区的经济条件[2]。

矿床地质勘探步骤有三个:

①运用钻探和坑探等不同勘探手段,布置揭露矿体、近矿围岩等勘探工作,优化勘探工程的工序,以便地质人员调查现场地质。②调查已揭露矿床的地质现场,编录坑道和钻孔岩芯的原始地质,观测、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并绘制成原始地质图件,取样化验矿产记录矿石的质量等,获取与矿床和矿体有关的各种原始资料。③综合分析和研究原始地质编录,编制综合地质图件数据,用以综合地质编录;综合分析和整理矿产样品的原始资料,计算矿产储量,综合地质条件研究等;通过分析研究矿床的地质条件和矿产的特性,为开发矿山提供重要的图表、数据等文本依据。

3 结语

矿物资源开发为我国的工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原动力,矿物资源开发离不开矿产的发掘,离不开地质普查找矿和矿床地质勘探。而各种地质普查找矿方法和矿床地质勘探都是多年来矿产勘查人员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集合,后人要更好地借鉴与创新,力求研发新技术和发现新方法,为地质普查找矿和矿床地质勘探在技术上迈上新台阶,促进矿物资源生产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地质与勘探篇5

关键词 :地质 工程 地质 勘察 应用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国土资源占有量较其他国家较少,所以对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如何使有限的国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地质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活用地质勘查能发现更多可堪利用的国土资源,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起到了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

一、基础地质勘查工作的作用及要求

建设施工项目的工作流程均分为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作及后期验收工作,在三个基础建设环节,准备工作是工程建设任务的第一道关卡,该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中期建设及后期验收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工程准备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至关重要。就基础地质工程而言,首先承建企业应派遣专业的地质勘察人员收集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例如分析地基土质的构成情况,从而划分地质类别,分析地质承载力荷值,提供土建施工数据,只有准确核算出地质等级及其各项数据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及建设效率。非常时期,勘察人员还应检测地下水水位,因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该现象较为常见,再加上水为液态流体,其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测量地下水水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该工作有助于避免高层建筑倾斜问题的发生。归总测量数据,精密核对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可以为解决高层建筑施工问题提供有利保障,因此,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工程开展建设工作的初步环节,是获取工程建设一手资料的来源。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搜集相关地质信息而言,其可以反映出施工场地的地质形态,可以通过分析地质形态得出施工条件,能够有效降低工程建设环节中的错误施工现象,避免做无用功,促使工程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在获取地质信息时因勘察工作的操作周期较短且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在获取原始数据时,相关人员必须准确、全面的进行分析,这也是开展勘察工作最基础的条件之一,如果勘察结果存在误差,其不仅会影响地质勘察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工程中期建设及后期验收的质量,因此,在具体操作时相关人员务必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地质勘察区域的划分必须全面、科学;其二: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勘察地质的色泽、湿度、状态等指标划分勘察等级;其三:多钻机作业时,必须统一编录勘察记录,应防止勘察数据出现分层、描述及定性等问题,应确保数据的统一性原则;其四:应按照勘察原位测试规定开展勘察工作。采集碎石时因其采集难度较高,同时其岩芯采集率会较低,因此极难发现岩石内的软弱夹层,而且碎石的承载力较好,再加之碎石具备较强的均匀性,上述问题都会影响工程地基的稳固性,导致工程建设变形或沉降等问题发生。

鉴于此,笔者建议应通过连续贯入勘察法进行勘察工作,检测碎石层是否有松软夹层,并以此来判别碎石土的匀称性及密实度。基础地质测试时存在的问题较多,如传送地质岩土样时没有进行检测等,因此,开样检测工作十分必要,相关监测人员务必遵循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因室内检测过程中,测定物理力学性质较为特殊,因此,检测前应取岩样,通过科学实验分析岩样数据,如缺少岩样检测环节,测试结果就会缺乏准确性,所以岩样检测至为关键。

二、基础地质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应用探讨

野外勘探底层划分时首先应确保其全面性与合理性,同时应根据地质色泽、湿度及状态清晰划分勘察指标,并应分层描述勘探资料。

(一)基础地质工程研究阶段

地质勘察的应用研究调查范围较为广泛,在具体操作时应综合开展多方面分析评估工作,首先应评估基础地质工程的条件,主要包括确定地质断裂位置,研究地质工程强震场地效应等,其次应分析地质危害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威胁,研究地质的不良情况,判断出因地质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为基础地质工程建设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提高工程建设防害水平。其三有利于施工场地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地质性灾害的防控力度,对地基性质较差地区,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第四应全面收集地质资料,收集资料应包含地质工程建设区域图,地质工程建设用途、类别及结构,地质工程场地地质变迁史等内容。

(二)基础地质工程初勘阶段

地质勘察应用勘探内容主要分为地下水勘察、岩土勘察及场地勘察三部分,其得出数据能够为基础地质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确定地质承载力,使检测地质变形工作更加方便、高效。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初期首先应勘察地质构造,分析施工场地地下水冻深及埋藏位置,准确判断岩石特性;其次应查明基础地质工程的地质类型、形成因素、适用范围等内容;最后应根据勘察数据分析工程建设的最理想位置。初勘过程应优选勘察位置,划分基础地质工程建设垂直分界线,布置勘察点,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地质变化,对多变地带应加大勘察力度,密布勘察点,使勘察点成网状分布。还有就是应安排水文地质监测工作,研究施工场地水文地质类型,并应确定其补排条件,测量实际水位,观测施工场地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等。

(三)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

地质勘察应用基础地质工程详勘阶段的重点工作是评价土地特性,应从建筑地质分区、处理方法、形式、不良地质危害防害及降水影响等角度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勘察意见,勘察工作具体要求应首先查明地质特性,地质范围、形成地质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等,最后根据分析数据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方案。其次应对基础地质工程周边各层地质类型进行分类,作出分析报告,以此确定工程地质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最后应根据相应地质变形参数对基础地质工程变形特点进行预测及评估,并应认真勘察施工场地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及其埋藏深度,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判断相应地下水变化幅度及其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

除此之外,勘察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勘察点,应密切观察各勘察点变化情况。在数据测试或取样过程中,相应底层结构数据应归整到一起,分析地基设计的需求,试验时应严控受力层范围,当土层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应适时增加取样数量和测量数量,确保测量及采样工作的精准性,确保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收集资料过程中,基础地质工程施工的核心条件就是确保地基稳定,主要表现为施工地基强度、承载力符合工程建设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勘探人员必须确定地基基础类型及其预埋深度,综合考量地基的抗变形能力,通过测量基础地质工程的沉降量预测控制地基变形的有效举措。

三、总结

基础地质工程野外勘探工作十分重要,它是获取工程建设一手资料的来源,野外地质勘探中分析得出的地质信息不仅能够反映出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同时也可以作为分析施工条件的重要指标,该项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勘探工作量,为开展勘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4):75.

[2]高仁忠.基础地质工程与地质勘察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116.

地质与勘探篇6

关键词:地质勘测;岩土勘察;工程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场经济正在不间断的深化和发展着,这样的社会前提就更加的促进了我们国家的居民们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化的建设不断高升的趋势,现代化的工程建设量及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步的增长着,基坑和基础的建设也越来越打,各种各样风格和方式的建筑物都耸立于地面之上,而这些的建筑物,在平面上也有非常多的变化,这也给许多的工程结构以及技术勘测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为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状态了,其中很多问题都显现出来,无论是有待解决的安全问题还是关于提高岩土和勘察它的质量等问题,无疑不是现在施工队伍中的重中之重。

一 在以往传统的模式下,地质勘测和岩土勘察这一工程的相关探究

地质的勘探和岩土的勘测工程相关概括

地质的勘探和岩土的勘察,这一工程所要涉及到的基本理论,一般包括和涵盖的都是力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工程力学的理论、工程的地质等理论等,这样的工程方面的理论几乎全部是半经验半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这样的情况对于地质的勘探以及岩土的勘察等工程来说,更要求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们一定要在坚实的知识理论的指导之下,用自己积累而来的大量经验和实践心得来进行相关的有机结合,更要充分的去融合工程和项目之中最为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利用它来建立起一个适宜合理的框架和模型,并且可以用此优异的判断能力以及优异天赋等,把它作为地质勘测这一工程问题的解决最佳渠道。而针对那些岩土勘察和地质勘探的工程技术人员们来说,不仅是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方面的知识作为依靠,更要积累许多丰富的实践生活之中或者实践工作之中得来的经验,在此之时,注意学习和使用的时候,更要谨记那些在规律和公式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情况以及背景方面的相关链接知识等,明白期真正的内涵以及它的假定方面的各种条件。

地质的勘探和岩土的勘察工程之中,关于岩土地质的相关问题

1 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去勘察清楚范围以内的的地貌、原始的地形、岩土层的类型、分布、成因、变化规律以及它的特性等,具体的评价以及分析出地基的均匀性以及它的稳定性问题。

2 关于基坑方面的工程,我们工作人员还要弄明白基坑周围的环境问题,关于基坑建设方面,它所需要贪图的参数该是多少一定要弄清楚,评价以及分析出放坡的时候,它可能性以及基坑的边坡和稳定方面的特性,应该适当的去选择支护结构的类型,也不能忽略它的稳定性特征,尤其要注意基坑降水和开挖的时候,对地面和周边的影响。

3 弄清楚影响了建筑的场地稳定性这一因素的不良地质及其它的相关作用以及那些特殊土质的相对类型和各个成因等问题,找出可能危害工程的原因程度,并做好规划计划好工程的发展趋势。

4 查清楚弄明白所埋藏的墓穴、旧基础、沟浜、防空洞、河道、孤石等因素对于整个工程所存在的不利于工程的埋藏物和它的分布范围。

二 对于现在形势下的岩土工程的勘察方面,必须要进行综合式的深究

以往的传统模式下的岩土工程的勘察,它所存在的问题

1 过于质地化的勘察资料,因为勘察的各个部门都是长期的去各执其职,彼此之间在协调的程度上都不够深,设计以及勘察这些工作也都是各司其职,加之岩土的勘查工作规范之中的相关制定也十分落后,在新技术和新设备上并没有做到及时的去更新,那些专业的安排又过于详细,还有岩土的勘察工作自身有所具有的局限性等特征,使得勘察和设计互相脱节,经常出现岩土的勘查工作人员们不能理解,也就没有办法加入到考察的队伍之中去。

2 数字化的设计和数字化的地图,这养的设计系统之间是不可以融合贯通的,地形图再设计系统之中被称作是底图亦或是基础的数据,在数字化的地图及运用上面仍然有许多技术还未成熟,致使CAD的设计软件和它不能够很好的匹配。

3 勘察所来的信息,在数字化方面的程度还相对比较低,勘察部门得出来的勘察信息一般都是把表格、图纸、文字等形式记录下来的,信息之中所有的定性方面在描述上也比较多,这样的问题就导致了设计人员们很难去理解其中的勘察信息,在对于勘察所得的信息和处理方面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困难。

数字化的勘察技术

数字化的勘察技术其实就是指勘察的单位,在使用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计算机的技术、数据库的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的技术以及CAD这样的技术,通过这些再进一步的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相结合,把这个工程的项目之中所涵盖的信息全部统一和集中到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模式化的勘察辅助系统,数字化的模式在勘察上使用,使得传统的手动式勘察方式从新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就是现代化的CAD先进技术,让岩土的数据勘察能够全面的得到信息化的精确处理,使得这一工作更加的专业化,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为各个工程的项目以及工程的设计方面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三 解决的措施

一定把勘察的依据确定明确

如果想保证岩土的勘察工作能够顺利的被完成,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之中没指定出一个适合勘察的纲要。勘察的纲要也就是指导这个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和各项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纲领文件,它同时也是勘察这一工作的中心保障。要加强和保证的来的报告的准确性,对此进行相应的审查,一定不可以马虎,特别是在施工现场在稳定性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基础的选型方面的论据,这些都是整个工程应该密切关注和谨慎的问题。

在编录资料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去整合

关于勘察的资料方面进行整理,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毕竟现场的技术人员们自己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还需要报告的编写人员来一起完成这项任务,许多的勘察单位也在施行着这种分工的制度,,这样对于资料的编制方面是不好的,分工制的方式施行以后,那些现场的技术工作人员们仅仅是把现场最为原始的班表和编录情况交给了编写的人员,作为报告的编写工作人员们对于现场其实根本不了解现场的具体内容,这样就造成了与事实脱节的状态。

(三)在勘察和测试的手段以及方法之中,一定要选择那些合理而且正确的

在勘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地基和土质,找出一个适宜的手段以及方法来进行测试,这样对于勘察的结果上可以大大的提高了它的准确性,比如说,静探应用对于有淤泥质软土、地下水位的埋藏深浅、淤泥以及填土方面,毕竟静力的触探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能够第一时间把地基的强度反映出来。

(四)关于岩土勘察之所以这么严谨的重要性

岩土勘察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勘察这个工程的建设场地方面的地基等部分,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一个好的地基怎么会有好的工程,而地基一般所指的就是建设场地中的岩土体,而岩土体又是自然之中经过了十分漫长的时间的潜移默化而成,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在建设场地上也有很多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因此,在施工以及设计之前,工作人员对于这项工程的岩土方面的勘察一定要仔细,毕竟岩土勘察所得来的报告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之中最为重要的依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把这其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妥善合理的解决,这都是勘察工作的重点。

总结:综合上面所论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关于岩土的工程和勘测技术方面,一直都是在不停的更新与进步着,我们一定要在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够忽略了规程方面的学习以及一定要重视规范,掌握时下最新的科学和技术,而作为职业的工作者,各方面的素质更是有待提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素质以及职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只有素质技术双管齐下,才能更加促进它的发展,也更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在实践之中也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总结自己和提高自己,认真研究每一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为我们国家的上层建筑发展做出贡献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栋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探究[J].科技风,2012年 第09期

[2] 陈继祥;蒋峰;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J].科技风,2010年 第15期

[3] 江建清;郭风云;岩土勘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年 第02期

[4]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公布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名单的通知[J].中国勘察设计,2008年 第04期

[5] 黄亮;曾航;关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 第17期

地质与勘探篇7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物探;钻探

一、引言

一如既往,钻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同项目的要求,仅仅使用钻探技术的弊端就逐渐显现出来,如工程地质勘察精确度不高,周期长,成本高,不经济等等,它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探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它对探测对象不会造成损失,并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程、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将钻探技术和物探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勘察效果。下文结合具体实例,介绍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相结合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的一些原理、发展和应用效果。

二、实例一:地质雷达

1、地质雷达的原理

影响地质雷达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线的偶极方向、天线距离、中磁波等。目前,剖面法和宽角法组成了双天线地质雷达的观测方式。所谓的宽角法观测,就是在一个天线沿测线移动的时候,另一个天线却是固定不变的。利用地下不同层面反射波的双走势,经讨计算可以得到有关地下介质的参数。剖面法的含义就是,发射以及接收天线以在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时候都是保持相同的间隔。做好每一步的记录,得出地质雷达的对地下探测的时间剖面图像,体现出测线下方的地下物体变化情况。地质雷达的资料处理与地震波技术是大同小异的,光可以利用的专业软件多种多样,还可以综合利用多次叠加、数字滤波、偏移绕射处理、反褶积等技术。

2、发展及应用

地质雷达的优势在于具有快捷性和简单性,而且它的抗干扰性和分辨率都比其他的探测方法强,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地质勘探、公路质量检测以及文物考古工作等。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它将钻探和物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探索地质雷达配合钻探,在地下溶洞探测的实例:在某地某厂区的内部,道路及地面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探明地下有无溶洞和其他地下掩埋物体,应用此技术讲行勘探,如还不明确物体的具体分布情况,如果利用单一的钻探方法,不仅消耗了能源还不能完成任务,后来利用地质雷达配以天线进行探测,并利用钻探进行了灌浆处理,最终高效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地质雷达这一将钻探和物探相结合方式的重要作用。

三、实例二:瑞雷波法

1、瑞雷波法的原理

瑞雷波法作为一种个新的地质勘察手段,深受工作人员的青睐。瑞雷波法具有稳定的状态也有瞬间的动态,其中稳态瑞雷波法设备的不足,在于它的体积非常大,需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遭到了时代的淘汰。另一方面,瞬态瑞雷波法恰好相反,它的速度相当快,不但具有简单和快捷的特征,它的分辨率也非常高。在工民建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普偏的应用,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瞬杰瑞雷波测试的信号,主要来源是垂直作用干地面的冲击震源,它在相应的频率范围内,可以将瑞利波信号进行高度的集中化处理。

2、应用实例

通过落重震源和瞬态面波法的全面应用,在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挖平台中取得巨大的工作绩效。利用瑞雷波法,我们可以得出随深度变化的面波速度和实际钻孔林状图。经过认真地观察,可以发现频散曲线的之字形拐点位置与钻孔分层位置保持相符合的进度。最后进行线条测线观测、钻探资料校正等工作,使地下煤层的空间结构脉络让人一目了然。

四、实例三:地震波CT技术

1、地震波CT技术原理

不同方向的地震波组成了地震波CT技术的重要部分,地震波作为一种成像技术,它的声势具有人工激发的特征,主要针对对象内部速度结构讲行探测。无论是在哪种地质条件下,每一个单元的弹性波速都可以通过波动声势表示。从而得到被探测地质体的波速分布图像。

2、发展和应用

在二十世纪的中期,地震波CT得到了最初的进展,它来源于石油勘探工程,应用于勘察工程中,提高了地质勘察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地震波CT得到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创新,它在地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该技术经过改造更新后,成为现代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现实的科学工程中,不少的科学家采用个方位观测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比如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陡岩体边坡的工程中,其中地质构造分布以及波速分布参数,都是利用此技术所得,结合钻探取得的一些原位试验数据和岩体风化程度,为功能稳定性分析及变形和地质概化模型分析提供充分有利的保障。

五、实例四:直流电阻率法

1、直流电阻率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兼具常规剖面与测深法的功能,敷设一次导线后可进行数百至数千个记录点的数据观测,其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而且数据经系统自动采集后,可以通过处理软件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并根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很适合一般勘察中对地下目的物的探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装置形式较多,总电极数与点距可根据场地与勘察深度任意选择。一般固定断面扫描测量,其视电阻率断面为一梯型剖面;变断面连续滚动扫描测量其视电阻率断面为一平行四边形剖面。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出现使得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得资料的可利用信息大为丰富,使电法勘探智能化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应用实例

广东平远河披水桥工程地质勘察共布置钻孔四个,其地层自上而下为砂卵石层、含砾粘土层、二叠系灰岩。其中各孔内砂卵石层厚度变化不大,但灰岩岩面起伏非常明显,左侧钻孔最浅处埋深仅7m,往右依次为9.2m、18m,最右侧钻孔至48m犹未能见到基岩,钻孔中灰岩岩芯完整,未见溶蚀、溶洞现象。后进行桥桩超前孔施工时,发现基岩面起伏相差很大,且见较大溶洞,基础处水平相距2.5m,基岩面高程竟相差10m。为全面了解地下基岩面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测量,共布设四条测线,点距2m,通过已有的钻探资料选取测量参数,并校正深度,最终得出成果图件,可以看出灰岩视电阻率在250~300t'l・m左右,灰岩岩面呈石林状起伏分布,整体呈左高右深趋势,溶洞反映相当明显,在最右侧钻孔未见基岩处, 显示基岩面约60m深。后经钻孔证实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结束语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反演方法的不断创新,物探技术正朝着探测精度更高、探测范围更广、解释更准确的方向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由于各种物探方法的应用都依据一定的物理前提,且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边界特征对测试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使得这些方法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条件性和局限性,所以此时应考虑综合物探和钻探结合进行施测,可以提高物探成果的地质解释精度和成果分析质量,满足工程勘察之需。

参考文献:

[1]程耀荣. 物探与钻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J]. 河南科技,2013,(04):70.

地质与勘探篇8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56

岩性地层油气藏中虽然储存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但由于油气富集现象严重缺乏规律性,加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难以有效勘探。因此,如何提高勘探方式以及技术的有效性,已成为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传统勘探技术由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通过长期探索与实验研究,在技术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对勘探技术进行了全面革新。本文立足于勘探技术应用的角度,具体阐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理论以及勘探技术。

1 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的地质理论

我国陆地浅水三角洲的成藏形态与海陆三角洲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具有面积大的特点。浅水三角洲主要具有四种沉积相:一是,三角洲平原;二是,内前缘;三是,外前缘;四是,前三角洲。岩性油气藏相带便是三角洲的内前缘。三角洲的前缘带因为存在河口坝、席状砂不发育的特征,因此,多依托于水下的分流河道砂。前缘带的储集体主要有两个成因机制:一是,基于时期不同的前提条件,在坳陷型湖泊周期性扩张以及收缩的作用下,分流河道砂体呈现为平面叠置连片的形态;二是,浅宽湖区对砂体进行横向迁移与纵向推进,导致水下出现分流河道砂体。这种条件下形成的分流河道砂体,在分布方面,主干分支河道的砂岩呈现为横线连续分布,而非主干分支河道的砂岩与泥岩呈现为纵向,呈薄互层的状态。浅水三角洲如果面积较大,则其前缘带往往会因分流河道微相在高能叠加的基础上,利用有机酸溶蚀相进行再次叠加,而形成储集层。这种储集层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如果三角洲前缘带的砂地分别比例超过50%,则基于成岩作用的影响,其内部会衍生成岩圈闭油气藏。除此之外,三角洲前缘带可以形成油气藏,还离不开源储配置的影响,如果三角洲的地貌环境较为平缓,则其储油层系便会大面积成藏。

2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2.1 应用原则

首先,在勘探油气的前期,技术人员要系统化分析开采区的地质资源品质以及结构,继而制定勘探计划,确保计划具由较高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其次,根据勘探区油气藏的沉积状况,对地质类型进行有效明确,选择适宜的开采方案与设备。再次,技术人员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开采环境,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密闭性,从而提高地质勘探参数的准确性。然后,确保开采技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强化作业效率,提高作业质量。最后,综合分析并合理评价勘探区的油气藏,明确实际钻探位置。

2.2 三相联合解释

现阶段,我国在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时,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便是三相联合技术。其中三相分别表示沉积相、地震相以及测井相,三相在本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在实际勘探过程中,它们之间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测井相主要是对目的层井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属于基础性工作环节;地震相是对勘探区地震相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沉积相则指技术人员借助某种手段,整合勘探区沉积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类型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有效总结。应用三项联合解释技术,不仅可以为地质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还能精确平面勘探位置,从而帮助技术人员对勘探区的地质进行全面剖析。

2.3 地层学分析

岩性地层油气藏由于在地质方面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地下地层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性,技术人员难以全面且深入的剖析其地质条件,地层学分析技术便是在此种发展形势下衍生的。现阶段,其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也逐渐演变为地质勘探关键技术。该技术以对等时地层界面的研究为核心,通过构建相应的地层构架覆盖勘探区域,帮助技术人员身深入解该区域的岩性地层分布情况,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探技术的有效性。

2.4 流体势分析

流体势在地下的分布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地层之间的平移现象与相对移动现象,所以,在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应用定性分析法对岩性地层的地下流体势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流体势分析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准确测量并有效记录勘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理参数,并采取适宜的方式手段,将数据以图纸的形式记载,然后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帮助技术人员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内部的流体势分布位置进行深入了解与准确把握,从而对流体移动现象与分布位置之间得关联进行合理判断,进而掌握油气藏的分布特点,为我国日后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提供具有可靠性以及有效性的参考数据。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为了确保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已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开采作为主要勘探任务。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条件下,我国自然资源勘探工作必将大力开展并广泛应用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因此,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地质理论进行全方面且深入的理论分析,并不断创新勘探技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曹亮.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4).

[2]李志广.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及勘探技术分析[J].化工管理,2015(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