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1-16 01:34:05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1

目前,在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和就业指导课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相对广泛而且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喜欢动手实践、参与性强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吸引力不高。另外,思想政治课多由政治专业而非专业教师授课,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2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家已经从顶层设计上要求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而未来从事汽车保险行业的高职学生,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容易产生销售误导或者理赔诈骗等行为,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不但是国家教育政策的外在要求,也是学生职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

2.1转变观念,从主体意识上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转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院校确实应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一技之长是可以使学生获取工作机会,但是想要长远发展还是需要综合能力,特别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在职业实践中实施,但在学校时提前介入还是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很多企业的招聘要求应届毕业生,看中的就是刚踏出社会学生还是“一张白纸”,容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在高职院校对刚刚接触行业或者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对其进行职业警示,其效果还是不错的。因而,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在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次,让高职院校学生改变其求学观念。到高职院校学习一技之长的想法没错,但这不是学习的全部,还要认识到要提升综合素质,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学习全过程。因为“小赢靠专、大赢靠德”,必须德才兼备才能使基业长青。比如在汽车保险行业,若是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头两天销售误导、与客户串通骗保,即使其专业技能高超,也总会有被行业淘汰的一天。

2.2改革手段,从教学方法方式上创新高校职业道德教育

2.2.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使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职业性改变高职院校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两课”进行的做法,将职业道德教育穿插于专业课的学习过程,这样更具有职业性。如在汽车保险专业讲授《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明白合同的重要性,出现争议怎么处理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依法办事的意识,同时也巩固了学生的法律知识,明白哪些是违法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在进行查勘定损实训时,强调团队合作和礼貌用语,从细节处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尝试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让其与辅导员一起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从生活、学习的点滴灌输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观念。

2.2.2创新教育方式,使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更加接近行业要求高职院校可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直接引入高职院校,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对专业、职业的道德要求有更为直接感受,可以感受到职业道德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高职院校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也不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如高职院校汽车保险专业学生要考取保险营销员资格证或者是公估人资格证,其必须要在考试之前学习一定时间的职业道德知识。

3结语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2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全国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确保学生平安稳定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及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强基础、育特色、创品牌”为主线,全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大工作体系”和推进“四大工作体系”建设,系统规划,整合力量,全力以赴,努力做到开创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局面。

二、系统推进“大学工队伍体系”建设,构建专、兼结合,数量够、质量优的大学工队伍体系,培育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第一,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以全日制研究生为重点、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转岗教师为补充选拔引进一批专职辅导员,增加专职辅导员队伍数量。二是通过培训、考核、奖惩、建立退出机制等手段,优化专职辅导员结构,提高专职辅导员素质。第二,要设立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的部分班级的学生具有自律意识较差、进取精神不强的特点。为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校决定采用班主任制。学校将按照“校级层面统一解决经费、二级学院选拔出合适的人选并且控制总量”的思路,设立一支管用的班主任队伍,承担对重点班级的管理任务。第三,要加强思想导师队伍建设。一段时期以来,“思想导师制”是我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措施。新的条件下,学校将围绕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和更好的转化后进学生的目的,进一步加强思想导师工作,出台新形势下实施“思想导师制”的工作方案,优化思想导师工作待遇、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进而切实发挥思想导师在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要以推进省校两级“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学工线人员科研水平与工作能力。第五要以筹备召开第三次“团代会”为契机,把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通过发挥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来锻炼提高学生干部能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

三、以推进“535德育模式”实施为重点,深化“学生日常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第一,加强“班级主题班会”建设,进一步在把握规律性、加强实效性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其学生日常教育主阵地作用。第二,出实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例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宣传、加强检查、严格考核”等措施,重点加强学生“升旗仪式”时纪律教育。通过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彰显新生军训工作的教育功能。第三,按照“五早”要求,以确保学生不出现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为目标,继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例如,建立学期制的班级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机制。推动二级学院组织好每学期本学院的开学典礼。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一,以抓好关键时段的卫生保洁工作为重点,做好校园卫生保洁工作,提高师生的劳动意识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第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一是5月底6月初,再次对学生住宿进行调整,以杜绝新生开学时与老生混住的情况。二是加强宿管老师与学生会宿管干部培训,提高他们工作水平。三是完善宿管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第三,以抓好学生控烟工作、集会纪律工作等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把握严肃和规范两个原则,切实做好学生违纪处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严重违纪的预防教育工作。第四,以校级勤工俭学制度出台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奖、助、贷、减、免、补、勤”等学生资助政策,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第五,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强化安保力量,严查各类安全隐患,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创建平安校园。

五、推进“学生活动体系”建设,提高学生艺术、体育、审美、组织、表达等综合素质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3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众汽车拥有量不断提高,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而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影响着相关学生的未来就业。为此,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研究,进而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

就业;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进步,我国早在几年前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人才能够满足我国民众汽车维修的需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就必须拥有较高的有效性,这一有效性的保证正是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一)专业教师的缺乏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专业教师的缺乏情况极为常见,具备10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更是如同凤毛麟角,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自然不能够较好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当前,我国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往往会选取非专业人员作为学生教师,甚至有一些院校会选取汽修职业人员为学生传输汽修专项知识,这类教师要么存在实践性不强的问题、要么自身对于汽修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发展[1]。

(二)教材较为陈旧

除了专业教师的缺乏外,教材较为陈旧也是我国当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常见情况。据笔者调查得知,一些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受资金或渠道限制,往往会采取一些与当下新型汽修技术不同的教材,而为了弥补这种教材带来的影响,这类院校往往会采取实践或自身创造教材的方法弥补,但这种方法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陈旧教材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不能够通过教材获取较为先进的汽修知识,其在未来的就业中自然就会遭受较为负面的影响[2]。

(三)学生缺乏基本功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学生本身缺乏汽修基本功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这类院校学生基本知识缺乏所造成的。对于接受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其本身往往具备着文化课水平较低、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而由于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在课堂中进行各类娱乐活动,这就使得很多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汽修基本功极差。此外一些学生认为汽车维修只要掌握实践技能就足够自身就业的错误认知也加重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3]。

(四)教育路径单一

对于我国当下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来说,教育路径单一的情况同样较为常见。据笔者调查得知,在我国当下很多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汽修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类知识牢牢记在脑海中,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存在着有效性较差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很容易对汽修理论知识学习产生反感,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无法产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其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未来的就业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4]。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调整教学课程

为了保证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能够较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必须调整自身的教学课程,这一教学课程的调整需要以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汽车维修相关工作为目标。具体来说,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并参考较为入门的汽车维修相关职业,以此进行热点职业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确保拥有较为扎实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5]。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较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中,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需要保证自身教师在掌握专业汽修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着较强的实际演练能力,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除了从社会中大量招聘专业的相关教学人才外,还需要结合自身师资优势进行原有教师的培训,这样院校本身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学生也能够在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中得到更好的培养,这对于我国未来汽修行业的发展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转变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保证学生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相关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必须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相关院校必须坚定汽修理论与汽修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理念,并做好知识体系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与教师的探讨与互动中大大提高自身的汽修技能掌握水平,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实现较好的提高,这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潜力与机遇。

(四)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较好实现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相关院校还必须进行自身实践教学的改革,在这一改革中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操练之间的较好结合,并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自身实际汽修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生自身的汽修实践能力将大大提升。此外,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还需要与汽修相关的企业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以此为学生准备较为充足的实践演练与学习机会,学生在实践演练中能够收获更多的技能,这对于其自身未来的就业机遇与发展机遇提高自然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在本文基于就业前提下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的研究中,主要论述了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现状、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汽车维修专业职业院校的相关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于仕斌,邓育年,潘伟荣.构建“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36-39.

[2]吕捷.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3]李明全,池边.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理实一体化的运用[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4]王蕾.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82.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如何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六章职业教育”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由此可见,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可以使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有效开展教学,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构建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基于学生学习特征,应重新构建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师角色、教学评价等。

一、教学理念向学生学习需求、就业需求转变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重点是面向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着力培养学生从事汽车维修与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2.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3.丰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置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转变

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基本表现为:

1.本科课程设置的简配版,中职课程的高配版。

2.文化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的衔接性差。

3.专业基础课程多,占据大量的学时。

4.专业核心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缺乏职业能力体系的融合。

5.专业拓展课程得不到实质性重视。

传统的高职课程设置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并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年制高职课程应设置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转变。

1.专业基础课程整合为《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气基础》三门课程。其中,专业《汽车文化》包含汽车相关法规、相关职业、汽车品牌、外形与技术、汽车社会与运动等内容,主要是增强职业吸引力;《汽车机械基础》包含机械制图、公差、力学、汽车制造材料与加工方法、机械原理与零件、气液压传动等;《汽车电气基础》包含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单片机等。以上知识强调“够用”原则。

2.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点、面课程。点课程整合为《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器电控构造与检修》,主要是以单体零部件和总成的结构、作用、工作原理、检修方法和质量标准为教学内容;面整合为《汽车修理工艺与设备》、《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是以大修工艺、综合故障为内容。

3.专业拓展课程整合为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美容装饰、钣金喷涂类课程,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教材建设向模块递进、项目引导转变

在教材建设上,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性,引进模块递进、项目引导的理念,注入结合车型、注重技能的活力性,让教材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

“模块递进,项目引导”是指把每一门课程设计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为若干个项目,以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

1.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具体零部件、构件、总成为载体而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项目设计新颖,在师与生、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网络、校园与社会等方面产生共鸣,增强可读性。

3.强调课程与课程、模块与模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衔接和对接,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滚动提高。

四、教学方法向理实一体、产学结合转变

课堂教学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习为主线、研究为主旨”为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导学、导做、导研设计。

1.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应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

2.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3.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积极探究,产、学、研结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实践教学向校企合作、半工半读转变

学校可以与专业汽修厂、汽车4S店、汽车快修店、汽车美容装饰店进行广泛合作,科学调度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边学习边实习,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把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成功地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

六、教师角色向职业导师、技术顾问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保障,这对高职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教师角色向职业导师、技术顾问转变,是“双师型”教师的具体体现。

职业导师和技术咨询顾问要求教师具备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而且在职业情感和心理上给予学生沟通和引导。

七、教学评价向过程考核、职业能力转变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培养具有汽车维修、检测、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如疑难故障诊断、排除),能够借助工具阅读汽车说明书、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熟悉汽车维修企业的作业流程,具备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和组织企业班组生产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因此,教学评价不应以试卷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而要向过程考核、职业能力考核转变,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或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在过程和职业能力评价中,充分建立职业道德素质、课堂知识效果、技能操作规范、技能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工具量具设备的操作能力、安全操作能力、企业适岗评价等监控点,对各监控点实施动态监控、实时反馈、及时修正,合理对各监控点予以加权评分。通过评价机制来引导学生,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文平.“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修理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与优化的不断推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成为了社会各行各业中备受青睐的精英群体。汽车行业对这种高精尖人才,也提升了衡量标准,专业化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了汽车修理及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化实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以往职业教育模式造就出来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目前,我国对专业化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老式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毕业生素质不高、技能不强、专业化水平不足成为了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了解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优化路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从事汽车生产、汽车售后服务以及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相关保险等行业的专业人才。毕业生除了要求政治素养过硬、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配备合理,具备专业的汽车诊断、检测、维修等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实际操作能力,能满足该行业的用人需求。具体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汽车修理专业领域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分析,不难看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对该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教学观念因循守旧

教学观念的因循守旧是制约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发展的瓶颈,教学观念转变更新的速度就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速度。转变观念,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创新的基本基础。教师观念受制于传统教育,势必造成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以“教师为核心”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严重阻碍毕业生质量的提高。作为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重要场所的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盲目追求,导致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专业技术传授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汽车修理专业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有显著的提升。

2.教学内容科学性不足

当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素材更新换代速度缓慢,难以紧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随着汽车修理领域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汽车技术不断提高,相应的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素材也应随之更新,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职业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更注重于理论教学,过多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缺乏与理论匹配的实践操作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专业性水平不高。

3.教师队伍匹配不合理

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职业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整体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汽车修理专业领域,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从理论层面加大学生对汽车修理专业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汽车修理专业来看,受限于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匹配还不够合理,缺乏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依赖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影响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企业对该专业人才标准的不断提升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车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国家于2017年初了关于我国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的新标准,为我国职业教育汽车修理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核心场所,旧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课堂完全被教师所掌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中难以得到体现。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以汽车修理专业教学内容为立足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往教学的死板模式,引导学生敢于创新,不迷信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注意引导,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科学系统的配置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理论知识的讲授成为了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严重忽视,因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汽车市场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应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活动,使修理专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脚步,以造就出能够顺应行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精尖汽车修理领域的人才。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相关职业学校应该根据汽车修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多地掌握该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职业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师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

3.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肩负着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职责。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根据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匹配师资力量,不断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注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进而确保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职业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进修,使其随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丰富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努力开阔教学视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思想的变化,通过生动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汽车修理专业教育教学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4.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无论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还是对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实践教学。培养顺应时展,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精尖专业人才更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是理论指导实际、锻炼学生专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坚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是汽车修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两项专业素养。因此,在未来的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以指导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专业实践当中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当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此外,职业学校汽修专业还应该借助汽车后市场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基础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行业市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操作空间,扩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小结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生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不过硬以及应用能力不强。

第二,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的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因循守旧、教学内容配置不科学以及师资队伍匹配不合理。

第三,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景广阔的汽车后市场,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难以达到新形势下的行业需求。

第四,教学改革是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之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实践;科学配置教学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建设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查恒效.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28).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汽车维修行业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和新的维修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凭经验检修汽车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检查靠资料、拆装靠设备、检测靠仪器,因此,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工艺成为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基本要求。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与技能的“银领”人才,即培养“大学文化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的艰巨任务,必须创新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维修、检测技术,具备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相关岗位的需要,成为生产一线的适用人才。一、制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适应汽车服务行业需要的、熟练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应体现在基础理论上“必需、够用”、在专业技能上“实、新、宽”的原则,同时注重持续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依据岗位需求,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要依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汽车服务行业需要,以“实用、前沿”为原则构建本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岗位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色,教学内容应特别注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养。

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进行课程开发与整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育体系。一是打破“老三段”式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岗位技能培养,整合优化课程,如可将《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维修》、《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整合为《汽车发动机使用与维修技术》模块教材,可对汽车电器、汽车底盘、汽车电控系统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二是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设置关键能力培养课程,如增加专业技能强化训练课等。三是构建由实验实训课、专业基础实训课、技能强化实训课、岗位就业实训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建立素质教育体系,使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育体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要强化课程建设,按职业特色设计课程内容,按行业领先要求更新课程内容,以模块式课程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三大基础模块课程,每学期都应修改部分子模块的内容,汽车电控模块课程每次循环都要有重新修订或增加的内容等。同时,应将研究课题及目前推广的新技术、新项目添加到教学内容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最后,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等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证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二、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其教学环境接近工厂化,即教室、实习实验室、工厂形成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环境。科技论文。在课程的组合上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以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主,把本岗位应该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分解为相应的功能模块,对应于一种或几种能力,按功能模块组成新型课程体系。将功能模块划分为若干个子模块,每个模块或子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完一个子模块就能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要采用现场教学或仿真教学方式,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模块化教材

高职教育使用的教材不应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其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基础理论适用够用,侧重结果的运用;实践与技能操作性强,与岗位需求密切结合。为此,我院开发了模块化教材。模块化教材是依据实际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结合与单元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要求,提炼出信息资料、技能项目、问题、目标,将一门或几门专业课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提供给学生有关单元的完整、清晰的解决方案。课程的学习始终在解决问题的逻辑引导下进行,模块化教材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及知识技能与实践的融合。科技论文。

开发模块化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人员除了应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这是真正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难点,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所讲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技术、技能,还要对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教材编写应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学习者掌握必需、足够的基础理论与熟练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单元目标,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划分课程内容,设计制定科学的讲授顺序,编制出理论性、适用性、操作性有机结合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科技论文。

四、以“双高”为标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应是技术的开发者与应用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要求达到“双高”——高学历+高技能的标准。具体做法:一是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二是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学科、专业内部,产生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三是通过实践与科技服务提高专业教师的“双高”素质,鼓励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参加生产实践,尽快提高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与业务素质;四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面向社会特别是生产企业聘请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现代汽车已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汽车维修已步入高科技领域,因此,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快专业建设步伐,通过改革与发展,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实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摇篮,为实现我国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汽车技术;教育滞后;技术学校;技术人才

0 引言

汽车是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经过努力。在1885年,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它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从这以后,汽车由于人类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100多年来,汽车工业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我国解放以来,只能靠自力更生,硬是拿下了解放牌汽车和红旗牌轿车的产品,其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引进汽车的制造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我国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我国汽车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高技术含量的汽车,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常用汽车。汽车维修行业如雨后春笋在城乡大道旁建立,其中,汽车的电子点火、电控化油器、机械喷射系统装置和动力转向等新技术冲击着传统汽车维修工艺和技术。

1 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到 21 世纪时期,汽车制造业在我国随着电子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汽车技术更得到高速发展,已经逐渐由汽车的单件组装向集成化发展,汽车制造技术的多功能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等特点更加突出,也更加方便了使用者。但是,我国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发展却存在差距。根据教育部和交通部门的调查研究数据,我国汽车行业的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存在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汽车数控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或者汽车的使用与维修、护理方面,尤其是维修、护理方面,急需大量的技术人员,显然,如今在汽车的维修、护理领域,汽车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在我国城乡已经成为制约对汽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类人员利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尽管学徒制曾经培养了几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但是在高科技时代,这种培养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快速增长的汽车和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高级的汽车技术人才必然会被越来越多元的社会选择。

2 汽车技术教育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发展,谁大多数青年选择进入高校学习,这些人在专业选择上又不愿意选择汽车维修专业,因此,我国的汽车维修业与发达国家汽修企业相比,人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发达国家的汽车维修的高级技工占 35% ,而我国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的总数仅占5.0%左右。不难看出, 我国汽车维修的高技术人才,在数量与素质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汽车维修业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各方面。

2.1 汽车技术教育体制与机制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汽车维修技术赶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速度, 汽车技术教育赶不上汽车维修技术发展。与此关系相应的,汽车技术教育存在的最大的体制与机制问题是学校、整车制造及售后服务三者脱节。局部的校企合作是有的,但远没有形成三者有序的合作与互动。 社会现阶段依然没有完全摆脱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在实施职业教育中,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难免顾此失彼。

2.2 汽车技术教育中教师与教材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关于汽车维修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 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能解决汽车维修的实际问题。 这里的关键是要有适合的教材与良好的师资。 当前,各类职业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普遍是弱项。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能否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需要,重要的是首先要建立一支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师资队伍。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 而汽车技术教育却由于教材内容陈旧, 除了最基本的东西之外,几乎全是被淘汰了的内容,这成为汽车技术教育的最大障碍。而许多在新车上广泛使用的系统,像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等内容,却在当前使用的教材中几乎找不到。

2.3 汽车技术教育在实验与实训方面的问题

汽车技术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成:(1)实验实习维修设备与车辆的实际维修差距太大;(2)实验对车辆的检测诊断设备少且落后;(3)实验实训的设备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4)缺少必备的实习工厂;(5)由于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验实训的技术联系起来,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提高的措施

为了使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同步得到发展,我们必须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在,汽车技术是由于引进技术提高起来的,但汽车教育必须依靠我国的教育体系,因此,如何进行汽车技术教育就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措施。

3.1 汽车技术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的一体化教学

在汽车技术教育中,应将汽车教育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到一起。成为进一步推广汽车技术教育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这种“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我国青年一代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学习追求,又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将企业里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结合在一起,将汽车维修技术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使汽车技术教育中,所强调企业教学主体性与强调实践教学的主导性结合起来; 就可以使汽车技术教育分析与课程开发密切联系; 明确专业内容适应职业需求的针对性,将汽车技术的能力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步进行。形成汽车运用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的多元化机制和一体化教学。

3.2 汽车技术教育应采用双师型,双向式的措施

在汽车技术教育中,应尽快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来,使汽车技术教育与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出来。 因此,应在现有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 工程技术学校,要满足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要求, 同时鼓励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工程技术学校担任专、 兼职教师,并将这种交流制度化,让教师同时有技术人员身份、 技术人员又同时有教师身份。在管理上,工程技术学校和企业要同时对教师的双重身份进行考核。

4 结语

在汽车技术教育与汽车技术发展的发展中, 无论是汽车技术教育的机制和体制改革、或者对教师队伍的整合,还是对汽车技术课程教材电子化的创新,还是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样都不能少,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汽车技术教育中继续深入研究、 继续深入实践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汽车职业教育论文篇8

ESP汽车英语探索 一、引言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财经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等。它具体分为EOP/EVP职业英语,EAP/EEP学术/教育英语和EST科技英语。ESP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教育目的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倍受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欢迎和ESP从业人员以及语言学家们的垂青。

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当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学技术及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交往中,英语日渐成为最普及的交流工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人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学习英语不再被看成仅仅是获得一种良好的教育,它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学习需求,ESP应运而生。

二、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

1985年4月语言学家Strevens在斯里兰卡ESP国际讨论会上曾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有四个根本特点和两个可变特点。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即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有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例如只限于阅读技能或言语识别等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尽管交际法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ESP教学的,但ESP并不只局限于交际法)。ESP核心理论是需求分析,以揭示ESP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学习目的,不仅肯定需求存在,还要对这种需求进行认识。ESP课程是对学习者需求的具体细化,语言课程有学习者需求的内容。这样,学习者就会有积极态度去学,使教学过程成为挖掘他们学习潜力的过程。根据Hutchinson & Waters(1991)的研究,专门用途英语学科主要涵盖三大领域:科学技术(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务经济(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会科学(人文研究)(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ESS)。

ESP教学在中国兴起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贸易、商务的发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科技英语和商务英语。近几年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它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比如说汽车维修技工,汽车销售人员,设计人员,工程师,售后服务人员,汽车保养工人等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要求汽车从业人员有较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把基础英语与汽车专业结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工作者如果在ESP教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就为ESP在汽车工业上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其英语教学方针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高等职业学校有自己的英语测试标准:全国高等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A、B级考试。因此考生有一个较合理的认定自己英语学习水平的标准,但这只是体现了“够用为度”的原则,要做到“实用为主”还远远不够。“实用为主”正是高职教育的精髓所在。它以职业教育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的汽车英语主要是针对汽车维修(含汽车制造与装配)和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因此汽车英语在高职中又可分为汽车维修英语和汽车营销英语两个分支。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将来就业方向,他们所应用汽车英语的场合应该是在向外国客户推销汽车,介绍汽车性能、价格等。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日后使用的英语侧重于零部件及说明书等应用文的阅读。根据需要分析的教学方法,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基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才是适合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的正确方法。但是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的汽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一直是以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语课程的教学自然也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但是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汽车英语教学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虽然加入了汽车专业英语的讲授但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使得学生学到的汽车英语停留在对词汇、短语的机械学习上,学生没有能力去运用这些词汇;汽车英语虽然与其专业结合,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课堂教学总是存在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三)ESP理论在高职汽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通过我们对高职英语教育尤其是对高职汽车英语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ESP教学方法是一种既适用又有效的教学方法理论。为改进高职汽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汽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1.汽车英语教学材料

汽车英语的教材一般关于汽车维修等方面的理论陈述性知识较多,课文较多为说明文,比较枯燥;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主要是企业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教学材料。如维修专业侧重于词汇和应用文阅读的教学。营销专业则应侧重于英语交际口语和专业术语的讲授,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也可结合企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编制讲义,满足工作多种需要,这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2.教师的综合素质

讲授汽车英语的英语教师多半没有受到过专业汽车知识的培训,对汽车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做好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如与企业多沟通等;另一方面对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结论

汽车英语作为一种ESP,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汽车英语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对其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将ESP理论应用于汽车英语教学,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该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等.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Hutchinson,T.&Waters.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Cambridge:CUP,198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