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7-08 03:26:37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档案馆;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Abstra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management theory, the rigorous logic, rigorous procedures, archives must be to improve overall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The scientific, rational us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situation of archiv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work of archiv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Key words: Archive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档案馆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我国大多数档案馆一直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少数档案馆运用了绩效管理的一些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错误地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年底填写几张简单表格的“秋后算账”式考核。对绩效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导致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

事实上,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考核绝不等于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绩效的问题,还包括对组织绩效的计划、考核、分析与改进。绩效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经理的职责,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绩效管理责任,各级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档案馆应结合自身实际,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审视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当做一项系统的工程来对待。

2.照抄照搬,盲目模仿。不少档案馆实行“拿来主义”,把企业的绩效管理表格和绩效评估打分方法拿来,或稍作修改、或原本照搬,即在本单位推行。不顾档案馆自身特点,盲目模仿、沿用其他企业管理实践,导致水土不服。只有对档案馆的发展状况、战略目标、业务、管理等进行充分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能解决本单位绩效问题的妙方。

3.考核指标设计缺乏动态性。档案馆所采用的考核指标长期不变,没有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考核指标,而且,绩效标准没有随着工作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有的档案馆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考核标准。

4.缺乏绩效考核后的沟通与反馈。考核结束后,没有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缺乏及时地沟通,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5.忽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许多档案馆都将考核定位仅限于年度的评优评先,其考核的结果被束之高阁,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信息根本不用,形成为考核而考核的局面,没有达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以上问题,表明档案馆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充其量只停留在绩效考核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已是势在必行。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5个环节构成。

1.绩效计划。它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绩效计划主要依据档案馆的年度计划而制定,以实现档案馆年度整体绩效目标为目的。按照档案馆年度计划部门年度计划员工的年度计划,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然后在对各个岗位进行相应的职位分析、工作分析、人员资格条件分析;随后档案馆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根据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来讨论,使每个人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目标项目、应完成的目标值、应达到的标准及完成的时限等。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把考核和档案馆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使档案馆管理者和员工的目标达成共识,从而保证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分解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纵向分解,就是将总目标按档案系统的管理层次逐级分解;(2)横向分解,就是将总目标按档案工作职能分解到不同部门。这样的分解与业务、技术工作配合紧密、协调性强;(3)时序分解,就是将总目标按时间顺序分解成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可采用“进度表”、“流程图”等形式表示。

2.绩效实施。制定绩效计划后,被评估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整个绩效工作期间,档案馆管理者要与被考核者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并随时根据实际合理地调整绩效计划。此外,档案馆管理者要定期进行工作记录,收集数据形成考核依据。需要通过观察记录被考核者的关键成果与行为。记录方法可采取书面报告、一对一面谈、会议以及非正式沟通等形式。

3.绩效考核。这是按照事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察的过程。传统的档案馆的绩效考核主体一般只有上级和员工,对员工绩效没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因此可以采取360度考核法,以上级、同事、下级、自己和利用者为考核主体全方位进行,避免一方考核主体的主观臆断,增强绩效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绩效期间的长短根据工作的种类、考核的目的等情况具体分析后确定周期。结合档案馆各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以实行周计划、月调度、季述职、年考核等不同的考核方式。

4.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绩效反馈面谈作为绩效管理循环的一个环节,是绩效持续改进的重要动力。档案馆在以往的考核中不重视绩效面谈反馈这一环节,因此在设计考核的内容时,要把管理者对是否将考核结果与被管理者进行沟通作为考核的内容,从而让每位管理者明白绩效反馈沟通是自己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例如:对下级的考核可以设计为5分,具体分解为:一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核,1分;二是制定考核指标有下级参与,1分;三是考核数据真实,2分;四是及时就考核结果与被考核人进行沟通,1分。考核的程序:发放考核表考核者填写(评分、签署意见)交被考核者(沟通、签署意见)交档案馆考核小组(签署意见)交人事部门备案。在绩效考核表上被考核人可以填写自己的意见,而且一份有效的绩效考核表还必须要有被考核人的签名,这从另一个方面保证了绩效反馈面谈的实施。

5.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一般来讲,绩效考核应该和薪酬联系起来,否则,绩效考核不会受到员工的重视,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目的就很难实现。除了和薪酬联系外,绩效考核的结果还可以作为档案馆员工岗位轮换、福利、奖惩等人事决策的客观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培训的客观依据。档案馆只有公平合理地应用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档案馆的绩效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童雁.新时期档案馆工作的绩效管理及对策探讨[J].湖北档案 ,2009,(Z1).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改善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经过精简,其现状依然是数量偏多、质量偏低,管理效率较低,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又是高校个人绩效考核最难以量化的部分,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适应高校改革需要,保证绩效工资稳步推进,成为许多高校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1.战略关联性小。高校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纷纷开始做长期规划性战略目标、年度计划性目标以及分阶段具体性目标。但是绩效考核却仍然沿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高校人员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高校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有效的绩效考核应该以学校工作目标为蓝本,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计划是下级的工作目标,下级的工作计划是上级计划的分解与细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考核网络。同时也要求绩效考核系统具有充分的弹性来适应学校战略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2.评价尺度不恰当。Www.133229.cOM如前所述目前高校仍是将德、能、勤、绩作为所有人员考核内容,不分职务职级,不分岗位类别。如此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显然,按照统一标准对所有个体进行绩效考核不合理;而且德、能、勤、绩考核内容中大部分考核内容是描述型,很难量化,无法量化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导致操作性不强,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3.评价信度低,考核误差大。由于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指标量化程度低,考核方法主要采用主观评价为主,导致考核信度低,误差大。其中突出的是宽厚性错误及趋中性错误,所谓宽厚性错误是指领导在评价下属绩效时,容易出现“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也就是对于行政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绩效,给予不应该的高标准评分;所谓趋中性错误是指考核结果集中在某一区间,比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最后结果都集中在优秀,鲜有其它结果,考核信度低产生的如此考核误差必然影响实际工作出色的人。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关键1.考核理念转变。由于我国高校考核制度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致使许多人将考核理解为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走形式,评优论资排辈、轮流坐庄;考核结果与个人职务晋升等无实质关联。实际上,绩效考核首先应该是行政人员清楚学校及部门对个人的期望与目标,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其次,个人考核的成果能以一套明确的标准与方法来衡量,并作为奖酬与绩效改善计划的依据。第三,对绩效不佳的人员,使其了解需改善之处、方法及目标,使员工绩效得以改善。

2.进行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通过岗位说明书可以让广大行政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具体负责的工作范围,对他们的工作予以界定和说明,使广大行政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使考核双方在工作目标、要求与职责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公正性,也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绩效考核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评价尺度选择。常见的评价尺度有三类,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应不同的考核方法:主观评价尺度、行为尺度以及产出成果尺度。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采用的评价尺度多是主观评价,实际上三种评价尺度更有利弊,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分级、分层,对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适用不同评价尺度。产出成果尺度相对容易量化,适用于事务性的行政人员;行为尺度包括对被行为者行动、行为的描述适用于中低层干部;而主观评价尺度适用于相对稳定,更适合中层及以上行政管理干部。

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1.目标设定。依据学校、部门目标展开员工个人目标,并订定衡量指标与目标值,作为年度考核依据。目标设定需个人与部门主管共同讨论,依据部门目标设定个人目标、衡量指针、目标值与权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每位员工须在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签名后,送交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复核目标是否依据部门目标展开,确认无误后由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将核对数据填写格式是否正确及完整,并留存部门保管;若数据不完整则退回部门重新调整。

2.绩效考核。依据目标执行成果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连结晋升与绩效改善计划。人事部门依据绩效管理发展与考核办法,通知考核时程表,分发年初制定的绩效考核计划表。许多高校考核时间段往往与学年度匹配,主要方便考核目标以及考核证据可操作性。为降低考核误差,要求学院根据情况确认确认当年度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强制分布(一般可设置a、b、c、d四个等级)。行政管理人员接到绩效考核计划表后着手进行考核数据搜集,并针对考核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

部门主管依据各部门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对整个部门给予绩效等级排序,并告知个人绩效等级结果,再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人事变动提案,提案主要是针对绩效等级为“a”人员的晋升以及绩效等级为“d”人员的绩效改善,并报人事部门汇总。人事部门汇整各部门绩效等级后的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及人事变动提案,制作考核结果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小组会议数据。考核小组将针对a、d考核名单及各部门所提出的人事提案进行评议,并确认年度考核结果、做出人事决策,人事部门根据考核导小组的审议决定进行相关人事变动后续工作。

3.绩效改善计划。针对绩效考核成效不佳者拟定绩效改善计划,定期追踪执行状况,并于期满后针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仍未改善,则连结转调或降级。绩效考核等级为d等的人员,一般是业绩目标未达成或违反工作纪律的,人事部门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且一并寄发绩效改善计划表格。部门主管须拟定为期三个月的绩效改善计划,针对其绩效问题与员工讨论,告知员工应有的绩效水平及行动计划,并确认改善计划上的要求为该员工应表现出的水平。员工依据行动计划进行绩效改善。部门主管每月检查员工的改善情况,了解是否依改善计划上的时程表现出应有的绩效行为,并确实追踪记录绩效改善情形。

人事部门于绩效改善计划届满前,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评估,且一并将当初所订定之绩效改善计划表送交部门主管。当绩效改善计划届满,部门主管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成果,评估员工是否已达成应有的绩效水平,员工本人及其主管必须在绩效改善计划表上签名,将评估后的绩效改善计划表数据送交人事部门存档。若员工确已改善至应有绩效水准,则绩效改善计划即可结束。

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的关键点主要包含如下:首先,个人目标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能跟学院及部门目标相连结,如此,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其次,绩效指标能够确实被衡量,有合适的基准分,显然绩效指标是绩效流程中最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绩效考核成果需与人事变动以及绩效改善计划相连结;第四,绩效改善计划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于过程中定期追踪评估,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

[2]李曙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ol].中华论文网.

[3]居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实性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胡万蓉,等.现代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01).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改善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经过精简,其现状依然是数量偏多、质量偏低,管理效率较低,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又是高校个人绩效考核最难以量化的部分,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适应高校改革需要,保证绩效工资稳步推进,成为许多高校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1.战略关联性小。高校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纷纷开始做长期规划性战略目标、年度计划性目标以及分阶段具体性目标。但是绩效考核却仍然沿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高校人员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高校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有效的绩效考核应该以学校工作目标为蓝本,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计划是下级的工作目标,下级的工作计划是上级计划的分解与细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考核网络。同时也要求绩效考核系统具有充分的弹性来适应学校战略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2.评价尺度不恰当。如前所述目前高校仍是将德、能、勤、绩作为所有人员考核内容,不分职务职级,不分岗位类别。如此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显然,按照统一标准对所有个体进行绩效考核不合理;而且德、能、勤、绩考核内容中大部分考核内容是描述型,很难量化,无法量化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导致操作性不强,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3.评价信度低,考核误差大。由于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指标量化程度低,考核方法主要采用主观评价为主,导致考核信度低,误差大。其中突出的是宽厚性错误及趋中性错误,所谓宽厚性错误是指领导在评价下属绩效时,容易出现“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也就是对于行政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绩效,给予不应该的高标准评分;所谓趋中性错误是指考核结果集中在某一区间,比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最后结果都集中在优秀,鲜有其它结果,考核信度低产生的如此考核误差必然影响实际工作出色的人。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关键1.考核理念转变。由于我国高校考核制度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致使许多人将考核理解为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走形式,评优论资排辈、轮流坐庄;考核结果与个人职务晋升等无实质关联。实际上,绩效考核首先应该是行政人员清楚学校及部门对个人的期望与目标,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其次,个人考核的成果能以一套明确的标准与方法来衡量,并作为奖酬与绩效改善计划的依据。第三,对绩效不佳的人员,使其了解需改善之处、方法及目标,使员工绩效得以改善。

    2.进行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通过岗位说明书可以让广大行政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具体负责的工作范围,对他们的工作予以界定和说明,使广大行政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使考核双方在工作目标、要求与职责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公正性,也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绩效考核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评价尺度选择。常见的评价尺度有三类,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应不同的考核方法:主观评价尺度、行为尺度以及产出成果尺度。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采用的评价尺度多是主观评价,实际上三种评价尺度更有利弊,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分级、分层,对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适用不同评价尺度。产出成果尺度相对容易量化,适用于事务性的行政人员;行为尺度包括对被行为者行动、行为的描述适用于中低层干部;而主观评价尺度适用于相对稳定,更适合中层及以上行政管理干部。

    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1.目标设定。依据学校、部门目标展开员工个人目标,并订定衡量指标与目标值,作为年度考核依据。目标设定需个人与部门主管共同讨论,依据部门目标设定个人目标、衡量指针、目标值与权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每位员工须在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签名后,送交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复核目标是否依据部门目标展开,确认无误后由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将核对数据填写格式是否正确及完整,并留存部门保管;若数据不完整则退回部门重新调整。

    2.绩效考核。依据目标执行成果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连结晋升与绩效改善计划。人事部门依据绩效管理发展与考核办法,通知考核时程表,分发年初制定的绩效考核计划表。许多高校考核时间段往往与学年度匹配,主要方便考核目标以及考核证据可操作性。为降低考核误差,要求学院根据情况确认确认当年度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强制分布(一般可设置a、b、c、d四个等级)。行政管理人员接到绩效考核计划表后着手进行考核数据搜集,并针对考核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

    部门主管依据各部门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对整个部门给予绩效等级排序,并告知个人绩效等级结果,再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人事变动提案,提案主要是针对绩效等级为“a”人员的晋升以及绩效等级为“d”人员的绩效改善,并报人事部门汇总。人事部门汇整各部门绩效等级后的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及人事变动提案,制作考核结果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小组会议数据。考核小组将针对a、d考核名单及各部门所提出的人事提案进行评议,并确认年度考核结果、做出人事决策,人事部门根据考核导小组的审议决定进行相关人事变动后续工作。

    3.绩效改善计划。针对绩效考核成效不佳者拟定绩效改善计划,定期追踪执行状况,并于期满后针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仍未改善,则连结转调或降级。绩效考核等级为d等的人员,一般是业绩目标未达成或违反工作纪律的,人事部门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且一并寄发绩效改善计划表格。部门主管须拟定为期三个月的绩效改善计划,针对其绩效问题与员工讨论,告知员工应有的绩效水平及行动计划,并确认改善计划上的要求为该员工应表现出的水平。员工依据行动计划进行绩效改善。部门主管每月检查员工的改善情况,了解是否依改善计划上的时程表现出应有的绩效行为,并确实追踪记录绩效改善情形。

    人事部门于绩效改善计划届满前,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评估,且一并将当初所订定之绩效改善计划表送交部门主管。当绩效改善计划届满,部门主管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成果,评估员工是否已达成应有的绩效水平,员工本人及其主管必须在绩效改善计划表上签名,将评估后的绩效改善计划表数据送交人事部门存档。若员工确已改善至应有绩效水准,则绩效改善计划即可结束。

    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的关键点主要包含如下:首先,个人目标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能跟学院及部门目标相连结,如此,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其次,绩效指标能够确实被衡量,有合适的基准分,显然绩效指标是绩效流程中最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绩效考核成果需与人事变动以及绩效改善计划相连结;第四,绩效改善计划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于过程中定期追踪评估,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

[2]李曙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ol].中华.

[3]居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实性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4]胡万蓉,等.现代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5(01).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绩效管理;绩效计划;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绩效反馈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6-0131-03

1 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

评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绩效管理是单位按照发展战略要求,在一定时限范围内对部门、岗位、个人设定预期目标,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评估机制,使责任部门、岗位个人朝单位的近远期发展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责任部门和岗位个人绩效;通过月度、季度、年度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达到预期目标且在目标达成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绩效目标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一定的处罚,通过这样的奖惩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觉加强业务学习、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能力素质,从而提高个人和部门绩效水平。

2 绩效管理的运用

2.1 宣传贯彻到位

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首先,管理层能认识到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工作潜能,促进单位长短期目标的实现。其次,要使员工真正意识到绩效考评管理就是在一定考核周期内,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搭建员工与单位双向沟通的平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从而促进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使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其自我绩效管理的热情。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包含绩效考核项目、权重、关键绩效指标、绩效目标值、考评周期等方面。在制订绩效计划过程中,确定绩效目标是最核心的步骤,单位的绩效目标要与单位发展阶段及管理现状相适应,绩效计划制订科学、合理、清晰、量化是绩效管理成功的

关键。

2.2.1 绩效计划科学合理,确保绩效管理目标最大化个人绩效计划、部门绩效计划、单位绩效计划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个人绩效计划支持部门绩效计划,部门绩效计划支持单位整体的绩效计划;另一方面,单位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个人绩效计划的实现。在制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找出单位战略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在成功领域制订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巩固优势资源;针对单位短板,通过培训、政策倾斜等方式改善劣势资源,提升短板,实现绩效管理目标最大化。

2.2.2 建立健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一是构建单位整体的关键业绩指标。管理者站在单位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设计近期或远期目标任务,然后目标层层分解到责任部门、岗位、具体个人,通过部门、个人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单位的近、远期目标。二是构建单位相关部门的关键业绩指标。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责不同把单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分解到各部门,通过各部门业绩指标的完成推动单位整体业绩指标的实现。三是构建各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各部门根据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分工,把部门绩效指标分解到岗位,到具体个人,指标值制订得清晰、量化、合理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沟通贯穿于绩效计划制订全过程,在绩效管理培训、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目标值的确定过程都离不开人事部门、考核人和被考核人三方的有效沟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是实现绩效目标的首要环节。

2.2.3 绩效指标提供了对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指标科学、合理、量化,一定考核周期内就可以根据对应绩效指标对个人或部门进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考核分为A、B、C、D、E几个等次。对于工作完成出色的个人或部门,绩效考核会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相应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绩效目标的个人或部门,上一级主管应通过绩效沟通,帮助个人或部门分析原因并帮助其制订绩效改进措施。

2.3 绩效考评体制健全,考评过程客观公正

2.3.1 成立绩效管理组织领导机构,由单位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人事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其主要职责:负责修订完善相关绩效管理考评制度;对岗位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最终审定;审批绩效薪酬挂钩方案;监督各部门内部岗位绩效考核;负责职工绩效考核申诉复议;协调解决员工绩效考评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3.2 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岗位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岗位绩效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做到群众评议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力求全面准确地评价工作实绩。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采用分管领导评估部门主管、部门主管评估下属的分级考核方式,采取日常记录、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考核汇总反馈申诉再反馈”的流程实施考核,对个人工作从态度、能力、业绩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评,对部门从业务量、内部管理、阶段目标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考核,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奖勤罚懒,让高绩效部门和个人得到激励,从而继续努力提升绩效,对低绩效部门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督促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绩效。

2.4 绩效反馈及绩效改进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反馈沟通目的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让职工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负责,通过沟通辅导,帮助员工查找产生良好绩效和不良绩效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在绩效反馈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通过有效地沟通交流,帮助被考核者认识到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其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对绩效考核成绩较差的部门或个人,考核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制定详细、周全的绩效改进计划,并督促其实施;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制订下一阶段绩效工作目标,梯次推进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激励部门或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闭环式的绩效管理环节,推动组织和个人绩效全面提升。

2.5 绩效结果应用

绩效考核的结果按考核总分,划分为≥90为优秀、

2.6 绩效考核结果管理

一是考核指标和结果的修正。因客观环境变化,职工需要调整工作计划、绩效考核标准时,经考核负责人同意后,可以进行调整和修正。对受客观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的考核结果由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新评定。二是考核结果通报。建立绩效考核通报制度,对考评结果在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并予以公示,如有异议可向部门领导或中心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三是考核结果申诉。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首先应与部门负责人沟通来解决;如不能妥善解决,被考核者可向单位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单位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需在规定时限内对申诉者的申诉请求予以答复,做出复议判定。

参考文献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水电厂;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TV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智能化建设已提上了各水电厂的议事日程,对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从国内多数水电厂的情况看,人力资源状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势还比较严峻。员工队伍总量偏大、各类岗位配置不均衡、管理岗位超员、生产技能岗位超、缺员并存、技能人员平均年龄偏高、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专家型人才缺乏、员工退出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培训、使用、考核、待遇、发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未完全形成等在各水电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要让现有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构建适应智能水电厂要求、符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网络、指标系统、绩效考核结果的主要应用方式等。

一、绩效管理的组织网络

(一)组织网络

绩效管理组织网络以现有的水电厂行政组织为基础构建,以实现绩效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流程的无缝连接。

多数水电厂的组织结构是:

厂部设正职两名即厂长、党委书记。设副职数名,含生产副厂长、经营副厂长、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

行政机关生产管理部室主要是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监察部。经营管理部室有人力资源部、计划部、财务部等。政工、党群部室有政治工作部、工会工作部、纪检(监察)室等。

一线生产单位划分为发电部、机电部、水工部。发电部主要负责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监视和调整、倒闸操作。下设5到6个运行值;机电部主要负责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输变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下设水轮机班、发电机班、变电班、高压班、自动班、继电班等班组;水工部主要负责水工建筑物及附属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操作,下设水工机械班、大坝灌浆班、维护班、电工班、大坝观测班等班组。

依据水电厂的组织体系和专业分工,绩效管理网络一般应分为四个层级。

最顶层是绩效管理委员会,以厂领导班子成员为主,吸收职能部室中层管理人员参加,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主要担负以下职责:审定和颁布绩效管理办法、对绩效目标、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审定、决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议形成绩效申斥反馈意见。

第二层是按生产、经营、党群等专业条线分别设立的专业小组,其成员应为专业条线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本专业条线业绩指标及重点工作的分解和考核。

第三层和第四层由原有的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班组)构成。

(二)绩效经理

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考核的原则,各级单位要层层明确绩效经理。一般情况下,单位分管领导是所分管部门主管的绩效经理,部门主管是下属员工的绩效经理。

绩效经理是员工的直接管理人,主要负责与员工确定绩效目标,跟踪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提出绩效评价意见,及时与员工沟通及确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绩效水平。

二、指标体系与考核结果分档

水电厂的考核指标分为全单位年度业绩考核指标、部门考核指标、对员工个人的考核指标,以年度或月度为考核周期,考核结果可以用百分制或五分制计分,按三级分档。

(一)年度业绩指标

1.指标构成

年度业绩指标主要体现上级单位的业绩考核管理要求,包含通用指标和专业指标,通用指标是所有部门均需承担的单位业绩指标;专业指标是指对单位全局有重要影响的专业业绩指标,来源于上级公司下达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各专业条线管理指标及各部门自提业绩指标(一般由提出部门独自承担),专业管理指标由指标管理部门确定其承担责任部门。

年度业绩指标还必须体现单位自身发展的核心业绩导向。以职代会暨工作会议、政治工作会议确定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量化分解而构成。

2.考核标准

在基本目标基础上,设定指标超额或未达成的具体目标,以及对应的评分分值,考核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卓越(96-100分):同比其他水电厂达到领先水平;

超额(91-95分):在基本目标之上有较大提升,同比其他水电厂达到先进水平;

达标(90分):完成基本目标值;

较低(80-89分):低于基本目标值,但尚能接受的最低目标;

不合格(0-79分):通常属于重大过失或严重失误或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等,不得分或者酌情计分。

(二)部门年度业绩指标

1.指标构成

部门年度绩效由本部门承担的厂年度业绩指标分解和本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与奖励加分三部分组成。

2.等级评定

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得分=∑(年度业绩指标×权重)+∑(年度重点工作×权重)+奖励加分。

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按得分排名确定部门年度绩效等级,分为A、B、C三档,A档原则上不超过20%。

(三)部门月度指标

1.指标构成

部门月度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月度业绩:是部门年度业绩指标的月度分解,需要在月度进行监控和考核。

(2)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包括年度重点工作分解到月度的工作任务,以及部门提出的其他月度工作任务,考核时可以补充当月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3)部门协作:对其他部门工作配合情况进行评价和说明。

2.考核标准

(1)对月度业绩以月应完成值为基线,制定确定分值原则。

(2)对月度工作计划以制定时明确的完成时间、成果、质量为基线,制定考核标。

(3)制定部门协作的标准计分参考。

(4)总分

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得分=90+∑月度业绩指标扣分+∑月度工作计划加扣分+∑部门协作加扣分。部门月度绩效考核结果按得分排名确定部门月度绩效等级,分为A、B、C三档,A档原则上不超过20%。

(三)员工考核指标

1、中层管理人员年度绩效指标

(1)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中层正职工作成果的反应,直接取其所负责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所占权重为85%。

(2)民主测评:按照民主程序,每年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所占权重为5%。

(3)能力态度: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工作态度包括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等,量化为百分制后计入年度考核得分,所占权重为10%。

2.一般管理人员月度、年度绩效指标及考核标准

(1)指标由三部分组成

月度业绩指标:部门月度、年度业绩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个人,构成一般管理人员月度业绩指标。

月度、年度工作计划:部门月度、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个人,个人可根据工作情况补充。岗位工作规范:主要来源于岗位工作标准和岗位指标,由绩效经理对员工岗位履行情况进行考评。

(2)考核结果与等级评定

一般管理人员月度绩效考核得分=90+∑月度业绩指标扣分+∑工作计划加扣分+∑岗位工作规范扣分。

一般管理人员月度绩效按得分排序确定等级,分为A(优)、B(良)、C(中)、D(差)四档,其中A档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采取四舍五入法计算。

3.生产班组考核指标

(1)班组月度绩效指标主要包括两部分:

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是班组所承担的上级下达的月度工作任务,占权重70%左右,以在制定计划时明确工作完成的时间、成果、质量为基本目标值。

内部管理指标:将工会组织对班组建设的要求和班组内部行政、技术管理的要素转换为可进行考核的绩效指标,占权重左右30%,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基本目标值。

(2)考核标准

以正常完成基本目标值为不加扣分的标准,班组月度绩效得分=90+∑班组月度工作计划加扣分+∑班组建设指标加扣分,班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取其月度绩效考核得分的平均分。

班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按排名分为A、B、C三档,其中A档数量控制在参加排名班组总数的20%之内,采取四舍五入法计算。

4.班组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评价标准

班组负责人月度绩效考核根据班组月度绩效考核结果,并结合作业质量及安全行为、个人行为规范进行考核。

班组负责人的月度绩效应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工作业绩:可按50%左右的权重取所在班组月度绩效考核得分。

作业质量及安全行为: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的专业规范或工作质量要求,考核权重为30%。

个人行为规范:从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工作协作、学习成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个人行为规范考核。考核权重为20%。

班组负责人月度绩效考核得分=班组月度绩效得分×50%+作业质量和安全行为得分×30%+行为规范得分×20%。

班组负责人、副班长/技术员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取12个月绩效考核得分的平均分。

班组负责人的年度绩效等级等级,分为A(优)、B(良)、C(中)、D(差)四档,其中A档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采取四舍五入法计算。

5.技能人员的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

技能人员的月度绩效考核内容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工作量:指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大小或工作成果的多少,采用日常记录法考核。

作业质量及安全行为:采用关键事件记录法,对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的执行专业规范或工作质量要求进行考核。

个人行为规范:采用关键事件记录法,从遵章守纪、工作态度、工作协作、学习成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个人行为规范进行考核。所占权重为20%。

技能人员月度绩效得分=工作量得分×权重+作业质量及安全行为得分×权重+行为规范得分×20%。

技能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取其月度绩效考核得分的平均分。

按班组内排序确定等级,分为A(优)、B(良)、C(中)、D(差)四档,其中A档所占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采取四舍五入法计算。

三、绩效沟通改进及申诉处理

绩效沟通是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目标制定、考核结果反馈及反映出的问题等展开实质性的面谈,促进员工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改善业绩,以达到企业与员工绩效提升的目的。绩效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从目标制定到结果考核,从过程监控到结果反馈。

绩效理念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宣传绩效管理概念,解释绩效管理办法、流程等,让所有员工了解并熟悉绩效管理的体系、工具与实施方法。

绩效目标沟通:目标制定阶段,通过沟通确定绩效目标。

绩效过程沟通: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绩效沟通辅导,记录相应的绩效沟通过程,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绩效结果沟通:结果反馈是通过上下级对考核结果的有效沟通,主要包括结果沟通、结果分析、改进计划制定三个环节,并形成有效的绩效沟通结果记录。

四、绩效结果应用

月度绩效结果可作为部门和员工月度绩效嘉奖的依据。

年度绩效结果可作为部门和员工年度绩效嘉奖、本单位评选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调整、职级晋升、岗位变动、教育培训的依据。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党委绩效管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

近年来,常村煤矿工会根据党委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抓班子、带全队、创环境、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严格按照 “一纲、四目、三书、两评价、一通报”的工作模式运行,在完成公司、矿规定的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为重点,着重从常村矿工会实际出发,大胆创新,把党委绩效管理全方位融入到工会工作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中。较好地解决了“干什么、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如何评价、如何持续改进”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工会“转变活动方式,建立有效机制”的两大难题。得到了上级工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省、市工会系统推广了经验。具体做法就是把党委管理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价、绩效提升与激励四个环节,全面纳入工会工作管理的全过程,重新修订编制出了《岗责定位》、《工作策划》、《过程控制》、《考核评价》、《持续改进》五个管理手册,作为指导工会工作的纲性文件。实现了党委绩效要求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工会干部队伍更加精干、高效、管理日趋科学、规范,为工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全面提升了工会整体工作质效,保证了工会各项职能的全面履行,促进了企业与工会工作的共同协调发展,更好地维护了职工权益。为建设煤矿“全国一流的高标准模范职工之家”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一、合理定员、定岗,明确责任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前提

为保障党委有效运行的绩效,在工会内部成立了以工会主席担任组长的领导组和监督组,具体由工会质量体系办公室负责工会绩效管理体系四个环节的实施与监督工作。并根据企业工会的性质、任务,编制了《岗责定位》文本,把工会的整体任务和职责细化分解到各部室、各岗位,合理定编、定岗、定员,修订、完善了工会8个部门、27个岗位的职责。进一步把工会的各项职责合理分配到各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制作成“岗位责任书”牌摆放办公桌面上,具体解决了“是什么、谁来干”的问题,是工会实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前提。

二、工作绩效计划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是党委工作绩效考核的基础

工作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始环节,是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做出规范和安排,来保障管理目标的实施,核心环节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书》和《月度任务书》。在制定绩效计划时,突出了科学性、规范性,为此主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学习,吃透上级精神;二是在参与企业管理中掌握企业的生产状况及改革发展动向;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四是组织会议讨论、研究、审定。这四个方面是我们制定《年度计划书》的基础工作,根据制定出的工会整体工作的《年度计划书》,各部室进行具体工作策划,从各自业务实际出发,将工会《年度计划书》中的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制定出工会各部室《年度计划书》。各部室再把部室《年度计划书》具体落实分解到各月中,制定出《月度任务书》,《月度任务书》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各项工作按照“一般性、原创性、突破性、带动性”的标准确定工作绩效预期,再按照“岗位责任书”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头,做到“月月有任务”、“人人有目标”。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综合提炼编制了《工作策划》文本,确保了绩效计划的科学、规范, 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是工会绩效管理运行的基础。

三、绩效管理实施的规范化、程序化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核心

绩效管理实施是通过分解计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沟通辅导,来保障绩效计划落实的重要环节。根据企业工会担负的主要任务,编制了《过程控制》文本,明确规定了50项重点工作的工作程序,制定了工作流程图表,提出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检查标准,按照矿内部市场化的要求,对每项工作环节制定了“工作单价”,按单价标准,工会员工每日购买工作量,每月按购买工作量多少计算员工收入。通过对购买日工作量实现了对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目标的高标准实现。解决了“如何运行、怎样控制”的问题,是工会绩效管理运行的核心。

四、绩效评价的公正、合理是党委绩效管理运行的关键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牛鼻子”,是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评价体系形成良性循环和闭合运行的主线。根据工作运行情况和结果,编制了《考核评价》文本,按党委绩效管理标准,制定了对工会机关人员、基层工会和基层工会主席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考核流程、奖惩标准。

矿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评价是依据党委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求,按照“年度计划书”、“月度任务书”规定工作及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每月对工会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矿各机关科室月度排名当中,排名在前三名的单位奖励,排名在后三名的单位进行处罚,直接与当月工资、奖金挂钩考核。

工会内部考核采取分级考核,即:主席考核副主席、副主席考核分管部长、部长考核干事的体系。采用“日购买”、“日考核”、“月评价”的办法。“日购买”,是各部室将当月工作任务按“岗位责任书”规定的职责岗位分解到各部室每位员工人头上,各员工根据工作流程、工作完成期限对工作进行购买,质量办按“日工作购买单价”确定员工的当日购买工作量。“日考核”是考核负责人按照6S考核标准对被考核人当日购买工作量完成情况按标准、准时、清洁、整理、安全、素养、创新考核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月底由质量办汇总出每人的工作总量,纳入当月工资、奖金分配。同时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月评价”是每月填写“个人月度绩效表”对员工本月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对于工作有创新的干部、职工,不仅按照规定及时给予奖励,而且作为任用工会干部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员工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衔接,按照分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结合分公司卓越目标管理、分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管理,改进执行体系,健全绩效回报体系,提升绩效管理执行能力,促进企业目标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㈠员工绩效模型员工绩效管理是以业绩为导向的、基于行为和能力的战略性管理工作,即关注执行结果,又重视执行过程和执行能力,其目的是通过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管理,客观衡量员工对组织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并通过持续的能力开发,不断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业绩:即员工的工作成果,主要从工作成果的质量、数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加以衡量,体现的是执行结果和对企业的直接贡献。

行为:即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指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涉及到内部沟通、团队协作、团队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体现的是执行过程和对企业的间接贡献。

能力:即员工履行工作职责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体现的是执行能力和人力资本价值。

㈡执行体系

⒈业绩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业绩”部分相对应,通过绩效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主要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三大环节。各部门要根据本年度部门的KPI指标,按岗位分解制订员工年度绩效计划。(必要时还要制订员工月度计划)。绩效计划根据岗位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可量化)和工作目标。并依据岗位的不同划分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的权重。职能部门在制订员工绩效计划时,主要是建立工作目标,依据是岗位职责和全年的工作重点。各部门对每个岗位的绩效计划都应确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员工的直接主管是业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⒉行为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行为”部分相对应,通过建立行为评估体系,定期进行评估的方式进行管理。三级经理的行为管理由人力部负责,一般员工的行为管理由所在部门负责。

⒊能力发展管理:与“员工绩效模型”中“能力”部分相对应,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把员工的能力培养落实成为具体的培训、交流以及工作改进行动。员工的直接主管是能力发展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㈢评估体系

⒈评估内容员工绩效评估是对员工业绩、行为、能力的全面评估,是对员工直接贡献、间接贡献的综合评价,具体实施时分成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两部分:

⑴业绩评估: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评价,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业绩管理”相对应。业绩评估一般以绩效计划为依据,由员工的直接主管在与员工沟通的基础上进行。⑵行为评估:是对员工行为、能力的综合评价,主要从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估,与“管理体系”部分中的“行为管理”、“能力发展管理”相对应。行为评估一般由员工的上级和同事评估。

⒉绩效衡量员工绩效水平采用绩效得分和绩效等级的方式衡量,绩效得分以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4个等级。

⑴衡量标准对业绩评估、行为评估中的单个评估项目(指标、目标)的评价,一般也采取百分制(满分100分)衡量:

①以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关键绩效指标),一般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衡量,打分的方式可以在统一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不能量化衡量的考核项目(工作目标),也采用相应的打分方式确定。

⑵绩效等级员工绩效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划分成评估结果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欠佳4个等级。

⒊年度评估年度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全年表现的综合评估,业绩评估一般占70%,行为评估一般占30%。

年度评估的结果应当实行正态分布。分公司三级经理为一队,一般员工按部门划分(企管和社管分开),严格按优秀10-20%,良好40%-50%,合格25%-35%,欠佳5%-10%。分布时实行四舍五入。特殊情况:部门年度绩效为合格的,本部门优秀比例为零;人数在5人(不含5人)以下的部门,当部门年度绩效为优秀时,可产生1个优秀;当部门年度绩效为欠佳时,至少有1人为欠佳。凡年度出现违规(章)、违纪被公司通报的,视情节严重情况,个人绩效等级直接进入合格或欠佳。

⒋中期评估中期评估主要是指中期绩效计划的评估,也是对全年绩效计划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逐月考核总结,一般以月为周期进行。中期评估一般以业绩评估为主,可以把业绩评估结果作为中期评估结果。中期评估与月绩效奖挂勾。㈣回报体系整合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福利、职业规划、职位晋升、培训交流、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全面激励机制。

三、进一步改进业绩管理执行体系:在主体流程统一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业绩管理执行体系,优化绩效计划制订、执行、评估的过程管理:

㈠指导思想

⒈管理流程统一化:即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遵循和体现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计划的执行、绩效计划的评估及回报三大环节。

⒉沟通的原则:不管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必须以双向沟通为基础。

⒊管理周期灵活化:以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计划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量的前提下,实行年/月相结合的管理周期,加强对目标实施的精细化管理。

⒋操作方式个性化: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推行目标管理、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等多种管理模式,根据岗位特点实施个性化的管理。

⒌同类(职位、层级、工作性质等)员工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周期统一化。

⒍格式标准化:在不影响实际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展现形式(如计划及评估表格等)的统一,最终的评估结果(评估得分、评估等级)应该转换成统一的模式。

㈡管理方式

1、三级经理实行年度(月度)计划管理,分公司下达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即为营业部经理的年度(月度)绩效计划,营业部年度(月度)经营业绩评估结果即为营业部年度评估结果。

2、其它人员其它人员的绩效管理,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执行体系,实行更为灵活的操作模式和管理周期,指导思想如下:

(1)、目标管理(现行管理模式)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主管与员工在双向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实施年度(月度)绩效计划(KPI、工作目标,以及绩效标准),并由主管根据绩效计划对员工进行评估。

(2)、工作要素评价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月)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工作内容、考核项目、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以月周期进行评估。

⒊量化考核对工作成果容易量化评价的岗位,由部门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业务规范,在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直接制订全年的考核方案,确定全年(月)的考核指标、绩效标准(执行过程中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变更、调整),以此作为全年(月

)的绩效计划,由主管按照岗位职责、考核方案与员工进行日常的工作沟通,并按月进行量化评价。

⒋其他管理模式各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把工作要素评价、量化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创新其他管理手段,但要符合公司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评估打分的方式、考核的体系和标准,都可以根据业务规程及实际工作需要制订,但要注意整体的一致性和平衡性。

四、完善员工行为评估体系

㈠评估内容:总结归纳对组织绩效有关键影响的行为因素及能力要素,逐步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职位的行为评价体系,实施分类管理。⒈三级经理:三级经理行为评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

⑴领导评价:占年度绩效评估的20%,由分公司领导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业务能力、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⑵团队协作: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分公司有协作关系的三级经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执行能力、沟通协作、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

⑶团队管理:占年度绩效评估的5%,由相关员工进行民意测验评,评价内容主要是团队建设、内部沟通、个人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以上评估依据:三级经理行为评估标准。

2、其他员工:评估的主要内容为能力发展和团队协作,由部门领导和有协作关系的部门评价。评估依据:员工行为评估标准。

㈡评估方式:行为评估主要以满意度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由相关考评人员按三级经理及一般员工行为评估打分表要求项目进行打分。以百分率的形式度量,再按行为评估占30%对打分结果进行折算。

㈢评估周期行为评估主要以年度为周期。㈣实施行为评估后,要将原来绩效计划中主要涉及个人行为因素的内部运营、学习与发展类指标、目标(如团队协作满意度、部门员工满意度等)分离出来,纳入行为评估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分公司将按省公司要求,逐步对行为评估体系及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㈤从20*年开始,绩效管理,要改变原来绩效管理与传统人事考核并行的二元管理模式,把组织考核的有关内容整合到行为评估体系中去。

五、加强员工能力发展管理

㈠实施员工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年度绩效计划制订完成后,主管应该根据绩效计划、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以及上年度绩效评估情况,与员工讨论制订年度能力发展计划,并在年终绩效评估时对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㈡加强绩效指导及绩效改进管理进行月度/年度绩效计划评估时,主管应该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员工沟通制订绩效改进计划,绩效指导落实为具体的培训、学习行动,并在下一个评估周期对绩效改进情况进行评估。

㈢结合绩效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员工培训要以员工绩效分析为基础,以绩效改进为目标,和年度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密切结合起来,为员工的能力培养和绩效改进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并把绩效改进情况作为评估培训效果的依据。㈣将员工能力发展纳入行为评估体系:

⒈通用评估内容:个人能力提升及绩效改进情况;个人培训的学时和培训成绩。

⒉管理者评估内容:员工能力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评估的情况;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满意度;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管理者能否保证员工参加必要的培训);管理者下属员工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成绩。

六、健全绩效回报体系分公司在规范员工绩效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整合薪酬福利管理、职位管理、员工职业发展管理、内部竞聘、中层干部考核、员工培训、劳动合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全面激励机制。

㈠薪酬福利

⒈年度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确定年度绩效奖金,并逐步拉开不同绩效等级绩效奖金的差距,具体标准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

⒉岗位工资根据员工的年度绩效水平,对岗位工资实行浮动管理,绩效等级为优秀、良好的员工岗位工资按照一定比

例上浮,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⑴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从次年4月开始,岗位工资按照比所在岗位职级低一级的标准执行,执行期限1年,次年绩效等级在“合格”以上的,恢复所在岗位职级待遇。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职位调整政策进行职位调整。

(2)其他员工绩效等级为“欠佳”的,按照一定比例下浮岗位工资,具体的浮动政策及浮动比例每年根据人工成本情况确定;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如留在原岗位试岗学习,岗位工资按照比标准职位职级低一级执行。

⒊月奖根据中期评估(每月考核)情况,按奖金考核办法核发员工的月奖。

㈡职业发展:

⒈职业发展规划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H”型职业发展路线和各专业的职位体系,并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员工职业发展管理:

⑴对绩效水平为良好以上的核心岗位骨干员工,根据其个人特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指导;

⑵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员工,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⑶优先为绩效水平较好的员工提供交流锻炼、交流学习的机会,跨单位、跨部门进行交流锻炼的员工,绩效等级原则上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

⒉职位晋升按省公司要求:在规范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员工绩效为基础的员工晋升制度,从员工的业绩、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对员工晋升实施规范化管理。在人力资源改革的过渡时期,可以采取竞聘的方式管理员工晋升,但必须明确对绩效水平的要求:

⑴一般员工晋升高职级职位,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部门平均水平以上;

⑵参加三级经理职位竟聘的员工,前两年的绩效等级须在“良好”以上,行为评估结果须在本单位(部门)同级员工平均水平以上。㈢职位动态调整建立职位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员工的绩效水平,对员工职位实施动态管理。⒈三级经理绩效等级为“欠佳”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免去其三级经理职务,由所在单位(部门)安排工作,可以:

⑴直接调整到三级经理以下的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与同类岗位其他员工一样进行管理;

⑵参加三级经理以下职位(不含三级经理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2、其他员工公司改制上市前进入公司,并且在公司连续工作的员工,按照如下原则处理:

⑴连续两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可以:①直接调整到比原职位职级低的其他职位;

②参加其他比原职位职级低的职位的竞争上岗,竞争在什么职位就享受什么职位的待遇;

③留在原职位试岗学习,期限一年,试岗期间与普通在岗员工一样进行考核,待遇按照薪酬调整政策确定。

⑵累计三年绩效等级为“欠佳”的,作待岗处理。㈣劳动合同管理:公司改制上市后进入公司的员工,要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劳动合同管理:

⒈连续两次或累计三次年度绩效等级为“欠佳”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⒉劳动合同到期时,综合考虑当年的绩效水平以及前两年的绩效水平决定是否续签,整体绩效水平处于同类员工的平均水平以下的,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七、提升绩效管理执行能力

㈠加强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分公司班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部门管理、管理者行为两个方面加强对绩效管理落实情况的监控,并纳入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评估:

⒈部门管理对绩效管理的理念、流程、政策在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绩效

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到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⒉管理者行为

⑴管理者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改进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的工具,而不是一种惩罚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一原则。

⑵管理者对员工表现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不能凭主观判断,特别是对员工的待遇、发展、劳动关系等有实质性影响的评价,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关键事件还应当有详细记录,必要时应由管理者、员工双方签字确认。

㈡加强管理者培训各级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绩效管理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为提升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体系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分公司拟在20*年7月以前完成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执行力培训,并把绩效管理执行能力纳入中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评估。

㈢建立IT支撑系统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绩效计划制订、实施、评估等工作的闭环管理,省公司将在EIP系统上建立员工绩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绩效管理主要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以及员工绩效管理数据的集中化管理。EIP绩效管理计划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试用,现结合员工绩效管理实施的需要,对系统的应用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⒈计划评估及时化:在绩效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后,分公司对于绩效计划的制订和评估以及其他关键工作都会提出明确的时限要求,并对违反时限要求的人员作扣分处理。

⒉目标任务精细化:要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提出工作目标(任务)的绩效标准,并对影响目标(任务)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⒊工作记录详细化:对于绩效计划制订和执行中的关键事件(关键性进展、表现较好或较差的事件等),以及重要的正式、非正式沟通,主管及员工都应在绩效管理系统的绩效计划书中作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各级管理者及员工还应当充分应用绩效管理系统的工作日志功能对主要工作进行记录,作为评估和管理的依据。

⒋绩效评估客观化:对于工作目标(任务)的评估,要以制订绩效计划时确定的绩效标准和工作记录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员工不可控的因素)做出客观的评估结论。

⒌绩效分布正态化:为做到客观评估,除员工绩效等级正态分布外,各级管理者还要进一步提高对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的管控能力,在对员工的工作目标(任务)进行评估时就要做到正态分布,避免出现工作目标(任务)评估等级清一色的“优秀”或“良好”的不合理现象。

⒍绩效指导具体化:各级管理者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的特点,给员工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员工要根据建议制订行动计划,做好行动记录,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自评,管理者要根据员工的改进计划做好跟踪评估。

八、争议处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评估结果,以及本部门绩效管理的实施问题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申诉,申诉处理的原则如下:

绩效考核年度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五型企业” 全员绩效考核 创新 实施

1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产生背景

“五型企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注重规模、速度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管理品质的务实之举。打造“五型企业”是神华集团2006年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神宁集团从2007年起,从绩效考核人手,开始推动“五型企业”建设,把“五型企业”建设列为发展战略,羊场湾煤矿作为“五型企业”建设绩效考核的最早施行单位之一,一直积极地推动这项工作,时至今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基本内涵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各个方面:“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以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作为全员绩效管理常规的四个环节组成的闭路循环为基础(亦称绩效管理的PDCA循环),与“五型企业”战略思想相结合,形成以下七项内容:

2.1 “五型企业”建设全员绩效管理。“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阐明了推进与实施“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2.2 如何制定绩效计划。“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详细介绍了为什么制定绩效计划,并说明了如何制定科室和区队的绩效计划。

2.3 如何形成绩效指标体系。“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介绍了绩效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提取的路径和方法以及有关的原则和衡量标准,提出了指标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权重和周期的设计进行了简单介绍。

2.4 绩效辅导与沟通。“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详细介绍了绩效辅导与沟通的方法。

2.5 绩效考核实施。“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介绍了绩效考核的组织以及对科室、区队、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实施过程,并重点介绍了绩效会议,这一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改进的有效途径。

2.6 如何进行绩效反馈。“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介绍了绩效反馈的目的、绩效反馈面谈及绩效诊断与改进的方法,简单介绍了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2.7 绩效考核文件的使用与保存。“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简单介绍了绩效考核文件的使用和保存方法。

3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3.1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目的 通过制定绩效计划,员工可以了解本绩效周期的工作安排和目标,以及将会遇到的障碍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3.2 制定副矿长目标责任书 副矿长在绩效会议召开前要为会议的召开做准备。其内容是上一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及总结,主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新一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制定。

3.3 制定科级干部绩效计划书 科长负责本科室内副科长绩效计划书制定。首先,每月初科长对本部门本月度的工作计划、任务、目标等进行梳理,制定出绩效方案,报矿领导批准后,进行分解,把任务分配给自己以及相关副科长。科长要对副科长逐一商谈,确定当月的绩效计划。

3.4 制定科室员工绩效计划书 科室员工考核周期以周考核为主,主要考核本周内相关人员主要任务完成情况。任务的完成从完成的质量、数量及是否准时完成任务方面考查。

3.5 制定区队管理人员绩效计划书 区队负责人组织区队全员制定绩效计划书。按照“谁主管谁,谁负责谁”层层分解,上下沟通制订绩效计划书。

3.6 制定区队班组绩效计划书 每月末在主管副队长的指导下,工班长分解本班组目标任务,班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目标任务,形成计划方案。

3.7 制定绩效计划书时注意事项 管理者注意沟通的方法和营造环境氛围,才能形成较高质量的绩效计划书。制定绩效计划书的过程是全员参与达成共识并做出承诺的过程。绩效计划书完成后进入实施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或全部调整。

4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效果考核评价体系

想了解效果评价必先了解管理系统,“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绩效管理系统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五型企业”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施的效果评价体系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

4.1 建立考核评价的组织机构 根据《羊场湾煤矿“五型企业”建设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评价组织机构构成如下:

建立“五型企业”考评领导小组及考评办公室,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矿“五型企业”建设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型企业”建设综合绩效考评办公室,考评办公室组织实施矿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4.2 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的原则

4.2.1 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对被考核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并进行公开。

4.2.2 反馈原则 考核人在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把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同时听取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的意见,对考核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或做出合理解释。

4.2.3 公私分明原则 绩效考核是针对工作业绩进行的考核,绩效考核应就事论事而不可将与工作无关的因素带入考核工作。

4.2.4 时效性原则 绩效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工作成果的综合的评价,不应将本考核期之前的行为强加于本次的考核结果中,也不能取近期的业绩或比较突出的一两个成果来代替整个考核期的业绩。

4.2.5 绩效考核评价并召开会议

①会议性质 绩效会议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会议,既是矿及各科室区队月度、季度及年度绩效工作完成情况的考评总结,又是绩效的沟通、诊断和改进提升过程,也是矿绩效管理新一轮循环的开始。②会议目的 对各部门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审议、检讨和评价,以持续改进提升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增强部门各部门团结合作,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平等、公平的质询与辩解的平台,进行绩效沟通。协调和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遇到的矛盾,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策略措施。根据新一月度、季度及年度矿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工作计划和经营目标,并分解到各部门。③会议召开时间 绩效会议可以分为年度绩效会议、季度绩效会议、月季度绩效会议。其中,年度绩效会议一般在每年的1月中旬召开;季度绩效会议一般在1月、4月、7月、10月中旬召开;月度会议在每月下旬召开。同一月份的年度、季度、月度会议要合并在一起召开。④会议小结 会议结束后,由主持人对绩效改进会进行总结;内容主要包括:对优秀部门给予表扬、对绩效不佳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会议关键环节点评,本次绩效改进会议中存在的问题、成功经验、对下次绩效改进会的期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