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医学专业8篇

时间:2022-07-24 15:50:53

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篇1

关键词:生命中医学就业

不管是条件艰苦的古代还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人类最关注的莫过于自身的生命,人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而生命只有一次,也许,生命有时候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不是最珍贵的,但是我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比生命还稀有的。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哲学的自我审思,是宗教的终极关怀。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因而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度量,就成为每一个人追逐的目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才激励着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去进取,去发现生命的奥秘。而中医学的发掘者与传承者们把发现生命奥秘的过程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当今中国有了一部部中医学相关的理论巨著,比如说?黄帝内经??难经??易经?等。中医遵循自然法则,把人体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医逼近生命本质。然而现代人类多处与自然相违背,有时甚至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弄的一塌糊涂,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空气中充满雾霾,人们的饮食中也出现了很多安全隐患,如地沟油,瘦肉精等,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这时候,人们如果懂中医学,了解中醫学,那么中医学将会更快的被人们所接受,并深刻的发现中医学所具有的深远的价值,顺其自然的,中医专业就业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就业率将会逐步提高。[1]

其实中医学并不只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的,中医是足够的优势和特色立足于当今社会。以下将一一展现中医学的魅力之处。[2]

一、中医学“神奇”疗效

中医学界具有权威的泰斗邓铁涛先生曾经说过:“中医为什么推不倒?就是因为它能治好病。你不相信也得相信。你说他不科学,你说它是经验医学,你说它什么都好,但它能治好病……”里面说的中医能治好病大概也就说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是出色的,精彩的,值得称道的,赞扬的。而我们现在可以结合实际来说,医学中治疗疾病还有什么比疗效更为重要的呢。中医在很多方面治疗疾病有着显著的优势和效果,但是需要实施中医治疗者有着严谨的思维,高尚的思想道德,对中医有足够深入的了解等。以大家都熟知的2003年的非典为例子,非典的出现让人们苦不堪言,非典造成的伤亡人数也是挺多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医却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用它灵活性的,整体性的治疗方法在这方面取得了根本上的疗效,这只是一个例子可能立据不够大,但是通过翻阅书籍或者亲身体会中医的神奇,将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是有着明确而客观的依据,严谨而缜密的推断的,合理的运用中医治疗疾病往往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让疾病从根本上祛除,重新维持人体动态平衡的效果。[3]

二、中医理论简明且意义深远

中医的伟大之一是可以用似简单却又有内涵的的两个字“阴阳”来概括。当我们读书读多了,会发现书会越读越薄,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把所读过的书的精华结合起来,然后将其拓展开来,又会变的很丰满,同时可以更好的将自己所获得的传授给别人。而中医学似乎与这样的感觉有点相似,需要人们仔细读,多读多学以及相互间多交流,以达到智慧相互碰击出新的火花。?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剩数,然要其一也。”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而能将看的书用简明的词来概括,那说明此读者必定认真研读了,把经典巨著用两个字来概括,那恐怕就是圣人了,而圣人的目光一般能想别人未想,有着深远的思想。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来理解,有时候,中医就像公式一样,看着很简单,但现实又像做数学题目一样,需要自己想办法,合理的运用那些公式求解,因为现实中的情况往往很复杂,并不是那么的单一,需要清理思路,一步步求解,也正是因为求解的思路有很多种,所以中医有时候通过不同的方法却能治疗同一疾病,而中医理论有时候就像数学公式一样看着很简单,但确是伟大的数学家历尽艰辛研究出来的,我们需要把中医理论研究透了,才能看到其中的智慧和远见,并运用于实际当中去。[4]

三、中医融洽天文学和地理学等知识

有人说过:“凡事做医生的人,在于多读医书,读了医书而不能做医生是有的,但是却没有不读医书而成为医生的。”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单读医书就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医生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中医学里还包含着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说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中医学中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观点,行医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本身,以及所处环境,那就要了解各地的地理气候等环境,比如说北方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南方地下,水土弱。中医的精华部分就是藏象系统理论,而这一系统的精华又是经络,现在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但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因而有的学历丰厚的人猜想人是共生体,藏象系统与人体解剖系统共生,从而控制着人类但又不影响人类的正常活动,有时自私的同时还保护着人类,中医研究藏象系统通过藏象系统站在更高层面上来治疗疾病,因而达到西医觉得不可能治好的疾病用中医却治好了的效果。藏象系统是中医学博大精深的一部分,有着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科学依据,而这些依据又与天文学密切相关,类似于中医学中的宇宙精气。所以说中医学和地理学天文学密切相关,高深却很有趣,值得让人研究与学习。[5]

以上把中医学的魅力之处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接下来,谈谈怎样对中医树立正确的认识观。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中医治病慢,玄等词,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而我们想要掌握一样东西或技能,就要了解它,对它知根知底,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本篇文章前面已经把中医简单的介绍了,我们现在回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医院都以西医为主,而且在实际调查中,大部分人学了好几年中医,却还不会看病,有些人略知一二,中医治病慢,西医治不了的病,才去中医那碰碰运气。但这些都只是假象,都是表面现象。这些表象来源于中国几十年前处于低谷状态的历史背景,中医没有得到充分的很好的发展,甚至总是落入庸医的手里,伟大的中医,有些人只是略懂皮毛就开始行医,这样积累下来,就造成了“既不读医书,又不是世代为医的医生,伤害人命的危险性就比用兵器杀人还要厉害”的局面。但是,我们不能被这样的假象蛊惑,好在还有很多对中医事业的忠诚与付出伟大贡献的中医人士以及中医爱好者,比如说,正是社会上针对中医药的极端言论尘沙泛起的时候吴仪副总理率领了十六个部委的主要负责人亲临中医药工作会议,并且表明她坚决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是中医药爱好者,她都如此支持中医,中医专业的学生还有什么理由看不到中医就业的方向呢,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认真的对待中医,耐心的学好它中医。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医之后,我们会发现中医的优势在于它重视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注重敏感点与关键点的整体思维方式来了解复杂的人体系统,在于它是通过调动人体能动性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会发现疾病虽有千变万化,但逃不出中医的表里,虚实,寒热六纲,逃不出中医内伤,外感,不内外三因,逃不出中医卫气营血,六经脏腑之定位。这些都是中医能够立足于当今社会的优势,也是有众多中医药爱好者对中医始终追求和崇尚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医现在慢慢渗入人们的生活当中,顺应时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熬夜违背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在人们的饮食中中医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说,吃黑木耳可以降血压等,我们还可以发现学中医的,中医医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同时,中医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人们也发现了西医的不足,如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手术中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人们逐渐靠向中医,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西医的价值,中医西医运用不同的原理方法来治病,不能把对方的理论强加于另一方,但是可以取长补短,合理治疗疾病。中医理论要求治神守气,医者与患者需要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处理令人棘手的医患关系。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我们在心中对中医树立了正确的认识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剖析中医专业就业。按照中医在当代的发展,预示中医专业就业率将逐步提高。

1.就业与生命的联系。就业的含义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业能提高生活质量,生命的价值有时候也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就业与生命的关系类似于中医学与生命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就业与生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2.中医专业就业现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医专业就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国家重视中医药大学的建设,国家重视对中医药的发展,国家重视对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具体例子有主席亲自到江中药谷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国家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医药院校学生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并且对自行或团体创业的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吴仪副总理亲临中医药会议并表明其支持中医药事业發展的态度等。

3.中医专业就业范围广。虽然说很多中医药大学处于本科生阶段的大学生处于憧憬甚至不稳定的状态,但那是因为医学是经验学科,他们还没有临床经验,学医特别是中医,光有理论只是是不够的,中医专业者应该把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大量并重复阅读典籍,这样才能记得牢,经验积累也更容易,中医博大精深,需要花大量时间耐心的去学习,并且最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正是因为中医的博大精深,因为中医涉及的方面很广,中医专业者的就业范围就广。如果我们认真学好中医,我们不但能在中医院从事中医医生,针灸推拿医生等职业,还可以从事营养师,保健师,健康顾问,推拿按摩师,美容师,等等方面的职业。并且随着亚健康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亚健康可以通过中医能得到很好的调理,而且现在中医药借力“一带一路”有了更好的发展,并且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中医在很多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中医将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中医专业的就业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本文章主要是通过展现中医的魅力,教会人们对中医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方面来发现中医专业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唐云,走进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吴维主编,天道-地道-人道,中医科学性的准思考,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1 

[3]张其成,易学与中医,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4]孙广仁,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中医学专业篇2

摘要:中医专业就业状况是学中医的人值得关心的内容。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博大精深,它源远流长。也正是因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里历史悠久的智慧结晶,它具有难懂性,不易掌握,它也是经验医学的结晶,所以,中医专业就业状况在如今快节奏的发展时代下看起来不容乐观,实则不然,其实中医它是从整体来调节人体内的组织器官结构的动态平衡,并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平衡与协调,更适合当今人类的健康问题,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得不熬夜等与自然相违背,而中医学恰好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可以让人们的身体得到很大的调整。本文将从揭秘中医学的伟大之处,教会人们对中医学树立正确的认识观,预示中医专业就业率将会逐步提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医学专业篇3

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是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一个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学生录取前须与定向县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毕业后回定向县乡镇卫生院工作,至少服务6年,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所减免教育费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能扎根农村基层,为基层百姓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高级全科医疗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中西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等。

此专业学制五年,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医学专业篇4

1明确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思路

中医治疗技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已显示出神奇的魅力。然而临床医学专业的部分管理人员、教师对《中医学》课程重视不够,认为学生毕业从事的临床专业是西医,工作中不会涉及中医诊疗。针对这一现象,我校中医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讨论,统一了认识。既开设了《中医学》这门课,就要让学生达到学有所用;增强信心,能让学生掌握中医一些实用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农村诊所、基层乡镇医院进行调研,发现国医堂在基层医院大量开设,中医疗法在基层群众中很受欢迎。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通过调研,使师生认清了当前基层医疗形势,从而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在中医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思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压缩理论学时,删减艰涩难懂且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阅读中医典籍,寻找中西医的契合点,教学过程中尽量把中医理论通俗化,并结合临床将中医治疗技术引入养生保健与慢性疾病的康复中,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2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高专的办学方针为“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技术型”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了教学大纲,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了实训学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在实训教学中,摈弃了学生看电教视频、老师单独演示等形式,充分利用中医教研室的教师资源、组织学生小额分组实训;采用老师示范、学生训练、逐个指导的教学方法。增加两周中医毕业临床实习,让学生了解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特点,培养学生临证实践能力。

3突出中医的人文特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中医学很早就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以广阔的视野,跨领域、多学科渗透,相互为用,体现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中医独特的认知视角与其哲学理念及人文精神,充满了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中医学》中知识广泛,既需要有古代哲学、古典文学的积淀,又涉及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出中医学的人文特点,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引导学生泛览相关知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相互渗透,促进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4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中医学专业篇5

1.1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统一

国家明确了大专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在目前专科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教材使用不一,教师各执其教。其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忽视技能提高。目前各专科院校针灸部分安排少量的实验或见习课外,基础部分无实训课,临床部分无见习和实习机会。再次,重点难点不突出。许多院校教师对中医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

1.2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不匹配

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五性”、“三特定”、“必需、够用”原则。随着各院校近年来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不断修改,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课时数多少不一,最多72学时,最少36学时。而中医学包含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针灸、中医内科、其他临床各科等7门主干课程为一体,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显然不够,篇幅与课时不相吻合,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教学,大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1.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一

各院校担任中医学教学的教师基本由老中青三个梯队组成。由于从教时间不同,教学经验及职称、学历有所不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补充,教学经验不足,教法欠佳,对教材的着眼点和把握能力不同,在具体授课时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深度把握、技能突出上理解不一,教材内容取舍处理不当,由此产生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一,没有起到真正培养技能的目标作用。

1.4学生层次不同致掌握知识不一

以平凉医专为例,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学生分高中起点普通大专和中职起点三校生两类,前者没有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后者虽然经历了中职医学教育,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使用教材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出现偏差,对下一步进入临床开展中医诊疗造成差距。

2.改革课程结构

以注重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先导,以注重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按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将中医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中医学总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按照1:2:3的比例安排计划、学时及进度,是理论与技能教学基本保持1:1。通过总论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思维特点,中华医药的伟大渊源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通过中医学基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认知及思辨理论的核心,为下一步临床技能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中医学临床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完全掌握中医基本技能,为临床中西结合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做铺垫。要求每部分内容依据教学时数精细编写,详略得当,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服务。

3.改进教学模式

3.1明确定位目标

根据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统一规划教材内容,明确层次目标、专业目标、技能目标,确定授课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2加大授课时数

许多院校对中医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轻视中医,偏颇中医,安排学时时只是为了完成部颁大纲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对教学时数能减则减。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即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限制)、“必需、够用”原则,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应当至少安排96(理论60学时,实践36学时)学时数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3.3加强实践教学

3.3.1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中医学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课件或影像资料)、病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中医理论简单化,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易记的实际技能训练。对于绪论、中医学发展史等章节的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对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病因病机可采取问题教学法;对于治则可采取讨论教学法;对于辩证、方药知识可采取病案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等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

3.3.2多开展在校实训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手法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利用中医实体脉象仪、舌诊模型、针灸模拟人等诸多实训器材反复进行实训,也可同学之间模拟四诊诊疗。

3.3.3加强临床见习

中医的实践性教学,只有通过早临床、常临床、多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临床锻炼和培养,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特点,采用参观法、实践法、病例讨论法和精讲复习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临床见习效果。

3.3.4抓好生产实习

中医学专业篇6

1.1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统一

国家明确了大专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在目前专科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教材使用不一,教师各执其教。其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忽视技能提高。目前各专科院校针灸部分安排少量的实验或见习课外,基础部分无实训课,临床部分无见习和实习机会。再次,重点难点不突出。许多院校教师对中医学教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

1.2教学目标与教学时数不匹配

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五性”、“三特定”、“必需、够用”原则。随着各院校近年来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学计划不断修改,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课时数多少不一,最多72学时,最少36学时。而中医学包含中医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诊断、针灸、中医内科、其他临床各科等7门主干课程为一体,要完成如此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显然不够,篇幅与课时不相吻合,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教学,大大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1.3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不一

各院校担任中医学教学的教师基本由老中青三个梯队组成。由于从教时间不同,教学经验及职称、学历有所不同,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补充,教学经验不足,教法欠佳,对教材的着眼点和把握能力不同,在具体授课时对讲授内容、重点难点、深度把握、技能突出上理解不一,教材内容取舍处理不当,由此产生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一,没有起到真正培养技能的目标作用。

1.4学生层次不同致掌握知识不一

以平凉医专为例,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学生分高中起点普通大专和中职起点三校生两类,前者没有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后者虽然经历了中职医学教育,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参差不齐,加之使用教材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高出现偏差,对下一步进入临床开展中医诊疗造成差距。

2.改革课程结构

以注重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为先导,以注重提高学生应用技能为目标,按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将中医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中医学总论、中医学基础、中医学临床。按照1:2:3的比例安排计划、学时及进度,是理论与技能教学基本保持1:1。通过总论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思维特点,中华医药的伟大渊源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通过中医学基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医认知及思辨理论的核心,为下一步临床技能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通过中医学临床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完全掌握中/!/医基本技能,为临床中西结合诊疗常见病、多发病做铺垫。要求每部分内容依据教学时数精细编写,详略得当,达到学而致用的目的,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服务。

3.改进教学模式

3.1明确定位目标

根据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统一规划教材内容,明确层次目标、专业目标、技能目标,确定授课内容,以便更好的指导教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2加大授课时数

许多院校对中医学重视不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轻视中医,偏颇中医,安排学时时只是为了完成部颁大纲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毕业生在今后的临床应用,对教学时数能减则减。按照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需要,专科层次中医学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三特定”(即特定目标、特定对象、特定限制)、“必需、够用”原则,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学教学,应当至少安排96(理论60学时,实践36学时)学时数来完成整个教学内容,方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3.3加强实践教学

3.3.1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中医学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课件或影像资料)、病案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抽象的中医理论简单化,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易记的实际技能训练。对于绪论、中医学发展史等章节的内容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对于中医学基本特点、病因病机可采取问题教学法;对于治则可采取讨论教学法;对于辩证、方药知识可采取病案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

;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等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 3.3.2多开展在校实训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四诊、针灸基本知识、毫针刺法、艾灸法、拔罐法、推拿手法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利用中医实体脉象仪、舌诊模型、针灸模拟人等诸多实训器材反复进行实训,也可同学之间模拟四诊诊疗。

3.3.3加强临床见习

中医的实践性教学,只有通过早临床、常临床、多实践,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临床锻炼和培养,才能对疾病有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根据不同的临床见习特点,采用参观法、实践法、病例讨论法和精讲复习法等不同教学方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不断提升临床见习效果。

中医学专业篇7

1、中医药专业学制根据学校学制一般为5-7年。

2、核心课程: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 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3、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药学、中医学 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 产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质量与分析、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医学专业篇8

    1明确教学目的 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诊疗疾病

一般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诊断、中药、方剂等知识技能,而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要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讲到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确实很困难,只有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根本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因此,有必要明确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始终贯穿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教会学生利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中医、理解中医、思考中医、运用中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医自学能力。教材中其他内容可通过开选修课的形式讲授或开通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浏览自学。

2突出中医学教学特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特色,而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的一门医学科学,经过历史的沉淀不断传承下来既有其特别的地方,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所以在非中医类专业的中医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地挖掘中医学的教学特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特色的感知而不断地增强对中医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先可以将中医学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病例的方式来展现;其次,在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概念的时候,老师可以用整体观念以及一些跟中国人相通的辨证等方面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中医学知识的讲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中医的特别疗效等对学生进行展示,从而调动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兼容并蓄 融合中西医思维优势

中医特有“黑箱原理”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用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病人。要使西医学生思维方式由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变为中医宏观上的望、闻、问、切;由精确的数字,变为人体的表象;由缜密的逻辑推理,变为经验;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内部结构变为外部现象。要使学生领悟到,在千百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已逐渐被现代医学所接纳,成为生命科学的巨大财富之一。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会逐渐模糊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界限,会逐渐融合所有医学体系,摈弃各种医学体系固有的缺陷,形成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医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用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海纳百川的思路,科学地看待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模式。

4启发诱导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教师的职责好比领路人,不但要指出方向,而且要指出怎么走。既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去学。法国教育家斯多说:“对学生来说,知道论证的方法,比知道论证本身更为重要。”例如我们在讲授辨证中每个证型的舌苔、脉象时,首先回顾舌、脉诊中有关寒、热、气、血、阴、阳虚的特征,然后在具体的脏腑辨证中前部分由老师讲解,后半部分则请学生自己推断,这样,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由学生推出的结论,比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容易记忆。我们认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内容还要靠学生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把方法教给学生后,再把参考书的名称、文献资料的出处交代清楚,使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知识,不断开拓视野。

5不断改进中医学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在西医院校中对于中医学的教学应该要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 提高。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改掉满堂灌的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通过实践教学的引用以及一些病例教学的进行来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的播放等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以及形象性,以此来让教学的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推荐期刊
  • 中医
    刊号:11-2166/R
    级别:北大期刊
  • 陕西中医
    刊号:61-1105/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正骨
    刊号:41-1162/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儿科
    刊号:62-117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