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8篇

时间:2022-08-02 20:25:40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1

一、积极筹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四、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层面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2

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肯定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一)专职教师缺乏,严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当前,各个市级学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心理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千差万别,辅导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毕竟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们从属于两个学科门类,笼而统之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纳入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心理咨询场所简陋,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相对而言还相当简单,缺少基础的设施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具、场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大多数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德育处”或“政教处”,但实际也就是一间房子和几张沙发、凳子。心理咨询机构设施简陋,布置缺少主题,最关键的是没有专门值班教师,部分有值班教师的也是安排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值班,而他们的大多时间又忙于上课和管理班级,所以心理咨询室大多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此外,中小学教学任务和学业任务以考试或升学为主要导向,因而更多的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机构,但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工作,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见到许多的原始资料,比如,学生填写的SCL-90测验量表、行为测试的量表以及很多活动的照片、手工制作、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工作之后的经验总结很少,没有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就很难有后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要帮助中小学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促进后期的工作开展。

二、高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以及甘肃省心理学会下发的相关文件,甘肃省各个市级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与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取得沟通和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确定中,高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对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规范、科学和可行。同时,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收集教育论文、经验总结和优秀个案等资料;安排“知心屋”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撰写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严密的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都接触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和继续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互相作为实践基地,使得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方法多样化

心理辅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辅导。在校校联合的过程中,中小学给高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使得多种心理辅导方式都得到了实践。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的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是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在某一个时期或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高校可以组织这些方面的专家、教师专门去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成长快乐营”,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合作中,高校自然成为了中小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高校的实验室、标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究生命的兴趣和对高等院校的向往,这些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四)完善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工作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3

1.1目的

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筛查,为有针对性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确保学生在学校全面健康成长。

1.2对象

本次UPI心理健康问卷选取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市场营销五个专业的744名学生为测试对象。

1.3工具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64道题目,前60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学生焦虑、苦恼、压抑、人际敏感、矛盾冲突等身心症状,作为衡量不健康的尺度,其中5、20、35、50是测伪尺度,不记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不是”记0分,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越多。第61~64题为辅助题,可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及主要困扰问题。该问卷简便易行,适于团体施测。

1.4测试

以专业为单位进行,采取纸笔测验的形式,按统一的指导语指导学生填写问卷。在问卷中同时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对学生的性别、专业、来源地(城镇/农村)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83份,其中有效问卷744份,有效率95.02%。

1.5统计

测验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差异检验和多重比较统计分析。

1.6时间

测试时间为2011年10月26~28日。

2结果分析与评价

2.1筛选结果情况

按照UPI的评分标准,总分大于或高于25分,第25题做肯定选择的属于A类,表明该类学生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总分在20~24分之间,第8、16、26三题中有一题作肯定选择的,属于B类,表明该类学生可能存在一般程度的心理问题;均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属于C类,表明心理处于健康水平。按照这个标准,筛选出A类学生71人,占总人数的9.54%;B类学生83人,占总人数的11.15%;C类学生590人,占总人数79.30%(如表1)。

2.2性别差异比较

以性别为划分标准来比较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结果见表2。从结果上看,女生的UPI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与SCL-90的结果吻合,说明女生心理健康与男生相比较差。

2.3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比较(如表3)

从表中看,不同专业间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体育保健专业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各专业,这与SCL-90的结果一致,说明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

2.4生源差异比较(如表4)

从结果上看,城镇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但两者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学生的来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测试结果一致。3管理措施与对策

3.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根椐UPI测试结果,建立了744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院学生会健心部—各系学生会健心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灵使者”垂直管理五级心理预防机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尤其是对71名A类学生和83名B类学生进行重点的跟踪。一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和各系二级心理辅导站要有心理健康档案室,并分专业、按年级、班级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归类入盒;二是要发挥心理健康档案的作用和功能,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A类学生要重点跟踪,对这些学生在班级、宿舍和活动场所等地方的行为进行密切的监控,对可能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B类学生要全面关注,引导他们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一帮一”的心理互助关系,保证他们在学校健康成长。

3.2开展分类辅导与咨询

一是广开预约渠道,通过电话、网络(包括QQ、邮箱、微博等)、现场、转介等多种途径,方便需要咨询的学生预约,每天安排值班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预约登记,并及时做好各类统计、记录,按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同时根椐每天值班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长,及时约定每位咨询学生的时间、地点;二是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及时安排专业咨询服务。按照专业规范的要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每天安排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实现预约学生的面对面咨询活动,为学生排解心理的困惑和问题,调适不稳定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恋爱学生的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的处理、运动学生的攻击、就业选择的矛盾冲突、家庭变异的人格分裂等是学生咨询的重点心理问题。例如,今年10月底,有两个专业的学生分别自发组队在运动场打篮球,发生身体碰撞,引发冲突并发展到群架,后因现场其他学生劝阻制止了事态进一步升级。但不多久,其中一方学生总感觉自已吃了亏,要挽回面子,伺机报复。该学生立即纠集了自已几个同乡,并电话通知了外校的外援,自已手持器械,向对方行凶,好在当时对方躲闪及时,并且迅速逃离,不然将酿成人命大案。心理咨询老师对双方同学及时进行了心理干预,化解了当事学生的内心冲突,稳定了情绪,实现了处置目标。三是对心理疾病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医院进行治疗。例如,市场营销有位男生因双向情绪症状,严重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经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诊断后,建议该学生休学,到专业心理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伦理;制度准则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6-02

伦理这个词在中国最早来源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而在美国的《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给出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伦理的定义很多,学术界的学者们也有自己的见解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由此可见,伦理来源于道德,但是又高于道德,是对道德进行总结和概括从而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心理咨询是一项职业性的由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活动,学校作为教育学生文化知识和发展健全学生身心的地方,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学校必须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中心理咨询师最常使用的方法。使用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并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心理困扰或障碍。然而,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时,由于环境和咨询对象的特殊性,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来对待学生,于是就造成了不规范的操作,继而影响到了咨询的效果,甚至损害到学生的权利。因此进一步完善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必不可少。制度的存在与其背后蕴涵的伦理相适应,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研究学校心理咨询的伦理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准则呢?

学校心理咨询伦理来源于心理咨询伦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原则[1]。

一、国外相关理论

1953年,美国心理治疗与咨询者专业学会制定了第一部专业心理伦理学法典“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标准”(下文简称伦理学标准)。这部法典从孕育到产生经过了6年。学会于第二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总结并发表了在过去12年中所处理的投诉结果,其中大部分违反伦理学原则的情况为:一是不合专业资格的表现;二是不正当的心理测验或治疗服务的声明;三是不成熟及考虑不周的职业关系;四是非专业的广告宣传;五是不负责任的公开交流[2]。

1992年,美国的APA(美国心理协会)根据这一结果再次把心理学标准修改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伦理学原则和行为规范”。它不仅十分详细地表述了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原则及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具体的伦理标准,也对心理咨询师本身的资质、能力和责任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这些规范原则适用于APA所有会员,至今仍然受到广大业界的肯定[3]。

但是由于这一规范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其主要约束力来自于道德伦理,在实际操作中违反标准和规则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一项对全美国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57%)心理学工作者不同程度地违反了法律或其他伦理标准。常见行为包括:对有危险的来访者没有给予合理的警告(6%);与来访者建立非性的双重关系(6%);与来访者发生性关系(9%)拒绝报告来访者的童年虐待史(21%);非法泄露保密资料(21%)。他们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将会伤害来访者的感情或侵害来访者的利益[2]。

二、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伦理现状

在我国,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建立专业伦理道德标准的重要性。比如已经颁布的伦理道德准则包括《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1992)、《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1992)及各个地区或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了相关的“咨询员伦理准则”。但是这些标准都不够完善。直到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ChinesePsychologicalsociety)对外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才初步建立起我国相关人员的行为准则,明确了相关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专业责任,它包括:专业关系,心理测量与评估,教学、培训与督导,研究和发表,隐私权与保密性,职业责任,伦理问题处理八个方面内容[4]。

然而,虽然相关制度已经出台,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伦理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咨询伦理的认识存在诸多偏差、普遍忽视知情同意过程、实践能力欠缺[1]。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践能力的欠缺

有调查表明,对于专业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实践机会以及专业性知识和应用性技能的缺乏,只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他们往往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漏洞百出。

(二)普遍忽视知情同意过程

研究发现,知情同意这一伦理原则并不流行于学校心理咨询中。由于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单纯,很少行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政治权利,自然对于自己在心理咨询中的知情同意权不加以重视,或者不了解,心理咨询师也认为这一原则并不重要。

(三)对心理咨询伦理认识的偏差

1.片面化

根据一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伦理的了解片面化现象显著。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了解其中某一个或部分的内容。

2.轻视化

经调查发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对心理咨询伦理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保密性原则上。他们把保密原则当成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要求,无比重视,但是对于尊重学生权利、及无伤害原则等却一知半解,往往忽视。

3.教师化

在很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的同时,还要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或一些专门的讲座,也被人们称为心理老师。作为教师,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这一道德要求虽然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并不冲突,但却有很大区别。但是研究发现,不仅仅很多访谈对象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当成老师,就连部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也存在对自己道德要求的认知上的混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伦理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咨询,无论是从咨询者,咨询关系,职责或者是咨询目标上看。所以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界限[5]。

(一)面对学生的伦理界限

1.尊重学生的权力和利益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拥有隐私权;拥有明了咨询的目标、程序和结果的知情权;拥有自主决定及保留与咨询师不同意见的自;拥有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咨询的选择权等。为了保障学生的这些权利,咨询师们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文化水平和成长背景,使用来访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他们能够掌握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与其沟通。只有这样,学生们才可以毫无障碍的行使自己的自,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成功遵循这一伦理原则的标志就是一份在咨询师详细讲解后由学生亲笔签字的知情同意书。

2.使学生受益

学生的幸福与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和最终目标。所以,让学生从中受益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伦理之一。这就意味着要去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全面的认识和肯定自我,能勇敢面对挫折,并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制定出新的人生目标,发现自身存在的潜能,努力完善和超越自我。

3.无伤害

对来访者的人格尊严、政治信仰、思想感情、学习工作、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不造成伤害。

(二)与家长有关的伦理界限

第一,家长有合法的监护权利,是对子女采取及时适当的保护措施的法定监护人。当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咨询对象的行为或重大决定会危及其人身安全时,比如有意私奔、离家、堕胎、自杀、严重犯罪或滥用药物等,就有义务和责任使当事人的监护人知情。如果咨询师一味地盲目遵守保密原则,没有及时通知监护人,从而导致咨询对象或他人受到伤害,那么咨询师本身也就负有了知情不报的责任,甚至会涉及法律诉讼。只有认识到家长监护权的重要性并时刻对这种特殊状况有所警觉,才能随时准备好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第二,由于现在教育普及的推广以及城市孩子就学年龄的低龄化,少数大学生仍然是未成年,又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广与响应从而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十分宠爱,离开家去外地求学不在父母身边的他们更加让家长对学校的期待和要求增高,家长把管理子女的责任推给了学校,如果子女在学校发生意外,那么一些涉及学校责任的官司也就时有发生。

总之,咨询师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在坚持保密原则,保护来访者的利益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一旦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应向专业同行请教。

(三)对学校管理部门的伦理界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学校的其他行政人员职责不同,所受的约束和监督很少,有着极强的独立性。并且如果咨询内容涉及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的一些个人隐私时,又必须为来访者保密。正是这种独立性,使之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向咨询师们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扰。而要保持这种独立性,不仅仅需要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专业的理论素养,也需要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与完成。

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多民族、多地区和多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而心理能否健康成长对学生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那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在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就成为学生的心理保护伞,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并不完善的国家,我们的这把伞还稍显脆弱,无论是已经成为还是准备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人们,认真地了解并遵守学校心理健康的伦理都是至关重要的职业守则。

参考文献:

[1]卓潇,姚本先,等.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现状的质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2]张爱莲,钱铭怡,姚萍.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调查及与美国相关调查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

[3]赵静波,季建林.美国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伦理学规范及其管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4).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5

一、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设,确立高效能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维辐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纵向到底的指导协调网络。市成立了由文明办、教育局为主,各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和各中小学校德育副校长为辅的启东市未成年人心理关爱中心,统筹制订全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教育计划,坚持预防与治疗相结合,致力于引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市中心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各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总结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指导全局性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组织基础。

2.横向到边的师资共享网络。市教育局依托未成年人心理关爱中心这一平台,建立心理咨询师档案,有效整合全市心理咨询师资源,成立以心理咨询师为主体力量,各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为辅的市级心理咨询中心,为全市各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服务。

3.同步辐射的多维渗透网络。市教育局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同步推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思想教育、学科教育、班队活动、新教师上岗和班主任培训等学校教育全过程。在教育网站开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落实专人定期上传有关心理专题知识,加强对学校师生心理学知识的教育灌输。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大大提高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扎实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开展。

二、创新活动载体,活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以举行各类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巧借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以举办“心灵芝”工程为龙头,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成立心灵芝学校,专业定向培训心理辅导老师,逐步开发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建立心灵芝档案,及时发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隐患,动员各方力量及时介入疏导和治疗;发放心灵芝绿卡,免费为学生提供成长建议和咨询服务;编写心灵芝读物,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解答青少年心理健康疑问,搭建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的心理沟通平台等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2.以学校爱心服务站为平台,开展心理关爱服务活动。今年年初起,启东市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了以心理关爱服务、公德礼教服务、助学帮学服务、课外活动服务和家长培训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服务站。通过爱心服务站这一平台,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和即时的心理治疗,确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规划、有组织、有平台、有保障。

3.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途径,开展心理知识辅导活动。加强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提升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市局根据各学校反馈的“点菜”服务内容,全盘统筹,安排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师到各学校组织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等各类专题讲座。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要求,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育了一支“金字塔”结构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1.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聘请启东市心理卫生领域资深的10多位专业人员组建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员队伍,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心理总监”。率先举行心理专家“坐诊中心、挂牌上岗”,每周定时接受学生咨询求助,同时在心理咨询网站开辟“专家门诊”在网络上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近年来,市局坚持每年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南通、南京、上海等地进行专业心理辅导员培训,2006年与南通大学联合举办了首期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班,37位教师取得了国家认证二级或三级证书,今年5月,又与南京嘉华心理教育培训学校联合开班,组织114名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资格认证的二、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市教育局和学校分担全部培训费用,在经济上为学员提供了保障,相信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培训充实,能更好地建立起一支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3.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员队伍。加强对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心理知识培训,形成一支庞大的以班主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团队干部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员队伍,通过和学生最直接的接触,为学生做好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同时他们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气象员”,协助心理辅导员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四、强化督查考核,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考核,宣传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以评选表彰的形式不断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效,确保教育活动长远发展。

1.召开例会,总结交流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每半年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德育校长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总结前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并根据新形式、新情况及时部署下阶段健康教育重点。

2.加强考核,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机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启东市教育综合评价体系”之中,作为学校等级晋升的重要评估指标;并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作为校长政绩的评估内容,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会同有关科室两年一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6

一、高度重视,创设环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疾病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上级的统一设计和部署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步实现“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主动发展”的心理教育目标,让学生形成稳定的情绪、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任副组长,各位班主任任组员,并规定划分了相应的职责;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放松室,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设置学校“知心姐姐”心理信箱,开通学生说“悄悄话”的渠道。

学校内部环境建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和班级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对环境进行了优化,修建了道路以及运动场地;栽种各种草木花;教学楼走廊挂上了名人名言和具有心理暗示作用的图画。学校主环境,以崭新面貌出现,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会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会有幸福感、安全感,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培训,提升师资

提高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首先应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经历、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

1.集中培训,提高素质。学校聘请心理咨询师先后进行了《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如何认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等讲座,负责本校健康教育的教师面向全体教师做了《小学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儿童情感的发展》等专题的集中培训辅导,全体教师普遍掌握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理论,增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意识。

2.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以《情感教学心理学》这本书为基点,发动、鼓励教师学习,并做一定数量的摘记,以及写学习心得等,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学校还购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训练》《儿童心理治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提供给教师自学。同时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和认证等。

3.通过“班主任例会”,组织教师们定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关于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的相关材料发到教师手中,进行研讨和学习,并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时进行运用。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从“情”字入手,注重和学生的交流,特别是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反思和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从而提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

4.指导教师进行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备课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三个一”,即: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句深切的问候。通过多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利用两室,排忧解难

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校组建了心理咨询室和师生放松室。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与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室同时指导和管理学校心育工作,保证了学校全面心育的有效落实。师生放松室是师生调节自我、缓解压力的空间,辅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一)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咨询室一成立,就明确职责并制定了咨询人员工作制度。为确保心理咨询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心理咨询中心还制定了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心理咨询室主要做以下工作:

1.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两个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即:学习咨询和生活咨询。学习咨询:接受学生有关学习问题的咨询,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针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进行咨询指导。生活咨询:接受学生有关生活和心理问题的咨询,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人格特征,完善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心,增进心理健康为主;并学会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培养社交能力。在日常心理咨询中,主要是以面谈的方式进行,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书信或直接交流等方式与心理老师联系。

2.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若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在第一时间安排紧急干预,尽力使危机缓解和消除。据不完全统计,息县第一小学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案咨询500多人,发现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3人,我们及时进行了干预。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笔者的心理档案设计一共由七页组成:第一页封面上有学生班级、姓名、编号,里面前两页是学生个人分析,后三页分别是学生在低、中、高年级的最优秀表现并附当时照片一张,同时用一种植物或动物代表当时的自己;最后一页是成长快乐曲线图,代表着从1岁到12岁的快乐程度,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心理档案不仅了解到学生的家庭、个人基础材料,同时了解学生的烦恼与困惑,而且在档案中也体现了学生快乐心理成长的过程,为对以后学生的心理训练和个案辅导作为铺垫。

4.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心理训练,锻炼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增强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如:个性心理训练,“做个快乐孩子”目的是引导孩子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危害,引导孩子寻找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几种方法,帮助孩子增强对自己情绪的调控能力,做自己的主人。现在已经面向全体进行三次心理活动训练,对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做个别相关心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反馈。

5.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不定期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如“学习什么是挫折教育,面对挫折如何正确对待”“认识常见心理问题并如何克服”“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健康教育讲座,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的心理常识,培养自信、自省、自控、自我调节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二)利用师生放松室为师生生活和学习减压

为了给师生提供一处调节自我、缓解压力的空间,更好配合心理咨询室工作的开展,学校新建立了师生放松室。这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悬挂了一个大沙袋,旁边放有拳击手套。角落里还堆满了毛绒玩具、泡沫块和充气塑料锤等。师生们可以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宣泄压抑,释放心情,还可以在放松室里和心理老师进行情境表演,在表演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在放松室进行放松疗法的训练,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师生学会面对压力和平衡心理的方法,使心理咨询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四、开展活动,共同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课堂中说教效果不是太好,因此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得到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活动的开展不要仅仅局限于校内,还要进行校外活动,让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校园的生活的是多样的,特别是举行的各种活动,让学参与其中,展示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为此学校创办了“星星”校园广播站,活跃校园,并伴有心理幽默、心理趣味等话题,丰富多彩,深受学生欢迎;每年学校都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竞技;小百花艺术节、校园集体舞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各班不定期出“心理健康手抄报”,使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丰富心理健康知识,达到了自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对学校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7

【关键词】2007级新生;UPI ;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发育趋于成熟时期。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正在成为退学、休学的重要原因。[1]据统计,自杀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仅次于意外伤害事故的第二位死亡原因。[2]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大学新生刚刚脱离高中环境,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适应过程。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常出现许多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如果不及时解决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但是新生的可塑性也较强,心理健康教育从新生入手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帮助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时的心理健康调查并建立心理档案,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帮助、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2007年10月对2007级入学新生进行UPI抽样测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工具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是从日本引进、并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的、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调查精神卫生状况的工具而使用。它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16个身体症状的项目,40个精神状态的项目和4个测伪尺度,几乎覆盖了大学生中所有的烦恼,特别适用于大学入学新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经过国内许多大学的实践证明,UPI能够较科学地评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筛选出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关注的对象,因此正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成为高校心理咨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

评分及筛选标准:UPI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共60题。其中4道测谎题,不计入总分。其余56题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的项目,做肯定选择的每选择一题计1分,满分为56分。得分越高,说明该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了解被试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根据测量数据对测试对象进行分类。第一类筛选人群属于可能有心理问题者,需尽快约请前来咨询。其筛选标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作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由于此条选择人数较多,有时不用);第二类筛选人群属于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者,但不严重,应该引起关注。其筛选标准:1.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2.第8,16,26 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不属于第一、第二类人群的为第三类筛选人群,即暂时无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印制足够的UPI问卷及答题纸,被调查的学生人手一份,进行集体施测。为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问卷署名与否自便。

3.研究对象

对我校2007级新生3000人进行施测,其中有效问卷2632份,男生1822人(占69.22%),女生810人(占21.88%)。

4.研究结果与分析

(1)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与本科生相比较低

从表1和表2统计结果得知,我校2007级新生66.65%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在被抽样调查的2632份有效问卷中,第一类(具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252人,占9.57%;第二类(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626人,23.78%。根据"全国UPI应用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本科生"UPI"测试中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约占4% ,轻度心理障碍占20%。桂林航专对该校2003级新生的"UPI"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具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占5.66%;第二类(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占33.94%[3]。以上数据对比说明专科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新生。研究者认为,加强专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新生典型心理问题分析

研究者试图通过对学生选择频率较高项的分析,来了解新生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表3反映的即是此次测试抽样中学生选择频率最高的5道题。研究者可由此更进一步地观察到新生的典型心理问题。从表3中看,5、35这两题有将近半数的学生选择,它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52、7、9这三道题却有超过或接近1/3的学生做出了肯定的选择,表现出新生缺乏自信心、情绪消沉不稳定的心理状况。"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选择率高达41.17%,研究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的"专科意识"较强,对自我评价较低由此产生的不自信所致;"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选择率高达39.17%,说明学生对专科学校能否学到真才实学持怀疑态度;"父母期望过高"选择率高达40.83%,说明自社会、家庭、就业给大学新生带来的压力较大。当然有些新生还未能从高中过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找不到上大学的感觉也会导致情绪消沉不稳定。新生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如不能及时调整心态,缓解不良情绪,长时间沉浸在遗憾失落的忧郁状态中,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三、研究对策

UPI量表编制的初衷即是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对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我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我们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在此就如何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逐步完善机构功能,全面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其中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即是一个较为有效的举措。即建立起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一级网络,系(部)级即以系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为二级网络,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各班心理委员为三级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要具体负责全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要配备专职人员,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测试、师生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周以及新生入学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等一系列的工作与活动,并指导和配合各系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在全校就形成了一个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格局,确保工作能落到实处。

2.开展多层次的心理课程教学

心理课程教学可以专题讲座、选修课、专业课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来开设。心理专题讲座可邀请校内外的心理专家、心理医生、心理热线的主持人来进行讲授。专题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恋爱观漫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发展》、《大学生良好形象塑造》、《性心理教育》、《珍爱生命》等专题讲座将会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作为新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生入学时可举办《大学生心理适应讲座》,也可把新生入学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修养》的心理内容合二为一,将其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甚至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列为全校选修课并按学分制管理条例计算学分,以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心理卫生与保健的基础知识,掌握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

3.加强新生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

新生预防性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心理适应教育。即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会自我调适和排除情感困惑,缩短学生的大学心理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产生,为大学生主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其基本模式是:大学生心理适应讲座――心理健康或人格测试(SCL-90或UPI)。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增强新生工作的针对性。如对UPI测试结果属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4.开展群众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表发展和完善个人的生活。[4]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报纸、墙报、网络、讲座等各种形式,向大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健康概念,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使得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途径,在需要时能主动及时地寻求专业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一系列内容健康向上、形式活泼有趣、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5.让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团体辅导属于发展性的咨询,既有心理咨询的深度又有心理教育的广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可组织学生参加如"成长小组"、"自我认识小组"、"人际沟通小组"等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得到成长,当小组结束时,学生将可变得更自信、更快乐、更健康,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心理健康个别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可通过"QQ"对进行心理咨询,也可以与心理咨询员个别面谈,甚至心理健康辅导员还要主动"出击"。如对UPI测试结果属第一类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要将他们列为"高危"学生,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提到他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知道他们用自己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克服心理问题,注意防患于未然;对第二类学生进行适应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知道那些心理基本健康,但生活和学习时有烦恼或心理矛盾的新生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尽快他们从委屈遗憾、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中走出来。心理咨询员尊重、真诚地对待前来咨询的同学,协助学生认识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寻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于咨询中发现的危机学生和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与干预后要及时转介到专门医疗机构治疗。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但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需要师生和社会的一起努力。从新生入手,做好心理普查和心理健康预防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唤起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关注新生,帮助老生,提升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这样心理健康才能相伴于我们。

【参考文献】

[1] 沈蕴华.大学生因精神疾病所致辍学情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16

[2] 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51

[3] 黄鑫、刘莉湘君、徐洁玉.桂林航专2003级新生UPI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5

[4] 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1

健康教育咨询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1.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系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中每项工作也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大力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或面临不同生活挑战的时候,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是正常现象,是一个发展问题,不能武断或一概解释为“病”和“心理素质低”,所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功能的发挥和有效性。

2.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生获得和谐的发展,也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协助学校进行教职工职业耗竭的预防和调整工作,还要包括校园心理安全维护和危机管理中发挥专门的作用,整个工作架构需要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中考量。

从三级预防体系的角度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既有初级预防的功能,也有次级预防的功能,即在问题出现之前或最早出现的可能时机立即介入(初级预防),和在特定问题开始恶化(问题扩大化)或变成持久困扰的最早时间点上给予处置(次级预防),适当承担问题持续存在,此时介入以降低问题的严重性,与治疗类似(三级预防)功能;在此意义上,初级预防功能的发挥与学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联系,次级预防功能的发挥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三级预防功能的发挥要在这项工作发展到较为理想状态时,在学校心理咨询系统中依靠基层学校和基于系统中跨校的专门学生咨询机构与医学心理合作/配合承担。

3.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中的定位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最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不同于成人心理咨询,必须重视这种带有性质不同的差别;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是在学校体制中开展的,不同于在独立于学校体制的医院和社会咨询机构中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有独特的资源和限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是相对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和医学心理治疗部门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别并不只是一个病人与否和严重与否的问题,完整的学校心理咨询系统,需要包括对一些较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的心理治疗工作;

学校心理咨询可以和医学心理诊治部门配合工作,但不承担医学心理诊断、精神科诊断和药物、医学心理物理治疗。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绝不是在学校和教育系统内开设一个小型心理医院,或专业心理医院在学校中的延伸或初级诊所,也不就是孤立地解决常规新健康教育,或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不了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

(二)总体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总体目标在于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从专业规格、工作机制、网络构建、队伍建设、工作模式、质量管理,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综合考量,建构合理、务实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二、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质、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的研究

考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特点,学校教育机制的特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系统的要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学家”专业特质,界定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角色特点,坚持正向和发展性,建构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伦理标准。

(二)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及模式的研究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心理健康资料采集与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普及与宣传、专门心理健康活动、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教师心理保健、危机预防与干预等。

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不能是心理诊所式的封闭模式,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治疗师化”的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学校心理工作者/学校心理学家)应善于与学校其他教育资源合作,结合“学校社工”的视角和工作方式,采取“合作模式”开展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和培训方案的研究

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建立符合实际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系统培训方案,以及考核办法,还需要考虑咨询人员和督导人员的区别。

(四)中小学心理咨询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分层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是重点;学校咨询人员的继续教育、督导机制和团队建设,需纳入质量管理;形成一些制度。

1.省/市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2.区/县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3.校级网络建构及管理的研究。

(五)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的政策保障的研究

按1:800师生比,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并建立绩效认可与考评机制,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渠道。

三、学校心理咨询专题研究的实施与分工

本专题的研究在整合了各地优势资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要保持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坚持专业性和伦理规范,以行动研究为原则,研究与实务并重,考虑地区差异,形成分类系统模型,形成典型,便于辐射推广。

(一)课题组组成及专题分工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之友
    刊号:11-1460/R
    级别:部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