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2-03-17 03:13:13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1

西安市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关中盆地,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建筑热工分区中的“寒冷地区”。虽然年降雨量相对较大,但由于城市规模庞大及周边水环境污染严重,仍属缺水城市,加之南面秦岭山脉的阻挡,焚风作用显著,城市热岛现象明显,为全国四大火炉之一。

2西安市生态住区人居环境现状

2.1耕地占用严重

十多年来,西安的城市化基本上走的是粗放式的外延发展道路,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占用了城市郊区大量的优质农田,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下。据相关统计资料,西安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012年已达31.6m2,人均占地量远远超出了城市规划部门推荐的人均建设用地100m2/人的指标。

2.2中心空间不足

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住宅户型设计偏大,但长度过大,建筑尺度缺乏美感;住宅间距偏小,无法满足南侧住宅底层住户冬季日照时长的健康需求,通风环境不佳,同时也挤占了住区中心宝贵的开敞空间;板式高层平行排列过分整齐划一,会让人有进入钢筋水泥森林的严重压抑感,更与生态住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距甚远。

2.3水环境缺失

西安具有西北缺水城市的一般特点———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目前西安市大多数住区仍以绿化景观与旱区景观为主,水景观环境缺失,许多住区甚至连点缀性的小型水景也难觅踪影。绿化用水采用生活用水且浪费严重,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很不理想。

2.4绿化配置单调

有的住区绿化多样性不够,植物配置不合理,未达到遮荫、降温、除尘、降噪的基本绿化效果。有的住区则过度注重观赏性和异地情趣,丢失了地域性与文化性。

2.5硬质铺装过多

住区内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水泥路面铺装过多,地面渗透性几乎为零。暴雨袭来只能靠下水道排水,极易形成内涝,而且雨水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住区蒸腾作用明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

3西安生态住区人居环境设计对策

设计师在住区规划中,应贯穿人文环境、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等一系列轴线,从大到小、从外向内,使空间、水体、阳光、绿地为居民创造自然、温馨的家园。在中心开敞空间设计喷泉、绿地、休闲广场等室外序列,将广场空间延伸到住区,空间设计自然连通,创造亲切怡人的景观。针对西安城市水与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及住区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综合对策:

3.1以人的社会审美心理为中心,减少耕地占用,合理设计住区空间

提倡中小户型,能降低住宅总价,扩大居住群体,同时也能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住区居民提供健康优雅舒适自然的生活空间,对节约土地及改善居住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提高住区建筑实体景物的视觉形象,创造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品。设计应最大限度的开发生态住宅的艺术功能,使这类住宅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看起来都是艺术品。在群体设计中,讲求文化内涵及人文精神,避免奢侈的总体布局,注重单体空间组合的错落有致,丰富建筑空间。通过形式、尺度甚或色彩与质地的变化区分主次建筑,为住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住宅空间。在住区入口或中心位置设计标志性建(构)筑物、中央花园等开敞空间,如休闲广场、健身活动场、儿童游乐园等,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这些对居民有魅力的空间既要各自独立又要相互渗透,而且还要具有人文的主题性,在美好而愉快的娱乐环境中鼓励人们用博爱和进取精神去对待生活,增强住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同建筑规模和标准的住宅单体围绕在中心开敞空间的四周,有规律的高度可以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轮廓线,高密度的住宅也能贴近中心景观生态区,提高了景观的均享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的追求,减少现代高楼大厦给人们带来的孤独感。

3.2以住区的自然生态循环为中心,努力营造水环境,做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把水环境的规划设计与住区生态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稳定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完善的整体系统。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富动感、最活跃的元素,水的有无往往与美好居住环境的获得密切相关,水的韵律和灵性柔化了住区行列式布局生硬、呆板的景观,提升了住区景观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并有调节局地气候温度、净化空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水环境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把水景融于住区生态系统之中,将水体与住区空间、绿化及道路等要素统一处理,在交融状态中进行整体设计。对人的亲水性要充分考虑,用各种形式的水景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不仅要设计供人们观赏为主的水景观,还要尽可能地考虑让人参与其中,因为即使在形态上没有什么艺术魅力的水景,只要它能让人身入其中欣赏与碰触,它就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生态住区应在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设置水池、小型人工湖等静水或喷泉、瀑布、壁泉等动水形式,用自然的柔性特征“软化”住宅建筑的硬体空间,为城市住宅景观注入新的生气与活力。利用地势的高低起伏设置有效的水体推流,与喷泉、瀑布等结合形成景观水循环系统,使景观水系统流动起来并保持清洁形成优美的水景,以达到美化环境愉悦身心的目的。西北半干旱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能补充住区景观水体的不足,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满足生态用水的水质要求。在开源上,一方面要加大污水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住区内设计优质杂排水的小型中水循环处理系统。污水由于相对集中就近可得,水量水质稳定,通过污水二级(二级强化)处理,或增加一些简单的深度处理工艺(直接过滤和消毒)即可解决生态环境用水及其他低质用水的需求,减少污染排放的同时节约淡水资源。另一方面做好雨水的收集利用,雨水是住区用水良性循环的资源之一,注重节水理念,设计下凹式集雨型绿地,雨水通过建筑物内巧妙隐蔽的集雨设施,流入设计有渗透性排水管的下凹式草坪,然后进入景观水循环系统,并配合水生植物和土壤过滤进行水的处理,即可用于绿化灌溉、景观用水的目的。在公共广场、人行路面和轻型车道及其两侧铺设透水砖或彩色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雨水蓄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回补地下水,减少道路积水,防止内涝发生,还能降低地表温度、降噪除尘,节省原材料,达到一举多得的生态功效。在节流上,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喷灌相较普通地面浇灌可省水30%~50%,喷洒均匀,可实现自动化,喷量容易控制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特别适合密植、低矮植物的灌溉。滴灌主要用在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地下滴灌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该方式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有利于保持作物根层疏松通透,水分蒸发损失小,实现节水增产,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在园林绿地应用中极具发展潜力。

4结语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2

当人到老年退休之后,心理上便失去了一种依托感,生活变得非常清闲,失去了以往紧张的工作,并与社会的接触有所减少,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这时很多老年人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加上儿女每天繁忙的工作和忙于自己的子女教育,陪伴老人的时间很少。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精神压力逐渐加大,加上衰老和偶尔的生病,会对老年人的自信心减退,或有消沉和不安全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使老年人出现孤独感。

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和衰退,使老年人的感觉和行动变得迟缓,如头发变白、皮肤粗糙、肌肉变得松弛,牙齿也开始有脱落的迹象;老年人的大脑也会出现萎缩迹象,引起记忆力减退、睡眠减少、思维能力下降等,并在听觉和视觉上都会发生退化,对味觉和嗅觉的敏感度也慢慢降低,对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同时也有肢体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不如从前,对一些突发事件也很难进行处理和应对。

三、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方法

1.起居室的设计

起居室是提供给老年人休息、娱乐、会见亲朋好友的一个空间,也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空间,起居室要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室内通风,以保持好的空气流通。在家具的选择上,设计要注意尺寸合理、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对沙发和座椅的选择要用没有尖角棱角及尺寸宽大,沙发靠背的倾斜尺度要略微大些,这样老年人坐起来更加方便安全;在沙发休息区要安装智能语音呼救器,当突发危险或疾病时进行呼叫求救,并将电视、空调、电灯、窗帘等遥控设备放置于随手可及的地方。在家具的形状选择上,可采用圆润的曲线形体,不要设有低于膝盖和高于头部的抽屉和柜子,这样可以减少老年人弯腰和登高带来的危险,对家具的颜色选择上,应选用降低纯度和明度的蓝色、黄色和绿系,这可以给人一种平和、平静的感觉,或选用无彩色系的黑、白、灰等;材料选择上可选择一些木材、竹藤等天然材料,既环保又有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卧室的设计

卧室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优质的睡眠空间,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卧室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非常关键,窗户宜于开敞,但不要距离床太近;卧室的家具要靠墙摆设,避免阻挡通道,给老年人行走带来不便;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可供轮椅进行周旋和护理人员推行照顾的空间,周边的家具不要选择有棱角的,以免有不必要的撞伤;墙面可挂置一个小型液晶电视,但不要正对窗户,会产生强烈反光,刺伤眼睛;卧室内床的高度应选择在500毫米左右,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太低会有种坠落感,太高坐时其脚如不着地会有种悬空感。对卧室空间色彩的选择上应以暖色调为主,不要选择反差太大的纯色;在选择装修材料时,要选择软性木质材料,减少金属材料产生刺眼的光照;地面选用防滑地板或地毯,不要有凸凹的花纹式装饰,避免产生危险碰撞等;在装饰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符合居住者喜爱的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物品或家人的合影照、奖杯、证书等值得纪念的物品,这些可使老年人容易回忆往事,提高自信心。

3.厨房的设计

厨房的通道和回旋空间一定要满足乘坐轮椅的老年人可以自由出行,操作台的高度也应根据居住的老年人需求进行设置,如果为乘坐轮椅者使用,高度应在770毫米至800毫米,厨房的布置应按烹饪食物操作程序进行有序的设计,减少老年人周旋走动。在厨房的地面一定做好防滑处理,防止有水或脏物在地上,引发滑倒等危险。厨房要有自然通风和吸油烟机的双重通风装置,才能保持室内的空气健康,吸油烟机要具有感应功能,避免乘坐轮椅者不容易触摸到开关按钮;还应装置紧急呼叫器,因为厨房是家中危险高发区域,所以炉具等要选择高性能标准带报警功能的设备供老年人使用。厨房的灯具要选择防潮、防油、简单易清洁的,色彩上选用浅色柔和的暖色调,可以增加老年人的食欲。

4.卫生间的设计

随着老年人的年纪增长,其身体耐力也随之下降,使用卫生间的次数较频繁,尤其在夜间,很多老人会因夜间起床去卫生间时血压升高而引起昏倒、滑到,所以卫生间是老年人发生危险的最高场所,在设计时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卫生间要离卧室近,并且通道要便捷,不设障碍物,门口及通道宽度要考虑乘坐轮椅者可顺利通行,在门口、座便器和浴盆旁边装置牢固的安全扶手;地面铺装防滑地砖和防滑脚垫,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在卫生间和走廊处安装感应灯,方便老年人夜晚起夜,并选择柔和、简单的光源。

5.休闲空间设计

在老年人居住小区或公寓的一楼应设有休息大厅、书刊阅览室、室、健身室及保健室等,配有木质的桌椅或布艺沙发等,可以使小区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娱乐,便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充实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感。保健室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血压监测和生活保健咨询,有助于老年人的晚年健康生活。休闲空间有助于老年人的交往,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的。

四、结语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生态设计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住宅环境质量优劣与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不合理的居住环境设计已经给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现在国内对于居住区生态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环境和建筑本身,而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涉及较少,以及在生态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设计进行室外环境改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态设计原则的相关内容和居住区设计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大量参阅国内外关于生态设计理念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有研究者已经对这些理念的结合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究。

国内关于居住区室外环境生态设计的理论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从90年代末开始逐渐升温,这些理论虽然对居住区室外生态设计界定有所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对城市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趋势、方向、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于2002年出台了《上海市新建住宅小区环境导则》《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住区环境建设标准。这些原则或评价标准的制定,显示出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环境意识向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也使我国城市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开始有章可循。对城市住区外环境进行专门设计的方法研究始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认为居住与环境的设计必须达到4项要求:安全、卫生、方便和舒适,①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居住环境设计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前苏联自50年代起开始研究居住与环境问题,,并设立住宅生态学来专门研究居住环境设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保证居民健康,满足居住区的功能要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②70年代后期以来,居住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也为居住区创造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同时重视居住区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心理上的作用。

2.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及设计原则

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缺少人文关怀;缺乏环境个性和特色;③盲目追求大型化、豪华化,为了追求气派和宣传效果,不少居住区内硬质铺地、广场泛滥,整体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难以保证居住区开放空间应当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疏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首先,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时应该适宜这种特定的场所,应该挖掘其中反映了当地人精神需求与向往的深刻内涵,同时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考虑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其次,人性化的原则。居住区室外环境是为居民服务的,所以在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从室外环境的整体规划,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绿化小品等细部设计直到建设实施,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环境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的完美结合,改变现代城市中琳琅满目的沥青、混凝土、玻璃、钢材等工业化的面貌,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

3.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

3.1 南京咏梅山庄绿色生态小区

咏梅山庄建于2001年,是建设部认可的绿色生态住区,该住区以维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采用最新的生态环境技术,建立太阳能利用、管道直饮水、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生态绿化、绿色建材、土建装修一体化等六大系统,营建住区良好生态环境。另外小区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从各层面上由里而表的构筑社区景观环境,按照景观均好性强,使用度高,生态化优良,文脉承传与发展的延续性适度,居住业主的归属感强,并满足建设与后期维护成本的经济型等设计原则,并引入区外环境,对于区外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设计有通往仙鹤山的视觉走廊,并令大多单元向山体展开,形成现代都市山景住宅。④

3.2 英国伦敦拜得(Bed)零耗能小区

曾获得2000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择作为2000年伦敦“可居的城市”展览中心可持续开发的范例的拜得零耗能小区,位于英国伦敦西南的萨顿市,由Peabody Trust公司承建,拜得零耗能小区采用一种零耗能开发(zero Energy Development)系统,即小区任何方面的设计都以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和最小限度地影响环境为目的,其环境保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⑤(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谓棕地,就是城市地区中已经进行过开发,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在英国,有大约20%的城市土地属于这种类型。(2)绿色交通: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社区内提供一定的就业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减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两个铁路站点、两个公共汽车和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替代小汽车的选择,如小汽车共享。

4.国外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对以上国外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目前开始进行的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提供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化的研究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多种方式促进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示范工作;提高市民环境意识,加强居住区环境生态设计的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 郭峥.从“健康住宅”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6

[2]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3] 张秀.后中小尺度下城市住区外环境生态设计探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 刘家贤.新形势下苏州居住建筑生态设计分析[M].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3

[5] 何昕家 张子超.初论台湾地区生态设计迷思[M].新建筑,2011.2

[6] 余世金 朱坦何.有关生态住区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5

[7]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8]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9] 何静.关于生态型社区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研究[J].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

注解:

① 姚时章 王江萍.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② 邓晓红 李晓峰.生态发展:中国传统聚落未来[J].新建筑,1999(3)

③ 胡安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5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4

 

一“人居环境”理论的内涵

 

我们既然将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包括人、城镇、城市乃至城市连绵区,都归类为人居环境,那么把这样庞大的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多学科理论分析称为人居环境科学,就是所谓的“人居环境”理论。“人居环境”要求使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的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规划设计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人居环境”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主要任务

 

(1)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理论的研究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研究。

 

(2)对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职业、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发展进行深刻的探讨与分析,提出改造措施。

 

(3)利用仪器和已有研究的资料对城市规划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制约和促进居民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具体原因。

 

三“人居环境”理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绝不仅仅是绿化或美观的问题,我们对城市规划设计首先就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规划设计的内容要求是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而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却富有意义的工程。比如:在城市规划生态资源开发方面使用不当,这些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资源的浪费严重,造成资源相关环境的破坏,就像在非典期间,我们能感受到很多的难处。

 

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垃圾处理和污染处理的力度不高;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不安全感增加;城市规划的建筑盲目模仿国外、丧失了城市的文化和个性,体现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历史大批消失,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中大量钢筋、水泥破坏了绿色生态;城市建筑能耗高、浪费严重;城市人口密度过大,遭受灾害的系数增加,公共安全凸现。

 

把这些在这里再给大家罗列一遍,是想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人居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且涉及的范围和内容都是相当广泛,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关系、历史文化、健康生活等各个层面,这个不但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

 

3.1.1 城市规划设计忽视“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的。没有对小区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及使用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很少真正关心居民身心与健康的需求,使近在咫尺的邻里关系变成得陌生;忽略了形式与功能的相结合的方式,没有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需求、生活规律等特点出发来考虑小区的规划设计;不顾居民的生活需求,片面追求高容积率的住宅利润,盲目压缩居住小区内的生活环境,使得建筑之间太过紧密,居民没有生活的私密性。这样的小区规划设计很难达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是埋藏了很多安全健康的隐患。

 

3.1.2 忽略原本的自然环境,过度盲目的破坏自然资源。

 

在我国许多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开发商只是打着“生态”、“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口号去追求过高的利益,而没有从因地制宜、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等多方面角度对小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原有环境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地形资源、植物资源等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人为的生活困难,很难达到居住小区与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所谓的园林绿化也仅仅成为了规划设计的形象点缀而已。

 

3.1.3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空间缺失,居民的休闲娱乐生活难以维持。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有些居住小区中,居住用地的比重就占到这个小区总用地的 75%~80%,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有关的标准,从而真正留给公共服务空间的用地真是少之又少,居民交流和交往的公共空间就这样被压缩了。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一些体育设施表现不突出,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一些陈旧的设施缺乏修葺或者更新,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应该合理地对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强调居住小区的人文和交际功能,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的需要再确定配置标准。

 

3.1.4 缺乏成熟系统的理论体系来直接指导城市的规划设计。

 

近些年来,国外内一些学者及业内人士围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观,或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方面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了一些研究。

 

但关于城市气候的特征及成因、影响居民舒适度的综合因素、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何满足居民从物质到心理需求等等,这些能够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安全健康的重要问题却常常被忽视,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实践层次也更是不为多见的。

 

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高速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人居环境意识的认识开始不断理性化地觉醒;在住房和居住小区环境双重选择上,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正在不断向外延伸扩大。

 

有人买大买平方,有人买高买空间,有人买地段买升值,有人买小区自然景观,有人买人文环境文化氛围等等,这些都直接反映了人们对物质到精神的更高层次的综合追求。为了突出城市规划设计的设计理念,当前最流行的说法叫做“人居环境”,“人居”就必须先要“安居”。本文通过这些现状和背景的认识分析,提倡运用“人居环境”的先进思想对居住小区进行规划设计,这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 “人居环境”理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导则

 

4.1 依据人类因素,创造具备人性化的居住小区

 

“人居环境”理论的人类因素是其他所有因素的前提条件,在满足人类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城市中的人类因素主要基点在于:一切从居民出发,满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的双方面的需求,同时避免受到威胁和伤害,保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以及在城市中定向的需要,使人们能够生活在健康舒适、安全环保的室内和室外的人居环境中。

 

因此,人类因素可以直接理解为是一种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方面,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居住相关联的物理量值,诸如,居住小区内小环境所产生的温度、湿度、通风性、噪音、光和空气质量等;而且还应包括主观性心理因素值,诸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平面空间布局、院落的私密性保护、建筑高度所带来的视野景观、建筑的色彩和材料选择等等,从而制止了因人居环境而引发的生理和心理的各种疾病,从而增进邻里的人际关系,营造安全健康生活,回归自然关注社会。 4.2 依托社会因素,创造满足共享性的城市

 

人类在社会环境中,便具有了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有不同的生活需要,相互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从事不同种类的活动和工作。因此,就需要合理组织城市中的各种生活空间和活动,城市在地域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要顺从并适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点,其中不仅包括居住小区内部的家庭内部之间、不同家庭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居住小区外居民与外来者之间的种种关系,最终促进整个居住小区的和谐幸福的可持续发展。

 

4.3 完善清晰的支撑因素,创造富有安全性的居住小区

 

支撑因素的规划设计一定要合理,一定要有超前的思想,使小区更具现代化气息,特别要注意智能化科技化,实现建设高舒适度,低能耗居住小区的目标要求。整体规划设计时,要使居住小区格局完整,疏密得当,要使得建筑群体之间最大限度的合理共存,使居住小区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引领居住未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与能源,合理分级规划道路交通,做到“人车分流”的效果;高科技支撑因素带给小区前所未有的安全度。

 

4.4 完备多变的建筑因素,创造体现舒适性的居住小区

 

建筑是家庭生活的密切场所,建筑不是愈豪华、愈奢侈愈好。合理的规划设计好建筑更能体现居住的温馨、亲切的舒适度,建筑规划设计的不合理,只能引起居住者心理不安,承受不适、不健康的心理压力。

 

以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为目标,确保不同社会群体基本的生活居住环境,使其具备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应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和空间,节约土地、水资源、材料和能源;应该规划方便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各种生活配套要齐全,各种活动场地、场所要足够,并且靠近公共交通站和就业密集区;应符合社会融合的原则,共生互惠,便于交往,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对公共设施空间的需求;在建筑的设计上要新颖,色调要协调,风格要跟上潮流。

 

4.5 配置丰富的自然因素,创造满足自然性的城市

 

人是自然之子,只有与自然因素融为一体才能够生活生存。在城市规划时,要根据城市内的地貌特征、土地面积及形态、土质条件及水资源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对原始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加上人工的美化,是我国景观美学的一大特点。

 

把水体按人工的需求进行改道,沿街道修建河流,建筑物前后种植花草树木,小区内修喷泉、养鱼池等,这种改造要有艺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所以,人们不断地、永不退缩地追求着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森林、草原、田园等自然景物这才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们喜欢春天的和风细雨,热爱夏天的阳光浪漫,钟爱硕果累累的秋日,迷恋冬日的雪花飘扬,这些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自然生态的城市。

 

结语:

 

本文为“人居环境”理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今后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有成熟的理论,即“人居环境”理论来指导规划设计的完成,再加上实地考察的方法,最后落实到设计和施工上,循序渐进,这样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才能更好的发展。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人居环境学;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多起自然灾害的发生唤醒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今天,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提倡保护生态,节能环保,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觉醒,环境科学开始兴起,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陆续引进了“人类聚居学”、“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奠定了人居环境学的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人居环境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在继续。作为联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中介,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不仅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人居环境和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供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客观存在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这个空间内部的人员、资源、政策等等。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人居环境内所包含的无形的事物更多。人居环境是连接人和自然的桥梁,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建出来的人居环境包括在自然环境之中。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自身进步和改造自然来创造人居环境,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人居环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所谓的人居环境学,主要是指通过研究人类聚居生活来探析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人居环境学中,其所研究的主体是人及其生活和活动,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乡村、城镇等等,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居环境学将人类聚居生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相关手段来探究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以便在探析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能够把握住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设计和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满足人类需求,且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人类聚居空间。人居环境学所坚持的这一发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景观设计理念相切合,并且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方法,为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天人合一”环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2.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2.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3.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3.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

3.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将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结合到景观设计中,提倡自然环境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人居环境学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中的每一处风景既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资源,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资源,值得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属于一种自然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球上所存在的所有生命聚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实体的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需要在这个实体环境中取得,所以在建设人居环境时,不能局限于眼前,或者着眼于环境的部分建设,而是应该总揽全局,注重环境的整体建设,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前提,充分考虑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生态持续性的设计原则。

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在景观实践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人居环境学和城市景观设计二者在环境保护理念上不谋而合,将人居环境学中的系统思维与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可更好的帮助城市建设者,或者环境保护者开展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推论并总结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并以环境学的系统思维来指导设计工作,从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入手,在建筑空间上采取积极、开放的手法,加强居住者和绿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起居住者参与景观设计的积极性,使建筑物在满足和发挥了景观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化的提高生态建设质量,这一做法是可采取,并行之有效的,可促进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1996.1.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6

居住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也将其称为“城市的第一活动”。居住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于人居空间环境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设计的新观念、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也不断推动着人居空间环境的发展。解放初期,住区规划大多采用了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邻里单位”的设计理论,居住区范围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干道为界,在居住区内设有小学和日常商业点。50年代中期受苏联规划理论影响,采用居住区—街坊的规划方式。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布置,有的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60年代采用一条街的形式,沿街两旁各种商店、餐馆、旅馆、剧场等商业文化设施齐全。虽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却也带来居住环境恶化。以上各阶段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实行低标准,着重解决房荒问题,如几家共用厨房、卫生间等,因此在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方面很少甚至几乎不考虑。随着人们对生活条件要求的提高,居住区规划中开始初步涉及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但也只是在绿化方面得到了加强,70年代后期住宅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居住区的空间设计不单单是为了满足居住的空间要求,更多的是考虑景观空间的设计,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更大的放松与满足。在绿化方面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成为当时主要的建设模式。在规划理论上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人类只是由于居住而存在”,人居空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从一屋栖身演变到如今对人居空间景观的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需求。

二、发展中的人居空间景观设计

1.共享的景观

环境设计的首要目的,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空间景观环境效果。首先在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人们都能够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共享住区的环境资源;其次,加强院落空间的领域性,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的层次,为人们提供相认、交流的场所,从而创造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全的居家环境。我国在城市人居空间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正接受着巨大的挑战—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共享景观环境,有力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人多地少、污染环境、历史文化建筑遭到破坏等问题。利用有限的人居空间,设计出更加合理的空间环境。人居空间景观设计应尽快从一味地追求效果和投资回报率的模式转至以景观空间环境共享的社会人文化居住环境。

2.文脉的延续性

在人居空间景观的体现对历史和文化的崇尚是近年来人居空间环境设计的重点,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注重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策划和规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人居空间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也是人居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因此在人居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文化特征对于住区居民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创造有吸引力的住宅小区环境、探索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目前人居空间景观设计现状,提出了人居空间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应重视和体现生态性、整体性、空间多样性、参与性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营造人居空间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人居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

3.设计理念的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多媒体广告的介入使得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与交往变得更加简单和减少,人与社会和自然环境脱轨分离。这样也使人们清醒意识到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更渴望回归自然,怀念筒子楼、胡同、大院那种富有人情味的社区生活。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营造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人居空间环境为宗旨,以实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为目标进行生态人居空间的设计。既然我们现在认为规划的中心的目的是为人和人们创造一个满足其需要的环境,那我们必须考虑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因此,以人为本的“人”其范畴包括社会的人、历史的人、文化的人、生物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等。也就是说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精神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

4.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居空间景观创造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空间已经成为目前开发商的重要理念,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利用高品质的人居空间景观来提升楼盘的价值。但也有一些开发商一味地强调、追求视觉感官效果而忽视了居住。人居空间景观作为城市生活空间景观的基本构成单元,城市人居空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建筑单体相比,城市人居空间景观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直接地影响着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能否健康发展。就微观的空间景观设计而言,就是通过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照、通风、阻隔噪声、吸附有害气体的条件;同时对人居空间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实现住区地域生物的多样性。换句话说,人居空间环境质量的高低除艺术性的设计手法之外,还要充分体现生态的一面。如在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住区的生态环境。

三、展望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舒适、轻松、休闲、环保的居住区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同时这也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将艺术、科学与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恰当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才能够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居住感受,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出更加利于人们居住的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1、模糊绿化率与绿地率的区别

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定要求,居住区必须要有适当的绿地面积。而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只是在居住区内种植草坪而不种植树木,使得小区内的绿化只具有观赏价值,失去了绿化的本质目的。

不完备的休闲区

人们的正常生活都不能离开室外活动,而居住区中的休闲活动主要是依靠小区内的休闲设施来完成的。但是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同样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在建造居住区公共休闲设施的时候严重缩水,可以少修建的就少修建,可以不修建的就不修建,最后造成了现在居住区的公共休闲设施不完备的状况。

三、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居住区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从此,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单单是纯粹的为了绿化而修建,而是去迎合人们的真实需求。以人为本的原则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居住区的环境中,对人的关注都应该表现在更加细微的地方,也就是优化细节。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从人体工学、行为学和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探索,而且要以这些内容为设计准则来进行规划。在完善细致的调研基础上去创造更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与生态环保相结合居住区环境月生态环保相结合就是把整个居住区看做是一个生态生存环境。这样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成为了对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使得居住区从人造环境转变为自然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就不应该只考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还更应该关注居住区环境内在的生态系统。比如绿化不是指很高的绿化程度,而是要想到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加入生活趣味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形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人们在忙碌的一天之后想要获得更多的休闲活动,自然就会把目光停驻在居住区中的休闲娱乐设施上。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要融入更多富有生活趣味的设计,不但要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还应该有相符合的文化气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娱乐空间。

融入动态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的效果图往往都要求图画更具有渲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可是在实际规划中更应该关注造景因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在居民区形成景观轴线,造成富于变化的、有序的景观序列,如各种蓝轴、绿轴等。这种动态空间可以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实际效果,为居民提供更新奇有趣的居住环境,对构筑居住区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重视居住区的可参与性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单单是给人的视觉上带来享受,最终目标还是更适宜居民居住。居住区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场所,居住区具有参与性能够给人带来更加舒适的感觉。比如在一些居住区中修建喷泉、游泳区等功能设施,这就是居住区可参与性的具体体现。

观赏性与实用性并存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同时具备观赏性与实用性,组成一个更加开放活泼的环境,这种设计更有助于促进人们互相交流,使人们一直处于一种欢快自由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尽情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灿烂的阳光、与人共同分享快乐,这样的居住区才是最理想的环境。

居住区景观的共享原则

居住区景观规划不应该局限于居住区与绿地设施的分级,而是更应该注重全体居民共享整个居住区景观。这就需要开放性的规划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居住区的绿地和景观结构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绿地生态系统。

有中心思想的规划设计

把中心思想融入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够创造出更有特色的小区文化、艺术环境,还能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满足于当今社会多样化需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中心思想可以从多方面考虑,本地特色或者是时代气息。例如有些地区设计一种以音乐为中心思想的景观规划,这更能够给人们营造出一种追求艺术和向往健康的形象。

居住区环境景观整体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给居民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空间的界面是景观的实质组成因素,界面与空间是互为依托.不能独立出来的的两个结构。界面是实际存在的,能够被人所触摸到。空间是虚无的,人们只能去体会。界面与空间有的互为交织在一起,并表达出文化的内涵,因此才能够实现环境景观的整体塑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设计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础的,人的视觉感受不一样,那么环境因素也就不一样。很少有居民专门去观看居住区的整体面貌,景观规划设计只是表现在每一个构成要件上。于此同时,对于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办法来处理,以尽量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

1、景观规划设计要有一定的特色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以整体居住区的特色为依据的。这种特色的灵感来源就是本地的历史文化、气候、自然因素等等。例如,从自然因素方面出发,我国北方地区的长年低温、干旱天气多,这就能够以四合院为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组成一种和谐的热情的居住环境;对于南方多雨的天气,就可以把小溪、河流融入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如诗如画的氛围。

2、合理设计整体布局

居住区的特色确定下来以后,就需要规划结构明晰完整的整体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多彩丰富是以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为基础的。这个整体布局是居民活动场所,是人观赏景观的位置。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不仅应该满足足够的光照、适当的通风等基本卫生标准,还应该为景观设计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3、整体塑造景观构成要素

掌握居住景观构成要素的各自特点后,景观规划设计者有责任去组织一个整体,使它们能够更加有序列地为人们所感知到,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各个局部才能使人更容易理解。居住环境由干居民背景的不同,各自对景观构成要素的形式感觉也会不同,因此应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应当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使不同居民都能找到适合其观察环境方式的视觉景观。

结束语

完善居住区的休闲娱乐设施修建,充分发挥居住区的功能,合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修建出生态的、更加环保的居住区是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主要目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人类与自然的结合,规划设计出高品质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浅析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及职务配置 [期刊论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2]李永刚,张华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个性化追求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3]张巧莲 居住区猴子舞配置原则与方法初探 [期刊论文] 《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2期

[4]金忠河 居住区室外环境小品人性化设计初探 [期刊论文] 《现代园林》-2006年04期

人居环境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环境艺术设计;联系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69-01

一、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与价值体现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与传统艺术设计不同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建筑装饰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也离不开环境艺术设计。传统的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从传统民居的装饰理念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的独特之处。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建筑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完美结合。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文价值在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我国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国家,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中经常会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这些具有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设计元素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符合大众心理还可以给人们一种亲切感与舒适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中少了一份民俗性和人文气息,将传统的民居装饰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文环境的发展,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传统民居装饰设计元素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价值是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每一种民居装饰所体现的文化价值都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有些是视觉冲击有些则是心灵上的震撼。每一种文化的融合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要吸取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的理念,取其精华,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除了人文价值外就是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环境艺术设计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传统民居装饰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也会有所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所以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需要我们去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体现其社会价值。如今的民居装饰都会融入一些现代的设计理念,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针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心理而进行的设计,为了符合大众心理就需要及时的转变设计理念。

二、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传统民居装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遵循着适形,适度,合情,合理的原则。传统民居装饰的选择会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对于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选用,还有一种是部分提取。

直接选用是针对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民居装饰设计理念的选用。在传统民居装饰的过程中有些装饰设计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对于这一类的设计可以直接采用,属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直接运用。但是在运用前需要认真的选择,环境艺术的设计是讲求整体的协调性,如果只是套用设计则不利于整体的设计。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方向。尊重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另外还要注意对选择元素的控制,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需要慎重考虑。

部分选取主要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有些设计不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所以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改造。这也是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设计的要求。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整体的改造、颜色的选择与搭配、材料的选用和更新。这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保持传统民居装饰的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以便达到整体设计的协调。

三、总结

从传统民居装饰设计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民居装饰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时代审美需求。将传统民居装饰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机结合,以促进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