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思政建设论文8篇

时间:2022-05-16 13:17:14

思政建设论文

思政建设论文篇1

党的十会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新的前景。党的十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做好新时期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加强法院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人民法院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党的十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今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鲜明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放松;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全市法院实际,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影响法院工作正确发展的错误思想和偏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错误观念,引导干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做到讲政治、讲宗旨、讲法治、讲清廉,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永葆政治本色。坚持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司法为民护民便民,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座谈会、讨论会、专题学习会、专家辅导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辨明是非,澄清模糊认识,真正搞清搞懂为谁司法的问题。

以司法公开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全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公正是司法的生命,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对审判权的监督,增强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拉近法院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神秘感,通过司法公开、民意测评、法制宣传等措施,切实提高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坚持民意测评,科学制定在全市法院开展民意测评的实施方案,对测评对象、被测评对象、测评方法、测评内容等进行科学设置,院党组两次研究方案,此项活动正在实施中。坚持司法公开,及时召开新闻会,对法院重大工作、重大决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让群众及时了解法院工作,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已就执行工作召开了2次新闻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坚持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各阶层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观法院、旁听案件庭审,增进对法院的了解和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密切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满足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广泛听取群众那些理性中肯的意见,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各项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各种载体,反映群众对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提升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积极参与社会诚信建设。

以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全市法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要完善党支部考评机制,使考评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增强考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考评的带动和引导功能,推动党支部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学习贯彻十精神为契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的模范,凡是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认真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狠抓落实,杜绝组织生活制度流于形式,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院党组的各项决议和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组织的决议,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增强大局观念、集体观念,克服小圈子、小集团利益,紧紧围绕建设“全省一流法院”目标凝神聚力,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力。

以提升司法能力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全市法院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事关人民司法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干部方针,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能力突出的优秀干警选拔到领导工作岗位。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大对干警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广泛开展“法官教法官”、每月一课等活动,选派干警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授课,要加大在职学习力度,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从书本中、实践中、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广大干警认识和把握大局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会矛盾的能力,认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法律精神的能力,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司法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司法行为,坚持按程序办事办案,杜绝司法行为的随意性,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小事做起,从态度改起,从便民利民抓起,对待群众多一份热情、少一些冷淡,多一些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点蛮横无礼,增进群众感情,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把人民群众

思政建设论文篇2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若要在此背景下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定的思想以及较强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大学生排解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努力学习各种先进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以便于开展更为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要坚持发扬和继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民族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宣传国家的优秀文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提高人文修养,在工作中加入人文思想教育,这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我们每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2、积极配合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着力培养自己科学、进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我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正在带动高校职能的不断拓展、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现如今已不能把教育过程只看作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学校生活中提倡和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创新以及情感的关怀和伦理的关怀等意识和理念;其次要努力推动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构筑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所大学的校风、一所大学的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软环境的过程中,要着力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和规范,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校园软环境,加上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清雅、优美的校园、校舍环境,对师生舒展性情,陶冶情操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包括师主任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推进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理想天地。

3、进一步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除了应该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依靠学生,主要是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中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是学生中比较有觉悟、有思想的一部分,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真实想法和真实需要,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依靠学生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依靠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我们应该及时改变只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老做法,依靠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4、结语

思政建设论文篇3

80多年来,我军始终按照古田会议确立的政治建军原则建军治军,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不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不变和军队内外关系的和谐氛围不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工作更艰巨。

(一)社会多元思想文化的交错激荡使部分官兵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官兵的思想观念受到剧烈冲击,部分官兵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表现为:有的对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认识不清、理解不深,对人民军队“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有的缺乏对人民群众的真实感情,觉得服务人民是组织赋予的职责,不是自己的真心意愿,缺乏服务人民的热情,等等。这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少数官兵宗旨意识淡化甚至错位,服务人民的思想不牢固、态度不端正。

(二)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蛊惑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受到影响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间断对我党我军实施“西化”“分化”,实现其“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对此,有的官兵缺乏应有的政治警觉,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危害性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有的官兵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不警醒,追求西化生活方式,在思想意识上自觉不自觉地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有的官兵安全保密意识不牢,对敌特分子的拉拢策反抵抗力不强,有的甚至迷失了政治方向。这些现实或潜在的影响,模糊了官兵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对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之魂产生一定影响。

(三)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够使部分官兵对其“生命线”地位认识不足新时期以来,我军建设面临的环境条件与过去大不相同,政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没有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以及社会敏感问题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工作的预见性不够;有的没有把握官兵观念、行为方式等发生的新变化,创新改进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不够;有的没有转变思维、改进方式,没有围绕具体的人和事做工作,实效性不强。这些作用的发挥不够和认识的模糊,导致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在官兵的心目中有所弱化。

(四)军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官兵、军政军民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从内部关系看,一些单位还存在如下问题:干部方面,有的严重,群众观念淡薄,缺乏对下属的深厚感情;有的处理问题手段单一,方法简单粗暴;有的甚至为政不廉,利用手中权力侵占战士利益。战士方面,有的对部队环境和管理机制缺乏理解认同,有的听招呼、守纪律的意识不强,等等。从外部关系看:有的单位双拥共建功利化,呈现出重物质交往、轻思想互助,重经济效益、轻社会影响的功利化倾向;有的政策理解片面化,忽视双拥共建的内涵,认为拥军就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停留在发慰问金、送慰问品等浅层次上,等等。这些内外关系中的不良现象,影响了官兵关系和军政军民关系。

二、政治建军原则对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

同志指出,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扎实有效,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确保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必须适应社会历史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坚持政治建军原则,发挥好政治工作在国防和军队全面建设中的生命线作用。

(一)积极回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兵思想矛盾和现实问题,把厘清和维护根本宗旨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军事斗争的胜利建立在人民群众自觉拥护军队的基础之上,是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的根本问题。在当代,人民群众利益的日益多元化,是国家与社会开放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此,军队在和平时期的思想政治建设要予以积极回应,寻求服务人民的有效途径,从思想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奠定最根本的基础。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维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筑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坚定服务人民的信念,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民关系,其本质与传统的军民关系是一致的。只有具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才能谈得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训练演习和未来战争中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要充分认清富国与强军的辩证关系,在确保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认清人民群众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在运输保障、物资补给、技术支援、信息保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消除片面认识,教育和引导官兵端正服务人民的根本态度,时刻不忘人民的拥护之恩,增强服务人民的真情实感,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转化为政治信念和行为准则。

(二)深刻阐明党领导军队的历史必然性和逻辑必然性,始终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的制高点红军在军阀混战的夹缝中由弱变强、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始终牢牢占据了意识形态理论及宣传的制高点,从而始终蕴藏着顽强的生命力。古田会议决议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保证了军队发展的正确方向,历经艰难不溃散,久经磨砺终壮大。在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在党的领导下打造一支工农的武装,为劳苦大众谋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占据了历史制高点,成为最终战胜各种强敌的社会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人民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打造一支中国人民的武装,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谋利益,实现伟大的强国梦,这区别于所有资产阶级的军队,是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社会思想基础。今天,我们坚持和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坚实的历史和逻辑基础,对此要清醒坚决,理直气壮。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官兵结构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筑牢军魂摆在思想政治建设的首位,不断打牢官兵坚决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从而维护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好理论武装,使官兵了解党史军史,掌握科学理论,廓清模糊认识,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坚持组织制度,把党委制、在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党支部建在连上、民主集中制、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一系列根本制度坚持好、贯彻好,从而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要建强党的组织,配强党委(支部)班子,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

(三)创造性地服务于军事斗争准备这一直接目标,使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古田会议决议》所确立的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原则,既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的一般教育,也有别于党内军内的其它片面观念。决议的行文结构和具体内容,反映了军队中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服务于“斗争任务”这一军事建设目标,充满时代特点和感召力量。如在“党内教育问题”一章中指出,“不提高党的政治水平,不肃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担负重大的斗争任务。”由此可见,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都要自觉把提高军队战斗力作为首要任务,用充满时代性和感召力的形式和内容发挥好“生命线”作用。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经验分享等特点,着眼“能打仗、打胜仗”的建军要求,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强大推力。要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营造“以人为本”的氛围,改变灌输式、授课式的单向交流模式,运用浸润式、沟通式的双向交流模式,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用短、小、活、新的方法和形式来教育引导和鼓动官兵;要注重强化政治工作实战化意识,大力创建政治工作实战化环境,大力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通过创建逼真的政治工作实战化环境,在“实打实、硬碰硬”的实战化演训中,强化官兵“备战打仗”的思想认识,确保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服务保证功能和作战功能。

思政建设论文篇4

1.1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性。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代表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属于管理理论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政治思想理论的范畴。对于企业来说,在组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存的现象。此时两者的共性主要表现为:①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出发点,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②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围绕价值观、道德观进行教育,这些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重视人的社会价值;④原则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内容等方面存相似性,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都遵守民主、说服教育的原则。

1.2不可替代性。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尽管两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在所属的范畴方面,由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不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取代的现象。

2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2.1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建立生动、活泼,并且容易被人接受的企业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通常情况下,这种企业文化不具有强制性,这时会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与逆反心理。在改进、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这种寓教于文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行创新。

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高度关注文化因素对员工观念、心理等产生的影响,同时借助企业文化,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身的经营活动、娱乐活动等进行融合,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空虚感在一定程度上降到最低。

2.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够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在心理方面,使他们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并且更加热爱企业,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内容方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建设企业文化的作用

3.1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对于企业来说,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通常情况下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并且会触及到一些人切身利益,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

3.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一步塑造企业文化的灵魂。

思政建设论文篇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民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此后,又多次重申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出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又一次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当前,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对市场经济片面的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损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这些问题对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中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未来世纪我国经济能否有一个大的发展,精神文明能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取决于我国是否能积蓄起巨大的潜能来保持快速发展,而这个潜能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优良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现在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因此,积蓄潜能的过程就是对中学生的培育过程,能否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既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要从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做好奠基性工作,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政治坚定,品德优良,技术过硬的合格接班人。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之中,他们热情奔放、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求知欲强,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但是正因为年轻、好奇,对有些事物还缺乏科学的鉴别和分析能力,一些不良的影响会冲击青年学生的意志和行动,导致形成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吻合的言行。目前,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厌学。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和压力,不思进取,厌学情绪严重,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社会集体的束缚,个人主义泛滥;三是贪图享乐,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严重;四是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这些都从反面说明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

三、中学政治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这是由它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双重性质决定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小学“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社会发展、国情五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角度看,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培养出的大批具有高度觉悟的人才既是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2?导向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中学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政治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关系,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保证作用:只有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才能使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是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的重要保证。

4?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主动性,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做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同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人才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要理直气壮地坚决反对“政治无用、理论过时”“只见,不见孔繁森”等消极论调和错误言论。

2?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要具有针对性。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社会发展史、法律常识、中国近现代史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不能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对各种社会热门话题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特别是一些比较棘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易于引起学生思想反差,产生疑惑的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碰撞的社会热门话题,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过多地渲染,以免把学生引向歧途。

思政建设论文篇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民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此后,又多次重申这一思想。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出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又一次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当前,在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对市场经济片面的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损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这些问题对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中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

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进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未来世纪我国经济能否有一个大的发展,精神文明能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取决于我国是否能积蓄起巨大的潜能来保持快速发展,而这个潜能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优良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现在的中学生是我国未来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因此,积蓄潜能的过程就是对中学生的培育过程,能否把他们培养成“四有”新人,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八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我们必须吸取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既要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要从加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做好奠基性工作,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政治坚定,品德优良,技术过硬的合格接班人。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之中,他们热情奔放、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求知欲强,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但是正因为年轻、好奇,对有些事物还缺乏科学的鉴别和分析能力,一些不良的影响会冲击青年学生的意志和行动,导致形成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吻合的言行。目前,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厌学。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和压力,不思进取,厌学情绪严重,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社会集体的束缚,个人主义泛滥;三是贪图享乐,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严重;四是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这些都从反面说明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

三、中学政治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这是由它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双重性质决定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在小学“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社会发展、国情五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起社会责任感;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目标决定了它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角度看,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作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培养出的大批具有高度觉悟的人才既是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2导向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中学政治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对一系列政治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知识和陶冶情操的关系,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保证作用:只有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才能使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课是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的重要保证。

4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主动性,促进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环节来进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做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途径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同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旗帜鲜明讲政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人才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教育人、塑造人,要理直气壮地坚决反对“政治无用、理论过时”“只见,不见孔繁森”等消极论调和错误言论。

2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要具有针对性。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社会发展史、法律常识、中国近现代史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不能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必须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对各种社会热门话题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特别是一些比较棘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易于引起学生思想反差,产生疑惑的与教材理论知识相碰撞的社会热门话题,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过多地渲染,以免把学生引向歧途。

思政建设论文篇7

1.1课堂文化存在专断,有悖创新型人才培养

课堂文化的专断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一言堂”,高职学生在课堂进行的是一种“静听强制”的学习。虽然课堂上教师常设有提问环节,但这并没有改变课堂文化的专断。这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目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普遍采取大班授课,教师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回答。第二,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纯理论性、意识形态性、政治敏感性等特点,课堂之中学生表达的个人观点或思想倾向不符合“设定答案”,教师要么予以否定,要么直接叫停。其三,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对于绝大部分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在这种人人都可参与,看似民主的课堂提问环节中,体现的却是课堂文化的专断。专断的课堂文化下,高职学生进行的是“赶鸭子上架”式的被动学习,甚至是被迫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专断创造出的是一种学生对教师、对设定答案的迎合,这种课堂上的“一团和气”,扼杀的是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课堂文化存在背离,有违教书育人理念

目前,在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背离现象。课堂文化内部的诸多要素之间的不一致和课堂内的诸种文化之间的不一致,使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文化氛围极其不和谐,反映到学生身上就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毫无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文化内部因素之间的背离。组成课堂文化的四个基本要素: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之间在思想政治课堂出现背离的现象。以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背离为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思想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深知“满堂灌”的教学法不利于高职学生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但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而学生有时也明知教师的做法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但由于害怕教师的“制裁”,只能无声承受教师的不合理做法。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背离主要表现为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制度文化与学生文化等的背离。思想政治课要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编制课程大纲、怎样制定课堂规范,都是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被排斥在课堂文化之外。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思想政治课的教书育人理念自然被遮蔽。

1.3课堂文化乏味,有违寓教于乐理念

课堂文化是众多文化的聚合。学生各抒己见、思想不停碰撞、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有声有色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文化的重要特征,但现实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却单调乏味,令学生生厌。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进行的是一种理性活动,教学环节缺乏情绪体验和情感的渗透,从而使课堂往往变得如一潭死水。这样的课堂毫无乐趣可言,对于知识水平本就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就更缺乏吸引力了。

2.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2.1实施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文化的渗透性和育人性

思想政治课重视道德内化与行为养成,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可以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主要以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纲领,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品质养成规律,从高职专业特点出发,并结合社会热点、教学重点,设计说案导知、论道修情、弘德砥意、观世敏行四个版块。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经典案例讨论、热点话题辩论、主题演讲和实践汇报等教学环节,体现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全过程,通过评述案例、话题讨论、换位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的实施,将理论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学习与活动锻炼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实现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改革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将课堂设计、课上任务、实践活动等内容通过任务书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进入课堂,实现由感知、感动、感悟到行为改变,从而达到学生愿意进课堂,并且坐得住、听得进的效果。活动引领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带动实践,以实践提高能力,以能力提升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度、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人际交往、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2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环境

思想政治课最鲜明的特点表现为思想性、政治性和思辨性,要想使课堂讲授达到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效果,课堂文化必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必须建立互信和民主的关系。另外,高职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政治课需要贯彻民主原则,以适应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教学态度、教育观念上创设民主氛围,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态,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成才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每次独具个性的发言和技能展示。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学生疏导和帮助,保守学生隐私。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润物细无声”地把理论渗透到学生脑海中去。

2.3在创造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文化的品质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接受教材中的知识和已有结论,而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只是一味地背“理论”,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文化中,学生不考虑如何学习,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积极创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的课堂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到“开拓创新”的课堂文化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结论,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4制定课堂规范促进课堂文化的发展

思政建设论文篇8

政治思想工作中所采用的方式以及途径在文化建设上也能够适用。例如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教育,搭建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与范围,各种创先争优、业务技术创新等活动,不仅仅是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

二、政治思想工作与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的途径

(一)依托文化建设对政治思想工作进行完善与创新。通过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手段的综合使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职工能够在“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建设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将“和谐中心”建设活动放到疾控中心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来。疾控中心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大力的宣传,并组织职工积极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疾控中心“和谐中心”建设。疾控中心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让工作内容得到充实,还要以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让政治思想工作的效果得到深化,并以文化建设作为载体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以让每一个职工都参与其中。

(二)利用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活力。在疾控中心文化建设之中,培育疾控中心精神、强化文化环境建设是核心所在,同时也是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新时期,疾控中心需要形成“科学防控、优质服务、诚信风险、和谐发展”的中心精神,要在对现有信息掌握的基础上加强疾控中心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开办政工建设、中心文化、职工风采相关栏目,并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来对疾控中心的形象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来为政治思想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与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自我管理能力。强化疾控中心的内部管理活动,构建起有助于职工工作与学习的良好环境,是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疾控中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疾控中心需要积极强化民主管理、制度管理,并在日常工作中融入激励、勉励、关心、情感等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对过去那种命令式、强制式、“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形成完善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重大的决策都需要提交到职代会进行讨论,采用领导班子议事票决制建立起完善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以有效改善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进而改善群众关系,提升疾控中心的管理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