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勤工俭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7-11 05:12:24

勤工俭学论文

勤工俭学论文篇1

关键词:勤工俭学实践思考

勤工俭学并不是对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它培养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和做事的功底。勤工俭学以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它承担着服务教育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职能。

一、当前中小学校勤工俭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的勤工俭学活动早已家喻户晓,许多学校把勤工俭学作为一项常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整体工作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勤工俭学工作也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甚至引起争议。当前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勤工俭学活动需要一定时间作保证,老师、家长怕处理不好学习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部分学校由于受商品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太重,没有牢记育人、创收和科技辐射的宗旨,也没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重创收,轻育人。三是与素质教育结合不紧密。在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有的学校对育人缺乏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对每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意义、考评方法等不加以认真研究,多采用放羊式,不利于勤工俭学整体功能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四是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现象。有些人不仅不愿意参加社会劳动,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这样的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对劳动光荣和劳动神圣很少有切身体会,因此在勤工俭学活动中马虎应付,有的甚至袖手旁观。五是勤工俭学基地薄弱。有的学校连办店设摊这样的项目都没有,更谈不上基地项目。有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二、对组织学生勤工俭学的思考

组织学生勤工俭学是一项比较烦杂的工作,通过这次校外勤工俭学的组织,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引发了诸多的思考:

1.学校有意识、有组织的全程参与是学生勤工俭学重要的保障。以往,学校也有学生寒暑假留校勤工俭学,但通常都是一些特困学生。一般来说,学生单枪匹马到校外勤工俭学,找岗位比较困难,容易上当受骗,合法的权益难以有保障。作为学校来统一组织,既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接触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洽谈达成协议,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2.学校主动参与勤工俭学是服务育人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学生工作往往偏重于管理学生,而忽视服务学生。学生究竟需要什么?学校能为学生提供什么帮助?往往考虑得比较少、研究得比较少其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他们特定的需求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烦恼,应当更新观念在服务上下功夫。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次组织学生寒假勤工俭学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更主要的是向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诚实守信教育(信守承诺,不因困难而随意放弃责任),提高了学生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达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也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社会知识。寓教育于体验之中,这无疑是最现实、最有效的素质教育。

3.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通过勤工俭学,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很好的磨练,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发生可喜变化,自立意识显著增强。在解决经济困难的途径中,他们更加钟情于勤工俭学,寄希望于自强自立。在回答“如果经济上有困难,你最希望学校为你提供何种形式的帮助”时,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多提供一点勤工俭学的信息和机会”,“希望增加一些勤工俭学岗位”,“多一些勤工俭学机会,这样既可以解决一些经济困难,又可以得到锻炼”。所以,学校要开拓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

三、抓好职业训练,提高业务素质

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现在以作为学校的一种业务部门,它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质。这就决定了勤俭办的工作不是谁都能干,谁都能干好的,要把勤俭办的工作做好,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就勤工俭学部门现有的多数人来说,基本素质都是不错的,但普遍欠缺的是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大多是进门以后边干边摸索边学习,虽然现学现用也能一般地应付日常工作,但与经济规律工作要求与工作上档次的需要差距很大。一些学校正是由于勤俭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使勤俭办工作的整体水平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把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职工作应知应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金融系统工作的基本文秘赏识,包括起草文件、拟定各种合同,经验材料、市场调查报告、情况反映、成本核算等技巧以及文化方面的规范化训练,成为经济战线上的一把理财能手。

四、抓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人的弱点和毛病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修养问题。勤俭工作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勤俭人员要有更高的修养,通过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改进不足,完善自我。为了在这方面能够实际地解决问题,可以采取每个人每年着重改进或克服一个方面的明显缺欠或不足的做法。每个人都公开提出来,自己首先提出改进的措施,然后再从组织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这样一年确定一个目标,下决心改进或提高,坚持下去对完善自我必有好处。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可避免地会侵蚀和影响到我们学校勤工俭学部门来,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强自身休养方面,要教育每个勤俭人员无论世风如何变化,都要保持我们共产党人的良好政治品质和风尚,坚持做老实人、本份人、正直人,宁可吃亏也要做老实人、本份人、正直人,不能为了一点小便宜而丧失党性、丧失人格尊严。对那些不正派的东西,搞歪门邪道的行为坚决不能学,保持洁身自好。

总之,只要我们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勤探索,勇于实践创新路,勤工俭学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就能充分发挥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伟大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勤工俭学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勤工俭学;创业导向;模式

作者简介:罗晓芳(1964-),女,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2-0014-03

勤工俭学也称勤工助学,在不同的时代,勤工俭学的目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各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勤工俭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勤工助学不再是学校贫困生、特困生的“专利”,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提高其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良好机会。关于勤工俭学的功能,已有许多学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大多致力于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开拓眼界、心理素质的培养、社会经验的增长和就业信心的增强等方面的研究,而有关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目前仅仅散见于一些刊物,也仅从面上来阐述勤工俭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未见有相关实例或数据说明。所以,针对目前学术界就勤工俭学与大学生创业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靶区,通过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的方式,分析研究勤工俭学与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的相关作用,继而提出高职院校创业导向勤工俭学的教育模式。

一、勤工俭学与创业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个案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实际回收问卷741份,有效问卷72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问卷发放范围涉及学院8个系的18个专业的三个年级的学生,分别占学院所有系部(8个)和所有专业(23个)的100%和78%,调查具有较高的覆盖率。所以,此次调查的样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

(一)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调查

对于勤工俭学与大学生创业之间的作用,调查显示,有652位学生认为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创业有帮助,有50位学生认为不太清楚,仅有25位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分别占调查学生总数的89.7%、6.9%和3.4%(如图1)。充分说明,大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进行勤工俭学对今后的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和价值。尤其对高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除了接受一定的实践实训课程之外,再进行一定的勤工俭学活动,对其今后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作用。

(二)勤工俭学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在得出在校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的结论后,尚不足以肯定勤工俭学活动与创业相关或者也不能确切得知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创业到底起多大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定量分析。这里用调查中的两组指标进行分析,其中一组指标是对是否参加过勤工俭学活动的调查,简称勤工俭学(X1);另一组指标是对是否想过毕业后自主创业的调查,简称创业意向(X2),分析其两者的相关性(R)。借助于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关系数的值R,―R―≥0.7时,属于高度相关,0.4≤―R―<0.7时,属于中度相关,0.1≤―R―<0.4时,属于低度相关,―R―≤0.1时,为不相关。从表1可以看出,勤工俭学(X1)与创业意向(X2)为正向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为R=0.556。在显著水平a=0.01时,经双尾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在校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与其今后创业意向总体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较高,属中度相关。

(三)勤工俭学时间长短与创业意向相关分析

调查发现,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在勤工俭学上所用的时间的长短或次数与创业意向强弱也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时间越长,其创业意向就相对越强。由于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无法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单位来表示,所以这里用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次数来进行分析说明。本次调查的727位学生中,参加过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有607位,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3.5%,调查中大学生具体参加勤工俭学的次数与其对应创业意向情况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根据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次数的多少,将其分为8个阶段,分别有对应的勤工俭学频数及频次。如,没有参加过勤工俭学活动(0次)的学生,有120位,占调查总数的17%。同时,也统计出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创业意向频数和创业意向频次。如,在参加勤工俭学次数为0次这一阶段时,有85位大学生有创业的意向,占该阶段勤工俭学频数120位的71%。

通过表2其实不难发现,随着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次数的增多,其创业意向的频次呈逐渐上升趋势。如,在勤工俭学次数为1次的阶段,其创业意向频次为62%,2次的阶段为70%,4次的为77%,6次的为93%,6次以上为94%。即,随着大学生勤工俭学次数的增加,其接触社会的胆量与勇气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其观察能力、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社会阅历等均较以往有所提高,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他们会有更多的自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其创业意向较以往就有明显的提高。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二者的关联性大小,选取两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其中一组为参加勤工俭学次数,另一组为创业意向频次,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数据可知,参加勤工俭学的次数与创业意向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08,且经双尾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

(四)勤工俭学活动的智能水平与创业意向分析

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所涉及的智能水平与其创业意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涉及脑力劳动的勤工俭学要较体力劳动的勤工俭学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创业意识,也就是说随着勤工俭学活动智能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积极作用越强。据统计,学院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的具体工作涉及教室清洁、发放传单、家教、服务生、钟点工、促销、导游、外贸等,具体见表4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勤工俭学工作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即智能水平的差别,本文给其赋以一定的权重。如,给教室清洁工作的赋以0.3,从事外贸工作的赋以0.6等。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勤工俭学所涉及工作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其创业意向频次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如,教室清洁的权重为0.3,其创业意向频次为0.6,外贸的权重为0.6,其创业频次为0.85。这说明,脑力型勤工俭学较体力型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更有明显的效果,其创业意向也更为强烈。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二者的关联性大小,选取两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其中一组为工作内容创业权重,另一组为创业意向频次,借助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的数据可知,参加勤工俭学的工作内容与创业意向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97,且经双尾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勤工俭学不但对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而且勤工俭学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属中度相关;

2.勤工俭学次数、勤工俭学的智能水平都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正相关关系,属高度相关;

3.积极重视及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创业导向勤工俭学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提升及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勤工俭学教育模式

(一)建立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教育模式的意义

1.勤工俭学不再是贫困生的专利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勤工俭学已不再是贫困生的专利,而是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为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充实自身、继续提高综合素质,进入社会前进行锻炼的有效途径。主要归因于社会经济的高速腾飞,科技的进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交换。在这种大环境下,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大学生无暇区分或者藐视贫困生群体,反而认为学校为贫困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等岗位是其锻炼的好机会。所以,许多大学生都想借助于勤工俭学的途径来锻炼、充实和全面发展。当然,这里也不否认勤工俭学对贫困生的经济作用和高校在勤工俭学方面对贫困生的倾斜。

2.是对国家关于高校勤工俭学政策的响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并实现社会化”。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在引导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3.是实践实训课程的有力补充

高职院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都有相应比例的实践实训环节,但实践实训课程大多也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缺少相对的“自主”与“创新”。相比之下,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活动更能体现大学生的价值,更受大学生的欢迎。归因于:(1)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减少依赖感,增强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2)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3)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可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4)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课堂上不易学到的知识。

(二)建立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勤工俭学模式

1.建立校内勤工俭学创业环境

高职院校在校内仅仅为大学生提供劳务型勤工俭学岗位是不够的,还应在校园内划出一块类似于“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或“大学生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的大学生创业空间,通过多种宣传手段让学生了解该创业园的目的及学校的用意。把其内的店面通过招标的方式转包给想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园管理部门要严格对申请者材料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行把关,如对将要经营的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市场分析以及市场定位等调研,还要求提供详尽的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等材料。在此过程中,创业园管理部门可以开展“创业设计大赛”、“金点子比赛”等创业大赛,烘托大学生创业氛围的同时又对一些好的创意予以积极的肯定,增加他们的创业自信心。

在随后的实体建设中,首先,鼓励他们从设计、实施、门面装修、货源采购、内部管理到销售服务等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的单位实习培训。其次,鼓励他们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管理,从经理到部长、服务员全部由学生担任。创业园管理部门起监督管理作用,监督其规范经营的同时防止承租者私下把店面再转租给学校教师或校外商家。通过这种社会化的创业方式不但大大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沟通和创业能力,还消除了勤工俭学在部分贫困大学生心中的尴尬印象。

2.培养校外勤工俭学创业环境

培养良好的校外勤工俭学的创业环境也要经历一个让学生意识、关注到行动的过程,所以在校内进行各种创业宣传及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创业案例”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国内外知名企业创业的案例,把这类企业的成功经验讲授给学生,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地方知名企业老总或企业高层管理者来学校做创业讲座,谈企业创业过程中的得与失,苦与乐,经验与教训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创业过程的艰辛与波折,从而就有了创业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心理准备,将来不至于出现创业成功过喜、创业失败而过悲等极端情绪。最后,高职院校勤工俭学管理部门或各系部应广泛与地方企业建立长期密切的联系,掌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及时为学生提供各种行业信息,为学生选择校外勤工俭学岗位提供依据。同时,学校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企业打工,或者利用自己的智力、知识和技术优势参与个别新企业的创立与规划。总之,通过这种创业导向的勤工俭学活动,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经验,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国内外成功的创业人士的经历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毛宇锋.勤工助学: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112-114.

勤工俭学论文篇3

关键词: 高校勤工俭学制度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水平 实践能力 大学生思想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大军。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有高校毕业生630万毕业生,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高校毕业生,社会就业市场普遍“僧多粥少”,加上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国内经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国家就业分配体制改革,国内高校扩招等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当今的大学生已不像以往一样一毕业就有工作,庞大的大学生就业队伍使得就业市场上招聘岗位需求大于供给。如今的时代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零工资”获取就业经验;硕士生应聘环卫工岗位;2013年国考1万多的岗位,150多万人报考……从当前一系列的就业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这种“就业难”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化的现象。

竞争力原本是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常用概念,是指竞争环境中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竞争主体对竞争目标实现的能力。随着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竞争力的概念逐渐借鉴到人才培养和就业市场上,学者们使用“就业竞争力”分析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道德品格素质、沟通表达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及知识掌握能力等。当前大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的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个人道德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面临着就业困境,就业竞争力逐渐弱化。综合各类文献研究结果及社会实践考察,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化主要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差,工作能力低下;互动能力较弱,人际关系紧张;人生价值异化,个人道德失衡等方面。

二、高校勤工俭学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高校勤工俭学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1.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任何企业的创办和发展都伴随着艰辛,因而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都要求员工能够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吃得起苦,吃苦耐劳是企业考察员工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缺,生活条件优越,平常生活中不能真正体会父母的辛劳,也不能体验生活的不易。高校勤工俭学给予了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机会。勤工俭学是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通过勤工俭学,大学生认识到赚钱的不易、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在辛勤的劳动过程中慢慢形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2.培养学生互动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不可避免地各方联系,如学校老师、企业领导、顾客等。大学生在与各方打交道时,发现自己在互动交往能力中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不断提高交际能力。对于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来说,勤工俭学更是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迫于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压力,内向型的大学生会试着与人互动,与人交往,在这些互动交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3.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盲目追求分数,将所有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大学毕业生工作时只会“纸上谈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自身就业竞争力大大弱化。高校勤工俭学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加强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实践工作中,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加强职业适应。

大学生如果单纯满足于象牙塔校园生活,不去积极了解和参与社会,那么在将来步入社会后,就会产生各种职业不适。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工作经验这一个门槛要求,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应聘岗位时更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参加勤工俭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参与勤工俭学,能够清晰、直观地认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形势,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够驾轻就熟,加强自己的职业适应,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当前高校勤工俭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个高校纷纷设立了勤工俭学部门,当前勤工俭学在各高校办得如火如荼。大学生要么为了克服经济瓶颈,要么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抑或是为了全方位培养自身的能力,纷纷加入到勤工俭学的队伍当中。在大学生勤工俭学火爆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1)勤工俭学各项规章条例不完善不规范,没有很好起到指导作用。(2)勤工俭学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家教、促销,学校后勤等形式来开展,而且大部分是体力活,跟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不强,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没有多大帮助。(3)部分大学生纯粹秉着赚钱的目的参加勤工俭学,更有甚者为了钱铤而走险,打着勤工俭学的幌子,做一些违背法律、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4)有些大学生只是盲目跟风地参加勤工俭学,把勤工俭学当做是课余娱乐项目,工作马虎不认真,工效率低下。

四、强化高校勤工俭学制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要完善勤工俭学制度,搭建高校这一重要的社会实践平台,使得高校勤工俭学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1.健全勤工俭学体制。

尽管高校都建立了勤工俭学部门,但是受教学任务、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对于勤工俭学活动重视力度不够,设立勤工俭学部门只是盲目跟从,流于形式,缺乏组织管理。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勤工俭学发展缓慢。勤工俭学是高校社会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其作为高校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首先,要健全组织领导。高校要在设立专门的勤工俭学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学工处领导为副组长,“勤工俭学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勤工俭学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勤工俭学日常工作的管理、大项任务的筹划及各类活动的组长实施等,同时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参与组织管理,以提高勤工俭学工作的专职化程度。必要时,可吸纳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到管理中心,协助事务管理工作。其次,制定和完善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制度是管理的保障,高校要制定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勤工俭学项目联系制度、岗位设立制度、岗前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企业反馈制度等。简单落后的规章制度同样不利于勤工俭学工作的组织管理,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及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针对新问题、新情况对之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建立人才信息库。高校勤工俭学的岗位很多时候是通过辅导员通知、学校的宣传栏等形式告知学生,这样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高校应建立人才信息库,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将有助学需求的大学生纳入信息库中,随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将学生介绍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信息库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跟踪了解。

2.加强勤工俭学活动与学生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更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勤工俭学是高校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但是很多高校办勤工俭学部门停留在“勤工俭学仅仅是为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而进行的有偿劳动”这一层面上,大多数贫困生只是把勤工俭学当做是赚钱的一条途径。大学生参加的勤工俭学活动大多是干促销、学校后勤等体力活,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不上,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应该加强勤工俭学的组织管理,注重勤工俭学活动与学生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将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开展实践性教育的内容之一常抓常管。首先,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应倾向于与学生专业知识有所联系,例如设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科学技术文化服务岗位,将岗位类型又以往的普通简单型向专业型、知识型、技术型发展;其次,勤工俭学工作老师要加强引导和帮助,教导学生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尽量选择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在就业时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3.结合大学生思想教育,大力加强勤工俭学教育与培训。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勤工俭学出现上当受骗、“勤工逃学”、参加不健康活动、工作马虎效率低下等现象,高校勤工助学部门应该加强组织管理,结合高校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联合班级辅导员、思想政治课老师、企业用工方等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教育和培训。同时,高校勤工俭学部门要把这种教育培训制度化、常规化,以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首先,要对勤工俭学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如向学生讲解合同法,教育学生要与用工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上当受骗;再如向学生讲解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不与不法分子合作,不参加不法活动。通过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宣传学院的有关规章制度,教育学生不要本末倒置,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参加勤工俭学不能以影响学业为代价,让学生认识到勤工的目的在于助学,不是“减学”,更不是“逃学”。再次,经常对学生开展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教育,大力倡导吃苦耐劳、敬业的风尚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最后,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当前很多勤工助学学生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匆匆上岗的,这样导致学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明显。高校勤工部门可以联合企业用工方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沟通技巧、礼仪、团队合作方面培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抓好学生工作角色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如业务知识讲解、业务技巧示范等,让学生尽快熟知业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立足校园,加强外联,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期间都有好好锻炼自己的想法,抑或是对社会、今后工作充满新奇感,于是纷纷加入勤工俭学的队伍当中,只是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种供求矛盾,高校应在立足校园的同时,加强外联,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不断拓宽勤工俭学渠道,扩大勤工俭学市场,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校内,高校要根据有勤工助学需求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针对低年级大学生,设立食堂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校园治安协助员、图书馆管理员、宿舍管理员等岗位;针对高年级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勤工岗位的范围可以相应扩大到教学科研辅助、实验协助等工作岗位上。同时,高校勤工助学不仅仅要立足校园,更应该扩大外联。勤工俭学制度无论对高校还是用人单位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既加快了学生社会化进程,又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潜在员工,是一种双赢的活动。高校应主动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向其宣传勤工俭学的优点和好处,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固定的机制,逐步形成“基地化”的勤工俭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常梅,封竹兵.浅析勤工俭学对大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83).

[2]付中联.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VOL8(3).

[3]王大建,刘淼,关雪飞,王为其.对当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

勤工俭学论文篇4

【关键词】 大学生 勤工俭学 人才培养

勤工俭学就是一边读书求学,一边劳动工作,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我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就有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勤工俭学一度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又在高校迅速开展起来,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勤工俭学项目的目的性分析

各高校把勤工俭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学生们参与其中,不仅让他们得到锻炼和提高,也为其毕业后顺利工作、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方位培养能力

从长远意义来讲,开展勤工俭学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俭学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从而在服务中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俭学有体力型的,也有智力型的。无论是哪种类型,学生都可以从中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全面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2、保证学以致用

学校在推出勤工俭学项目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培养大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

3、改善经济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在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新生中,至少有10%的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缴不起学费,最后只能很遗憾地告别校园生活。大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所得到报酬,贴补生活开销,改善学习条件,以保障其在校期间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4、增加就业机会

当下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有勤工俭学经验的学生无疑是用工单位的首选,也就是说勤工俭学加大了学生就业的筹码。

二、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勤工俭学深受学生欢迎,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分析并加以解决。

1、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1)勤工俭学的渠道、形式单一。可供大学生选择的类型较少,主要是以家教、兼职、零工这三种为主。相对来说,家教是最受欢迎的,也是学生们觉得最合适的打工方式。但由于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更加有优势一些,所以约有70%的比例都是女生。据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原因在于一方面能更好地培养能力,酬劳也相对可观;另一方面可为以后求职就业做好准备。然而,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并没有大学生想象得那么乐观,原因在于不少公司希望更多招聘到的是全职人员,而不是兼职人员。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勤工俭学方式以外,到肯德基等快餐店做服务员、发传单等也会被大学生们所选择。

(2)勤工俭学岗位少且层次低。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一般都是图书馆的书籍上架、清洁卫生、部分部门的助理等等,大学生们都认为表面上是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增强了劳动观念,实际上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从事一些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既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的一些兼职就受到了热宠,形式丰富,供不应求,和社会接触也多,相对来说更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于是大学生们宁愿去选择社会兼职,也不会热衷于学校的岗位。

(3)勤工俭学的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只是挂靠在学工部,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不够受重视,也因为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在勤工俭学方面的管理力度还不到位,项目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够明显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勤工俭学,能增强学生的务实精神,加强学生劳动的观念,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但偏偏有学生就认为勤工俭学就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不屑于参加,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有些同学本末倒置,认为边读书边赚钱,何乐而不为呢?结果是大量的时间用到“勤工”上面,却忘记了“俭学”,把自己变成了一名职场人员,到头来,钱是赚了点,但耽误了学业。

(2)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自我维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只对专业课感兴趣,愿意下工夫去学,而忽视了一些公共课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本来就是大课堂,一个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再加上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对老师讲授的法律、合同等知识普遍不重视,导致他们的法律鉴别能力相当缺乏,警惕性也不高。比如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一味地相信对方的所有承诺,很难鉴别用人单位的真实性等等。对于合同双方,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地位,实际上,真正遇到法律纠纷,吃亏的还是大学生。现在需要在外兼职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而社会能提供的岗位又非常有限,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报酬多,别的什么都不顾,很多用人单位就抓住这一点,只需要口头承诺给大学生,他们就会自觉签合同为其做牛做马。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在和勤工俭学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因此大学生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若不行就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更多的时候,大学生往往怕麻烦,到最后都放弃了打官司。

三、对高校勤工俭学项目的建议

1、目标的优化

(1)开展勤工俭学的保障是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的重视。重视思想方面要从两个渠道着手。一个渠道就是学校。我们说有效的激励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手段,从而让激励对象顺应正确的方向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高校的勤工俭学就应该有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来服务于大学生,要让学生们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信任感,要让他们认为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学校要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信息,为大学生搭建宽广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达到双赢。另一个渠道就是大学生自己了。首先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要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知道勤工俭学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努力让自己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潮流、经济的发展,对以后求职、就业等方面都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2)保证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对口。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想以后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对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那些专业知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绝对会受到广泛地青睐。而这一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大学生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得来。要想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到位,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端正态度,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岗位,使自己成为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用人才。

2、具体措施及对策

(1)学校层面。第一,大力宣传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勤工俭学除了能让理论与实践两者更好地结合以外,还能让大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锻炼其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勤工俭学还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清晰地给自己定位,为以后求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需要通过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栏、班会等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广泛大力地宣传,并且要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从而让勤工俭学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学校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别人选择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大家都选择的那个岗位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在选择岗位的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从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角度,有主见地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岗位。

第二,勤工俭学中心的设立。为了让大学生的权益得到维护,设立勤工俭学中心(以下都简称为“中心”),同时配备专门的专业老师,让其全面跟踪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整套流程。中心要不定时地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便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相互了解对方最新的动态。除此以外,中心还要为学生量体裁衣,给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在上岗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相关培训,绝对保证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量避免学生被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为了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期间能够自我保护,中心应经常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来宣传与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心要加强对外联系,扩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渠道。

(2)学生层面。第一,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和真实情况后再去考虑要不要去选择它。学校既然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就要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再确定劳动关系。其次,选择了用人单位后,接下来就是签合同了。大学生应该多长个心眼,毕竟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不要一味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为双方之间的关系留下字据,不管是合同还是协议,必须要有一项。而且要确定在合同或者协议中有对劳动内容、时间、报酬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不要只看重报酬多这一点就盲目签下约定。最后,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要及时向勤工俭学中心反映情况。中心再和劳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一同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劳动纠纷。

第二,大学生应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如果要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学业,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只能是说通过参加勤工俭学来提升自我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绝不能拿自己所赚的报酬来炫耀自己多么有能力。学校也不能无条件的一味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应该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彤: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研[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勤工俭学论文篇5

1.勤工俭学工作教育中的地位

勤工俭学工作是我们一向倡导的,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早在上个世纪,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留学东洋,开展勤工俭学。而今,勤工俭学工作在中学尤其是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贫困生靠着勤工俭学活动筹措学费、生活费,很多高校乃至中小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据了解,秦皇岛市7所高校共有56个勤工勤学岗位可供学生实践,因此,勤工俭学工作是当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2.勤工俭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难题

尽管勤工俭学工作已被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组织作为常规工作纳入教育体系,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当前阶段勤工俭学工作也存在许多难题和不被社会理解的地方。一是影响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文体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都或多或少的占用学生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在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勤工俭学工作要积极与学校沟通,处理好学习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活动。二是许多勤工俭学工作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难免一些工作人员会将勤工俭学性质的活动变成完全的经济活动,重视利益、轻视教育。重视创收、轻视育人。三是勤工俭学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始终把校园安全当做重要任务来抓,这就为勤工俭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许多学校畏手畏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勤工俭学工作人员要积极与学校沟通配合,克服畏难情绪,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一定主意活动的安全。四是部分学生重脑力、轻体力。有些学生不仅不愿意参加社会劳动,甚至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中马虎应对,甚至袖手旁观。五是勤工俭学阵地匮乏。有些山区边远学校组织阵地不够完善,不能发挥作用。

3.勤工俭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3.1学校的大力支持是工作的有力保障

勤工俭学工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努力争取学校的支持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与学校负责人勤沟通、多联系,了解学校的需求,因地制宜的设置一些适宜学生活动又便于学校开展的活动项目,保证活动的安全可靠。多渠道,多角度,多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勤工助学的机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目前,我们为贫困高中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10个,先后20余名贫困学生靠勤工助学完成高中学业。

3.2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工作的踏实根基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参与,勤工俭学工作也是一样。要努力宣传勤工俭学的意义,鼓励、支持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该项活动,多邀请一些学生,主要是贫困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这将是他们以后的人生财富。活动同时注重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勤工俭学的活动中,力争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3.3树立服务学生、服务校园的理念

传统的教育工作往往重管理、轻服务。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这些东西他们考虑的很少,今后的勤工俭学工作要以学生为切入点,深入学生一线,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所求,“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由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转变。

3.4坚持劳动与德育不分家

通过勤工俭学的开展,学生不仅仅得到了锻炼,解决了困难,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思想观念,培养了独立意识。在一次次勤工俭学的活动中,许多学生越发自立自强,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使许多贫困生在活动中锤炼了能力,锻炼了品格。

3.5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一技之长

在活动中,许多岗位是需要一些专业技能的,比如餐厅等岗位,这就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到了许多书本学不到的只是,比如切菜、比如面点。这些工作看似简单琐碎,却对学生的以后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体会了劳动的苦与乐,更深入的了解当前市场的就业环境,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紧迫感,为他们上了一堂丰富的课外课。

3.6抓好勤工俭学工作的自身组织建设

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不可避免的侵蚀和影响到勤工俭学部门来,这就决定了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无论世风如何变化,要坚持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风尚,做本分人、老实人,正直人,不为利益所诱导,保持洁身自好。不为小便宜丧失党性、丧失人格尊严。同时,加强对勤工俭学账目的管理和完善,要做到专门专人负责,账目公开透明,审查严格及时,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查。同时建立政务公开,时时刻刻接受学生、老师和社会的监督。

总之,勤工俭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走下去,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只要我们立足于当前实际情况去探索,去发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勤工俭学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就能充分发挥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服务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合格青少年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

【参考文献】

勤工俭学论文篇6

【关键词】 大学生 勤工俭学 对策

勤工俭学就是一边读书求学,一边劳动工作,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勤工俭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有在欧洲勤工俭学的经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勤工俭学曾一度中断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后又在高校迅速开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了许多的特点。

一、勤工俭学项目的目的性分析

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各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工作、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长远意义来讲,开展勤工俭学对提高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勤工俭学是一项经历时间长,内容较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劳动,从而在服务中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并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的收益。勤工俭学有体力型的,也有智力型的。智力型主要是提供专业知识或其他特长;体力型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无论是哪种类型,学校都要在劳动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工作、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2、保证大学生学以致用

学校在推出勤工俭学项目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学习开展一些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学到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拓型人才。通过勤工俭学,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锻炼,掌握一些专业技能。

3、改善大学生的经济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不断上涨,在每年几百万的高校新生中,至少有10%以上的大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缴纳不起学费,最后只能很遗憾地放弃到大学圆梦的机会。而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所得到的报酬,可以改善学习条件,贴补平时生活开销。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赚取相当的生活费用,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维持在校期间所需的部分生活费用,可以保障其在校就读期间顺利完成学业。

4、为学校节省了开支,弥补学校在人力资源上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实现了众多莘莘学子能够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愿望,同时也带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学校的许多岗位人力资源缺乏,诸如图书管理员、宿舍管理员、教室管理员等不足,招收太多的专职人员又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而学生参与其勤工俭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能为学校节省不少开支。

5、调节大学生的生活

勤工俭学,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毅力,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更能激发起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人生体验。同时,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更是当今高等教育中一种新的育人途径,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环节,学生们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不再“读死书”、“死读书”,收获了一笔无形的财富,使其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筹码

当下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欠缺仿佛已成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一个致命障碍。而勤工俭学的经历增加了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这往往是用工单位优先考虑的因素。

二、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勤工俭学在高校深受大学生欢迎,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解决。

1、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1)勤工俭学的渠道、形式单一。供大学生选择的勤工俭学的类型其实很少,主要是以家教、兼职、零工这三种为主。

相对来说,家教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大学生们觉得最合适的一种勤工俭学方式。但由于很多高校的女生比男生多,且女生从事家教比男生更加有优势,所以通过家教这种方式勤工俭学的约有70%都是女生。另外,家教不会耽误大学生们太多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能促进学业上的进步。

据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原因在于一方面能更好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酬劳也相对可观一些;另一方面为以后求职就业做准备。然而,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并没有大学生想象得那么乐观,原因在于不少公司希望更多招聘到的是全职,而不是兼职。

除了以上两种类型的勤工俭学的方式以外,打零工也会被大学生们所选择,如到肯德基等快餐店做服务员、发传单等。

(2)勤工俭学岗位少且层次低。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的岗位一般都是图书馆的书籍上架、清洁卫生、部分部门的助理等等,大学生们都认为表面上是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也增强了劳动观念,实际上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学生们都希望能够从事一些与专业对口的岗位,既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上的一些兼职就受到了热宠,形式丰富,供不应求,和社会接触也多,相对来说更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于是大学生们宁愿去选择社会兼职,也不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

(3)勤工俭学岗位出现空缺。多数高校勤工俭学岗位中,有工作相对轻松的办公室助理的岗位,也有工作环境稍差的食堂管理,但在岗位设置上,类似前者的比较少,后者的比较多,于是就出现高比例竞争的现象,大家都去申请环境稍好,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而工作相对繁重的就没多少人去了。

(4)勤工俭学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高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勤工俭学管理机构,都是以挂靠在学工部的形式存在,学校对这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管理力度还不到位,因而项目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大学生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认识。勤工俭学能增强学生的务实精神,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但偏偏有学生就认为勤工俭学就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准备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不屑于参加,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有些同学本末倒置,认为边读书边赚钱,何乐而不为,结果是大量的时间用到“勤工”上面,却忘记了“俭学”,把自己变成了一名职场人员,到头来,钱是赚了点,但耽误了学业。

(2)大学生遇到法律问题无法自我维权。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只对专业课感兴趣,而忽视了一些公共课的重要性。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本来就是大课堂,一个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影响上课的效率。再加上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对老师讲授的法律、合同等普遍不重视,导致大学生在法律鉴别能力上相当缺乏,警惕性也不高。比如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中,一味地相信对方的所有承诺;很难鉴别用人单位的真实性等等。

对于合同双方,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地位,实际上,真正遇到法律纠纷,吃亏的还是大学生。现在在外兼职的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社会能提供的岗位非常有限,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大学生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报酬多,别的什么都不顾,很多用人单位就抓住这一点,只需要口头承诺给大学生,他们就会自觉签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大学生在和勤工俭学的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是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因此大学生只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若不行就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实很多时候,大学生往往怕麻烦,到最后都放弃了打官司。

三、对高校勤工俭学项目的一点建议

1、目标的优化

(1)开展勤工俭学的保障是要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重视思想要从两个渠道着手。一个渠道就是学校。我们说有效的激励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手段,从而让激励对象顺应正确的方向达到最终的目的。那么高校的勤工俭学,就应该有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来服务于大学生。要让学生们对学校的管理存在信任感,要让他们认为参与学校的勤工俭学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学校要提供更多相关方面的信息,为大学生搭建宽广的平台,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最后达到双赢。另一渠道就是大学生自己。首先大学生对勤工俭学要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要知道勤工俭学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努力让自己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潮流、经济的发展,对以后求职、就业将会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2)保证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对口。大学生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想以后会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对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那些专业知识牢固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绝对会受到广泛青睐。而这一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大学生们不断地积累经验而从中收获知识。要想把勤工俭学工作做到位,首先要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端正态度,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第一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并能发挥其最大潜能的岗位,最后达到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用人才。

2、具体措施及对策

(1)学校层面。一是大力宣传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勤工俭学除了能让理论与实践两者更好地结合以外,还能让大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既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锻炼自身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还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中更清晰地给自己定位,为以后求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勤工俭学的科学理念,需要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栏、班会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大力地宣传,并且要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从而让勤工俭学的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学校要教会大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步伐,别人选择的岗位不一定适合自己,大家都选择的那个岗位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岗位的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从个人未来的发展趋势角度,有主见地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岗位,全面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力求从勤工俭学中培养实践能力来顺应市场的需求。

二是勤工俭学中心的设立。为了让大学生的权益得到维护,应设立勤工俭学中心(以下都简称为“中心”),同时配备专门的专业老师,让其全面跟踪管理勤工俭学工作的一整套流程。中心要不定时地更新最新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方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及时相互了解对方最新的动态。除此以外,中心还要为学生量体裁衣,给他们推荐最适合的工作岗位,并在上岗前给学生进行专业的相关培训,绝对保证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尽量避免学生被拖欠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中心为了能让大学生在勤工俭学期间能够自我保护,要经常通过专题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来宣传与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心要加强对外联系,扩宽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就业渠道。

(2)学生层面。一是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合法性和真实情况后再去作选择。另外,学校既然设立了勤工俭学中心,就应该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再确定劳动关系。

其次,选择了用人单位后,接下来就是签合同。大学生不能一味相信用人单位的口头承诺,要为双方之间存在关系留下字据,不管是合同还是协议,必须要有一项,而且要确定在合同或者协议中有对劳动内容、时间、报酬及双方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不要只看重报酬多这一点就盲目签下合同。

最后,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要及时向勤工俭学中心反映情况。中心再和劳动管理部门取得联系,一起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劳动纠纷。

二是大学生应处理好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这个项目可以提升自我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业。学校也不能无条件的一味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参加勤工俭学应该有所限制。

【参考文献】

[1] 李彤: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研[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勤工俭学论文篇7

关键词:勤工俭学;管理系统;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9-0050-03

一、引言

勤工俭学是指在校学生在学校的组织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在校内外通过劳动取得的合理报酬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它不仅能够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需要在完善有关勤工俭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上,重视勤工俭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此来保障勤工俭学工作的全面推进。本文尝试建立起一套学生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对解决学校工勤人力资源的不足,进而提高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和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技术支持

本网站开发使用java语言。项目使用的框架是spring+springMVC+mybatis。之所以使用springMVC,因为它比struts2效率高,最主要是因为struts2有好多的漏洞,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同时它可以集成freemark和json数据,为以后更好的扩张做准备。Mybatis是一个数据持久化层,通过它完成数据的存储。使用它的原因是:它能很好地防止sql注入,不需要人为的防止,而且可以手动编写sql语句,很灵活,最主要是效率高。

展示层使用html5。现在好多的浏览器都支持html5,兼容性很好。而且它有好多的新标签,可减少工作量。同时现在移动端对html5的支持也是很好的。现在有很多项目的微信开发和app开发都是用html5。所以为以后手机端的开发做准备。甚至不需要再次开发,通过简单的包装就能完成移动端的开发。

数据库使用mysql和mogoDB。Mysql是关系型数据库,网站上主要的信息都在上面存放。mogoDB存放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比如一些日志、评价等。

数据的检索使用solr。现在主流的检索工具很少,luence全文检索比较成熟。Solr现在也很成熟,它是基于luence的,检索效率相当高。在百万级的查询条件下只需要几秒的时间,如果是直接查询数据库,数据库可能就宕机了。它还有高亮等一些特效。使用它可以增加用户的体验效果。

后台开发的管理员页面使用easyUI的框架。它的开发效率很快,它封装了好多插件,程序员能够高效写出很好的页面,而且它的界面也很好看。

三、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总体需求

研究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现代招聘理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使用此系统,满足了在校求职者和招聘企业双向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减轻一些贫困家庭的经济困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但是现在关于勤工俭学助学的申请,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人工管理,由于涉及大量表格的整理和备份,加上工时工资计算,导致效率较低,而且错误率极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研究致力于实现勤工俭学系统的计算机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和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现有系统存在的各种弊端和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的硕士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外观界面

总结现有勤工俭学系统外观的优点,界面直观,操作简单,避免了因为用户误操作等可能而导致输入的数据出现错误,使界面具有了较强的容错功能。

(2)业务方式

我们改进的系统将会改变原有的以勤工俭学为主的模式,而将更多的职责和业务方式交给硕士学生和用工单位,让我们的新系统更加高效实用地运行。

(3)功能应用

本文设计并实现的硕士勤工俭学系统符合校方学生管理体制,具有相应接口,能对校内学籍管理等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同时系统操作界面应简单明了,具有信息、关键事件提醒等人性化功能。

2.功能性需求分析

系统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见图1)

(1)参数设置与信息查询模块。参数设置这一功能,能实现岗位开放和结束申请的时间、岗位申请对象当中贫苦生的比例等。设置完成点击保存之后,就完成了学生对岗位申请相关要求的限制。信息查询有学生信息查询、岗位信息查询、岗位分配查询、学生评估查询、工资表查询。这个模块尽可能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

(2)申请模块。岗位包括岗位信息和岗位信息查询,岗位信息时需要录入以下内容:校区、岗位名称、性质、申请人、工作开始日期、工作结束日期、需求人数、使用贫困生数、计酬方式、工作时间、联系电话、工作内容等。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符合并通过了学校审核用人单位的岗位才能允许学生进行申请,并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时间参数设定。岗位申请表需要录入以下信息:学号、岗位名称、姓名、年度、性别、学年、年级、学期、院系、联系电话、专业、可参加勤工俭学时间、班级、是否贫困生、申请理由以及备注等。同时用户能够查询自己已经提交了申请的岗位信息,系统也实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岗位等特定条件查询。对于学生出现卡号挂失、维护修改等情况,卡号申请功能能够实现学生便捷汇报、实现一卡通等现代学生卡号管理。

(3)审核模块。审核包括岗位审核、个人审核、卡号更改审核、岗位调整。勤工俭学中心通过岗位审核功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进行审核通过/不通过。如果勤工俭学中心通过了用人单位的岗位,学生就可以申请该岗位。通过个人审核功能,用人单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审核。在勤工俭学中心那边,通过卡号更改审核功能可以审核卡号报失和修改等。

(4)线上面试模块。当学生经过岗位申请/审核之后,就要进行面试。目前面试,仍然需要学生到用工单位去面试,这样的过程会有些繁琐。甚至有些公司离得比较远,即使审核通过,学生仍会放弃面试。提供线上面试,可以免除学生的这些忧患。线上面试可以通过小测试、简单的交流和讨论、视频等进行。面试结束之后,用工部门以邮件的方式回复申请者。同时学生有权选择是否愿意与该公司进行合作。线上面试的设计能够节省学生和用工单位的时间,省去一些预约、车程等繁琐程序。

(5)酬金管理模块。酬金管理包括经费划拨、经费增拨以及经费记录查询等,通过审核的岗位需要通过经费划拨功能划拨岗位经费,各用人单位可以对拨款情况进行详细查询。传统支付往往是手工计算,需要很多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核对,避免出现错误。与传统勤工俭学支付手段相比,电子支付成本低,效率高,而且错误率低。该功能可以维护学生参加工作实习或兼职岗位酬劳的相关信息。如果用人单位进入该系统模块,可以进行酬金发放和进度查询,学生用户进入该模块后可以查询酬金发放的具体信息,并可以将数据导出。学生登录该模块点击付款确认按钮,工资就会到账。

(6)学生统计分析/评估模块。学生评估包括学生考勤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考勤是工资发放的依据,是管理员了解学生工作情况的途径,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生的工作纪律。当学生工作时,都要进行考勤记录,如果发现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就要扣除相应的工资;而且在工作的同时,该模块还会提醒学生完成工作情况,方便月底对该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模块对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启示作用,能够提醒学生认真工作,负有责任心、耐心,对以后的发展有更好的帮助。

(7)留言板模块。通常学生用户可以在网站发表留言或者评论。留言需要记录留言人、留言内容和时间等内容。企业用户可以回复留言。系统管理员可对这些留言、评论进行管理,并记录回复人和回复时间及回复内容。

四、系统设计

勤工俭学模块主要包括参数设置(校方)、用人单位岗位、学生岗位申请、学校审核、学校酬金发放与管理、统计分析等几大功能。

学生用户在申请勤工俭学前,需要完成如表1流程:

之后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申请并获得相应报酬,图2表示其具体业务流程。

如图2所示,详细说明如下:

①用户首先登入硕士勤工俭学管理系统。

②学生用户首先进入勤工俭学模块,在网上填写勤工俭学申请表同时向辅导员递交有关证明,所需证明材料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情况证明、在校期间无违纪记录证明、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良证明,在准备好这些之后即可提交给人单位审核。

③用人单位审核通过后,会提交至学院审核。

④学院审核通过后会将名单提交给学生处。

⑤学生处审核后会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统一安排。

⑥学生在进行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勤工部门会监督检查、考核和评定勤工俭学学生。

⑦每月结算报酬时,首先勤工部门会到财务处领取《支付签收单》并提交学生处审核。

⑧学生处审核通过后,财务处会按时发放酬金给学生。

为了具体说明这个业务使用到的模块、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状态转换情况,本文将采用泳道图来详细说明,参见图3。

总结

研究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能够完成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必要的功能,包括学生管理、岗位管理、学生考勤、考核及工资计算等一系列功能,解决了人工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工作烦琐容易出错,数据的查找、存储与统计不方便,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管理员与勤工助学学生之间沟通障碍的问题。使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研究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对提高高校对勤工助学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成为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管理理念的实现提供一个信息化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也是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曹红坤,左易,丁瑶,龙颖.大学生勤工俭学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4(1):63-64,66.

[2]刘佳,付雅琴.大学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5):134-135.

[3]尼次.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和前景[J].科技与企业,2015(18):152.

[4]何丽.大学生勤工俭学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脑与电信,2011(11):69-70.

勤工俭学论文篇8

关键词:勤工俭学;实践;思考

勤工俭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大学生以获得或改善学习条件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1]。《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高等学校应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并进行引导和管理”。勤工俭学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及高等院校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勤工俭学将逐步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途径主要是家教、兼职、零工等几种类型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模式,具体因人而异,各有所长。近几年,我系组织学生利用每年暑假约2个月时间,集体到广东东莞、深圳和江门等地的电子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均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新型多边合作的产教结合的勤工俭学途径和模式。

一、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的实践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生产不平稳。一年之中,有淡旺季之分。相应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淡旺季之别。一些企业在每年6-8月需要特别多的劳动力;而由于自立意识增强或家庭贫困,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并获取劳动报酬。这二者相辅相成,为暑假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创造了客观条件。

1.与企业签订协议是前提

学校既是勤工俭学活动劳动力的供应方,又是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者,学校与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的企业签订一份合情合理、符合实际、不违犯法律的协议,是确保学生与企业双方利益、确保勤工俭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为此,我系成立了勤工俭学办公室。系党总之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下设干事一名,秘书一名,以及带队老师若干名。办公室主任总管全局。在每次组织学生到企业勤工俭学之前,通过劳务中介获得用人企业的信息,了解其基本情况,从中筛选出拟勤工俭学企业。系部派人亲临这些企业调查、考察,了解它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信誉程度等等。然后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协议对勤工俭学学生人数及工作岗位、工资及发放方式、食宿、作业时间及加班、厂证、工伤事故处理等细节作了详细的约定,同时规定了厂方不能安排学生从事险、毒性质的工作,为学生争取合法的经济权益和人身安全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协议双方只能是学校和企业,而不是中介公司与企业,也不是中介公司与学校。一定要让准备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看到学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协议书的原件或复印件,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自愿报名。

2.组织好学生报名是基础

我系自2005年开始组织大学生暑期到企业勤工俭学活动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参加该活动的大学生由2005年的280人,增加到2006年的800人,今年又进一步增加到2000余人。其中既有本系的,也有其他系的,甚至还有其它高校的学生。这一成果的取得除了与我们确保组织勤工俭学中介费透明、确保学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前两次勤工俭学学生获得可观的工资性收入的带动效应以外,作为勤工俭学的组织方,最基础的工作是要组织好学生报名。在与企业签订协议之后,办公室干事或秘书就通过网络、海报等形式勤工俭学时间、勤工俭学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从事的工作性质、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有关注意事项等信息,组织学生自愿申请、报名。以班为单位,班中的主要学生干部负责本班报名。对于外系或外校学生,采取“连带关系报名法”,即通过其在我系的同学到该同学所在班报名。这样便于勤工俭学过程的管理。报名汇总后,再根据与各企业所签协议的岗位数作适当调整。

3.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是关键

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工作过程和旅途过程。至于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由带队老师通过监督企业按协议不安排学生从事有安全隐患的工作来解决。因此,旅途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最令人担心的,如掉队等。为防止该类情况发生,除了要求大学生在报名时即与系部签订《勤工俭学安全协议》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参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每10人编一组,每10组编一队。每组选定一个组长;每队指派一个老师负责,并指定两个得力学生干部协助。第二、要求提前一个半小时到站乘车,人员先到齐的组先上车;下车后人数不缺的组先出站。第三、每队队首高举队旗,队旗上有醒目的标志。另外,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还统一着装,便于识别。

4.做好思想工作是保证

虽然勤工俭学活动完全是大学生自愿而为,他们也作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到了企业后,天天面对同样的环境、重复的工作,三四天下来,感觉又累又困,枯燥乏味;加上住宿条件、饭菜口味、工作时间等或多或少地与他们原来想像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企业急于交货的时候,每人都必须加较长时间班,一些没吃过苦的大学生,易产生烦躁情绪和思想动摇,因而可能会产生中途退厂念头。在勤工俭学期间,大学生与公司之间建立了“准雇佣”的劳动关系,大量学生中途辞工,将违反协议。此时就需要带队老师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给学生精神上的支持、关心、爱护。特别是要找有问题的学生谈心,正是这极少数学生的动摇,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勤工俭学队伍的稳定。要和他们多交流思想,分析原因,要多引导少强求、多理解少责备、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明白,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也要让他们明白,艰苦的环境可以培养人的毅力、磨练人的意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还要让他们明白,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提前返回是违反学校与企业所签协议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只要坚持五、六天时间,就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个别实在坚持不了的,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设法让他们安全返回。

二、对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的思考

大学生为何愿意放弃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尤其是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而偏偏选择到企业勤工俭学,且参加的人数逐年迅速上升。作为每年勤工俭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对这三年来勤工俭学活动进行了剖析,引发了许多思考。组织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如下意义:

1.勤工俭学的普遍意义

如同其它勤工俭学模式一样,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不仅具有解困助学的经济作用, 也扩展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空间,是当代高等教育中一条育人的新途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自立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素质有很大提高。另外还增强了他们的节俭意识,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后都体会到赚钱的艰辛, 开始体谅父母,不乱花钱, 而是把劳动所得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实践证明,目的明确管理完善的勤工俭学,通过“工”“学”结合、实现“教”“劳”结合,是新时期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实践。

2.到企业勤工俭学的意义

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因为该活动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零距离接触机会,让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企业,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到企业勤工俭学有利于企业人才的招聘,因为勤工俭学结束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直接留用毕业生,获得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节约人力工资成本和教育培训成本。大大缩短了企业与大学生双向选择的时间,提高了就业和招聘的效率。

3.暑假勤工俭学的意义

大学生平时勤工俭学如家教、兼职、零工等,常常与学习发生矛盾,此时许多学生都选择兼职上班,由于耽误了上课和自习,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勤工俭学活动,可以克服兼职对学业带来的冲击,不会出现“勤工逃学”和“打工误学”的现象;更不会为了赚钱而参与非法传销、在歌厅陪酒陪舞等活动,因而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业。尤其是暑假勤工俭学活动返校后,上课迟到、早退现象减少了,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了;上网聊天、睡懒觉的减少了,到图书馆、教室自习的增多了。

4.学校统一组织的勤工俭学的意义

学生个人利用假期到社会勤工俭学,因阅历浅,容易上当受骗,如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押金、信息费等;一些雇佣者把大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随意延长工作时间,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报酬,使大学生应得利益得不到保障,身心也受到伤害。由学校统一组织大学生到企业的勤工俭学,具有团队优势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管理和沟通。由于校企双方签有协议对各方利益进行保障,且有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监督执行,因而可以防止上当受骗,确保学生利益。前两年,我系利用每年约2个月的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到广东企业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生们共创造了约4000万元的生产总值,带回了约400万元的工资收入。

大学生暑假到企业勤工俭学组织工作可从一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2]:第一、设置勤工俭学管理部门。建议高校安排主抓勤工俭学的校领导,每个系部配置单独的场地,由专职老师负责;教育部门或其它政府机关要成立勤工俭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俭学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在学生完成工作时要及时检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对工作表现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给予表扬, 同时将勤工俭学情况作为参加社会实践和思想品德考核的内容之一,以增加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增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主人翁精神。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