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6-01 14:40:36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

(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

(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年6月完成采购,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

(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89〕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

(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

(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

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六、保障措施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2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1】 回顾20xx年的儿保工作,在医院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xx年10月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 人,0-3岁儿童数 人,新生儿数 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 人,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人,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 名新生儿,对其中 名进行了家庭访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发那个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的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发放联系卡,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等常见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人数 人,共 人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重度贫血 人,并及时转诊。

7、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妇保医生共同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每年度上报相应的报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儿童保健知识,虚心像兄弟单位儿保岗位的同行学习请教,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扶沟县辖16个乡、镇、场,411个行政村,总人口744315人。县卫生局辖16个乡、镇、场卫生院,411个村卫生所。全县已婚育龄妇女147645人,7岁以下儿童52582人,5岁以下儿童35364人,3岁以下儿童220xx人,当年出生6411人。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围产期保健门诊、高危妊娠门诊及孕妇学校。当年活产数6411人,产妇总数64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5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84%;产后访视5669人,产后访视率88.43%;住院分娩6173人,住院分娩率96.29%;新法接生6351人,新法接生率达99.06%;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46.79/10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另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倍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46941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35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92%。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实查29565人,结果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15%,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县教委大力支持下,在各幼儿园教职员工积极配合下,对城镇所属的7所幼儿园集体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共体检2109人,检出缺点疾病630人,检出率为29.87%。对检出的轻度贫血176人,佝偻病120人,龋齿350人,腹股沟疝9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人,在保护儿童隐私前提下,提出相应的诊疗处理意见,深得家长的好评。通过群策群力的保健措施实施,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2婴儿死亡率58例,婴儿死亡率9.05。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一直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县、乡医疗保健、计生部门共对7944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检查率为161.42%,查出妇科病35808人,妇科病率为45.07%。在县妇联大力支持下,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一年一度的城镇妇女病查治工作, 35月份共普查单位98个,普查人数870人。由于普查的项目全,有乳腺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妇女患病率达80.00%,查出子宫颈癌3例,属较高水平。经过相应的规范治疗,妇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重对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当年各项节育手术总数4884例,放取节育器占49.30%,输卵管结扎占2.83%,人工流产率占10.24%,药物流产占20.07%,引产占2.52%,无一例引产死亡发生。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20xx年国务院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各乡、县直医疗保健单位及时网络直接出生、死亡及缺陷信息,保健院保健科负责终审。自20xx年6月下旬实施以来,截至到11月22日已累计上报6870例,出生缺陷17例,不但及时掌握了个案信息,拓宽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而且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

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部级督导契机,在XX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2、群众对自愿婚检工作认识不足,应加大宣教力度,最好政府买单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3、县妇幼保健院起步晚,长期处于求生存的困境中,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保健工作一直没有能力很好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3】 在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在2011年内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2948人,0-3岁儿童数1378人,新生儿163人,0-7岁包括外来儿童3032人,0-3岁包括外来儿童1438人。

2.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为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342人,覆盖率95.5%。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 本年度共有135名新生儿,对其中35名进行了家庭访视,使访视率达到95%。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好评及认可。

4. 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 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 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乡医医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3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1】

回顾20xx年的儿保工作,在医院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xx年10月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 人,0-3岁儿童数 人,新生儿数 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 人,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 人,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 名新生儿,对其中 名进行了家庭访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发那个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的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发放联系卡,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等常见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人数 人,共 人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重度贫血 人,并及时转诊。

7、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妇保医生共同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每年度上报相应的报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儿童保健知识,虚心像兄弟单位儿保岗位的同行学习请教,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扶沟县辖16个乡、镇、场,411个行政村,总人口744315人。县卫生局辖16个乡、镇、场卫生院,411个村卫生所。全县已婚育龄妇女147645人,7岁以下儿童52582人,5岁以下儿童35364人,3岁以下儿童220xx人,当年出生6411人。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围产期保健门诊、高危妊娠门诊及孕妇学校。当年活产数6411人,产妇总数64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5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84%;产后访视5669人,产后访视率88.43%;住院分娩6173人,住院分娩率96.29%;新法接生6351人,新法接生率达99.06%;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46.79/10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另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倍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46941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35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92%。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实查29565人,结果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15%,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县教委大力支持下,在各幼儿园教职员工积极配合下,对城镇所属的7所幼儿园集体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共体检2109人,检出缺点疾病630人,检出率为29.87%。对检出的轻度贫血176人,佝偻病120人,龋齿350人,腹股沟疝9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人,在保护儿童隐私前提下,提出相应的诊疗处理意见,深得家长的好评。通过群策群力的保健措施实施,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2婴儿死亡率58例,婴儿死亡率9.05。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一直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县、乡医疗保健、计生部门共对7944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检查率为161.42%,查出妇科病35808人,妇科病率为45.07%。在县妇联大力支持下,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一年一度的城镇妇女病查治工作, 35月份共普查单位98个,普查人数870人。由于普查的项目全,有乳腺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妇女患病率达80.00%,查出子宫颈癌3例,属较高水平。经过相应的规范治疗,妇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重对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当年各项节育手术总数4884例,放取节育器占49.30%,输卵管结扎占2.83%,人工流产率占10.24%,药物流产占20.07%,引产占2.52%,无一例引产死亡发生。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20xx年国务院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各乡、县直医疗保健单位及时网络直接出生、死亡及缺陷信息,保健院保健科负责终审。自20xx年6月下旬实施以来,截至到11月22日已累计上报6870例,出生缺陷17例,不但及时掌握了个案信息,拓宽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而且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

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部级督导契机,在XX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2、群众对自愿婚检工作认识不足,应加大宣教力度,最好政府买单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3、县妇幼保健院起步晚,长期处于求生存的困境中,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保健工作一直没有能力很好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3】

在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 在2011年内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2948人,0-3岁儿童数1378人,新生儿163人,0-7岁包括外来儿童3032人,0-3岁包括外来儿童1438人。

2. 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为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342人,覆盖率95.5%。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 本年度共有135名新生儿,对其中35名进行了家庭访视,使访视率达到95%。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好评及认可。

4. 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 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 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乡医医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4

医院建筑,是医疗科技与建筑设计这两门实用技术有机相融的产物。所谓现代化的医院建筑,不只是体现在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完善、或者仅仅是华丽的建筑造型。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医院建筑的现代化更应积极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当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根据现代医疗服务理念的实际需求,从建筑平面、垂直交通、人性化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努力创造出一个科学合理、以人为本、舒适便捷的医疗康复环境。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儿科医院)的设计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工程概况

上海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是国家卫生部隶属的一所儿科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随着与国际儿科医学界之间学术交流的不断扩大,原儿科医院因基础设施落后,诊疗环境较差,难以与先进的医学技术相适应,已严重影响了儿科医院的形象与发展。2001年医院正式立项迁建至上海闵行区,由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建筑设计。

上海儿科医院迁建工程一期规模450床位,用地10.6公顷,总建筑面积78328平方米,包括病房大楼(7层)、门急诊及医技楼(3层)、实习医师公寓楼、儿童传染病专科楼、行政教学楼等。医院总体布局中充分预留出儿科研究所、新生儿监护及其他门急诊二期配套发展用地。

医院基地位于上海闵行区顾戴路、万源路交汇处,基地形状规整,南侧与风景优美的人工河(张家塘港)相接。

设计之初,卫生部希望上海儿科医院能建成一所代表新世纪先进建筑设计理念与先进的儿童医疗国际标准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儿童医院。

基本规划设计原则

以儿童患者为核心的设计目标。建筑布局、环境设施、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以充分考虑儿童患者的就医特点为设计核心。医疗各功能区域分布合理,各部交通流线便捷。尽可能缩短病员就医流程,为儿童病员及家属创造方便、流畅、愉悦的身心体验和就医环境。

合理布局,严格组织各种洁净和污物流线,通过平面、剖面的相融贯通,立体布局,从建筑单体到总体做到洁、污流线各行其道,不产生交叉干扰。

建筑型体简洁、活泼,充分关注儿童的心理个性特征。各类医疗用房采取设置内庭的形式积极引导自然风对流,尽可能争取直接的采光通风条件,以节约能源并使室内环境保持通透明亮。

合理规划绿化环境,贯彻人与自然相融、保持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努力创造出一座优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式现代化儿童医院,让病员和医务人员充分共享绿色带来的好心境。

现代化医院的人性关怀不仅是对于病员,也应该体现在积极为医护人员创造高效、良好的工作条件,全方位体现以人为本。

总平面规划设计

1. 总体布局

医院建筑门急诊及医技区是病员人流最大,医疗功能最复杂的部分。而医技楼又好象是一所现代化医院的心脏。上海儿科医院建筑总平面形态由以医技楼为圆心的一个具有动感的大圆弧构成,各建筑单体分别以医疗区或非医疗区组团而围绕医技楼这个圆心呈放射状布置。

门急诊与医技楼组合成一个规整的 状建筑单元体块布置在基地中部。其建筑东侧边线与交通干道万源路平行,并呈阶梯状退进万源路道路红线50米,留出宽广完整的场地作为医院的主出入口绿化广场。

病房大楼布置在基地南侧,正面朝南,面向基地南侧人工河最佳景观。与医技楼以玻璃长廊连接(底层架空),便于住院患儿通过连廊可以最直接的路径与医技区沟通。

儿童传染病门诊及病房布置在基地西北隅,与病房楼、门急诊医技楼等相对隔离,自成一区。

医院行政教学楼及实习医师公寓楼与设于下沉式广场的医院职工餐厅和二期待建儿科研究所相近,组成医院非医疗区,便利医务人员的生活、学习。

2.主要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医院出入口和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基地东侧50米宽的主入口广场,集中布置就医各出入口。

万源路是医院的主入口。门急诊医技楼东侧面宽沿主入口广场纵向分别设置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儿保门诊及儿童传染病专科门诊等出入口,通过主入口广场与万源路交通干道全面相连,最便捷地缩短室外就医路线。靠近急诊部一侧另对外设有救护车专用入口。

病房楼底层设住院病员和家属探视出入口,与门诊就医流线完全分开。病员或家属可由主入口门前广场直接进入住院区。

(2)严格规划清、污分流。

通过设置下沉式广场,并与门急诊医技楼、病房楼地下一层相连。下沉式广场分别布置太平间、病理解剖、及医疗污物和生活垃圾处理间。医院所有的医用污物和生活垃圾通过污物电梯或专用通道分别集中于此,经过简单分类消毒处理打包,由基地西侧医用污物和生活垃圾专用出口运出。保证整个院区的环境安全。

(3)合理组织各种入院车辆,保证院区人车分流

利用开阔的主入口广场,结合绿化景观布置和开向广场的地下停车库出入口,并充分考虑儿童病员的就医特征,将包括出租车、私家车、救护车等各种机动车辆的流线均在广场妥善解决。院区因建筑布局而自然形成内部环形道路。地面机动车停车场设于门前广场靠近万源路一侧,主要交通负载限定在院区,较好地避免了外来车辆对院区环境的影响。宽敞的门诊病员步行通道位于门急诊大楼中部,直接与万源路相连。主入口广场严格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

3. 绿化环境与主入口广场

富有自然情趣的绿化环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也是现代化医院的环境品质象征之一。上海儿科医院在病房大楼朝阳面刻意保留出一块面积1.6万平方米,纵深约50 ~ 60米完整的集中绿地,,与基地南侧人工河水景结合在一起,配以合适树种,形成一片舒展、幽静的绿化屏障,有效隔离城市的喧嚣,营造自然生态的极佳绿色环境。儿童病员可以透过病房欣赏窗前的绿色,也可以在家长或护理人员的陪同下由病房大楼底层的专门通道直接置身于花园绿地娱乐或休息。

医院沿万源路一侧的主出入口广场是儿科医院新建筑的点睛之地。在广场南侧结合交通流线组织设置―圆形旱式喷泉组合水景,通过绿化、水池和建筑小品以及儿童游戏小景点的有机组合,合理分隔与引导交通流线,使门急诊主出入口广场人车分流,真正成为一个优美、安全、富有童心情趣的无障碍主入口广场。

主要建筑单体设计

门急诊和医技楼

门急诊与医技楼组合成一规整的建筑单体,门急诊面向医院主入口广场,医技楼偏近病房大楼,便于缩短与病房楼的连接。解决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尽可能缩短病员就诊路线、为儿童病员及陪同家属创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是医院内部设计的首要目标。

患者由医院主入口广场进入贯通三层的门诊大厅,由门诊大厅的专用自动扶梯送入二层诊区。儿童发热门诊、急诊抢救等设于门诊大厅一侧,有独立的候诊就诊、挂号发药等医疗空间,并向医院主入口广场独立出入,与门诊区彼此沟通,但相对隔离互不干扰。

主要医疗体检设备集中布置在医技区一层,通过门诊共享大厅与门急诊区连通,使患者的就诊体检路线尽量短捷。医护人员则有专用入口并通过专用垂直交通和内部走道进入各层工作区。

门诊就诊经一次候诊、二次候诊、由护士台控制依次有序进入诊室就医,避免由于就诊人员众多而造成在国内医院常见的医生诊室门口的拥挤和混乱。所有诊所均采取独立式单人诊查室,所有诊室均与医护人员工作区内部走廊沟通,病员和医护人员内部通道互不干扰,做到医患分流,并改善了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门急诊医技楼地下一层中部设有边长30.0m的矩形开敞式内庭院。庭院周边布置就诊病员家属餐厅,儿童用品商铺和银行、咖啡、理发等生活服务设施,为病员及家属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地下一层内庭院通过自动电梯与一层门诊大厅连接。

地下一层分别设有洁、污两条互相隔离的通道与病房大楼地下相应区域连通,通过各楼层独立的污物流线,成功地构成整个医院的洁、污分流系统。

根据国情,现代儿童医院的特点之一是门诊部病员和陪同儿童病员就医的家属日流量很大。上海儿科医院门急诊医技楼室内就诊通道宽度均采取7.5-8.0米柱网,纵横贯通,创造宽敞、简捷、明了的就医空间,较好地解决了室内候诊和交通问题。

手术区及同层重症监护区(ICU)设于门急诊医技楼三层,内部工作流线明确流畅,洁污流线严格分开。手术区通过连廊和垂直专用电梯,分别与病房楼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连接,以最短捷的距离保证手术、抢救。

门诊各层均分别设有区域计费点,病员可在本层就医结帐后直接往一层发药处取药,有效避免了由于无谓往返而造成拥挤和混乱。

2.病房楼(住院部)

病房标准层护理单元的设计是上海儿科医院充分体现其现代化水准和人性关怀的重要标志之一。

住院部设计床位320床,建筑平面形似一月牙状大弧形,标准层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以中心交通核心为界,每层东西两侧各为一个独立的护理单元(病区),每护理单元36床位。病房大楼第二、三层经玻璃长廊与医技楼相应区域连通。

护理单元的正南侧全部布置标准4人病室和少量单人(包括残疾儿童专用)病室。标准病室单元建筑面积约46平方米,近窗端轴线面宽7.50米。病室建筑平面设计使病室每张床位均保持一定的个人私密空间并拥有专用观景采光窗,并保证进入病房的护士能迅速观察到每位病员的状态。病室在靠近走廊一侧设有一体式单人卫生间和储藏柜。为充分考虑儿童病员的使用安全,病室均采用带有拉手和缓冲装置的推拉门。为解决儿童病员往往需要家属看护的现实问题,每张病床间距保证最窄处大于1.4米,给家属看护留出放置简易床位的位置。

各护理单元中部与护士台相对处均设有8x15m的开敞式室外庭院,贯通病房楼上下,积极引导自然风对流,使护理单元空间通透,光线明亮。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色彩装饰,有效缓解了一般病室的孤独和封闭感。

病房楼各层中心交通核心区朝南辟有约80平方米的空间,那是孩子们活动的天地,儿童病员可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监护下在此学习游戏。

现代化医院的人性关怀不仅是对于病员也应该体现在积极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各护理单元医务人员工作区除常规办公、值班、更衣空间外,结合室外庭院特设建筑面积约为90.0平方米的一个医务人员专用休息交流空间。每个病区并设有一台医护人员专用电梯可直达一层门厅。

结语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5

新生儿转运系统——院前空间流线

危重患儿救治功能中的院前支持流线依赖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 简称“NETS”)实现。具体内容可以理解为将新生儿监护、新生儿院前急救、新生儿转运输送等多功能集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救治转运系统。其功能核心就是在转运过程中实现对新生儿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护并提供全面生命支持。随着人口分布面积的扩大、城乡交通网络的健全,同时产生的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和基层危重患儿救治力量薄弱对院前危重患儿的转运救治将产生大量需求。

小儿高危重症转运对象可以按照年龄段大致分为三种: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后期(1岁至学龄前)。其中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患儿由于生理、病理条件相对特殊,在危急重症转运过程中需要必备的医疗支持。有资料显示,基层转运新生儿危重症病种按照顺位排序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出血症、畸形、新生儿脓疱疹、新生儿腹泻等,其中大部分患儿均对转运过程中的体征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NETS的功能与儿童医院的内部功能空间存在不完全联系,属于儿童医院业务功能构成的范畴,但是其功能接口却与儿童医院的急诊急救、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部分联系密切,在流线设计层面上有特殊的要求。在该部分的流线设计方面需要考虑院前输送出入口、院内急救接收部分向急诊手术、住院手术、EICU、NICU等单元的运送流线。该流线系统是基层医疗机构危重患儿向中心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治单元输送的生命通道。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从保障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角度出发的医疗资源设置以及前瞻性地建立NETS,将成为各区域卫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NETS的相关支持功能单元的完善也将成为未来儿童医院建设中必须考虑的规划内容。

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依托于儿童医院小儿急诊急救功能设施的完善、转运设备的齐备和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其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见图1。

图1 新生儿转运系统组成单元及基本环节

其中,对儿童医院相关功能空间、设施设备及辅助功能的要求主要有:院前急救医护团队、流动转运设备(含监护、生命支持等相关功能的移动新生儿转运设备如转运暖箱、氧气、复苏囊、呼吸机、各种型号气管导管、吸痰管等,快速血糖仪等快速诊断设备、救护车)、通讯信息系统(24小时×7天专用联系电话、NICU、PICU负荷集成统计终端等)、远程诊断系统、院内转运接收、输送通道等。随着配备移动电源的新生儿转运箱广泛应用,基层向中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向迅捷转运途径。

危重患儿急诊急救——院内水平流线

通常儿童医院急诊部均设置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急诊医技检查NICU/PICU/手术/介入住院),并配备临床小儿内科、外科专业科室以及药学、医学影像(放射、CT、MRI、超声等)、功能检查(心电、肺功能检查等)、临床检验、输血等部门,提供24小时×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服务,同时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提供连续的抢救设备、后勤保障支持服务。以上各部门之间的流线形式以水平平面设置为佳,便于实现急诊急救所需的短距便捷流线。

在流线属性方面,其中单向流线包含洁污通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封闭、尽端型空间;双向流线以医生、护士工作通道为主,流线要求便捷开放、适度宽敞;患儿和家长的流线在候诊、诊室、医技、治疗和相关服务窗口设计循环流线,要求建筑空间宽敞、稳定、便捷、安全,同时考虑患儿对环境的心理需求,设计合理的室内颜色、形状等建筑要素。从儿童医院急诊部门的患儿求治类别上区分,急诊急救的功能结构上应分为救治急危重症患儿与诊疗非急危重症患儿两区。以急诊分诊空间作为流线起点,按照急诊三区划分,红黄绿三区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在水平流线上将危重抢救、密切观察诊疗和常规急诊门诊患儿区分开来。

其中承担危重患儿救治的红区,其功能流线涵盖的NETS接口,需要便捷的水平单向流线向EICU、NICU、手术单元输送,要求建筑空间独立,通道便捷。在急诊红区EICU中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循环系统支持手段中所采用高频通气、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经末梢置中心静脉导管、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脑电监测等一系列重症监护治疗技术,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可以实现便捷院内转运过程中进行监测和操作。同时,儿童医院急诊急救中危重患儿救治已经从单纯的NICU收治发展成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手术、NICU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设备的进步和救治模式的改变,结合儿童医院急诊急救各部模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要求在建立儿童医院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充分考虑各模块功能特点和危重患儿救治路径,以“患儿+设备”为核心流线,将医护流线和医技流线向核心流线开放,以监护、支持设备的应用为节点,适度分隔患儿家长和非危重患儿等其他公众流线,排除抢救干扰,提高医疗效率,实现急诊急救水平流线中的危重患儿生命通道。

危重患儿内部转运——院内垂直流线

儿童医院的NICU、PICU单元承担小儿内外科危重症、术后、急诊急救等方向输送来的危重患儿,基本设置位置以临近手术室、血库、临床检验等相关支持部门居多,与各部门间以垂直交通作为流线构成。

NICU、PICU除布局、面积、患者密度等因素会增加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以外,流动人员和出入口控制不理想也会增加院内感染机会。大多数儿童医院在这类流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医护、患儿、家长混合,在院感控制关键部分分流不清,从而导致NICU和PICU部分出入口人流混乱,难以控制非医非患人群的干扰,造成院内感染的潜在隐患突出,不利于重症医疗救护工作的高效开展。

部分儿童医院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同时该部分的优化改造也是很多儿童医院改扩建工作的重要目标。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危重患儿输送的垂直流线,我认为,应当围绕以下两个节点入手展开——

急诊急救垂直输送通道:急诊和基层转运上来的部分危重患儿,接诊后需要直接垂直转至住院手术或NICU、PICU单元。该部分输送通道人群最大的特点是人群混合严重,不少医院甚至没有这部分专门通道,需要穿越门急诊大厅至住院处电梯才能够到达,并且大量在出入口等候的患儿家长影响通道的畅通。由于目前我国儿科诊疗的惯有模式,儿科住院治疗和重症监护中长期陪同患儿的大量家长是每个儿童医院必须合理安排的重要人群。处理和优化此类流线的思路之一就是合理分流,设计专门急诊至手术、NICU、PICU的电梯,允许家长陪同患儿乘梯,运达后设计宽敞的公共等候空间将家长分流,在公共空间采用视频探视系统大屏幕或设计专用探视走廊满足家长的探视意愿,见图2。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儿童医院建设,提高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决策和工程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满足儿童医院功能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以及审批、核准儿童医院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项目设计和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儿童医院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

第四条

儿童医院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做到规模适宜、装备适度、安全环保、经济适用。

第五条

儿童医院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患者,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并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

第六条

儿童医院建设,应符合所在地区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避免重复建设。

第七条

儿童医院建设,应对院区统一进行规划,经批准后,根据需要和投资可能,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八条

儿童医院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九条

儿童医院床位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200床以下、200~399床、400~599床、600~799床、800床及以上五种类型。儿童医院的床位规模应根据当地城镇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服务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儿童医疗资源和服务需求等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

第十条

儿童医院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附属设施。其中房屋建筑主要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用房和院内生活用房等(详见附录1)。场地包括道路、绿地、停车场、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处置处等。附属设施包括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

承担预防保健、医学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儿童医院,还应包括相应的预防保健、科研和教学设施。

第十一条

磁共振成像装置、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等大型医用设备用房和中、西药制剂室等用房,应按照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用房面积单独计算。

第十二条

儿童医院配套设施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城镇公共设施。

第三章

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三条

儿童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用房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基本用房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儿童医院七项基本用房床均建筑面积指标

建设规模

200床以下

200~399床

400~599床

600~799床

800床以上

面积指标(m2/床)

88

93

97

100

102

第十四条

儿童医院七类基本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宜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儿童医院七类基本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用房类别

各类基本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急诊部

4

门诊部

22

医技科室

18

住院部

42

保障系统

7

行政管理

4

院内生活

3

注:使用中,七类基本用房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第十五条

儿童医院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编制内每位预防保健人员20m2增加。

第十六条

承担医学科研任务的综合医院,应以副高及以上专业人员总数的70%为基数,按每人32m2的标准增加科研用房,并应根据需要按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中间实验动物室。

第十七条

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用房配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儿童医院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学生)

医院分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

实习医院

面积指标

8~10

4

2.5

注:学生的数量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临床教学班或实习的人数确定。

第十八条

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4。

表4

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2)

项目名称

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

磁共振成象装置(MRI)

310

正电子断层扫描装置(PET)

300

X线计算机体层摄像装置(CT)

260

X线造影(导管)机

310

血液透析室(10床)

400

体外震波碎石机室

120

洁净病房(4床)

300

小型(1~2人)

170

中型(8~12人)

400

大型(18~20人)

600

直线加速器

470

核医学(含ECT)

600

核医学治疗病房(6床)

230

钴60治疗机

710

矫形支具与假肢制作室

120

制剂室

按《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执行

注:

1.本表所列大型设备机房均为单台面积指标(含辅助用房面积)。

2.本表未包括的大型医疗设备,可按实际需要确定面积。

第十九条

儿童医院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设施。停车数量和停车设施的面积指标,应按所在地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需建设采暖锅炉房(或热力交换站)的儿童医院,应按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第二十一条

设置健康体检设施的儿童医院,其建筑面积应依据实际需要报批。

第四章

选址与规划布局

第二十二条

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的选址,应满足医院功能和医疗环境的特殊要求。建设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地形规整,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三、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四、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第二十三条

儿童医院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等进行综合设计。

第二十四条

儿童医院的规划布局与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筑布局科学,功能分区合理。

二、洁污流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

三、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四、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满足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房屋建筑可相对集中布置。

五、主要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病房宜获得良好朝向。

六、应有完整并符合儿童特点的院区绿化与室外活动场所。

七、应配套建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第二十五条

儿童医院出入口不宜少于二处。

第二十六条

设传染病门诊的儿童医院,应合理布置,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十七条

停车场宜设在门诊部、住院部出入口附近。

第二十八条

儿童医院绿化率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儿童医院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三十条

儿童医院建设容积率,宜为0.8

~1.5。

第五章

建筑标准

第三十一条

儿童医院的建设,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建筑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合理确定。

第三十二条

儿童医院的各类用房,应符合国家有关结构安全的规范规定和抗震设防的要求。

儿童医院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和住院部的房屋建筑,宜为多层建筑,结构形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和改造的可能性。

第三十三条

儿童医院房屋建筑的空间设计与室内外装修、装饰及环境景观设计,均应有利于儿童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体现清新、活泼的特点。

儿童医院的建筑色彩设计和室内照明,在考虑儿童特点的同时,还应符合卫生学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

儿童医院二层及以上的病房与儿童活动用房,不宜设置阳台;因功能需要而设置阳台的,应设有相应的防护设施。

其他与儿童密切接触的各类用房与相关设施,均应设置符合儿童安全要求的防护设施。

第三十五条

儿童医院的建设,应配建具有童趣特点的候诊区、活动区和相应设施。

第三十六条

儿童医院的建设,应设置哺乳室、无性别卫生间、婴儿整理台等设施。

第三十七条

儿童医院的候诊区等人群聚集或等候时间较长的区域,应充分考虑空间的设置并采取吸音降噪措施,以保证相对安静的诊疗环境。

第三十八条

儿童医院病房床位设置,宜以2床/间和3床/间为主,不宜超过6床/间。儿童医院病房区域应配套设置儿童活动空间,并考虑陪住亲属的空间需求,宜设置壁柜式储物空间。

第三十九条

儿童医院的建筑耐火等级和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四十条

儿童医院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当地有关无障碍设施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儿童医院的建筑物应符合国家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医疗业务用房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国家及当地的有关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十二条

门诊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选用坚固、安全的材料与设备,不应使用易产生粉尘、微粒、纤维性物质的材料。

二、室内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宜采用吸顶灯具。

三、内墙墙体应不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四、除特殊要求外,有患者通行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铺装。

五、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玷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六、儿童活动区域的门窗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十三条

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使用蒸汽和易产生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难玷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第四十四条

儿童医院应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

第四十五条

儿童医院的绿化用地中,不应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不应使用带有尖状突出物的围栏。

第六章

建筑设备

第四十六条

儿童医院应设置不间断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

第四十七条

儿童医院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保证不间断供电。应采用双回路供电,并宜设置自备电源。院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

第四十八条

儿童医院应设置安全的冷、热水供应系统和医用蒸汽消毒灭菌系统。

第四十九条

儿童医院的院区管网,应采用分区专线供应。主要建筑物内,应设置管道井并按需要设置设备层。主要管道沟应便于维修和通风,应采取防水措施。

第五十条

儿童医院应建设污水、污物处理设施,污水的排放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存放与处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环境保护等的规定。

第五十一条

儿童医院应配置足够数量的电梯,以保证竖向交通的顺畅。

第五十二条

儿童医院应配置与其建设规模和业务技术、医院管理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信息系统、通讯系统和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第七章

医疗设备

第五十三条

儿童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一、根据不同规模、功能定位及业务技术项目,合理配置。

二、配备水平应与其人员水平、开展业务项目及工作量相适应。

三、应满足儿童患者需求,体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第五十四条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应本着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儿童医院医疗设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置。

第八章相关指标

第五十六条

儿童医院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编制。在评估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设施的平均建安工程造价,可参照建设地区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平均建安造价的2~3倍确定。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其建安工程造价可按实际情况适当提高。

第五十七条

儿童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应按卫生部有关组织编制规定并结合医院的实际需要确定。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7

设计理念

*注重土地使用的集约化

采用集中式布局,使医院各部分之间交通流线高效、便捷。功能区域既划分明确、自成体系,又能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医疗系统,形成整体的医学环境,同时解决好人流、物流、采光、通风等问题。

*以患者为核心是设计的出发点

整体设计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个有利于治疗、康复的建筑空间环境,并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开阔的视野,让他们与自然环境有所交流,同时通过交通流线的合理设计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

在空间关系及尺度大小处理上,充分考虑儿童的感受,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了舒适及安心的休息场所。在病房楼内孩子们可以穿着睡衣在室内玩耍;儿科护士站被设计成极富吸引力、亲和力的卡通漫画站;为适应家属的陪住要求,在病房内设置了陪住设施。

*尊重人文环境、重视生态环境

与普通医院相比,妇儿医院的特殊性要求有更好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重视自然采光通风和天然建筑材料的利用。不需采光的医技部设置在中心位置,诊室、病房均可自然采光通风,节约能源,同时机电专业也采用了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而地段内东侧的公共绿地则提供了难得的绿化资源。

*适应现代医疗技术的最新发展

医院按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及全空调环境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为整个医院高效率的运行打下基础,并充分考虑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医院医疗技术和设备的进一步更新、改造和发展预留了空间。

规划布局

*建筑形态,采用模块式布局

建筑形态上采用模块式的布局形式,使绿化渗透其中,创造出空间丰富、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根据用地东西向狭长的特点,沿东西向在中间组织中庭空间,形成交通、功能、景观、绿化的轴线。它沟通了用地东侧的公共绿地、建筑前广场绿地和预留的绿地,形成富有生机、结构清晰的医院街。

设计中,非常注重区分妇科、产科及儿童就诊者,利用地段东西向狭长的特点,在南侧较安静的区域设置住院、产房及医技,提供最佳的环境空间;在北侧城市人流的主要来源方向设置各科门诊及健康咨询、中医门诊等内容;南北两部分以两条公共连廊相连,便于门诊及住院两部分资源共享。

*交通流线组织,满足不同类型的人流、物流

有明确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线,各出入口到达各功能区的流线便捷清晰,避免交叉。洁污分流、内外有别、动静分区,同时针对儿童、成人患者组织专门的交通流线,西侧、东侧两条医院街分别为儿童、成人患者使用,更大程度上方便不同需求的人群就诊。

门诊人流出入口:预计大量人流来自用地的北侧,所以沿北面道路设门诊主要出入口和机动车出入口。

急诊出入口:与门诊人流分开设置,减少人流冲突和交叉,安排在西侧成飞路一侧。急诊部分与医技部门有直接的联系。

住院部出入口:位于南面规划路上,有完整的车流体系。

探视人员出入口:沿南面规划路由住院大厅进入建筑。产科、妇科与儿科病房设明显的标识,使人流在建筑外分流,符合产、妇、儿相对独立的原则。

后勤供应与职工入口:设在东南角,直接进入行政楼。供应入口设在此处,并有专门的停车位和卸货平台。洁物设专用电梯进入地下一层的中心供应区。

污物出口:由指定的推车系统经过污物电梯从西南角污物出口运出。污物和洁物的外部运输在平面上分开并安排不同时段出入,避免交叉。

*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门诊区:妇科、产科、儿科、健康咨询等门诊设在用地北侧,采用模块式的单元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急诊区:西侧设急诊部和急诊大厅,与西侧人流主入口接近,并相对独立。急诊与放射科等医技科室直接相连。

医技区:设在用地南侧的住院楼裙房部分,与门急诊、住院均保持最便捷的联系。

住院区:设19个护理单元,共800张床。病房楼分别以产科、妇科和儿科为主,与其裙房部分的手术、医技有直接联系。

体检康复区:位于建筑的东侧,有良好的绿化景观和独立出入口,与门诊医技部分既分又合。

行政后勤区:行政后勤区独立成一个区域,从院区外有直接的出入口。

*景观设计,渗透于概念设计的全过程

用地东侧的预留绿地是地段中宝贵的绿化资源,沿医院街中庭的绿化沟通了两块集中绿地,保持了城市绿化的连续性,形成了闹市中难得的花园式医院。模块式的门诊单元之间以树木分隔,为就诊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住院楼沿南面一侧设置患者活动室,充分利用了南面退让出的绿地,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康复治疗环境。

*总体布局,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建筑总体布局使医院各功能组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既能独立开展工作,又能有效阻断交叉感染,做到可分可合,满足使用需求,保证整个系统能够持续正常运转。在院区的东侧为医院的发展留有充分余地,这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单体设计

*设有多功能综合街

在中央形成两条结合绿化、景观、交通的MALL(多功能综合街),使得成人病患与儿童病患分开。医院街两侧有完整的标识系统指向不同科室,方便人们识别、找寻相应的诊疗空间。沿医院街组织扶梯、电梯、楼梯等公共交通,方便到达各层的不同部门。公共区域设置问询、绿化小品、花店等设施,提高了就诊的环境质量。尤其对妇儿医院而言,女性患者和儿童居多,产科和儿科尤其需要创造家庭式的优美环境。设施齐备、阳光充足的医院街从心理和生理上对就诊者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

*采用重复单元的建筑处理

设计中采用重复单元的建筑处理,具有强烈的秩序感,是医院内部功能的清晰再现,表现了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在狭长的地段中,建筑与绿化相交错的韵律与周围的闹市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闹市中宁静的绿洲。

儿童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篇8

1 掌握出生信息、促家长登记

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促家长来所登记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前提,我镇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来完成。

1.1 分娩医院

儿保医生每周去辖区各医院产科抄录新生儿出生信息,包括新生儿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性别、有无出生缺陷及产妇姓名、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住址、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同时在院内对产妇进行产后及时访,并告知其家属须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分娩医院出具给产妇的接生临时证明上有备注,提醒家长须在新生儿出院后5 d内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镇有31个行政村,各村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有准确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即及时上报至卫生所儿保科,并通知小儿家长及时到儿保门诊登记。

1.3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计划免疫门诊

小儿家长到儿保门诊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时,儿保医生能掌握到一些未在辖区内医院分娩的出生信息。在计划免疫门诊又能掌握到个别前来预防接种而尚未在儿保门诊登记的儿童出生信息。

1.4 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核对出生信息,能掌握到极少数遗漏的出生信息。

1.5 镇民政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民政部门核对未来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的抱养儿童信息。

2 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及时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基础,此项工作由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各自保健职责来完成。

2.1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

通过前述途径,小儿家长均能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儿保医生将儿童信息逐一登入《婴幼儿系统管理、发育筛查登记本》,该登记本用来登记全镇农村7岁内儿童的系统管理、发育筛查信息。然后为小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该手册用来详细记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所有内容,儿童入园前该手册由儿保门诊管理,入园后转至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毕业后交给家长保存。

2.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主动掌握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及时登记入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将服务站未能掌握的出生信息及时反馈至服务站进行登记管理。

3 追促儿童健康检查

3.1 预约

3.1.1 预约单 儿童健康检查预约单是儿保门诊为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时与出生保健卡同时发放。由儿保医生在预约单上以表格形式清楚写明应健康检查的月龄及相对应的日期,使家长一目了然。

3.1.2 口头预约 儿保医生每次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结束时口头预约下次健康检查的月龄及日期。

3.2 通知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于每月初核查本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当月应健康检查对象,并逐一通知家长在当月相应日期带儿童去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健康检查。

3.3 电话追促

儿保医生于每月末对当月应健康检查而未来的对象逐一电话追促,询问家长未定期健康检查的原因,并告知补检的日期。

4 形式多样的宣教

4.1 儿保医生与家长面对面宣教

通过儿保医生在产后及时访、产后家访、产后42 d产妇健康检查及儿童来儿保门诊检查时对儿童家长面对面地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使家长了解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家长携带小儿前来健康检查的自觉性。

4.2 通过媒体宣教

通过基层保健网络的宣传栏、发放宣教资料以及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知识的宣教,积极营造健康检查的良好氛围。

4.3 开展亲子益智互动游戏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定期开展适龄儿童亲子益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健康检查的积极性。

5 保质保量做好健康检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