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8篇

时间:2022-12-19 15:32:09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1

1课前预习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难了很多,预习可以分散难点。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在听课时要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这样你听课时,就是有目的的去听,比起没有目的性的盲目听课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认真听课

上课时,首先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这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比较难,我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能引起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有利于自己全面发展。

4课堂上要多思、善问、大胆质疑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比如在学习立方根的性质时,要联想到平方根的性质,把这两方面的知识加以比较,这样既能形成知识体系,也能够加快记忆新的知识。“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询问,碰到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提问,这样有利于你下面的听课。而且,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勤于向别人请教。

5 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牢记公式、多做题目,而对基础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太重视,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数学学科是一个理论体系、逻辑体系非常强的学科。有一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在整个体系中就永远有一个“黑洞”,无法弥补。强化概念的学习,要扩大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所练就的内功,内力越强,功夫越深;概念的外延就像就高手所练就的高招,可以克敌制胜。

6 强化典型例题的辐射范围。

有人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越多越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题目在精不在多,一个好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典型性。有人说过,有目的地做一个题目,远胜于无目的地做一万个题目。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他主张学习要“求精求当”,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求精”是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的题目去做;“求当”是恰到好处。做题时要认真分析和思考,深度挖掘知识点和要求,努力达到举一反三,做一个题,活一片知识点,就会做同类型的所有题。

7 增强知识面的拓展张力。

学是为了用,要善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解题实际相结合,及时把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解题能力。知识不是一潭死水,应该要活学活用,使知识要在应用中掌握。多看些课外书,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在做题目时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收放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8提高做练习题的效率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9:“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2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039-01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上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这门学科和我们息息相关,它一直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作为一位教师从事数学教学近三十年,深深的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和带给我的满足感。以下是对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说,要讲抛物线这一节,开课时通过日常生活引入,一位小朋友向斜上方抛出一块石块,那么通过测量水平距离,如何得知小石块上升过程中的最大高度。通过本节学习就可以解决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保持好奇心,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寻找答案,更好的把“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理解又是记忆的先决条件,所谓理解就是把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知道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与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何关联,又在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遗忘规律加以克服,目前最新的说法学习就是记忆,记忆就是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一连串的记忆储存上,记忆本身就是学习的体现,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为解决难题打好基础,要知道所谓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础组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在遗忘之前再进行巩固,多次巩固之后,记忆的信息就更完整,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数学解题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真正做到把老师所教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去应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正是许多同学反应的情况:上课是听懂了,可做题时还是不会,所以这就要求做题的数量和质量。

保证数量。就是同学们平时完成教科书上的习题往往是不够的,还要选一本到两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认真练习后,对答案进行批改,并在错题处做好记录,是哪个知识点没弄清楚,题型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千万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是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保证质量。就是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理解题意,从已知条件中找出隐含的一些重要信息,解决问题将用到哪些基础知识,完成解题后又从题中得到哪些规律,我建议大家平时多看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例题中有严密的逻辑过程,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课后再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实践,效果往往很好。

四、总结相似类型题目

很多同学都认为总结是老师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同学们也要学会总结,把所学的知识和所解的一些类型题分析归类,总结出一些做题规律和技巧,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红. 浅谈怎样教好初中数学[J]. 成才之路,2010,11:44-45.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3

一、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人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人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七年级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集中精力,向45分钟要效率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一是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三、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4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5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6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7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要求、教材内容、评价方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高中课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是高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与学衔接呢?

一、要了解新课标下初中毕业生的特点

要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对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今年我校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是实施初中阶段新课改的初中毕业生,通过初中新课标教材教法和理念的熏陶,学生的特点与过去的初中生有较大区别,如果一味按老方法按部就班去讲,则会给这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初中毕业生的特点,以便高中数学教学更有针对性。现在的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能力有所增强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十分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要来自于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从日常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产生问题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建立数学模型—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解释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有效教学。

(二)几何变换能力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了平移、旋转的内容,这对高中向量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更贴近了近代数学所强调的变换知识。

(三)空间观念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增加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等,使初中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所增强;

(四)统计观念有所增强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的统计内容与以前老教材相比可以说是有天壤之别,学生通过看统计图表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五)学习了概率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求法

初中新课标教材增加了概率的简单内容,要求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使初中学生明确了对数据的处理,除了精确处理的方法外,还有概率处理的方法。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与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新课改后,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提高”,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而高中数学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这些正是初中毕业生比较欠缺的。具体来说,选择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教学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切忌一开始就高起点,高难度。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的关键。在新课的引入上,精心构思,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来自生活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这样,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三、要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正是人生中培养独立生活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实践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对学生顺利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大有好处。

(一)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顺利度过衔接阶段,特别在高一起始阶段,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分析与综合、怎样理解与应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思考法、“预习─听课—练习─思考─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篇8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 过渡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后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

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

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时改变学习方式。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5.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合理归纳总结。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

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