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元素8篇

时间:2023-02-22 22:03:43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篇1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有:客家民居文化(围屋)、客家艺术文化(山歌等)、客家服饰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语言等。山歌的客家元素、语言的客家元素、历史的客家元素、饮食的客家元素、居住的客家元素、营生方式的客家元素、婚丧喜庆的客家元素、宗教信仰的客家元素、保守文化的特殊族性客家元素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文化元素篇2

关键词:教师;多元文化素养;诉求;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0(59―03

培养具备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十分必要。有学者提出:“在民族文化多元化和技术复杂的世界里,培养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教师,是对教师教育的最后挑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培养问题逐渐成为教师发展的核心要素。笔者拟从知识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典范(paradigm)的知识。典范是一套解释人类行为或事物现象的想法,如解释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偏低的文化剥夺典范与文化差异典范。文化剥夺典范论者认为,少数族群学生和低收入学生学业成就低落的原因是,他们在其文化中被社会化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处于这些文化环境的学生体验其他文化的经验,以弥补其文化认知上的不足。这些学者倡导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非以改变学校文化的方式,增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文化力量。文化差异典范认为,每个族群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少数族群学生之所以在学校无法获得高学习成就,是因为他们的族群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然而,这不应该是学生所属文化的责任,而是学校的责任。学校教育应尊重、反映少数族群学生的文化,并采用与少数族群文化特征相配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文化差异典范论者不但对少数族群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系有不同的反应,并且对于如何增进少数族群学生的学业成就,也持不同的看法。

2.有关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概念的知识。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概念是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如宏观文化与微观文化。每一个民族国家都既表现出全国性、共通性的大型文化,即宏观文化;也表现出组成宏观文化的若干比较小型级文化,即微观文化。所有微观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国家文化中已普及的价值、象征和概念,并各自从中考量、解释、再诠释、认知和体验这些普遍性的全国性的价值和理想。只有具备这样的文化意识,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认识文化本质,而不会使学生误解、扭曲文化概念。

3.主要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多元文化社会需要每个教师对不同族群团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于在教学中将族群文化内容适切地整合于学校课程之中。因为只有当教师本身具备文化和族群多样性的知识,能够以不同族群文化的观点诠释知识经验,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其生活和工作更具有多元性,且更敏锐地理解文化的差异以及肯定文化的多样性时,教师才能具有足够的知能协助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准则和学生的意志。

4.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拥有相关教学方法的知识,使教师能够应用适当的课程教材来配合不同文化、族群和社会阶层学生的特殊需要。

总之,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文化知识,了解学生所属族群文化特征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并适切地利用这种影响帮助学生提升学业成绩;教师不但是懂得教学知能的专业人员,而且是了解少数族群文化特征的文化人;教师还需要掌握应对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种族学生特殊要求的多元文化教学与课程的知识。

(二)情感、态度目标

1.具有人文关怀情感。多元文化教育家盖伊提出“朝向文化感念的关怀”观念。多元文化教育应发展一种可以理解各种不同文化团体,并和这些团体一起工作的态度与行动。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仅拥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超越个人及其所属团体的私利,深切关怀大众、国家、社会利益的品格,以突出教师的人文关怀情感。教师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要实施回应文化的关怀,其教学要根基于人文关怀情感。关怀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情感与意愿,它将与教师的知识及教学能力融为一体,成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

2.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师要能够检视个人的生活与行为,尤其其中的偏见即对其他社会群体成员的负面观感。教师对教材及自身偏见的觉察,有助于其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从而实现多元文化的观念与理想。教师如何进行觉察?多元文化学者们提出如下问题:(1)教科书中是否从多元文化社会的观点出发,它认同这个社会的多样性吗,它有无提供多样的价值;(2)这本教科书有无表现出对其他种族的接受性,并以公平的态度来对待;(3)少数族群的特质是不是多元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4)故事中的有色人种能彼此认同吗。训练教师对教材偏见觉察的敏感性,实际也是对教师多元文化素养的训练,从而培养教师平等与公正的态度和行为。

除了觉察教材及书籍中的偏见,教师也需要觉察自身的偏见。教师要注意刻板印象及其影响。教师也要注意自己不自觉地使用某些语言,而这些语言隐含着歧视,如“笨”、“慢吞吞”等。教师需要以较开放的态度与方式来处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比如,对某一事件,教师是否只强调自己的观点而轻视或否定其他与之不同的观点。面对多元的学生与声音,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同样的重视与对待?

(三)技能目标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们正在与一群来自多元文化背景和有着不同经历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教师不但要教授族群文化知识,并且要教导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元文化的教学能力。

1.利用多种方式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帮助学生养成从不同文化角度建构概念、主题与观念的能力。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应善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重文化的差异性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课外书籍来补充教材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引导不同族群的学生相互尊重与合作,促进不同观点的自由表达。正如班克斯提出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族群文化,选择课外书籍和视听材料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其他族群的认识,运用多样化的传递方式来传递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提倡合作学习,以促进族群间的整合。

2.视每个学生为不同的个体,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经验和接受能力施教的能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受到民族、性别、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些学生学习上的独特性。比如,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常常在教材的学习中更多地寻求与自身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在具体操作的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习实践的经历;在直观内容的学习中更加倾向于学习机会的参与。教师应形成不同的教学技巧来适应来自不同族群和文化群体的学生,避免对不同族群团体的能力贴上刻板标签。在教学策略中体现文化的多样性,按照有关认知、动机和民族文化背景差异的知识设计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3.与学生家庭、社区交互学习的能力。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和学不再被视为囿于学校之内的活动,应充分挖掘与利用家庭、社区文化资源,将其作为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以家庭与社区为起点,提供适切而有趣的学习结构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本来就充分显现在与社区、家长、学生保持的一种持续的调适过程中。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密切交往,教师可以进一步熟悉学生所在社区和家庭所独有的文化,并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开发丰富的课程与教学资源。

二、启示

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时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的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目的能否达到的重要条件。然而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中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问题的关注仍显不足。多元文化教师并未纳入师范院校教师培养的目标,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也没有纳入相关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实习更是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质的教师的诸多问题进行考虑,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拥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教师纳入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一)更新培养观念

更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纳入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教育挑战的日益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知能培养的课程进入许多国家师范教育修业计划。1977年,美国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规定所有未来教师都必须接受一些多元文化课程及训练。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被纳入师范院校的必修科目。许多国家师范教育修业计划中都有诸如文化多元论、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民族意识、“双语教育”等课程。我们也应采取积极的行为,将多元文化的需要纳入师范教育。

(二)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

未来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和素质,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满足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比如,可在通识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或文化人类学等课程,以奠定教师对不同文化与人、教育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还可以设置多种课程形式,开设少数民族历史,区域地理、乡土考察以及文化艺术等课程,对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文化形态、生计方式、社区聚落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增进教师关于文化、多元文化知识和相应的本土文化知识的了解,形成他们对本土社会多元文化的认同、接纳和归属感,发展教师的多元文化态度,增进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在教育专业课程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以训练教师具备观察汇集或采录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并将文化素材融入课程教学的能力。增设相应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增进未来教师对学生次级文化、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的观察与理解,协助他们发展处理文化差异的知识和能力。

(三)组织有效的多元文化教师在职培训

文化元素篇3

甚至一些国外知名内衣品牌在设计风格上开始寻求中国元素,将中国传统花卉图案融入其中,形成既性感又雅致的独特魅力。

“不管是意大利还是法国设计师,他们设计的往往是符合或融合本国元素的东西,中国如果丢掉本土的东西,便没了特色,也缺乏市场竞争力。我觉得还是要融合中国自己的东西,让世界为你们而疯狂!”意大利设计师ROSA如是说。

显然,目前在中国无论是文化界、营销界还是广告界,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肩负中国元素的复兴使命。

2006年10月27~29日,昆明注定成为广告、策划、营销人关注的焦点。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和中国元素国际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在中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多国业内人士的联合推广下,中国元素似乎一夜之间升温,并成为近期互联网上最热的词汇。

“中国元素在当前成为热点与时代背景有关,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六大强国的时候,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叶茂中对记者说,这个热点反映了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在发生什么,中国拥有什么。过去对中国文化在产品的运用上只是处于一个技术和符号层面,现在上升到一个心理层面,就是让世界来听中国的声音。唐装、丝绸之路等文化层面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发现和运用。

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国际,进行品牌输出的时候,如何体现中国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重要的是,当中国产品在全球的比重越来越大时,所倡导的中国元素其实就是中国形象和中国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施旭升说,无论是中国产品还是中国形象怎么识别,怎么代表中国,怎么让中国价值在广告、营销领域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国形象在英文中就是China―imaging,它不单是一个符号层面的意义,Made-in-china的东西在世界上太多,但通过产品能看到中国文化或代表中国的却不多。如何让中国产品真正代表中国形象,通过中国元素来提升中国品牌形象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当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身忽略的时候,国外企业正在大肆挖掘中国文化,把中国元素充分运用到产品当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回味的是,当那些外资品牌利用了中国元素之后,反过来在中国市场却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以NIKE为例。去年NIKE的设计师们专门为小皇帝詹姆斯设计了一款新鞋詹姆斯四代――中国红;此款鞋在中国市场只限量发售4500双,这个产品的理念和设计元素正是挖掘了中国传统的帝王色彩 新鞋的鞋盒以古代帝王的皇城门为主题,融入中国帝皇气派,鞋盒整体造型酷似中国皇帝玉玺,在盒内还配有类似玉玺的中国印章,球鞋内侧还印有代表中国区号的字样“0086”……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并且在鞋盒内外都印有詹姆斯独有的个人LOGO。这双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球鞋,将美国的篮球鞋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完美融合。并在发行的主场地,NIKE还特别选用了中国皇宫的红色殿门为背景。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李光斗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越发懂得挖掘中国元素。以著名手表企业瑞士国际斯沃琪集团为例,去年他们在中国设计的“狗来福”,首次推出以“生肖”为主题的特别款,迎接“狗年”的到来。这款产品,除了生肖外更挖掘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整款设计以红色为基调,红色在中国的新年庆祝中具有特别意义,它象征着财富、繁荣、来年红火。

文化元素篇4

1.1校园社团活动没有体现出职教特色。学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主力军,各种社团活动更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和彰显。作为以技能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理应有很多和专业技术技能相关的社团。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多数高职院校的社团与一般高校无异,多是一些文学类、音乐类、体育类社团,并不是说这些社团的建立是无意义的,而是相对于高职院校的属性和特点来说,应该有众多体现出职教特点的社团,所以在该类社团的数量上还有很大欠缺。

1.2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与企业合作乃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点,只有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校园内就感受企业的氛围,才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的实际需要。但是从实际来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者并没有产生互动,相关的积极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职教元素的对策

2.1从多方面突出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要想对其中某一个元素予以凸显,就要从多个方面一起入手。具体到职教元素的凸显来说,首先是将相关的职业规范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比如在工作中要求做到的技术精湛、吃苦耐劳、为人谦虚诚恳等,都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所体现,甚至可以将整个校园当做一个大的职场来对待。学生们在学校内就接受了职业规范和行业文化的熏陶,对于他们今后顺利的就业大有裨益的;其次是在教学环境建设上突出职教性。各种实训基地、校办工厂等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这些环境和设施进行建设时,也应该突出这种职业特色。具体的措施就是力求真实性,相关实践活动开展的越真实,职教性元素就越突出;再次是在宣传方面突出职教性,在校园文化的宣传过程中,如一些专题片的拍摄、一些讲座的举办等,都应该将职教性作为一个特色予以突出,让学生和外界感受到学校在职教方面的能力和实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职教的感悟和认识。

2.2从社团活动中突出职教特色。前文中提到,虽然当前高职院校的各种社团活动较为丰富,但是和职教真正相关的社团并不多,而是和普通院校无异,没有彰显出职教的特色。首先,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该委派专门的教师作为指导,结合专业实际,成立和专业相关的社团。在此基础上,所有社团活动的开展都要和社团的名称、宗旨相契合,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既实现了一般社团的意义,还使学生得到了技术技能文化的熏陶;其次,在考虑建立专业社团的同时,更要考虑到社团的日常管理。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校的各个社团,包含社团的创建、日常活动管理、竞赛评比以及社团人员的培训等,与此相适应,各个院系也应该有对照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的网络,保证各个社团健康有序的运行;最后,要使使社团和校园、社会相结合。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社团,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社团。通过走进生活的社团活动,不但能够让社团展现出良好的形象,而且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比如义务家电维修活动、进入企业义务劳动等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方式,真正发挥出了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体现出了一个社团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元素篇5

【关键词】湘绣 视觉文化 文化元素

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以视觉形式展现文化的内涵,以达到传播文化价值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从事视觉文化研究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纷纷将湖湘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灵感的构成要素,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内涵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湘绣作品把湖湘文化做到了可视化,人们可以通过湘绣作品这个载体更直观地感受湘湖文化,这是一个独创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传播弘扬湖湘文化的途径之一,更是湘绣发展过程中对湘湖文化的积极寻求和创新探索。

一、湖湘风物名胜在湘绣中的呈现

湖南地处我国的东南内陆腹地,空间上三面环护,南来湿润的空气由五岭阻挡,四季交替,棱角分明。这里山高路险,奇峰峻岭,俯仰有致,自然风光旖旎,各呈其异,早有“自古潇洒清绝地”的美誉。湖南有长沙的岳麓山、橘子洲,岳阳的岳阳楼、洞庭湖,湘西的凤凰、张家界,常德的桃花源,的故乡韶山,衡阳的衡山等名胜古迹。其风物名胜作为湖南文化之一,越来越多地呈现在陶瓷、中国画、油画、湘绣中,使作品更具有意境。在湘绣作品中就有不少以湖南风物名胜为设计元素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杨应修的绣稿《洞庭湖畔》,以青山绿水的形式表现出洞庭湖畔的壮观,其以用笔用墨的传统功夫见长,勾、擦、皴、点、染、线具备。他后来又创作了《洞庭清趣》巨幅双面绣。前者随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来到罗马尼亚首都加勒斯特,作为国礼送给罗马尼亚祝贺其国庆;后者现呈列于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此作品取材于湖南洞庭湖滨的河湖野鸭。

湖南是的故乡,湘绣艺人们更喜欢把韶山作为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陈白一、张一尊去韶山后,绣出第一幅《韶山全景》。这是一幅仿古形式的山水绣,浅设色,古色古香给人一种远古时代的感觉。在上世纪70年代集体创作了第二幅《韶山全景》,高2.45m,宽5.5m,这是一幅带有时代局限性的韶山全景。在90年代,吴冠中来到韶山也创作了巨幅绣稿《韶山全景》,作品有着突出的个人风格。2004年2月,湖南湘绣研究所绣制了单面绣《张家界》,高2.3m,宽4.9m,现呈现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另一幅双面绣《岳阳楼》,其背面是诗词手迹《沁园春・长沙》,高2.5m,宽4.25m。这两作品分别创下了湘绣单双面绣尺幅之最。

湖湘视觉文化正在向更大范围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和整理湖湘文化中的视觉文化元素,使之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历史名人在湘绣中的呈现

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是一种创新精神,意味着求变创新、与时俱进。

说:“湖南大国也,南阻五岭,北极洞庭,三湘七泽,惟楚有材。”在湖南的发展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众多的精英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引领着社会进步潮流,同时也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使湖湘文化走出地域的限制。

在湘绣设计中,艺人们喜欢把历史名人视觉化,成为创作元素,很多作品都是以当时的领袖人物作为绣稿元素,创作了很多价值连城的优秀作品。以为素材的湘绣作品有《去安源》《秋收归来》《绣像》《版画像绣》《在井冈山》等。在湘绣历史上,同时也是中国首创成功的黑白绣法作品为2010年的作品《在陕北》,由是湘绣城绣制,成为当年湖南湘绣界参加文博会代表作品之一。此作品绣稿为刘文西所创作,主要选自在陕北的生活为题材,采用黑白针法,创造水墨画的意境,表现的是转战到陕北时和本地放羊农民一起交谈的情景。这幅作品由三位湘绣大师历时半年才得以完成。传统的湘绣作品一般都是采用大红大绿,而此作品打破了传统湘绣作品的用色格局。

三、书法、诗歌在湘绣中的呈现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自我风貌,主要原因是把中国独特的毛笔和诗歌元素运用其中。在艺术造型上讲究意境和气韵,更多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在表现形式上则讲究集书、诗、印、画为一体。作中国画不可无诗,无诗便不成画,诗是画的点缀,画是诗的引申。一幅中国画,要以书法之笔作画,画成后又以书法提款,完后盖以金石印章,如此才可称为完整的中国画。

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苏子瞻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它说明书法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德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也说明书法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独特的关系。书法、诗歌与湘绣有着一脉相连的关系,因此书法和诗歌被视为湘绣重要的设计素材。湘绣自古以来是以中国画为蓝本,也必然把中国画的组成部分――诗、书法、印章一起融入湘绣中。随着湘绣的日益发展,湘绣诗也随之出现了。最初开始时,画师们所作一两句件简单的诗歌,后逐渐运用的越来越广,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湘绣的发展史上,为书法、诗歌作为湘绣的设计题材做出重要贡献的当属李云青。

李云青,生于长沙,1930年开始习画于湘绣著名大师朱树之,画艺长进,上世纪40年代时正式从事湘绣设计。他生性乐观,喜好品茗,精通古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正因如此,担当了湘绣题诗的创作。他深感受到湘绣题材的零散,在当时湘绣画师们具备诗歌修养的并不为多,很多画师们也忽视了书法、诗歌这一题材,因而他独自承担了创作整理湘绣题诗这一工作。经过数十年来的积累,创作了湘绣题材数百首诗歌,内容有山水、人物、走兽、花鸟,形式为七律、五言、五绝、散句等。像这样能自成一体的刺绣,在中国四大名绣中也唯有湘绣了。

四、湖湘图腾在湘绣的呈现

在湘绣的设计素材上,湖南的本土图腾永远是湘绣创作最有力的设计灵感来源。湖湘图腾为湘绣的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湘绣注入了湖南特色。湖湘大地自古以来就有着充满神话色彩的巫术文化,同时也产生出神奇、浪漫的图腾与崇拜习俗。龙、虎、蛇、牛、象、鱼、鸟、羊等都是湘湖大地不同历史时期的信仰和崇拜标志。在湘绣设计素材上,虎是最为典型的代表。湖南地区对虎的崇拜,特别是在乡间地区随处可见。在湘西地区,小孩子都习惯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在建筑上以木雕下山虎作撑梁饰件;在一些家具中,常以虎脚装饰桌、椅、太师床。现有湘西土家族织锦图案中称为台花的纹样,也与湘西白虎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湘西一些地区在祭祀时,将虎作为族徽,铸造在于之上作纽,虎成为湖南湘西的精神图腾。

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是繁衍湖湘视觉文化的母体,湘绣在湖湘视觉文化元素的发掘与对接中,取其“形”,延其“义”,传其“神”,在继承中求创新,逐步形成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湖南地域文化样式。今天,随着经济、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断加强。湘绣在湖湘视觉文化元素中的呈现正在这种交融中兼收并蓄、日趋完善、自成特色,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与关注。

参考文献:

[1]何满宗.湖湘文化新论[J].艺海,2009(8).

[2]许丛瑶.湘绣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

[3]孙颖群.湘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4]刘咏清.湘绣的原生态与市场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文化元素篇6

文化是在生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艺术,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对设计的要求也不同,本文从东方以中式设计为例,西方以美式田园风格为例,从这两个角度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对设计的影响。表现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继而来简述文化与设计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地域;文化;室内设计;关系

1前言

自古以来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而设计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可以说经济和政治间接的对设计产生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再也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上的需求。室内软装饰的设计形态和文化含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不同,在设计风格上也不尽相同。

2室内设计中的在东方的应用—以中式设计为例

2.1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

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升华。受中国古代封建皇帝制度的影响,传统的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强调知行合一,推崇儒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带有独立、鲜明和自主等特性的。华夏大地地理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由于处于近乎半封闭的地域,所以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几乎是独立完成的继而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人文特征。和另外三大文明古国相比,中华文化以它独特的姿态达到了统一和完美的传承。这种现象在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2.2室内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过程

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到现代社会,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久远的过程。在此期间人们的文化和审美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一些上层贵族对房子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遮寒闭雨。而是追求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美的体验。秦汉时期皇权高度集中,瓦当上出现了代表祥和,生机的云纹和葵瓣纹。由此可见人们已经将心里的寄托表现到装饰设计上来。而壁画作为一种装饰进入到室内设计当中;魏晋南北朝期间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的建筑多以木材为主。人们开始不习惯与席地而坐而是将家具升高,瓷器也渐渐的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代替了铜器。隋唐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国家富裕。进而在室内装修方面也在吸收前面的经验的同时更加把自己的特色发扬光大。家具陈设上开始注意整体的构图布局,种类繁多,造型端庄大气。用料多以竹藤,绳,布料等来做家具。在平民阶级,家具会刷桐油来加以装饰;到了五代宋元时期工业美术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为统治者对美术的爱好和重视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贵族对艺术品需求的增长,给装饰艺术发展的空间。和之前朝代不同的是,到了宋元“彻上露明造”①作为一种新的屋顶装饰方式代替了吊顶。但也有一种吊顶叫“天花”,分为两种,一种为网格条再加板子第二种为棋盘式。

2.3传统文化背景下室内设计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西方的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传统的中式设计风格也再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以中国传统文化做为背景的中式设计,在这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推陈出新,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传递文化氛围对人们生活追求的影响。进而创造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合中国人自己的中式设计风格。在略显厚重的传统装饰中融入简单的艺术,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渗透了极简主义。它不仅能使传统艺术永不过时,而且会使传统的东方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越久越迷人。

3室内设计中的西方文化---以美式田园风格为例

3.1美式田园风格背景

美式田园风格的产生应该与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殖民地文化深深的影响着美国的人民并且体现在设计当中。美国社会崇尚自由,向往开放,思想前进并且崇尚牛仔。美国的农业结构和中国不同,他们的农业,工业,商业会结合在一起,自然他们的建筑会具有娱乐,住宅,酒店的功能,大多数的“山姆大叔”②的是移民的后裔,所以他们依然具有性格开朗,单纯,热情奔放的美国精神,这种精神文化直接影响美国的文化底蕴和装饰风格,以及对美式田园风格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意义已逐渐形成。

3.2室内设计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

受美国历史的影响,在年轻的美国,美式田园风格的产生没有漫长的过程。但却具有鲜明的特色。务实、规范、成熟等特点在美式田园风格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美式田园风格吸收各地域不同的优秀设计元素,以舒适作为向导,宽敞而富有自然气息的。并且摒弃了繁琐和豪华。强调"本真",打造轻松宁静的自然风格。而它不同于欧洲的乡村风格,所以可以说美式田园风格既大气,又舒适,既复古,又前卫。

3.3美式社会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说欧式风格是奢华的在色彩运用上是艳丽的,那美式田园风格的色彩运用则是清新素雅的,古董白,月牙色在家居的色彩运用上是不可或缺的,突出格调的清婉惬意,外观雅致。而线条不羁但干净的休闲随意涂鸦则以花卉作为主要图案。美式田园风格的家具没有那么雍容与繁华而是多了分如同雏菊般的清淡和雅致,它们通常没有那么繁缛的线条,体积也不会那么精巧。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它不但具备与古典主义遥相呼应的优美的造型也更具备新古典主义的功能配备。这种风格简单明快。适合现代年轻人的使用。

4结语

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会衍生不同的设计风格。不管是在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还是向往自由平等精神的年轻美国。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独特的风格和生活方式。家具,地板和色彩做为设计元素的符号,来充当设计与文化之间的介质。这些符号受不同地域的影响,经过历史长河不同程度的磨练,在现代社会争奇斗艳,大放异彩。文化与设计相辅相成。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用自己独特的元素符号活跃在历史舞台之上。在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中国的设计更是吸收借鉴各地优秀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时,完善自己力求做到更好。

作者:王娅卓 张生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引文注释:

①彻上露明造:无天花(吊顶)的做法,有无天花(吊顶),也是殿阁与厅堂差别之所在。设天花的即殿阁型殿堂,以天花为界,在结构上明确地上下分开。无天花的,为厅堂式建筑。

②山姆大叔:泛指美国农民。

参考文献:

[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文化元素篇7

客家民居文化(围屋)

客家民居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与中国其它地区汉族民居建筑一样,客家民居也有聚族群居的特点,城堡式建筑是其一大特色。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汉族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以种姓聚族群居的特点和建筑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简介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以及当地人排挤,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建筑住宅。

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尽相同,例如,广东大部分的客家围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楼就风格各异,不过功能上却都大致相同。

建筑材料

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结构

文化元素篇8

第一个方面,世界博览会158年的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大家都熟悉,世博会首开记录是在158年前的英国,从那时开始到今天,全世界大概有28个国家举办过数十届的世博会。158年以来,世界博览会留给我们的思考,我认为有三:

思考之一:世界博览会将极大地促进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世博会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为现代化而铺设的温床。我特别要举两个国家的缩影来说明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比如今天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从1876年办首届世博会到最后一届美国人办的1984年的世博会,14届世博会从西部到中部然后到东部,这14届世博会就是美国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全部历史,美国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宣告它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中国的邻国日本,从1970年办首届世博会开始,到最近一届由日本人办的世博会即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这35年日本实现了什么?日本从一个二战最惨烈的战败国崛起成为世界综合国力二强。

思考之二:世界博览会鼓励创新并展示创新的最新成果。世界博览会挑战的是我们的智能极限。世界的伟大创新,各位熟悉的汉堡包、冰淇淋、电灯、电化、留声机、飞机、卫星等都是在世博会上首次问世的。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中国参与到1920年,70年间,我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中国在世博会上得过金奖的产品超过3万件,很可惜,绝大多数都已经灰飞烟灭,有些也已经彻底变形。1933年开始世博会再也不是商品展了,世博会开始诞生主题了,就在同一个主题下,让全世界各占其场,所以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定了一个非常豪迈的主题:进步的世纪,为了激励人类从经济衰退中走出,迈向长期的复苏。1962年在美国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西雅图举办了世博会,那一届的世博会气势豪迈,建筑高耸入云,各位去看一下西雅图最高的建筑,取名“太空针”,直插云霄,鼓励人类不断向未知的外层空间迈进,所以世界博览会留给我们的第二个使命就是创新,唯新为先,唯新为大。

思考之三:世界博览会应当极大地提高东道国和承办城市的国际形象。人人都在讲形象,上海现在居然在大大讨论关于“穿睡衣能不能上街”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我,我讲了两句话:第一,没有一个国家立法明令禁止某种服装上街,所以我们不会采取限制措施;第二,人穿什么衣服上街是自身尊严和社会认知的结合,让人们做理性的选择。这种事情不必讨论的,太浅显了,而我们却置深邃的文化问题而不问。谈形象,三个度来衡量,一:知晓度;二:喜爱度;三:参与度。今天已经过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因此人们需要在形象的传播和推广上不遗余力。很多人不理解,以为有5500年伟大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今天在世界上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让我讲一句很客观的话,我从事世博工作到今天近8年了,8年来我个人的深刻感受就是世界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的,相当程度上是矛盾的,绝不能用几个灯笼、几幅书画来诠释。各位殊不知在很多外国人的家里,中国的很多书画作品被倒挂。所以何为形象?我以为现在我们要着力做的就是把一个有根基的、有传承的、有骨气的民族形象在世博会上好好地推演一番,但是推演过程又必须虚怀若谷。我个人十分感怀去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开幕式的全球转播权被美国的一家电视公司即NBC买下了,就是这么一场开幕式让NBC最近得到了格莱美四个大奖,格莱美授予NBC什么?授予它转播创下了历史之最,就是所有在美国转播的世界重大事件,除了美国自己的几个事件之外,北京这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受众是最大的,说明这场开幕式从任何角度来评价都用了中国元素、世界语言,这就是形象。

有了知晓度,就必须让人喜爱才对,很多人误以为知晓了就会喜爱,并非如此。仅举一例,三聚氰胺的始作俑者昨天被正法了。三聚氰胺创下了什么记录?它成了世界2008年十大事件排名第六,而我们的汶川地震只能排名第十,还和缅甸海啸并列,你可知这个三鹿奶粉对国家形象破坏之烈,绝不是你知晓就会喜爱了。所以形象是先知晓,希望别人跟着喜爱起来,最后是参与。对于上海世博会,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应该的。一句话,世界博览会承载我们国家使命、国家责任和国家意义。

第二个方面,本届世博会生逢其时,它将经历人类历史三个伟大的转折,这三个伟大的转折都与民族、国家息息相关。世界博览会,每一次举办都必须有时代背景。本届世博会十分凑巧,有三个事件将成为我们的时代背景:一是经济,二是城市,三是科技。

首先看经济。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标志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开始,我们深陷其中已经14个月了。这一场危机爆发之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事先准确预测,也没有一个国家事后可以幸免。但是在全人类共同的努力下,危机终将过去。二十国峰会已经开了三回,第三次峰会明确预告世界经济危机已趋见底,并开始慢慢复苏。我们今天不谈经济问题,我只是告诉诸位,世界经济的复苏会以上海世博会的开始为标志,明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旗帜。

二是全球城市化极速发展。2005年7月23日,联合国宣告人类社会进入了都市时代,标志就是整个世界67亿人一半住在城里,这个趋势还将继续发展。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20年,2030年将高达60%,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4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整个世界70%的人将住在城里。所以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会主题,绝不是无病,这一主题选择是为了回应当今世界一大挑战――城市化。2010年世博会举办的时候,世界人口之最的国家将迈入都市时代,即中国人口中的一半将住在城市。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了,从8:2到7:3,从6:4到今天的45.7%城市化率,2010年将跨越50%,这是第二个转折,即城市时代的来临。

三是人类面临一场伟大的科技革命,文化现象一定与科技、与经济、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在过往的500年发生过两次科学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学革命是发生在17世纪,第二次革命是在19世纪前叶。现在是电子革命,电子革命让我们所有的生活模式大大改变了。其实英特网的问世已经40年了,那么现在酝酿什么?现在酝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它的核心词语就是绿色,即我们今天所谓的低碳经济,能源革命。金融危机爆发在现在,全世界重要的国家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纲领和国策,由此构成了我们今天整个世界的主旋律:低碳。这一场革命正风起云涌,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表明了我们作为世界上负责任大国的具体对策。

所以这就是我们本届世博会举行非常关键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刻,我们抓住它了,办博览会才有了方向。

第三个方面,中国赢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早在2002年的12月3日,在激烈的竞争中,世界为什么选择上海?选择中国?申博决不是如此的轻易,相反,这一届世博会的申办是有史以来最艰辛的申办,我们有五个对手,俄罗斯、韩国、波兰、墨西哥、阿根廷。胜利从来不是唾手可得,我以为我们赢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所走的改革开放道路,终于得到了世界的承认。我本人其实长期研究国际关系,中美关系一直是我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次奥巴马总统访华,有记者采访我,问我的心情如何?我说了一句话,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今天正好30年,第一次美国人准备平等和我们对话,所以各位,中国走的这条道路太重要了,这是我们赢得胜利的第一个原因,我们的改革开放完全符合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第二个原因,上海代表中国赢得这一届世博会的举办权,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我们这座城市具备的特质。第一个特质是激情。我走过世界不少城市,没有一座城市像上海这座城市始终涌动着激情,我个人认为激情没有褒贬之分,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安分,一种不满足,不安分、不满足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第二我们这座城市表达了一种远见。我们有文学家、政治家曾经在百年前就预测中国百年以后应当办一届世博会,各位这只是预测而已,我必须提到我们真正提出办世博会的第一人是已故的上海市长汪道涵同志,他在1984年会见日本友人时就谈到我们上海要办一届世博会。这是一位睿智老人的睿智之言,这叫远见。至于觉醒更不用说了,今天我们上海建筑工地有6000个,同时开挖的地铁有160组,人们都在做极大的承受和忍让,为的是当别人来的时候,上海的面貌可以焕然一新。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选择了世界十分关心的主题。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city,BetterLife。我们的会徽是在2004年10月30日公布的,这个会徽就是世界的“世”的艺术变体,它里面表达了三个人,有人说是一家三口,理解错了,这表达的是全人类,即你、我和他。合抱在一起两只手托着什么?一点绿,一点红,这两点分别是指月亮和太阳,隐寓世界责任。这一届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是海宝,这又是一个中文字,人民的“人”字艺术变体,这个作品同样表达了我们这届世博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气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第四个原因是我们有两个目标。此次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我们提出200个。最高纪录创造于2000年,来的国家有155个,来的国际组织有17个。从参观者来说,最高纪录是1970年大阪世博会有6422万人,我们提出7000万。有人说中国人好大喜功,其实不是的。我们提出200个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办的世博会,过去历届世博会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济济一堂地参加世博会,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世博会是可望不可及,有此心无此力。所以我们作为发展中的一员要竭尽全力。第二个数字是7000万,我们提到5%―10%是海外游客,剩下的是大陆同胞。什么概念?全中国大陆的同胞20个人只能来一个参观世博会,我们的容量是有限的,因为这是中国博览会,是世界博览会。

最后一个原因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刚才我已经说了,发展中国家参与这样的盛会有心无力,因此中国政府早早决定设立1亿美元专项基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我可以告诉大家,上海世博局成立的第一天,第一笔划入世博局账户的款项就是这1亿元,用于对发展中国家参展的支持。目前支持面是120个国家,尽管我们几十万援助一个国家,但是足够体现这一民族的真诚。

第四个方面,世博会筹备至今临近7年了,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有哪些重要的进展?首先是讲规划,上海世博会就建在中心城区。上海中心城区一共是600平方公里,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整个浦东地区占地面积超过了2/3。这一届世博会绿地面积是总面积的37%,世博会以后永久保留,世博园区里面有三个公园,里面有一个湿地公园,如果散步可以走4小时。我们的布局是在浦江的东岸有三个区域,分别是A、B、C三个区域,今后所有国家、国际组织所在的区域,浦西的D区是企业馆区,这里的一区叫做城市最佳实践区。目前世博园区全线推动的项目是110个。世博会作为东道国的中国,我们同样是参展方,目前最重要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我们主要搞的是一轴四馆,世博轴总面积28万平方米,站在这条道上,世博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条大道在世博会之后将与外滩、陆家嘴齐名,叫做第三个世纪中心。这次的中国馆,我们在征集设计标书上写了一句话,就是这个馆的设计师必须具备中国血统。我们不贬低国家大剧院,也不贬低水立方,我们希望这个最辉煌的建设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这个建筑高69米,这是本届世博会最高的建筑。中国馆的设计上充满了中国元素,比如里面的篆馆的周边墙上写了我们农历24个节气,馆的柱子是古代建筑斗拱的一种,横梁和纵梁有56根,寓意56个民族,56根梁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看到篆体字,上面写着东南西北。另外,世博中心将来是重要的会议中心。演绎中心是飞碟状,这个建筑很宏伟,18000名观众可以同时入座,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庆典将在这里举行。

我们作为注册类世博会在2002年12月赢得胜利,2005年通过注册报告,2006年3月22日我们向世界发出邀请,邀请到今天3年半的时间,全世界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赛,这是前无古人的。你看五大洲:亚洲45个国家全部来了,欧洲只剩下一个微型小国没来,美洲35个国家全部来了,非洲53个国家来了51个,剩下两个没来是未建交的。最值得提出的是,今天世界和中国未建交国家有23个,其中21个来世博会了。所以本届世博会充分展示了人民外交的魅力,也真正践行了同志50年前的判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届世博会让我们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本届世博会参展的50个国际组织也是最重要的,从全球性的像联合国,到区域性的每个洲都来了。全球云集在一起,为了什么?为了对我们支持、理解和参与。今天论坛的主题――文化元素,文化元素不是抽象的,建筑有人称之为是凝固的音乐,它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在世博会中的这些建筑,我最感怀的是没有一个是雷同的,没有一个是说不出底蕴的。什么是建筑的底蕴?有两句话非常关键,第一它必须深刻反映本国文化的特质;第二它必须尽可能表达对中华文明的尊重。只要把这两句话记住,我觉得国际交往就行了。

有人问我什么是本届世博会的遗产呢?我们认为整个世博会的遗产是在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什么叫做宜居家园。第二:什么叫可持续的城市化。第三:对文化和艺术如何保护和传承。第四:如何利用高科技保护我们的环境。

第五个方面,本届世博会,会面临怎样的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是我们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最大的负面现象――全球气候的变化。1950年到今天已经60年了,这是人类社会2500年最热的60年,极端气候现象此起彼伏,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也有一系列的努力。我们如何应对世界的努力,我们上海要通过《上海宣言》,这是第一个挑战。

挑战之二,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刚才我已经说了,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0%。其实中国城市的发展,世界最为瞩目,因为未来15年,中国还有3亿农民要变为城市居民。中国目前特大城市有118座,特大城市概念就是100万以上,超大城市概念就是1000万以上,我们城市几乎饱和了。全国城市大的有655座,全部饱和了,我们目前1/3的国土受酸雨的侵袭,70%城市的水源受到污染,所有的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严峻的提示,就是作为本届世博会的东道国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将何去何从。

挑战之三,是创新。这一届世博会将是展示创新的平台,作为东道国的中国,如何展示我们的创新能力、水平和成就。所以这一次无论是太阳能的广泛利用,还是多种能源混合能源汽车的使用,不管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还是黄浦江江水非常有效的使用,我们都会有一系列的高新举措,为了让大家看到以发明创造文明于世的中国同样需要发明创造。

挑战之四,就是管理。本届世博会的特征是时间紧张,我们预测观众是7000万,这样的密集程度,每天40万人乃至100万人口集中到世博,无论是交通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还是信息安全、金融安全、国家安全,我们都将接受全面的考验。

挑战之五,是公众素质应当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以为本届世博会其实最大的展馆是整个上海,最好的展品就是朝气蓬勃的中国人。因为人们看世博只是一个影子,人们看中国才是它的实质所在。这一届的世博会,中国人能否有素质,以虚怀若谷之心态观察世界,2010年将受到严峻的考验,所以在座的各位应当在不同的场合和渠道承担宣传和推介世博理念的重要职责。

第六个方面,这一届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会为这一民族所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个意义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基本尊严为本,以人的基本需求为本。我把志愿者的口号全部罗列,这能反映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情,叫做: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我们当好志愿者。刚才我已经讲到100多个馆,还有两个馆没有讲到,我在这里补充,一个是残疾人馆,破天荒造了一个残疾人馆。中国残疾人有多少呢?有8400万人。第二个馆是公众参与馆,激发民众创造热情,真正直接投入、参与世博会。

第二个意义是科技创新。这一届世博会带领一大批高新科技崛起,推进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文学艺术界直接投入其中几大产业,比如现代会展业,现代创意业,这是大家的本分。这一届的世博会,我仅仅举一例来说明,2001年、2002年我们在巴黎申博的时候,连一般的PPT都不会弄,2002年申博的最后一部电影,6分半钟,张艺谋大导演导的,耗资巨大。但是在6年筹备过程中,这些都不在话下了,这个提高值得表扬,文化艺术界应该关注这种提高,关注这种创意,这是我们的本分。

第三个意义是文化多元。中华伟大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组成部分,不要相信某种言论,说世界古老文明别人都已经灰飞烟灭,唯有我们源远流长,这不符合事实。我去过开罗、雅典,去过马雅文化所在地,去过约旦,伟大文明无不震撼,我们只是文明的一部分。对世博会许多文明和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不理解、不赞同,但是我们不能剥夺别人表达的权力,世博会是国家型的。

第四个意义是合作共赢。世博会对上海,对长三角,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有多大的促进?我认为我们少谈这些,因为我们得到的太多太多了。我们要谈的是别人得到了什么。我们期望别的国家都有所得,我们更期望国际展览事业得到更大的推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