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主治医生论文8篇

时间:2022-02-08 08:01:38

主治医生论文

主治医生论文篇1

 

随着医学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的日益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已经逐渐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心理治疗、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多元模式。这些都对医学生的以人生态度、道德行为和职业价值观等为重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和更迫切的要求。新形势下,建立富有特色的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紧紧围绕党中央制定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紧紧结合医学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及“90后”学生的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医学高专的临床医学专业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的助理执业医师为主要目标,相关医学类及药学类专业以培养医学技术、辅助医疗和药学专门人才为主,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医学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围绕医学高专学校的培养目标展开,体现医学性、实践性的特点。另外,“90后”医学生已经成为医学院校高等教育中的主体,从“90后”医学生思想现状入手,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四个渗透”

 

(一)渗透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对全面提升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二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三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医学生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一是医德的理论教育,一是医德的实践教育。医德的理论教育包括两大课程设置。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侧重强化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二是包含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医学语言艺术、医学哲学、医学美学、医学语言艺术等更具专业化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医学高专的医德教育不可能等同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医德教育,因其学制短的特点,别说把上述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开齐、开足,就连医德教育的核心课程《医学伦理学》的课时都难以保证。因此,基于实际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把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职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为例,在授课过程就必须强化医学职业道德修养这一核心内容。

 

(二)渗透卫生法律法规及医疗卫生政策教育

 

医学的职业性质,决定其基本关系是医患关系。随着患者法律观念、经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和结果及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学生防范纠纷意识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加强医药卫生法制教育是防范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在一些医学高专学校,或是因为课时安排紧张或是因思想上的本来不重视,卫生法律法规教育几乎就是空白。法制教育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法制教育中凸出卫生法教育是实现医学高专培养目标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是以《职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上,除了讲授民法、刑法等基础法律知识外,辅助补充讲授卫生法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卫生政策往往反映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动态,如了解医疗体制改革及现阶段的公立医院改革等,大多数医学生都很关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这事关医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紧扣了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就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渗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与方法教育

 

人际关系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别的重要性。行为失谐,尚可挽正;人际失谐,百事难成。只有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点,才能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现实矛盾,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全面发展,建设健康和谐的美好社会。对于医生这一职业来说,近些年,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差,危及医护人员健康生命的案件时有发生,医患关系持续紧张。如果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掌握一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掌握一些化解冲突的技巧,积极沟通,诚心诚意地同患者进行交流,绝大部分纠纷是能够解决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能够建立起来的。对于个体来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能力,作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来说,越早培养越好。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促使教育对象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理所应当关注社会关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在医学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渗透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把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渗透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表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下同)的教学中,如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就应该针对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举一些现实的例子,传授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另外,在第五章《遵守社会功德 维护公共秩序》及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及和谐家庭关系的理念及知识。表现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下同)的教学中,第十一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适合结合人际关系的内容教学,因为和谐社会理所应当就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渗透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医药文化载体的典籍大致分为3个类别。第一类是有关“医德”的典故,例如“孙思邈大医精诚”“范彬救人”“何澄医德高尚”等。据有关文献研究显示,中医药文化具有医德风范的代表性人物共557人,其中,有36位医家的医德言论在医德文化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二类是有关“医术”的典故,例如“张仲景望诊侍中”“华佗指戒”“张至和一诊值百金”等。除前述两类之外的则统归为第三类,即“医趣”类。主要是医学界的奇闻异事,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以上3类中医药文化的内容都可以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得到充分展现。

 

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可以促进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医学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方法、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任务是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方法来实现的。好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除了讲解、提问、案例及使用多媒体等常规教学方法手段外,医学高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及专业特点采取以下方法、途径。

 

(一)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培养学习兴趣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教育方式很难使理论教育取得理想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强调研究教育对象的接受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接受”,即表示人们对外在信息的理解、解释、择取、整合、运用的关系。接受理论给我们的重要的启示就是有助于我们转换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即从教育者的眼光转向接受者的眼光,把研究的重点转刭接受者方面。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接受者的主体性,把接受者作为主体,充分考虑接受者的需要。过去我们往往是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而不大注意同时考虑受教育者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实用知识技术教育之间划了一道鸿沟。其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把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因与学生需要的脱节,再加上医学教育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教育,让一些人对医学院校,特别是对学制短的医学高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心理。但是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不需要学习做人和学习为人处世,而是非常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需要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

 

(二)以“微实践”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

 

“微实践”是相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社会实践而言,是一种具有切入点小、全天候、开放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等优势,符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低成本、易习得、可持续”的内在价值要求的实践教育模式。 首先是以“大思政”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力配合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勤奋学习、诚信考试、待人有礼、遵守纪律、生活简朴、仪表整洁、爱护卫生、绿色上网等八个方面的养成教育。 三是以班级或以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以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讨论会。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参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在社区开展义务劳动或医疗扶贫活动。“微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的重要途径。

 

(三)以微群、qq群等新新媒体为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答疑解惑,对错误思想迅速纠错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通过微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外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一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二可以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确、健康、向上的舆论强势,对错误思想迅速纠错。当然,以上两个教育目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建立和谐互信的虚拟交往关系之上。只有营造出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通过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以真理教育人,以事实说服人,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主治医生论文篇2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16(2016)02-0034-03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使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理念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极大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

一、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各种外来因素影响,这就需要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满足人们健康是医学生的目的和追求,然而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疗事故、纠纷频发,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高尚道德,使他们能切合实际地处理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事故,这将促进和改善医患关系。医学生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政治特色,而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现医学人文特色。它们体现不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医学生加强道德教育。医学生医德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重要途径,而体现人文特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医学生人文教育能充分的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的是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德教育相结合,这不仅加强了医学生医德教育,还促进了医学生全面发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医学能力突出和医德高尚是社会的需求,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目标所在,因此,加强和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总之,医学院校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输送优秀的医学人才。

二、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缺乏新颖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学的方式要改进,然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践应用,使医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予以体现,这样很难达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试方式,还是传统的笔试方式,没有把具体实践作为考试的方式,这样致使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在背课本,很难体会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在的医学院校主要应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没有单一的课程,这样将很难使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医学联系到一块。对医学生道德意识的评估,主要是考试成绩的高与低,这样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难以量化为自身知识,质变为本人的道德意识,切实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中。总之,当前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内容单一、考试方式陈旧,这很难达到医学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政策的领引,忽视专业结合。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这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对医学生展开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其能够运用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正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紧抓住这四门课程的内容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优秀、现代化的医学人才。但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具有神圣光荣的使命———维护人类健康,其专业特色鲜明,职业要求突出,因此,医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精确掌握,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然而在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只是利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展开教育,没有足够认识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教育程度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距,这也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极大。一名合格医护人员不仅医术高明,还要更加具有爱心和责任意识,而当今的医学院校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教育的目标集中在政治原则上,比较空洞、浮躁,未能真正的与医学专业相结合,缺乏专业结合性,其教学目标与医学现实要求相差甚远,对医学生来说无感染力和影响力,很难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总之,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政策讲解,忽视专业结合,这样很难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专业相结合,难以达到医学生职业的要求。

3.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传统,效果甚微。当今,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否则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然而,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医学院校还是运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管理方式,这样会使医学生腻烦,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政策法规的讲解,通过这些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医学院校也是如此;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对大学生行为的管制,告诉他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多年的教学可知这种方式很难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我国也一直在加强建设,然而在实践中,对医学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不明显,效果甚微,这样会使医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医德价值观。长期以来医学院校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忽视医学人文教育,这样造成一部分医学生专业知识突出,医德较低。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院系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完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前,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是四门政治课,这四门课程与医学生的主干课程侧重点不同,偏差很远。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教育全过程,那么怎么才能使医学专业教师同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怎样才能使其能够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是专业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使专业教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讲课时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中,使医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医学高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单的依靠四门思想政治课,还要增加一些相关课程,如医学与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同时结合新的社会现象开设与医学生相关的课程,这样使其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院校关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少,并且课时少,涉及医学人文的较少,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课程体系,加强人文教育。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因此,学校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方式,如对教育队伍加强培训、去外学习等。同时各系部应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与医学生社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总之,医学院校应从课程完善、融合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重视实践和利用校园网络对医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真知,只有加强实践教育才能使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效果。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的医学生来说,在社会实践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颇为重要。医学院校要为医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条件,使其在实践中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创建丰富多样的社团组织,这样既使学生知识面拓展,也丰富了他们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无形中受到教育,树立为社会负责的意识。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医学院校要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走出去,同时与社会力量结合,共同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医学生既了解社会实际,又有外部鞭策,进而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事半功倍。21世纪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离不开网络,因此,要利用网络对医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网是大学生经常点击的网站,医学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天津中医药大学积极改进校园网,增加了“天中情”、“中国梦”等专栏,对医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对校园网络的建设要体现医学人文特色,弘扬医学人文文化,使医学生受医学人文的熏陶。总之,加强社会实践,改进校园网络对医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使其教育效果更明显。

3.以翻转课堂教育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在不断创新。因此,大学生的教育方式更要创新、发展,才能达到大学生教育的目的。翻转课堂教育方式是新兴的教育方式,且效果明显,因而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翻转课堂教学,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被动变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内化为自身修养。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越来越多且纷繁复杂,它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翻转式课堂教学能够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辨别网络信息,使他们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翻转课堂不仅仅注重课堂学习,还重视社会实践,能够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能使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能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由于翻转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地位转变,这进一步增加了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会使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总之,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交流方式,因此,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运用翻转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晨艳“.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价值与挑战[J].中国轻工教育,2015,(4):22-24.

[2]牛奔.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5.

主治医生论文篇3

[关键词]医院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内容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80-01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四个自信教育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四个自信。要进一步推进理论自信教育。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先进的理论的指导,各项事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远不动摇。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学习,加强思想理论精髓的学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尤其要加强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要进一步推进道路自信教育。中国人民今天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斗、艰辛探索、不断实践的结果。我们今天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是一条洗刷了民族耻辱的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一条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是一条国家富强之路,是一条让全世界瞩目的纷纷效仿之路。我们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要进一步推进制度自信。从第一代伟大领袖同志开始,我们不断探索和坚强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建设,各项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建立和完善。十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我们建立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是国家强大、人民富有、社会发展、民主复兴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制度自信不动摇。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教育。中华文明源于优秀的中华文化。这种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不动摇。中华文化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四个自信教育,是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是医院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要教育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繁荣而骄傲而自豪。

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决定国家、单位、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医院来说,其价值观应该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而奋斗。作为个人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国家层面做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要求做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要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们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为了国家富强,我们党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按照这个布局努力实施,我们国家逐步走向富强。我们不断加大民主建设力度,取得了可喜成就。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推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列思想和方针,并取得了可喜成效。在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依法治国不断推进。作为医院,要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尤其是要把医院诚信教育摆到重要位置,要努力推进医疗器械药品采购诚信、治病诚信、医院管理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价值观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党中央要我们不忘初心,指的就是不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这个根本。医院价值观,代表医院形象。医院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根源是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医院价值观问题解决了,医患关系也就和谐了。要建立医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把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量化到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去。

三、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医院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教育。医院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病人来开展。决不能以医务人员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要开展人道主义教育。救死扶伤,实现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医院的天职,对于那些经济困难,尤其是紧急状况下的病人,更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开展廉洁教育。要通过医务人员廉洁教育,杜绝受收红包礼金现象和药品回扣现象。要加强优质服务教育。要坚持做到,把病人当亲人,把病人当上帝。要开展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教育。要教育医务人员不但学习医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心理治疗、精神治疗方法和技巧,努力提高治疗效果和水平。医院职业道德建设,是落实医院以人民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具体行动。要用制度建设推进医院职业道德建设。要建立病人对医院的监督制度,病人对医生的考评制度,社会对医院的评价制度,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量化考评制度,医务人员的廉洁行医制度,医院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诚信管理制度。

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四个意识教育

要开展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教育。医院一定要讲政治。对于医院来说,要自觉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医院医疗各项改革政策,尤其是公立医院,如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政治方向、政策方针。医院一定讲大局。这个大局就是一切服从病人利益,一切服从社会利益,决不能用医院利益取代群众利益,取代社会利益。医院一定要有核心意识。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要始终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讲话看病要传播正能量。医院一定要有看齐意识。要向党中央看齐。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要向优秀共产党员看齐,向先进医务人员看齐。对于医院来说既不能出医疗技术问题,又不能出政治问题。一个优秀医院,不但服务周到,技术一流,管理科学,文化先进,同时,政治也是绝对可靠的。政治先进是其他一切先进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主办,2016年3-12期;

[3] 《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主办,2016年5-8期;

[4] 《党建》杂志,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主办,2016年5-10期。

主治医生论文篇4

一、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和中医学

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以中医学为主体性而言, 在哲学上表现出以《周易》、 道教、中医学三位一体的道本体论的系统关系。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中国文化中可谓一以贯之。表现为道统文化特性的中国文化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为最高目标, 因此, 尽管中国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 但都没有离此鸿的。就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而言, 以道的哲学思维方式所受的影响就更是显而易见。就中国文化的历史而论, 由于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所引发, 对道的抽象和身体力行成为思想家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道规范自己的理论体系, 并直接的影响了《易传》的形成和歧黄之术的理论体系。表现在哲学思维上形成了所谓的“医易相通”和“医道相通”的哲学观。道教为彻底贯彻和实现道家的终极关怀问题,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 在练功的实践中由于对中医学的需要, 实际中的道教与中医学的关系就必然表现为道教学者以道的哲学观对中医学的具体运用, 以及在修道的实践中以自身的练功实践对医道的理解而发展为道教医学。因此, 道教学者是在修道中身体力行的发展了中医学,并结合练功的机制, 对中医学的阴阳、 气血、经络、三焦、精气神、以及辩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等理论及实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其中,不但以医道对身体的作用加深了对道的理解, 而且也以道的本体理论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为中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的大家世人皆知, 为人称道, 例如葛洪、陶宏景、孙思邈等人。

显然, 中医学是主体存在价值关系的主体自为的学问, 而道教则是超越主体存在的自为的价值从而达到自在的学问。具体而言, 中医学在道教哲学的影响下, 以其老子“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制定了中医学的医学模式,而道教则具体的应用了中医学对人体理论的认识, 尤其是唐宋以后道教的内丹理论的成熟, 更是大量的借鉴中医学有关精气神的理论的结果。这些, 都表明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在当代讨论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问题, 最重要的当属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的问题, 非但如此, 就人类哲学自身进步的需要, 也极需从道教哲学中汲取营养, 以走出当代哲学的困境, 所以, 对道教哲学的研究应当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 道的本体论哲学研究一直不被世人所重, 或者被斥之为形而上学。所以,对道教哲学及道教医学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 因此, 应当引起重视, 这不但为中医学的继续存在和发展之必需, 以推动中国传统医学模式的进步, 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之必然; 就走出当代的哲学困境而言, 对道教哲学的研究也必然在发现其对本体论的贡献中认识到其重大的理性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

因此,道教哲学的道本体论意义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以道本体论对人的存在及医学模式的定位, 将决定中医学的今后的发展方向。表现为当代气功热形式的文化现象, 已透视出道教本体论哲学的潜在性影响。但进一步对气功理论的深入研究受到当代思维方式的限定而出现重重困难, 因此, 对道教本体论哲学的正本清源──对道教哲学在哲学发展中重新定位, 即在其自在的道本体上对人的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关切和可能实现的方法论中实现当代哲学的革命, 是道教哲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向。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 在对道教哲学的终极关怀所能实现的道路中, 反观中医学的理论和实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合理定位, 以发现西方医学模式中的问题, 并在人类存在的问题中发现其本质性的问题, 以此映现出道教本体论哲学的重要性, 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所实现的价值与自然之道真正的统一起来 ,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自为转向自在。显然, 这已超出了医学模式所研究的问题, 也正是这样, 才显现出中医学的整体和全面性, 因为中医学历来主张人的生存环境的自为不但是医学应注重的, 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应与其统一的, 因此, 古代的“儒必通医”的主张在当代不失其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道的形上学及其对人的形而下存在的统一

道的形上学问题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以道教哲学的形式来定位, 其中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主要的问题是道教哲学何以能够成立, 及其道教哲学的优越性何在以及对当代哲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道教哲学何以能够成立, 这一问题自在于道教的思想体系之中,如果以“智慧”定义哲学, 毫无疑问, 道教的思想体系中处处充满智慧, 如果从黑格尔的哲学标准定义哲学, 则道教哲学并不属于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哲学体系。道教哲学表明, 道教哲学以“道”的本体论规范主体的修为与“道”合一, 这种哲学在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始终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源于道家的“道”的哲学, 并以“道”规范主体的修为而成道教的形式其本质上是“道”哲学的统一性。今天看来, 这种哲学在人类哲学中尽管有相当多的内容需要完善, 但其表现的重要性是相当明显的, 因为主体的存在本质及其实现在本体中的地位是人类哲学的终极关怀之所在。显然,其中的形而上学与《周易》的形而上学同出一辙, 人的形而下存在的中医学体系的形上部分与《周易》及道教的形而上学统一, 这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 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不仅是医学, 而是关于人的完善自身存在的学问。中医学所包含的道德和伦理的思想, 以及人文关系, 天人合一及运气学说的规则 ,都表明实际上的中医学被中国哲学所包容。

但是, 应强调指出的是, 中医学的哲学因其对主体的关怀所必需, 导致其重要的理论支柱就只有向道家及道教的终极关怀中汲取。如果说中医学的发展是在的索取了道教对主体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形式而成功的解决了其中的重大的理论和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那么, 这一历史事实所反映的道教哲学中的关于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成就本身就成为当代重要的哲学问题。

老子在《道德经》中规范了道的本体论意义并在相当多的方面由此指示出主体的方法论。《周易》在基本的意义上指出了道的形而上学问题。关于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这始终是哲学的重大问题, 但西方哲学对此已无能为力。由于《道德经》和《周易》以道的方式对这一问题的限定, 使之对人的本质性存在的形式问题没有在基本的哲学意义上给出, 所以, 人类的存在的所有问题表明, 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中医学在映射这一问题中, 表露出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 尤其《内经》中的有关论述,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周易》和《道德经》及《内经》的哲学思维对当代的哲学发展及对中医学的继续进步将有极重要的意义。这已在近年的中国文化热中显见端倪。笔者在对人的存在的本质性问题的研究中, 结合西方哲学中的问题, 受《周易》的道器之论之启发, 形成了形而中论的哲学。 形而中论的哲学认为, 人对存在的认识,是以形作为主体认识、并分为形上之道和形下之器的始点, 人的存在形式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是世界存在形式中的形上和形下的“中间者也”, 因次, 人是存在中的形而中者。人是以时空的方式建立起对形的认识, 因此, 形而中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建立在时空的本体论基础上,并且与中医学的时空观统一。 形而中论的哲学体系将能很好的解决一系列的重大的中医学的哲学问题。(限于本文的篇幅, 有关的具体论述请参看笔者的其它文章)。

三、中医学的医疗模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道路

自晚清开始的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近代和当代文化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来,对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的研究, 其中的重要的反映思维模式及其哲学的中医学范畴几乎都以西方哲学的模式进行了解释。对于这些解释, 已成为中医学的哲学研究的主流, 但是, 由于哲学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失缺, 以西方哲学作为主体形式的研究就不能正确的和全面的反映出本在的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 因此,从本质上重新把握中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哲学───道家和道教哲学对中医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思维方式和其产生的对思维的形式的统一性是哲学的自在, 那么, 一定的知识形式将是其自在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结果, 哲学只是从形式中所发现的基本规则。因此, 就中医学的形式而言, 如果承认其是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独立的形式 ,那么,自在的哲学就是与西方哲学的形式所不相容的。所以, 与西方医学是西方哲学所生成的医学形式一样,中医学也只能是其自身的哲学思维所产生的形式。所以,从中医学的形式中分析其哲学思维, 体认其自在的哲学, 也许是比以西方哲学为主体的研究方式对发现中医学的哲学模式更为有利。

长期以来, 有关中医学的哲学的研究, 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其哲学思维属于辨证法的思维方式或朴素的辨证法, 由于中国哲学的自在方式产生的中医学, 使以西方哲学中的辨证法的方法认识和研究中医学形成相当大的曲解, 由此导致不但不能从本质上认识中医哲学, 而且对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相当大的障碍。因此,从哲学上的正本清源就是当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两者的理论关系在哲学中的统一, 构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中医的治法和治则的诸要素,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的关系反映出中医学中的认识论的哲学体系, 是与中国哲学的本体论一脉相承的。探讨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的关系, 分析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所反映出的中国哲学内涵 ,是哲学的重要任务, 而道教学者在修练和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功理功法, 无疑是对问题的解决, 而这些应在当代加以研究的。

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是对疾病认识并采取相关的医治方案的中医学的重要的理论,两者反应出的对疾病的认识, 就人是自然界的整体存在物于其中而言,是相当深刻的。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病因辨证等, 辨证虽有相当多的方式, 但以阴阳为体。 《周易》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论, 是辨证的总纲。施治与辨病施治虽表现为“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较为复杂的关系, 但只要在阴阳上辩病识证, 就可事半而功倍。总之,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学术修养, 与形而下的西方医学绝不相同。

由于以上的中医医疗特点的存在, 中医学人才的培养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这关系到中医学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教育体制而言, 由于与中医学自在的规律相悖, 已严重的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 降低了中医的医疗水平, 不但少有近古以前的大家, 而且使目前的中医学人才也青黄不接。

我认为, 中医学的发展道路应在以下的改革中进行:

1, 改革中医学的教材。应编写中医哲学教材, 增加开设以“道”为基本内容的“中医哲学”课, 锻练加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使学生建立起一定结构的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 以利于中医学的学习和中医的医疗实践。不但如此, 还应在普通小学教育中, 增加以中医学为基本的世界观和养生学教育, 真正的使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生产高素质的中华民族而言, 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2, 中医人才的培养道路, 应走“师徒制”, 这是中医学内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模式之传承所必需的, 这不但为中医学技术的口授心传特点所决定, 更多的则是中医学的道德伦理的特色所限定的问题。实践表明, 这一不成制度的制度, 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圣手。但现代的中医教育体制下少有这样的人才出现, 其中的教育体制不可不彻底的反思。

3, 中医学问中, 向有“学医三年, 天下无不治之病; 行医三年, 天下无可用之方; ”之论。因此, 中医学不同于其它学问, 其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是中医学者终生所追求的学术问题。所以, 政府在医学的管理模式上, 应尊重中医学的学术特点, 保护和礼遇中医学人才, 使其学术研究不被政治所左右, 并为其创造优越的学术研究和生活环境, 使优秀的青年能够走进学习中医学的大们并为此而贡献。这是保护和发展中医学的当务之急。转贴于

4, 改革中医学的医疗模式, 采用以中医诊断为主、西医医疗仪器诊断为辅;中药和道教内丹疗法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方法。

5, 抱朴子葛洪有“食补不如药补,药补不如气补 ”的重要的医疗思想, 因此,中医疗法应采用以重在内养精气神、以合大药为内药的治法治则为主, 辅以中药调整和治疗的道教医学体系。道教医学体系的实行, 不但可彻底根治疾病, 提高人们的生存境地, 并可在相当的程度上补中医和中草药资源的紧缺。因此:

6, 中医院的办院方针应以道教内功为主, 药物为辅; 疗养与治疗并重的医疗模式。 对患者授以道教内丹功法、四时养生、动静相宜为辅的医疗思想,在练功中辅之于中药。这一医疗模式的实行, 使之患者能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持之以衡并长期受益。

主治医生论文篇5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 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教学模式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探索,立足医学生全面素质考评,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重点,将医学生从传统的考试方式中解放出来,初步构建包括理论考核评价、行为道德评价、课堂实践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改革带动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活跃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涌现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医学生;创新人格;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80-03

[收稿日期] 2014-09-23;[修回日期] 2014-11-05

[基金项目]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教学模式研究”(13C30)

[作者简介] 汪慧英(1980-),女,湖南益阳人,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形势下,面对当代医学生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1]。加强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的探索,既可以深化思想政治课对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认识,又能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预见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往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形式僵化、内容单一、标准不统一、目标不明确,更多的是注重对医学生书本知识的评价,考核结果往往只能说明医学生的记忆力和一般性再现能力,根本无法考核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性、个性发展及思想、政治、品德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忽视了对医学生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的评价。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思想政治课评价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教育目标,促进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科学化,促进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理论考核评价

为实现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目标,我们对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的评价,要把核心放在医学生创新性的评价,由原来分数第一,变为创新第一;由原来的整齐划一标准评价变为动态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创新性评价。理论考核评价不仅要包括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原理,而且要包括应用性知识,特别强调注重评价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解和应用。

首先,创新考核评价命题形式。思想政治课程相比于医学专业课程而言,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考核采取题库组卷系统,题型基本固定,编制标准化试题,实行闭卷考试。被教材束缚的试卷、机械化的标准答案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扼杀了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人格[2]。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压缩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数量。传统的笔试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全部抛弃,客观题可以考察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完全放弃,但要减少比例。以前我校思想政治课考核试题中设有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客观题占到80分,最近五年,逐步改革命题形式,减少客观题的比例,现在只设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两种客观题型共占30分。同时,增加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综合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的比例,通过这些灵活的考核题目,考核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现从以知识点为主的标准化、规范化命题向以创新能力为主的多样化命题转变,从而避免临时突击背诵就能够获取高分的情况。同时命题还可以实现由教师命题向学生自命题转换,考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考核评价命题内容。以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道德行为素质考核为重点,对考核内容进行全面改革。第一,命题不限定在课堂讲授和课本上的内容,适当拓展内容。除评价医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评价医学生分析社会热点、国际国内焦点问题、剖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第二,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及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和相互融合的特点,使考试内容打破课程之间的领域,注意课程之间的协调和渗透,特别注意联系与医学相关的热点问题,评价学科知识的触类旁通和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把握。第三,突出对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结合医学生的专业,选择以材料分析题为主的考试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时代的脉搏,挖掘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重点考核并锻炼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人格的现状。

二、行为道德评价

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我们必须对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态度、思想修养、学习态度、法纪观念、集体主义观念等行为道德进行评价。行为道德评价不是以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要突出学生主体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评价氛围,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良好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因素。

首先,开展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德育评价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医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医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思想、能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医学生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的鞭策和鼓励,同样也需要来自内部的深思和评价。开展医学生自我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自觉性,帮助医学生认识自己近期情况,并找出差距,促使医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教育能力,形成自力更生、不断创新的人格特征。医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设计如下考核题目:作为一名医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生如何培养医德?医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等等。

其次,开展医学生互评。医学生互评是指医学生所在小组的组长或组长所在班级的学习委员对医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过程中创新人格的表现做出评价。医学生互评可以针对同学日常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生活作风,爱护公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情况做出评价;可以针对同学的责任使命意识、服务奉献意识、乐观进取意识、开放务实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宽容爱心意识等创新人格情况做出评价[4]。通过学生互评,医学生可以学会公平公正地评价他人,培养责任意识、批判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医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生生互动关系。

第三,开展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作为主体对医学生进行的评价。这种行为道德评价的教师往往是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主要针对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情况,医学生综合素质等做出评价。班主任(辅导员)评价一般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可信度较高且具有权威性。教师评价要注意班主任(辅导员)与医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相互了解,赢得师生间的尊重与信任,要关心医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和心理感想,要帮助医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三、课堂实践评价

课堂实践评价可以由任课教师灵活开展。根据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多的是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创新人格的评价。在教学中,更多地去指导医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变医学生应付考试的思想。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将医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体系的重点区域,在医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记录每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医学生课堂的出勤情况、发言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平时作业等多种教学要素实行“全要素”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前可以分配任务,针对任务完成情况同学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课程中可以设计特殊的教学环节,譬如时事讲坛、辩论、演讲以及课堂讨论,了解医学生创新人格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数。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把教学环节分化,教师除了自己备课、讲授以外,根据教学内容拟定阅读书目、辩论选题、演讲题目、讨论题目等,以寝室为单位在寝室长的带领下进行选题研究,自主完成拟定学习任务。根据合作研究的主动性、自觉性情况,由寝室长对寝室成员学习情况打出分值。根据选题研究,有计划地安排寝室代表做选题研究汇报发言,分享选题研究成果,并由班委会对各个寝室长的表现做出量化评定并打分。这样让课堂的评价既全面真实,又激励医学生培养创新人格。

四、社会实践评价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评价这一“指挥棒”引导医学生有目的地对社会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培养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医学生参观敬老院、福利院并参加志愿服务;深入社区、街道、乡村等开展义诊咨询、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假期安排学生深入家乡的乡镇、社区做实践调查,了解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对这些活动进行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医学生创新人格得以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既要客观公正地对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实践选题的价值、实践态度、实践交流情况、实践参与积极性、实践收获、团队协作等予以过程性考核,又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的质量、实践成果总结、实践手册填写的完整程度以及过程性评价的结果等开展终结性综合评价[5]。

总之,立足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行为道德、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考评,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人格为重点,构建符合时展要求的多维度、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有利于活跃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于创新医学人才的涌现。

参考文献:

[1] 曾云燕.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15):144-146.

[2] 周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制度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42-44.

[3] 王立夫.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90-93.

[4] 汪慧英,等.论以思想政治课培养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标体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7):33-35.

主治医生论文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医学;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56 ― 02

1. 医学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义

1.1 马克思主义于医学发展的理论意义

传统“生物医学”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因此,医学发展需关注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人文关怀则愈发重要。马克思主义正是基于“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着眼于全体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去探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生物医学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医学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逻辑有一定相容性。

1.2 马克思主义于医学教育的现实意义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医生自古以来承担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使命,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深的医学造诣,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与延伸,它所蕴含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哲学思想对当代医学发展、培养医学生道德情操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 马克思主义于医疗实践的指导意义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著中找到了“异化”思想,得出“科技异化”的论断,认为“工具理性”的膨胀侵蚀了“价值理性”的土壤。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得益于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推动作用,而作为医疗手段的物质载体,医疗设备所内涵的“工具理性”直接影响到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在倡导价值理性回归的同时,必然注意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中医生过分依赖于检验数据,往往注重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相对忽视了代表人类价值理性的人文关怀。显而易见,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医疗模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 当前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研究

2.1 当前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现状

首先,毋庸讳言的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概括性极强。从全书内容的结构来看,它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分别开设,05方案相对减少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更加侧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概述,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授课中涉及的概念之繁多、观点之深刻、运算之缜密,无一不是需要学生深入领会的内容。但根据05方案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大致50学时去讲授20余万字的教材内容。有限的学时数量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做到详略得当,这对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挑战。

再者,基于以上两点问题,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但是,受到专业限制,医学院校很少或基本不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等本科专业院系,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与同等级综合类院校竞争缺乏比较优势。此外,医学类院校往往授课任务繁重,开设医学专业课程较多,人文、社科类所占比重较低,从课程设置情况来看,“重医学轻人文”也是制约两课教学的关键因素。

2.2 当前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现状

首先,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具有理科背景的生源占绝大多数,人文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受以往学习经历的影响,很多医学生先天的认为哲学是一门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和专业学习相去甚远的教条学问,致使在医学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欠佳。

其次,从医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文、史、哲、艺术类课程很难引发学生的广泛关注。医学专业教育课业繁重,且对学生要求严格,在长期医学知识体系浸润下, 难免造成学生重理轻文,认为实用主义至上的认识偏差。

再者,从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来看,他们对人文素质、哲学思维的需求依然停留在隐性层面,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仍是学历层次、实践经验。概括来说,当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亟待优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一纸政令,它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

3. 增强教学实效的初步探索

3.1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首先,由于医学生知识结构文理失衡,所以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加强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教育。仅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来说,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也必须着重强调。随着医疗人才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一般本科院校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较考研压力更为强烈,有针对性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考研政治瓶颈,符合学生切身需要。

其次,受医学专业的影响,医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认识偏差,认为哲学是一门无用的学问,因此,在马哲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旁征博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用哲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弥补他们对哲学认识的不足。

再次,结合医学特点,充分利用医学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自觉运用哲学的方法论指导自身学习和实践,从医学生职业发展的维度去探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新途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物质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它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课,拓展和延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

另外,当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等新闻载体受猎奇心理和市场驱动,过激言论频见报端,必然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站在思想的最前沿,把握学生脉搏,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共产主义信仰。

3.2完善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教学则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社会实践、虚拟实践等诸多方式去实现。

首先,发挥课堂实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结合学生需要,调动学生热情,尊重学生观点,激发学生潜能,营造互动氛围,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建构知识,进而提升教学实效。

其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社会实践不可或缺。对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目的无外乎几个方面:第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共产主义信仰,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英雄纪念碑,开展唱红歌、赛诗会等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政治信念。第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理性看待社会现实。广泛开展“三下乡”、公益事业志愿者、贫困灾区救助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感悟去领会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第三,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结合医学特色,开展疾病防控宣传、社区义诊、医疗现状社会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推动专业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共同发展。 但是,实践教学势必受到诸如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安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和校方支持,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制,保障实践教学的充分开展。

再次,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已不仅局限于课堂内外。利用新媒体工具,发挥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和灵活性,建立QQ、微信、微博等虚拟平台,实现师生无时空限制交流,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突破,拓展实践教学新模式。

3.3重视校园文化的关键性。

校园文化的构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应该具备三个基本层面的文化因素。首先,从人文设施的物质层面来看,它需要一定的硬件作为基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是构成“人文”内涵的主要因素,与之对应的校园文化物质设施需包括“馆藏丰富且空间充足的图书馆;具有悠久历史或传承校园精神的标志建筑;覆盖广泛设备先进的综合文体场馆、环境优雅使用便捷的休闲娱乐场地”等。其次,从师生的主体意识层面来看,一方面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人文素质修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应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挑战权威的积极心态,敢于张扬个性,在辨证的求索中去探寻真理,获取真知。最后,从校园人文关怀的层面来看,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高校,应具备蓬勃向上的朝气,自由温馨的和气,求真务实的正气,攻坚克难的底气。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文社会学科,而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则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统一于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和怎样培养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符合时展要求的医学人才。在医学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校园文化发展的起始点,着力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而良好的文化氛围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参 考 文 献〕

〔1〕 李亚洲.“两课”教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28-29.

〔2〕 姚红,李英,张丽红.高校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路径探求 〔J〕.学术论坛,2013,(05):13-15.

〔3〕 张晋.刍议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失范及重建〔J〕.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2009,(02):124-125.

主治医生论文篇7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85-02

大学教学特别是以育人为直接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忽视教学的有效性。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图借用基础教育改革中“有效教学”的概念来表达,通过对这一借用的概念称谓进行符合中医药院校自身教学规律的重新注解,从宏观上疏理和阐释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方式,以期对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实现方式提供一种方向性引导。

一、当前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现状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几经改革创新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同样如此。比如:教育者的理论知识的把握还流于形式,不能活化运用理论知识,断章取义。此外在教学方式上,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的有效教学方式,要求教育者本身有灵活的课堂组织和应对、调控能力。并且要结合时政现实阐述理论所包含的意义,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适时适度进行引导,主动适应、选择和改造教育环境,抓住机遇结合实际进行有力的教育。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缺乏这方面的实施。最后,教育者本身应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便面对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上课风格,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专业性。为此要想获得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预期成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刻板枯燥的局面。

为了探讨中医药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之法,众学者各抒己见,如滕松艳的文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2月),认为教育主体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客体的关注、现代教育介体的利用、教育环体的整体优化成为提升思想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林海的文章《以合乎中医专业特点的方式立德树人》发表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4期,认为中医药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具有其他高校无法比拟的特殊路径:结合相关中医学专业知识来丰富、透析思想政治理论课诸课程的相关基本观点和原理。尝试对这一目前鲜有人涉略的问题之必要性和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企望开辟一条借鉴吸收中医学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文化资源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路径,为从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视野和角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可见众学者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方式方面,均认为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为了实现中医药院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整个教学环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二、中医药院校探索有效教学之法的宗旨是多元灵活,实事求是

科技的进步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目前教学手段和方法变得多元,这客观上活跃了课堂,使得教学展示能够色彩斑斓,有利于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更生动表现。能使课堂表现更为丰富多彩和教学讲授相得益彰,要实现主动服务学生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实现强迫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也要求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完善,以更好地为表达教学内容服务,促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1.利用中医药院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形式,理所当然地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方式的一剂良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又回到新的实践的曲折复杂而又不断发展的过程。比如,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深切感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充分利用本校附属医院的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实地参观考察,结合课堂学习中的理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好地把知与行结合与统一起来。既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的感悟及理论思维的能力,使思想理论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

2.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具有速度快、信息传输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灵活运用媒体技术手段,不仅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而且使许多知识和内容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比如在幻灯片上放映一些中医学传统典籍知识来辅助解释思政理论,以及一些中医药学研究现状,这也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力求把握现代手段与传统中医药文化有效结合的时机。

3.通讯设施的普及和网络的应用。随着手机的普及,上网功能的普遍运用,大学生网络生存的时空限制进一步减少。这既使得大学生学习途径拓宽,但也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学生可能由于上网而忽略了教师的讲授。为此教师要有力地组织课堂秩序,同时利用好互联网络,在课堂上将网络热点作为案例来解释理论。此外探索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通过校园网、教师博客或建立专门QQ群等方式,主动收集学生思想动向,探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得以在网络上无形延伸,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精神家园,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进网络工作。

三、中医药院校思政教师应让教学贴近现实,体现中医药院校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对社会生活并未有深刻的认识,对他们来说思政课程的理论讲授只是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并无多大关联,甚至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也很茫然。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灵活掌握理论,并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现实事件中感悟知识,进而运用知识指导实践。

深刻理解理论,并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讲授。教师对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了然于心之后,就可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教学,无论遇到怎样的课堂问答,教师应用丰富的知识让讨论回归课堂。为此在两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注重实践知识的积累,用于维持课堂秩序,应对突发状况。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完全按照科学知识学习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安排程序和选择教法,其学习方法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例如医学生由于专业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表现出专业化的特征,思政课程教师在讲述人生价值时可提及医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此引导学生在学业中勤恳谦虚,在生活中冷静宽容,在工作中竭尽全力。即便是最为聪慧的医学生他对医学技能的掌握也是来源于实践且回归到实践中,即临床治疗观察中,这也能很好地解释哲学知识中的真理来自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此思政教师要关注、分析学生的群体特征,了解他们的所需和兴致所在,还有他们普遍面对的困惑,从而在教学中能对症下药,组织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用这些深入浅出的道理讲述,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政课程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导作用,体会到思政课程理论知识是能让掌握他的人睿智并且强大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教师在中医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有效教学中是军中主帅,是掌舵之人。他能完成将书本知识向学生智慧、技能的转化,实现教育的目标,提升社会、国家中人口因素的质量,进而完成理论教学的目的所在,审视社会,指导人生。

四、中医药院校思政教学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针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环节。比如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育的方式应有在教学中加入学生专业领域内的例证,使得学生专业课和公共课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中医专业相当一部分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内容存在着融合交叉的紧密关系,例如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以及传统哲学中体现的中医药思想。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中医专业学习实际便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独特路径。

五、小结

作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之法最高境界当属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医药院校思政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下,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输送到医学生心中,为医学生认识世界、感悟生活提供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中医药院校思政教学的有效之方还在于褪去政治说教,改为潜在影响,甚至升华为医学生心灵的需求,这都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教授、表达水平的提升。总之,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的有效教学应是一种教与学的自然融入状态,应改变学生为了考试才去学习的态度,使得学生在分析现实和案例的过程中感悟领会理论知识。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润物细无声。隐去政治性,将现实性、知识性、文化性渗入医学生个人素养之中。

参考文献:

[1]滕松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

[2]林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的特征[J].科学社会主义,2009,(5).

主治医生论文篇8

为了培养卓越医生,并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文章探究了将“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的依据及其实施路径。

关键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探索的依据

(一) 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需要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为培养未来高水平医学人才而实施的重大举措。2012年首次批准了100多所高校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人才”、“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改革试点。据有关调查材料,被患者投诉的医生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们对待患者的冷漠态度或者是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甚至是由于医生不健全的人格而引起的。卓越医学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应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医德、丰厚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底蕴、健康的心理及与病人沟通的艺术。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医学院校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医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医德的形成、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丰厚底蕴的养成等无疑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 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国有统一的教材,如果不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只是照本宣科,不仅不会引起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相反却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其心目中的应有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增强其实效性。要想增强其实效性,就需要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对象是医学生,医学生更关注的是与其专业与未来职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且医学生面临着学制时限长、就业压力大等诸多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的特色进行教学。正如张耀灿所指出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善于通过不同人的不同业务实践,以相当的科学成果和材料为依据,帮助人们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尽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类型不同,但其共同的培养目标则是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思想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厚重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是培养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卓越医学人才的圣洁之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无可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将起到无可无替代的作用。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医学生献身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二、探索的实践

“教师与学生无论哪一方,如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没有兴趣、不重视、不积极、不投入,互相之间不尊重、不信任、不合作、不和谐,都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4]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为了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我们积极贴近医学生的生活实际。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5]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积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大连医科大学拥有遗体捐献纪念馆、大黑石将军山公墓、校园动物纪念碑、校史馆、大连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关爱病房(辽宁省第一家、大连市唯一的临终关爱病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医学与哲学》杂志社等丰厚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精神,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经常依托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常与学生一同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与医学生一同接受医学人文精神的洗礼。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既为师生掌握医学人文知识、了解医学教育发展走势提供了平台,也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课堂。如2014年10月17日,大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辽宁省首个以遗体捐献为主题的纪念馆,也是学校医学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大连市红十字会、大连医科大学的领导、基础医学院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部分医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遗体捐献自愿者戴秉忠老先生那“我不仅要捐献遗体,而且要永远把心留在大连医科大学”那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受感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是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进一步跟进来深化活动的效果。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更贴近医学生的实际,而且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总体规划。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统筹推进实践育人各项工作”的精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体规划,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互为联系,互相衔接,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我们组织医学生去校史馆参观,大连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正规医学院校,为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承载了为抗美援朝做出特殊贡献的无上荣光,经历了南迁北调的艰难辗转。学生们感悟对校歌中“你在战斗中诞生,你在磨砺中成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学校曾经有中科院院士沈其震、魏曦、吴汝康,药理学家张毅、生理学家吴襄等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学生们感叹这些先辈不仅是大医人的骄傲,更是大医人的榜样。并决心发扬大医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将来投身到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去。通过参观校史馆让医学生了解到学校发展的历史,进而继承前辈为国为民的光荣传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中,与遗体捐献中心、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实验室等共同举行“无语体师”的启用仪式与告别仪式。在启用仪式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负责致悼词,致悼词感人肺腑,增强了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在告别仪式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与医学生们一起手持向“无语体师”鞠躬默哀,献上表达敬意。医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对“无语体师”的谢意,在此情此景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医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悟“无语体师”的高尚与大爱,通过“无语体师”的启用仪式与告别仪式,使医学生真正感悟到“医乃仁术”的真正含义,并增强其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患者的关爱。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中,举行“无语体师”清明祭奠仪式,感恩“无语体师”对医学生成长的特殊贡献,使医学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看待生与死的关系,在未来的医务工作中善待生命,关爱患者,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服务。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中,开展“绿色校园在行动”活动,组织医学生清理校园环境,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三,鼓励医学生开展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医学生可以去医疗卫生部门、医院等医疗机构,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患者。使医学生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对医患关系问题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作为一名准医生应该如何应对如下问题:如医生可否接受患者的红包?医生可否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而随意增加患者的检查项目?可否为了吃回扣而随意为患者多开药品?医生应该如何面对医疗纠纷等现实的问题?为了厘清这些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加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还会请德高望重的专业人员加以讲解,使医学生能够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卓越医生为导向,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3] 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3日.

[4] 牛玉峰、黄立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主体角色定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8期.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650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