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8-08 13:51:54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09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WWw.133229.Com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05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08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08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0-101.

[6]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2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09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05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转贴于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08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08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0-101.

[6]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3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应初步掌握枢纽布置和主要建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加深和巩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和求实奋进的精神;并且在设计、计算、查阅参考文献及资料、绘图和编写说明书等方面提高能力,掌握技巧。毕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独立进行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科研工作的起点。毕业设计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选题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方法,是关系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科学的选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反应学科前沿,面向企业需求,以确保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在此,笔者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进行探讨。

一、毕业设计选题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有设计和论文两类,其中毕业设计典型的选题主要包括:水能规划,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拱坝及坝内、坝外溢洪道,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引水系统,水电站厂房,灌区规划及渠首渠系建筑物,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可供选题的范围较为广泛。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及选题人数。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绝大多是设计类题目,论文类的题目很少。在设计类题目中,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厂房设计的题目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毕业设计题目的70%。结合最近3年的毕业设计,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陈旧,重复率高

近3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集中于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土石坝及坝外溢洪道、水电站厂房设计等,虽然其题目较多,但是设计内容比较固定,选题没有新意,不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就业志向等的差异,年复一年,学生消极应付、老师视觉疲劳。例如,重力坝及坝内压力钢管的设计虽然可以根据不同的水文、地形、地质、装机容量等条件给出较多的设计题目,如实体重力坝、宽缝重力坝、空腹重力坝等,但是由于重力坝设计内容较少,重复性内容较多,重复率高。这对以后专业评估或复评非常不利。

(二)选题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

设计类题目基本是真实课题和模拟课题。真实课题是直接选自实际工程的课题,模拟课题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由于真实课题工作量和时间进度不易把握,选题难度较大;相反,模拟课题便于指导教师按照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和组织教学。因此,近3年来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模拟课题。但是,模拟课题由于缺乏实际工程背景,相应地涉及实际工程问题较少,需要学生进行分析的客观资料不多,导致毕业设计缺乏深度,图纸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

(三)选题偏离专业,学生无兴趣

部分指导教师结合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有的科研课题和社会服务项目研究内容并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据此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专业不符。导致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只能是过程锻炼,设计成果偏离其专业。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学生都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都希望应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偏离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片面强调一人一题

一人一题选题方式不便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完成,更强调团队精神。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不应片面强调一人一题,而应该根据师资力量,探索鼓励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按工程项目分大组,尽可能地多人合作一题,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也有利于真实课题的完成。

二、对毕业设计选题改进的建议

(一)坚持专业相关,体现学科特色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专业相关,体现学科特色。

(二)结合实际工程,理论联系实际

毕业设计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践性。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增加毕业设计课题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工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巩固、加深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反应学科前沿,紧跟时代科技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我国。由于我国是坝工大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陈出新。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却不可能完全体现,泛泛地课堂讲解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此类先进性的内容可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所选题目不必深入研究,目的是反应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紧跟时代科技发展,培养未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师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面向行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

现代水利水电问题日趋复杂化、综合化,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而且是经济、环境、社会和管理问题。面对水利水电行业新发展、新要求,多学科融合、多学科知识交叉是解决重大技术、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个人的工程素养之外,还必须具有团队精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面向行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特别关注和解决团队精神问题。因此,借助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毕业设计选题不应片面强调一人一题,而应该探索鼓励团队合作模式,多人合作一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选题也应突出综合性。参考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工作形式,建立毕业设计小组。小组成员按照企业角色定位。小组成员从规划、设计、施工等设计内容中自由选择。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总之,毕业设计的选题既要符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又要切合实际,应体现专业特色,面向企业需求,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

三、结束语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将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因此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本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及学科竞赛等环节。加强这些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有理论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技能及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挑战、适应社会的需要。

1改革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

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院根据按专业大类招生的要求,本专业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将实践课从理论课的辅助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培养计划,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为加强创新能力,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还增加了实践创新学分。

在实践性教学中,树立“重理论,强实践”的思想。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习实训为保证,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日常理论教学中,同样贯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在各门课程中开设的试验及课程实践等单项技能实践,使学生得到不间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试验、课程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部分实践性较强课程采取边讲、边实践、边练习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渗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如计算机应用技术、测量学和水力学等课程可采取边讲、边练、边实验的学习方式。

2结合理论教学,加强能力培养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试验)和课程设计等。其中课程实习主要有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和工程测量实习等。

认识实习是学习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工程现场实习,使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利枢纽类型、水工建筑物型式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水工建筑物的分类、形式、布置特点及构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现场识读水利水电工程图纸的能力;初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思想。对于认识实习,一般由一名专业教师为负责人和三到六名各专业的教师组成,按认识实纲要求,提前一至两星期联系好实习地点和参观内容及车辆;对于认识实习,学生要认真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批改,对于不能自己完成者,不给予实习成绩。

课程设计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工钢结构课程设计、农水课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设计技能,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善于运用设计图、国家标准规范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主要由任课教师或课程设计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指导及成绩评定。

3重视综合实习,实现培养目标

综合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学生通过施工工种的实际操作、现场参观、听取专题报告和参加施工劳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通过实习学生可对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和管理等建立一个整体概念,掌握几项施工工种的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概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场地的布置和工程管理模式;了解现场采用的主要机械设备的性能、构造及新工艺、新技术和先进的施工设备。生产实习中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生产实习指导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生产实习指示书和施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要求参加生产实习,最后写出实习报告和现场考试,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制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设计计算、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和资料及编写技术文档的能力。

4出现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

对于水利工程专业来说,毕业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学校对毕业设计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因找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无心从事毕业设计,对布置的毕业设计敷衍了事。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由于找到的工作与当初的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太对口,觉得没有实际意义,也缺乏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面对上述问题,设想采取以下解决办法:一是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不必等大四下学期布置毕业设计,可以在进入大四初毕业设计选题。大四上学期学生还没有进入找工作阶段,此时大部专业课已经学完,课程学习任务也不太繁重,具有一定的课余可支配时间,因此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心从事毕业设计。对于找到工作后,出现学生工作性质与毕业设计不对口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解决其思想问题,教育学生明白毕业设计不仅是巩固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对于从事各方面工作都是必需的。另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也可以根据学生即将从事的工作性质,适当调整毕业设计内容,激发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218-02

电类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既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毕业设计是电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能够提高学生独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当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2]。

1.毕业设计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在时间上重叠,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就业或疲于考研,没有心思和精力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影响。

2.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就业实习,所以已找好工作单位的学生并不能安心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而是靠实习之余加班完成,这致使毕设任务在时间上无法保障。课题要求的电路制作和软件编程、调试等任务没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大多为“纸上谈兵”,“真题真做”成为一句空谈,严重降低了毕业设计教学的预期效果。

3.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时间一般比较仓促,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题目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自身具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否满足任务需要等缺乏正确评判,因此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后期完成题目时难度大,任务重,难以取得较好的设计结果。

4.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期间缺乏教师引导,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导致毕业设计时不具备课题必需的基本技能,给后期毕业设计完成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5.如今毕业设计都集中在短短十周之内完成,而教师所指导学生一般都在10个左右。教师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非常有限。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时间短、任务重的客观现实下,导师在指导中难以做到因人施教、细致入微、面面俱到。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高校都开展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探索[3,4]。我们以推行导师制为核心,进行了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1.改革内容。①加强对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过程指导,让学生具有明确的、感兴趣的专业主攻方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为后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②改变传统在大四下学期做毕业设计的教学体制,根据情况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避开毕业设计阶段与学生就业、考研之间的时间冲突,又可以相对延长毕业设计的时间,既能确保学生有时间在校安心完成课题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让导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毕设指导效果。③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严格过程管理与考核。让指导教师切实负起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改革措施。在实践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了专业导师负责体制[5]。所谓专业导师负责制,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在大三开始选择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并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最后由专业导师布置和指导其毕业设计课题。

实施专业导师制,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发挥教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3.实施办法。①建立专业导师制度。从学生大三开始,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和导师之间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由专业导师指引学生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构筑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毕业设计阶段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运行模式上,由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导师,同时注重从企业聘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导师。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并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项目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实训指导项目,以及参加每学期由导师制定的专业训练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培养模式上,大三为导学阶段。导师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毕业去向(就业或读研)来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学习要求,并帮助其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强化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出职业生涯规划;大四为导能阶段。导师为学生制定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课题。②加强专业导师队伍建设。专业导师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熟悉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关注相邻的交叉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保证专业导师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导师队伍。在专业导师制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理论功底厚、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工作态度认真的老师。这就敦促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地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要建立一支良好的专业导师队伍,就要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和科研,争取各类课题;此外,还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以此带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③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专业导师制基础上,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在大三就开始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和实施工作,这就相对延长了毕业设计的时间。专业导师通过强化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跟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既有利于搞好毕设环节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就业选择。学生可以安心做设计、写论文,并能合理制订求职计划和安排求职时间。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大三上学期就让学生熟悉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之余,围绕课题的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文献检索,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为后续的课题设计与制作奠定基础;大四上学期,导师指导学生按照毕业设计题目所要求的设计内容,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软件的编写、调试,最后完成系统的安装、调试、测试和分析;大四下学期,导师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要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因为学生已经真正完成了题目要求的设计任务,所以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和切身的体会,论文的撰写也就变得非常容易。④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与专业导师制相适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和评定标准,强化毕业设计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修改当前对毕业设计结果验收与考核的标准,并严格按照“真题真做”的原则对教师的指导效果和学生的毕业作品进行评判和成绩评定。

三、改革效果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我院教师队伍综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条件更加完善,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教授、博士为主体,建立了12个博士、教授工作室,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上,我们进行严格论证和把关,确保90%以上题目为工程设计型,所有题目在三年内不得重复,并做到一生一题,真题真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专业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近两年来,学生在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2012年,获“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二等奖3项。获“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项,西北赛区二等奖1项;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个人一等奖2项、团体二等奖2项;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北赛区现场比赛中,本专业选派的6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并有两支队伍进入了全国总决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

四、结语

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在前期专业课学习中做到目的明确,方法正确,系统地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课题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调整毕业设计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真正实现了“真题真做”。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业成就感。通过改革,切实提高了我校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敏,孙永河.毕业设计形状分析[J].价值工程,2012:167-168.

[2]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4-87.

[3]李庆武,霍冠英.电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电气教学学报,2011,33(1):9-10.

[4]詹华伟,张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控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74-77.

[5]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30(7):84-87.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实习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18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Reform Combined with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WANG Yu, ZHANG Ping

(College of Hydraulic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Engineer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ching highe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However, due to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 system and the university culture change and other issues led to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t is difficult to reach innov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summary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on stage, to practice teaching in understanding practice, production internships, graduate school internship proposed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program,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quality hydropowe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internship; reform

0 概述

在2009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做出庄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非化石能源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①水电作为目前可再生和非化石能源中资源最丰富、技术最成熟、最经济、电网吸纳最现实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改善电力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的水电开发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水电总装机已突破2亿kW,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3亿kW。尽管如此,水电在整个能源中所占的比重目前仅为14%,因此在可预期的未来,水电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规模和目标才能顺应我国水电发展的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高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形势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及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造成了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教学存在认识实习“走马观花”、生产实践实习“雾里看花”、毕业实习“难上加难”等问题。④⑤⑥

1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现状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这样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工学学科,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是否能够实现无缝对接,直接胜任实际生产和工作任务。然而近些年国内高校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却出现了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国内众多教育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⑦⑧⑨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以使学生建立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增强工程概念为目的;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基础;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习受实习场地、生产安全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制约,无论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都只流于形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强。(2)实习经费不足、时间不足、指导不足,影响实习质量。由于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之大中型水利枢纽多位于山区,远离学校,实习成本偏高,导致实习经费不足成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项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3)实习场所联系困难,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模式下,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出于经济利益、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造成实习单位联系困难。(4)安全责任制,影响了实习项目的开展和实地单位的能动性。按照学校要求,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仅负责联系协调,而且还要负责安全。在学生人数多,指导老师少的局面下,安全责任全部落在指导老师身上,使得指导老师的任务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当好安全员、协调员和保姆。这种要求的错位,不仅是教师负不起的责任,而且限制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和实习内容的拓展,降低了实习教学效果。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对该专业工程实习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结合地域优势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改革

结合地域优势水利水电专业工程实习改革是针对该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不同要求和目标,结合学校周边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单位进行整体和局部,参观和参与,动眼和动手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2.1 认识实习改革

认识实习是让学生通过实习,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内容、发展动态、所涉及的工程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认识实习的目标,认识实习中学生主要是以动眼和动脑为主,教学的重点主要是促进学生对于专业内容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认识实习主要以水利水电工程参观及网络媒体资料收集形式进行。参观的水利水电工程主要选择学校周边典型水利工程,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缩减实习成本,也便于实习过程中安全管理。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在实习过程中与实际工程做对比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以三峡大学为例,由于学校位于水利水电工程丰富的湖北省宜昌市,其周边既有诸如三峡、葛洲坝这类巨型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如西北口、香客岩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结合三峡大学的地域优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主要选定不同特点的典型工程进行,例如三峡-葛洲坝大型梯级水电工程,渔洋河流域不同坝型和水电站类型的水电工程。由于认识实习以拓宽眼界为主,因此参观的工程较多,如果学生全部集中进行,势必会造成实习管理困难、安全责任大、实习效果差等问题。因此,认识实习将学生按工程一次容纳量进行分组,然后在各实习工程之间以循环的形式进行(图1)。实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任务、主要类型、组成建筑物及各个组成建筑物的作用。学生在实习前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工程资料并整理实习提纲,同时签署安全承诺书。教师在指导认识实习时主要以介绍、讲解和启发为主。实习成果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完成实习报告,并以5~6人组成实习小组,进行实习成果整理的汇报展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相互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更好地达到认识实习的效果。

2.2 生产实习改革

图2 生产实习流程图

水利水工程生产实习是使学生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对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关键环节及步骤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解。鉴于目前生产实习安全责任大,实习单位管理困难而造成生产实习难于顺利开展的原因,拟对水利水电工程生产实习进行如下改革:(1)生产实习采用“总了解”―“详任务”的模式在学校周边水利水电设计院或施工单位进行,也即首先由老师统一带队进入设计院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流程及施工流程的了解,主要以视频讲解、实地参观及工程师现场讲解的形式进行;其次对学生以10人左右的规模进行分组,建立实习小组与实习单位具体科室的联系,实习科室给学生分配安全风险较低且学生易于完成具体任务,例如图纸绘制、简单计算、工程设计等,并限期完成;学生接受实习单位的实习任务后,可将任务带回学校完成,并定期相实习单位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及问题交流。(2)生产实习过程实行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制度,每个小组分别由校外实习单位一名工程师和校内一名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分配和成果的评定,并给出成果成绩;校内导师负责任务的完成及其完成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并给出实习过程成绩。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明确的责权关系,更有助于生产实习完成的质量。(3)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过程成绩和实习成果成绩两部分组成,并分别由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给定。(4)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与工程现场和实习单位的实时沟通和联络,掌握设计或者施工工程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实习任务的有效完成。生产实习流程图见图2。

2.3 毕业实习改革

毕业实习是使学生能结合已学专业知识和毕业设计任务,将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普遍存在参与少、讨论少、接触少、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建议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就近在学校周边的水利水电企业单位进行。首先学校与相关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企校联合实习基地,明确学校与实习单位对应的责权利,进行制度化和常态化管理;其次学校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再将学生分配到各生产单位及责任人。毕业实习前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确保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导师给出实习鉴定及实习成绩,实习鉴定作为重要毕业条件归入学生档案,同时学生返校后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毕业实习成果汇报。实习单位可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选定优秀者在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校为实习单位实习导师计算工作量,提供指导经费。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调动了工程单位实习导师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客观要求。目前由于教学管理体制、企业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工程实习环节较为薄弱,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所在地水利水电工程的地域优势,本文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可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2012043)

注释

① 单晓东.水电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科技支撑[N].中国水利报,2010-09-16.

② 曹楚生.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5):550-553.

③ 李国栋.中国水电发展概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7(4):222-223.

④ 龚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06-107.

⑤ 李旭.水利水电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蔬菜,2012(4):58-60.

⑥ 刘闯,邬万江,韩明辉.工科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206-209.

⑦ 程红强,胡良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9):219.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45-02

实践教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专业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以前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关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课程实践教学探索及科技创新活动探索,对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构建了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大体系、由“军事理论及训练、劳动课、体育健康与测试、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基本实验教学、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校内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重点建设,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形成了专业培养规模、知识结构、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结合更加紧密,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更加健全,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1.1 指导思想

为加强实践教学,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整体关系。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必须根据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摆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位置。同时,也必须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需求规范。

1.2 基本思路

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素质、能力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保证,形成一个相对独立、整体优化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3 实践教学目标

1.3.1 思想、道德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修养,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具有遵纪守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思想理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立足水利,面向社会,献身国家的价值观。

1.3.2 基本技能目标

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包括:工程测绘技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技能、土工和水力基本参数测试技能等。使学生掌握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监理等工作。

1.3.3 专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再认识,了解专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地位,培养扎实的专业思想。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的技能,全面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具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专业技能。

1.4 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第一模块:基础实践模块。以军事理论及训练、公益劳动、体育俱乐部训练、读书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两课)、社会实践与调查为主线。

第二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以教学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活动为主线。

第三模块:综合实践模块。技能强化、提高训练,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走向社会,走向生产第一线。

第四模块:科技创新模块。通过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课外课题小组等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今后科技服务、科研项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1 实践教学内容管理

实验课根据各课程教学大纲配合理论教学进行。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均要求制订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

2.2 实践教学运行管理

学院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宏观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综合专业实践课程、生产实习由专业教师主持,根据实习内容安排若干名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2.3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1)由组织实施单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制定了详细成绩评定方法与标准。

(2)根据学生评价、论文(报告)质量对主持人、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定,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3 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3.1 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稳定人才,让教师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位置,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

二是引进人才,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严把人才引进质量关,同进,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教师以系为单位组织教研活动,以学科和学科研究方向为单位组织学术团队,每年召开院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作学术报告,鼓励学科人员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学术活动。

四是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对新进教师,凡是无工程实践经历(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的必须到生产单位锻炼半年以上,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2 加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完善水利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建设,并结合专业教学模式及特点,创建节水灌溉试验室、水泵试验室和水工建筑学实验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能进行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项实习和综合实习。

3.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坚持开门办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宗旨,密切联系工程单位,建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运行管理等综合性强、水平高、效益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实习基地可作为本专业产、学、研基地。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结合实习基地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多方面、全方位地开拓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能满足全体学生顶岗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实训功能,并以产、学、研结合为发展方向,扩大实习范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4 制定科学的实习方案

对毕业实习采取统一安排与个人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在最后一学期,有部分学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或已经有了就业意向,为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学生可以到接受单位(或者接受意向单位)实习,但实习要求与统一实习的学生相同,教师要给予指导。分散实习的学生采用实习答辩和严把实习报告质量关的方法确保实习效果。运行几年来,效果良好。

3.5 改革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1)选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所用资料、数据必须真实,应为实际工程。同进,题目应适应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管理的需要。设计题目,须通过系专业委员会审定,方可执行。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在毕业设计题目中自行选择。

(2)课程设计答辩:规定在课程设计时,对部分学生进行答辩,参加答辩人数不应少于30%;不参加者,最高成绩为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毕业设计:学生须通过毕业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学院及部分实践工程单位人员组成。同时规定:工程的规划、分析、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图纸等所有设计成果必须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4 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与科研训练

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活动必要组成部分,为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工程(工作)实践、科技创新、普法宣传、青年志愿者、环保宣传、学习经验交流、大学生演讲比赛、文体、走进军营等活动。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进行科研、生产实践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部分学生参加进来,得到了很好地缎练和提高。

5 实施效果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实践教学体系等各项条件均达到了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出了高等教育要体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要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教育方针。使毕业生具有了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些年来有100余名学生参加了近3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参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和科技作品竞赛。近几年来获部级大学生竞赛奖励29项、省部级10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

6 结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素质、能力培养,以实践技能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保证,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优化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石。

水利水电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专业特色;信息反馈;多模块课程;产学研;大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2-02

大类招生通常是同院系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至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目前,按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是国内高校招生培养改革的一种新趋势。[1]大类培养满足了学生专业选择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但是,该培养模式也容易造成专业选择冷热不均,既影响弱势专业的持续发展,也增加强势专业的教学负担和就业压力。这一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因此,在大类招生的压力下,弱势学科的持续发展是摆在国内同类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专业发展受限,与专业特色不鲜明、社会认知度不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等有极大的关系。[2]因此,在大类招生与培养的大背景下,坚持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形成具有行业或地域优势的特色专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3]本文拟从基于多途径动态信息反馈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产学研资源有机整合的角度,提出地方高校培养水利水电类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化模式和思路。

一、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

1.基于多途径的教学效果动态反馈机制

学生的社会评价和校内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和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建设应主动对接外部信息反馈渠道。为此,应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了解水电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工作、学习动态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反馈渠道:社会评价信息反馈,主要通过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调查、校庆活动、电子邮件、座谈、用人单位回访等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实习生的评价。校内评价信息反馈,包括:校督导组、学院督导组不定期听课,同行及领导不定期听课等,及时反馈教学问题;在期末组织在校生评教评课,对教师和教学效果给出评价;毕业离校时,组织学生代表座谈,对培养过程和育人环境提出意见。

2.基于动态反馈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在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中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水利工程人才的动态需求。

理论类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在校生和毕业生信息反馈情况,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流体学科和固体学科两条线的特点,采取“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模式,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统一水利类专业基础平台;在专业模块中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建立了大容量的跨专业和学科的选修课程群,开设技术前沿的专题课程,构建了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方向、技术前沿课程四大模块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

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构造“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按基础训练层、提高训练层、综合训练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为实验模块、实习模块、设计(论文)模块、课外实践模块;实践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将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统筹设计安排,通过系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模块课程扩展增强学生专业适应能力

水电专业多模块化设计[4]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传统的水利和水电工程建设将逐渐迎来发展调整期,专业设置上需要有所变化;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学生具有宽口径的就业能力。因此,本专业需要在专业模块设置上未雨筹谋。

基于大水利的理念,在水电专业培养计划中分别设置水利水电国际工程管理、农田水利、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在修完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相应的课程模块学习,使得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扩大到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水文水资源等领域。

二、产学研资源整合助推水电专业特色化建设

1.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办学

通过与行业主管部门、生产单位进行密切合作,形成相应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是水电类专业谋求行业和地域特色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与湖南省水利厅、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省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总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湘江建设开发公司等行业主管部门及投资、设计、生产单位签订了一系列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同时,通过学校与行业及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质量要求的研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吸引行业单位与部门参与教学建设和教学活动。通过上述措施,水电专业培养的人才始终能适应社会和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招生规模、就业形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发展和提高。

2.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资源,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有效挖掘校内实践资源,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水电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创建网上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校内能得到初步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建设校外水利水电实习基地,紧密结合依托工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设置新的生产实训环节,以弥补校内实践不足之处。通过资源整体,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相结合、现场操作训练与计算机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3.校内导师引导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在借鉴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5]的基础上,水电专业近年来开始在大三(学生分专业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制既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学习、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引导,还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和生产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项目、个性有所不同,同样学生知识结构、个人兴趣等也相差较大。例如:单从项目类型来分,可分为科研型和实践型,分别适应于不同学生。科研型适应于有志于进一步深造读研的学生,实践型适应于希望毕业后直接从事生产项目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导师和学生,鼓励师生之间的自由组合。近年来,一批大学生创新性试验和研究性学习等立项课题大多来源于老师的课题,学生们通过项目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通过与省内外水利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将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程知识的高级技术人员请进校园,弥补校内指导老师在工程经验方面的不足之处。我校水电专业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指导学生: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教学或作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最后半年安排部分学生结合科研或生产进入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每年选取部分学生,采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水利大类人才培养是人才培养创新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在此大背景下,建设具有行业和地域优势的特色专业,培养特色鲜明的水利水电专业人才,是保障本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行业与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论述了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水利水电专业依托于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契机,坚持专业特色化定位和发展,不断积累行业和地域优势,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来本科生招生人数和就业率稳中有升正是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肯定和鼓励。

参考文献:

[1]熊晓燕,肖蕙蕙.地方高校实施按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7):121-124.

[2]谢永和,殷文伟,李俊来.地方性高校部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26-27.

[3]刘尚蔚,于国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2):206,2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