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8篇

时间:2023-02-27 11:10:28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1

有一位母亲找我咨询,她问:“我的儿子从3岁起学习英语,他很感兴趣,5岁多就把小学课本学完了,现在学习中学课本。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培养他?”

她是在咨询,但口气里颇是有点兴奋。相信其他家长听了,也会觉得这个家长“教子有方”,这个孩子也特争气―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学英语这么棒该多好!

我怎么回答她呢?

我反问这位母亲:“正常孩子6岁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那时候,您的孩子恐怕初中的英语已经读完了。老师这边从ABCD教起,那边您的孩子该干什么呢?他在课堂上的时间长期这么白白浪费,说不定就会产生些不良习惯。

“赶上开明的学校,开明的老师,能从实际出发,允许孩子不上课,学习其他内容;或者当科代表,给老师做小助手,强化已经学过的英语,锻炼做事能力。真能这样,对孩子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可万一不是这样,孩子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上课肯定没兴趣,免不了上课走神,玩东西,甚至给老师接下碴儿,老师肯定批评他。这一来,他的情绪会怎么样?他的整体发展会怎么样?

“再者,您重视了英语,孩子的其他基础素质您怎么培养,另外,孩子还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吗?”

听了我的问话,家长由兴奋变得茫然,一时说不出话。

其实,我并不反对教孩子学英语,而且年龄越小的确学得越快,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把握适度。幼儿时期,教小学英语课本不一定是合适的方法。家长的如意算盘本来打的是:孩子超前学了,上小学再学一遍,能学得更好。可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新鲜的内容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果是“似曾相识”的已经炒过的“夹生饭”,孩子反而不感兴趣,不会好好学了。时间浪费了不说,可能还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而且,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玩儿也是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我们把它叫做“社会习得”,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只盯着知识学习,剥夺了孩子玩耍和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太多的家长过早地、片面地、超负荷地抓孩子的知识学习,我认为应该降降温,应该关注孩子打好全面的基础素质,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重点。

2002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联合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现时有关人才的公式: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2

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关注的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学习好,最关键的是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学习习惯。

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其现在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在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二、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教人与鱼不如教人与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且在学习中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再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三、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3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 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可家庭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农村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进步,我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和基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物质奖励重于精神。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结构基本上是三代人。孩子都成为长辈的掌上明珠,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这样,促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主子。他们的话,长辈必须依从,否则,他们就要翻天,不是长辈说了算,而是孩子说了算。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五一节后开学第一天,一早来到学校就见班上沈潇倩的妈妈在教室里,孩子哭哭啼啼,无限依恋妈妈。一会儿吵着要买这个,一会儿吵着要买那个,本该打扫包干区的她却迟迟未动。张颖的爷爷在一旁说:“我家张颖,每天都给零花钱。”听着听着,我觉得现在的家长怎么这样?孩子要啥给啥,难怪最近零食风刮得很猛。一下课直往小卖部跑,常常是上课铃响了,不少孩子还一边拿着零食,一边飞奔教室。然后放进抽屉,上课了忍不住用小手去摸摸,再将小手放进嘴巴里偷偷地吮吸,有如幼儿在吮吸母亲的乳汁。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面对美食的诱惑,他上课哪有心思再去读书写字呢!

 

再有,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你考到100分,我奖励你多少多少钱。”“你考到前三名,我给你买好吃的。”“你考到前五名,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玩具。”类似这样的承诺比比皆是,难道除了这些物质奖励就没有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了吗?难道孩子的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这些物质奖励吗?色彩斑斓的食品,五花八门的玩具,吸引了孩子的心。我们不能让物质诱惑迷失了孩子的方向。更多的应该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奖励,家长平时可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并适时鼓励与表扬,建立一种和谐的、健康的、向上的亲子关系,这些都与物质无关!

 

误区二、学习成绩至高无上。

在孩子的生活中,只要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是好孩子。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

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了,其他怎么都行。俗话说“一好遮百丑”。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只要你作业做好了,你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只要你把成绩搞好,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学习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他一切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比学习更重要。如孩子的品行,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责任感等。

 

有的家长看见孩子的成绩优秀,心里乐开了花。成绩不理想就责骂孩子愚笨,贪玩,甚至打孩子。

记得,我班上曾有一个这样的男孩,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家里对待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吆来喝去,唯我独尊。从小不懂得孝道的孩子,学习再优秀又有什么用?父母生养他,培育他,仅仅是为了他的学习成绩吗?对待家人不懂得礼节,不懂得谦让,将来走进社会,对待他人又会怎样?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家长深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除了学习的事情自己做,其它的基本由家长代劳。每周一交作业的时候,经常有很多孩子忘在家里。一天,一位家长跑来跟我说,她孩子不会整理书包。这也能怨老师?不会您慢慢教呀,而不是老是由您代劳。如果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又怎么能学会呢?

 

误区三、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孩子独立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营造家庭教育中的文化氛围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只顾自己忙农活、忙生意、打麻将 。将教育孩子的事情全权交于学校,交于老师。

 

每当与家长交流时,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老师,我孩子在家里怎么怎么不听话,你帮我说说,你们说的话管用。”“老师,我孩子回家不写作业,你给教育教育。”“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告诉你们老师。”等等,这些本应该由家长教育的事情全都推给老师,推给学校。不是老师不教育,而是家长一再地推卸责任,无形中已经丧失了您的威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身为父母,您不仅仅有养育的责任,更有教育的责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从小严格要求,循规蹈矩,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人。

 

那天一早,我就接到张王祎爸爸的电话,听得出语气很着急,大概意思就是早上叫她起床,磨磨蹭蹭,半天不起来。让她吃早饭也不好好吃,没办法,只得一勺一勺地喂,当财神爷一样伺候着,还不听话,请老师给教育教育。孩子任性、耍赖的脾气都是家长给惯出来的。主要还是要依靠家长自己来教育。老师只能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孩子每天跟您生活在一起,您怎么会教育不了他?

 

很多孩子双休日在家里无休止地看电视。家长一说再说不管用,然后常常跑到老师这儿来告状。老师在班上进行教育,刚开始可能有点效果。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毕竟,对于看电视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加以限制,而是要家长与孩子商量,达成协议,自觉遵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误区四、揠苗助长,有违规律。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发育情况,强迫他提早学站、学走路、学写字……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还可能会出现拒绝学习的问题,也不懂与人和谐相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越早越好。还没到上一年级的年龄想方设法让孩子跨入一年级的门槛,不足龄的孩子进入小学,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

《揠苗助长》故事里的那个农夫多么可笑,多么愚蠢。可今天我们很多家长正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现在农村小学一年级里有近一半不足龄的孩子,这些家长与那个农夫的行为有何区别。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如果一味拔高,和揠苗助长有何分别?

 

每当看到班上低龄孩子学得那么费劲,那么吃力,令人无语。可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习任务,教师又能怎么办?稚嫩的小手一笔一画地写字,总要慢一些。男孩子语言发展缓慢,有些虽然七岁了,却吐字不清,表达不完整。这样的孩子坐在一年级教室里何其快乐可言?过早地跨入小学的门槛,到头来什么也没学到,反而让孩子对学习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也让其他孩子从内心里瞧不起他。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4

她是在咨询,但口气里颇是有点兴奋。相信其他父母听了,也会觉得这个父母“教子有方”,这个孩子也特争气,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学英语这么棒该多好!

我怎么回答她呢?

我反问这位母亲:“正常孩子6岁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那时候,您的孩子恐怕初中的英语已经读完了。老师这边从ABCD教起,那边您的孩子该干什么呢?他在课堂上的时间长期这么白白浪费,说不定就会产生些不良习惯。”

“赶上开明的学校,开明的老师,能从实际出发,允许孩子不上课,学习其他内容;或者当课代表,给老师做小助手,强化已经学过的英语,锻炼做事能力。真能这样,对孩子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可万一不是这样,孩子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上课肯定没兴趣,免不了上课走神,玩东西,甚至给老师接下碴儿,老师肯定批评他。这一来,他的情绪会怎么样?他的整体发展会怎么样?”

“再者,您重视了英语,孩子的其他基础素质您怎么培养,另外,孩子还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吗?”

听了我的问话,父母由兴奋变得茫然,一时说不出话。

其实,我并不反对教孩子学英语,而且年龄越小的确学得越快,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把握适度。幼儿时期,教小学英语课本不一定是合适的方法。父母的如意算盘本来打的是:孩子超前学了,上小学再学一遍,能学得更好。可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新鲜的内容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果是“似曾相识”的已经炒过的“夹生饭”,孩子反而不感兴趣,不会好好学了。时间浪费了不说,可能还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而且,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玩儿也是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我们把它叫做“社会习得”,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只盯着知识学习,剥夺了孩子玩耍和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太多的父母过早地、片面地、超负荷地抓孩子的知识学习,我认为应该降降温,应该关注孩子打好全面的基础素质,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重点。

2002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联合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现时有关人才的公式:

人格+知识+能力+健康=贡献+财富

请父母想一想,您是否认同或基本认同这个公式。如果认同,请再想一想,在等号前面的4项教育培养内容中,我们父母最能发挥教育影响力的是什么?是知识教育吗?肯定不是,知识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父母只不过起配合作用。我们认为,“人格”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人格不良,学习上不去,也不可能全面发展。试想,一个孩子没有责任心能够学习好吗?没有好习惯能够学习好吗?没有毅力能够学习好吗?没有志气能够学习好吗?而责任心、好习惯、毅力、志气等等都是“人格”方面的问题。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任教育部副部长时,在一次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会上说:“以德育人大根本。”这句话足以引起父母深思:我们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在高度重视人格教育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任何社会,没有真本事是不可能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当然,没有健康,一切都是“0”。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5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孩子的引航,教师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然而幼儿教师是最重要的而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的启蒙老师。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认识到今天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做人,教会孩子生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爱岗、敬业、爱孩子的人,我想,每位教师,以自己不同的经历,都存在一份或多或少、一样的、不一样的感触,带着这份感触,我们一起来品味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孩子为中心,以每个孩子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教师,该怎样在自己工作的道路上跨出一大步呢?我,一名青年教师,任重而道远。因为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对孩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今天怎样做合格的教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时刻意识到,我们担负着“百年树人”的历史责任。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应做到“主动学习,广泛学习,终身学习,增强底蕴”。除了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孩子之外,还应该是一名时尚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了解吸收多元信息,勇于更新各种观念,乐于学习,努力使自己符合时代的精神,这样才能对我们的教育对象——那些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人施加某种影响。不仅如此,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认真思考,有所扬弃,有所创新,还要有所超越……总之,教育是无时不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接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的进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学习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从而认识了环境在孩子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了怎样才是真正尊重孩子,懂得了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探索的支持者,引导者,推动者,合作者。

在许多“业外人”眼里,幼儿园老师是最快乐、 最幸福的,因为天天可以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起开心的游戏,愉快的探索,快乐的交谈。我也常常在想,幼儿园老师到底是什么?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几年里,我慢慢体会到,幼儿老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我门的工作虽然辛苦、琐碎、 细小,但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 一天天的成长,我们的心里是高兴的、欣慰的。因为有一群充满生命灵性、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教育过程是美的:因为在与孩子们互动式的发展中聆听生命之音,萌生灵感;教育结果是美的:因为通过教育,稚嫩的孩子们走上美好的未来之旅。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理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92-02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已成为广大家长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究竟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未必每位家长都很清楚。有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那么,现代家庭教育需要怎样的新理念呢?

一、把孩子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父母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要从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意识,让孩子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教导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信守承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赖。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树立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意识,这有助于诚信品质的养成。父母通过不断让孩子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会使孩子对诚信的认识升华为信念,诚信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

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做父母的首先要给孩子创建一个宽松、平等、和睦的家庭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相反,家庭关系不和谐带来的紧张压抑气氛,会使孩子处于恐惧之中,经常体验消极的情感,极易引起孩子心理失衡。因此,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体贴,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要在家庭中形成团结友爱、民主活泼、勤俭朴素和共同进取的好风气,使家庭情感氛围建设拥有丰富的底蕴和充足的源泉。

三、教育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有许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而孩子却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但这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孩子出生时,他们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呢?俗话说: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其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尊敬老人、爱护晚辈、乐于助人,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贴之情。同时,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体会到奉献爱心的幸福感。

四、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的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自己只管挣钱,认为解决孩子的吃、住、用就可以了,通常用物质需求的满足来对孩子尽父母的职责。还有的父母只看重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紧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例如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他们的情绪抑郁、意志薄弱、性格偏执,出现了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因此,父母要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学习并掌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帮助孩子树立在出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五、家长不要有攀比心理

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对于孩子的不满、指责,往往是从同别人的孩子比较,而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太高,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一些父母经常和孩子说:“你看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比你强,学习成绩怎么怎么比你好”。使孩子天天都在比中生活,越比孩子越不自信,甚至自卑,导致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此自暴自弃。因此,父母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承认孩子之间存在差异。要认识到因为每个孩子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都不同,所以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呢?即使要比较的话,也要让孩子和他们自己的过去比,告诉孩子,你和自己的昨天比,只要比昨天有了进步,就会有所收获。这样做才有利于孩子自信心和进取心的建立。

六、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孩子的优点,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父母应从多方面考虑,综合评价一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外,孩子的性格、道德品质、文体才能、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卫生习惯等,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每个孩子都不可能事事精通,会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长处,父母应该扬长避短,不断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对此加以赞赏和鼓励,充分发掘其优势潜力。

七、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就是在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一个孩子如果个人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如果讲文明、懂礼貌,就会具备良好的品德。如果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决定着孩子今后的命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必须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通过持之以恒地练习和及时科学地评估引导,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7

1、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美]布鲁尔·卡特

2、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美〕爱德华

3、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再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唯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整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者的方法不得当。

5、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6、即使是饲养一头牛、一匹马,人们都知道要去获取相关的一些知识,而对于养育的是一群的孩子这样一件大事,难道不应该去学习吗?

7、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8、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9、和孩子一起唱歌,能让孩子对生活增强信心,使孩子感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学习、作业、成绩等。

10、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11、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12、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13、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14、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15、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16、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17、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素质培养更为重要。孩子强烈的上进心,首先来源于对远大目标的执着追求。所以家长应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发孩子为了现实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上进心。——[中]晨曦

怎样教育孩子学习篇8

一种精神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设想;好习惯就是学会问候、学会道歉,不是自己东西不动,东西不乱放,自己事情自己做等等。这种精神和习惯极其重要,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内容。这个阶段,多数家长只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关注度较大,对孩子的精神培养和习惯养成教育往往不到位,错过教育的最有效期,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2认清教育本质消除教育恐慌

很多家长特别是学历层次较低的家长,一谈到教育就错误地认为教育是非常深奥的东西,只有学历相对较高的知识分子或者学者才配谈教育。因此,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么全靠学校和老师,要么不假思索随性管理。其实教育很简单,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培养,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培养;二是技能培养;三是能力培养。知识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例如苹果是什么?葡萄是什么?这些都是不难掌握的。

第二种是程序性知识———“怎么做”。例如怎样蒸米?怎样煮饭?说到底就是把前人总结的经验记住。对一般人来讲,常用的知识并不多,也不难。在这个问题上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教师和家长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盲目要求孩子一味地去记,一味与其它孩子做比较,使孩子原有的兴趣丧失殆尽。教师应该在引导孩子实践、激发孩子兴趣上下功夫。技能按活动方式的不同也分两种:第一种是操作技能,操作的对象为物质客体。如投篮球,骑自行车。这种技能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反复训练便可以获得。

据专家研究,21天便可以形成一个动作习惯,个体之间无太大差异,经过反复训练,便可以获得一项技能,没什么奥妙。因此,青少年时期,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家长往往过于注重对孩子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技能的培养,错误地认为有知识才是人才。所以,孩子感觉不到知识真正的价值,认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感到空虚和飘渺,这常导致很多孩子要么高分低能,要么知识和技能两失。

3尊重孩子个性正确选择培养方向

俗话说:一人一性,百人百性。孩子与孩子之间无论智力、性格、兴趣以及成长环境都是有较大差别的,所以不要随意让孩子去比较,尤其不要拿孩子的缺点与其它孩子的优点去比较。因为,这种比较不仅不科学,反而会极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家长,重要的任务是去真正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例如孩子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计算智商、音乐智商等等。

4营造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成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