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3-02-27 11:10:4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

一、搭建课堂实践平台,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以相对快乐的心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初中生的身心较为活跃、心理与性格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于外界刺激可产生较大的反应,在记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能够使相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感性化、形象化的知识,在课堂中搭建实践平台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搭建课堂实践平台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等.例如,在讲“无盖纸盒制作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正方形硬纸板制作无盖纸盒?采用什么制作方法能够有效增加纸盒体积?随后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问题,在得出讨论结果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实践讨论结果,以论证提出的假想是否可行.在学生制作纸盒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全程指导,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及引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在学生制作好纸盒后,教师可利用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二、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与性格等各具特点,如果在课堂中运用一刀切式教学方法,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无法达到新课程对于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也会影响到师生沟通及有效性教学的实现.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尊重初中学生独有的个性,让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并获得全面成长.首先,充分理解与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性格与知识水平等,保证数学教学具有适合性的特点,以确保层次不同的学生均能够有所收获.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制定差异化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将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勾股定理的含义,同时可以应用勾股定理解答难度较低的数学题目.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学习目标定为在理解勾股定理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勾股定理结合在一起,并深层次理解与把握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其次,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例如,在讲“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拼凑自己感兴趣的图案,如变形金刚、猫咪等,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获取心中所想,从而发展个性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独有个性得到发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知识.

三、应用诊断教学法,有效创新数学教学

诊断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学生听”、“教师讲”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与情感体验不断修正教学中存在的偏差,避免出现偏离教学重点的问题,并通过持续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畏难情绪,从而有效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首先,应通过课堂诊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包括被动学习与应付学习等,同时根据心理状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纠正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主动克服心理障碍,并以正确心态对待数学学习.其次,在运用诊断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诊断出的问题,针对性指导学生通过预习及复习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善于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运用诊断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复习教学,有效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混乱、遗漏重要知识点等,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2

一、生活化数学,一个不可忽视的激趣点

实践证明,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往往能振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其实,初中数学课本里好多章节的编排都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学习《圆》(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图形入手,像自行车轮子、呼啦圈、十五的月亮、一圆的银币等;本来学生对圆就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更会兴致盎然,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画圆的过程说出圆的形成,并由此引入新知,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更是需要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感到学习这样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学习起来积极性才高.比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同上,见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看上去不太好理解,学生也可能会望而生畏,但是,如果能以生活化问题引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教学时,我先出了这样一道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在小学里可以用算术的方法,但是,如果让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你会吗?

这道题其实暗示了这样两点:1.鸡兔同笼问题,不仅用算术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可解,而且会更简单便捷.2.粗看上去,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抽象,实际上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又一种方法.教师只要点明了这两点,学生学习劲头就上来了.我在反思笔记中曾这样记述:“变抽象为具体,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种方法符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点名谁发言,切切不可忽略弱势群体

孔子的因材施教方法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完全一样的,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强调指出:“每个学生数学思维发展速度极其成熟程度是各不相同的,也是难以预料的.”对“另一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较慢,学习上遇到困难较多,教师应热情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进步,让他们的学习步子放缓一些,要求适当降低些.”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少学生由于成绩上的落后,导致了思想上的自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给他们不平等的待遇,势必给这一弱势群体更大的压力,如此反复,造成了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有可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前途.这样的例子在学校里应该并非是个例.我在教学中点名学生发言时从来不忽略弱势群体,从来不给弱势群体任何批评,即使他们确实有错误.因为我知道,“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有次讲《三视图》(同上,《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我要求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半球和圆锥的三视图.有个后进生举手后又立刻缩回,我就请他来做这道题.虽然到最后他也只画对了一半,但我还是表扬了他的进步和勇敢.在教学笔记中,我这样写:“当时举手的有优等生、中等生,我偏偏选他答题,就因为他是后进生.后进生需要鼓励,请他答题本身就是鼓励,做对了一半还是鼓励,鼓励他自信自立自强.对待每一位要求发言的后进生都应该这样.”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22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受智力、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以及对教师教法的适应程度等种种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制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后进生。但是教师既不能因后进生而放慢教学进度,置中上程度的学生发展于不顾,又不能违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忽视后进生。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使全体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就成了当前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急需解决的课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特征、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对策、措施。

现状的原因分析

1. 被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依然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其表现有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等。

2.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经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不认真演算书写。但是,他们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出现演算出错或中途“卡壳”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和概括能力较差所造成的。尤其是后进生很少能够按顺序完整地叙述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表现为机械的模仿。

3. 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初中大量优质生源流失,剩余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数学学科相对枯燥乏味,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具体表现在:

(1)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初中生娇生惯养、贪图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毅力和耐心,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学习动力不足。

(2)听课情绪不高,回答问题不积极,平时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课后几乎没有学生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上课精力不集中,有的随便讲话,有的干脆打瞌睡,甚至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

(3)许多学生形成了厌学情绪,而数学教师只关心升学有望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放任自流。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激励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

有效教师不应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担任传播人生信念的角色。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学生喜欢而信任。那么,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热情的教师、是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是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的教师。首先是对学生热心,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并在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是对自己所教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

(2)对学生满怀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的程度。教师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是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 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也是生活日记,是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在教学新课时,教师常常会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首先应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激发其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

3.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性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现。因此,教师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不是直接的灌输,也不是强化应试的训练,而是以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核心,是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变“直接传授”为“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是充分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一般规律。在解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在解题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反思、引申和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 使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初中每个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4

摘 要: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我对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反思

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我对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容易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小组活动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把这些想清楚,做出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教育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反思

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我对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容易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小组活动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把这些想清楚,做出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参考文献:《教育部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5

一、数学课程特点的反思

1. 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主要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平等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标。

2. 注重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自觉地学习。

3. 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持续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具有现实性、探究性、趣味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平台。

二、教师角色的反思

1.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

(2)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2. 教师在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

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思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1. 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课堂首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题。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教师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联想、概括的能力。

(2)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求新知一般是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

(3)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教师可请学生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认为自己学得如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方法。

(4)课后思考,温故知新,巩固提高。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

2. 重视数学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充实所学的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3. 营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氛围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话题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可鼓励他们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推理、查资料、交流等方式解答。

四、对代数、几何综合题的探究猜想及反思

数学课程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这些领域是可供学生思考、探究和具体操作的题材,也隐含着现代数学的一些原始生长点,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数学活动上,而且要对教学内容中的数学实质、思想方法的研究与思考过程作充分的揭示,并考虑学生的思维接受程度,精心设计综合题中的每一个小问题,分清题目的坡度,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正方形性质的综合应用中,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参与思考,参与合作学习,笔者编选了此题:

如图已知ABC中,AB=BC=1,∠ABC=90°,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D放在AC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长直角边为DF),将直角三角板DEF绕D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图1中,DE交AB于M,DF交BC于N。

证明DM=DN;

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与ABC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请说明四边形DMBN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

继续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延长AB交DE于M,延长BC交DF于N,DM=D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上接第75页)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继续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延长FD交BC于N,延长ED交AB于M,DM=DN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数学;反思教学法;构建;初中生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今天,初中数学工作的过程与初中自身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简单的说,初中是由众多的学生与老师组成的,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的联盟。人要在其中能有发挥个人的特质,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需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初中的初中生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初中生数学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初中生学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初中生数学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初中生反思教学法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素质。初中的初中生学习建设在整个初中生数学思维建设中,必然处在至关重要的环节中,应当得到我们各初中在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时的重视和发展,将发展学习建设提升到更高的领域中,并不断结合于校园和初中生本身的情感实际中,创新和发展各种途径的建设思路[2]。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塑造学生的内在品质,让培养的人才内外兼修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当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活动形式去弘扬和培育。在各初中,纷纷开展着很多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活动形式,最普遍的是诚信考试倡议[3]。

当然,我们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学校教学活动的单一性,单单的学习考试倡议,略显单调了些,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数学思维教育体系。在开展的比较多样活动的学校,很多活动往往会为教学活动让路,大部分是通过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休息时间来开展,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和不配合,使得活动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通过初中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形象生动的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促进数学的学习。

(二)数学教学既要坚持有效的传统形式又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数学多采用人们所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数学也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需要与初中生进行情感交流以、促膝谈心,找准初中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谈心、交流,沟通思想,有效地增强思想工作的效果[4]。在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活动过程、研究成果与感受,特别是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每组用时不超过8分钟;挑选其他同学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控每小组的汇报时间,注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评析和提升,以促进学生深入地思考;评价从多个角度进行,如学生课题选择的现实性,发现等量关系的个数和层次性,活动过程中操作的适切性、独特性,材料的条理性,汇报的清晰性等。活动再反思与课后,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借鉴和自己小组的反思,对本小组的课题,汇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整理,汇集各小组报告出一期墙报或小论文集。

(三)数学教学要借助工作特点强化实际效果

一是在实行初中的数学管理中,任何形式数学下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只有通过社会发展的检验,才能评判区分出优劣,这是检验数学成果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评判一种数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初中与数学分离开来理解,也从根本上放弃了数学的本质,造成初中生的畸形发展,完全背离了我们教学育人的根本本质。初中数学发展下的初中生培养,是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重要能量储备之一,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不结合人的全面性的发展,也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技能灌输式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具体材料的数学化,即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转化为数学模型;二是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即通过辨析、归纳、直觉、类比、想象,寻找方向和线索,用逻辑方法把数学材料组织到逻辑体系中去;三是数学结论的应用化,即把理解和掌握结论转变为更加具体的思维,并能同所面临的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应用结论。不难看出,上述阶段其实是思维活动由上升—探索—再上升这样一个螺旋发展过程。数学材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活动教学很容易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情境。

结论

培养我们社会型的初中生,关键在于塑造他们的学习素质,相信我们通过数学培养下的人,即使才能略低,也能很合理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存。重视数学,在初中里建立学习的风尚,对于初中环境的优美和初中生的健康成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培养社会型初中生的必要途径。(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区黎里中学)

参考文献:

[1]孔政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2).

[2]刘艳.凸显探究主体 提升探究实效——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1(0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性教学 应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进行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指让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关注的重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并且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反思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高效地进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性教学是困扰着众多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的反思

课前的反思是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反思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课前反思之后,教师能够在讲课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让学生能更快地跟上教学步伐,使得学生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掉队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反思时还需要进行课件的设计,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课件的设计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课件的调整,使得课件内容不仅能够包含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魅力,进而激发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及时地反思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数学课堂的教学基础,对教学的目标达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函数的单调性》这章的教学时,我会在课前反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否真正地判断函数的递增和递减,是否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单调性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题,但是我会在反思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感受函数单调性的规律,并且通过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通过课前反思的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函数的单调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前反思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有效的完成。

二、课堂的调整

在初中数学课堂地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反思,进而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修正,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偶顺利地进行下去。课堂教学也是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节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节奏的掌控,过快的课堂节奏会让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步伐,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并且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适当的课堂节奏不仅仅能够帮助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得到及时地课堂反馈。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够跟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进行反思,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跟不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放慢我的教学节奏,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反思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课后的反思

课后是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和运用的主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需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巩固和复习。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后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这是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活动式的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这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梯子和尺子进行量出学校围墙的高度,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都充满了兴趣。

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当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运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