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8篇

时间:2023-02-27 11:10:52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1

为充实扶贫工作站力量,加强扶贫工作的管理,经镇党政领导会议研究决定, 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分工如下:

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XXX,分管扶贫工作,负责资金管理,项目落实协调,督促工作。

副镇长XXX分管扶贫工作,负责扶贫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督促和考核等工作。

XXX担任扶贫办主任,负责扶贫工作站日常管理,扶贫领域信访调纠,扶贫工作队伍考勤,数据统计上报,各级扶贫专干的培训,档案管理规范工作。

XXX扶贫专干,负责信息数据录入动态调整,信息采集表审核和录入,扶贫开发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系统维护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XXX扶贫专干,协助系统数据录入和维护,“七个一批统计”,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XXX扶贫专干,负责危房改造,就业扶贫,劳务协作,金融扶贫项目工作。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2

为使我街道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实施、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成立了__街道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街道副书记、人大联络主席以及所有副科级成员任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

为强化扶贫效果、区委区政府下派我街道的帮扶人员有卫计委、老干部局、关工委、区工商联等单位,我街道也实行了街道工作人员全员包保、各社区同时安排社区干部包保村庄。街道严格落实了干部包户工作制度、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坚持责任落实精准到人,确保村村有帮扶规划,户户有帮扶干部,人人有增收项目,确保精准扶贫全覆盖。街道包村工作组负责包保人员的管理和包保工作开展、所有包保人员1、必须认真开展“回头看”。提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认识,明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贫困户,摸清致贫原因,贫困程度,逐村制定帮扶规划,逐家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精准施策开展一对一帮扶,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所有包保责任人每月3次要下到所包贫困户寻找帮扶项目并填写扶贫工作手册。2、必须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确保扶贫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具体决策部署,结合__实际,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突出政策支持、政府保障,技术引导、技能培训,安排劳务、群帮群带等,落实增收渠道,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制定时间表实行逐户销号,坚决防止数据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1、进一步开展建档立卡再“回头看”及一户一档、一策档案整理工作。为认真落实2月16日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真贫困户一户不漏、假贫困户一户不进,真正做到扶真贫严格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的国家标准为识别标准。在甄别过程中坚持了“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农民收入为基础依据’综合考虑住房、生产生活水平、劳动力、教育、健康等情况,坚决做到了不优亲厚友、不主观臆断、不马虎大意严格按照了标准和程序,把不符合条件的全部清除,把符合条件的真正纳入。真正做到了“六必看、六必问”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病人睡在床、六看有没有恶习沾染上;问土地、问收支、问子女、问子女、问务工、问意愿、问党员干部、左邻右舍和能人大户。对识别出的所有贫困户一户一档建立扶贫档案。

2、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称两项制度),都是以农村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于充分发挥两项制度作用,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我街道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意义。按照《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的意见》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核查月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

一、目标任务

按照“街道负总责、社区落实、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现有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和分散供养五保户识别的基础上,集中开展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识别复核,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人口识别精准度达到100%,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信息数据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农村低保人口、分散供养五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稳步推进扶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确保“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农村低保标准按市政府确定的标准执行。扶贫标准执行国家扶贫标准。

农村低保对象,是持有我街道户籍地常住农业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我区农村低保标准、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区政府规定条件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扶贫对象,是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

(一)程序衔接。统一组织、开展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复核和年终动态调整工作。识别(含年终调整)工作根据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和农村

低保识别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民政所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工作站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二)管理衔接。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调整,分类管理。街道扶贫办、民政所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残联等部门,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的,按规定退出扶贫对象范围;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纳为扶贫对象。在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低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政策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和补偿、发展教育等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要提供重点帮扶。

(一)方法。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复核工作以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全街道756人)为基础,按照2015年底贫困人口规模(全街道621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贫困户识别程序是否按照《__区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__政办【2014】16号)进行核查。各社区的贫困人口规模要与街道扶贫办反馈给各社区2015年底贫困人口基数保持一致。低保人口复核工作以2015年底实际享受低保救助人口826人为复核基础。复核后贫困人口总规模原则上不变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复核以2015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855元为复核标准,同时参考家庭住房、家庭成员健康、子女就学等实情。要解决好农村老人和子女分开评定贫困户的问题,要把老人与子女合在一起整体评定,坚决杜绝子女不养老人,把老人列为贫困户推给国家供养的问题;同时要纠正把家里有残疾人就是当然的贫困户,或者把残疾人分出来单独立户成为贫困户的现象,要把残疾人与家庭整体评定。

有以下情况的农户不参与贫困户评定:因、吸毒、好逸恶劳等原因致贫的;现有能够满足生活条件居住房,在城镇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庭拥有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功能性补偿代步机动车)、工程机械及拥有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长期不在本辖街道居住生活、失去联系的;家庭成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赡养人、扶(抚)养人等法定义务人明显具有赡(扶、抚)养能力的;对举报或质疑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低保户的复核以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基本条件为主要内容(按民社救字〔2013〕143号文件执行),2015年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

对复核出的不符合贫困标准的贫困户进行了单独登记,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标注;复核过程中新识别的贫困户,录入了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复核出的不符合低保标准(含低保类型不准问题)的农户,及时取消享受低保救助资格并停发低保金。复核过程中新识别低保户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享受了低保政策。

同时加强了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宣传和典型示范,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了信心;街道扶贫办要研究提高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度的有效办法,确保识别精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民政所要做好低保对象的识别和低保政策的落实。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情况,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通过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精准识别出:全街道低保户152户、307人;分散供养五保户33人;一般贫困户104户281人。

3、扶贫攻坚。__街道办事处位于__城区东部,辖区面积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万亩,下辖四个行政村,共有5986户,18868人。我街道通过“六必看、六必问”,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了精准识别共甄别贫困户289户,621人。针对我街道贫困人口,用“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分门别类衡量农户贫困程度再分类扶贫,校准靶向,扶到根上;做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2015年脱贫38户、109人;2016年预脱贫69户、177人;2017年计划脱贫91户180人;2018年计划脱贫91户155人。

4、在校学生统计与贫困家庭人员政治面貌信息统计工作。 为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基础信息调查与报送工作和贫困户家庭人员政治面貌信息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了两项调查工作。贫困户家庭学生在校情况包括高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和学龄前教育;贫困家庭人员政治面貌包括:共青团员、中共预备党员、中共党员,现役军人等项目,街道扶贫办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5、贫困户危房改造统计工作。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需求31户;放弃危房改造的12户。

6、__街道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调查工作。在区卫生计生委、扶贫办提供的我街道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

贫、因病返贫”数据基础上,核实核准患病家庭、人员和病种,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为实施分类救治等提供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一)调查范围。全街道4个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的行政村。

(二)调查对象。区卫生计生委、扶贫办提供的我街道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群。

(三)调查病种和内容

1、调查内容:在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基本信息(家庭地址、家庭编码、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的基础上,调查疾病诊断名称、确诊日期、确诊机构、医疗总费用、新农合报销金额、大病保险报销金额、民政救助金额、自付金额及诊疗结果等内容(附件1)。

2、调查病种:为便于疾病信息数据采集和汇总,根据疾病可导致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造成主要死亡因素等情况,确定调查45个重点病种和48个其他病种,制定了《重点病种分类和代码》(附件2)。未列出的疾病病种暂不纳入此次调查范围。

(四)调查路径

本次调查提供了4条调查路径。各地可根据实际,采取一条或多条路径。鼓励各地采用创新性做法开展调查。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比对路径。通过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比对,筛查出经新农合报销的调查对象罹患调查病种的诊疗及费用等信息。

2、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筛查路径。根据上报给“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信息,筛查出在医疗机构住院诊疗的调查对象罹患调查病种的诊疗信息。

3、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调查路径。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筛查出调查对象罹患调查病种的有关信息。

4、入户调查路径。通过街道卫生、计生工作队伍、街道村干部、村卫生室人员等逐户入户排查、体检或送往医疗机构检查等方式,筛查出调查对象罹患调查病种及诊疗情况等信息。

(一)利用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与本地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2015年的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住址等多项关键信息完全吻合的人员,即为调查对象中曾到医疗机构诊疗,并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予以报销的人员。掌握这部分人员的就诊日期、就诊医疗机构、主要疾病诊断、医疗费用、补偿金额、自付金额等信息。

(二)利用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与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015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和住址等多项关键信息完全吻合的人员,即为调查对象中曾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诊疗的人员。此类数据,既可对利用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筛出人员的住院诊疗信息予以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可筛查出调查对象中虽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诊疗,但未经新农合报销的人员。

(三)经上述数据比对途径仍无法确定调查对象患病信息的,可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相关信息。

(四)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仍不能确定调查对象患病信息的,要发挥基层医生、计划生育基层工作队伍和街道村干部作用,通过逐户入户排查、体检或送往医疗机构诊疗等措施筛查调查对象的患病及诊疗信息。

(五)调查工作完成后,由街道卫生院进行数据核实、整理(包括数据、数据质控等)、录入后上报区农合办。

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工作于2016年6月底全部完成。

第一级段:2016年6月3日前,印发调查方案,培训调查人员,启动调查工作。

第二阶段:2016年6月15日前,组织开展调查工作。由各街道扶贫办牵头组织实施,各行政村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由街道卫生院工作人员、街道村医生、村扶贫专干、村计生专干组成。

第三阶段:2016年6月25日前,街道卫生院完成调查数据的梳理汇总、核实、录入和上报工作。

第四阶段:2016年6月30日前,完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完成区级抽查工作。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调查,是赋予基层工作者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落实健康脱贫各项政策措施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卫生签约服务、分类救治等工作的重要数据和信息来源,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各行政村和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相互支持配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细化调查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抓紧组织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街道卫生院、扶贫办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督促落实;街道卫生院负责调查技术指导和数据的抽查核实、质量控制、分析总结,指导全街道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识别筛查工作,指导、培训。并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数据信息的复核和更新。

(三)加强培训动员,规范调查行为。街道卫生院、扶贫办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实现参与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全覆盖。充分调动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网络队伍和街道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开展入户调查。

(四)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数据质量。在调查过程中,各村要做到四个严禁:“严禁闭门造表、严禁道听途说、严禁培训不深入、严禁数据泄密。”街道卫生院、扶贫办制定督导检查方案,组织专门力量,对各村填报的数据按比例进行抽查,并开展现场督查核实。对抽查督查情况进行通报,调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重新调查。调查组织实施和数据质量情况作为对各村卫生计生、扶贫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通过紧张工作第一批筛查了386人。

7、认真识别上报产业扶贫工作。2016年上报养殖户14户,种植户12户合计需求资金:67800元。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__街道依托__市循环经济园区多措并举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往粗放式扶贫而提出的一种精准到人到户的新的扶贫模式。__街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制定精准扶贫方案,积极寻找精准扶贫突破模式。除通过政府交办的教育扶贫、农村互助社扶贫,劳动力培训、小额贷款扶贫等形式外,广泛动员园区内企事业单位参与扶贫工作,安排有劳动能力当食堂服务员,汽车城企业展厅保洁员、保安等等以及环卫工人。基本覆盖了全街道所有贫困家庭。目前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全街道4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行政村脱贫。2014年的脱贫39户135人。2015脱贫38户109人。

我街道自实施扶贫工作以来,在区、街道、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我街道没有扶贫项目。只有依托园区开展扶贫工作其次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3

信息管理论文4500字(一):双平台联动信息管理实现返贫预警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是在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平台防返贫智慧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返贫预警的思考。文中对当前返贫信息管理存在的缺点及产生根源进行了追溯,并探讨了采用双平台信息技术实现返贫预警的模式及其优势。

关键词:防返贫;预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0-0231-03

在当今我国贫困治理迈入“精准时代”的背景下,政府与多主体合作共治,极大地促进了扶贫精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精准扶贫所取得的成效已成为新时代的进步标志之一。但据国家统计局的具体数值显示,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47万人,中部地區农村贫困人口597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916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与各项滞留待办的返贫根源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阶段返贫信息管理缺点及根源追溯

1.1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功能缺失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脱贫户“两不愁”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且保持稳定,但“三保障”仍存在薄弱环节,收入不达标是返贫的主要成因,自然灾害高发、意外事故伤残、大病重疾隐患、产业经营失败以及就业不稳定是返贫的风险点。同时,自然灾害、家庭意外事故、因病致贫、因婚致贫、因残致贫等原因已成为新型返贫原因。更为致命的原因是部分极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未能对接国务院扶贫办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抑或是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作用。课题团队成员在2019年暑期前往新邵县卓笔村参加调研后发现,卓笔村因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口构成特点的制约,商品对外的供销与宣发模式与其他贫困村有所不同,故而在本村的贫困人口管理方面建造了属于自己村的独特信息管理模式,同时开发了属于该村的特定信息系统。这既造成了扶贫信息的对接不便、不公开透明化,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该村的信息管理存在纸质信息冗余、手动输入麻烦的问题。

1.2返贫问题根源追溯

当前我国政府扶贫信息化总体上属于互联互通型的信息化模式,但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在返贫预警方面存在信息延迟与信息缺失,对于因病致贫、因婚致贫、因残致贫等新型返贫原因的统计与分析尚还处于迷茫阶段。课题组成员在长沙市湘阴县人民政府进行调研座谈会时,该政府统计局的领导表示,对于贫因收集,时间周期为半年一次,在两个半年的其余时间,各村的驻村信息员会与扶贫干部不定期地走访收集突发情况。但显然,这样的走访频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及时传达与收发。采用了官方信息管理系统的湘阴县除却每半年的一次信息更新与信息比对外,还有不定期的信息收集。这在信息管理上似乎中规中矩,不太容易出现扶贫工作的情况。但返贫问题却是个特例,在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贫困人口的消灭任务紧急,半年一次对比的功能已经严重不能满足扶贫工作中频发的新型返贫原因出现的需求。当新的返贫原因出现后,信息的不及时收集,与比对功能动作的发挥缺失都会导致返贫问题日益严重。

2新型平台实现返贫预警的技术与模式优势

为使政府扶贫工作的完成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便捷高效特点,在追溯了与客观性分析了当前政府扶贫信息的收集盲点与扶贫信息系统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团队对新型公益平台研究的思考重点放在了新型平台的应用技术与模式优势。

大数据技术能够快捷获取数据隐成信息,并进行分析心处理,从而能够有效节省成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庞大的贫困户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可视化处理,挖掘出有价值信息为精准帮扶工作提供参考[1]。该平台主要依托于数据挖掘技术完成各方信息的采集、整合与信息管理。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大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形成有价值可香考的信息,为后期工作开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打通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行业部门之问的信息通道,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扶贫”格局莫定基础[2]。大数据时代的产品不稀有,互联网市场上现占据大比例份额的扶贫相关产品大都以大数据下的电商与金融为主,极少人将目光集中于清单制脱贫上面。扶贫信息传递的数字化清单是检视乡村集体行动的一项技术工具,对国家而言,它是重构乡村公共性的规制性工具[3]。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能力的改善一直是政府扶贫工作效率提升的关键,现今软件市场有许多辅助类信息录入软件,但如若对数据不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信息就会浪费,只有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清单制扶贫相结合,分析数据隐藏的规律,把握返贫数据走势,才能有效制定扶贫计划。团队所研究开发的新型返贫预警机制即以清单制扶贫机制为基础,在人们习惯了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将碎片化信息从多层面收集后以“分装”形式实现,以小数据的格式归类收档,化整为零地完成平台的扶贫信息动态管理。

在扶贫工作中,政府的扶贫工作信息公开与透明一直是贫困人员对阳光信用的一大评判标准之一。除却平台对于用户的应用特色优势,大数据挖掘技术下的“走访记录”功能所带来的信息公开与共享优势充分保障了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走访记录”的公开正对上清单制的“精准公示”特点,着重在于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而清单制脱贫的信息共享机制消解了扶贫单位之间“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效应[3],着重在于治理政府工作的信息不及时、不共享、决策样本单薄的短板。

3如何通过双平台联动信息管理实现返贫预警

3.1确立多平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返贫预警的理念为积极响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攻坚要求,落实有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理念;为巩固扶贫效果,精准防返贫,有力推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技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效解决全国各地“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为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巩固现阶段扶贫成果,精准防止中后期的返贫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把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现阶段,平台主要利用的是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便捷,之所以平台选取微信小程序+平台网站作为此次返贫预警工作研究的技术依托,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的普遍接受度。团队选择将微信平台作为精准扶贫、返贫预警的技术依托,首先主要考虑到微信使用在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国民互联网设备使用数据来看,手机上网的使用率超过了97%。这个使用率远高于电脑、平板、电视等其他设备。再者,现阶段微信市场已铺向全国范围,用户数量高达10亿,是普及率最高的手机应用;最后,微信作为一个移动端更为便捷的网络“入口”,包含有即时通讯、免下载程序应用以及商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可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作为一个大众普遍信任且认可的社交类APP,小程序的设计开发以来,解决了很多高龄用户的下载安装困难,以微信平台为依托。既不占用用户的内存又极易上手。团队研究所查阅资料显示,江西师范学院的李子嘉学者对如何使用微信在扶贫与防返贫工作中加入更为便捷高效的内容做出了相关研究。他认为:贫困户从获取扶贫信息到实际采用扶贫信息存在一个周期,需要经历认知、说服、决策、实施这几个阶段。故而如何通过微信传播进行信息化精准扶贫,提供产业信息与技术支持,促进先进生产及脱贫方法切实有效地传播及应用是防返贫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4]。在李子嘉学者的研究中,扶贫信息收集需首先建立贫困户的电子身份库,继而精准对接信息资源库,其次要运营区域性及全国性贫困户网络社区,例如返贫预警平台的实验地区新邵县。在此研究理念中关键是实现一对一精准信息帮扶,这与我们团队初设的返贫预警手段不谋而合。

团队的系统开发基于互联网手段,创建了一个平台网站+微信小程序的双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旨在解决扶贫十部与贫困户在扶贫、防返贫与彻底脱贫工作时出现的监管沟通与数据分析等问题,继而促进“脱贫攻坚战”中扶贫干部工作透明化、高效化、精准化。同时针对各大扶贫网站与App出现的弊端与虚假信息问题,通过此项目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与运营达到市场净化效果。

3.2构建多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框架

3.2.1瞄准信息精准比对优化返贫预警功能

课题团队成员在比对湘阴县与卓笔村的调研结果后发现,各级政府使用的官方的扶贫信息系统并不完全适用于各乡各镇。在扶贫信息收集方面缺漏较少,但在返贫预警这一块却容易造成疏漏。针对湘阴县使用的全国信息系统门户,团队特地针对返贫信息等级部分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湘阴县政府不仅在返贫信息的收集上困难,在返贫信息的登记和比对功能方面更是处于迷茫阶段。这不仅成为湘阴县扶贫工作的难点,也逐渐成了扶贫工作的短板。在全国信息系统门户中因信息比对的时间周期为半年一次,故而基层信息员或是驻村帮扶责任人的走访与信息收集效率呈布朗运动。这对于计划下扶贫工作的开展是为一大重要隐患。由此调查可见,各级政府难以解决的也是新型返贫问题的预警。对此,课题团队成员首先针对湘阴县的调查结果,将全国扶贫信息系统门户的半年一对比改为了一月一比对。在系统功能上首先瞄准信息对比,缩短信息更新的时间周期,在系统的辅助层面,加大了扶贫工作环节的人力资源利用率。

3.2.2双平台联动构建返贫预警模块

除却针对信息比对方面,课题团队成员采取了缩短时间周期的策略,在信息收集的缺陷问题处理上,团队以卓笔村为例,针对该村的扶贫工作流程中信息采集部分做出相应分析。卓笔村的信息采集有每月固定走访次数与户数的硬性指标,对于指标外的走访与调研频率皆按现实需求或信息员、帮扶责任人自行安排决定,这使得信息的反馈与需求在变更上则会造成极大的延迟性。课题团队将此类缺陷问题也划人了业务制定与数据设计范围,在对接了全国信息系统门户的数据库前提下,构建了一个集管理与反馈于一体的精准防返贫信息管理双平台。平台分为扶贫专干使用的web网站端与帮扶对象使用的微信小程序端。帮扶对象通过小程序及时将自身贫困问题反馈至Web端,Web端的扶贫专干则通过网站的分区域信息整合及时分析当前区域帮扶对象是否处于返贫状态,而反馈上来的信息又有助于专员分析帮扶对象是否真正脱贫,该地的脱真贫比例是否发生变化等问题。

对于平台的具体构建实现方面,课题组成员采集数据并分析贫困户的实际发展状况,返贫户的返贫成因与返贫程度,收集帮扶对象的发展需求,通过一个适用于大部分贫困人口的微信小程序实现清单式录入。帮扶对象通过二维码扫描即时反馈信息,使扶贫工作透明化、高效化。同时瞄准贫困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平台时使小程序功能更加贴近帮扶对象的使用需求与个人特点。在构建Web站点时,课题组成员功能重点则放在了对现阶段扶贫工作进行有效减负方面。研究基层扶贫工作者的工作需求与现阶段非平台管理與”互联网+”扶贫、返贫工作发展过程所产生共同存在的弊端与漏洞;研究现阶段管理层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决策难、决策慢、管理效率低、工作汇报分析烦琐等问题,最终实现双平台联动构建新型返贫预警机制。

信息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为切实强化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切实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因此,本文紧密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信息管理中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其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13;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4-0015-01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时,数据库技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信息管理包含了信息的采集、处理、输入和输出,而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信息的需求,为便于信息的产生与传播,需要切实在数据库技术方面加强对其的应用。

1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认知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形式,对企业的各种运行信息进行处理,所以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进行信息管理的一种数据库技术,更是一种用于信息存储和处理的管理工具,这样就能为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和指导。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软件与数据库,而信息管理员是整个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主体,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是对计算机的应用从传统的科学计算转移到数据处理上来,因此在诸多企业的信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1]。

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类型

目前,在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进行信息管理时,主要有操作类和分析类两种信息管理方式。其中,前者主要是在具体业务中应用,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与修改,并服务于特定的应用之中。而后者主要是在特定的某个主题下,对大量的历史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而为决策支持提供服务。

由此可见,在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处理时,因为其需要面向一定的主题,且主题的类型较多,并结合主题来归类数据,主题不同,其分析领域也不同。但是数据库主要是为决策者通过信息管理而进行的数据分析,信息管理中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需要切实建立与自身实际应用需求相符的数据库,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管理需要。加上数据具有较强的集成化特点,在建立数据库时,还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与集成,并结合信息管理的需要而确定的主题,对加工处理后集成的数据予以提取和处理,进行转化和装载等方面操作。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注意,原始的数据信息必须经过处理的基础上才能利用数据流进行处理,例如有的数据信息的单位不同,字符长度不同,字段名字不同而意义相同,字段名字相同而意义不同的情况,均需要做好对其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发挥。与此同时,由于數据库中的很多数据经常发生变化,所有的业务数据信息记录的业务系统中处理时在某个时刻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数据库中的很多数据信息往往不稳定,数据的来源较为广泛,所以在数据存放和查询时,需要对其的更新周期进行合理确定,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而针对性地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2]。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3.1应用的前提。在信息管理中,为了加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首先就是要做好数据库的设计,在数据库设计中,主要是按照图1所示,构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而且ETL流程设计最为关键,并建立数据库的逻辑模型,从而构建基于信息管理所需的系统。

3.2借助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做好数据源的筛选。由于现代企业的信息处理量较大,所以需要利用数据库系统切实加强对数据源的筛选,才能为优化信息管理奠定基础。在数据源筛选过程中,主要是结合信息管理的类型,对信息类型进行分类,并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之中,从而更好地实施对其的信息管理。

3.3具体的应用过程分析。

一是针对用户层而言,因为数据库是实施信息管理的基础,为切实实现访问性能的优化和得到跨区域的报表,针对预处理的数据而言,需要进行对其存储处理,为用户的展示提供使用支持。因为数据库是基于虚拟层的视角下搭建的,并不能直接程城乡给用户,所以在用户层,主要是利用数据库信息获取有关的信息时,主要是确定其具体的维度和度量对象,从而为信息管理奠定基础。

二是针对展示层而言,由于数据库的设计是基于用户展示层而设计的,而数据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能有效地结合需求分析而将信息分析的结果利用展示层的报表进行展示,且图表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为决策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常见的多维数据分析报表微粒,其内容包括很多展现工具:统计分析图、KPI记分卡、多种仪表盘。这样就可以逐层次和多角度、多方位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展示。在多维数据分析报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其切块、切片和钻取的功能,在深入地比对和探询数据中更便捷。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4

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年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原创: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户,贫困残疾人数达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可扶持残疾人人数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应救助残疾人户数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人。

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

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

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⒉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万元,开发扶持个扶贫项目,组建个扶贫实体,扶持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七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⒊倡导“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包乡、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形成“帮、包、带、扶”到户到人新风尚。为有力推动我市扶贫工作,市委专题研究并行文,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子”活动,该活动迅速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据统计,市直副县级以上单位扶贫结对子就达个,四个城区结对扶贫达人,大冶市结对扶贫就达多户,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一般职员,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结对贫困残疾人送钱送物。石灰窑区属城乡一体,人口达多万的城区,市政协副主席、原副区长刘纳鹏同志经常带领民政、残联、妇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负责人走访贫困残疾人,并与该区河口镇一位残疾人结对子、结穷亲,经常挤出时间上门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市司法局用责任和爱心做好助残济贫工作,对大冶市曙光乡三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历时年,前后批次登门看望,捐款捐物余元,衣物鞋帽件套,行程往返多公里的帮扶活动,使三户残疾人贫困户生产、住房困难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为止。

在整个结对帮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一九九八年夏,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城市与乡村,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全国十佳模范公务员王贤田同志紧张的投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这时他收到结对扶贫对象发来的求援信,称他家中田地被淹、粮食受灾,房屋浸泡在水中,随时有倒塌危险,全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局长知道后毫不犹豫的拿了元派专人送到那位扶贫对象家中,并写信嘱咐他们妥善安排生活,重建家园。“求人需求英雄汉,济人需济急时无”这位贫困残疾人拖着残腿向王贤田同志送来“情系贫困人,永不忘党恩”锦旗。

⒋开展“四帮一带”活动,落实优惠政策,选好项目,学好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我市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人口达多万,占整个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因此,做好该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市残联选定该县韦源口镇组建全市范围内第一家残疾人服务社,原创: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服务社在组建之初,小、市残联投入资金达万多元,为该服务社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经费支持,选用一残疾人负责服务社日常管理工作,为全镇贫困残疾人建立了档案,科技信息,互通有无,康复、培训、就业各方面工作全面启动,受到广大贫困残疾人好评。该镇一因公致残、长年卧病在床懂法律残疾人在家享受周围人群帮助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该镇社区残疾人解答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达多人次。几年来,该服务社,共为全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就业、教育、投资等问题达多人次。市残联为促进服务社健康发展与市内有关企业联系介绍选择项目,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劳动技能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现该服务社以富业养主业,成为“两个效益”齐头并进的综合服务社。该镇贫困残疾人多次向市残联领导写信,非常感谢党的关怀,残联的温暖。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5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年前,《国家八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文秘部落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10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10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50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800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4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98%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3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8400户,贫困残疾人数达3.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5880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70%,可扶持残疾人人数29000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72%,应救助残疾人户数2400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7200人。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2、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350万元,开发扶持10个扶贫项目,组建8个扶贫实体,扶持2000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8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2500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18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18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800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00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20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12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6

残疾人温饱问题,是社会各部门共同职责,是各极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战略目标,我市残联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组织县市区理事长,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发展思路,有组织、有步骤的掀开了全市扶贫解困的新篇章。

一、加强领导,成立专班,落实经费,为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七年前,《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达后,市残联领导班子,克服民政代管工作不便,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市残疾人扶贫中组织领导、社会动员、调查摸底、政策保障、奋斗目标、方法措施、部门任务等工作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大力支持并批转实施,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局为成员的残疾人扶贫解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市残联领导兼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名,全市六个区县市残联也相继成立专班,抽调专门人员充实基层第一线,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扶贫组织网络体系,为解决落实办公经费,及时向市财政部门提出专报告,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活动费近万元,扶贫工作经费随残联事业费一起一并下达。各区、县、市残联上行下效,落实扶贫事业经费、形成了“有届、有人、好念经”的良好开局。

二、摸清底数,分解任务,落实到人,是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组织工作落实后,市残联积极组织市直机关、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部门,会同区县市残联扶贫工作办公室同志一起认真学习,原创:举办各种扶贫工作培训班、研讨班达多批,累计培训人员达多人次,使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贫困残疾人标准、入户调查注意事项及统计方法、疑难问题解答等。入户调查统计员按中残联《残疾人贫困户调查表》以乡(镇)为单位,对残疾人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摸清残疾人贫困户户数、残疾人数及贫困状况,建档建卡,登记造册,按《残疾人贫困户汇总表》逐级填写,上报市残联、市扶贫办等部门。通过近一年努力,参与调查摸底人数达余人次,发放入户调查统计表等各种报表达万多份,摧收各种报表达以上,收集残疾人扶贫等方面信息达万多条,为今后制定扶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准确数据。在整个调查摸底过程中,入户跟踪调查是一个难度较大工作,特别在基层这种难度就更大,调查统计员克服了残疾人不想报、不愿报、经济收入不实报等各种困难,准确收集相关信息,有时,为核对某个数据,调查统计员来回几趟才能解决问题,一旦得不到理解的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还要吃闭门羹,碰一鼻子灰。阳新县残联扶贫办一位同志,为到王英乡核对一组数据资料,受到一村民辱骂,腿也扭伤了,全身被大雨湿透了,人也生病了,但他还是带病坚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县扶贫对象调查统计任务。经汇总统计,全市残疾人贫困户达户,贫困残疾人数达万人,可扶持残疾人户数户,占残疾人贫困户的,可扶持残疾人人数人,占贫困残疾人总数的,应救助残疾人户数户,应救济残疾人数达人。

我们知道,扶贫解困是一项长期工作,并非一、二年内解决问题。市残联每年都将入户调查、解决温饱人数及尚待扶持对象进行回访,及时准确的填报《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统计表》,为下年度扶贫任务分解提供详实依据,同时每年将残疾人扶贫任务,以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形式分解到各区县市残联,以行政负责人签字,基层残联具体落实完成,形成各县市区残联扶贫解困工作做到年前有布置、年中有抽查、年底有检查、全年有总结“的比、学、赶、帮、超”的发展局面,为扶贫解困工作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扶贫任务,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

三、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推动我市扶贫解困工作。

残疾人工作千头万绪,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多,康复工作是龙头,就业工作是重点,扶贫工作是关键,做好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等于抓住了残疾人工作这根红线,其它各方面工作也就容易解决,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⒈领导带动、宣传鼓动、社会联动,形成良好扶贫解困舆论氛围。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残疾人助残日那天,市残联都得邀请市委、市政府、“四大家”领导走访残疾人贫困户,特别是农村贫困残疾人,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志斌同志经常带领机关同志深入到大冶、阳机关报贫困残疾人家中访贫问苦,带去募捐的衣物、慰问金、带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我市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现已形成一条不成文规定,几年来,市“四大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走访看望、登门拜访风气却从未停止,形成接力棒,一届传一届,一代传一代。华新水泥集团是一家大型水泥企业,他们历届领导班子与本单位贫困残疾人、大冶市一位扶贫对象不因领导变更而中断,无论企业红火时还是企业效益下滑时候,都一如继往,持之以恒。

广播电台、电视台、黄石日报等新闻部门,每年节假日或大型活动,都要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增设新闻专题、专题报道扶贫解困先进典型,做到了“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红领巾助残、志愿者助残解困活动在我市更是层出不穷,市财校、市卫校、市三中的师生、广场路小学、市府路小学、市老虎头小学,扶贫解困的感人故事经常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肯定与支持,全市范围内扶贫解困意识浓,乐善好施方式多。

⒉充分发挥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市残联积极为贫困残疾人脱贫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协调各部门关系,认真实施《湖北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九五期间从市扶贫办、省残联、省农行争取扶贫贷款达万元,开发扶持个扶贫项目,组建个扶贫实体,扶持多名残疾人贫困户脱贫,通过个扶贫实体基地作用,辐射安置残疾人达名。市康源实业公司负责人祝焱军同志是一位双下肢残疾人,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在市残联帮扶下,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安置贫困残疾人逐年上升,特别是九九年,市残联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给该单位解决康复扶贫贷款万元,投资该单位项目改造,产值利税大幅度增加,安置贫困残疾人达名,残疾人劳动报酬达元月。市德康冷食厂列为市残联扶贫实体基地后,与市农行协调将该单位冷饮生活线列为二三年度康复扶贫申报项目,用抵押担保方式争取康复扶贫贷款万元,在减轻了农行贷款本金利息风险性,同时又辐身安置贫困羡慕累计达名,该企业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显著,正如贫困残疾人陈萍所说的一样:“我们残疾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我们的娘家—市残联无微不致的关怀。也是市残联领导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七一’计划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为我们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又一写照。”

⒊倡导“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包乡、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户,形成“帮、包、带、扶”到户到人新风尚。为有力推动我市扶贫工作,市委专题研究并行文,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子”活动,该活动迅速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据统计,市直副县级以上单位扶贫结对子就达个,四个城区结对扶贫达人,大冶市结对扶贫就达多户,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一般职员,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结对贫困残疾人送钱送物。石灰窑区属城乡一体,人口达多万的城区,市政协副主席、原副区长刘纳鹏同志经常带领民政、残联、妇联、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负责人走访贫困残疾人,并与该区河口镇一位残疾人结对子、结穷亲,经常挤出时间上门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市司法局用责任和爱心做好助残济贫工作,对大冶市曙光乡三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历时年,前后批次登门看望,捐款捐物余元,衣物鞋帽件套,行程往返多公里的帮扶活动,使三户残疾人贫困户生产、住房困难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以恢复自身造血功能为止。

在整个结对帮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好人好事。一九九八年夏,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水袭击了我市城市与乡村,阳新县民政局局长、全国十佳模范公务员王贤田同志紧张的投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这时他收到结对扶贫对象发来的求援信,称他家中田地被淹、粮食受灾,房屋浸泡在水中,随时有倒塌危险,全家人生活非常困难。王局长知道后毫不犹豫的拿了元派专人送到那位扶贫对象家中,并写信嘱咐他们妥善安排生活,重建家园。“求人需求英雄汉,济人需济急时无”这位贫困残疾人拖着残腿向王贤田同志送来“情系贫困人,永不忘党恩”锦旗。

⒋开展“四帮一带”活动,落实优惠政策,选好项目,学好技术,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我市阳新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人口达多万,占整个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因此,做好该县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市残联选定该县韦源口镇组建全市范围内第一家残疾人服务社,原创:以点带面,推动发展。服务社在组建之初,小、市残联投入资金达万多元,为该服务社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经费支持,选用一残疾人负责服务社日常管理工作,为全镇贫困残疾人建立了档案,科技信息,互通有无,康复、培训、就业各方面工作全面启动,受到广大贫困残疾人好评。该镇一因公致残、长年卧病在床懂法律残疾人在家享受周围人群帮助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为该镇社区残疾人解答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达多人次。几年来,该服务社,共为全镇贫困残疾人解决温饱,提供就业、教育、投资等问题达多人次。市残联为促进服务社健康发展与市内有关企业联系介绍选择项目,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他们劳动技能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现该服务社以富业养主业,成为“两个效益”齐头并进的综合服务社。该镇贫困残疾人多次向市残联领导写信,非常感谢党的关怀,残联的温暖。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23

随着首个国家扶贫日的设立,2014年,《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国办发[2014]58号)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全社会”主体已被明确纳入扶贫开发工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国开办发[2014]30号)的,明确落实了“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精神,要求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而推进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深度耦合。在主体多元化和对象精准化的“双轮驱动”下,建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空前复杂和重要。

然而,各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左停等指出,我国扶贫体系中存在因精准识别环节出现严重偏差导致后续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1]。杨园园等指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与地方需求结构匹配度较差、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受限、以及基层扶贫机构不健全等[2]。刘司可强调,因贫困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返贫现象严重问题[3]。因此,如何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投入,并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提高投入与产出效率,提升脱贫效率,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长远目标,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社会扶贫开发与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

(一)全社会扶贫开发的研究现状

1.全社会扶贫开发的内涵。扶贫是指对处于中国贫困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实现其脱贫的基本目的。朱玲提出制定扶贫战略应以效率为先导,摒弃原有的“抽血运行”和“输血机制”模式,形成有效的“造血机制”[4]。扶贫开发应当以促使贫困地区政府及贫困居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为目标,以缓解并消除“能力贫困”或“发展贫困”为最终目的。因此,扶贫开发的内涵应当区别于扶贫。全社会扶贫开发是指各级政府引导全社会力量,通过资金、物资、人力、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以实现贫困地区生存发展、环境改善和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一项长期性扶持活动。

2.全社会扶贫开发的格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大方面规划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但是,这种扶贫格局仍然以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导,市场成分较少。在新时期深化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机制改革,重构扶贫开发战略格局,推动市场在扶贫开发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首次提出由政府部门、市场组织、社会主体协同推进的新“三位一体”大扶贫开发格局,以此建立更为长效的扶贫开发机制。这一格局明确了“全社会”主体的内涵,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且正式确立市场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

3.全社会扶贫开发的管理机制。大多数国内学者从顶层设计理念、组织管理两大方面展开探讨。关于顶层设计理念方面,王宇等认为,应将“精、准、细、严”的理念融入全社会扶贫开发管理工作中,通过制度设计、政策运行、职业技能提升实现精准化[5]。关于组织管理方面,葛志军、邢成举强调上下级扶贫部门责权与事权关系的重要性[6]。

4.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评价体系。为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杨园园等提出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实时实地评价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状况[2]。关于评价方法的选用,国内学者大都采用因子分析法、AHP、TOPSIS、熵权法、DEA等方法对扶贫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绩效进行评价。其中,DEA法较为常用。

(二)精准扶贫的研究现状

1.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理念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同富裕”的理论原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产生的。2013年11月,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2013-2015年期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等政策陆续出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2015年6月,明确提出精准扶贫要遵循“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方面的精准性要求,和“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四个方面的分类扶贫理念。至此,精准扶贫理念的内涵逐步得以完善,即通过精准化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实现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和可持续性脱贫。

为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全面制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2.基于“精准扶贫”理念的机制建设。大多数国内学者从市场化扶贫导向、金融扶贫机制等方面提出策略。例如,宫留记认为,应通过制订《扶贫法》明确政府和市场的权责,对市场化扶贫进行顶层设计[7]。朱建华等学者提出引入金融手段推进市场化扶贫,形成杠杆化金融、普惠金融的扶贫模式[8]。除了市场化机制建设,针对资源投入效率问题,郑瑞强、曹国庆提出基于大数据思维制定供需对接,从而整合并优化扶贫资源配置等措施[9]。此外,为实现精准扶贫常态化,李?{提出围绕“精准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组织建设”五个方面建立精准扶贫机制[10]。

(三)研究评述

由上所述可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多元化”和“精准化”阶段。针对近几年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从识别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对策建议。然而,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动员全社会开展扶贫开发,要求政府、市场及社会等多元化主体均遵循精准化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全过程,防止出现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虚假政绩工程、“数字脱贫”等现象。这对扶贫开发管理体系提出了重大考验。

二、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管理现状

湖北省涉及秦巴山片区、大别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及幕阜山片区四大集中连片贫困特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全省过去五年减贫达到353.21万人①,扶贫开发工作位于全国前列。目前湖北省已采取推进产业扶贫、建设脱贫致富能力、实施整村推进、推进保障扶贫、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五大方面具体措施,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贫困户自主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2015年,全省减贫128万人,208个贫困村出列②。与2014年相比,贫困人口减少数增加了58.7万人③。

然而,当前参与扶贫的主体多、方式多、不便统计汇总等事实情况与精准扶贫的要求构成内在矛盾。并且,原有的扶贫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开发式扶贫阶段的管理要求。本文依托湖北省扶贫开发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选取了部分不同行政层级的贫困县(市)作为调研分析重点,对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现状展开调研。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文件、参照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实情,厘清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管理活动中六个方面的问题[11]。

(一)扶贫开发投入界定范围不明确,统计指标不统一,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可比性降低

全省多个地区对于扶贫开发内涵理解不一。例如,对于贫困居民自身的投入是否应纳入扶贫开发投入均存在分歧;D市、Y市和Q县在对救济性投入和用于个人的开发式投入是否纳入扶贫开发投入统计中存在区别;N县行业部门投入资金从2012-2013年增长幅度异常增大,而社会帮扶资金在此期间大幅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在此期间对于行业部门及社会帮扶的界定出现变动。这些情况导致统计数据相关性、可比性降低,不利于精准化目标实现。

(二)统计指标的计量口径不一致,导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省内多个地区对于“行业部门投入”的列示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投入主体分类不一致相关。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的列示,Y市2012-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为D市的0.04%左右,但其贫困人口为D市的50%;H市2014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足D市当年的3.39%,而H市贫困人口远多于D市。这些情况显然不合情理,可能与统计指标的计量口径不一致相关,导致各项统计数据在不同地区难以进行横向比较,不便于分析贫困地区需求结构,容易造成扶贫开发投入与地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三)关键统计数据无从获取

截至2014年10月,湖北省各地区已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已完成2013年数据录入工作并试运行。但有关识别、帮扶、监测平台尚未实现公开化,精准各地区扶贫投入总额、贫困人口、人均扶贫费用等关键指标的数据难以获取,难以比较各地区扶贫开发效率问题,影响了决策的可用性、有效性,对地区整体战略的制定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市场、社会等公众主体难以准确获取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的需求,各类扶贫基金的投入使用情况也未实时以报表形式公开。统计数据公开程度低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精准化程度造成较大影响。

(四)帮扶资金计量真实性存疑

2014年湖北省4大扶贫片区共投资1762.6亿元,而当年全省脱贫人口为69.3万人④。但该69.3万人的贫困人口平均脱贫成本高达25.4万元,这种减贫效率及脱贫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是由于在行政单位中存在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与政绩挂钩的认知观念,容易催生 “好大喜功”的心态,并且为了获得更多涉农投入的财税优惠政策,使得扶贫开发投入的数额往往呈现高估问题。此外,对于行业扶贫开发投入的统计,各地区扶贫办主要依据各行业部门自行计量统计的结果予以归整汇总,缺乏足够的审核。

(五)管理归口不统一,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各主体的投入力度

由于多数市场、社会投入主体并未通过扶贫办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而是直接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予以帮助,地方扶贫办部门只能依据已披露和掌握的信息加以统计,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各主体投入力度。

(六)扶贫开发投入仍然呈现“头重脚轻”格局

目前,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总额中,政府扶贫投入仍占绝大部分比例,而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及社会主体投入仍然偏低。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2亿元增长到467.45亿元⑤。尽管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受限于市场与社会资本的短期性、规模偏小等特征,政府投入力度仍然会继续增加。短期来看,全省乃至全国的扶贫开发投入格局仍会呈现“头重脚轻”状态。

三、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目的及原则

政府统计数据用于决策判断,其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市场稳定与效率以及政府公信力。在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驱动下,建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规范统计口径,获取高质量统计数据,并据此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评价扶贫开发效率,分析各地区扶贫开发投入资金来源及分配的合理性,形成更加有效的扶贫开发投入机制或脱贫模式;同时,实现管理归口的统一,完整全面地反映全社会主体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

基于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结合扶贫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数据相关性、决策有用性、统计便捷性设计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指标体系。

1.数据相关性。应确保统计数据可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各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遵循统一的界定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手段,降低上级行政单位汇总过程中的误差,为地区宏观经济决策制定、扶贫开发总体工作规划提供有效依据。

2.决策有用性。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准确把握各类扶贫资源的投入和使用情况。管理部门可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各年度的投入趋势,比较分析各地区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当地的脱贫效率。进而进行宏观调控引导,提高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精准度,实现扶贫开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统计便捷性。便于各地区扶贫办、各级行政单位进行扶贫统计工作。

(二)指标筛选及说明

结合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管理现状问题,基于对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战略格局的认识,依据扶贫开发资金的流动状况,即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将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分为投入主体和投入方式两部分,构建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格局(见图1),并据此构建扶贫开发投入指标体系。

图1 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格局

环心部分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即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的三个维度。内环代表投入主体,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国家及地方财政。即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用于扶贫开发投入的支出。

2.行业部门资金。即整合涉及扶持贫困地区及贫困居民发展的各行业部门的资金。

3.定点帮扶单位。包括参与定点扶贫的中直单位、省直单位、其他各级事业单位。

4.省内区域结对帮扶。即区域结对帮扶的省内发达地区。

5.东西部扶贫协作。即参与扶贫协作的东部发达地区。

6.部队。即驻扎贫困地区的武警部队。

7.企业。包括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不同性质的企业。

8.金融机构。包括国有控股及商业性金融机构。

9.NGO。即非政府组织,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各类非政府组织。

10.个人。包括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人华侨及海外人士。

外环代表投入方式,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等项目。

2.人力投入。包括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人员就业培训、劳务合作、医教人员派遣、志愿服务等。

3.项目建设。包括公路、饮水、电力、住房、教育、卫生计生、文化活动、信息化等居民基本生存保障和生活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旅游行业等产业开发培育,以及信贷投放、金融产品及服务等金融项目。

4.技术投入。直接提供或帮助引进技术。

5.赈灾救济。指灾后重建中资金、物资等捐助。

(三)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式

依据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格局构建全省统一标准的扶贫开发投入指标体系,并根据基于统一的管理归口统计的数据,选取资金投入、人力投入、项目建设、技术投入、赈灾救济六大方面作为投入指标,从社会经济、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三个方面选取产出指标,评价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与产出效率,以此评价脱贫效率,形成全社会扶贫开发效率评价模式(见图2)。

图2 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式

由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法是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适用于具有多投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全社会扶贫开发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综合问题,因而,DEA法能够有效、客观地评价全社会扶贫开发效率,故选用DEA法作为全社会扶贫开发效率评价方法。

四、建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

结合理论分析可知,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开发的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具针对性以及管理更加精细化[12]。以湖北省扶贫开发投入管理现状为例,部分地区在界定范围、统计指标、管理归口、数据的公开性和真实性、投入格局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对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构成阻碍。本文据此构建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见图3),在构建全社会扶贫开发评价体系基础上,解决统计指标、计量口径及效率评价等基础性问题;并逐层完善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组织管理、形成市场化扶贫机制和信息化平台,实现长效的扶贫开发机制。

图3 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

(一)构建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评价体系

1.统一扶贫开发统计指标,规范计量口径。基于对全社会扶贫开发内涵的界定,明确各地区扶贫办统计的客体范畴。将扶贫项目规划至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强化扶贫办对扶贫开发项目的专门管理。由省级扶贫办及各涉农投入的行业部门制定统一的扶贫开发监测统计指标,并据此明确界定范围、出具专业计量标准,下属各行政级别依据统一的标准予以施行。以此形成统一一致的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统计指标体系。

2.形成并完善扶贫开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式。目前,受统计资料不完善以及公开程度较低等影响,难以针对前述全社会扶贫开发效率评价模式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下,需要逐步形成并完善有效的扶贫开发投入效率评价模式。以湖北省为例,省级扶贫办部门可根据统计汇总的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数据进行处理,采用DEA法评价全省、对比分析省内各地区的扶贫开发效率,反映资金、人力、项目、技术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投入问题,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此外,由于扶贫开发具有长期发展性,在进行效率评价时需要考虑5~10年长期产出效益。

(二)强化全社会扶贫开发组织管理

1.明晰职责,发挥扶贫办“笼口”作用。在调研工作中,很多地方扶贫办领导表示在扶贫开发投入统计过程中,涉及跨部门合作的数据资料获取存在相当大的工作困难。这给贫困工作投入的统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作用,也不利于扶贫投入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此外,推动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要求各地区扶贫办整合行业涉农资金,但从各级政府的组织构成来看,扶贫办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整合各行业部门涉农投入往往难以落实。

强化全社会扶贫开发组织管理,首先应当明细职责,发挥扶贫办“笼口”作用,处理好上下级扶贫部门及同级行业部门的责权与事权关系。由扶贫办展开统一负责展开部署,要求民政局、发改委、统计局以及各行业部门等通力协作,明确各自职责职能,在扶贫开发投入统计工作中积极配合和支持,加快完善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组织管理的配套机制。

2.统一管理归口,规范帮扶程序。随着企业和社会团体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扶贫对我国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但是也正是因为社会扶贫主体、扶贫方式的多样繁杂,在全社会扶贫开发管理体系中一直处于相对薄弱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针对市场扶贫及社会帮扶投入,统一管理归口。由扶贫办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建立公开的扶贫开发投入渠道。鼓励倡导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通过当地扶贫办部门办理相关程序登记处理,再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施以帮扶,并由扶贫办等部门进行后期考核评价,辅以一定激励措施或荣誉表彰。规范帮扶程序,全面反映扶贫开发投入成效,同时也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3.完善扶贫开发投入工作的监督与考核。 扶贫开发投入管理工作旨在了解扶贫投入真实情况,并进行扶贫工作投入效果评价,最终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因此,扶贫开发投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相关统计部门可能会为了提高政绩而虚报投入数据;另一方面,在扶贫投入过程中极有可能滋生腐败问题,表现为挪用扶贫开发投入资金。为此,应当成立专业化扶贫开发投入评估小组,对各部门上报扶贫开发投入数额进行计量核准,防止出现虚假政绩工程现象,造成扶贫开发投入虚高。此外,应当基于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评价体系,加强对扶贫开发投入项目后续效益的考核,尤其需要跟进考核项目建设投入,杜绝“烂尾工程”的出现,注重可持续效应。

(三)加快推动市场化扶贫机制建设

尽管政府投入更具保障性,但过于依赖政府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扶贫开发是一项长久性工作,需要从长远上培养贫困地区及贫困居民的发展能力。而社会主体虽然多元、广泛,但其贡献力度偏小、具有针对性、覆盖区域小等,难以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柱力量。因而,针对扶贫开发投入仍呈现“头重脚轻”的格局,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推进扶贫开发大格局以政府为主转向以市场为主,减轻财政压力。

1.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建立“项目包”,发挥政策的“杠杆效应”,借助政策的激励作用吸引企业等市场主体自发地将各种要素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企业因地培育产业,吸引贫困地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流发展当地经济,实现长效的脱贫致富。

2.引进PPP模式。加强政府与市场主体间的协作,鼓励并授权民营资本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中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共同推进扶贫开发事业。

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扶贫开发投融资机制,发挥大型商业性、微型、合作社和政策性金融各自的比较优势。由金融组织承担抵押担保风险,为贫困地区农户提供“免担保、免抵押、全贴息、全覆盖”式贷款,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同时,解决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引导其将具备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纳入产业链范围,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基地。

(四)加强扶贫开发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精准扶贫

湖北省2015年初已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但精准扶贫的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和公开。要想实现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格局向市场化转变,必须建立公开、动态的信息化平台,构建信息化帮扶平台。也就是说,应由扶贫办统筹,其他行政部门予以配合,建立一个完整的采集、推送、帮扶、监管、反馈流程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可采用APP程序的形式,完整录入精准识别的贫困地区及贫困居民信息,可以公开、实时、动态地反映并推送贫困地区的需求。投入主体尤其是市场及社会主体根据自身职能及资源,线上申请帮扶资格,经扶贫办等部门核准后,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予以帮扶。这样能够精确反映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更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效率,更加广泛地动员市场和社会主体。

同时,采用报表形式定期公开披露各类扶贫开发投入的使用状况,接受公众的评价监督;提供扶贫开发效果反馈论坛等平台,反映贫困村及贫困户最真实的情况。以便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注释:

①数据来源:荆楚扶贫网《2015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6-03-01,http://hbfp.cnhubei.com/2016/0301/294896.shtml.

②数据来源:荆楚扶贫网,《2015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发展报告》,2016-03-01,http://hbfp.cnhubei.com/2016/0301/294896.shtml.

③数据来源:根据相关数据资料整理所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2014年度湖北省扶贫开发发展报告》,2015-03-02,http://hbfp.gov.cn/zwdt/fpyw/17154.htm.

扶贫统计数据员工作篇8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及时出台和顺利实施,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小扶贫”模式向“大扶贫”模式转变,扶贫理念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扶贫方式由“漫灌”向“滴灌”的精准扶贫转变。

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加快推进大扶贫的改进步伐,最终实现精准扶贫,不仅是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数据和大扶贫及精准扶贫的简要阐述和分析,拟通过建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来逐步加强和完善扶贫工作。

大数据与大扶贫及精准扶贫

大数据与大扶贫及精准扶贫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但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使这两个相异的概念有了交集,这就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构建大扶贫,实现精准扶贫,这不仅是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期下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内在要求。

(一)大数据

2011年,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大数据越来越被重视,联合国的“数据脉动”计划、美国的大数据战略以及英国的“数据权”运动等逐渐开启了大数据的大幕。

简而言之,大数据就是通过捕捉、挖掘、分析网民上网留下的数据的痕迹,揭示背后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其具备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即“4V”的特点。

大数据是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获得极大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未来几年,大数据的应用及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通过大数据挖掘新的知识和利润增长点,继而创新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等模式,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政府对大数据的挖掘,使政府决策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三是人类思维方式从追求精确性到容忍混杂性、从关注因果关系到关注相关关系。

(二)大扶贫及精准扶贫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由此,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开始迈入大扶贫阶段。相对于以往依靠政府投资扶持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等的小扶贫工作模式而言,大扶贫即是以动员民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板块开发、多元投入”的扶贫模式。

今年1月,《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在大扶贫的基础上,又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级扶贫机构分级负责,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实施动态管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并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大扶贫特别是精准扶贫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责任,拓宽了社会扶贫领域,精确了扶贫对象,提高了扶贫成效,加强了扶贫监管,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工作确立了目标。

建立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面对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的理念、思路、机制需要经历新的转换;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需要进行新的转变。这要求深刻考量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特征,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并利用数据业务主营化来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升级。同时,应建立“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密切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与扶贫对象的联系,切实落实扶贫措施,加强扶贫统计与监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信息化,促进帮扶对象与社会共同进步,进一步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一)系统目标与总体设计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省级扶贫开发工作管理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综合利用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通过采集帮扶村、家庭及个人等基本信息,对扶贫政策、扶贫资金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动态管理监测和决策服务的数字技术系统,可提供帮扶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地理等复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仿真化、持优化决策和可视化等强大功能。

1. 总体设计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方便可视化查询、统计、分析,及时显示各级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各类信息,满足全省及各市、县扶贫开发部门的需要,实现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与扶贫开发机构、帮扶对象三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对全省扶贫开发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和服务等提供综合决策的现代化支撑,还对完善扶贫工作方式、创新扶贫内容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加强扶贫管理、展示扶贫工作、扩大宣传效果、总结推广经验的重要抓手。

2. 系统目标

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仿真化等多种科技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它除了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构建模拟区域,展现帮扶地区、人口、资金的分布状态,还能在对各类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分析,促进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进而对扶贫开发信息进行整体处理研究,实现全省各类扶贫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有效加强扶贫政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科学决策。

系统建立的目标主要有三个阶段:短期目标――实现扶贫统计监测数据化;中期目标――实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电子化;最终目标――实现扶贫综合管理信息化。

具体来说,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如下:

(1)实现全省扶贫基础数据统一采集、管理,建立全面详实的“村、户、人”管理信息模式;

(2)扶贫管理功能全覆盖,一站式管理(涉及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以及贫困村信息化等),逐步拓展功能,为扶贫工作信息化奠定基础;

(3)支持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图像文件输入和照片信息管理,涵盖现有各项业务系统的纸制表格和电子表格,强大的决策分析系统;

(4)友好、灵活的用户操作界面,实用、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各平台模块要求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结合扶贫工作的具体实际,可以将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分为统计信息监测、项目资金管理、扶贫信息共享、综合信息分析四个子系统。同时,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共享功能,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信息与互联网信息对接,通过大数据来规范工作、提高效率、总结经验、宣传成效,逐步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信息化。

1. 统计监测信息平台

该子系统对符合帮扶条件的对象资料进行登记、核准及查询,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其数据以家庭户为单位,由县级扶贫机构录入,通过市级审核,最终由省级核准并备案。结合当前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帮扶对象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以GPS定位的方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为准确识别对象、科学划分类型、精准施策帮扶奠定基础。

2. 项目资金管理平台

该子系统将全省扶贫项目及资金的信息进行集合整理,对扶贫项目的立项、实施及验收等各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动态管理,对扶贫资金的发放、使用等进行实时跟踪、集中管理,确保扶贫项目严格按照既定目标实施,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规范使用,有效提高扶贫项目的竣工率和扶贫资金的利用率。

3. 扶贫信息共享平台

该子系统作为扶贫工作信息的对外联系平台,一方面可以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将帮扶对象的扶贫信息与社会扶贫组织和个人的信息进行一对一对接,不仅使帮扶对象尽快得到帮扶技术、资金等服务,还能使社会扶贫力量得到高效释放。

4. 综合信息分析平台

该子系统通过对各级扶贫机构工作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一方面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另一方面,结合各地扶贫开发工作成功经验与客观实际,对扶贫工作进行系统总结,逐步完善我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大数据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等方面,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之后,也存在此类问题。但就当前工作而言,构建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信息安全、法律规章这三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省级单位为基础建立的,因此,系统的开发、维护及后续功能的完善与改进都需要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制定与之配套的管理办法与操作说明,一方面可以规范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也便于各级扶贫工作人员操作实施。

第二,健全保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大数据时代中最大的威胁就是信息安全,伴随着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逐步推广应用,作为政府扶贫开发的主要信息网络平台,将承载越来越多的关注度。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帮扶对象及帮扶者隐私泄露的风险,同时也加大了扶贫项目资金数据等敏感数据泄漏的风险。为此,在建立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之初,就应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对网上与网下信息进行物理隔离,确保扶贫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第三,完善法律规章,提高扶贫成效。扶贫信息的与利用应当有法可依。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施后,将拥有包括扶贫对象及社会组织及企业个人在内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要数据共享,同时还要防止数据被滥用。要在保护个体隐私的前提下,使相关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因此,要尽快制定扶贫开发相关信息的法规,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允许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后享有一定税收优惠,同时鼓励脱离贫困的地区及个人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帮助其他帮扶对象,使扶贫开发惠及最大范围。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带来的快速、便捷和高效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利用扶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现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到人;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徐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叶婷,王春晓:“大数据”,新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作为模式转变的分析[J]. 领导科学,2012,35:4-6.

于施洋,杨道玲,王璇,张勇进,王建冬: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门户:从理念到实践[J].电子政务,2013, 05:65-74.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郭汉文:创新多元化融资机制构建“大扶贫”格局[N]. 人民政协报,2009-03-04B07.

龚亮保:关于构建“大扶贫”格局的几点思考[J]. 老区建设,2008,17:16-17.

予枢:大扶贫有大智慧[J]. 中国西部,2013,10:48-4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