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8篇

时间:2023-03-01 16:25:35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1

与此形成鲜明对应的是一些成熟的开发商不约而同地把客户服务当作了今年的重头戏。像广州市“合生创展”特意将2002年定为“服务质量年”;广地花园也将社区服务领跑计划作为今年的主打方向;还有一些开发公司纷纷成立了“客户服务部”等等。看来,在今后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之间的服务战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服务——市场营销的新杠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市场营销策略被广泛地运用,一些市场营销创新者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市场营销组合因素框架,把服务作为第五个因素引进了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之中,使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营销活动中得以贯彻实行。作为市场营销主要因素的服务,从产品的整体概念中延伸出来,其对象及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而且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现实的(售后的)满意程度,还要提高预期的(售前的)满意程度。服务可以使企业创立个性,增加竞争优势,有效地增加企业的新销售和再销售的实现机率。服务作为第五个因素的导入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新的杠杆,为企业市场定位和增加竞争优势等开辟了一条新路。

由于市场上竞争模仿的日益加剧,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特征优势通常是短暂的,服务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服务对顾客感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服务可用来创造竞争者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即在定位中创造差异性。

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顾客在选择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时,首先考虑是否能够获取最大顾客让渡价值。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减去总顾客成本的差。总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组成;总顾客成本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组成。总顾客价值中的服务价值提高了,就意味着加大了顾客让渡价值的值,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开发企业开展服务营销是大势所趋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许多开发企业开始意识到优质的服务才能占领或保住市场,由此产生出“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它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以采取具有竞争性的策略为特点,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一大营销理念,即“服务营销”。现在,服务营销的观念越来越被开发商所认同和接受,它必将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

1、服务是房地产业的本质。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领域的行业。开发企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居住(办公、投资)服务责无旁贷。在过去的房地产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平庸的服务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交易双方对此也习以为常。然而,当今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顾客正变得挑剔、精明,其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平庸的服务再也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优质服务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2、服务经济时代推动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顾客购买力和需求趋向的变化,服务因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已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而成为竞争的新焦点。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将是服务的竞争,任何企业越来越无法抵御服务浪潮的冲击。

3、市场价值中心的转移是一种客观规律和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各产业的发展早已经历从产值中心论、销售中心论、利润中心论到顾客中心论的阶段,并已进步到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价值的时代。这种市场价值中心的转移是一种客观规律和趋势。对于房地产业来说,也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以客为尊。企业如果没有服务,也就意味着没有营销。

4、需求的变化要求服务的及时跟进。顾客有不同的偏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其偏好也在变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寻求不同的产品,并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结果使大型的房地产市场分解出许多的细分市场来。服务作为一个新的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后,为顾客服务观念被贯彻到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活动中,这就为满足各细分市场提供了可能。开发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服务目标,营销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行之有效的服务形式

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顾客越来越要求企业提供细致、周到、充满人情味的服务,于是,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形式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服务形式。

l、全过程服务。全过程服务是在房地产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每一环节都对顾客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服务。也就是从顾客产生购买欲望的那—刻起,到产品使用价值耗尽为止的整个过程,都对顾客细心呵护,使顾客与自己的产品紧密相联,让顾客在每—个层面都感到完全满意。

2、全员服务。全员服务要求企业增强员工的服务营销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服务关系。总经理为各部门经理服务,各部门经理为销售一线人员服务,销售—线人员为顾客服务,从而形成一条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服务运作链。企业全体员工都在不同岗位全心全意服务于顾客并以此作为工作信念和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以服务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2

摘要:培训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就业压力、传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为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培训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易消失性和可变性。应从市场细分与定位、“4P”、人员、有形展示和过程五个方面改善培训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

培训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研究该市场的特点,并探讨其中的营销规律,对我国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培训服务市场的机会与问题

(一)培训市场的发展机会

1.就业压力无论是高校毕业生为谋求好职位,还是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都希望通过社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个市场十分巨大。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03年9月初,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仅有70%,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据报道,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比上年底增加013个百分点。

2.传统学历教育体系的不足传统学历教育一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再加上教材老化、知识滞后等弊端使毕业生无法马上上岗。同时,企业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为新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企业需要的是进入企业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在这两个方面弥补了社会需求的不足。在教学方面,传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结合社会需求及时开展培训。在实践方面,培训机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制订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员掌握更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3.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1994年3月,原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此开始启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正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两种教育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证书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在职业资格制度引导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资格教育培训体系成为劳动者职业生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4.办学政策逐步放宽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和36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等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的出资人实际上拥有一种受管制的剩余索取权。

5.市场规模大培训市场规模巨大。IT、考研和英语培训市场的数字是很好的例证:2003年,IT培训市场受SARS影响,整个市场规模有所下滑,总体市场规模仍达到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据粗略统计,全国研究生考试辅导培训市场总的市场容量每年超过十亿元;仅上海一地的外语培训市场,每年的市场份额就高达1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考虑企业管理培训、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等,潜力更为可观。

(二)培训市场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激烈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利润丰厚,吸引众多的进入者,使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夺生源,一些没有办学条件的培训班使出种种招数,以虚假承诺吸引学生、家长,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国外培训机构抢占中国市场,使本土培训组织面临更大的威胁。

2.缺乏合格的培训人才随着中国培训行业迅猛发展,合格的培训教师十分缺乏。就拿企业培训来说,目前中国极其缺乏本土的优秀企业培训,因此许多从事企业培训的机构不得不从境外聘请专职培训教师。但是,他们对中国这个市场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企业培训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资历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还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

3.培训市场秩序混乱从目前培训市场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大街小巷的宣传招贴、电线杆上的广告、闹市街头分发的培训简章、马路边拉起的招生横幅等等,给人们留下一种杂乱无章之感。在市场明显缺乏规范化,行业缺少品牌企业的情况下,已经造成了培训层次低、供需结构不合理、专业化不够等问题。

4.缺乏营销理念培训市场虽然红火,但培训组织普遍缺乏营销理念的指导。表现在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品牌意识,竞争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缺乏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二、培训市场的特征培训是由培训组织(如学校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向另一方提供基本上是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培训过程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培训是一种服务,具有服务市场的特征。

(一)无形性作为服务产品,培训是无形的。首先,培训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比较,其特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很多都是无形无质。在接受培训之前,几乎无法感知。其次,在享受培训之后,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利益,也很难被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所以,购买者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他们会努力寻求培训质量的标志或证据。他们将会根据看到的地点、人员、设备、宣传材料、象征和价格,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

(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培训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由于培训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或过程,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消费者(学员)和生产者(老师)必须直接发生联系,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员都将对培训的质量产生影响。顾客的直接参与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无疑对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及营销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迫使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既要有效地引导顾客正确演他们的角色,确保服务过程的和谐进行,又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顾客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负责提供服务的第一线老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以确保服务能达到每一个顾客所期望的质量水平,也是个大问题;学员与教职员工在沟通中的任何误会,都可能直接使顾客感到整个组织的服务水平不佳,甚至拂袖而去。所以,培训服务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包含在服务过程中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三)可变性培训产品具有极大的可变性。由于培训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什么地方提供,培训服务行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由于人类个性差异,使得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检验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由于服务人员自身因素(如知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即使由同一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水准;另一方面,由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顾客本身的因素(如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四)易消失性基于培训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得培训产品不可能像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且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亦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安放。虽然,录音(像)技术的发展能够把培训服务记录储存下来,但此产品已非彼产品,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如果顾客因个人原因中间缺课,这种损失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培训组织也不应该退还培训费。由于培训产品的不能贮存,容易造成供求在时间上的矛盾,从而可能使培训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三、培训组织的营销组合策略

从广义产品概念来看,培训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传统的营销战略和4p营销组合很大程度上仍然适用。但是,服务产品毕竟有自己的特点,布恩斯和比特纳建议对其还要加上三个“P”:人(people)、实体证明(physical)和过程(process)。

(一)市场细分与定位为了抓住机会,在无序但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上取得成功,培训组织首先应在调研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如职业、学习动机、科目等)进行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核心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Target)(如新东方选择想出国人员);最后,给自己的培训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Positioning)(高端或者低端,综合还是单项等等)。

(二)4p组合的利用就产品(product)策略来说,要求要保证服务质量、合理组织培训项目、塑造培训品牌、准确预测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开发新的培训产品。从价格(price)策略上,可以运用价格差别策略平衡供求时间矛盾,解决培训服务易消失缺陷。另外,可以根据培训档次合理运用声望定价、折扣定价等策略。在渠道(place)上,根据组织资源和市场特点,合理选择面授、函授或者网上培训等方式。促销(promotion)在培训市场的运用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散发小广告一直是促销主流。其实,在合适的媒体上新闻报道或宣传文章,可能可信度更高、覆盖面更广,而且成本低。网络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实力的培训组织也可以作一些平面广告或电视广告。关键是要做好产品、渠道与价格的整合,形成特色,传递一致的形象。

(三)人员(people)人是培训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同样的课程,不同教师提供,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同一个教师,由于服务对象的表现不同,或者个人情绪等原因,效果也可能差别巨大。所以,一个培训组织选择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培训员工、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格兰鲁斯曾主张服务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4p外部营销,还需要加上两个营销要素,即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就培训而言,内部营销指培训组织必须对直接面对学员的教师及辅助员工进行培养和激励,没有满意的员工,不会有满意的顾客;交互作用的营销是员工与学员打交道的技能,尤其是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沟通直接关系培训质量。

(四)有形展示(physical)培训服务的无形性要求培训组织要“管理证据”,“化无形为有形”。例如组织可以展示自己的办公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用图片介绍培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资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社会评价。目前流行的免费课程试听是展示自我、吸引学员的很好方式。著名民办培训机构新东方在起步阶段主要运用了这种方式来展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五)过程(process)人的行为在培训服务中很重要,而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服务传递的过程中,即教学过程中。过程结束,服务也就中止。要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满意,而不是事后进行补救。教学过程中教师表情的愉悦、专注和对学员的理解与关切,以及高超的课堂气氛调节艺术,都可以减轻学员不耐烦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平息因其它问题造成的不满。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3

为了将服务产品同有形商品区分开来,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许多市场营销专家从产品特征

购角度来探讨服务的本质。大多数服务产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不可感知性“不可感知性”可

以从两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首先,服务产品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比较,服务的特质及组成服

务的元素,很多都是无形无质,让人不能触摸或凭肉眼看见其存在。同时,服务产品不仅其特质是

无形无质甚至使用服务后的利益,也很难被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

“利益”的存在。例如,汽车出现故障,车主将车子交由汽车修理服务公司处理,但车主在取回车

子时,对汽车维修服务的特点及经修理后的汽车部件是否全部恢复正常,都是难以察觉并做出判断

的。

然而,服务产品真正百分之百具有完全不可感知件的特点的极少。反之,很多服务需要有关人

员利用有形的实物,才能正式生产,才能真正提供及完成服务程序。比如,餐饮业的服务中,不仅

有厨师的烹调服务过程,还有菜肴的物质加工过程。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服务水平的日益提高,很

多消费品或工业品是与附加的顾客服务一块出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些有形

商品如汽车、录音磁带、录影带等,只不过因为它们是一些有效载体。对顾客而言,更重要的是这

些载体所承载的服务或者效用。由此看来,“不可感知性”并非纯粹是服务产品所独有的特征。

不过,服务市场学者进一步强调,从传统的产品概念出发,附加的顾客服务并非有形的消费品

或工业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顾客服务也就不是独立的服务产品。此外,“不可感知性”亦

非要求所有的服务产品都必须是完完全全是不可感知的,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视角将服务产品

同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品区分开来,萧斯塔克曾提出“可感知性——不可感知性差异序列图”,举

例说明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区分,并强调服务产品愈是接近“不可感知性”的一极,则愈需要营

销人员运用“4P”之外的技巧,才能有效地在市场竞争中确保顾客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西斯姆在此基础上于1981年提出了“不同类型产品评估差异序列理论”,首次全面、系统地研

究“不可感知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其对制定服务产品营销战略的特殊含义。根据西斯姆的分

析,大部分消费品及工业品都属于可感知性比较强的产品,对于这类产品,顾客很容易对之进行评

估从而作出购买决策。相反,大部分服务产品则属于不可感知性产品,顾客对它们的特质很难评估,

因为即使在消费和享用之后,顾客也无法根据消费经验感受到这种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而只能相信

服务提供者介绍和承诺,并认为该服务确实给自己带来所期望得到的好处。比如,病人经过医生诊

治后,只能相信医生的说法及其开出的处方;在服完药之后,也只能相信医生,认为经过一段时间

待药力发作后,病情才会好转直至痊愈。

2、不可分离性有形的工业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

列的中间环节,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服务产品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

性的特征,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于顾客时,也正是

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由于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

活动或过程,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必须直接发生联系,从而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

的过程。服务的这种特性表明,顾客只有而且必须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病人必须向医生讲明病情,医生才能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顾客对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及其在这一过程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无疑问传统的产品质

量管理及营销理论提出了挑战。第一,传统的产品生产管理完全排除了顾客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

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而非顾客。而在服务行业内,顾客参与生产过程的事实则迫使服务企业的

管理人员正视如何有效地引导顾客正确扮演他们的角色,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生产过程,如何

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服务知识达成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和谐进行。如若企业管理人员忽略这些问题,

则可能导致因顾客不懂其自身的职责而使服务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而在这种情况下,

顾客通常并不会责怪自己的失误反而将之归咎于企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进而丧失日后

与之打交道的兴趣和信心。第二,服务员工与顾客的互动行为也严重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企业和顾

客的关系。由于服务产品要按顾客要求即时生产出来,这就使过去在生产车间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

变得过时。既然不同顾客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负责提供服务的第一线员工是否具有足够的应

变能力以确保服务能达到每一个顾客所期望的质量水平就颇成疑问!何况,顾客与服务员工在沟通

中的任何误会,都可能直接使顾客感到整个企业的服务水平不佳,甚至拂袖而去,服务过程中断,

企业也就失去了顾客。所以,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包含在服务过程中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3、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产品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统一界定。区别于那

些实行机构化和自动化生产的第一与第二产业,服务行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由于人类个性

的存在,使得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检验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方面,由于服务人员自身因素

(如心理状态)的影响,即使由同一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水准;另一方面,由

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于是顾客本身的因素(如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也直接

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比如,同是去旅游,有人乐而忘返,有人败兴而归;同时上课听讲,

有人津津有味,有人昏昏欲睡。这正如福克斯所言:“消费者的知识、经验、诚实和动机,影响着

服务业的生产力”。

差异性使顾客对企业及其提供的服务产生“形象混淆”,因为,对于同一个企业,透过两家不

同的分店所提供的服务,可能出现一个分店的服务水平显著地优于另一个分店的情形。前一分店的

顾客确实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质量很好,而另—分店的顾客则可能对企业的低劣服务予以投诉。这

种“企业形象”或者企业的“服务产品形象”缺乏一致性,将对服务产品的推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

响。

4、不可贮存性基于服务产品的不可感知形态以及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得服务产品

不可能象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且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亦

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安放。当然,提供服务的各种设备可能会提前准备好,但生产出来的服务如不

当时消费掉,就会造成损失(如车船的空位等),不过,这种损失不象有形产品损失那样明显,它

仅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因此,不可贮存性的特征要求服务企业必须解决由缺乏库存所

引致的产品供求不平衡问题、如何制定分销策略来选择分销渠道和分销商以及如何设计生产过程和

有效地弹性处理被动的服务需求等。

5、缺乏所有权缺乏所有权是指在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涉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移。既

然服务是无形的又不可贮存,服务产品在交易完成后便消失了,消费者并没有“实质性”地拥有服

务新产品。以银行取款为例。通过银行的服务,顾客手里拿到了钱,但这并没有引起任何所有权的

转移,因为这些钱本来就是顾客自己的,只不过是让银行保管一段时间而已。再比如,乘坐飞机之

后旅客从一个地方被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而此时旅客手里除了握着机票和登机牌(而这些物品,是

顾客登机前就买到的)之外,他们没再拥有任何东西,同时航空公司也没有把任何东西的所有权转

让给旅客。缺乏所有权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感受到较大的风险,如何克服此种消费心理,促进

服务销售,是营销管理人员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服务产业发达的国家,很多服务企业逐渐采用

“会员制度”的方法维持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当顾客成为企业的会员后,他们可享受某些特殊优惠,

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就某种意义而言他们确实拥有企业提供的服务。

从对上述五个特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不可感知性”大体上可被认为是服务产品的最基本特

征。其它特征都是从这——特征派生出来的。事实上,正是因为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亦即无形性,

它才不可分离。而“差异性”、“不可贮存性”和“缺乏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不可感知性”

和“不可分离性”两大特征所决定的,同时,就对服务市场的营销行为及顾客行为的影响而言,

前两种也不如后两种特征那么深远。

对服务特征的研究都是以把服务与有形产品区分开来为出发点的。然而,企业向市场所提供的

产品既可能是有形产品,也可能是无形服务,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物,从现实经济活动来看,服务通

常是与有形产品结合在—起进入市场的,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很难把服务从有形产品中独立地分离

出去。考特勒认为,按照服务与有形物质在产品中大致所占的比重,可以把市场上的产品分成五种

:①纯粹有形产品。如肥皂、牙刷、盐等产品中几乎没有附加任何服务的成分。②附加部分服务的

有形产品。这些服务通常是为了促使消费者乐意购买该产品。③混合物,其中服务与有形物质各占

一半。比如,在餐馆里往往是服务与食品并举的。④主要服务产品附带有少量的有形产品和其它服

务。如旅客乘坐飞机购买的是运输服务,他们到达终点后没有得到任何有形产品。不过,存旅途中,

航空公司会提供—些食品、饮料和杂志等。⑤纯粹的服务产品,其中几乎不会附加任何有形物品,

如照看婴儿、心理咨询等服务。

因此,要想严格地把有形产品同无形服务区分开来显然是十分两难的。正如斯密所言:“似乎

没有任何标准可以清楚地划分出两大部分(指产品与服务)的界线”。李维特更进一步认为,每—

个行业都渗透着服务,它们的区别只是在于所包含的服务成分的多少。而从市场营销学的观念看来,

虽然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在表面上体现出不同的物质特征,而实际上并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是产品,

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利益和满足感,只不过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罢了。所以,虽然我们界定了服务

产品的基本特征,但它只是表明服务产品在这些方面具有较强的倾向,而任何一种服务也只是这些

特征的不同组合。广义地理解产品同服务的关系,其意义在于传统的营销理论和原则在服务市场领

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地照搬过来。事实上,即使对于同是有形产品的工

业品和消费品,二者在营销战略的制定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于是才有工业品营销从消费品营销中分

离出来。既然服务产品与有形产品具有不同概念及特征,那么也就必然会区别于传统产品营销的服

务营销理论和架构。

服务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服务营销同产品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产

品特点不同。如果说有形产品是一个物体的话,服务产品则表现为一种行为、绩效或努力。由于服

务是无形的,顾客难以感知和判断其质量和效果,他们更多地是根据服务设施和环境来衡量。②顾

客对生产过程的参与。由于顾客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如何管理顾客使得服务推广有效地进行成为服

务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③人是产品的一部分。服务过程是顾客同服务提供者广泛接触的过程,

服务绩效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也与顾客的行为密切相关。所以,人成为服务产品

的一部分。④质量控制问题。由于人是服务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象有形产品那样用

统一的质量标准来衡量,进而其缺点和不足也就不易发现和改进。⑤产品无法贮存。由于服务产品

的不可感知形态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进行,从而使服务产品具有不可贮存的特性。虽然生产服务

的设备、劳动力等能够以实物的形态存在,但它们只是代表一种生产能力而非服务产品本身。如果

没有顾客需要提供服务,就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浪费;同时,如果服务需求超过供给能力,又会因缺

乏存货而使顾客失望。所以,如何使波动的需求同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便成为服务营销管理中

的一个难题。⑧时间因素的重要性。在服务市场上,既然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是由顾客同服务提供

者面对面进行的,服务产品的推广就必须及时、快捷,以缩短顾客等候服务的时间。而等候时间过

长会引起顾客的厌烦,使其对企业的服务质量及形象产生怀疑。⑦分销渠道的不同。服务企业不象

生产企业那样通过物流渠道把产品从工厂运送到顾客手里,而是借助电子渠道(如广播)或是把生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4

克里斯丁·格朗鲁斯教授应邀对南开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访问,这期间,他为南开师生作了4场学术报告;听众场场爆满。教授学识精深广博,见解精辟独到,思维快速敏捷,语言幽默诙谐,所有这一切,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治学严谨 斐然大家

格朗鲁斯教授自1971年以来,一直在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文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是北欧成立最早的商学院。它不招收本科生,只培养硕士和博士等高级管理人才。该校下设11个系,其中最强的是市场营销学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格朗鲁斯教授现任该校学监、市场营销学系主任、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格朗鲁斯教授才思敏捷,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通晓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等4种语言。在过去的10年中,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就达20多篇,分别刊登在《欧洲市场营销学学报》、《工业营销管理》、《国际经营与生产管理学报》、《商业研究学报》、《管理决策》、《国际服务管理学报》、《营销管理学报》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刊物上;先后出版了《服务营销学》、《工业服务营销学》、《战略管理与服务业的营销》、《如何销售服务产品》、《服务营销:诺丁学派的观点》、《公共部门的服务管理》、《全面沟通》和服医务管理与营销》等多部著作,其中,《服务管理与营销》一书问世不久,旋即被翻译成西班牙文、瑞典文和俄文,不少学校都把它作为服务营销课程的首选教材。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战果,也为教授本人赢得多项荣誉。由于在营销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格朗鲁斯教授荣获欧洲最有影响的阿塞尔(Ahlsell)营销学研究奖;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美国第一州际服务营销中心特聘其为特邀研究员,芬兰科学与艺术协会授予其杰出会员称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西欧及泰国的高等学院纷纷邀请其前往访问讲学。

格朗鲁斯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营销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断理论正确与否,进而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过去10多年中,他亲手创办了两家服务咨询公司,同时兼任10多家公司的营销顾问,并长期为世界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沃公司、杜邦公司、联合电信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不过20年历史。格朗鲁斯教授是最早从事服务营销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服务营销学先驱和诺丁服务营销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问及是何时及什么原因促使其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格朗鲁斯教授回答道:“1973年,一个偶然机会,有家服务企业请我去为他们的营销工作提供些咨询意见。当时,服务营销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通过调查,我发现利用传统的以消费品为对象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很难解决服务企业中的营销问题。”

他认为,要搞好服务产品的营销,必须牢记两点。首先,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服务产品是无形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无法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和进行选择。服务产品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而不是一个物件。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此外,顾客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生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用一套不同的理论指导其营销活动。其次,要严格区分营销职能与营销部门这两个概念。在生产企业中,营销职能基本上完全由营销部门的专门人员负责,其它部门的人很少与顾客打交道。然而,在服务企业中,营销部门之外的人员,如饭店服务员和银行出纳,与顾客有着频繁的密切接触,其言谈举止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因此,内部营销的作用十分明显。

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格朗鲁斯教授在服务营销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提出的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服务营销的六项原则、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等颇具独创性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服务营销学的基础。

格朗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欧洲很有影响,而且在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美国,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当代世界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英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格朗鲁斯教授是服务营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开拓者,他用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考察服务营销,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营销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谈及服务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时,格朗鲁斯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所谓‘后工业化社会’,其突出的表现是,服务业迅猛发展,井取代制造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西方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在美国则达到70%。在以往的30年间,服务业为西方提供了4400多万个就业机会。从微观层次上看,现代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有赖于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矢志不移 开拓进取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二战后传入欧洲、日本,现在世界各国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经营实践受到了北美学派的深刻影响。格朗鲁斯认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是在北美那种大商场林立、分销系统发达、宣传媒介完善、消费品销售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形成的,因而这种理论在服务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中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在其它国家的应用也值得怀疑。传统的营销学存在严重缺陷,亟需加以改造。为此,近年来,他连续著文,大胆地向传统的营销学提出挑战。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5

关键词:人文理念 市场营销 发展潮流

市场营销学是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在十九世纪末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和社会性学科。它的成长经过了创设阶段、适用阶段、昌盛阶段、以及创新阶段,目前已是一门综合了多种学科原理,却又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内容的独立应用性科学,启示性和导向性是它的鲜明特点。在市场营销学不断发展成熟的历程里,伴随着人们对营销理论研究的认识、补正、改进与升华,从相对狭窄的研究领域,到更加宽泛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营销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高度,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早已不仅涵盖单纯的经济,而是在人文理念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诠释。

一、传统营销观念的现代转型需要

在企业经营中,采取怎样的经营理念,就会产生怎样的经营效益。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是最为典型的三种传统营销观念,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将经营活动的核心定位为生产者,经营者重视的是“我生产何种产品比较擅长”,采取的方法是想方设法提高产量、提高销售额,甚至依靠强制买卖等恶劣的销售策略来争取每一点利润。这种观念在购买力水平比较低的市场中大行其道,被营销学学者命名为旧营销观念。与此相对的是以人文为核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它是指导现代企业开展营销行动的重要理论,是营销学学者根据现代企业处理新世纪市场经济关系时采取的新方式方法而提出的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营销理论。这种现代营销理念涵盖了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和大市场营销观念,它所要实现的目的是使经营者的一切活动以消费者为核心,在这种营销理念的指导下经营者最关心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并最大限度地生产出能够让消费者满足的产品,当然与此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时下的营销理念成功地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利益恰如其分地融合起来,并最终实现了个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这方面来看,现代营销理念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二、人文理念对现代营销模式的影响

虽然市场营销理论由4P‘S发展为6P’S,并且有更多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演变而参与进来,但是归根结底人文理念还是贯穿整个营销程序的主线。因为无论形式怎样变更,我们都可以在每一次营销战略甚至每一种新颖的营销方法中发现人文的痕迹。可以说,经营者的所有营销活动在表面上是经济活动中各种营销策略的使用与搭配,但在本质上却无不体现着人文色彩。

(一)产品整体概念全面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由于市场营销是通过生产特定产品或者提供一种服务来达到消费者的预期要求,所以,产品和服务是经营者开展营销手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现代营销理论的观点,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应当具备三层结构:核心结构、有形结构和附加结构。核心结构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重要层次,它能够实现消费者所关注和需要的最基本的功能和效益;有形结构是指产品和服务的外观存在形态,它涵盖了产品和服务所具备的外观、特点、样式、性质、包装和品牌等要素;附加结构即指经营者在对产品和服务开展销售行动时所发展出的各种附属产品及服务,主要有减免息信贷、送货上面服务、质量安全保证、使用维修帮助和疑难问题咨询等。通过上述三层结构的巧妙融合,一种具备了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出现了,这被营销学学者称之为产品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是对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上需求的全面满足,特别是它的人文核心理念以及基于消费者立场的服务、设计和包装等特点,成功地引导了社会公众的消费心理,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开拓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从而成为现代经营者最为重视的营销理念之一。产品整体概念的提出赋予了现代市场营销活动更加多样的内涵,而在其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也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经营者提品和服务需要遵循的最关键规则是必须迎合消费者,为产品和服务注入人文理念。正如产品的外观设计必须具备能够吸引消费者消费的审美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商标形态要突出具体、易懂、内涵和吉祥的综合性特点,像王老吉、大娘水饺等贴近社会公众的生活习惯等,都是以文化的作用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二)以商流和物流为基础的分销渠道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市场营销中的分销渠道涵盖了产品和服务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要经历的环节和各环节的负责部门,涉及了其间一切经营者和消费者,例如生产商、进货商、零售商、代售商等中间环节参与者和产品使用者、服务享受者这些最终的环节的消费者。根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来分析,使产品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织从而自生产领域顺利进入消费领域是分销渠道的基本职能,并最终实现产需分离逐步消除的目标。在分销渠道的作用下,生产者将产品和服务陆续不断、及时高效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同时也将各种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反馈至经营者处以减少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承担的风险。可见,分销渠道的建立是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开展销售行动的重要手段方法。不过归根结底,它仍旧是依靠组织人和人的关系而构建起来的工作网络。古语说“生意未做,朋友先交”,这在现代营销理念中表现为:

经营者以分销渠道的方式突破了以往的销售模式,就是把以经营者自身为出发点、局限于已有的中间商的办法,变更为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着力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并充分调动各种职能生产出使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后才选择由谁来负责将产品传送给消费者,这就解决了曾经因缺少中间商而不能构建销售网络和选择的中间商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

当下的经营者往往更加关注中间商所具备的条件,并以此来做出选择。他们严格要求中间商的商业信誉和工作能力,对资产实力和人员素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其与目标客户的关系的好坏以及对目标客户渗透能力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经营者的选择与否。

经营者将激励中间商的重点从利润的获取转向了以人为本,他们甚至为中间商培育专业人才,以此深化与中间商的沟通,同时也能够通过逐步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更为坚固。另一方面,经营者和中间商新型合作方式的建立将双方的利益和发展系于一体,加深了双方存在的依存度。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现代市场营销分销渠道除了包括商流和物流外,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价值决定了其定价

依据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消费者认知价值、市场环境、分销渠道和国家政策法律等均是影响产品和服务价格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认知价值则是这诸多因素中最能影响经营者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的因素。所谓消费者认知价值即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主观感知,是消费者经过在经济上、性能上和生活上的综合考虑后对产品或者服务做出的个人判断。很明显,消费者认知价值绝不是单一的经济考量,而是包括了消费者个人的喜好和性格倾向。这就如同一个欣赏艺术的人愿意为一件艺术品支付高额的金钱;其他人却可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是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四)促销活动中体现的人文理念

促销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经营者通过公司员工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推销以及在信息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灌输具有吸引力的信息,从而提升其产品和服务购买量的目的。它最鲜明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一次卓有成效的营销行为必然是一次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并成功引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正如当一个美女在购买化妆品时,她所需要的并不是化妆品自身,而是化妆品所能带来的美的预期。同理,消费者之所以购买相机也不是为了相机本身,而是需要它实现记录生活美好时刻的功能。在这两个例子中,消费者需要的都是一种期望、一种感觉。因此,成功的经营者不在于推销产品和服务本身,而在于突出其产品和服务内含的性能和意义,以此激发社会公众的共鸣,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最终实现产品和服务销量的提升,认可度的加大。当然,从深层次来看,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还具有引领公众消费潮流这样一个文化目的。谁能够主导消费潮流谁就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另外,现代新型营销模式中的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两种方式也是将人文理念作为其运行的核心,经营者采取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方式来打开市场的壁垒,从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合作,保证其生产服务活动成功展开。这种将权力和公共关系作为基础的市场营销行为,显而易见也已经突破了单纯意义的经济目的。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新时期,经营者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已经无法回避去适应、融入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可以说,权力营销和公共关系营销这两种新型市场营销模式的建立为市场营销中人文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三、人文理念融入市场营销行为是未来市场竞争的大势所趋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人又是组成企业的主体,因此研究企业营销活动也必须立足于人文这一理念。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人不仅是市场营销行为的根本构成要素,也是市场营销行为的最终对象。在人口、支付能力、购买欲望这市场构成三要素中,主体是人,基础是支付能力,动机是购买欲望,三者相辅相成,水融,不过从本质上讲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市场归根结底还是由生产者、消费者等人的集合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组成的系统。

市场营销的立足点在市场,那么构成市场的最根本要素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经营者进行营销活动的根本立足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失去了人,没市场就会立刻崩溃,而所谓的市场营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依据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市场中的人不仅仅是纯粹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拥有繁杂、丰富、个性需要的“社会人”。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一定的层次,假设在收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其消费的结构以及消费的顺序是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的。社会公众的消费行为除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和购买需求以外,还会被市场氛围、文化习惯、个人心理等多种要素所影响,而文化则在其中长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文化通过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发挥出能够左右全社会各阶层消费欲望的力量,它的影响力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渗透进每一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中。文化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它涵盖了地理气候、族群特点、生产方法、政治体制以及科学技术等等方面。如果文化传统存在差异,生活于其影响下的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处事交往以及是非判断也会迥然不同,这也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们的市场活动中。正如我国因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现实情况,仅在对食物味道偏好上就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不同。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时必须将其营销对象的文化背景作为重要考量方面。现实中消费者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动而逐渐演变的,所以经营者的营销策略也要随着这种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公众的消费心理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极为鲜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消费者逐渐从关注物质享受转变为更加重视精神上的享受,他们不仅要求经营者的产品和服务在质量上有所保证,还关注产品和服务中蕴含的价值因素以及为其带来的心理愉悦享受。在这种变化中,富含文化内涵成为现代消费领域最鲜明的新兴关注点。因此,经营者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必须将人文理念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宣传中。新世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已经突破了单纯的经济考量,当他们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和服务时,不能够仅凭一种感觉来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例如由相同企业生产的同一款西装,在做工和材料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却因被不同品牌的销售商贴牌出售而在价格上有天壤之别,可是消费者仍旧乐于在这样的差异中支出财富,而这也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稀松平常的现象。由于现代科技的广泛传播和迅速普及,经营者试图通过技术突破从而甩开竞争对手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另一方面传统的呆板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很难再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所以人文理念的介入已经极为紧迫,当经营者将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时,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成为现代营销方式发展的新方向。如果我们将文化比喻成产品和服务的灵魂,那么营销就在于将这灵魂包装并予以推广。将人文理念融入营销手段是适应新时期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市场竞争的新模式,所有经营者都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趋势并开创运用这一方法的新渠道。

四、结束语

总结现代企业营销新兴手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即人文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经营者营销行为的整体环节并且成为影响营销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经营者的市场营销策略越来越着重于对人文理念的摄入,这就迎合了市场营销活动体现人文理念的时代潮流,使之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营者主动将人文理念纳入营销行动并开创立足于消费者的人文营销战略,是顺应市场竞争发展方向的明智决断。

参考文献:

[1]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新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2]朱维慈.中国经济变革中的企业营销[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6

关键词:保险市场;服务营销

一、服务营销概述

1.服务营销定义

要理解服务营销的概念,首先需要理解服务的概念,近几十年来,专家对服务这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定义,总体来说,服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行动、过程和表现的有机结合。而在本篇论文中所涉及的保险市场,正是服务业中的一员。

在理解服务的基础上,服务营销则是将“服务”理论化和系统化。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在服务营销的理论体系下,顾客的重要程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服务营销的所有理论和原则都是围绕顾客这个概念展开的,因此,在对于保险市场服务营销的研究中,顾客也就成为我们考虑的中心。

2.服务营销基本理论模型

服务营销的基本组合策略经历了由4P到4C到4R的演变(见下表),更加明确的体现了服务营销观念的实质。

在服务营销基本组合策略的基础上,顾客的让渡价值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服务营销的核心理论,在此基础上衍生了服务竞争理论,服务管理理论等涉及服务营销过程的各种理论。顾客的让渡价值理论可以有用右图形象表示:

该理论指出每一位顾客都是让渡价值最大化的追求者,同时由于不同的顾客对于构成总价值和总成本的各因素的判断不同,应当对其分别对待。

3.总结

总而言之,服务营销的核心是顾客,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改善其服务水平的动力来源,也是其利润源之一。

二、中国保险市场服务营销现状分析及服务营销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市场的发展也是备受瞩目,国内的保险市场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并且不断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的保险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除了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产品以外,保险市场上的服务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种进步和发展之下,我们也看到、感受到中国保险市场的不足,尤其是在保险服务上的不足,消费者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甚至是合法的权利受到侵害,消费者的满意度由此下降,由于保险理赔上的纠纷层出不穷,使得保险行业的发展陷入尴尬局面,也遭遇了继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论文的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中国保险市场服务营销现状的分析以及服务营销的重要作用的分析,更进一步了解保险服务营销的必要性。

1.中国保险市场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1)从保险服务产品上来看,现在的中国保险市场上,保险品种还是过于单一,在许多领域都还是空白,比如寿险产品中的老年险种还是比较少,而在老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形式下,开发这种保险服务是必要的,同时,保险行业的一个普遍缺陷在于对顾客缺乏专业的服务,一般的顾客对于保险产品的理解不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保险产品的条款中的专业术语较多,而保险公司对条款的解释又不明确,这就为保险公司以后的服务质量造成了隐患。

(2)在理赔方面,保险公司的服务营销做得也很不够。一个普遍的理赔问题是理赔服务效率差,大多数的被保险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勘察不及时,有的很晚才到现场,甚至有的根本不进行现场勘察,勘察和定损的延迟给顾客带来了许多麻烦,甚至成为保险公司和顾客产生纠纷的导火索;另外,“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尴尬局面仍然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理赔标准不统一,理赔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等都成为“理赔难”的直接原因。

从以上的基本现状看来,保险行业的服务营销还是没有能把顾客放在第一位,这才是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研究服务营销对于保险行业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2.服务营销对于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意义

(1)服务营销的核心是顾客,采用服务营销的理论,并且实践服务营销的原则,可以帮助保险市场真正做到顾客至上,将顾客的利益视作高于一切,使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最终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保险产品的销售,实现利润的增长,也提高了保险公司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服务营销中“人”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顾客,员工同样作为一个要素成为服务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务营销强调员工的参与和互动,从而激发员工的服务热情,有助于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最大程度的挖掘员工创造价值的能力。

(3)服务营销观念扩充了竞争方式,认为服务企业应主要依靠规范、专业、差异化和便利周到的服务取胜。这符合保险产品的非价格竞争性,防止保险业的恶性竞争行为。

(4)服务营销理论不仅涉及到了服务准备过程和具体的服务过程,还涉及到了服务失败与补救的过程,从而使整个服务营销理论显得更加完善和周全。我们不能要求每一次的服务都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在服务失败后,如何实行服务补救更能体现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从而决定其在顾客心目中留下的形象。运用这个理论,有利于保险行业重视服务补救过程,尤其是在中国保险市场服务水平还不成熟的阶段,如果保险公司能够运用服务补救理论,这将对公司的发展和形象形成正面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以上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服务营销对于保险行业的意义不可忽视,而当务之急是要寻找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保险行业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三、提高保险市场服务营销水平的具体措施

首先,在上述的内容中提到,服务营销中最重要的“人”的概念,那么,提高对“人”的关注度成为保险市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第一,从顾客的角度来讲,保险公司必须对顾客的心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会管理顾客的期望和顾客需求,预测顾客的需求,了解顾客对于服务的容忍域,从而为服务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而在正式服务过程中,服务营销则强调与顾客的互动,这就要求公司将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相结合,与顾客形成良好持久的关系。第二,从员工的角度来讲,服务营销同样强调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毕竟员工是直接与顾客接触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态度将直接影响着顾客的判断,一个热情的员工会使原有的服务增值,而一个冷漠的员工则会造成服务破坏,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和绩效考核,并且制定合理公平的服务标准,以此来激励员工的服务热情。

其次,提升保险市场的服务营销水平的关键环节就是“理赔”环节,这也是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最大提高的环节。第一,保险公司要建立一支乐于奉献的理赔队伍,提高理赔的效率,使现场勘查能够做到随叫随到,使顾客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保险公司的相关理赔指导信息;第二,保险市场必须简化理赔手续,实现理赔的快速处理,从而使顾客的心理预期得到满足,甚至是超过顾客的心理预期;第三,在这个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险市场也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和强大的信息沟通平台,使理赔效率达到最大。

再次,在未来的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保险市场必须不断进行保险产品创新,以满足社会结构不断改变的需要,也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要。即使是“冷门”的保险产品,根据Ch ris Anderson的长尾理论,也能为保险公司创造高销售量和利润率。因此,作为发展的动力之一,保险市场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积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刨新。

最后,服务补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样要引起保险市场的注意。第一,保险公司必须意识到出现服务失败是公司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发现问题,必须及时主动的解决;第二,保险公司可以鼓励顾客提出意见,并提供便于提意见的通道;第三,保险公司应当让顾客了解问题解决的进程,并为服务失败提供适当的经济赔偿,还要关注服务失败对顾客精神所造成的伤害,第四,建立有效的服务补救系统,授权员工解决服务失败;对于保险公司,有必要设置专职的服务补救经历来支持服务补救系统的高效运行。

以上是解决保险市场服务营销关键步骤不足的方案,事实上,为了真正提高中国保险市场服务营销水平,保险市场还必须关注其他方面的提高和措施,比如服务营销与网络营销,体验营销,精准营销等其他营销方式的整合等,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保险市场的服务水平一定会有大幅的提高。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用电营销理论;加强措施

1 供电企业用电营销理论探讨

1.1 市场营销理论

市场营销理论是在突破生产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电力生产企业日益增多、电力市场趋于饱和、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之下,传统的生产营销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市场营销理论便应运而生了。市场营销理论一改以“电力生产”为核心的营销基础,转变成了以“电力营销”为核心。也就是说,供电企业的工作重心将不在电力生产上,而在电力营销上。

1.2 整合营销理论

整合营销理论便是在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出现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企业或品牌应该通过发展与协调战略传播活动,关注消费者、员工、普通公众等利益群体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们沟通协作,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互利关系。整合营销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市场营销理论的局限性,且及大地将与企业利益攸关的厉害对象扩展为用电客户、企业员工、投资者、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同行业者.它强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自身的电力营销服务。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且迅速因之而出现了一些全新的营销思想,如绿色营销、立体营销等。而我国引入这一理论后,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事实证明,这种营销理论具备非常强大的“威力”,促进了我国电力营销水平的整体进步。

1.3 服务营销理论

服务营销理论在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电力营销理论,有别于传统的服务营销理论,它认为服务营销学应该包括7个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4P之外,增加“人(Person)”、“服务过程(Proeess)”、“有形展示(Ph”iealEvidence)”;服务质量的新解释: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并提出了服务接触(siceEncoUnter)的系列观点。它强调以服务为电力营销的基本策略,以提高用电客户的满意度来实现电力市场的开拓。

2 加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一些策略探析

2.1 制定合适的营销模式

电力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并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做的便是建立健全适合新形势的营销体制。也就是说,将旧有的“用电管理”营销模式根据市场要求,顺应时展的潮流,而过度为“电力营销”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基本上以客户为中心,将电力营销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倚重点。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模式,需要建立起全新的营销管理职能机构,这个机构要涵盖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工作,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体制,它包含主营系统、支持系统、监督系统三部分设置。主营系统主要负责用电客户的联络、电力产品的调配和用电客户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支持系统主要负责用电市场的市场分析及其预测、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监督系统则主要负责整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监管,及时查漏补缺,完善系统。通过建立这种全新模式的营销体制,可以将电力营销业务能力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上。

2.2 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

电力营销业务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所在。而加强电力营销的管理,技能提高营销市场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对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大有裨益。而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首先是对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及实地淘汰落后的、管理能力有限的旧系统;其次,是加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的建设;最后是制定完善的操作规范。

2.3 优化定价机制

电价是供电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筹码和手段。因此,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对供电企业提高营销水平、拓展客户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划分好客户群的分类。如可以将客户群按照不同的用电规模划分为普通用户、工业用户、土建工程用户等。这三类用户中,工业用户用电需求量最大,同时用电集中、稳定和持续;普通用户主要指城镇、乡村等居民的生活用电,用电量仅次于工业用户,但客户比较分散,用电量也起伏多变;而土建工程用户的电力需求最小,但也比较集中,且用电增幅非常大,具备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优化定价机制。

2.4 提高电力产品和服务质量

虽然电力是一种无形产品,但它也有自己的“产品质量”,如供电的稳定性、持续性等。而售后服务主要是电力输送装备的及时检修、电价的适时调整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是基于上述营销理论而衍生出的非常重要的营销策略,是开发电力市场市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最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不仅需要认真研究用电营销理论,更重要的是研究市场。因此,在对用电营销理论做好研究的基础上,必须对用电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商机,并积累营销经验,为创新用电营销理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职能;新发展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产生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指导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强有效的手段。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市场营销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对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直面竞争、获得发展指出了方向。

一、市场营销理论的职能分析

(一)市场调查与研究

市场调查与研究也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以提前制定的调研目标为方向,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并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的进一步决策提供帮助。进行市场调研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是为了辅助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及数据的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市场调研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实现销售目的,而进行的了解市场需求、分析销售困难及其原因等的活动,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满足顾客需求的更加完善的具体营销方案。

(二)生产与供应

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企业,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的目的无疑是完成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工作。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根据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更新,保证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适销对路,扩大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达成此目的,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是基础,并且要辅以完善的产品设计、充足的资金储备、丰富的原料供应以及积极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影响面等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够最终实现生产和销售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商品销售

市场营销包含商品的销售的工作,商品销售是市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市场营销工作是通过对商业手段的灵活运用,将企业的商品或服务更好地推广出去,从而使企业从中获取利润的活动。商品销售指的就是将企业的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企业从中获取利润的活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不断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并对自身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完善,与消费者达成相关意向之后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最终完成交货和收款。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商品的销售才能够维护企业的基本生存,助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协调平衡公共关系

一个企业要进行生存和销售就离不开广大的消费者,发展良好的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不断对其进行改善,协调平衡公共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笔无形资产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巨大优势,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认同感,增进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同时,能够为企业培养忠实、固定的顾客群,减少企业与消费者双方之间在约定合同条款之时对繁琐项的反复谈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一)建立知识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知识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市场营销,不是单纯地向消费者推销概念、技术或产品,而是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解,针对此为消费者提供与其相关的产品、知识或资讯,并在此过程中与消费者进行亲密互动,潜移默化地对消费者进行教育,通过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其能够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鼓励理性消费。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使消费者对企业的理念产生认同感,帮助企业将其发展为长远客户,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助力企业的发展。

知识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一个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对企业的品牌进行了良好的宣传。作为企业,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与本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密切相关的时尚知识、潮流趋势等的传播,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其消费需求,在企业、产品、品牌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通过知识营销,促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既能够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新知识进行良好的传播,又能够拉动销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失营销的根本目的,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二)建立网络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网络营销,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在网络营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其进行营销的基础,是一种营销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中利用互联网辅助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弥补传统营销活动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的缺陷,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的业态和形态进行全新的创新就是网络营销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网络营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的国际化,更加的便捷,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企业通过对网络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便捷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增,扩大市场,进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也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三)建立绿色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绿色营销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单纯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做法,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及环境利益三者进行紧密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提前进行构思、设计和制造,以追求更好的销售效果。建立绿色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对企业自身利益、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三、结语

市场营销理论的主要职能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生产与供应、商品销售以及协调平衡公共关系四个方面。面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在知识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三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映婷.刍议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10(06):89-90.

[2] 李林.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6):67-68.

[3] 刘蓓.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模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2(03):9-10.

[4] 张洪增,高荔.市场营销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5).

[5] 王国栋.营销理论的演进及分析[J].经济论坛,2005(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