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8篇

时间:2023-03-01 16:25:35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网络营销;实验教学;企业网站;诊断与评价

网络营销课程概述

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网络营销课程成为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争相开设的必修课程。

1.网络营销课程的内容体系

由于网络营销研究人员的研究视角和知识背景不同,对于网络营销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网络营销内容体系的构建也大不相同。常见的网络营销教材的内容体系有:4P延伸模式(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技术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式等。本文介绍冯英健教授所著的《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教材中构建的内容体系结构。

该书以网络营销实践应用为导向,在归纳网络营销实践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及一般规律。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网络营销的理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体系以及网络营销实践与管理。分别介绍了网络营销的职能、原理;网络营销基础环境和主要方法;网络营销职能的实现方法及网络营销管理。

2.网络营销课程特点

(1)综合性。网络营销的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营销,许可Email 营销,Web2.0营销,网络广告,网上销售,网上市场调研,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等。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实践性。网络营销的理论来源于网络营销企业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学习网络营销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其用到实际企业营销中去,实现网络营销的各项具体职能。

网络营销实验教学

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营销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部分院校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时不够。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都是依托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系统,学生只能练习前台的部分操作,以虚拟实验为主,缺乏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无法提高学生实际市场运作能力。有的将网络营销实验变成计算机实验,要求学生编程序或建网站,或要求学生浏览网站和网页,在网上购物等,对实验内容缺乏统一认识。

在《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中,作者分析了当前网络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网络营销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网站的诊断与评价,搜索引擎优化,网络广告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客户服务分析,在线问卷调查的设计,网络营销综合实验等六部分。下面将以企业网站优化思想和原则为例,介绍以互联网为工具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基于Internet的网络营销实验课程设计

企业网站是网络营销的一种重要渠道。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没有专业化的企业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细节内容包括:企业网站建设的一般要素,网站建设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常见网络营销导向企业网站存在的典型问题,网站优化原则,网址评价与网站诊断。这些内容的实践性特别强,如果只采用讲授的方法,学生恐怕很难真正理解,更难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此处设计一节实验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是网络营销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营销实现的前提条件。很自然,以互联网为工具,进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和实验是必要的、可行的方法和手段。

1.实验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详细浏览一些企业网站,了解这些企业网站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也就是掌握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实验教学准备

本次实验课在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要求实验室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有黑板,能够进行板书。

3.实验教学过程

(1)总体思路

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自己浏览感兴趣的网站,并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过程中完成预先设置的问题。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得出关于网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去网上寻找解决策略,最终得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

(2)具体环节设计

①要求每个学生预先写出自己最想了解的企业和最想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作为学生浏览企业网站的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那些网站感兴趣,同时了解这些网站是否便于浏览,学生能否在预定时间内找到答案,这也是考察网站是否具有良好的易用性。

②设置相关问题,作为浏览网页时的思考题目。这些题目的设置是必要的,并且是经过详细思考的,应该能够反映当前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你所浏览的是哪个企业的网站?

――你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的整体印象如何?哪些方面较好?哪些方面欠缺?

――网站栏目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快速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浏览该企业网站,你是否对该企业有了十分详细的了解?网站信息是否全面?

――你对该企业网站的顾客在线服务是否满意?

――你认为该企业网站是否具有促销意识?

――你认为网页下载速度快慢?

――你在该网站是否能看到其他企业网站的链接?

――企业网站上企业的联系方式是否可用?

③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在浏览企业网站是肯定对该企业网站布局、结构、内容设置等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总结学生的看法和对以上问题的答案,归纳出目前多数企业网站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是影响网络营销的关键因素,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④针对企业网站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并找出在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企业网站。

⑤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以上具体操作和分析,由教师归纳总结出网站优化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3)课后作业

根据我们总结出的网站优化的思想和原则,为你课上所浏览网站设计一个优化方案,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解决途径。

总结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因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的交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将其用到教学中,它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园地,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授课的教学工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或辅助教学手段,互联网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教学必将成为一种新颖和重要的形式。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2]孙玉玲.网络营销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全国商情,2009(20)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1.引言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正逐渐成为各高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领域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泛的课程之一,作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该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采用了实验课堂的教学形式并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那么,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则是摆在各位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经过近五年的实验教学观察和总结,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解决该课程发展面临的问题。

2.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作为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者选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有:

⑴任课教师对新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够。由于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Html标准也发展到了Html5,一些任课教师显得无所适从。

⑵部分院校教学形式仍然采取理论和实验分堂教学。采取理论和实验分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论课程听起来枯燥,在实验课又翻开书按部就班,学生掌握知识成效甚微。

⑶单纯工具型教学。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目的应该都要做到学以致用,简单的工具教学只能满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要制作出优秀的网页还需要学生对艺术设计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实验教学改革

3.1 教学内容

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在我校开设一共32学时,全部采用实验课堂教学。经过对本课程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们将学生需要掌握及完成的教学内容分为六大模块:模块一,掌握网页、网站基础入门知识。根据“先总体后具体”的原则,总体讲述网站的概念以及网站上线的流程,要求学生不会做网页但要先会搭网站,计划2学时;模块二,掌握基本网页语言标签。通过对一些典型的小型网站来讲解并要学生掌握HTML语言各类标记符的使用方法,计划10学时;模块三,掌握网页布局,学会层叠样式表(CSS)。通过案例,要求学生学会样式控制并布局网站,计划10学时;模块四,掌握制作网页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结合具体的实例介绍并掌握Dreamweaver、Microsoft Visual Studio、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方法,计划4学时;模块五,网页设计进阶学习。通过对优秀网站的鉴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头脑里形成设计的概念、网站规划的思路及流程,同时介绍网站的总体结构、风格定位、色彩的应用以及版式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计划6学时;模块六,网页综合设计。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设计一个综合类网站,该内容在课堂外完成,可在课程中期开始同步进行。

3.2 教学方法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教学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1)采用实验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讲授为辅

该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实践综合性也较强,课程学时也较紧凑,采用理论课堂教学,学生势必在有限的学时内收获较少,故采用实验课堂教学。在具体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实践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形式,如在教学内容模块一里面,计划2学时,可以1/3时间讲授基础入门知识,2/3时间学生根据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动手搭建成型网站,现学现用,学生记忆深刻,能较快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

(2)采用典型案例实验教学

该门课程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实验课堂讲授时必须围绕案例进行教学,离开案例教学则该门课程又将倒退回理论教学的层面。要采用案例教学,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教学设计:可将互联网上较热的实际案例引入实验课堂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多引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模仿、分析、创新等,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加强深对网站网页的理解,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该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模块二至模块六,如在模块三掌握网页布局过程中,可以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淘宝、京东等知名企业网站进行讲解,可以由浅入深,从简单的登录网页到复杂的网站首页一步步剖析架构,特别是对于诸如margin、padding等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能模仿并自己重新设计主题书写网页。

(3)拓展课堂、多元一体化辅助实验教学

要想真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质的飞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仅靠有限的课堂学时是远远不够的,但单纯增加学时又是不太现实和最不可取的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总结出我们认为行之可效的方法:拓展课堂、多元一体化辅助实验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和准备的教学材料进行学习外,还应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网上学习,如在基础知识模块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借助W3C学院(W3Cschool)进行辅助学习及实践练习。

②举办课堂外网页设计进阶讲座。在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模块五涉及到一些进阶的学习,但学生要借此在网页设计上有所造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采取学生自愿的原则,免费举办一些网页设计进阶讲座,讲座的主题包括网页设计涉及的一些前言技术、美工素养及技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等。通过这些进阶讲座,学生提高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开拓了眼界。

③鼓励学生参加网页设计竞赛。在每学年学校或者全市、全国举办的网页设计等竞赛中,我们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教学成效

经过近五年的实验教学摸索总结,在近三年的教学中,该课程保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之间口碑较佳,也得到了其他后续专业课程任课教师高度的认可,在学校的教学评分中也一直位于所有课程前20%之列。同时,课堂外的免费讲座、培训以及开展的各项相关比赛也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学生最终完成了该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作什么”的关键问题,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通过“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该课程教学肩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将继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朱金秀,陈小刚,朱昌平等.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93-95.

[2]杜现朝,龙怀冰,王清理等.基于Web标准的网站设计与开发流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4):945-948.

[3]吕慧娟.《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3):264-266.

[4]任国庆.”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整合[J].计算机教育,2006(10):58-60.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3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文章介绍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网页制作技术》课程中的经验及收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以实现培养网站构建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是一个人人参与的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开始阶段,主要采用独立作业的方式。项目教学法更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一般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五个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实施。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评价考核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可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第一级,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能否共同协作,是否实现预期功能,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个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及参与意识进行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如自己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最后,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必要时可由企业做出最终评价。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将项目的完成结果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网页制作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

《网页制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制作技术》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课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机验证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很难开发实际项目。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致课程结束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网站。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让教师将所承担的网站建设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从而体现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外界联系,承接小型网站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页制作技术》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笔者在担任《网页制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一)网站项目的确定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同时,结合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选用的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选用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另一种是选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选定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二)网站项目计划

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于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直接面对企业,与企业沟通,做出需求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已验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例如,根据我校《网页制作技术》课的实际情况,将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能力模块划分如下(见下图)。

(三)网站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网页制作技术》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对应上图中的能力模块划分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双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网站项目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在对承接的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上述评价角度外,还应结合企业的需求,即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外,还要有企业评价,并以企业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五)网站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体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校在《网页制作技术》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我院的网站、各系各部门的网站、思明网站等。项目完成后应总结思路、技巧并进行经验交流。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技巧总结着重总结解决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把握并吸收整个项目开发的精髓;经验交流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知识应用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超级秘书网

项目教学法的成果

《网页制作技术》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网页制作技术》课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实施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巧,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王栋松.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一、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实验,按照教材上专业操作步骤,完成老师安排的实验项目。学生大多都是按照书上操作流程进行,通过简单连线就可以完成实验内容,依照书上理论知识的总结,很容易得到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失去了本质意义,虽然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又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所以在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

(一)流程化的实验教学

学生根据专业书上流程进行实验操作,缺少了学生对实验目的的思考。通过书上对理论知识总结,学生不用动手操作也能得知实验效果,导致学生操作实验的消极心理,这种教学模式不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设计实验过程,使实验教学丧失了意义。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也被排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展示。流程化的实验教学只是因为教学任务而存在,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简单化的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行展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进行结果验证。在实验中出现问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课堂实验大多数都是通过理论支撑教学。因为电工电子专业特殊性,让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电工电子问题结合起来,简单化的实验内容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得不到统一。

二、电工电子实验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

随着我国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辅助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通过电工电子实验配合网络辅助教学,解决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照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启示,利用网络特点辅助实验是目前的教学核心。

(一)网络辅助教学在基础实验中实施

在实验网络平台中,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分类,汇总学生所有必做实验项目,针对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综合性和验证性实验。网络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实验工具,解决了现实中实验器具的限制问题。在网络中进行实验可以验证多种结果,方便学生观察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实验运用的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前,利用网络实验平台进行模拟,巩固实验的步骤,每个同学都可以进行网络实验操作,锻炼独立分析动手能力。例如,电工电子“电路原理”实验中,传统实验方式是学生通过书上理论知识的概述进行电路连接,很难分析出实验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功率的意义,不能把实际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实验中。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实验,让学生从选择实验器材开始自主设置,通过反复尝试、验证、操作进行对比,从根本上了解实验目的,亲自验证实验结果。通过网络实验加深理论知识认知,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对电路问题进行解决,让理论和实验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对电工电力的学习兴趣。

(二)网络辅助教学在创新实验中实施

在网络实验中没有设置固定版块,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设定,网络实验教学重点是突出实验分析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实验创新比赛,在网络中每位学生都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完善实验流程,先通过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测,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在网络上可以对实验室的实验器具进行提前预约,提交自己实验内容,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分析,对学生创新思路进行完整和筛选,通过师生相互配合完善网络实验创新设计,准予学生在现实中进行创新实验。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领域的探讨学习,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打下基础。

三、电工电子实验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总结

网络辅助电工电子实验的教学,可以将书上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通过网络实验延伸,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帮助学生具体了解电工电子专业的实用性。网络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资料和实验资源,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合理运用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系统学习。因为电工电子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所以网络实验辅助教学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让学生专业素养符合社会对电工电子人才的需要。

四、结束语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一、网上教学研讨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实验教师进行网上备课。确定授课内容,把教学设计到指定的交流平台。

2、课堂录像。将实验教师正常授课的过程进行录相。通过软件,修改录像格式,到交流平台。

3、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或分散的,有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的讨论活动。

4、讲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集思广益,拟定重教设想,为其他教师及今后的教学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5、进行活动的总结。总结本次活动教师、学生表现。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活动开展作指导。

二、网上教学研讨的优势

传统的教研模式,是在集体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听课、评课、反思的过程。如果只把课堂实录文本发到网上,大家来研究、讨论,不仅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受,而且需要整理实录的时间,失去了教研的实效性。根据现今校园网络情况及教师的实际现状,都应具备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录相的物质基础。把课堂教学“保存”在网上,不仅能够保留课堂的真实,而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随时可以观看、研究,自己的观点。

三、网上教学研讨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给予教师、学生适应录像教学的过程。录像课的节数在时间的密度上应该遵循先疏后密的原则。

2、实践性原则。教研活动的组织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网络教研新模式。不能为录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样的录像课,既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常规性教学的研究。

3、开放性原则。在研究的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录像、研究的内容、讨论语言的规范性必定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课题开展要经历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通过录像教学与网络教研,能够开拓学校教研的新领域。在自然成长的基础上,提升实验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网上教学研讨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地选择网络平台。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或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需要上传大量的教学录像,需要随时发表评论信息。因此,对网站空间需求大,网站的稳定性要强。课题组要通过网上搜索、调查、对比,选择最佳网站,构建教研平台。

2、集中进行技术培训。(1)对录相者要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2)要对视频处理负责人进行相关操作技能技巧的培训。

3、对评论者的要求。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反映突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来谈。为使评论更加有效、更具参考价值,要求选择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优点、缺点分别进行评论。同时,逐渐对外开放视频观看、评论权限,以吸纳更多、更全面的评价。

4、对讲课教师的要求。(1)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要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利用学校集体备课的内容、讨论形成的教学设计,使个人备课能够更加合理。(2)上课。积极做好课堂教学进行录相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课堂教学自然、顺利地完成。为教学研讨、课题实施提供真实的案例。(3)课后反思。录相结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积极看待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查看评论、自我反思,对本课进行重教设想,为今后及他人的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五、网络团队教研活动的实践

1、活动准备。网络选择:实验幼儿园安康网以实际应用、与工作紧密结合、内容丰富等特点,曾获省级乃至部级优秀网站。基于该网站的实用性,视频上传简单、可交互性强,可设置权限等条件,选择该网站作为网络教研主阵地。组织讲课:结合幼儿园开放周、优秀课、课题课评选等活动,将教师教学进行录像,保存视频文件。视频制作与上传:根据安康网视频大小限于200M的条件,用视频转换软件将原文件剪辑、压缩,然后上传到安康网。

2、活动开展。全面观摩:以现场观摩和网络回顾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网络回放时间按视频上传视频确定。组织评论:组织一线教师,针对每节课进行点评。一方面,以课后现场点评的形式,教师面对面进行点评。

3、活动反思。根据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优点与存在问题,主讲教师作反思,其他教师以点评方式进行反思。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 立体式; 探究式; 情景法; 网络教学;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100- 02

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往往不被人重视,这与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定位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在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中侧重于让学生熟悉会计实务操作,忽视对其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这无论是对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伤害,也严重削弱了实验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目前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个人观点,进行有益的探索。

1 变老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

目前高校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大多按预先设定的实验进度安排,由资料员同学按进度下发当天实验资料,实验老师通常采用先集中讲解当天的具体经济业务、然后学生动手具体操作、老师再分别指导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把握实验进度,也节约实验时间。但却完全是一种以实验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跟着跑”的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我们可以尝试提前下发实验资料,并将实验进度安排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先思考和讨论经济业务内容及具体操作,集中实验时再以班组为单位发言阐述,老师最后补充、点评和指导。这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能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实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进度提前实验,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我们设计的一些备选内容实验,满足其个性化的实验需求。

2 变纯语言讲述教学为立体化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3D技术、挂图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比较普及,但在会计实验课程中却用之甚少。现在很多实验老师在指导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时,主要采用对照下发的实验资料语言讲述的传统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抽象,并不直观。往往一笔经济业务实验老师多次重复讲述,学生还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下去指导时经常又就此提问,影响实验进度。事实上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每笔经济业务涉及的实验资料及其填制、登记方法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按操作流程一一演示出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能对照大屏幕进行具体操作,就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效果和效率。另外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教学,我们还可以在原有工业企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设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并自行进行实验操作,也能进一步拓展实验项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他行业(如服务业)的业务流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变权威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过去我们在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过程中,由实验老师每天核对当天的答案(主要是记账凭证),学生核对好后据以登记各类明细账,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期末再依据总账编制财务报表。这样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完全服从老师的权威,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会大大降低实验的趣味性。如果我们可以配合实验内容的改进,适当地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解决方案,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甚至辩论,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如在采购业务中,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供应商和不同的付款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供应商和付款条件;在筹资业务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企业不同的资金缺口、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条件,自主选择筹资方式;在利润分配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未来的的投资计划、经营预算及目前的资金量,选择不同的利润分配方案……总之,让学生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从成本效益和实施条件等角度进行数据分析、方案选择和集体辩论,调整和优化会计决策。总体而言,配合实验内容的改革,我们可以尝试变原来由实验老师统一答案、权威式的教学为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变“有解实验”为“无解实验”,突出实验的“技术点”和“知识点”,以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广泛运用情境法教学

企业财务工作往往涉及外单位和内部多部门、多岗位,而目前的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只侧重于财务岗位(主管、会计、出纳)的工作流程,忽视了与其他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工作的衔接。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组织结构增设不同的角色,如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内部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由实验老师设计相应的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以便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尤其是与财务部门的工作衔接;同时还可以设立与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关系的外部单位,如企业的开户银行、供应商、客户、税务机关等,在教学时设计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操作。例如一笔异地采购(电汇)业务,从模拟企业的仓储部门、外购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请购单,然后采购部门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到仓储部门验收和储存商品,编制付款凭证提交审批,最后财务部门填制电汇凭证办理付款手续,登记相应账簿。这一系列业务流程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企业的业务部门(财务部、仓储部、采购部)、运输部门、开户银行、对方销售人员,进行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增值税专用发票、付款凭证、运输发票、电汇凭证等原始凭证的传递。通过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更加熟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间的工作流程,而不局限于财务部门内部。

5 开通网络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进一步拓展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将实验大纲、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放在学校校园网上,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地在网上自主学习,以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实验内容改革以后,我们增加了除工业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在实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部分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网上课件自主学习,自行操作,并且还能有效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各个实验操作小组进度不一的情况:“跑得快”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超前操作,“跑得慢”的同学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加快速度追赶。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学习讨论区,由学生针对实验操作积极提问,实验老师对这些问题定期汇总、分类,集中回复。另外实验老师还可以设立教学公共邮箱和班级Q群,将实验教学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总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能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的实验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7

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是基础,资源是核心,教育教学应用是目的。开发面向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构建常态课堂教学应用与研究体系,对于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善农村师资薄弱现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义务教育城乡间、地区间和校际间的差距,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构建和谐社会和公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可以为农村教育提供均衡发展机会,为改善农村落后教育现状创造有利条件。教育部《-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建立网络学习与其他学习形式相互沟通的体制,提高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益,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2、顺应国际教育潮流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发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效益,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美国在《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中提出,美国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不再是简单地增加学校计算机的数量,而是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特别是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质性融合,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创新的能力。美国针对国内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目前也在致力于制定有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政策,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效益评价、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研究。我们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顺应了国际化教育潮流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巩固发展现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迎头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水平。

3、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我国提出后,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地区和学校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验,有的在某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中学数学“几何画板”的整合等等就是比较成功的范例,“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的实验在深化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些大多都是集中在某一学科,或某种特定教学环境,或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开展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课题实验研究,将突破现有局部、零散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应用落实到所有学科学段的每一节课堂上,并且为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的应用将进一步发挥现有网络优势,促进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效果和效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和学生应用难的问题。

4、实现全市优质资源整合的需要

为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保证资源应用的实效,**从年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年,主要以建设网络站点服务器为主,建设方式主要是购买厂商的成品资源库,在县域或校园网范围内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全市通过招投标形式先后采购了科利华、k12、龙教、人教社、东北师大、翰林汇、中基网络、中教育星、清华同方等十几套资源库。第二阶段是2002-2004年,以承担国家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资源建设为契机,建立了以中心站点辐射12个县市区分站点的分布式存储管理资源库,组织发动全市教师和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了大规模的自制教育资源活动(自制资源主要包括教师上课用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和学生各类电脑作品等等),初步实现了基于国家基础教育元数据规范标准的自制资源积累,校本资源累计达到11.2万G。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至今,为切实提高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复习和探究学习提供自学资源和学习指导,启动了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实施方案。该课题实验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全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为全市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

5、发挥我市信息化环境优势的需要

**市是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起步比较早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日趋完善,2004年建成千兆骨干教育城域网,形成全市教育信息、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各种功能应用服务的信息枢纽。全市90%完全小学以上学校通过宽带或ADSL接入了教育城域网,建成市级达标校园网896处,占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总数的51%;全市中小学现有计算机14.5万台,学生用机达到10人一台,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机;全市现有多媒体数字投影教室3618个,占全市班级总数的16%。2005年,**市委、市府又把“农业、城建、教育”列入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三大品牌,如何发挥现有信息化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是我们开展这项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实验课题。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成依据新课程教材,分学段分学科的主题资源网站,努力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服务。

三、理论依据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理论是本项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理论,也是建设主题资源网站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大课程观,树立网络化学习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设主题资源网站就是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探索、发现去建构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建构学习过程中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联系”与“思考”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3、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建设应用新课程主题资源网站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如:人本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条件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等等,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解释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现象,我们要用这些先进的教与学的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我们资源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具体问题。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建成内容丰富,使用方便,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新课程标准下的主题资源网站群。

2、通过研究,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应用主题资源网站常态课堂基本课型,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在网络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方法和规律。

五、研究内容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课程体系的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是以一节课为专题,将涉及这节课内容的相关资源经过筛选、加工并按一定规律形成的一个主题教学网站,它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为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库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每课节主题资源网站都要结合网站内容形成典型的学习指导意见和教学指导意见,务求通过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应用,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效性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新课程标准下网络教学的模式、方法和规律的研究

本着边开发边应用、在应用中研究的原则,在建设主题资源网站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应用。要研究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网络教学的新规律、新模式,努力总结形成一批常态课堂教学典型课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功规律和做法。

3、主题资源网站设计、开发、管理、使用和更新机制的研究

设计开发一套完整的统一管理平台,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实行重大工作项目管理,并逐渐形成我市资源建设新机制,最终实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4、子课题研究方向

学科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常态教学课型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背景下新课程评价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的管理机制研究;

主题资源网站背景下其他相关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综合评价和在应用中反复修改完善的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实验法、调研法、经验总结法和统计法等。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4月)

总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子课题申报,确认实验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组织实验的开题和培训活动。

(二)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9年12月)

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07年12月)

总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指导,组织相关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开展优秀主题资源网站、优秀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优秀学案,实验优质课、实验论文等评选活动,对子课题进行中期评估。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主题资源网站和教学指导意见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发表相关实验论文,编写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规范,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三)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总课题组对本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完成实验资料的整理、检测,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汇编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对本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子课题,总课题组向省电教馆、中央电教馆申报,由省、中央电教馆鉴定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发表、出版实验研究论文、典型课例和实验报告;

2、形成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主题资源网站体系;

3、编辑完成各学科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使用规范;

4、形成应用主题资源网站常态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九、实验经费

本课题研究的所需经费,由子课题实验学校自筹解决。

网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篇8

近年来,吴江区秉承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在均衡的基础上求特色,在有教的基础上求优教”的发展策略,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为目标,积极打造“乐学之城”。2007年,在率先通过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后,吴江继续将技术装备作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以“图书馆建设年”“实验室建设年”“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年”等专项工程建设为抓手,注重投入、强化管用,统筹协调、区域推进,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了教育均衡化、一体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近年来,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先进集体、苏州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 注重组织建设,夯实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础

吴江区始终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突出规划引领,扎实措施推进,夯实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基础。

领导重视 吴江区教育系统把教育装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教育局成立以局长史建荣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俞正荣为副组长的教育装备领导小组,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常规管理达不到要求的校长要说明情况,限期改进。

组织健全 教育局勤装办和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各校有一名校领导分管本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成立装备室或由一名中层具体负责,学校各专用教室及图书馆专兼职管理人员足额配备,建立了校级中层各室管理人员的组织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教育局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管理员待遇的通知》(吴教人〔2009〕22号),确保了学校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管理人员岗位有要求、待遇有落实。

规划引领 教育局将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在吴江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市70%以上中小学基本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Ⅰ类标准”的要求。教育局每学期的工作意见和总结中都单独列出装备工作。勤装办每年均有教育技术装备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通过印发工作意见、定期总结交流等形式,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学校落实到位。

措施扎实 为加快教育装备建设,教育局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吴教〔2009〕36号)。近三年来,教育局连续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实验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理科实验若干要求的通知》等文件。教育局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教育技术装备工作。2009年9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2010年9月,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总结表彰暨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2010年12月,召开“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创建工作会议;2011年11月,召开“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总结表彰暨艺体、文科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动员大会”等,推动装备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为三大专项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为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技术装备建配水平

区、镇两级政府将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的基础环节来抓,强化资金筹措力度,持续加大装备投入,加快推进了装备更新换代,跨越式地提升了装备水准。全区2009—2012年教育技术装备投入总量达1.83亿元(见表1),经费投入一直呈高位增长趋势。目前,所有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均达到省Ⅱ类标准,其中教育技术装备主要指标达到省Ⅰ类标准的学校超过1/2。设施设备的更新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校标准实验室、功能室建设明显加快 近年来,吴江区学校新建实验室在数量、面积、内部设施等方面严格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Ⅰ类标准建设;原有实验室除“面积”外,内部设施均对照标准进行了彻底改建,各校实验室设施得到更新换代,各功能室数量明显增加,现吴江区有数字化探究实验室32个,新建自动录播教室8个,新建史地教室29个,有效满足了教学需求。学校教育装备专项经费也落实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在仪器设备、仪器药品、实验耗材等的购置上,学校根据需要向装备部门申请所需物品和数量,装备部门审核或组织专家论证后,由区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确保正规渠道采购,质量可靠,无“三无”产品。

教育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高效发展的有效抓手,全面规范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与管理,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有效助推了教育的现代化。2010年以来,吴江区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教育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建设,异地新建区教育局中心机房和多媒体资源制作中心,在苏州率先建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教育城域网。全区所有的中小学都以宽带接入城域网,中小学都建有校园网、网站、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室、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吴江教育门户网站获得省教育厅2011年度“十佳”网站。

计算机更新换代持续推进 2010年以来,新添学生电脑5234台,教师电脑3522台,添置多媒体设备1745 套。目前,小学生生机比达到8.66:1,中学生生机比达到5.9:1,师机比达到1:1,多媒体进普通教室比例达到94%。

图书馆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年来,学校图书馆面貌、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藏书总量逐年递增,图书质量明显提高。近三年,共新增图书536 965册(见表2),每年生均新增图书达到1.5册以上,生均购书经费达到省Ⅰ类标准。所有学校配置了电子图书和电子阅览室,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手段。为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吴江区对所有学校图书馆软件进行了统一,并全部加入了“吴江市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平台”。

3 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我们以突出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常态化,让教育技术装备充分发挥出服务教育、发展学生的最大效益。

推进管理规范化 建立健全学校专用教室及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切实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1)建章立制。根据省、苏州市的要求,为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和管理机制,2009年制定并下发了《吴江市中小学实验(专用)教室管理规范》。学校各专用教室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设备借还制度、报损赔偿、维修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等一一张贴上墙,做到有章可依,贯彻到位。

2)加强管理。实验室设备做到定柜、定层、定位分类存放,并且物品存放科学、规范、合理、安全,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各类教学设备借还均有记录,报损有审批。仪器设备能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信息中心设备摆放安全科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齐全,管理软件配备齐全。

3)账册齐全准确。学校专用教室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账,记录及时、准确,并定期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总账、分类账的账、卡、物相符。

推进应用科学化

1)加强实验室使用管理。首先,确定实验目录。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苏州市中小学理科实验目录(试行)》,

明确中小学理科重点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确为必做实验。学校在相应学段依据课程实施要求认真组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确保学生人人动手人人过关。其次,公示实验计划,各校在各理科实验室设有“学期实验教学计划执行一览表”和“实验教学周课程表”的公示展板,一览表中“应做实验”和“已做实验”一目了然。最后,规范实验流程,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的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单和学生实验报告,材料一应俱全。为确保开齐开足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学校每学期对实验开设率进行检查,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实验教师考核内容。

2)提高图书馆使用功能。学校图书馆努力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服务师生。一是保证开放时间,各校图书馆实行全天候、全开架借阅,通过分散借阅、整班借阅等形式,学生借阅数量得到保证。二是激发阅读兴趣,图书馆通过定期展出“新书推荐”,进行整班阅读指导、开展征文评比、“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主动融入学校相关工作。各校图书馆工作还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和学校读书节、科普节等活动结合起来,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功能,着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吴江区连续三年在江苏省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名列前茅(见表3)。

3)提高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按照信息技术教育教材要求开足课时,学生上机手册记录齐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充分利用,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在吴江教育城域网建设完成的基础上,采用区校架构搭建的吴江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综合办公平台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校校之间搭建了互通的平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规范单位(学校)内部管理,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水平。通过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教师网络团队比赛、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多媒体课件比赛、优秀校园网站、优秀教师博客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比等活动来提高吴江区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吴江区2010年获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优秀奖,2011年获苏州教育信息化工作贡献奖。

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 加强了装备负责人、理科实验员、信息技术员、艺体实验员等相关人员的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吴江区每月进行检查,从五科完成率到九科完成率,从数据初始化完成率到全部仪器设备定橱定位,从仪器设备总账、分类账、易耗品账齐全到实验开设情况网上登记,均要求按时间节点、工作进度计划完成。目前,吴江区学校仪器设备建账进度达到100%。本学期起,所有学校将普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装备与实验教学等活动的常态管理。

4 狠抓专业培研,提高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素质

装备建设与装备人员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近年来,吴江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

注重能力提升,切实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分层次、分阶段、常态化地开展技术装备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校园网络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确保专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经常性的开展分管校长和中层业务培训、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创建培训、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培训、艺体管理人员培训、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及图书管理员飞网软件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龙芯电脑培训等培训项目。三年中,参与各类培训达到1485人次(见表4)。

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开展专业人员的教研活动 举行全区学科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学校教研活动等多层次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搭建学科中心组和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组的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大范围、深层次地组织开展了教具制作、课件制作、实验操作技能、图书馆操作技能大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教师网络团队比赛,开展优秀校园网站、实验教学论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和图书馆论文评比等活动,全区中小学校装备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实验技能得到长足的提高。三年来,吴江区教师在各类教育技术装备比赛中取得丰硕成果(见表5、表6)。

5 加强督导评估,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吴江区教育局每年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过程性督导、评估、考核。在检查评估中,我们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程检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专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形成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了长效管理。

2010年,结合图书馆建设年,吴江区对学校图书馆工作进行了督导考核。2011年,结合实验室建设年,对学校实验室工作进行了督导考核。在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的“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督导评估和“苏州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年专项工程”督导评估中,吴江区均获优秀等级。

三年来,吴江区还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综合督导,各校的督导结果不仅向学校通报,还和各镇、区年度教育工作考核挂钩。尤其2012年是吴江区迎接省教育技术装备督导之年,吴江区采取全员参与、全面推开、全速改进的策略,广泛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多次反复地学校自查、区级督查,吴江区各校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梳理,为区教育装备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