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上娱乐方式8篇

时间:2023-10-02 08:55:45

网上娱乐方式

网上娱乐方式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的娱乐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中国消费者的娱乐生活也正在显现出新的趋势,中国消费者的娱乐精神有了新的内涵,企业对娱乐消费心理的洞察和娱乐精神的开发、利用,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竞争能力。

娱乐引爆点:轻松与平民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身处忙碌而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而作为竞争时代精神调整与心理修复的手段,严肃、说教、古板、程式化的内容越来越难博得受众的关注,而那些逗笑的、通俗的、欢快的、不用动脑筋的轻松的娱乐类节目和娱乐类消遣越来越受欢迎,这种娱乐取向也逐渐推动更多的大众传播与媒体内容出现轻松的元素。像央视百家讲坛这样在内容上具有一定严肃性和教育意义的节目,也由于有了像易中天、于丹这样善于以轻松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经典而备受追捧。很多电视频道中热闹纷繁的综艺游戏、紧张刺激的益智、调侃轻松的情景喜剧、互动真实的选秀节目也日益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轻松中追求压力的释放成为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娱乐消费图景,而企业让营销轻松化、融入娱乐精神,将可以帮助企业的品牌增加和保持活力,同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注意。英国维珍集团老板布兰森经常开着坦克在皇家马路上游行、驾着热气球横渡大西洋等,极具娱乐色彩的营销方式帮助企业获得了高关注度,维珍几乎不花什么广告费,千百万人就都知道了维珍品牌。而在消费者眼中,维珍的品牌就代表着创新、另类、娱乐,是一个具有高度人性化色彩、可亲近的品牌,这也为维珍集团的产品多元化扩张打下了基础。维珍的业务涵盖了铁路、航空、可乐、婚纱、唱片等,其中娱乐精神是穿透不同的行业与消费者的关键力量。

在轻松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在娱乐的内容取向及娱乐的消费上,越来越关注与自己近距离的和相似的元素,“草根化娱乐”在当前更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超级女声掀起的选秀热潮,到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描绘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一直到2009年以《星光大道》这个百姓参与的节目为背景的春晚小品《不差钱》,都显示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于草根文化的偏好。这种来自民间、与消费者的距离比较近、幽默并不高高在上的娱乐内容和娱乐平台更能直击消费者的内心。娱乐的平民化为企业营销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一方面,利用现有的这些轻松的草根的娱乐平台,企业可以将品牌很好地植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娱乐平台,来和消费者交流,让消费者在娱乐中感知消费价值。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对消费主义的定义是:“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娱乐消费的目的也是消费者对于自身需求与欲望的满足,因此,中国消费者消费的娱乐更多价值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企业的品牌只有和这些娱乐符号的象征意义结合,才能产生消费者共鸣。

娱乐制造:消费者参与的力量

《超级女声》爆发出的中国消费者群体参与热情,展现了大众推动娱乐的力量,在此之后,中国诞生了众多选秀节目,这些节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娱乐营销平台,也创造了消费者广泛参与的平台,如莱卡的《我型我秀》、柯达和富士的摄影大赛、仁和闪亮的《快乐男声》等。

如今,任何一个娱乐事件如果没有大众的积极参与,将很难得到社会关注,也很难形成流行浪潮。“消费者参与”正在推动着娱乐的“产销合一”,即很多娱乐的内容都来自消费者的制造,同时通过消费者的不断参与,娱乐的内容也得到了广泛的散播,品牌信息就随着娱乐内容的传播得到扩散。2008年湖南卫视的《丑女无敌》就率先开创了电视剧的“边播边拍”模式,下一季的剧情是什么,必须根据观众的反应来决定,在电视剧播出过程中,观众可以票选客串明星,可以对剧情、主演的造型、人物设置、剧中道具、植入式广告等方方面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将影响到下一季的拍摄。消费者在参与过程中的接触点自然就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营销平台,因此在《丑女无敌》中出现了联合利华、爱尔康、宏基、流行美等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在娱乐大众的推动力中和制造娱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新的族群值得关注,那就是依托于各种娱乐明星而集结的新的消费群体一“粉丝”群体。粉丝是中国娱乐时尚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具有营销价值的社会网络群体。每个娱乐平台和娱乐事件中的人都会有追随者,这些追随者组合起来,就成为一支新的群体力量。粉丝不仅推动了娱乐,也在推动着与其喜欢的明星相关的产品和品牌。各种各样的粉丝团通过专门的网络沟通平台,策划丰富多彩的粉丝活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的消费行为。很多粉丝也因为用同样品牌的手机、喜欢同样品牌的化妆品或者零食而走到了一起,开辟了属于自己的粉丝俱乐部、粉丝社区。企业针对娱乐明星的粉丝团进行营销,也可以撬动新的市场,因为这些具有创造力的粉丝团本身就有很强的娱乐生产力,他们自娱自乐,不允许偶像受到伤害,并且相互聚集,交叉互动,同时是消费者中的意见领袖。在这个娱乐盛行的时代,每个消费者都可能是某一个人的粉丝,这些娱乐大众的参与和互动力量是巨大、不可估量的。

娱乐强劲引擎:互联网

互联网正在改写人们的娱乐方式。美国总统奥巴马成为世界首位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并获得胜利的总统,可以说奥巴马的胜利也是一场互联网娱乐营销的胜利。奥巴马团队通过在Youtube等网站设立竞选页面,将博客、视频、投票等互动环节充分利用起来,给美国选民制造了参与和娱乐的机会,从

而达成目标,这说明了互联网在营销上的价值。

如今,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众多,互联网也成为中国消费者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方式,也颠覆了媒体的格局。博客、网络电视、视频分享、SNS社会网络等内容平台大肆流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正在逐渐融合,一场娱乐的风暴如果不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将很难影响到更多的消费者。Web2.0所具备的网友创造内容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让网络上的口碑和病毒式营销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上海通用汽车就通过《科帕奇反拖清障车》、《野蛮女友买车》等搞笑视频在网上进行传播,让通用的品牌和新推出的车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很多网友看过视频以后都认为对其中涉及的品牌信息印象深刻,比如“女车主很猛;科帕奇动力、智能4驱很强悍”、“新君威很受欢迎、女主角很雷、男主角够囿”等。

利用互联网上的娱乐文化,企业还可以发现新的营销机会。2008年,在论坛的跟帖里、QQ的对话里,还有明星的博客里我们都可以经常见到“”这个字,这让“囿”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国内知名的运动品牌李宁就抓住了这个时机,迅速开发了一款“”鞋,将“”字和“”的表情符号印制在鞋上,结果大受欢迎。而网上流传最广的由一位网友贴的《人穿鞋,李宁真》的博文,以及附上的几张角度不同的照片,让鞋在网上炒得越来越火。带有这种网络娱乐流行符号的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还带有增值的媒体传播的功能,可以在传播新产品的过程中帮助品牌实现更大的传播效应。

娱乐营销的未来

娱乐营销是一种拉近产品、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的营销方式,可以通过触及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和认知(利用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现场演出和娱乐场所等载体),来与消费者进行生动化的沟通。一个企业和品牌要进行娱乐营销,不应该只停留在某个时点或者某个阶段,而应该视娱乐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整体的营销体系,如此才能让品牌真正具备与消费者沟通的娱乐内涵。同时,娱乐营销也要充分借助电影、电视剧、音乐等元素和平台来进行。

对于不少中国企业来说,娱乐营销是最近两三年的事,而很多国际品牌已经将娱乐营销作为非常系统的营销战略。例如作为碳酸饮料品牌的百事可乐,其口感、配方一百年都不变,产品如何保持活力?在百事可乐的营销体系中,始终贴近年轻人,把握年轻人的娱乐潮流,并将娱乐营销作为营销战略之一,是百事可乐年轻不老的秘诀。2007年5月底,百事可乐启动了“百事我创我要上罐”网络选秀活动,从全国海选出21个草根明星。这项活动从2007年5月份启动,有240万年轻人报名,超过1.4亿人投票。百事还赞助了中国首部街舞功夫电影《精舞门》,并与国内网游公司蜗牛旗下《舞街区》强强联手打造了《精舞门》同名网游版游戏。通过“电影+网游”的整合娱乐营销平台,百事开创了引领年轻文化潮流、打造“电影+网游”创新双生娱乐营销平台之先河。

网上娱乐方式篇2

1.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政治娱乐化是指以网络作为交流平台,用讽刺、调侃或是恶作剧的口吻或方式对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进行解构,是一种内容轻松诙谐、幽默搞笑、却发人深省的另类创作形式。它强调信息内容的故事性、情节的生动性、传播形式的娱乐性,充分体现了娱乐至死的时代下寓信息于娱乐,寓娱乐于信息的宗旨[1]。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1从网络信息呈现的内容构成来看,消遣“政治”已成为大多数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2]

随着电子通讯产品和大众网络传媒的普及以及各种西方思潮价值导向的影响,网络媒体越来越被泛商业化,为了获取盈利,吸引大众眼球,媒体开始将聚焦点从严肃的政治新闻转移到寻求更具趣味性、戏谑性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丑闻或八卦。例如:2010年春,上海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该节目以冷幽默的形式颠覆了传统新闻的严肃刻板性,以调侃戏评的口吻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解构权威,言辞中彰显出了后现代文学现象中自由犀利的特征,颠覆了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定义、符号系统和文化秩序[3]。

1.2从网民政治参与的心理来看,不少网民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的[1]

作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网络强大的娱乐和消遣功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网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使得政治被娱乐化。目前,多数网民热衷于追逐娱乐八卦、揭秘政治丑闻、挖人隐私,而对于严肃的政治话题似乎更乐意关注其背后的软信息。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人在微博上晒出宋祖英向莫言所要签名的照片,引来不少网友围观热议。“两会”报道一向是我国政治领域中最为严肃的话题,然而近年来为了迎合公众的偏好,也逐渐呈现追逐“明星代表”,围堵“名人”的倾向。

2.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的原因追溯

在虚拟的网络公共领域,政治参与之所以被娱乐化,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从根源层面来看,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是市场经济价值导向和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飞跃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加快了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逐利性成为人们判断行为标准以及做出价值选择的风向标。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由最初的热衷于物质消费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而网络为民众提供了精神消费的平台。最初人们使用网络的需求就是娱乐,因此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一向严肃刻板的政治新闻就必须顺应趋势走向娱乐化。

(2)从受众层面来说,社会公众的心理是促使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据有关数据统计,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公司白领、无业人员等占网民总数的87.2%,这些社会底层人群由于常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又无处发泄,便只能选择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1]。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卸下现实生活中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轻松、消遣的心态抒发情感、娱乐狂欢。此外,由于社会底层群体在当前社会体制中始终处于弱势话语权的一端,很多老百姓空有参政的意愿和热情,但找不到参政议政的有效渠道。长久以往,民众只能通过网络采取非制度的参与方式参与政治。

(3)从技术层面来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成为可能。

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交互性等功能消减了信息的正式性,为各种非正式性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此外,Flash及Photoshop等各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为网民们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的网络作品,更易得到公众的接受和认可。比如,日前习大大的漫画形象出现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中,让群众感到既新鲜又亲切。这幅漫画在网络上一出,立刻引来粉丝围观,很多网民不禁点赞叫好。

3.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策思考

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究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媚俗文化还是民主文化?

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政治参与泛娱乐化是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人们通过娱乐的方式委婉地向管理者提出政治愿望,表达政治诉求,体现出一种公众的政治智慧;其次,人们还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达到政治监督的目的。

(2)在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过程中,无形中拉近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政治下嫁娱乐,还是政治以娱乐姿态讨好大众,值得肯定的是,政治需要以娱乐的方式亲民。

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政府和社会加以引导和规范。

网络天生的娱乐性使得网民将无所不在的娱乐精神渗透到政治参与过程中去,消减了政治的权威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公众政治参与的关注点变得肤浅和媚俗,缺乏理性的思考,甚至容易受到别有用心人士的蓄意利用。此外,被娱乐化的网络舆情往往不能体现民众真正的利益诉求,会妨碍党和国家对民意的真实揣测而制定出错误的政策方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大力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加快培育公民政治道德素养。通过教育和引导,不仅要让公民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还要让其了解政治参与的渠道、流程,了解当下国内外政治形势,从而成为无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政治参与中都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成熟而理智的公民[4]。

网上娱乐方式篇3

关键词 网络电视 网络游戏 网络文学 手机媒体

abstractnew media which is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of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 contains two important functions: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it is a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e platform of entertainmental games as well.

key wordsiptvon-line gameinternet literaturemobilephone media

新媒体,是指最近十多年因为传播技术 发展 而产生的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采用不同传播方式的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两大类,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信息与娱乐两种重要的功能,网络催生出了日益流行的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浪潮,改变着人们的娱乐习惯,塑造出新的娱乐文化形态,娱乐文化开始进入“数字化生存”和“自由化传播”的新时代。与此相对应,娱乐文化促进了新媒体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是新媒体成为颠覆传统媒体统治地位的最有力的文化武器,甚至可以说是新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显然,就这一新型的媒体文化传播形态而言,娱乐游戏甚至比信息传播更显得突出和重要。

一、网络电视,互动的电视狂欢

在传统的电视娱乐中,狂欢是单向性的,观众只能接受“狂欢提供者”提供的“狂欢形式”和“狂欢内容”,没有选择更没有互动。但随着网络电视(iptv)的出现,传统的电视娱乐方式将逐步被改变,观众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娱乐主人”,电视娱乐变得“随心所欲”。

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化宽带网络传播信息和节目,以家用电视机或电脑为接收器,给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式,它集合了传统电视传输节目的优势,又克服了传统电视单向传输的缺点,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iptv不仅变革原来电视用户的收看模式,还极大地推进网络用户的发展,iptv是互联网与电视这两种新旧媒体的最佳融合。”①在

三、 网络 文学,文学中的“卡拉ok”

网络文学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传统文学作品被发表时的“过三关斩六将”的审查“退场”,典型的“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自由的文学“演唱会”“登场”。

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的特点,不管是从 bbs 的“灌水”还是到利用传统文学形式的“一唱三叹”,或者是网络聊天室的“神侃”,网络短信“博得一笑”的“言子”,想说就说的“博客”等,都改变了文学的传统特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这种方式用“文学演唱会”或者文学中的“卡拉ok”来描述应该是比较贴切的。这个方式的关键之处就是文学创作由“青灯下的独影”变成了“演艺场上的喧哗”,也是一种游戏作乐的“蒙面舞会”,文学的“跳舞者们”不知道另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和真实情感。简言之,在网络文学中,文学的自我抒情功能被削弱,而游戏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娱乐狂欢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心理依据,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输入与声音、图像、卡通动画、流行歌曲等结合起来,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限制地自由自在地发送到你想要发送的地方去,与其说是在寻求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不如说是沉浸在游戏的、虚拟的、叫人猜自己是谁、性别和年龄、真情还是假话的“放纵”快感之中。在网络文学的传播中,不管是网络文学的传播者还是所谓的接受者,所有这些“网民”的心态几乎都趋于一致,即以游戏的、好玩的心态参与其中,并不期望得到什么“心灵的启示”和“审美的感受”。有论者就指出:“网络文学创作有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冲动的迹象。因为从技术的角度说, 电子 传播更适于 艺术 中的‘游戏’倾向,其追求瞬间性的感官效果,画面的迅速切换消解了人们心中对于永恒性的崇拜。于是有声有色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则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欲望的同时,使原先向往纯美与崇高的理性思维麻木了。”⑦ 即使从网络文学中那些海量的从写作手法上带有传统文学印痕的小说、散文中,我们通常也只会感受到网上阅读的快感和轻松,感到一种大家争唱“卡拉ok”的拥挤、散漫、嘈杂和自由。这样,网络文学就具有了表达上的“随意”、“戏仿”、“谐谑”和“拼贴”的游戏化特点,带来了许多不合传统汉语语法,颠覆传统言说规范的“新词语”或者新的“表达法”。

实际上,网络文学不需要真正地阅读,只需要感官去感受,它并不强调阅读思考,而通常只会给人娱乐快感,它并不强调文学性,而追求点击率,何况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人机共同体”式的电子界面的文本,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符号,而实际上是一种图形符号,本身也无法令“读者”深入其中,电子界面的光与色的变化、闪烁,各种图形和动画穿插其中,都只能让“读者”眼花缭乱地“观看”而很难深文隐蔚地“品味”。比如,网络媒介所带来的网络文学特有的超文本性,就使网络文学具有多种叙事方式、多种情节进程、多种故事结局,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卡拉ok”式地多声部游戏和喧哗。超文本式的“链接小说”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固定的情节 发展 性和人物关系及阅读确定性,强调了读者对原作者的小说文本和人物关系随心所欲的“分割”、“跳跃”、“粘贴”、“改写”和“逆转”。“数字化文本易于导致文本的多重作者性。文件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人们之间交换,每个人都在文本上操作,其结果便是无论在屏幕上还是打印到纸上,每个人都在文本的空间构型中隐藏了签名的一切痕迹。再者,超文本程序鼓励读者把文本视为他或她可以在其中创立自己的链接的符号域或符号网,这些链接可能会变成文本的一部分,而其他读者也可以尾追或随意更改。这些程序使人们能在全文或一组文本中查找单词或短语,并添加进文本或保存。结果产生一个新文本,把作者原来不想放在一起的词语放在一起。读者以自己的词语层序代替了作者的词语层序。”⑧

非常明显,与传统线性文本理性的、有秩序的重‘阅读’、‘思考’,追求阅读意境和审美欣赏相比,超文本是娱乐的、游戏的,重技术“操作”、“狂欢”,拒绝思想深度,是非常平面化的文本。所以,网络文学提供给人们的或者人们参与的是娱乐而不是阅读,是玩耍而不是思考。它就是一个网上的“卡拉ok”厅,或者是一个网上的“蒙面舞会”,人们尽情地游戏和喧哗,且捉弄那些严肃而传统的影子,拆毁社会人际关系和等级制度的高墙,但却又很难建设起新的文学写作和阅读的境界和秩序。网络文学就是一种狂欢化的娱乐体验,或者说是一种随意性非常大的“浅阅读”,光标的闪烁和图像的变幻使它不可能达到传统文学所特有的创作、阅读和审美的“理想境界”。

四、手机媒体,天下娱乐一掌间

今天,手机正在成为一种强势的信息传播和个人娱乐手段,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

手机短信:手机短信自2000年以来就成为“拇指一族”传播信息和娱乐的工具。如果说在2003年以前,手机短信的主要功能还在于单纯地传递信息,那么,自2003年以来,手机短信的娱乐功能则大大地发展,变大众化娱乐为小众化娱乐。在手机短信中,更多地传递的是生活娱乐类信息和人们对于娱乐的追求,手机短信成为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时尚舞台,还有随之而产生的手机短信文学,例如幽默笑话、节日祝福、和所谓的“黄段子”的海量般出现和流行,其新颖别致,机智有趣,大大地张扬了文学写作的通俗性、娱乐性、口头性和民间性,既幽默地表达和宣泄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各种情绪,又松驰了人们紧绷的神经,还形成了一种文学写作的“70字文体”。有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平常人际交流是不会成为主流的幽默笑话的比例就高达51.2%,这充分体现了手机媒体的娱乐功能“。⑨“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是透着骨子的娱乐。幽默短信正是这种娱乐精神的体现。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幽默短信是短信文本中最受欢迎的,他们所追求的是娱乐、娱乐、还是娱乐。”⑩

手机电视:美国手机开发商戴维·波斯特在概括当今最流行的媒体和预言今后最流行的媒体时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流行:电视和手机。我们看重的是手机电视的未来。”11 手机电视将成为世界公民的全民“娱乐运动”。在 经济 发达国家,手机电视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普及着。在美国,手机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观看300种定期更新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儿童节目。至2005年,美国手机电视用户达到130万户之多,2006年突破了千万。在

手机游戏: 2006年底,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2006年度

手机游戏其实是随手机的产生就开始了。进入21世纪以来,与 网络 游戏一起,手机游戏发展极快,传统手机游戏只能自娱自乐的游戏模式也被改变了,手机游戏发展到了可以和掌上游戏机相媲美的、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交互性的复杂形态。一部好的手机已经足以满足您在所有路途中的大部分娱乐要求。手机游戏还实现了万人可以同时在线互动娱乐,与网络游戏相连的无线视频游戏正在吸引人们的眼球,游戏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故事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影像化,游戏之丰富多彩几乎超过了其它媒体的游戏内容。随着国内的手机游戏产业与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开发完善,手机游戏从最早的嵌入式游戏已经过渡到如今的短信游戏、wap 游戏、java游戏、brew游戏、symbian游戏等,手机游戏无论从种类、数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当然,由于受到带宽的影响,手机用户很难在手机上完全体会到更加深入的互动性和娱乐性。随着3g手机的推出,将使得用户在手机上的所有娱乐需求成为可能,各项无线增值业务将会前所未有的流畅和便捷,游戏图像传输速度会更快,视频更加清晰流畅,画面显示更加夺目,游戏体验更加丰富。

手机 音乐 :与手机游戏具有姻缘关系的手机音乐,由于具有储存和播放音乐的新型手机技术的出台,极大程度地刺激移动手机音乐的发展,特别是迅速占据了青少年的娱乐生活,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手机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娱乐的个性化革命。每个人可以在路上,在旅行中,在野外玩耍中同时观看电视节目,享受电视综艺节目和肥皂剧的乐趣。娱乐文化因手机娱乐的出现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和去中心化,“娱乐集体主义”将会变成为“娱乐个人主义”,娱乐方式也因此而发生变革,手机的数字娱乐平台将使娱乐活动变得更方便、灵活、快捷、多变、不稳定和随心所欲。

网上娱乐方式篇4

一、全球呈现出数字化的趋势

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是指信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①数字(digital)在英语中的名词形式digit有三种含义:⑴手指、足趾;⑵一指宽的长度单位;⑶数字(0―9)的任意数字;digital是它的形容词形式,从以上我们能看出,数字有“分解数字的含义”;模拟(analog)在英语中是指相似物和类似物,有“连续数字的含义”。数字传输是把信息作为“数字”来处理,以此来提高信息储存和传输的速度,这一技术大大超过模拟方式对信息的处理。由此数字化带来了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的飞速发展,以至于全球社会都呈现出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如:“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了题为《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长篇演讲,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这个概念,而提出这个概念的前提是数字技术的新浪潮使当今地球上的人们能够大量地获得、存储、处理和显示我们生活的这颗行星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②;欧洲各主要国家对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非常重视,英、德、法等几个国家在对中、小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都有着自己的要求;中国众多的城市制定了建造数字城市、数码港的计划,北京以2008年奥运会作为契机,加快了数字北京的建设,到2005年已经进入了国际一流的信息化城市之列。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化已经是全球化的行为,各个国家在这个统一的标准之下,进行更好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技术为我所用,各行各业在这个更先进、更广阔的平台上,提高着自己、发展着自己,人类社会也一步步地迈进更加现代化的时代。娱乐也承载着科学和现代化的手段,带给人们全新的娱乐观念,利用e时代、利用数字化,在这个新载体的托付下,娱乐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精神食粮。

二、数字娱乐的内涵和外延

1.现时代娱乐的表现形式: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娱乐就已经作为一个产业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业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包括电影、家庭录像、广播电视、有线电视、音乐、出版、体育、电子游戏等在内的大众娱乐业方兴未艾。“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目前73%的年轻人第一消费动力来源于娱乐。他们60%的收入都花在了娱乐消费上;据美国商业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娱乐及消遣业的总消费增长率高出医疗消费和衣食住行消费近10个百分点。”③如今,娱乐业已经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娱乐业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这样一个大的全球背景下,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大众从文化学习到文化消费的心理变化,中国的文化也开始进入娱乐时代。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文化、美学逐渐贬值,金钱、物质的地位迅速上升,享乐主义人生观被相当多的民众所认同,人们的消费欲望日益膨胀。文化被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娱乐、消遣、甚至是刺激感官的手段。艺术不再是陶冶灵魂、认知世界、阐释人生和表达理想的一种美学,而变成了一种精神快餐。

娱乐文化也标志着文化从一种审美文化向文化工业的转变。伴随着电脑科技的迅速发展,媒介载体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条件下的工业产品,像电脑光盘、电影拷贝、CD盘、MP3、MD等移动设备等等。“通过制造出许许多多的复制品,以一种摹本的众多性取代了独一无二的存在。”④文化产品不再是个体创造的产物,而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结果,从策划、投资、制作到宣传、发行,最后进入实际消费,都已经被当作了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2.电脑技术的发展引领数字娱乐的产业化发展:

“2002年,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与比尔・盖茨就亚洲研究院的事宜进行了汇报与沟通,其中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关于数字娱乐。张亚勤觉得应该将有关数字娱乐的图形影像、数字影像、网络等方面的研发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新的研发方向。经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和比尔・盖茨的支持,终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重点为:数字娱乐、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新一代用户界面、新一代网络技术。数字娱乐产业的市场预期到2005年为800亿美元。”⑤网络巨头们对未来娱乐产业的认知带来了技术上的日新月异,由此引导和带领娱乐向数字化方向大踏步迈进,形成了网络服务、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和在线游戏、影音应用、移动内容、数字创意以及数字音乐等数字娱乐产业的总体整合和大力发展。

网络游戏、数字动漫、手机多媒体(彩信、彩铃)、数字影视的发展更为迅猛。以电影业闻名全球的美国娱乐界,2000年其数字影视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传统电影。《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一批利用数字技术拍摄的动漫电影使得好莱坞成为大赢家,单单《海底总动员》在全球获得的票房收入就高达8.669亿美元;日本经济的五分之一已经由数字娱乐产业创造,数字动漫已经成为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产值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⑥ 近年来韩国数字娱乐业增长率高达40%,它的在线游戏产业发展最具有典型意义,主要表现在宽带网、网吧与在线游戏的相互推动发展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数字娱乐产业跟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尽管火爆的网络游戏撑起了“盛大”这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数字娱乐公司,但动漫产业、数字电影等的发展并不令人乐观。有经验的数字艺术人才缺乏,更成为整个产业继续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文化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十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建立机制和强化政策入手,力争5至10年内使我国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内容将是数字娱乐产业当中迅猛的主力军。随着3G时代的到来,正掀起了一股整合的新浪潮,手机、电信业者、音乐、娱乐业者都在全力抢攻人的手掌心。电话、电视、电脑合三为一,上网、看电视、听电话全都靠3G,它的整合浪潮,将打造全新的产业价值链。整合过程中,原来不同的对手将被放在同一个行业内进行竞争,谁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完整的服务,谁将是最大的赢家。数字化的时代,各个领域的交叉使数字娱乐的界限很难划分得一清二楚,关键之处在于创新和求变。

三、数字音乐的性质以及数字音乐在

数字娱乐中的表现

音乐,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广泛地存在和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表情的、也是表意的;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它本身所具有的抒情性是人们在情感流露和表达时所首先要想到的。它是一种工具,一种人们在语言之外的第二表达工具,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时,是音乐大有用武之地的时候。真正的音乐是反映人们心底的生活内容以及感情、思绪、热望、理想等内心世界的。它在表达活生生的感情波动时,比其他一切艺术形式都更为明显有力。托尔斯泰曾说“音乐是感情的速记”。是的,音乐最善于表达感情,善于表现感情的深度和广度,它可以成为语意的延伸,也可以是感染听众的桥梁。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和抒情性,使它很容易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而产生新的艺术形式,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所有后来发展起来的艺术之根。可以这么说,所有综合艺术都是音乐、绘画以及文学的综合而产生的新样式。前面已经说过,现在艺术表现在大众当中的传播主要呈现出娱乐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在娱乐当中的地位和重要所在。正是音乐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和娱乐元素。无论是哪种艺术和娱乐形式,由于音乐的参与可以尽情地抒感、挖掘内心世界、渲染气氛和烘托情绪,人们的生活因音乐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绚烂。

数字化时代的音乐也披上了数字的外衣。数字音乐是IT行业和传统的音乐行业对接产生的新行业,也就是说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渠道销售数字化的音乐。在由宽带、互联网和通信构筑的数字音乐世界里,音乐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多彩。由物质介质的唱片时展到可下载的数字单曲的数字音乐时代,尽管载体发生变化,但艺术的本质即音乐家本人、创作风格和创作过程、音乐的内容仍是最为宝贵的。对于数字音乐来说,互联网可以帮助音乐家发行作品,压缩中间环节,节省下CD制作费、封套印刷费和物流等费用,从而为唱片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然而音乐作品一旦数字化,它的商业价值就会迅速萎缩,因为再高科技的DRM系统(Digital Radio Mondiale,数字长、中、短波广播的世界范围的标准,是模拟广播向数字广播进行转变的技术标准)都可以用最原始的翻录实现破解,被破解的免费音乐作品会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极大地影响收费音乐网站的销售活动,这也是现在盗版网站猖獗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看到,数字音乐的最大特点是丰富的表现力、高效的传播力和极大的可复制性。

数字音乐按照现在使用的性质分为二个部分,1.在线音乐、无线(移动)音乐;2.在其他数字娱乐形式中被使用的音乐。

四、在线音乐、无线音乐

在线音乐包括在线音乐视听和在线音乐下载;无线音乐包括彩铃、手机铃声、移动音乐点播、移动音乐下载。不管是在线音乐还是无线音乐,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使用和享受,只不过是音乐的载体不同而已。前者是计算机网络,后者是手机等移动设备。

从在线音乐来看,“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05数字音乐报告,2004年全球在线音乐的销售收入达到3亿美元,是2002年的10倍。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in-stat的分析,在线音乐下载市场到2005年将达到10亿美元。”⑦ 可以看见,这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有着其致命的发展瓶颈:非法下载。具体表现为非法下载的站点太多,服务太容易获取,消费者版权观念淡漠等诸多因素。要想在线音乐产业链条理想地运转,需要解决几个关键所在:首先,唱片公司能够为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足够多的、最新的单曲;其次,网民愿意为个性化和正版的音乐产品付费;第三,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最终能够成为网络时代唱片发行的关键人物,拥有对唱片工业巨额利润的分配权。而在这个链条上,链接三家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版权,打通版权保护这个环节,在线音乐下载发展势如破竹。

从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科技的要求来看,移动内容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我国,目前的数字音乐市场,手机的无线下载市场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中国移动音乐市场现在的规模在27亿元左右,有机构估计在2010年能达到17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达到300亿元的市场空间。”⑧这一市场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的版权意识都比较强,所以这一市场发展比较迅速。3G与音乐手机的发展,将大力推动移动音乐的发展,移动音乐在移动终端领域主要以铃声的形式体现,并且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主流内容。

创新是无线音乐发展最重要的一点,要充分考虑到创新性和内容方面的不足,对于运营商来说(中国市场专指移动和联通),有计费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音乐内容以及音乐服务的创新。作为正在兴起的市场,要防止这些会成为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在日本和欧洲通过3G网络进行音乐、MV的下载以及其他的流媒体的业务已经受到了广泛地欢迎,整首音乐下载已经成为3G业务中的闪光点之一。”⑨ 在3G网络上速度快、歌曲价格低,是移动音乐在3G业务中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另外,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款智能手机(具有音乐功能),这种手机的音乐播放功能强大,该产品的出现无疑对移动音乐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五、在其他数字娱乐形式中被使用的音乐

音乐在其他数字娱乐形式中的使用,也是数字化的。这种数字化指的是音乐的使用形式方面,也就是通过电脑音乐软件的剪辑和电脑MD音乐的制作,为相应的娱乐主体服务。在电子和网络游戏中、电脑动画中、影音娱乐中、移动内容中都离不开音乐的参与和使用。

在电子和网络游戏、电脑动画、影音娱乐中,移动内容的视频和彩信中,都是通过画面和声音两部分来进行娱乐的,人们在看到丰富的、吸引的画面时,同时也要听到和画面相配合的声音部分。声音部分有语言、音响和音乐,那么音乐在当中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概括内容、深化主题,描绘景物、交代环境,刻画形象、突出主体,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抒感、挖掘内心世界,刻画形象、突出主体,助于形成画面节奏等作用,在这里,画面为主,音乐为辅,音乐很好地为画面服务,为娱乐主题服务,为娱乐人的情绪服务,使人们充分享受到娱乐的快乐,感受娱乐的气氛。正是因为音乐的这种灵活性,在其他艺术和娱乐领域都离不开音乐的参与,音乐无处不在!

在线音乐、移动音乐是音乐通过数字化的载体来满足了大众表达和诉说情感的需要。在数字娱乐形式中被使用的音乐为数字娱乐起到了陪衬和渲染的作用,成为其他数字娱乐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离不开娱乐,娱乐离不开音乐,数字化只是技术手段。在新浪网上,已经把数字音乐从数字娱乐当中单独排列出来让网民来点击,可见其位置所在。纵观网络世界,在音乐的主题下,社区、交友、娱乐、搜索等人气元素都可以被整合在一起,说明大众需要音乐,大众需要娱乐,音乐是娱乐的一个支点,它渗透到娱乐的方方面面,整合娱乐的各方资源为人们服务。

①②⑤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2页、159页。

③④尹鸿等著《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中国广播出版社,2006年1月第33页、37页。

⑥《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赛迪顾问公司,2005年8月,中国音像商务网。

⑦《2005数字音乐报告》,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2005年11月,TOM网,。

⑧郑重《谁能占领数字音乐平台》,互联网周刊,2006年9月第33期。

网上娱乐方式篇5

追求快乐或者娱乐本身是人的一种需求,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给民众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机会与娱乐内容,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的发明,娱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发现,自己爱上了娱乐,沉溺于娱乐,甚至是被娱乐所绑架。”[2]大众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论是娱乐还是了解外部世界、学习求知、从事社会活动等都有赖于大众媒介———从过去的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今天的网络,而且实际上人们几乎无时不刻地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影响下。在商业资本的支配下,大众媒介利用其传播优势和信息影响力批量制造娱乐消费需求,人们在主动或者被动中被娱乐吸引,而大众传媒之间为了争夺受众所展开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各种传播媒介越来越重视和发掘娱乐的功能,进一步推动了大众传媒的“泛娱乐化”倾向。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及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不仅仅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使得网络这一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而且网络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扁平化”及其迅捷、廉价信息传播特点和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方式则使得大众传播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一方面是体现在网络上的信息被极其低廉地、巨量地的传播和制造着,网络真正成为信息无限丰富的海洋,另一方面是网络大大提升了受众的主体性,人们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具有了信息选择(信息接受和信息传播)的自,而且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他不仅仅是信息接受的中心,同时也是信息的中心。前者使得信息必须争夺受众,这样信息才有价值,后者使得信息必须迎合受众,否则信息不会被接受和再传播,而娱乐则解决这两个问题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当下这样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关键的一个节点。娱乐制造和生产快乐,能够让受众感到身心愉悦和快乐,受众在甜蜜蜜的身心愉悦与快乐中对之“上瘾”;而商业资本利益驱动下的媒介竞争也争相以娱乐元素来争夺受众,由此进一步导致了娱乐元素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而“泛娱乐化”现象就是娱乐元素向一切领域的渗透,“娱乐是景观的主宰模式,它的代码渗透到新闻、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3]

在当今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娱乐消费甚至取得了霸权地位,“霸权概念的关键内容不在于强迫人民违背自己的清醒意志或良好判断而将权力让度给掌权者,而在于它揭示出一种情景,其间所积极寻求的乃是霸权在影响大众、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同时既没有引起大众的恐慌也没有引起大众的抵制,反而让大众喜闻乐见、习以为常,觉得电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霸权将这种电视的意识形态予以自然化,使之成为一种常识,自然而然地为大众所接受。”[4]虽然这里所说的是电视如何影响大众和控制大众意识形态而取得霸权,但作为大众传播的后起之秀———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技术手段远远超过了前者。如果说电视时代的电视霸权是塑造了新的娱乐形式并确立了“电视霸权”,而网络则是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与交往方式,在提升人的主体性的同时带来了更丰富的娱乐元素和娱乐技术手段,在媒介传播与娱乐制造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也进一步助推了“泛娱乐化”。网络虽然提升了人的主体性,处于网络世界中的人表面上是自由的,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完全取决于自己,但是实际上却依然受制于网络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者,网络媒介以更丰富的娱乐元素和娱乐技术手段来吸引和俘获网络受众,借以实现网络信息传播价值与目的。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对于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对于其健康审美取向、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泛娱乐化”是资本控制下信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本质上是消费主义原则支配下商业文化过度扩张的产物,它以娱乐至上的原则重新解构和定义一切,打着大众文化的旗帜对抗主流话语体系,消解一切意义和深度,传播粗俗文化,对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产生了如下挑战:

1.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

“泛娱乐化”现象是娱乐元素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领域的入侵和渗透,它主张娱乐至上原则,以娱乐的态度来看待一切,以娱乐的价值来重新衡量一切价值,把一切都放在了娱乐的天平上,“我快乐故我在”,过度地追求肤浅的娱乐而放弃深度思考、意义追问和价值关怀,将受众引向肤浅的娱乐和追求简单的快乐,从而促进了粗俗文化的传播。正如有学者批评部分文化批评家为粗俗文化辩护所指出的:“文化市场上粗俗文化的泛滥与文化研究上的去意识形态化结成了牢固联盟,这个联盟认为粗俗文化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即认为如果没有以粗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是不可能的;同时,正统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应当被消解的对象,因为它违背所谓的‘人性’,人的此世存在、日常生活根本不需要这种正统的意识形态的介入。”[5]由此可见“,泛娱乐化”现象不仅对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而且它本身内容指向上就是打着草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旗号对抗主流话语体系的,如果任由“泛娱乐化”现象的泛滥,任由粗俗文化的传播,必然会起到消费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效果,从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2.导致大学生审美异化、价值扭曲

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受到网络世界的深刻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其信息与价值传播,这一过程又因为有网络的强势介入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生存性与发展性的资源,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了更好的和更优化的资源和环境,但是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本来就已经充斥和泛滥着大量负面信息的情况下,“泛娱乐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粗俗文化的传播,使得身处其中的大学生每天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粗俗文化的影响,由此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去关心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不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未来,不去关心历史的血脉传承与文化的价值皈依,一切都以娱乐为中心,以娱乐的心态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念来看待一切,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文化审美的异化和价值观的扭曲。就以网络上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恶搞”现象来看,“恶搞”的对象已经从日常生活、电影电视等延伸到了红色经典、历史人物等等,学生在嬉笑中解构经典和戏说历史,不知不觉地降低了审美情趣和消解了价值追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钝化大学生思辨能力、导致精神世界的“贫血”

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使得娱乐元素充斥着网络,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泛娱乐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求知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其求新求异的个性也很容易使其对网络上无孔不入的娱乐信息与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此不疲。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泛娱乐化”深刻地塑造和影响着网络受众的价值偏好与信息消费取向。如果过于沉浸于肤浅的很容易就获得快乐的娱乐就必然会弱化其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理论思维能力与抽象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是“泛娱乐化”的模式是批量生产快乐,“低水平的娱乐信息重复制造,导致了大众传媒品位的低下和受众欣赏趣味的表面化、庸俗化。”[6]大学阶段本身应当是学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与抽象思辨能力的重要阶段,这对于其精神世界的完善与独立,对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泛娱乐化干扰,很多大学生难以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终身学习理念迟迟没有树立,自主学习能力没能及时具备勤学好思、博览群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科学精神,攻坚克难、推陈出新、追求先进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不负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精神,仁爱博雅、尚美崇德、知行统一的文化品味没能被他们很好地传承、弘扬,事关人生长远发展的科学认知、理性思索、价值拷问、精神审视、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技能培养等,被他们在娱乐中有所忽视了”[7]由此“泛娱乐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不仅在大学阶段得不到相应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反而会导致其精神世界的“贫血”。

4.弱化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内在地包含着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人文关怀的培育内容,构成着社会整体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可以被视为是文化不断传承与革新的历史,而制度的变迁与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其表象而已,真正潜伏在深层的则是文化的变迁。文化本身有着传承与教化的功能,这是文化两大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在“泛娱乐化”大潮的冲击之下,文化的这两大功能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泛娱乐化”只追求肤浅的娱乐和快乐,在“泛娱乐化”影响之下的文化产品被娱乐元素充斥和重新包装,文化被戏说、改造和加以,文化的核心和精华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见了,文化本身的传承功能也就受到了冲击;就文化的教化功能来看,文化肩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引导人的作用,但是网络上所充斥的“泛娱乐化”则使得文化的这些作用受到严重冲击,“泛娱乐化”所塑造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环境远离了深度思辨和价值求索,而只剩下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支配下的肤浅的娱乐,人们在付之一笑之后收获的是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茫然,文化的教化功能也受到制约甚至被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泛娱乐化”所导致的文化“贫血”状态弱化了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对于求学求知阶段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必然会导致他们精神家园的荒芜,精神价值追求的虚无。

网上娱乐方式篇6

【关键词】网络;政治娱乐化

政治被娱乐化的现象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中是司空见惯的。在我国,政治素来以严肃、庄重的形象示人,但当它与网络这这一先天赋有娱乐功能的媒介不期而遇时,就不可避免地也被披上娱乐化的外衣。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现象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压力和迫切需要寻求渠道来释放压力的心理。

1.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政治娱乐化是指以网络作为交流平台,用讽刺、调侃或是恶作剧的口吻或方式对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进行解构,是一种内容轻松诙谐、幽默搞笑、却发人深省的另类创作形式。它强调信息内容的故事性、情节的生动性、传播形式的娱乐性,充分体现了娱乐至死的时代下寓信息于娱乐,寓娱乐于信息的宗旨[1]。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

1.1从网络信息呈现的内容构成来看,消遣“政治”已成为大多数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话题之一[2]

随着电子通讯产品和大众网络传媒的普及以及各种西方思潮价值导向的影响,网络媒体越来越被泛商业化,为了获取盈利,吸引大众眼球,媒体开始将聚焦点从严肃的政治新闻转移到寻求更具趣味性、戏谑性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丑闻或八卦。例如:2010年春,上海东方卫视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该节目以冷幽默的形式颠覆了传统新闻的严肃刻板性,以调侃戏评的口吻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并解构权威,言辞中彰显出了后现代文学现象中自由犀利的特征,颠覆了传统文化中所固有的定义、符号系统和文化秩序[3]。

1.2从网民政治参与的心理来看,不少网民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其中的[1]

作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网络强大的娱乐和消遣功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网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使得政治被娱乐化。目前,多数网民热衷于追逐娱乐八卦、揭秘政治丑闻、挖人隐私,而对于严肃的政治话题似乎更乐意关注其背后的软信息。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就有人在微博上晒出宋祖英向莫言所要签名的照片,引来不少网友围观热议。“两会”报道一向是我国政治领域中最为严肃的话题,然而近年来为了迎合公众的偏好,也逐渐呈现追逐“明星代表”,围堵“名人”的倾向。

2.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的原因追溯

在虚拟的网络公共领域,政治参与之所以被娱乐化,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从根源层面来看,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是市场经济价值导向和后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飞跃的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加快了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逐利性成为人们判断行为标准以及做出价值选择的风向标。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由最初的热衷于物质消费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而网络为民众提供了精神消费的平台。最初人们使用网络的需求就是娱乐,因此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一向严肃刻板的政治新闻就必须顺应趋势走向娱乐化。

(2)从受众层面来说,社会公众的心理是促使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据有关数据统计,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公司白领、无业人员等占网民总数的87.2%,这些社会底层人群由于常常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现实生活中受挫又无处发泄,便只能选择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来缓解压力,释放情绪[1]。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暂时卸下现实生活中沉重的思想包袱,以轻松、消遣的心态抒感、娱乐狂欢。此外,由于社会底层群体在当前社会体制中始终处于弱势话语权的一端,很多老百姓空有参政的意愿和热情,但找不到参政议政的有效渠道。长久以往,民众只能通过网络采取非制度的参与方式参与政治。

(3)从技术层面来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成为可能。

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交互性等功能消减了信息的正式性,为各种非正式性的信息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此外,Flash及Photoshop等各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为网民们提供更多生动形象的网络作品,更易得到公众的接受和认可。比如,日前的漫画形象出现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中,让群众感到既新鲜又亲切。这幅漫画在网络上一出,立刻引来粉丝围观,很多网民不禁点赞叫好。

3.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对当前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策思考

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究竟是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媚俗文化还是民主文化?

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现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政治参与泛娱乐化是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人们通过娱乐的方式委婉地向管理者提出政治愿望,表达政治诉求,体现出一种公众的政治智慧;其次,人们还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形成社会舆论压力,达到政治监督的目的。

(2)在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的过程中,无形中拉近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政治下嫁娱乐,还是政治以娱乐姿态讨好大众,值得肯定的是,政治需要以娱乐的方式亲民。

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娱乐化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政府和社会加以引导和规范。

网络天生的娱乐性使得网民将无所不在的娱乐精神渗透到政治参与过程中去,消减了政治的权威性,因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公众政治参与的关注点变得肤浅和媚俗,缺乏理性的思考,甚至容易受到别有用心人士的蓄意利用。此外,被娱乐化的网络舆情往往不能体现民众真正的利益诉求,会妨碍党和国家对民意的真实揣测而制定出错误的政策方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政府应大力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加快培育公民政治道德素养。通过教育和引导,不仅要让公民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培养其具备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还要让其了解政治参与的渠道、流程,了解当下国内外政治形势,从而成为无论是在现实还是网络政治参与中都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成熟而理智的公民[4]。

其次,建立健全网络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参与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要努力加快完善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打造面向公众的网络政治参与的电子平台,保证公权力运行的透明化、规范化,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最后,发挥法律和道德的杠杆调控作用。一方面要规范网络立法,为公民的网络参政行为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法律框架;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制定良好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引导人们自觉树立起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公民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自律性。

【参考文献】

[1]赵蕾,肖松柏.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的倾向及引导规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

[2]李丽娜,梁立峰.浅谈政治娱乐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新视野,2010(06).

网上娱乐方式篇7

在这个多屏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终端获取内容,而传统娱乐行业的商业模式则显得“千疮百孔”,跟不上时展。一方面,用户获取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如果传统影视公司、出版商还闭关锁国在大荧幕、纸书籍,在互联网上赚取微薄的点播费、订阅费,娱乐巨头再无法诞生“百年老店”;另一方面,尽管互联网偏爱UGV(用户自制视频),甚至催生了《万万没想到》、“叫兽”等草根品牌,但多数内容依然参差不齐,距离锻造《变形金刚》、《阿凡达》等娱乐品牌相去甚远。

因此,传统娱乐和互联网进行多元、深度融合已经势在必行。近日继迪斯尼宣布将《复仇者联盟》授权腾讯改编手游之后,又传索尼、中影等巨头“寻味”而来,与后者展开合作谈判——相信,每天早上叫醒娱乐巨头的掌门人的不是阳光,而是如何搭上互联网快车?

传统娱乐将死?

众所周知,在过去数十年,传统娱乐的商业模式一直像“小作坊”,“投资制作—产出成品—上映创收—版权转让”,收入来源主要是票房收入和版权销售,这类商业模式看似“固若金汤”,从根本意义上讲,这和传统制造行业流水线生产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传统电视业个别综艺选秀节目营造了疯狂的收视率。但就整体而言,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冲击,电视台收益率和广告收入整体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京沪两地的电视开机率去年已不足3成,此情况将同样延伸至电影业,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个人设备的显示屏上选择自己想看的电影,这对传统的票房经济必将造成重创。因此,越来越多的娱乐巨头也通过版权销售来获取经济利益,虽然这可以带动收入的增长,但却失去了对用户的直接掌控,导致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削弱,可谓“得不偿失”。

由于缺乏向周边衍生产业领域的深度挖掘,加上互联网产业正在积极的朝传统娱乐领域布局,传统娱乐的成长性更加堪忧——部分投行已经看空娱乐概念股价。

搭上互联网快车?

那么,传统娱乐产业如何才能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呢?从目前来看,有以下两种路径:

一是与平台联合。近年来,广电媒体进军互联网、电影与新媒体融合的事情并不鲜见。如充分发挥影视业内容制造商的优势,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平台合作。湖南卫视与腾讯视频合作网台联播《夫妻那点事》、《童话二分之一》等节目,以视频网站弥补电视媒体的空白时段,促成影视作品的品牌影响力和收视率提升;而张艺谋也选择了与乐视成立乐视艺谋视频基金,将其电影作品专区落户乐视超级电视。

二是开发延伸产品。越来越多的传统娱乐业人士意识到,面对互联网大潮,未来出路或许不仅仅在抢入口、建平台,内容以及基于内容的延生可能将更为重要,比如游戏、互动社交类移动应用开发、电商等等。传统娱乐公司自己做不了,可以选择与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合作。早之前,《星辰变》、《逆战》等改编游戏,曾一度引起瞩目。

谁能第一个上船?

随着内容为王时代的到来,各方正在谋求更深层的战略布局。

3月,阿里推出号称100元就能投电影的项目“娱乐宝”项目,首期项目包括电影《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等。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娱乐宝”噱头大于实际。BAT另一边的企鹅则早早在几年前便开始布局“泛娱乐”,即“以IP运营为轴心,以游戏运营和网络平台为基础,跨领域、多平台的商业拓展模式。”

在泛娱乐战略指导下,腾讯与各IP所有方开始尝试在更广阔的领域的合作。比如,腾讯与集英社合作推出《火影忍者OL》。种种迹象表明,腾讯的布局可能为传统娱乐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毕竟,腾讯拥有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全平台实体产业,以及相当庞大的社交平台和海量的用户,这些都将为娱乐产业搭上互联网顺风车提供了重要的基石。甚至有传言4月16日举办的腾讯互动娱乐年度会上,全球娱乐行业巨头集英社、万代南梦宫、迪士尼、华纳、华谊索尼将齐聚现场重大合作。

从表面上看,传统娱乐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展开合作是为了达到双赢的话,那么从深层次上看,这更像是产业整合和升级的必然结果,就像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行业一样,未来互联网也将改变传统娱乐业态。

2014年,传统娱乐转型的剧本已经写好,只剩下一个现实:看谁动作更快。(来源:钛媒体文/王易见编选:)

网上娱乐方式篇8

【摘要】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传媒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拥有了更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力。“娱乐化”本身是为了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但过度“娱乐化”导致了网络媒体滋生出一系列伦理危机,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重构,降低了大众文化品位,模糊扭曲了善、恶、美、丑的概念。审视网络媒体过度娱乐化现象,呼唤伦理道德的回归,是防止“娱乐化”造成价值观沦陷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网络媒体娱乐化伦理道德

一、“娱乐化”浪潮肇始及对网络媒体蔓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在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我国传媒业伴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渐打开,在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媒“娱乐化”的浪潮就此席卷而来,从主流媒体到新兴媒体都未能幸免,大多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启了娱乐化模式。

传媒业立足的根本是为了给公众提供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知情权的需要,而并非为了娱乐大众。反观今天的媒体——尤其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却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追逐娱乐圈的是非变幻、明星的奇闻轶事,有些媒体甚至不惜以公信力为代价报道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二、网络媒体“娱乐化”成因

1、从社会背景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门的打开,西方国家盛行的消费主义涌入内地,国内媒体呈现出日益浓重的消费主义倾向。作为消费者的受众和作为生产者的媒介之间形成了买卖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受众的消费欲求主宰了媒介的生产、流通过程。于是,网络媒体从其发展之初,就带有了浓重的商业运作色彩和竞争色彩。在这种媒体围着受众转的消费经济下,受众的欲求被媒体无限地放大,产生了为迎合受众口味和眼球的“娱乐化”内容。

2、从媒介竞争来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后发的网络媒体为了生存千方百计寻找“卖点”吸引受众。网络媒体综合了迄今为止所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集文字、声音、画面、影像等多媒体于一身,这样的特点更适合传播富有趣味性和人情味的软新闻。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能够更精确地把握住其受众的喜好,各种奇闻轶事、家长里短、明星八卦类软新闻充斥着网络媒体的主要页面。受众喜欢什么,网络媒体就提供什么,人类天性中的猎奇心理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娱乐化的版面中得到满足。

3、从受众角度来看

首先,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本我”的窥私欲促使网络媒介在新闻报道中时不时地逾越道德与伦理底线。遵循着“快乐原则”的信息接受倾向,受众往往愿意接受一些被正统的社会观念与道德规范所不容的信息内容。例如通过明星隐私绯闻的报道,人们会发现平日里光鲜亮丽遥不可及的明星也不过是芸芸众生。受众在媒体对明星生活的悲欢离合的演绎中,求得暂时的心理上的平衡与认同。其次,从受众参与行为的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平民的话语权在这些没有门槛限制的社会化媒体中得以充分体现,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传递之中。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中,占据头条位置的往往是文体娱乐圈各类明星的“大事件”。一方面网络媒体传播的信息引导着受众的审美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受众自身的兴趣偏好,也影响着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方向。

三、网络媒体“娱乐化”滋生诸多伦理危机

20 世纪后半叶,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就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对电视的娱乐化表现出了忧虑,“我在这里想说的不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①今天网络媒体的娱乐化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我们的忧虑。在全民娱乐的氛围中,以往在传统媒体中以严肃形式呈现的硬新闻被网络媒介“软化”,印刷时代培养的线性思维方式被“读图时代”的跳跃性思维所取代,所有内容包括严肃的政治都被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人们一面沉浸在喧嚣的娱乐化信息中欢呼雀跃,另一面却不知不觉被娱乐化信息“异化”成了“单向度的人”。

在这种娱乐化浪潮中,网络媒体不仅作为参与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自身也是娱乐化的受害者,滋生了诸多伦理危机:

其一,人本主义和人文关怀遭遇异化。媚俗的娱乐化传媒,缺乏对人本身价值的深层次的探索与尊重,特别是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生命时。对2014 年3 月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报道中,在真相久拖未明的情况下,许多媒体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对失联乘客家属的报道上,将失连乘客家属的担忧、恐惧、甚至声嘶力竭的哭喊画面曝光于媒体之上,甚至有媒体从业者未经授权便擅自闯入官方与乘客家属的会谈场所偷拍,这一系列的行为不管动机如何,首先就没有表现出对灾难事故中受害人及家属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

其二,煽情主义泛滥冲击新闻专业主义。客观公正一直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首要要求,而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速度和可读性超越了以往一以贯之的新闻底线。耸人听闻的大标题,配以鲜活大量的图片,严重挤占了本应是严肃硬新闻的地盘。在“读图时代”中,图片新闻成为大批受众的宠儿,各大网络媒体也是争先恐后的刊登“独家”图片,各路记者不惜在医院门口等待数月只为抢拍明星初生儿女的第一面。受众喜闻乐见,媒体便争相报道,不管这种报道是否触碰了道德底线,遑论新闻专业主义了。能拍到“独家”新闻的网站往往点击量惊人,而这背后则是各大广告商的金钱诱惑。商业利益驱动下的娱乐化使得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广告商口中的“猎物”。

其三,泛娱乐化导致媒体公信力缺失。伴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短暂的“微阅读”成为社会主流人群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方式。在短暂的碎片化阅读中,许多硬新闻都被进行了泛娱乐化的呈现,受众也很难从中获得有深度的理解。此外,网络媒体的把关不严进一步加剧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困境。在一种无能为力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境下,网民只有选择接受无关痛痒的娱乐信息以逃避真相谣言混杂的严肃地带。而网络媒体追逐受众需求的本性又进一步加剧了娱乐化信息的提供,当网络上充斥着“黄色新闻”时,网络媒体便一步步走上了“娱乐至死”的道路。

其四,社会价值观引导上的反道德化。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娱乐化体现了网络媒体的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解构,反对任何道德权威,这种“去中心化”的特质与网络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不谋而合。面对严肃的社会道德问题,许多网络媒体采取的做法是将深层的道德问题向浅层转化,让大众沉浸在毫不费力的娱乐化信息中,无所顾忌的接受他们提供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及个人普遍性地参与传播,网络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发深入,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网络媒体的传播内容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当代网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并间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走向和评价标准。然而,网络媒体当前这种在社会价值观引导上的反道德化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

四、网络媒体“去娱乐化”与伦理道德回归

如何让“娱乐化”的网络媒体回归社会守望者并正确发挥其道德建构和舆论引导功能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从结构主义角度考虑,网络媒体这一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发展、变化都依赖且受制于社会总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因此,要改变网络媒体的过度娱乐化倾向不能只靠媒体自身的完善,更要从整个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入手。

其次,要想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价值导向和舆论引导方面的功能,我们还应该看到网络媒体与社会舆论之间存在着的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网络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角色;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在舆论导向中的立场又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受众趣味密切相关,即社会意识形态会影响传媒的价值取向,而公众的趣味也会影响网络媒体的呈现风格。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网络媒体谋得生存的基础是浏览量和点击率,而这能为网络媒体赢得广告商的青睐。在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广告对网络媒体的生存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网络媒体往往逐受众兴趣而动,极力迎合网民的信息需求。从这个维度进行思考,不难发现:当前的网络媒体在选择娱乐八卦、奇闻轶事等内容来吸引受众时,已不仅是网络媒体格调高低的问题,其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价值观的导向问题上,媒体本身并不能制定全社会的道德标准,相反,社会生活对道德标准的形塑还将直接影响媒体对善恶的理解。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价值多元的转型时期,道德评价体系亟待建构和完善。因此,新兴的网络媒体理应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发展日臻成熟,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巨大的优势。其广泛的覆盖面、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尚未开发的巨大潜能使得人们对它寄予厚望。但另一方面,网络媒体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的根本在于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重建。仅仅单方面强调网络媒体的去娱乐化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而重塑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同时强化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在社会整体价值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公众整体文化品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网络媒体的文化品味才可能真正提升,并自觉排斥娱乐化倾向,完成伦理道德的回归。

参考文献

①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②约翰·费斯克著,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③黄瑚:《新闻伦理学》[M].新华出版社,2001

④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著,陆佳怡、孙志刚译:《真相》[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⑤李蓓,《近三十年我国传媒伦理研究综述》[J]《. 当代传播》,2011(6)

⑥丁柏铨、陈月飞,《对新闻伦理问题的几点探究》[J]《. 新闻传播》,2008(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