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3-01 16:25:54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数据管理计划 DMPTool 科研数据管理

分类号 G250.76

Study on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s DMPTool

Wu Hairu

Abstract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wheth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result, some U.S. fund will have to make project data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etting up a management plan. To help researchers to quickly generate the data management plan, the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developed data management plan generation tool C DMPTool based on the user needs of reality. Use of tools is also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ibrary research services.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plan. DMPTool.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为提高科研数据管理水平,国外众多研究机构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管理模型,如ICPSR社会科学数据存档生命周期模型、DataONE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英国数据存档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等[1]。这些模型虽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将制定数据管理计划视为科研数据管理的关键点。为帮助研究者迅速生成简单有效的数据管理计划,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基于科研人员的现实需求,联合其他7所科研机构,共同研制了一款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本文拟对该工具进行介绍,并阐述该工具为国内科研数据管理带来的启示。

1 DMPTool的提出及发展

2010年初,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了项目管理指南,规定自2011年1月18日起所有提交至NSF的申请项目必须以附件形式提交一份不超过两页纸的数据管理计划,详细描述申请者如何实现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共享传播,缺少数据管理计划的申请项目将不予接受[2]。除此之外,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航空航天局等其他科研项目资助巨头同样在其资助指南中对项目的数据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为响应这些科研项目资助机构的要求,方便科研者制作数据管理计划,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史密森学会、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数据监管中心以及DataONE项目中心,推出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3]。

2011年10月,DMPTool在线版本正式,该工具一经,便引起科研界及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并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2011年十大数字保存发展项目。2013年,DMPTool项目组接受Alfred P. Sloan基金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协会注资,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发工作。2014年5月,项目组正式DMPTool V2版本,相较版本1,版本2实现了诸多改良(见表1)。

1.1 DMPTool角色权限改良

系统的角色权限设计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系统用户的角色定义,包括角色大类(如操作员、管理员)和大类下的角色细分(如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总系统管理员);二是职责和权限在不同角色大类和细分角色的分配。

升级版的DMPTool在角色权限方面做出了如下改良:(1)增设系统编辑员角色,包括资源编辑员和模板编辑员,前者负责帮助信息、链接信息、参考答案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后者负责数据计划模板的日常维护和更新。(2)增设科研机构级别DMP复核员角色,负责对机构内提交的数据管理计划进行统一检查和审核。(3)对管理员角色进一步细分,增设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机构级别的DMPTool,及时收集反馈基层数据管理需求信息,协调发展科研机构与资助机构、总系统管理员的合作关系。

表1 DMPTool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表

1.2 DMPTool模块设置改良

升级版的DMPTool登录界面包含三大模块:公开化DMPS、DMPTool新闻和DMPTool帮助。该界面设计可以使用户在正式使用工具前通过大致的浏览就可以初步掌握DMP的结构内容、DMPTool的发展动态及具体如何使用DMPTool。其中,帮助模块最能集中体现升级版DMPTool的创新:(1)增加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2)专设针对系统管理员的Wiki帮助,并通过GitHub进行托管控制;(3)增加数据管理指导内容,相较旧版工具侧重于数据计划的生成,升级版的工具更侧重于对科研人员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4)增加公开资源信息,公开资源信息包括各资助机构的项目信息、最新政策、资助动态等内容,该内容的加入赋予了DMPTool新的内涵和外延,除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功能,DMPTool进一步彰显了对科研机构、资助机构和科研人员三者信息沟通和合作的促进作用[4]。

1.3 DMPTool模板设置改良

旧版的数据管理计划工具中,可供用户参考复制的数据计划模板大多是按照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制定,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科研机构对数据存储、数据共享要求的差异,这些按照资助机构要求制定的模板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机构数据管理计划生成需求。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别增设了科研机构DMP模板,该模板管理权限统一下放到科研机构层级的系统管理员。

1.4 DMPTool自定义改良

数据政策、用户需求的不同都会引发数据管理计划的不同,而数据管理需求又会随着科研领域、数据管理偏好、数据计划用途等具体内容的变动而变化。DMPTool必须在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下,尽可能关注科研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才能实现应用工具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进一步拓展了其自定义功能。(1)科研机构自定义。包括①机构基础信息输入、Logo设计;②机构授权,自定义设置不同的角色和权限,如模板编辑员、资源编辑员、复核员、管理员;③模板自定义,设计符合本机构数据政策、应用于不同领域或提交给不同资助机构的DMP模板。(2)科研人员自定义。这一模板大多是为了满足用户特定条件下的需求,如教师想设计一份用于大一本科生数据管理课堂教学的通用性DMP,或者项目中不同角色(PI或CO-PI)的科研人员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不同数据管理侧重点的DMP,这些都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功能实现[5]。

2 DMPTool的功能分析

2.1 快捷生成科研数据管理计划

DMPTool工具是一款开源软件,可免费获取,用户登录注册也不受任何限制。协助科研人员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生成数据管理计划,是DMPTool的项目宗旨之一。纵观整个DMPTool的使用步骤(如图1),完美诠释了在线应用工具的便捷性。

图1 DMPTool管理工具使用步骤图

第一步,选择DMP模板。包括三项内容:(1)选择登陆方式(机构用户或非机构用户);(2)选择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如NSF-AGS(NSF天文地理科学基金会)或NSF-BIO(NSF生物科学基金会)等;(3)选择所需复制的计划模板,即开放共享的计划、机构内共享计划、用户创建的历史计划。用户应评估当前计划需求,选择适当的模板作为新计划的制定基础。

第二步,填写数据计划基础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填写计划名称、项目申请号、项目提案截止日等内容;增加项目合作者信息,设置项目合作方拥有对数据计划编辑、预览、下载的权限;设置数据计划公开方式,包括仅项目申请人和合作者可见、机构内共享和公开存取3类。

第三步,完成DMP细节描述。通过答题的方式,完成数据格式、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共享策略等内容的设置,每道问题都配答题指导、参考答案和相关性资源链接,能够保证数据管理能力较弱的用户也能详细、客观地作答。

第四步,自动生成科研项目数据管理计划。DMPTool在综合前3步信息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报告,用户只需选择报告导出格式(txt/rtf/pdf等3类),便可预览、审查系统形成的数据计划,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整个使用过程方便快捷,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时间成本的节约,潜移默化中也有利于其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6]。

2.2 紧密联系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

先前的科研模式中,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三方对科研数据的管理需求被完全割裂,而DMPTool的出现,成为联系三方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的桥梁和纽带。(1)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查看所属机构的计划示例,预览科研机构的需求,查看计划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利用DMPTool积极了解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水平及需求,利用工具中呈现的数据管理信息和政策,整合规范自身的数据管理政策,促进科研人员与机构图书馆、IT部门及其他数据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创新。(2)研究者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DMPTool几乎囊括了所有主要项目资助机构(NSF/HIN/DOE/NASA/USDA/DOD)的数据管理要求,并及时追踪各机构的数据政策变更,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了解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资助机构也可以随时通过对数据管理计划的查看、编辑,及时掌握科研人员的需求动向,改良其数据管理要求和政策。(3)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制定的数据计划可以通过科研机构的审核后提交至资助机构,强化了科研单位对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研究,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DMPTool与资助机构探讨数据管理相关政策,反馈科研人员的集中化数据管理需求,逐步实现数据政策的规范统一[7]。

2.3 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需求

DMPTool不仅能够帮助用户高效生成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还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数据管理需求。(1)对科研人员而言,用户可以在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中添加体现其个性化需求的元素,使得整个计划在满足资助机构、科研机构要求的同时体现用户一些个性化、多元化的数据管理需求。(2)对科研机构而言,DMPTool管理员可以依据科研人员需求自定义其数据管理计划工具,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机构级别的信息服务功能,如数据存储服务,不仅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计划,更有利于其对科研数据的统一规范化管理[8]。(3)对资助机构而言,用户可以依据资助机构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的计划版本,同时可以依据资助机构需求信息变更,及时调整数据计划,保证计划体现资助机构的专门性需求。

3 DMPTool带来的启示

3.1 分层推进科研数据管理工作

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科研数据遵循计划、采集、确认、描述、保存、分析的发展过程,要确保科研数据发挥出更多价值,必须依据数据发展进程来管理数据。国外科研资助机构及科研机构很早就将提供数据管理计划作为项目申请的硬性要求,我国也应积极设立数据管理计划相关规范要求。首先,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科研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开放式存取,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政策,从政策层面进行数据计划流程的规范和引导。其次,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应依据政府出台政策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导,硬性规定项目申请必须附带符合标准的数据管理计划,同时从多方面提供资源,辅助其计划制定。最后,科研机构同样需要制定符合本机构数据管理需求的数据管理政策,协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计划,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和传播。

3.2 强化科研各方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政府科研管理机关、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共同构成了科研有机统一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保护者、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者、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的制定者;科研资助机构在政府相关政策指导下落实科研项目考核评估、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引导科研成果创新;科研机构侧重机构层面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负责科研成果的审核、评估和归档及其他面向本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服务项目;科研人员是最直接的科研成果产出者,利用政府、资助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的多方资源开展研究,形成丰富的科研成果。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是科研有机统一体高效运作的前提,DMPTool项目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其实现了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的紧密联系。我国也应通过统一科研平台的构建,及时国家科研导向和政策扶持,反馈各类科研需求,保证科研人员的言路畅通和科研政策的上通下达。

3.3 基于科研人员需求构建完备数据管理工具箱

DMPTool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的产生直接源于科研人员项目申报的需求,除了DMPTool,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还设计有一系列满足科研人员数据管理的工具(图2)。

图2 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管理工具箱示意图

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序,在数据计划阶段有DMPTool协助科研人员生成数据管理计划,项目申请成功后,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ataUp检测数据格式、建立标准化元数据,EZID赋予科研数据统一化标识符,最后通过Merritt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管理和分享。整个数据管理过程中,科研人员还可使用Colectica进行数据追踪。强有力数据管理工具箱保障了科研人员对数据的全过程及高效管理。我国科研相关机构也应在切实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数据管理应用工具,形成工具箱体系,实现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的全方位、高效化管理。

3.4 整合共享,提高科研数据利用效率

各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在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管理经验,科研人员也形成了较高的科研数据管理素养,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的DMPTool工具对三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1)通过自定义功能的设置,鼓励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在DMPTool平台设计符合不同用途和需求的计划模板,并实现模块共享化管理;(2)DMPTool工具中整合了科研机构、资助机构的数据政策、常见问题、管理程序等信息,通过长期应用实践的磨合,有利于更为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政策和科研数据环境的形成;(3)DMPTool平台实现数据计划的三级复核制度,并设有不同级别的数据计划管理员,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了科研数据的高效管理。国内的科研数据管理也应在多方科研力量集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4 结语

加州数字图书馆联合其他7所科研机构研制的DMPTool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为我国数据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国内科研机构应在设立数据管理计划标准化程序、切实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的沟通交流,整合多方资源,设计强有力的数据管理工具箱,实现对科研数据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 1 ] 丁宁.国外高校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比较研究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3):18-22.

[ 2 ] NSF.Grants.gov application guide:A guide for preparation and submission of NSF applications via grants.gov[EB/OL].(2011-01-18)[2014-05-21].http://www.nsf.gov/pubs/policydocs/grantsgovguide0111.pdf.

[ 3 ] Sallans,Andrew.DMPTool:a community tool[EB/OL].(2011-07-11)[2014-05-21].http:///about-the-dmptool/.

[ 4 ] Lake,Sherry.DMPTool2:Improvements and Outreach[EB/OL].(2013-11-04)[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5 ] Strasser, Carly.Expanded functionality for better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EB/OL].(2014-02-25)[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6 ] Zing, Tao. DMPTool:Expert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EB/OL].(2013-09-06)[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7 ] Sallans, Andrew.DMPTool:Integration with other open science software[EB/OL].(2013-05-23)[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8 ] Abrams Stephen, Sallans Andrew. Enhancing DMP

Tool:Further Streamlining The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 Process[EB/OL].(2013-12-10)[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2

第一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是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奖励办法》设置的。对全省计委系统的集体或者个人为主完成的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学科范畴内的,在国内及省内同类问题研究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对提高各级计委工作水平和各级政府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设置的。

第二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奖励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科学评审的原则;坚持重点奖励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前瞻性,对各级政府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原则,以及当事人回避的原则。

第三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设置一、二、三等奖三个等级。

第四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评奖工作。

第五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及各地州市计委是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的推荐单位。

第六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设立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受理、评审和批准工作。学术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工作。

第七条根据有关规定,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每个年度的评奖工作结束后,从获一、二等奖成果中,确定报送参加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奖评审的成果。

第八条凡申报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成果,都需按下列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1.学术水平。按照理论水平、创新程度、研究难度、研究方法先进程度四项标准,综合评定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

2.实用价值。按照对决策影响程度、社会反响程度、可操作性和应用范围四项指标,综合评定成果研究实用价值的大小。

第九条对上述标准采用合理的定量评价方法和标准确定获奖成果等级。

第十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可根据申报成果的情况组成专家评审组。专家组负责对申报成果的专业评审工作,其职责是按照授奖标准确定落选项目,初定三等奖项目,并提名一、二等奖项目,报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定。

第十一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学术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召开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参加才能生效的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到会委员多数通过的原则,确定获奖项目及其等级。

第十二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通过的获奖成果须先公告,无异议后,由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布。

第十三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由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并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第十四条甘肃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软科学研究成果奖的奖励,可作为主要完成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3

Study on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s DMPTool

Wu Hairu

Abstract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wheth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result, some U.S. fund will have to make project data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etting up a management plan. To help researchers to quickly generate the data management plan, the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developed data management plan generation tool ?C DMPTool based on the user needs of reality. Use of tools is also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ibrary research services.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plan. DMPTool.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为提高科研数据管理水平,国外众多研究机构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管理模型,如ICPSR社会科学数据存档生命周期模型、DataONE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英国数据存档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等[1]。这些模型虽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将制定数据管理计划视为科研数据管理的关键点。为帮助研究者迅速生成简单有效的数据管理计划,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基于科研人员的现实需求,联合其他7所科研机构,共同研制了一款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本文拟对该工具进行介绍,并阐述该工具为国内科研数据管理带来的启示。

1 DMPTool的提出及发展

2010年初,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了项目管理指南,规定自2011年1月18日起所有提交至NSF的申请项目必须以附件形式提交一份不超过两页纸的数据管理计划,详细描述申请者如何实现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共享传播,缺少数据管理计划的申请项目将不予接受[2]。除此之外,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航空航天局等其他科研项目资助巨头同样在其资助指南中对项目的数据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为响应这些科研项目资助机构的要求,方便科研者制作数据管理计划,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史密森学会、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数据监管中心以及DataONE项目中心,推出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3]。

2011年10月,DMPTool在线版本正式,该工具一经,便引起科研界及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并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2011年十大数字保存发展项目。2013年,DMPTool项目组接受Alfred P. Sloan基金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协会注资,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发工作。2014年5月,项目组正式DMPTool V2版本,相较版本1,版本2实现了诸多改良(见表1)。

1.1 DMPTool角色权限改良

系统的角色权限设计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系统用户的角色定义,包括角色大类(如操作员、管理员)和大类下的角色细分(如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总系统管理员);二是职责和权限在不同角色大类和细分角色的分配。

升级版的DMPTool在角色权限方面做出了如下改良:(1)增设系统编辑员角色,包括资源编辑员和模板编辑员,前者负责帮助信息、链接信息、参考答案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后者负责数据计划模板的日常维护和更新。(2)增设科研机构级别DMP复核员角色,负责对机构内提交的数据管理计划进行统一检查和审核。(3)对管理员角色进一步细分,增设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机构级别的DMPTool,及时收集反馈基层数据管理需求信息,协调发展科研机构与资助机构、总系统管理员的合作关系。

表1 DMPTool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表

1.2 DMPTool模块设置改良

升级版的DMPTool登录界面包含三大模块:公开化DMPS、DMPTool新闻和DMPTool帮助。该界面设计可以使用户在正式使用工具前通过大致的浏览就可以初步掌握DMP的结构内容、DMPTool的发展动态及具体如何使用DMPTool。其中,帮助模块最能集中体现升级版DMPTool的创新:(1)增加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2)专设针对系统管理员的Wiki帮助,并通过GitHub进行托管控制;(3)增加数据管理指导内容,相较旧版工具侧重于数据计划的生成,升级版的工具更侧重于对科研人员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4)增加公开资源信息,公开资源信息包括各资助机构的项目信息、最新政策、资助动态等内容,该内容的加入赋予了DMPTool新的内涵和外延,除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功能,DMPTool进一步彰显了对科研机构、资助机构和科研人员三者信息沟通和合作的促进作用[4]。

1.3 DMPTool模板设置改良

旧版的数据管理计划工具中,可供用户参考复制的数据计划模板大多是按照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制定,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科研机构对数据存储、数据共享要求的差异,这些按照资助机构要求制定的模板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机构数据管理计划生成需求。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中特别增设了科研机构DMP模板,该模板管理权限统一下放到科研机构层级的系统管理员。

1.4 DMPTool自定义改良

数据政策、用户需求的不同都会引发数据管理计划的不同,而数据管理需求又会随着科研领域、数据管理偏好、数据计划用途等具体内容的变动而变化。DMPTool必须在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下,尽可能关注科研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才能实现应用工具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进一步拓展了其自定义功能。(1)科研机构自定义。包括①机构基础信息输入、Logo设计;②机构授权,自定义设置不同的角色和权限,如模板编辑员、资源编辑员、复核员、管理员;③模板自定义,设计符合本机构数据政策、应用于不同领域或提交给不同资助机构的DMP模板。(2)科研人员自定义。这一模板大多是为了满足用户特定条件下的需求,如教师想设计一份用于大一本科生数据管理课堂教学的通用性DMP,或者项目中不同角色(PI或CO-PI)的科研人员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不同数据管理侧重点的DMP,这些都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功能实现[5]。

2 DMPTool的功能分析

2.1 快捷生成科研数据管理计划

DMPTool工具是一款开源软件,可免费获取,用户登录注册也不受任何限制。协助科研人员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生成数据管理计划,是DMPTool的项目宗旨之一。纵观整个DMPTool的使用步骤(如图1),完美诠释了在线应用工具的便捷性。

图1 DMPTool管理工具使用步骤图

第一步,选择DMP模板。包括三项内容:(1)选择登陆方式(机构用户或非机构用户);(2)选择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如NSF-AGS(NSF天文地理科学基金会)或NSF-BIO(NSF生物科学基金会)等;(3)选择所需复制的计划模板,即开放共享的计划、机构内共享计划、用户创建的历史计划。用户应评估当前计划需求,选择适当的模板作为新计划的制定基础。

第二步,填写数据计划基础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填写计划名称、项目申请号、项目提案截止日等内容;增加项目合作者信息,设置项目合作方拥有对数据计划编辑、预览、下载的权限;设置数据计划公开方式,包括仅项目申请人和合作者可见、机构内共享和公开存取3类。

第三步,完成DMP细节描述。通过答题的方式,完成数据格式、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共享策略等内容的设置,每道问题都配答题指导、参考答案和相关性资源链接,能够保证数据管理能力较弱的用户也能详细、客观地作答。

第四步,自动生成科研项目数据管理计划。DMPTool在综合前3步信息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报告,用户只需选择报告导出格式(txt/rtf/pdf等3类),便可预览、审查系统形成的数据计划,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整个使用过程方便快捷,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时间成本的节约,潜移默化中也有利于其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6]。

2.2 紧密联系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

先前的科研模式中,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三方对科研数据的管理需求被完全割裂,而DMPTool的出现,成为联系三方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的桥梁和纽带。(1)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查看所属机构的计划示例,预览科研机构的需求,查看计划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利用DMPTool积极了解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水平及需求,利用工具中呈现的数据管理信息和政策,整合规范自身的数据管理政策,促进科研人员与机构图书馆、IT部门及其他数据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创新。(2)研究者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DMPTool几乎囊括了所有主要项目资助机构(NSF/HIN/DOE/NASA/USDA/DOD)的数据管理要求,并及时追踪各机构的数据政策变更,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了解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资助机构也可以随时通过对数据管理计划的查看、编辑,及时掌握科研人员的需求动向,改良其数据管理要求和政策。(3)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制定的数据计划可以通过科研机构的审核后提交至资助机构,强化了科研单位对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研究,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DMPTool与资助机构探讨数据管理相关政策,反馈科研人员的集中化数据管理需求,逐步实现数据政策的规范统一[7]。

2.3 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需求

DMPTool不仅能够帮助用户高效生成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还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数据管理需求。(1)对科研人员而言,用户可以在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中添加体现其个性化需求的元素,使得整个计划在满足资助机构、科研机构要求的同时体现用户一些个性化、多元化的数据管理需求。(2)对科研机构而言,DMPTool管理员可以依据科研人员需求自定义其数据管理计划工具,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机构级别的信息服务功能,如数据存储服务,不仅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计划,更有利于其对科研数据的统一规范化管理[8]。(3)对资助机构而言,用户可以依据资助机构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的计划版本,同时可以依据资助机构需求信息变更,及时调整数据计划,保证计划体现资助机构的专门性需求。

3 DMPTool带来的启示

3.1 分层推进科研数据管理工作

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科研数据遵循计划、采集、确认、描述、保存、分析的发展过程,要确保科研数据发挥出更多价值,必须依据数据发展进程来管理数据。国外科研资助机构及科研机构很早就将提供数据管理计划作为项目申请的硬性要求,我国也应积极设立数据管理计划相关规范要求。首先,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科研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开放式存取,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政策,从政策层面进行数据计划流程的规范和引导。其次,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应依据政府出台政策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导,硬性规定项目申请必须附带符合标准的数据管理计划,同时从多方面提供资源,辅助其计划制定。最后,科研机构同样需要制定符合本机构数据管理需求的数据管理政策,协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计划,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和传播。

3.2 强化科研各方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政府科研管理机关、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共同构成了科研有机统一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保护者、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者、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的制定者;科研资助机构在政府相关政策指导下落实科研项目考核评估、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引导科研成果创新;科研机构侧重机构层面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负责科研成果的审核、评估和归档及其他面向本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服务项目;科研人员是最直接的科研成果产出者,利用政府、资助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的多方资源开展研究,形成丰富的科研成果。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是科研有机统一体高效运作的前提,DMPTool项目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其实现了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的紧密联系。我国也应通过统一科研平台的构建,及时国家科研导向和政策扶持,反馈各类科研需求,保证科研人员的言路畅通和科研政策的上通下达。

3.3 基于科研人员需求构建完备数据管理工具箱

DMPTool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的产生直接源于科研人员项目申报的需求,除了DMPTool,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还设计有一系列满足科研人员数据管理的工具(图2)。

图2 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管理工具箱示意图

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序,在数据计划阶段有DMPTool协助科研人员生成数据管理计划,项目申请成功后,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ataUp检测数据格式、建立标准化元数据,EZID赋予科研数据统一化标识符,最后通过Merritt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管理和分享。整个数据管理过程中,科研人员还可使用Colectica进行数据追踪。强有力数据管理工具箱保障了科研人员对数据的全过程及高效管理。我国科研相关机构也应在切实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数据管理应用工具,形成工具箱体系,实现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的全方位、高效化管理。

3.4 整合共享,提高科研数据利用效率

各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在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管理经验,科研人员也形成了较高的科研数据管理素养,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的DMPTool工具对三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1)通过自定义功能的设置,鼓励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在DMPTool平台设计符合不同用途和需求的计划模板,并实现模块共享化管理;(2)DMPTool工具中整合了科研机构、资助机构的数据政策、常见问题、管理程序等信息,通过长期应用实践的磨合,有利于更为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政策和科研数据环境的形成;(3)DMPTool平台实现数据计划的三级复核制度,并设有不同级别的数据计划管理员,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了科研数据的高效管理。国内的科研数据管理也应在多方科研力量集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27日

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是我国政府支持重大科技研发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科技计划项目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经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记录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的资料,是重要的科技信息储备资源,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是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完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是为了获得理论和技术方法成果,促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同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国家科学技术管理工作和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和发展科技档案事业的重要部分。

(一)有利于增强各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载和反映了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项目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材料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论证材料、申请立项材料、立项后各阶段的试验原始记录材料、最后的总结报告、成果报告、成果鉴定、成果推广示范和反馈信息材料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有利于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及时查缺补漏,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增强各部门和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者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意识,从源头上保证项目档案的完备性。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科技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科技计划管理的角度看,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强化并拓展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链条上项目的验收工作内容,有利于积累和丰富科技档案资源,也强调了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依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和成果转化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是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可靠的信息来源。因而,它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成为对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管理、监测、评价的重要依据。完整、真实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将有助于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科学性、准确性。

(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易于规范,对科技档案管理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科技计划项目是围绕一个具体研究目标,展开的相对独立的科研活动,从申请立项、项目研发到项目验收是一个完整的科技过程。而且,项目研究目的明确、研究范围清楚、研究过程容易区别等特点,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相对单纯,具有良好的过程控制与实施的条件。而且,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与其他科研管理的共性多、密切相关,便于其他科技档案工作借鉴,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五)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价值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科技研发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记录了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完整过程,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潜在的科技信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我国政府层面没有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法规,导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问题突出。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主要是依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来实现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分类、分部门管理,不同的科技计划项目有不同的档案管理办法,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未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实际上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档案采取的是“独立收集、各自管理”的方式。地方政府中,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已经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还建立了专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馆,专门管理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

(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意识淡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是当前各部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一些项目承担单位没有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导致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过程中,多数科研工作者重视从事科学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发表与奖励申报,对项目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积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许多科研工作者认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是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无关紧要。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研究团队的荣誉和利益,再加上管理部门的缺位,很多项目档案资料被科研人员当作个人资源保管,甚至寻找各种借口拒绝归档。这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由于管理体系不健全,各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当前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主要局限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实体的收集、加工整理、保管,而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对薄弱,导致大量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化,这也严重约束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

(四)定密范围不准确,影响了知识产权效益的发挥。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的问题十分普遍。过分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技术性,担心项目档案的开发利用会泄漏技术秘密,导致定密范围扩大。把本可以公开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加以保密,应该解密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没有及时解密,把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长期搁置在库房而不充分开发利用,这样不仅造成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管理和利用过程的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也导致项目档案保障知识产权的凭证作用得不到实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的建议

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是科学地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保证及时、有效地提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的关键。

(一)健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首先,宏观层面上,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国家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指导各相关部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其次,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在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及科技档案工作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档案法》和有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结合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的出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要求,确定责任单位、责任人范围。

为确保科技计划项目材料完整归档,项目课题组和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各尽其责,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制度。实行课题组归档责任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组负责人要在课题组成员中指定人员负责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按照科研工作程序,确保科研各阶段成果材料的完整性。明确在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环节,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待与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的所有档案资料按规定归档完毕,经科技计划档案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后,整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才算完成。否则不能核准一个科技计划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并追究相关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归档工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各相关部门制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课题组分散形成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料及时、完整地移交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

(二)开展专题培训,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第一,针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配合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让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明确自己在整个项目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

第二,针对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专业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项目档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应举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强调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特殊要求,提升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档案管理意识强、能够掌握开发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先进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提升项目档案管理水平,优化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

(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科学化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是实现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项目档案工作由传统手工操作朝着自动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科学化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将有利于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管理中形成一系列的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是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有统一的规范,以便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逐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项目档案开发利用的现代化水平,为科研工作者迅速、准确地提供科技信息。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提供的不只是纸质档案,还有大量的电子文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和及时准确提供信息的能力。广、快、精、准是信息化社会的科研工作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信息需求的基本特点,为满足这一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实现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四)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秘密等级。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部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保管并提供利用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整理好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进行严格的分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严格划清项目档案中非密档案与档案界限,再根据其不同特征和开放程度,对不同级别、不同需求的利用者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利用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划分“绝密”、“机密”、“秘密”等不同的密级,明确规定使用范围。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都应加盖密级标记,以便与一般档案区别开来,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同时,对超过规定保密期限的,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降密和解密工作,最大限度地提供可利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从而使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在后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它的科技信息价值,又能防止密级档案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发挥着重大作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具有能够及时保存科技信息的优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的积累,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完整、可靠的信息资源。同时,必须清楚整个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计划实施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要做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国家科技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更需要科技计划项目的各管理和实施主体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泽,宋宇.关于科技计划项目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8.

[2]毛羽丰.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3.63.

[3]安小米.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研究[J].山西档案,2007.4.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5

二、合作研究之宗旨在推行暨整合临床、基础及其它有关医学之研究。

三、双方应加强双方人才交流,包括共同指导研究论文,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学术演讲和提供技术咨询,以及支持教学与共同使用研究设备。

四、研究计划须由双方研究人员共同提出,计划主持人限编制内助理教授、主治医师(含)以上或相当人员,每人以主持或共同主持一项为原则。

五、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于计划执行年度内不得出国连续超过三个月以上,已有长期出国计划者不可出任研究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

六、各研究计划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皆不支领津贴。

七、合作研究之内容暨执行双方研究人员应有约50%的贡献度及参与情形。

八、研究成果应向各专业或学会期刊投稿发表,发表研究成果时,应注明该研究案之核准编号。

九、合作研究之成果在研究论文方面,由双方研究人员平圴共同享有。

十、合作研究之成果如具有形或无形之价值时,其权益由双方平圴共同享有,并由双方成立项目小组办理之。

十一、每一计划预算以不超过_________元为原则。

十二、为便利研究计划之进行及会计作业,各研究计划经费可分列甲乙双方。

十三、研究计划执行期限以一年为原则。

十四、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应详细填写研究计划申请书及个人资料表一式三份(如附件一)以利审核作业,采随送随审方式由工作小组委托有关专家审查。

十五、计划执行每半年交书面进度报告一式二份。计划结束后,应于六个月内提交成果报告一式二份送工作小组核备、未按时缴交者公布名单并冻结未来之经费且不受理次年计划之申请。

十六、本注意事项由合作研究双方院长核可后实施,必要时得修正之。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附件一 _________(甲方)与_________(乙方)合作研究工作小组设置要点

一、宗旨:本工作小组旨在推行暨整合甲乙双方在基础、临床及其它有关之医学研究。

二、任务及职掌:本工作小组之任务及职掌为:

1.负责双方合作研究之推动。

2.推荐甲乙双方各一人及院外一人审查计划。

3.审查研究计划及经费。

三、组织:本工作小组由甲乙双方各推派召集人一人及委员二人,共六人组成。委员无法出席得推派委员。工作小组下另设秘书一人(由甲方提供)处理综合业务。

四、任期:工作小组委员任期贰年,并得连任之。

五、会期:工作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报,并得由召集人视情况需要另择期召开之。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科研行业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监控 助力科研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背景

我国科研单位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竞争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但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仍然存在重定性、轻定量,重经验印象、轻科学测评,重历史表现、轻发展潜力,静态考核多、动态考核少等问题。以往由于缺乏良性的内部考核机制,对员工工作绩效和贡献的评价科学性、客观性不足,导致难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行为。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简称南网科研院)在建院之初,即对科研单位绩效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把握绩效管理难点,提出两个量化的“双核心”思路,以期避免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科技转化滞后、个人与团体成果难区分、科研人员激励不足等问题。

二、内涵和做法

(一)工作内涵

南网科研院以彼德 ・ 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作为绩效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且支配着人的行动。因此,将院所发展需求和员工成长需求结合起来以激发动机,引导科研人员作出符合整体组织目标的行为。植根于此理论,科研院对绩效考核体系提出了“以净工作量量化贡献,以挣值管理全程监控”为核心的四个设计创新点。

1.基于同一性的目标设立与分解

南网科研院是科技型、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来保持其生命力和竞争力,而科研人员便是维持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科研院绩效管理第一要义在于通过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商定考核计划,达成绩效期望方面的共识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

2.基于净工作量的绩效考核方法

由于科研工作本身的特点,科研院的科研工作以项目制为主要形式,大部分由团队共同承担,合作占主导地位,个人价值难以从团队价值中区分出来。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科研院制定了净工作量考核细则,在对科研项目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计算每位科研人员的净工作量完成情况,再与设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考核结果,同时实现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

3.基于挣值管理法的项目进度控制和成本健康平衡

科研院主要以项目形式完成院所经营目标,南网科研院绩效管理体系以挣值管理方法实现科研项目的全程监控。一方面,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的成本和进度,为项目执行的每一个阶段提供项目状态可靠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挣值管理方法有助于帮助科研人员对工作目私行自我控制,提升工作动力。

4.基于闭环管理的考核体系建设

对科研项目实行全闭环的绩效管理,通过持续开放的有效沟通,以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闭环系统,使员工个人目标同企业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帮助员工持续改进工作绩效,并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绩效水平。

(二)具体做法

1.设计以“净工作量”为核心的绩效指标体系

作为科研型企业,如何对处于项目制工作中的科研人员进行量化的绩效考核,一直以来就是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重点。南网科研院构建以能够量化员工贡献的“净工作量”为核心的二维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指标体系涵括能力和绩效,前者考核科研人员的胜任能力,即能不能做;后者考核员工的工作绩效,即做得怎么样。

(1)能力维度

能力强度大体是体现被考核人完成各项专业性工作所具备的特殊能力和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能力维度考核除基本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维度外,着重考核岗位胜任力里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其中素质能力包括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组织协调等,依据不同岗位性质设定具体的能力指标。因此,能力考核直接决定了科研人才队伍的素质。

(2)绩效维度

绩效维度大体是体现员工通过努力获得的工作成果,对院所业绩起直接贡献的量化指标。具体包括:一是任务绩效:体现为南网科研院本职工作的完成结果。每个岗位都有对应岗位职责的任务指标并以岗位责任书明确下来,任务绩效作为个人与团队的基础绩效考核指标,明确了科研人员工作方向。二是周边绩效:体现为员工对部门其他员工的协助和支持绩效。周边绩效的考核提高了团队间科研人员相互协助的意愿和效率。

在所有考核维度中,对科研人员“净工作量”的考核占全年考核指标的50%,是影响绩效系数的重要因素。净工作量量化了业绩绩效指标,体现了南网科研院市场化的考核机制,通过将二维指标的考核评估及与考评挂钩的薪酬设计牵引员工对双因素的改进,促使科研人员积极追求科研项目业绩增长。

同时,南网科研院为了制衡“净工作量”考核可能带来的科研人员只重视具有近期收益科研项目的问题,提取专业所项目净工作量30%用于非项目性工作和项目性工作量调剂的项目留存净工作量分配,对那些在目前市场价格不高但前景好的项目中工作的科研人员进行适度倾斜。

通过“净工作量”的考核以及”留存净工作量“的分配,南网科研院在有效提升院所营业收入的同时也激励了科研人员对具有长远战略性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

2.设计以“挣值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

在“净工量”考核的基础上,南网科研院引入了“挣值管理”的理念,对科研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监控,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四环节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体系(见图2),从考核计划的制定,到实施考评和绩效监控,再到考评反馈形成闭环的绩效管理,逐步提升员工个人绩效与公司整体绩效。

(1)共同商定绩效计划,启动目标管理

依据目标管理理论,南网科研院绩效考核第一步是制定绩效考核计划,确定企业和个人共同期望的业绩目标。

①分解目标,以净工作量量化工作任务

由于科研项目的长期性、周期性甚至是不确定性,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难以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科研院采用项目工作分解结构(PWBS)方法将公司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小而明确的任务,科研人员对某个(些)小任务负责,作为绩效考核的目标内容。 “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动力层层激发”的管理机制使项目工作更容易评估和管理。

②共同商定,提高考核接受度

根据公司整体目标和部门年度计划,科研院出台了由“部所、项目部和个人”双方共同界定工作范围,共同制定科研人员个人考核计划的制度。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共同参与考核计划的制订,商定考核期内的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标准,在绩效期望方面达成共识。该制度有助于提高考核的接受度,从被动考核心态向主动考核心态转变,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

(2)引入挣值管理理念,实施绩效监控

为有效管理项目的成本和进度,以使项目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靠的项目状态衡量标准,科研院引入挣值管理理念,对项目过程实施监控,并对偏离监控值的结果进行干预。

①设定基准值,为监控提供标尺

在挣值管理里,挣值(EV)指的是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工时(BCWP,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挣值(EV)提供了精确的进度偏差,将已完成工作所花费的工时和计划完成工作所需工时做比较,可以确定项目真正的进度状态。其用以判断进度状态的进度绩效指数SPI=EV(挣值)/PV(计划预算量),SPI>1,进度超前;SPI=1,进展正常;SPI

南网科研院将挣值法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在绩效计划中已把项目工作任务由净工作量量化。因此,科研院项目计划预算值PV即等于分解到该项目的净工作量,各工作任务计划预算值PV等于分解到该工作任务的净工作量,这使得项目总体进度绩效指数及个人进度绩效指数的计算和个人业绩计算成为一体,对SPI的监控不仅明确了项目的进度状态,也为科研人员监控其业绩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

除依据项目工作计划对项目总体进度进行绩效监控外,南网科研院还为每个科研技术岗位设定了年度工作量基准值。科研人员可依据各自岗位的净工作量基准值进行月度、季度的绩效监控,随时调整工作节奏和方法以保证在年度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②实施监控,对监控结果进行干预

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岗位工作量基准值的基础上,科研院实施严密的绩效监控。科研人员每周填报工时、项目工作任务及非项目性工作等完成情况,并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每月审核,根据员工项目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考核项目成员(包括负责人本人)的月度挣值EV(项目净工作量),通过EV与PV的比较,确定项目总体绩效进度以及每个项目成员的绩效进度。

当出现绩效进度落后的情况,项目负责人即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负责人员及时沟通,据此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科研人员通过明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改进工作态度 工作方法,以实现预期绩效目标。

(3)实施多层级考核,保障考核严密性

南网科研院依据自身行业特性,针对两类指标的考核将考核主体分为两类,平衡考核的可执行性和严密性。针对“计划完成情况考核”,采用“上级评价下级”的方法进行考核。针对“综合测评指标”采取多维度评价方法,由员工所在组织全体人员评分,考核者权重中,上级占60%,平级占15%,下级占15%。

科研院员工业绩考核工作全程在信息系统上完成,实现了考核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绩效考核工作效率。多层级和全程上系统的考核措施减少考评过程中人为主动或被动过失,保证了科研院绩效考核的严密性。

(4)考核结果多方位应用,确保考核具激励性

考核者及时将考评结果向被考核者进行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实行个人业绩考核结果“四个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科研积极性。

①业绩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考核结果分为A+、A、B、C、D五级(适用于科研岗位年度考核),每一级别对应一个绩效工资的考核系数。员工季度业绩考核结果与员工月度绩效工资挂钩,月度绩效工资=员工个人岗级、薪级对应薪点数(薪点工资的运用)×月度绩效工资点值×业绩考核系数×绩效工资倾斜系数;员工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员工年度绩效工资挂钩,年度绩效工资=员工个人岗级、薪级对应薪点数×年度绩效工资点值×业绩考核系数。

②业绩考核结果与薪级岗级调整挂钩

科研院根据员工岗位统一建立业绩考核积分账户,并记入员工个人档案。积分账户实行台账式管理。根据员工所在组织(指员工所在的部、所)和员工本人年度业绩考核结果,计算(增加或减少)员工业绩考核计分,并计入业绩考核计分账户。业绩考核计分按表1确定:

由表可以看出,科研院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组织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结果会影响个人考核结果对应的积分,引导员工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合二为一。员工业绩考核积分用于各岗位层级内的薪级岗级调整。这样就将绩效考核与岗位管理及薪酬管理三者联动起来,形成了动态调整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作用媒介就是绩效考核中的积分制管理制度。

③业绩考核结果与非物质性激励挂钩

非物质性激励旨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科研院将业绩考核结果和非物质性激励(包括评优、晋升、表扬等)挂钩,将科研院战略实现和员工个人实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双赢。

④业绩考核结果与教育培训挂钩

科研院员工属于“知识型”人才,本身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但只有保持和新知识的接轨,才能立下创新创效的良好基础。对于年度业绩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实行培训再上岗制度,让员工有急迫感,主动学习以提高其竞争力,持续保持科研院的创新力。

三、实施成效

双核心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员工自我学习积累成长,员工的成长又促进了南网科研院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的提升。

(一)科研成果提升

2011年至2015年,南网科研院高级职称的员工数从55人增长至100人,增长了82%,专利授权数从25项增长至200项,增长了700%,科研数目从72项增长至136项,增长了89%。总体而言,专利授权数、科技项目数的增长与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的增长呈现正向高相关关系(见图3)。所获的专利授权增长率明显高于承担的科技项目增长率和职称人员增长率,这表明在PAY薪酬绩效体系管理下,科研院科技产出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服务满意度提升

南网科研院服务满意度(见图4)从2012年的91%提升至2015年99%,近乎满分的服务满意度为科研院“南方电网技术服务中心定位”作了最好的诠释。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7

随着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从规划阶段过渡到实施阶段,研究工作与框架活动的持续深入,数据政策愈来愈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在三个方面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IGBP、WCRP、IHDP和DIVERSITAS等计划以及各国国家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挑战。一是由这些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相关活动产生的数据与信息量非常巨大;二是这些数据与信息多种多样,包括了物理与自然科学到社会与经济科学的众多学科;三是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的潜在用户群十分广泛,包括了研究人员、决策者、教育者、私营企业以及一般公众。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国际社会普遍把建立全球变化数据与信息系统作为一条有效途径。因此,调研国际上作为其指导思想的数据政策无疑就成了重要的任务。

对我国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来说,进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调研还有十分现实的意义:①有利于科研人员利用国际数据资源深化研究。根据对我国已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项目的调查(孙成权,1994),我国许多科研人员尚不能全面了解国际研究现状,研究时没有充分利用国际现有的数据库(集)及其它数据资源,数据支持程度差。因此向他们介绍国际数据政策,指出关于数据获取、贮存与管理及费用方面的规定,可大大提高其研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有利于我国在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化方面同国际接轨。数据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网络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仪器校正、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数据精度限制等方面的不同常常影响数据共享与相互比较,为了考虑系统的兼容性与比较研究的需要,我国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时,可以借鉴国际数据政策,开发与国际数据集相匹配的数据规范;③有利于借鉴国际经验来推动中国有关数据共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许多具有良好研究基础的工作,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以及森林生态定位站网络、中国环境保护监测网、水文与气象等观测网络,尚未纳入到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来,如何协调这些观测数据的共享与管理是十分困难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荔?/font>

2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数据政策的发展概况

2.1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数据政策发展概要

 2.1.1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IGBP计划

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于1986年组织了以研究全球变化为目的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该计划共包括八个核心计划和两个技术支撑计划,即: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计划(PAGES),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水循环的生物圈方面(BAHC),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全球分析、解释和建模(GAIM),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计划(GLOBEC),以及数据信息系统(DIS)和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该计划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的关键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描述和了解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科学目标,IGBP十分重视数据与信息管理。IGBP报告No.8(1989年)和No.12(1990年)就已认可了遥感与数据管理的先行性实验,并在IGBP报告No.30中详细阐述了1993~1998年的实施计划。同年12月,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对No.12中的数据政策进行了完善补充。1996年10月,IGBPDIS的科学委员会主席John Townshend专门就IGBP的数据政策在IGBP Newsletter No.2进行了阐述(详见附录1)。

2.12 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IHDP由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与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LAS)、联合国大学(UNU)联合制订、组织和协调。它的目的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仿效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大规模合作精神,力求更好地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促进对左右人与整体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因的科学理解和认识;②不断努力探索和预测全球环境的社会变化;③确定大范围的社会战略及防止或减轻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或适应无法避免的变化;④制定对付全球环境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政策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①提倡建立一个由科学家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组成的全球网络,鼓励这一网络与其他有关研究活动进行合作,以便探索人与全球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因;②承担精选的切合本计划目的的研究项目;③确定能使该项计划付诸实施的适当的情报系统和方法;④探索全球变化中的人类因素的背景和促其形成的道德、文化、法律等传统和框架;⑤提出程序和技术,以便按政策取向整理各种研究成果;⑥针对全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活动开展教育工作。

IHDP工作计划于1991~1992年度优先考虑了研究工作的数据需求调查、有效数据的编目以及所需数据的鉴别。1991年常务委员会巴塞罗那会议讨论了数据获取问题,决定努力改善发展中国家获取电子数据的条件,由于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多次为ISSC数据工作提供支持,IHDP依靠其开发数据信息系统。由Robert Worcester领导的专门工作组负责研究并起草了数据获取指导原则的有关声明,并以此形成了以后有关机构关于获取数据集的政策框架。HDP常务委员会于1992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声明。ISSC执行委员会于同年10月采纳了此声明,并提交1992年12月1日巴黎研讨会讨论得以通过。该项声明全文如下:

HDP关于数据管理与使用原则的声明

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与其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可比性的研究计划都要求尽早和持续地致力于高质量、长期数据集的建立、维护、校准、描述、存取和分发。

根本目标是实现全球变化研究者对全球变化的系列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

 长期保存全球变化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每个全球变化的数据参数都应至少有一个明确指定的文档。确定数据采集、保留及删除重点的过程和标准将由参加到此项计划中的国内和国际机构共同完成。应当建立起信息交换中心的工作程序,以防止删除和损失重要数据。

 数据文档中应当存有关于数据储备的易于获取的信息,包括数据质量评价、支持性辅助信息,指导与辅助数据定位和获取的有关信息。

 在全球变化数据集的存储介质、加工过程和信息交流中应最大限度地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

为实现数据的全面和公开共享,应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全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其费用不得超过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最低成本。有关机构应行动起来合理安排研究人员间的数据交换。

 对于那些在开始时数据仅供选定的研究资助机构人员独享的科学研究计划,数据一旦能够广泛使用,就应尽早公开数据。在各种情况下,资助机构将负责确定数据独享的明确期限。学者们根据数据发表论著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多数情况下,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提供使用的一年标准时期内,对上述权利的保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此,如果数据独享的期限超过一年,就必须说明原因。

 研究人员的个人研究保密权受到保护,不能对原始调查或对数据向其他研究人员的传递进行干预,因为这构成了对个人研究保密权的侵害。应尊重有关数据机密的国家法律。

 本国研究人员有权使用其他研究人员在本国收集的数据,而且至少应当同时有权使用相应的出版物。如果可能,这些数据一旦由原研究人员公开,这一权利就应生效。

所有研究人员,不论是研究的发起人、数据的建档人员、数据编辑人员,还是数据用户,都应当力求最大限度地获得和使用数据。由于全球变化提出的问题需要用多国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应当向开展全球环境变化任一方面问题研究的研究人员公开从这些计划得来的数据。

2.13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数据信息管理政策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1967~1980年执行的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子计划之一。世界气候计划(WCP)由世界气候资料计划(WCDP)、世界气候应用计划(WCAP)、世界气候影响计划(WCI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四个子计划组成,而WCRP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WCRP从7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1980年开始实施,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共同组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酝酿和深入,WCRP、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IHD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均成为其研究组成的重要方面。WCRP着重研究气候系统中物理方面的问题,IGBP则着重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WCRP的目的是扩充人类对气候的认识,探索气候的可预报性及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它包括对全球大气、海洋、海冰与陆冰以及地表的研究。

WCRP的长期目标是:改进和扩大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的认识;设计和实施深入了解重大气候过程的观测和研究计划,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云与辐射间的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发展气候系统模式,论证对各种时空尺度的气候的预报能力;研究气候对人类活动如大气中CO2增加的敏感性。

1988~1997年,WCRP主要致力于以下活动:进行全球气候分析、评估;进行数值实验、模式比较,改进物理过程的参数化方案;进行陆面过程、云辐射反馈、边界层及海冰的研究;实施“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世界大洋环流实验”(WOCE)和“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GEWEX)计划。

由于WCRP是ICSU与WMO组织的,ICSU的世界数据中心(WDC)系统的有关政策自然适用于WCRP。针对气象学与业务预报的发展,WMO成员组建了一系列数据中心处理专门数据及日常的天气观测。并且通过WMO的协调,各国国家气象局属下的数据中心系统收集、储存了许多水文数据和大气数据。虽然其存取途径与ICSU数据中心不同,但从数据共享的原则上来讲是可以获取的。

2.2 一些国际组织的数据信息政策

221 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集团(CIESIN)

CIESIN始建于1989年,是一个致力于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非赢利组织,专门从事跨机构和跨学科的物理、自然和社会经济信息的存取与整合。

CIESIN的努力方向是使由美国政府机构、科学界、非政府组织、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收集的信息能为科学研究、公共决策和教育事业广泛应用。该集团正在开发下列资源和能力:

①在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全球尺度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时间序列、基准数据和信息。②用于数据存取、跨学科研究和分析的先进网络的计算工具。③在社会经济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间、研究与决策机构之间建立桥梁。④通过国际性的数据编目网络进行数据鉴定、采集、管理、整合与传播分发。

研发人员个人工作计划篇8

二、合作研究之宗旨在推行暨整合临床、基础及其它有关医学之研究。

三、双方应加强双方人才交流,包括共同指导研究论文,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学术演讲和提供技术咨询,以及支持教学与共同使用研究设备。

四、研究计划须由双方研究人员共同提出,计划主持人限编制内助理教授、主治医师(含)以上或相当人员,每人以主持或共同主持一项为原则。

五、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于计划执行年度内不得出国连续超过三个月以上,已有长期出国计划者不可出任研究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

六、各研究计划主持人及共同主持人皆不支领津贴。

七、合作研究之内容暨执行双方研究人员应有约50%的贡献度及参与情形。

八、研究成果应向各专业或学会期刊投稿发表,发表研究成果时,应注明该研究案之核准编号。

九、合作研究之成果在研究论文方面,由双方研究人员平圴共同享有。

十、合作研究之成果如具有形或无形之价值时,其权益由双方平圴共同享有,并由双方成立项目小组办理之。

十一、每一计划预算以不超过_________元为原则。

十二、为便利研究计划之进行及会计作业,各研究计划经费可分列甲乙双方。

十三、研究计划执行期限以一年为原则。

十四、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应详细填写研究计划申请书及个人资料表一式三份(如附件一)以利审核作业,采随送随审方式由工作小组委托有关专家审查。

十五、计划执行每半年交书面进度报告一式二份。计划结束后,应于六个月内提交成果报告一式二份送工作小组核备、未按时缴交者公布名单并冻结未来之经费且不受理次年计划之申请。

十六、本注意事项由合作研究双方院长核可后实施,必要时得修正之。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附件一 _________(甲方)与_________(乙方)合作研究工作小组设置要点

一、宗旨:本工作小组旨在推行暨整合甲乙双方在基础、临床及其它有关之医学研究。

二、任务及职掌:本工作小组之任务及职掌为:

1.负责双方合作研究之推动。

2.推荐甲乙双方各一人及院外一人审查计划。

3.审查研究计划及经费。

三、组织:本工作小组由甲乙双方各推派召集人一人及委员二人,共六人组成。委员无法出席得推派委员。工作小组下另设秘书一人(由甲方提供)处理综合业务。

四、任期:工作小组委员任期贰年,并得连任之。

五、会期:工作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会报,并得由召集人视情况需要另择期召开之。

六、经费来源及运用:经费由_________提供,原则上以个别研究计划为拨款单位,依各机构会计属性管理其收支会计事项。

七、本会召开会议时、视情况得邀请有关人员出(列)席会议,以博采众议,并收集思广益之效。

八、本要点如有未尽事宜,经工作小组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得以附加条文方式列入本要点,以利进行。

附件二 _________与_________合作研究实施要点

一、_________与成功大学医学院有鉴于现代医学研究之进步与迅速,双方同意加强长期建教合作及研究,特订定本合作实施要点。

二、合作研究之宗旨在推行暨整合临床、基础及其它有关医学之研究。

三、双方定期交换相关设备和人才专长数据。

四、双方应加强人才交流,包括共同指导研究生论文,发表研究成果,举办学术演讲和提供技术咨询,以及支持教学与共同使用核心研究设施。

五、经费由_________提拨,以支持各项研究专题。计划之执行,须符合双方之行政规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