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快乐教学8篇

时间:2023-03-02 14:59:13

快乐教学

快乐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好动、爱玩的,他们在教室里待上一两节课之后,非常期望能够走出教室,在教室外、在校园里尽情地玩耍,展现天性。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是非常期待且喜欢体育课的。也正因为他们对于体育课“寄予厚望”,所以体育课又承载了学生的许多美好期许,对于体育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让学生学好,又能让学生玩好,“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以我在教学中会从快乐教学的理念要求出发,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教育改革的需求,改革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达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目的。

具体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寓教于乐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抛砖引玉: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尽可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学习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思想教育,提升学习认知

首先,从体育的历史出发,挖掘历史中关于体育知识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从体育的实事着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体育的热爱;最后,从实际的生活出发,通过身边熟知人群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确是否锻炼的身体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激发体育锻炼的内在需求,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趣味

传统体育理论知识的单纯灌输,或体育技能的机械示范模仿,形式呆板,内容单一,严重忽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巧设前奏,诱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做得好,就能一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小学生好奇心强,虽活泼好动,但也反感量大剧烈的运动,因此,教师要巧设导入,如角色扮演、趣味开场白等,提升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小学生都喜欢被夸奖,被赞美。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如体育竞赛、队列队形等,让学生表现自己并取得成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样,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他们就已经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并为了再一次的成功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用心、努力。最后,动手创新,升华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对于事物的想象总是天马行空,而这种不受束缚的想法就可能在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多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大胆想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体育课堂的方法

再好的办法用得多了,也就“烂”了,新奇的刺激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运用形式多样、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有变化的组织形式和手段,既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提升并保持课堂教学效率,又要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学习,积极锻炼,形成终身的锻炼意识。

1.利用快乐的体育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将一些体育训练项目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改变训练项目乏味、单调的现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游戏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心态轻松,对知识的印象会更深。

2.利用激烈的体育比赛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期望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得到肯定和赞赏。在体育教学中,个人对个人的竞赛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竞争意识;而团队对团队的竞赛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荣誉感。因此,教学中我会尽量选择多人组队的对抗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体验到团结、协作、积极、成功的愉悦,养成勇于超越的品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着手对体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进行全面的革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体育活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快乐体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快乐教学篇2

我是一名年轻的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师这个大家庭里我是一位新手,但我对教师的热爱却是真挚的。在这几年来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责任的重大。通过对学生的沟通和了解发现学生眼中的数学,是一个衣着朴素,表情严肃,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的哲人,可敬但不可亲。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而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学习。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现在就谈一谈我这几年来自己体会的有关数学教学的一点小看法。

一、爱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我在我的第一节课就告诉我的学生以后我就是他们的大姐姐,在学习和生活我在课下已有时间就会来到学生中和他们聊天,做游戏。在和学生说话时要忘记自己的身份,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二、让爱走进课堂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真听还是不听,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乐观主义”确实是这样,试想,如果做老师的自己生活得苦闷,悲观,学生在他的课上怎么开心得起来。人们都是喜欢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学生也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会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

有的老师仅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有的老师还把爱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也带进课堂的老师,他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热爱和尊重他们,数学知识不象语文知识那样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所任教的班级,给了他们一个宣泄感情的出口,我回每周给一节课来讨论数学学习,每次我都认真地听,然后给他们送上温馨的评语,让他们带着老师爱的叮咛去学习、生活。我也从中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与感动。如有的学生说到“我虽然学的知识不多,但是很快乐!”;有的学生说到“你不象其他老师那样用惩罚的手段来让我们改正缺点,而是让我们在笑声中改正错误,不让一些同学难堪。”;有的同学说到“我们班因有您的无私教诲而精彩,因你温馨话语而倍增灿烂!”……走进学生的心灵,心境是如此的美。

三、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我班学生常问我数学怎么没其他学科那么有意思呢?总再算?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平时上课时就多联系实际所让学生动手。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的“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问题1: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问题2:通过数墙砖的块数算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3:猜猜同桌的身高和体重。

通过上述问题,启发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要用准确的数学来表达问题,故有必要引入近似数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数感,特别是针对一些较大的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并且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

又如,九年级的圆与圆位置关系一课,为了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的世界,开课我,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自然美景,发掘动画中的几何图形,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观察动画的同时我提出问题,这样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并唤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我就成功的把学生兴趣的引入到课堂。并达到学生主动想要获取知识的目的。

四、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快乐的学习_

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所以,我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一节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找朋友”,具体办法是找了8名同学,他们的胸前贴了一个数字,有的是正分数,有的是正整数,有的是负分数,有的是负整数,还有一个贴的是0,拉手表示找“朋友”(做加法),可以两个人拉,也可以是多个人拉,然后让“观众”们抢答结果,在近乎沸腾的课堂上有效地练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在课外,我在的班级设立了数学:“手拉手快乐学习小组”。我们小组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互帮互助,另一部分是快乐学习。口号是“共同进步,快乐学习。”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把学习中的困难击败;纯真的关怀,把学生的忧愁与烦恼荡涤干净。月底各组学习进步较大的谈谈学习心得。我还设立了“手拉手快乐学习小组”比一比,我们采用了分组抢答的形式,把平时易混淆的概念、易出错的题目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下展现出来,同学们都很感兴趣,都争创星级小组,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他们为了成为“手拉手快乐学习小组”的星级人物,自己在课外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我们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争取做到这一点。

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

数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我们做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恰当的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也有面对挑战的机会和经历,从而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所以,我在教学设计、布置作业、教学检测等各方面都要有层次性,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会量力而行的。当学生能够真正感到解决问题的主人是我自己的时候,由此产生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快乐教学篇3

关键词:转变角色 命题 快乐 练笔 评价

快快乐乐教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快快乐乐学作文,是所有孩子的愿望。如何让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转变角色,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扮演作文“命题者”的角色,不再只是学生眼中的“号令者”,而是一位引导者、设计者,千方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急于想用文字来沟通、表达,使习作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如:刚接新班不久,我就结合作文教学,创设了这样一次谈话情境:“同学们,这个学期我担任大家的班主任,我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给老师介绍介绍自己吗?记住,一定要介绍清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似是无意,却是有意”的引导,就达到了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目标,即要求学生“能按一定条理说话”的教学要求。但这种生活作文教学却丝毫不给学生留“作文”的痕迹,只是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于是就积极主动寻求表达的言语,产生强烈的写文习作的需求,在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

二、转换命题策略,让作文成为小学生传递情感的内心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见到题就想写,并且有话可写,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说真话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愿将书面作文成为一个倾诉载体。

如:教学“根据声音编故事”这次习作时,我让学生听录音,边听边想:有哪几种声音?各种声音是怎样的?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词语来描摹你听到的声音?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声音,根据自己选择的这些声音,大胆想象,编一个故事,既可以编现实生活的故事,也可以编童话故事,只要情节安排合理就行。题目可以自己确定。有了这些“宽松条件”,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写作的热情也很高,都很快投入到写作的热潮之中……

三、转变评价机制,让作文成为小学生品尝成功的精神需要

对作文评改,特别是生活系列作文的评改,我采取型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全程参与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反思提高,品尝成功的快乐。主要做法如下:

1.参与“作文评改全过程”,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生活作文由于取材于小学生最易感知的生活题材,写的是家里的人和事,学校的师友和各种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中的各种感悟,因而对这类作文的评改,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教师可一改以往“一笔独挥”的情境,让全体同学“自由拜师”,人人都参与到作文评改活动中去。我引导学生经历以下四个操作环节:班师——自选一位同学做自己的“小老师”,把作文交于他(她)评改;为师——要对“学生之作”进行“读、评”,要充分表现自身的评改才能;质师——学生向“小老师”请教,辩论释疑,双方在钻研中共同提高;师评——改作后再由“大老师”点评“小老师”,鼓励指导,使每位小老师感受成功,使每个学生体现自身价值。

2.改革“作文评改形式”,使每个学生品尝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教学也应如此,为了能创造一种“欣赏与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冲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的课堂环境,我尝试改革作文评改形式。对“生活实用”类习作采用分项评级法;对“生活创意”类习作采用评星法;对“生活记叙”类习作采用分项评语法。

3.编印“班级优秀作文选”,使每个学生感受成功

快乐教学篇4

一、快乐学习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活生生的节奏不是靠思维把握的,而是靠人的直觉去感知的。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节奏,把节奏具体化,是有趣而又简单。

1. 接龙节奏练习法:教师规定创造2/4拍等节奏型,学生龙头接龙尾,自由快速创编节奏接龙游戏。速度慢者,罚其给节奏配词,接着再玩。

2. 人名节奏练习法:把自己的名字设计成不同拍节的节奏型,连说两遍,接龙进行。如“小明|小明 0|”等反复练习。

3. 词组变换节奏练习法:可引导学生按食品类、服装类、水果类、蔬菜类、车类、玩具类、形状类、礼貌用语类、祝福语类等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等词组变化节奏,连说两遍,反复练习。

4. 身体四部节奏练习法:根据不同拍节的要求,设计出固定的节奏型,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拍击出来,反复练习。一部节奏拍手,二部节奏拍手、拍肩,三部节奏拍手、拍肩、拍腿,四部节奏拍手、拍肩、拍腿、跺脚。

5. 特殊节奏起名练习法:时钟节奏××|××;马跑节奏×××或×××;鸡叫节奏;商人叫卖的节奏等等。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喜欢的方式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在快乐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二、快乐学唱歌

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唱歌教学是情感的艺术。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教具等来创设学习新歌的情景;用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的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身心愉悦,积极开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唱一年级《小黑猪》这一课,小兔和大鹿聊的说起了一件有趣的事,让学生充满了兴趣,学生用“爱嗨哟”衬词表现大鹿的节奏,教师以打呼噜、叫起床声和嘲笑声与之对话,表现歌曲的快乐情境。在教唱过程中,音准也是唱歌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围绕歌曲中“2、1”两个乐句中承上启下的音进行训练,唱准歌曲,区别容易混淆的部分,让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地“唱好歌”目标就达成了。歌曲的表演是学生收获快乐的成果,出示“叫起床,嘲笑声、打呼噜声”让学生表演唱,引导学生用“我想扮演――,表演(演唱)――”说说自己可以参与的表演角色。这样的快乐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深受欢迎,让学生在一个一个的故事情节中,主动快乐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快乐中欣赏音乐

快乐教学篇5

一、语言带来快乐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教师的语言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以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充满激情,关注每个学生,催人奋进,以丰富的语言激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一个同学某个动作做的很规范,我们就及时肯定地说:“这个小朋友做的很好”,“棒”!“你真行”!也可使用集体的力量,让所有学生一齐说:“棒、棒、你真棒”!

二、教法带来快乐

枯燥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体验快乐的重要因素。每节课周而复始的重复练习,学生会产生厌倦,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的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将技术动作穿插在故事和童话中,与动物动作相联系,开展了“青蛙跳远”、“小兔跳”、“小鸭子走”等一系列充满童趣的游戏;在投掷练习时,我们以“小猴子打雪仗”的故事来创设情景。体育动作充满了儿童情趣,学生在课上得到了快乐。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学体育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尝试阶段技术动作放不开,尚不敢大胆运用,当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后,学习的欲望才能加强。例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我们先让学生初步去体验跳的感觉,然后安排与跳有关的游戏,接着就开始教授立定跳远;最后结合情景与故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创新,这时,我们对学生创新的动作都加以表扬,并及时将学生现场创新的动作进行展示、带领其他的学生做。

快乐教学篇6

一、打开心扉,激起情感共鸣,奠基“快乐”基石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人,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教育家精彩的一段话,清晰地道明了教师对于科学的态度、感情对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教学中,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这样,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任何教师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要树立学生对学科知识正确的态度与信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创设与营造激发师爱的场景,为学生培养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热情与用心的呵护下获得成功的快乐与体验,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竞争时自信、自强、从容的信念,这就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二、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营造“快乐”的教学气氛,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与学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见解可以大胆在课堂上表达。教师要淡化授予者、管理者、权威者的角色,强化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值得肯定的地方一定要表扬,若有不对的地方切记不要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思考的理由,这样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取得成果的喜悦。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明确经营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是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帮助教师在授课时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观刺激,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收集一些和教材有关的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如: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我预备了矿难、食品安全等事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作为导学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生命、健康”的讨论上来,在学生讨论过后我再根据教材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第二、“快乐”教学对教师的自我要求:(1)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引导不好,无法把持住课堂,结果“百花齐放”的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就会把“快乐”演变成“混乱”。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2)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教学所要用的素材准备充足。(3)要求教师拥有个人魅力,如:知识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恰如其分的幽默和较强的责任心。

第三、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有独创性,从而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快乐教学篇7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

“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

快乐教学篇8

用爱去教学,用心去体会教学生活中的每份快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趋向于知识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新潮,自主发明、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日后他们成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各项挑战的人才呢?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爱与乐是贯穿于其中的两条主线,我首先做到了两点:我爱我的学生,我爱语文。

我想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用爱心去教学生做人,教学生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看社会、看人生、看亲情……作为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首先做到的是教师必须热爱语文,你都不喜欢语文,怎么要求你的学生爱语文,又怎么要求你的学生会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呢?

快乐地教给学生知识,这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别让学生感觉到文字的乏味,这就有赖于教学的设计。比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一是搜集有关于狼的成语,二是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及性格特点,三是讲述一个关于狼的故事。待到课堂上,就别提多活跃了,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争前恐后,都急欲把自己搜集到的成语及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位学生说:“狼是非常忠诚于爱情的,如果雌雄有一方死去,另一方绝对不会独活的,并且有故事为证。有位学生讲了一个狼咬断自己的腿,用鲜血救活受伤路人的故事……尽管有些学生列举了狼的贪婪、凶狠等个性,但更多的学生会为狼的爱情、狼的救人而感动着。在完成了《狼》一课的全部教学目标后,我觉得,学生们收获更多的是一份美好,是一份爱,更是一份快乐!

语文教学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丰富多彩不是要求教师的满堂灌,不是要求教师的填鸭式,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教师有能力让每个学生融入文本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件真实的故事《母爱,等于0.018秒/米》,说的是送孩子上学的母亲为救眼看着就被火车撞击的孩子,用了0.018秒/米速度冲向火车救出了孩子,是什么力量创造了0.018秒/米这个奇迹,那是伟大的母爱。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动容了,这就是说内心与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这个事迹中,把学生引入到《背影》的学习上来,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每张小脸上洋溢着的神采和不安。我想他们是为父爱而动容,又为父爱而沉重吧。

在理解全文后,我要求每个学生口述自己生活中一件因亲情而让自己记忆犹新的故事,好多同学纷纷发言:母亲灯下劳作的背影,母亲背自己去诊所的喘息,父亲粗糙的大手、额上的榆树皮般的皱纹……一个个特写镜头下,唤起了学生们体悟亲情、珍爱亲情、感恩亲情的情怀。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