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教育8篇

时间:2023-03-02 14:59:33

戏剧教育

戏剧教育篇1

戏剧教育是指在课堂或学习中,广泛使用戏剧工作原理和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达成某种特定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

它根据参与者的年龄,基础,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或者教育成果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针对18~20岁的大学生进行的专业戏剧表演训练,如中戏表演系,为将来成为演员做准备工作,也是戏剧教育、它也是戏剧教育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表演的职业化训练教学。

那针对没有戏剧基础的小学生,作用戏剧范式,解决班级,心理,家庭等问题的教育戏剧,也就是DIE,也是戏剧教育,只是教学对象和目标不一样而已。

(来源:文章屋网 )

戏剧教育篇2

关键词:教育戏剧;教学意义;戏剧表演

一、我国发展教育戏剧的意义

教育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戏剧被证明是一种高效、潜力巨大的教育手段。教育戏剧并不拘泥于任何剧场形式,也不限制人数多少,是一种重视过程且强调即兴创作的教学活动。教育学家认为戏剧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1]。教育戏剧的核心是注重角色创造,从表面来讲,学生在戏剧表演中选择并塑造不同的角色,站在角色本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更深层次来讲,学生各自演绎的角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戏剧角色,更是包含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多重角色。教育戏剧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提升自我、达到人生高度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育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并改造世界最直接的手段,对于大学生来讲,高等教育使学生在校园中就对外部社会有了正确、客观的认识,体验了真实细腻的生产活动,为其走出“象牙塔”做了充分准备。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在校园和社会之间无缝连接[2]。受过教育戏剧教育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加完美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困境中保持良好心态,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二、教育戏剧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教育戏剧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多元化的,其中包含对知识的认知理解,也有对问题的结果探究,还有落实在行为上的态度转变。强调和重视教学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教育戏剧的目标是让学生摒弃传统思想,站在专业人员角度去思考问题,对知识进行高效的识别,包括理解、组织、提取和吸纳,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其目的在于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拓展[3]。

三、教育戏剧的教学策略

(一)对教育戏剧给予充分的重视

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应为戏剧教育留有“一席之地”,凡是有完备的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高校都应为学生开放戏剧类通识选修课。有高校已经开展过“戏剧概论”“中国现代戏剧史”等多门戏剧选修课,如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将戏剧教学与课堂表演、鉴赏表演等充分结合,从而显著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开设戏剧类相关课程时应选择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不仅可以讲授理论知识,还可以教授史论课程,指导学生进行戏剧实践。

(二)将戏剧教学与普通学科进行稽核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融入戏剧,如在学习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时,教师可借由戏剧元素,用扮演、模仿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理解情景和内涵,同时还可用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课程。如法律专业的教师可借助“模拟法庭”的形式锻炼学生判断、反应、表达、思辨的能力,教师借助戏剧形式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故事扮演体验角色情感,扩大了人文内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5]。

戏剧教育篇3

冯小刚决定投资卓美教育的时候,卓美教育还只有一家门店,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教育公司如何入得了冯小刚的法眼?其中的渊源还要从电影《唐山大地震》说起。《唐山大地震》中童年方达的扮演者叫张家骏,其父张思路正是卓美教育的CEO,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英童则是和冯小刚合作的副导演。

拍摄《唐山大地震》过程中,7岁的张家骏从娇惯到坚持带病拍摄、不让剧组蒙受损失的转变启发了张思路,他不让儿子再参加商业演出,但希望能够继续接受戏剧方面的教育。当时市场上的戏剧培训学校都是冲着一个目的:造星。这和张思路的初衷完全背离,便和英童商量合伙做一家少儿戏剧教育公司。后来,他找到全球最大的儿童戏剧学院Helen O’Grady。该学院创建于1979年,在2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覆盖学生600万名。购买了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权后,卓美教育于2011年1月正式开始运营。

卓美教育采用纯英文授课,授课内容和教师都是由Helen O’Grady英国总部直接输送。每次课程包含两节戏剧课和一节舞台艺术课。舞台艺术包括道具制作、服装设计、声乐、舞蹈、合唱等,通常是配合要演出的剧目。戏剧课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热身运动,从表演的角度讲就是打开天性,通过一些冲突性的表演让孩子兴奋起来;第二,演讲,通过英文绕口令训练舌部肌肉,学习腹式发音,让声音洪亮;第三,肢体表演,练习用肢体动作讲故事;第四,即兴表演,让学生在一个故事框架下自由想象发挥,使内容丰富并具有创造性;第五,对话,训练说话时的表情、姿态;第六,戏剧游戏,通过绘画、音乐等让孩子感受艺术。

常规课本剧都是设计好情景、台词,孩子往往被台词束缚,而戏剧课的核心是即兴表演。张思路的妻子张丹(卓美教育副总裁)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二者的区别:“话剧演员在生活中言谈举止也很有魅力,而电影演员就不见得。”国外部分学校有一门必修课叫“情商课”,其授课内容和戏剧课十分相近。

教育戏剧最早由上海戏剧学院李一鸣教授引入中国,目前全国只有上海戏剧学院开设教育戏剧专业,大多数人对此还比较陌生。为了普及教育戏剧这个概念,并且树立卓美教育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卓美教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合作举办“走进美妙的戏剧花园”,在全国举行展演交流会。

张丹加入卓美教育之前,拥有一家年营收1000万元的软件公司,但她厌倦了针对企业客户的生意,想要做一些“更加女人的事情”。2011年9月,张丹询问卓美教育招收了多少学生,张思路答道:9个。张丹立刻就跳了起来:“不管你同不同意,我明天就去上班!”第二天张丹果真去了卓美教育上班,不久后又把软件公司搬到位于西直门的同一栋楼里。

张丹参与日常运营后开始抓招生。经朋友介绍,他们尝试和学校合作,先在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开设兴趣班,第一期招收了13个学生。2012年7月份,第二届教育戏剧展演比赛中,卓美教育为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建立的剧团获得了银奖。9月份招生当天,早上6点钟开始,负责招生的老师就接到了家长的电话,到下午3点钟,离招生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家长竟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本计划招4个班、80个学生,结果招了10个班、250个学生。

与此同时,卓美教育还进入了北师大附小、北师大亚泰实验小学、东城区曙光小学、中关村二小等学校。和语文、数学一样,“创造性英文戏剧”也成了这些学校的校本课。张丹曾问东城区曙光小学校长为什么选择和卓美合作,他回答道:“我们总在强调国际化,学英语并不能让孩子国际化,但戏剧可以让孩子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2012年5月18日下午,张思路和英童带着两年积累的成果去见冯小刚。看完资料,冯问他能做什么,二人回答希望冯能参与进来。一周之后,投资方案敲定。尽管张、殷提议冯小刚以无形资产入股,但冯小刚还是坚持现金投资。他说:“我觉得这事有意义。”

当年10月份,卓美教育望京店开业。起初张丹心里没底儿,把价格定为1.2万元/年,结果家长一拥而上,不得已连续几次提价,最终定在2.4万元/年。目前卓美教育望京店和西直门店各有学生100多人,校内学生1400余人。2012年9月份,卓美教育的月收入只有50万元,尽管冯小刚在投资的时候没打算赚钱,但卓美教育现在已实现赢利,计划今年6月份在朝阳区再开一家分店,全年营收达到2000万元。

曾有投资机构问张丹:教育戏剧会不会太小众?张丹回答:“我们已经进入学校成为校本课,证明不小众。教育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戏剧的价值,70后、80后父母对教育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像国外一样,把戏剧推向学校和社区。”

戏剧教育篇4

对戏剧教育的执着与忠诚

熊佛西从小爱好戏剧,大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跟着做生意,他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拜世界戏剧大师马修士为师,专修戏剧,成了马修士门下一名勤奋的学生。这时他对戏剧就不是一种自发的兴趣爱好,而是一种自觉的事业追求。他立下宏愿,回国后要为振兴中华而献身。三年后,他拿着硕士文凭回到祖国,各用人单位抢着聘他。他毅然接受了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的聘请,到戏剧系当主任、教授,开始了戏剧教育的生涯。

熊佛西走进“艺专”戏剧系,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当时,外有黑暗的社会势力的摧残,政府欠薪,内有思想的混乱,教师离职,学生迷茫。他以顽强的毅力,冲破了层层障碍,苦干了一年,戏剧系面貌大为改观,工作大有起色。这却招来了军阀政府敌意的目光,说“戏剧系都是共产党”,强令解散。大革命前夕,北洋军阀覆灭前的疯狂屠杀,熊佛西陷入彷徨苦闷之中,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愤怒地自编自导了四幕话剧《蟋蟀》,抨击军阀互相恶斗残杀。话剧触怒了施暴政的,他被捕入狱三天。当奉系军阀被赶出北京时,熊佛西便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为恢复戏剧系四处奔走,终于获得批准,立即召回已分散的师生,又重新投入建设戏剧系的忙碌之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搞得轰轰烈烈,其成果震惊中外剧坛。可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但他仍心系戏剧教育。1938年,他流亡到成都。1939年8月,新兴的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成立,熊佛西任校长,已经中止了的戏剧教育在抗战洪流中又继续了。熊佛西应着时代的脉搏,适应抗战的需要,充分发挥戏剧的功能,使它成为锋利的战斗武器,担负起宣传抗战、动员民众的社会责任。这样,学校又成立了“攘外必安内”的反动当局的眼中钉。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抗战一胜利,他便来到上海,应顾仲彝的邀请到上海戏剧学校任教授。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战后重建戏剧教育的工作中去,想不到还没到一年,市参议会便以“节约开支”为名“裁撤”“剧校”,上海滩并没有因抗战的胜利而天开云散。在乌云笼罩下,熊佛西勇敢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驳斥“裁撤剧校”的种种谬论,与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裁撤剧校”,坚决支持学生的护校斗争。学校保留下来了,校长顾仲彝被逼走了,田汉、洪深等力举熊佛西任校长,他又一次在风波中挑起了这副重担。然而他面临的是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扣发经费、不给校址、通辑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教职工则当空卖绝,不能得一饱。”(注:《遗爱在心总难忘——原四川省剧校在蓉校友集合追念熊佛西校长纪实》,《戏剧艺术》1982年第2期)熊佛西和大家一样穷困潦倒,和师生团结苦干,靠每周举行公演卖艺得来几文钱,买点山芋熬稀饭糊口度日,如此困境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了,熊佛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八个大字,意气风发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创办新的戏剧教育。他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戏剧教育的体制、教师队伍,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体制、剧场和图书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作出了他特有的贡献。

在漫长而崎岖的戏剧教育的征程上,熊佛西义无反顾地走过来了,立下了一座令人瞩目的丰碑。

大胆开拓和锐意创新的精神

人们在生活中,都会受到特定的文化模式的制约,凡事来了都习惯按常规走路,若要突破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文化心理,在价值观念上、生活和工作方式上有个根本性的转变。1922年,熊佛西进“艺专”,拥护“国剧运动”,主张戏剧系办成戏曲科班;拥护新兴戏剧,主张戏剧系办成新兴学府。戏剧系应何去何从,年轻的系主任熊佛西不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办学方向,而是走民主的道路,组织师生进行辩论,这表现了他的胸怀与气魄。管理上的新观念、新做法经过辩论,使大家认定戏剧系应是训练各方面人才的大本营,是新兴戏剧的实验中心。确定了办学的方向后,熊佛西一切从实践出发,探索着新兴话剧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新路子、新体制。

“艺专”戏剧系在城里办学,定县农村该如何办戏剧教育?他深入农村后,敏锐地感到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式的,一种是社会式的。社会要进步、要发展,非重视社会式的教育不可,而戏剧又是进行社会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在娱乐中给人以教育。在农村“戏剧简直是农民的唯一教育”。(注:熊佛西《大众化之实验》,《熊佛西戏剧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版)为了充分发挥戏剧社会教育作用,在内容上他创作了一批“农民剧本”;在形式上根据农民看戏剧的习惯创建了农村露天剧场,创造了一套演出方法,很有效地通过戏剧给农民以新的思想文化教育。在学校式的教育方面,受条件限制,不能办戏剧学校,他就开办戏剧培训班,将那些对戏剧有浓厚兴趣又有表演才能的农村青年,招来培训,培训后回到村里去组织农村剧团,这方法很有效,很快农村剧团在定县遍地开花,掀起了一个新兴的农民戏剧运动,使戏剧大众化实验有了新的开拓、新的发展。左联一开始就把大众化当作文艺运动的中心问题,号召全体盟员到农村、到社会的底层中去,去普及革命文学,但左联的戏剧大众化,还只是为大众写戏,到大众中演戏,演戏给大众看。而熊佛西是教会农民写戏、演戏,农民与农民、演农民,演给农民看,这是彻底的大众化,是大众化的深入发展。熊佛西的创新成果在农村开辟了戏剧大众化的新天地,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创建了一种崭新的模式。

抗战期间,熊佛西在动乱中创办了四川省戏剧教育实验学校。形式的急剧变化催生了他的新理念:“戏剧在战时是锋利的战争武器,在平时是有力的教育工具。”(注:熊佛西《五年来的抗战戏剧》,同上)“这个学校不是一个传统的学校。它是适应抗战需要的一个新兴社会教育的机构。”“它是后方抗战宣传的一个枢纽,也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成立,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战时教育的建设,对于敌人是一个文化炸弹的还击!”(注:转引熊佛西研究小组《熊佛西传略》,《现代戏剧熊佛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12月版)在风雨飘摇中,熊佛西没有关起门来办学,让学生只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拉出去,担负宣传抗战的责任。他们组织剧团在城里公演,激发民气;到农村巡演,唤醒民众;到部队去演出,鼓舞士气。学生在演出中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学生与教师连成一气,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由此我们看到,熊佛西对抗战时的戏剧教育有着新的思路,教育完全与社会的抗战洪流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戏剧的战斗武器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熊佛西深知戏剧是要靠对戏剧教育有兴趣、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来办,所以必须爱惜人才、尊重教师。学校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要办一个高水平的学校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他都荟萃了一批戏剧精英,像曹禺、陈白尘、欧阳予倩、叶丁易、靳以、杨村彬、佘上沅、陈治策等,都曾在他任校长的学校里任教。他还广泛地聘请名演员和国外艺术家来校讲课或演出,多方招贤纳士,这既充实了教学力量,又活跃了艺术空气和艺术气氛。社会上的许多新鲜东西及时地进入了课堂,增强了戏剧教育的活力,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通。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学生是主体。熊佛西爱学生是有名的,对学生讲话都说“我的孩子们”,这说明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是一种真挚炽热的爱。有的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无法上学,他就用自己的薪金供他们读书;有的进步学生遭到反动当局迫害,他就冒着风险把他们保护起来,转移出去;学生没有蚊帐,他出钱买;学生食堂缺粮食,就将自己家里的存粮送给食堂。作为教授、校长,熊佛西在戏剧教育史上树立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熊佛西在办学过程中,处处表现了他对个人的承认与尊重。教育是树人的工程,在当时束缚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作为旧的文化意识,不是一两次运动就可以洗刷干净的,它还会顽强地以各种形式积淀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之中,一遇上实际问题,就以共性淹没人的个性。熊佛西不然,凡事都要考虑人的个性。在“艺专”戏剧系时,师生对办学方向分歧很大,他就通过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了,还有极少数人不一致,他也不将大多数人或系主任的意志强加于极少数人,而让少数人自由选择留下或离去。熊佛西这样做,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尊重个人的自主性、主体性的文化观念问题。

戏剧教育篇5

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繁荣,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扎根于一定的社会背景。教育戏剧开始大规模的实践是在二战之后。二战让整个欧洲遭受到灾难性的打击,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一些教育家提出来要重新塑造人,于是教育界开始运用戏剧的方法实践,逐步迎来了教育戏剧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系统发展。同样是20世纪初,为了“开民智、进民德、醒国魂”,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把戏剧原理与教育原理相贯通,在我国首创了把戏剧纳入整个教育体制的现代教育方法。这些都表明在教育戏剧的诞生之初,就是社会化的产物。那么,为什么最近几年教育戏剧在我国被频繁提及?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

2015国际戏剧教育大会特邀嘉宾、被称为“中国教育戏剧第一人”的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针对中国现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改变了学生被灌输的状态。她说:“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早的过家家的游戏,其实就是孩子在一个自发创造的环境中体验未来的生活,实际上他就是在学习。但是一旦进入学校,孩子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灌输性的教学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教育本来应该是‘全人教育’,是整个人的品德、思想、创造力和人格的培养,而绝不只是掌握知识。我们现行的教育太注重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一种工具突破传统观念,打开新的眼界。未来的世界,创造性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技术性的。教育戏剧恰逢这个时代,解放人的精神,解放人的思考,改变人的观念。”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陆海波于1991年参加中加交换学者项目,在加拿大的约克郡观摩了几所中学的戏剧社演出及排练。他说:“我当时特别留意了华裔的孩子,就是东方面孔的孩子。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和国内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可是一到了剧场里或者舞台上,肢体语言就非常丰富,特别的生动、灵活、自由、放松,而且据了解他们的成绩都非常优秀。为什么同样的血统,在那个文化氛围下,就能够如此自由自在地表达,而国内的孩子都特别拘谨?因为文化环境、教育观念对人的影响太大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戏剧是能够让人打开心灵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西方的理论里面,戏剧还有疗伤的作用,就是愈疗性戏剧。它可以让人的内心走出封闭的状态。”

抓马宝贝创意总监曹曦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之后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贝克特研究中心攻读人类表演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积极投身戏剧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研究。对于为什么教育戏剧被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他的回答显得非常富于民主精神,他说:“今天中国教育界最大的争论是,是要教化孩子,还是让他自然生长。这个问题的形成和历史有很大关系,因为现阶段中国大多数教育完全走入了一个极端,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少,他们被占有的越来越多。过去成人占有的是他们的起居生活,而当今天很多物质层面的问题被基础的社会福利解决以后,更多的是孩子们的思维被占有。戏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提供的反而是一种空间,让很多话题可以被讨论。让这些故事戏剧化,好像讲的是别人的故事,于是孩子们能从中理解它。我认为,戏剧是坚持站在自由这一边的。我们的社会在今天必须明白,如果再不让孩子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并选择自己的生活,那我们的社会不可能有任何希望,不可能有任何未来。我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历史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共性。在首届儿童国际戏剧节暨戏剧教育研讨会上,英国国家教学研究员、英国华威大学人文戏剧教育研究所教授乔纳森・尼兰德兹做了题为《今天的孩子更要学戏剧》的主题发言,他说:“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孩子需要戏剧。他们会基于对已知人和已知世界的理解,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思维。人最初是通过故事来了解不同的人、历史、冲突、梦想。而在戏剧中,参与者不是单纯地靠听,而实际上变成了故事的一部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必须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未来社会对于人才最重要的衡量就在于是否有能力应对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戏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无限可能,并且安全的环境。”

何谓“教育戏剧”?

将戏剧融入教学起源于法国思想家让・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后来,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渐进式教学”“在做中学”的理论,赫兹・麦恩斯提出创造力教学理论,在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戏剧,是用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参与者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的目的。目前普遍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参与者进行一些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增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戏剧形式。

最早被记载将戏剧方法系统地应用于学校课堂的是英国的一位乡村女教师哈丽特・芬蕾・琼森。她尝试将不同的教学主题戏剧化,使她的学生通过戏剧性的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并获得了对教学主题的更深刻的理解。随之,多位学者将戏剧应用到教学中,从而得出表演和游戏对学习和人格完善的促进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的教育戏剧渐渐从小学往中高年级拓展,最后覆盖到包括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到1968年,英国三分之一的预备教师可以将教育戏剧列为其主修科目,绝大多数的英国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戏剧教学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的教育戏剧发展成一套非常成熟的以即兴创作和角色扮演为中心的课程。1992年10月,英国国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正式将戏剧性活动列为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为英语课堂中教育戏剧的应用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李婴宁认为,教育性戏剧就是把戏剧应用于教育的方法,但其既是一种应用方法,也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新学科。教育是为了人的解放,解放的前提是批判性认识,而批判性认识恰恰来自于对话空间的创造。在戏剧形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应属于对话性艺术创作范畴。多萝西・哈斯科特和盖文・波顿等兼具教师的戏剧家用说故事、情境建构、教师入戏等数十种戏剧实践方式方法,创造丰富了教育戏剧跨领域学科的确立,也在青少年社群与沟通的对话性戏剧创作中创造了新形式。李婴宁说:“教育戏剧方法注重的不是传统的儿童的戏剧表演,不是选些灵活漂亮的孩子反复排练,最后去做一整的剧目演出。教育戏剧更重视的是以对话、沟通为核心,在和儿童一起创建的戏剧情境中,让儿童以角色扮演、亲历其境、亲身实践,去思考、解决问题所经历的整个戏剧化过程。这涉及创造性整合、合作性相遇、互为主体性操作等教育戏剧方式和理念,是戏剧艺术联系真实社会和教育的跨界美学实践。”

我们可以从一个直观的案例里对教育戏剧进行感性的认识。这个例子是在“首届北京国际儿童戏剧研讨会”上,由乔纳森・尼兰德兹带来的,他说:“在英国,我经常会在课堂上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学生们会说这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会逐步把学生带入到故事中去,由教师扮演祝英台的父亲,学生扮演祝英台,祝英台需要说服父亲同意自己去上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说出各种理由阻止祝英台去上学,比如说,女孩不能去上学,因为女孩上学会给家族带来不好的影响。学生们会找出各种理由说服父亲,比如说,哪个丈夫不想娶一个有知识的女子做妻子,教育会给祝英台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而不上学又会是什么什么样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也从中国的角度了解到,在中国古代,女孩子是不能上学的。通过这样古老的故事,可以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学生从中了解到全世界至今还有成千上万的女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了解到世界是不同的、世界充满着冲突、世界有着多元的文化和完全不同的传统。随着戏剧的推进,祝英台想说服父亲不想嫁给商人而想嫁给梁山伯。这就需要学生们从中国人的角度考虑,很多英国学生并不了解中国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需要跨越文化障碍,来了解在当时的背景和历史环境下一个父亲的痛苦。”

曹曦称:“当你和一群孩子去操作教育戏剧的过程的时候,孩子唯一感兴趣的是当他突然意识到有一个我,还有一个他人。这个过程非常非常微妙,现在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并没有破解这个过程。人从什么时候,或者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突然意识到我存在了,然后还有一个他人。戏剧恰恰是关于这个我和他人的。因为在戏剧的过程中会揭示一个自我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戏剧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冲突,每个人都有权利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在这个空白里,任何意义都可能被赋予。”

教育戏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应用模式与方法

在2015年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上,英国华威大学乔・温斯顿教授分享了一个调查报告。在2009年到2010年之间一年的时间,多个欧洲国家中超过5000名年龄在13到16岁之间的学生参与了《戏剧对教育中核心能力的促进的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表明了参与教育性戏剧和剧场项目的青少年在22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的正面效果,包括:更加有创意,是更有自信的交流者,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擅长,更具创业精神,是更为积极的公民,更有幽默感和更能应付压力等。乔・温斯顿教授称:“我对这样的研究数据表示欢迎,但同时我希望尽可能谨慎的去传播这样的好消息。因为教育性戏剧并不是魔法金粉,不是一撒上去就能只靠戏剧来解决这个世界的所有问题,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诸多好处是不可能通过一晚上就达到的。”

乔・温斯顿的观点指出了教育戏剧作为工具的客观性,同时也为教育界如何利用这一工具提出了问题。的确,教育戏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方法和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戏剧的方法和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片段到完整、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社会,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式的递进式的形态。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美感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审美活动会一直伴随教育戏剧的过程,使学生在认知与技能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幼儿阶段――戏剧游戏、简单的角色扮演

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必要过程。戏剧游戏能够使孩子放松情绪,使他们从“本能参与”慢慢走向“自觉学习”。当孩子有充足的游戏机会,会一步步与同伴一起走向的短暂合作时刻,最后发展成拥有群体共同目标的“合作游戏”。通过游戏可以使儿童获得归属感、成就感,达成“儿童社会成长”及“自我实现”的成熟阶段。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教师张迪,在绘本阅读推广过程中开始接触教育戏剧的方法,并尝试应用于早期阅读延伸活动与学院相关课程中。她说:“绘本戏剧活动是以绘本故事为材料,通过戏剧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更好地了解故事内涵,并延伸到自身体验的活动形式,把优秀的绘本故事和丰富有趣的戏剧活动结合在一起。以《凯文不会飞》为例,在这个故事里,小燕八哥凯文,因为喜爱阅读而耽误了学飞。到了秋天,鸟群要飞去南方了,唯独凯文不会飞。它的兄弟姐妹们会撇下它么?它的兄弟姐妹是怎样帮助它的?凯文渊博的知识真的没用吗?最后学会飞翔了吗?活动中我们选取了大量的肢体游戏,比如说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打招呼,不同的飞行动作,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体的表现力,感受语言之外的其他表达方式。通过身体表达、肢体扮演,可以帮助孩子深入了解故事的内涵,并切实站在故事主人公的立场上去体会和感悟。这是一个动态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如何面对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共通点,互相给予尊重和帮助,达到共同协作的平衡点。”

陆海波称:“在加拿大幼儿园的戏剧课教材的扉页就写着莎士比亚的话――人生是个大舞台。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戏剧以简单的戏剧游戏和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孩子们从中了解到,虽然我是一个小孩,但是我可以尝试去扮演一个公主,一个骑士,或者一头鹿。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突破自己的身份。所以说教育戏剧奥妙无边,它让孩子去思考和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这个对孩子特别重要。”

基础教育阶段――戏剧教学方法和初步的教育剧场

戏剧是良好教学方法与工具,运用戏剧教学法教授特定的学科,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都可以用戏剧化的教学方式,因为课堂上给出的一些概念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学习“运输”这个词语,孩子头脑里没有“运输”这个概念,如果先让他丈量一些地图,或者让把某样东西搬运到什么地方,在实践之后这个概念就非常清晰了。“教育戏剧”除了以上优势外,突出表现还能达成自我肯定、身心操控、消除恐惧、合作合群、了解未来等作用。

在2015年北京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上,英国华威大学乔・温斯顿教授做了《教育戏剧给孩子,老师和课程带来的人性化馈赠》的主题演讲,他通过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作品,解说了戏剧教育如何改变教育。乔・温斯顿说:“我很幸运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一起工作并且见证了他们教学法在《哈姆雷特》中的实际运用。活动在剧团的基础上试图营造出舒适、富有幽默以及快乐的合作。当具体工作开始时,剧本的介绍并不是让工作坊领导者解释剧本的情景,或者让参与者从第一幕第一场开始朗读。而是自然而然地以小组形式工作,创作出一系列‘静像’来建立剧本开场时的规定情景: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家庭,母亲却嫁给了父亲的兄弟,儿子则一直陷入深深的悲伤中。这些‘静像’帮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世界和剧本中的世界联系起来。当我们再回到莎士比亚的文本时,许多有趣的、以小组形式工作的方法可以让剧本语言变得不那么让人生畏,让剧本具有开放式解读并且帮助学生去探寻其诗意的美感。其最著名的鬼魂场景,关于哈姆雷特见到父亲的灵魂并与之交谈那段,被重新编排并让所有小组做出关于鬼魂的集体象征,然后用令人感到害怕的方式表演台词。这些练习可以被视作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在戏剧创作中为小组提供了一种集体性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感到他们作为一个集体,有效地创造了一些东西,让人产生共同合作的快乐。诸如此类的练习已经在学校取得了显著和革命性效果,不仅将学生融入到了莎士比亚学习中,甚至将把莎士比亚延伸到了其他的学科领域。”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委托研究表明,在初中教授莎士比亚,不仅很多学生感到既无聊又毫无用处,甚至很多教师也这样认为。而剧团则认为将教育性戏剧引入到教育项目中,是非常有效的。其核心则是整体性原则――在小组演员之间建立必要的工作关系,让他们在感到自信和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去挑战,尝试不同的语言,解决复杂的人类主题。

高等教育阶段――完整的戏剧表演及剧场活动

高等教育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对世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自我锻炼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教育戏剧的过程相对完整,通过完整的戏剧过程,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世界,获取更加丰富、细腻的感知,为将来走出校门承担的社会角色做好准备。

20世纪初期,张伯苓借鉴西方教育思想,把戏剧原理与教育原理融会贯通,在我国首创了把戏剧纳入整个教育体制的现代教育方式。张伯苓提出把戏剧作为“开民智、进民德、醒国魂”的重要方式,并在我国最早提出通过戏剧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当时的中国处在被侵略被瓜分的境地,国家命运处于生死攸关之时,但是国人却普遍存在“团结力量薄弱,精神涣散”。张伯苓认为,原因在于“不能合作,与无组织能力”,他希望借助戏剧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救亡图存。

教育戏剧重在在戏剧活动过程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虽然不以培养专业的演员为目标,但是也要遵循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并要注重使参与者和观摩者在审美中获得启迪和感悟。因此,在这个阶段,教育戏剧要在注重教育性的同时,注重戏剧艺术的本体性。只有这样,戏剧教育才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得到持续的提高。南开“新开剧团”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了系统健全的、保证演出艺术水准的重要性,设置了编纂部、演作部、布景部和审定部。通过剧本的编排,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完整剧目的表演,让学生体会到体验的魅力;通过舞台布景造型各环节的协作,锻炼学生团结处世的智慧。南开蓬勃开展的学生戏剧活动,既造就了后来成为杰出戏剧家的曹禺,也为、吴国桢这些政治家的素质训练打下了基础。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多世纪之前的南开戏剧活动,给今天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戏剧的带来诸多深刻的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戏剧如何破冰

张迪认为,教师培养是推广教育戏剧的关键环节。她说:“教育戏剧并非以作品呈现为最终目的,而戏剧游戏的开展,戏剧方法的引入,其核心都是需要教师的带动来进行,我们称之为戏剧活动的引导者。引导者要负责在戏剧活动中适时、适度的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诱发建议、厘清规则。引导者是戏剧活动氛围的营造者,他要有足够的感染力和组织技巧,能运用戏剧游戏或戏剧活动,营造恰当的戏剧气氛,帮助参与者建立合作的信心。引导者需要有汇聚参与者注意力及把控戏剧活动节奏的能力。引导者在指导参与者进行戏剧活动时,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考虑最适合的活动策略,促使参与者更好地深入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教师,就具备了推广教育戏剧的基础。”

据统计,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和学院中,1000多所设有戏剧系,这些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数毕业生,并不是专门的戏剧演艺人员,而是中小学的戏剧教师或英语教师。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有限的几所高校有教育戏剧专业的本科教育,在师范院校当中,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为在校生尝试开设了教育戏剧相关方面的课程,可以说,在培养掌握戏剧教学方法的师资方面,我们处于起步阶段。李婴宁称:“我国台湾地区花10年时间推广教育戏剧、编辑教材,培养出了优秀的老师。大陆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先把人才培养出来。”

张迪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作为职前培养的辅助,可以尝试以加大对一线教师培训力度的方法来帮助改善教育戏剧师资短缺的情况。从自己与幼儿园以及小学老师们共同学习和实践的反馈来看,一线教师对于教育戏剧方法应用于课堂的效果都非常感兴趣,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作为师范大学,对于教育戏剧师资的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力图帮助更多的幼教专业学生以及一线教师了解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便在自己的工作中,能承担起推广戏剧教育的任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教育戏剧,有机会获得‘全人教育’。”

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首届儿童国际戏剧节暨戏剧教育研讨会”“2015国际戏剧教育大会”不约而同所做的事情就是从培训一线教师做起,打开视野、研究方法、积极实践。期待经多方努力,教育戏剧的形式和精神能够在今天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惠及更多的孩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戏剧教育篇6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在进大学之前,便已经过了文、理、艺术的分科,使其在认知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为题海所湮没,从家长到学校,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入大学之后,由于专业划分细致,而且壁垒森严,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又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质教育。随着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失衡所引发的人类危机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我国高等教育这种“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素养”的教育偏向提出了质疑和思考。20世纪末,我国高等学校传统办学模式遭到了急剧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挑战,素质教育的命题应用而生。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这个崭新的办学理念已经被提升为国家意识。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根本目标在于“立人”。

这里的人,指的是是丰富、完满、富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和“机械人”。大学的目的不是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把人弄成“有用的机器”,而是为了造就懂得真善美、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戏剧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是一种融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造型、表演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承载着人类悠久的文学传统和丰富的舞台实践,积淀了深厚的理论体系,并且开始从舞台走入生活,成为离人类生活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也成为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正如有的学者提出的“戏剧教育对于人们的综合素质、自我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对于培养人的个性和感受美的能力方面,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途径。”①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把《戏剧鉴赏》列为大学生艺术限定性学修课程之一,对于戏剧教育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文件的形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完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更好发挥戏剧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切身体会,谈一谈对当代大学戏剧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本人于2008年开始在本校开设戏剧鉴赏课程,至今已有3年,选课人数累计逾千人。在这门课的初期,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发展历史以及艺术流派等基本知识,并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加以分析阐述。几个学期的教学下来,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其优点,比如信息量大,可以使学生系统了解戏剧艺术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戏剧欣赏与评论的一般方法与途径,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对“戏剧史”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这些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从诸多的教科书中获取,没有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特性,因而不能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戏剧艺术的“文学性”,忽视了戏剧艺术的“舞台性”。人为割裂了戏剧艺术的多维性,从而使戏剧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三、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激发出他们的内在潜能。鉴于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围绕着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对戏剧教育课程做出了如下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说来:

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在讲解具体的戏剧作品时,不仅仅是由老师来讲解剧本主题,分析人物性格,还要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特性,让学生来“演”。戏剧不像其他叙事文学那样通过故事的叙述启发读者的生活想象,而是通过充满戏剧性的人物关系、戏剧动作、戏剧场面来展示生活情境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戏剧是场面的艺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作品时,要适时抓住剧本中那些“戏剧性”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扮演”来了解剧本的场面配置和调度技巧,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理解剧作深刻的思想内涵。比如在讲解曹禺的名作《雷雨》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出第一幕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那一场戏,就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结合戏剧艺术的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戏剧艺术区别于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综合了语言和形体,是人和环境的结合,戏剧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知解力,学会用适当的言行来表现自己。”

②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世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通过戏剧教育使学生在不同场合学会适当、恰当地表现自己,是戏剧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纽约大学戏剧学教授理查•谢克纳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研究,开始从人类行为和仪式本身去研究戏剧表演,提出了“人类表演学”的概念,并且已经在西方国家引起强烈的反响。该理论认为,表演是恢复和解放人类天性,塑造人类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应该让戏剧文化走出剧场,让戏剧表演融入到学生的整体生活中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主渠道是去人才市场求职应聘,而求职应聘的最后一道门槛是用人单位的面试。面试的本质,就是通过当面交谈测试求职者的当众表演能力,并依据其表述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在戏剧课堂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这样类似求职面试的锻炼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场景进行情境设计,分角色合作表现各种面试情境,体验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景,提供临场应变能力和面试处理技巧,使戏剧教育与学生日后的求职面试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戏剧的育人功能。

三、在课程的考核上,改变之前的以学生撰写论文为主的考查方式,改为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戏剧实践活动。戏剧的真实生命在于舞台,采用这样的考查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戏剧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戏剧教育篇7

国内学者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 DIE)是指在教育中运用戏剧游戏元素,或运用剧场呈现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说,“戏剧游戏”是在教育中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李海英给出了相似的定义:“教育戏剧”是在社会文化及普通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戏剧方法,也就是把戏剧元素作为教育方法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

绘本在英美国家被称为“picture book”,在日本被称为绘本。绘本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故事内容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事件,富有童趣的图画和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在无意识中收获快乐,逐渐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推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二、挖掘绘本价值,开展教育戏剧活动教案的基本过程

(一)绘本分类

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境化、口语化、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在设计、编写教育戏剧活动的教案时,对绘本分类可以从主题进行选择,如:艺术、认知、勇敢、自然环保、情绪管理、想象力、交通工具、安全保护等。也可以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领域进行划分,如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的五大领域。如绘本《哈利去医院》讲的是,哈利病了,必须去医院。可他从来没去过那里,要在陌生的医院环境里过夜,他觉得很害怕。在爸爸妈妈的安慰、医生护士的帮助下,他的毛绒玩具兔子巴尼的陪伴下,哈利最终了解到,医院其实并不是可怕的地方。

(二)巧用方法改编绘本内容

国内学者王添强指出,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可以采用“故事结构”分析法和“故事探究”分析法。对于领域化的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以“故事结构”来解构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经过大致归纳的故事成分为:主角、情境、引入、探索、意外、选择、高潮、逆转、解决等,按照故事成分。在综合化教学活动中,教师按照主题分类采用“故事探究”分析法。编写活动教案时,采用“概念地图”的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解构,围绕一个绘本内容改编的教案涵盖五大领域的目标,一个绘本教育戏剧的活动可以进行五次,每次40分钟左右。绘本教育戏剧活动由浅入深进行一般以暖身游戏、主题活动和放松游戏的方式展开。以《哈利去医院》为例,以“故事探究”中“概念地图”分析法解构绘本,可以按照五大领域的方式进行。语言:生病要去医院,哈利面对陌生的环境;哈利在医院做了什么身体检查;哈利如何平复内心的害怕和紧张;父母为哈利的勇敢坚强,感到骄傲。健康:生病需去医院,接受治疗才会好;了解身体检查过程。艺术:使用医院用具扮演娃娃家;自己想象成赛车手驾驶小卡车去做检查。科学:生病的原因。社会:父母的陪伴;了解医生和护士是高尚的职业。

三、绘本在教育戏剧表演中的价值

(一)绘本能调节幼儿的情绪管理

绘本饱含童真、童趣,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情节发展曲折有趣,简练的文字搭配精美的图画,很容易吸引充满好奇心的幼儿。在现实的社会中,绘本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释放幼儿的压力,另一方面绘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情绪、认识情绪发生的原因控制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不乱发脾气或无理取闹。从绘本故事内容的角度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帮助幼儿平复内心的情绪波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故事中的各种情绪词汇、表达的语言和方法,使幼儿可以探索自己的感受,让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幼儿经常阅读情绪管理类的绘本,会知道引起某种情绪的原因,在故事书中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绘本充分提高幼儿的想象力空间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想象力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实现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教育戏剧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孩子表演的方式,它的重点在于创造一个情景,将孩子置于这个情景当中。首先,幼儿可以通过绘本封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绘本中会有许多隐藏的细节,教师要挖掘细节,让幼儿深度想象,让幼儿以不同角色投入戏剧之中,引导幼儿真正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对故事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幼儿的思维潜质,鼓励幼儿提出有创造性的发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最后,教师请幼儿分组运用肢体动作定格绘本场景,教师可以用相机把画面拍下,鼓励幼儿讲述每个场景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三)绘本能提高幼儿语言能力水平

绘本为幼儿提供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绘本在绘本教育戏剧活动中,教师采用情境式引导,将幼儿带进故事情节中。幼儿说出更多发自内心的情感丰富的言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幼儿学会用一些语气助词,让语言更具有感染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看重的是幼儿在绘本故事中的体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对故事情节表演的欲望。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改编时,根据故事人物情节引导幼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让幼儿全部参与进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领幼儿在虚拟情境中的体验。

戏剧教育篇8

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戏剧的文本是经过修改以适应儿童参与的需要;起目的不是娱乐,而是鼓励儿童思考问题,感受各种情感。这时的剧场成为教育的空间,儿童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可随时给演员提供建议,年龄愈小的儿童表演的会愈自然。这时的孩子就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这样一个有趣的领域中,孩子能够感受到世界、体验到快乐;并且在假装扮演中孩子能分享到别人的感受和认知,会逐渐改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偏见。可见西方儿童的戏剧教育充分关注到了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吸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其中的创造性而言,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这样使得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美国儿童戏剧学者麦凯瑟林进一步强调创造性戏剧是通过戏剧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即关注儿童在戏剧中面临各种矛盾、冲突、问题时的应变能力。比如在一次“冬天里的小鸟”的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一只受伤的小鸟遇到了自私的树和友好的树,由儿童设想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情节,装扮成受伤小鸟的儿童面对伤痛、寒冷、饥饿,想办法寻找帮助,而面对受伤小鸟的大树也会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戏剧正是通过儿童在戏剧扮演中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促使儿童在“演戏”中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和问题,从而丰富了儿童的各种经验。因此,创造性戏剧的教育目的不是戏剧作品的创造,而是通过戏剧来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治疗戏剧在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出现,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戏剧的心理治疗价值,尤其对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儿童。维也纳的莫利诺博士用戏剧来做儿童的心理疏导手段。他让儿童玩一种“即兴戏剧”的游戏,先确定一个故事,比如格林童话的“小红帽”,让孩子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他们不必背台词,而是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揣摸角色的心理,自己创作对白;指导者可以随时为其做些提示或引导,并对孩子们的活动进行心理分析,莫利诺博士发现,对许多孩子来说,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会越来越平和,胆小紧张的孩子则变得越来越勇敢了,并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戏剧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手段,对儿童的认知、社会适应性和情感等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其特有的教育作用。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这种教育方式,设定一个主题,可以是童话故事,或者是身边发生的故事,由孩子和家庭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孩子在这种艺术表演的形式中学会思考、学会生活。

推荐期刊
  • 戏剧
    刊号:11-1159/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中国戏剧
    刊号:11-1767/J
    级别:北大期刊
  • 四川戏剧
    刊号:51-1087/J
    级别:北大期刊
  • 戏剧文学
    刊号:22-1033/I
    级别: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