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合唱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02-16 15:27:29

合唱心得体会

合唱心得体会篇1

李相勇

《东方红》、《光荣与梦想》……激昂的歌声、熟悉的旋律在汶上县教体中心礼堂唱响。7月1日,"汶上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合唱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自五月底正式启动,共有来自全县的25支参赛队,1800余名干部职工、各界群众参与了此次活动,经过预赛的激烈比拼,县公安局合唱队顺利挺进决赛,并在决赛中以饱满的热情、整齐的队列和优美的歌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本次合唱大赛的一等奖。活动中,同志们以嘹亮深情的歌声回顾了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表达了对和平的良好祝愿。

前进,向前进,跟着必胜的信仰;前进,向前进,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这首《光荣与梦想》,最早是由总政歌舞团演唱,是"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光荣与梦想》的歌词健康向上、慷慨激昂、催人奋进;音乐旋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听到这首歌曲仿佛使我又听到了关于"中国梦"的激情阐述,让人浑身充满了力量,人微未敢忘忧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人民警察,我将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积极地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让我们心情激扬,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回响。想想本次活动的前前后后,自己的收获真是不小,一来结交了好多新朋友,平时虽然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由于我刚调来不久,到一个新环境难免有些拘谨,刚开始到合唱团训练的时候,我每次来都是找一个角落安静的待着,领导和同事们可能看出了我的拘束,主动找我聊天,嘘寒问暖,令我非常感动,经过一个半月的磨合,多数合唱团成员都已熟悉,好多还互留了电话,成为了朋友,也正是有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使我得以迅速融入汶上县公安局这个大家庭;二来丰富了业余生活,学习了不少乐理知识,陶冶了情操,至少今后唱歌不会再单纯的用嗓子"吼叫",学会了用气发声,也学会了许多演唱的技巧。三是就我个人而言,有幸跟贾秀伟同志,担任了本次合唱的领诵,因此收获颇丰。县电视台主持人肖涛老师一个词一个字的纠正我的发音,身边的同事也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向我提出好的建议,路书记更是细心地帮我把段落中每个感情起伏的词组用笔标注清楚,使我一目了然。经过短期的培训,我的朗诵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此一并感谢领导、老师和同事们的细心指导。

合唱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中学合唱;教学;必要性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现形式,它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课的教学,根本无暇顾及音乐教学,老师尤其认为合唱训练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因此,对开展合唱活动观念淡薄。其实,这存在着错误观念和教学误区。开展合唱教学,举办合唱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尊重他人、齐心协力等良好的品质。可以说合唱的普及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而一所学校合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是该校音乐教育水平、音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和加强开展中学生合唱教学,不仅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合唱是一种需要全身心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当学生亲身参与合唱,在听到自己与其他队员所唱出的美妙歌声时,不仅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参与体验的极大满足感,而且能使人大脑轻松、精神愉快,从而能够达到满足人的情感生活和精神食粮的需求。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孕育情感的重要时期,合唱教学能够提供充分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参与表现后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还能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涉及的音准是合唱艺术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音准对于合唱艺术的整体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音色的和谐统一,是合唱队通过日常多声部视唱练习,并直接体验各种音乐要素,感受旋律的发展趋势,感受和声的色彩变化,体验声部平衡与和谐的结果。良好的听觉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通过长期的视唱、练耳,还会使人的大脑、眼、耳、口等各个器官协调一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三、合唱教学是一项群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协作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没有一个东西像合唱这样,一个人搞好了,会影响大家。”一个合唱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组织合唱活动,进行合唱训练本身就蕴藏着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的教育时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的熏陶,使得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集体观念很薄弱,缺乏合作精神,而合唱则是要依靠团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方式,在合唱中一切成员都要听从指挥,不能突出个性,按照指挥和乐曲的安排,通过各声部的精诚合作,使得各声部之间相互融合和配合,实现音色更为和谐、整齐、统一,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纪律性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四、合唱教学所升发形成的合唱艺术,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向心力及凝聚力

我国的合唱历史不过百年,但它告诉我们,凡是参加过合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演唱那些情绪激昂的歌曲时,会令人精神振奋,特别是爱国主义歌曲,它们都是寓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

如,抗日时期,民族的危难引发了中国合唱的爆发式成长,涌现出了几十个歌咏团体,他们演唱了《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等优秀爱国抗战歌曲。特别是产生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代表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共八个乐章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的灾难,向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黄河大合唱》带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延安合唱运动”。它用雄浑的歌声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阵营中来,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代学生在合唱这首曲子时,怎能不激发起内心此起彼伏的爱国主义热情?

五、合唱教学所升发形成的合唱艺术,最终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学生抓起。合唱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审美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精神人格得以完善。有着一千多年合唱历史的西方国家认为合唱是净化人类心灵最好的方式。在美国大学里,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合唱是必修课,从周一到周五都有两个小时的合唱课;在日本的教育法规中将合唱以明文形式确定,儿童自六岁起就必须接受合唱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说:“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合唱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准,一个具有良好合唱教育体系并且国民整体合唱水平和修养较高的国家,它的国民素质一定是高的,并且它的经济一定比较发达。

综上所述,合唱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增强自信,学会配合、理解、接纳及欣赏他人,并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学生健全品格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强烈呼吁每所学校重视合唱教学,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去,让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唤起大家对音乐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在美的感化中使思想道德得到激活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孙小钧.情系合唱,关爱教育.歌唱艺术,2012(1).

[2]顾玉虎.提高合唱队员的听觉“免疫力”.中国音乐教育,2011(5).

[3]梁茂春.百年中国合唱潮.歌唱世界,2014(1).

[4]王建柱.感受历史,感受合唱[N].音乐周报,2000(7).

合唱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 歌声 快乐 歌唱 合作

高中歌唱的模块教学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课程,也是能够在班级授课制这一体制下利于开展的教学活动。歌唱模块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歌曲的欣赏体验和表现歌声的美为目标,我们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歌唱模块的音乐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艺术的境地,就必须在其中融进美的创造和追求。如果歌唱模块的教学不与美为审美目的,那么它就不能陶冶人的情操。在世界音乐的海洋里,从早期的格利高里圣咏,到现代的流行歌曲,有着许多的优秀歌曲,无论是文学性还是音乐性都能够让人感受到歌曲的艺术魅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更应该把这些好听的、经典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如无伴奏合唱《牧歌》会让学生感受到和声的美以及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的自然美,男声合唱《猎人之歌》会让学生感受到猎人的阳刚气质,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会让学生感受悦耳的女高音以及了解人世间命运的坎坷……让学生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更加愿意快乐地歌唱。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强烈的自我中心感,他们当中大多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懂交往,有些甚至难以融入社会。合唱是一种相互配合的群众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有益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众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能融洽人际关系,使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合作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功能。在高中歌唱模块的合唱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唱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合唱经验外,还应该通过教学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和明白合作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合唱艺术要求每个参与者都要有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合作精神,从指挥到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主角。“每个人的工作都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毁掉一切”。合唱技能是创造合唱艺术的手段。而每个人的凝聚力和那种“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是创造合唱艺术作品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歌唱时要求学生对乐曲的情绪又准确的把握,要有统一的分句,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要协调一致。分声部合唱或合奏时,首先要对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个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的诠释。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整个群体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如果缺少了合作,根本无法表现作品的内涵。教师也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比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效果与配合失误产生的缺憾两种不同的效果。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坚持,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得到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合唱已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唱响、唱齐、唱准的问题了,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些,那就是对合唱功能的最大浪费,也难以把合唱推向更加深远的境地。合唱演唱不但要“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织体、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的合唱最显著的特点―音色整齐,声部协调,情绪一致,表演默契。这说明合唱是追求共性,是一种需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艺术。基于合唱教学的这种“合”的独特性,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合唱的这种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共处。

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份由衷的赞许,这些都会让他们信心倍增。独唱艺术实践为有歌唱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魅力的平台。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心里压力也大。能够快乐地“想唱就唱”几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歌唱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的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就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对歌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例如,在教学《梦中的卓玛》这首歌曲时,有的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来要求演唱,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大胆与自信,说道:“这些同学真勇敢,歌声肯定也不赖。”当有更多的学生上台演唱后,我根据学生的演唱作了一个评价:“他们的歌声很有感情,而且还很有感染力,如果能再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运用再好一点的话,那就更能表现这首歌的意境了。当学生听到我的这番话后,表演的欲望更强烈了,纷纷举起手儿要求上台表演。在我充满鼓励的话语和声乐指导后,学生们的歌唱状态以及情感表达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新《课标》提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及完整性,不要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们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歌唱的魅力与美感表现取决于歌唱的情感表现,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与歌曲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我们在歌唱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

合唱心得体会篇4

关 键 词:合唱教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在音乐的陶冶中,可以受到审美、协调能力和集体主义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课内及课外的重要内容。

一、回顾合唱发展的历史

合唱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原始部落的狩猎以及后来的农事、军事、祭祀、宗教等活动中都具有合唱特征的群众歌唱形式。劳动号子一领众和,某些民歌中的支声声部和辅助性旋律,中国戏曲中帮腔等都是存在于民间的合唱形式。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合唱这种表演形式,无论是在教堂里,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古往今来的作曲家,无不问津于合唱的写作。并且,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人们留下了精美的合唱作品。例如:16世纪比利时作曲家拉索的《回声》、18世纪莫扎特的《安魂曲》、瓦格纳的《婚礼合唱》、威尔第的《饮酒歌》、古诺的《士兵之歌》等都是不朽之作。这些作品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流逝但仍是专业、业余合唱团所热衷的曲目。由于欧洲社会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比较普及,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

20世纪初,现代教育体制传入我国,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唱歌”课一直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开始是齐唱,逐步有了合唱。在本世纪初,一些音乐教科书就编入了二声部歌曲。抗日战争期间,救亡歌咏活动空前发展,学校内外同仇敌忾,歌声昂扬,掀起了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一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问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合唱活动鼓舞着广大人民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到80年代,我国的合唱事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业余合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专业指挥走出专业团体进行业余合唱和业余指挥的辅导和教学,使我国合唱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高水平的台阶。各地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合唱比赛、合唱节,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艺术水平得以提高,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业余合唱团,在国际合唱乐坛上也博得好评。

二、合唱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他又说:“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为它能够对所付出的努力给予最大满足的报偿……任何学校都有能力使合唱达到符合教育的标准,更进一步说,它同样对大众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普通学校开展合唱教学,是实现审美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课内或课外通过演唱高尚、健康的合唱作品,可以唤起青年人积极进取,使人浮躁、芜杂的心灵得到净化,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心底积淀起对崇高、美好事物和目标的追求,学会控制,培养合格能力,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一项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它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学会共处”这个做人做事的基础,培养人的合作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合唱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共处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音乐活动中的集体形式极有益于个体与群体的交往、合作,从而使人感受共处的乐趣。合唱艺术是建立在配合意识及平等观念之上的,每个合唱参与者有了融合在集体音乐中的素质,再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创造力和纪律性的辩证统一。这种集体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使参与者在领略音乐艺术的真、善、美的同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谐、协调、平等、包容、互补、扶助、团结、关心等人际关系的准则均在合唱活动中得以体现。合唱艺术讲究整体音色的和谐、统一;声部的均衡、协调;旋律与和声进行中的纵横交错,主次相对,对称互补,立体展示;声音交替中的有序进行,严密精致;指挥与歌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互相关注,个体感知与群体感知的高度统一等等,无不对人的素养、性格、情趣、意志、态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合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具有统一意志和共同感情的团结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协调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还可以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合唱中声音个性的过于膨胀是忌讳的。合唱的音色、音量、力度、音准、节奏来不得半点个人随意,演唱中的气息、咬字、吐字、行腔及情感的表达也要在共性中得到统一。这也是一名出色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优秀的合唱队员之原因所在。因此,当一个个性突出的人参加合唱训练后,他首先要适应整体的需要,不断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能过分张扬、随意、任性。在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今天,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群体独立“包打天下”,参与合唱训练的人,在这方就能得到一些锻炼和启示。

合唱又可以培养人在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抗诱惑”能力。合唱中的合作与独立是辩证统一的。合唱要求参与者既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合唱者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接纳不同的声部,合唱不是毫无主见的附和,不是滥竽充数,更不是闻声而动的“两边倒”。因此,当多声部交织进行时,合唱者必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经过长期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这对人的素质也是十分有益的。

合唱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合唱 表现力 歌唱艺术

和独唱相比较,合唱是一种大多数人不太喜欢的艺术,原因有很多种,有历史的原因,有观念上的原因,还有人们对合唱的各种偏见,也就是人的原因。然而,我团作为一个合唱团,从开始的不受人重视,到现在每次演出都获得巨大成功和引起轰动效应,是与每一位合唱队员的共同努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次演出的成功,都见证了合唱可以有比独唱更具轰动效应的演出效果。

和足球运动一样,合唱是一种团体艺术,它需要每个人努力,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在合唱队伍里,个别平时唱得很好的演员,在合唱时却不出声,为何会这样?他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也不觉得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因为领导并不会为这样的事去为难一位“优秀”的演员。任何的规定,都由人去制定,可是,如果这些个体出现了认识上的错误,那所犯的错误就是致命的。拿职称评定来说,个人的单项奖才算,集体奖是不算的,那就是为什么人们不愿唱合唱而愿意唱独唱的根本原因,因为独唱能让人成名成家,有荣誉还有鲜花,而合唱却不能。怀着不情愿、无可奈何的心态能唱好合唱吗?答案是否定的。试想,如果你的劳动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你还愿意去干吗?如果只是为了一份无可奈何的工作而去工作,你能干好吗?领导不重视合唱,合唱队员还有谁会重视。

记得二十年前,我在人民大会堂看保加利亚合唱团的合唱演出。那天我太无聊了,所以就去看了演出,然而看完了以后,我震惊了,因为我有生以来从未被音乐如此感染过。当合唱队集体作弱声时我很感动,好美的声音,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籁之声,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不记得任何演员的脸,也不记得什么曲名,但记得那美妙的感觉,好美好美。那时感觉,如果有一天我们团也有这样感人的声音,我会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年前,集团领导决定,我们歌剧团正式改名为爱之旅合唱团,因为歌剧团已经连续几年没有演出歌剧了,那时我感到前途很渺茫。为了打造新的爱之旅合唱团的形象,三年前的夏天,我们团请来了北京音乐院的合唱指挥蒋,除了训练我们的声音外,她还把从国外学到的东西教给了我们,她让我们一起唱起奥地利的歌曲,跳起具有奥地利风格的舞蹈,虽然大家跳得不怎么样,但欢快的情绪很染了每一位演员,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娱乐。她把合唱团变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愉快的舞蹈让大家消除了相互间的隔膜,使我们从一个个鲜明的个体变成了一个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团队。所有的人都在一起快乐地工作,最起码是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团结友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合唱队来说愈发重要,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渐渐显示了它的重要性。经过半个月的声音训练外加游戏式的舞蹈娱乐,合唱队有了一个全新的转变。演员们不再是个体,而是集体,他们懂得自己应该是团队里的一分子,而不再刻意显露自己,合唱时也从“各自为政”变成了相互照应,不再是乱哄哄一团糟的让人听了闹心了。

两年前,我们又请来了一位合唱指挥――上海音乐院的曹丁先生,曹先生彻底把我们脑海中的错误观念批判了一通,把那些深得领导满意和赞许的声音给否定掉了,用一种全新的理念诠释合唱――合唱是一门艺术,发出巨大的声响并非就是好事,也许是件很糟糕的事。他要我们团结、友爱、和谐、互助。对于我们来说,训练是艰难的,对于曹先生来说,这是一件十分累人的工作,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和排练,我们终于有了收获,一台可以和独唱音乐会相抗衡的合唱音乐会。当我们在南艺音乐厅演出完后,如雷般的掌声响彻了音乐厅,我们很激动,第一次感受到合唱音乐的魅力原来是那么巨大,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没有白费,我们收获了成功和赞美。2008年7月,我们应邀赴香港文化中心演出,演出获得成功,让所有的观众都感受到了大陆音乐文化所包含的乐观向上、生气勃勃的精神,和泱泱大国所表现出的主人翁的精神面貌,也让香港人民了解了原来大陆的合唱有这么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通过努力终于成功了。一台台音乐会的成功,上百场的演出,我们听到了被音乐激动的人群所爆发出的热烈掌声,所有的热情化为一首首返场曲,加演再加演,即使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即使独唱也没有如此大的震撼力,而合唱做到了。2009年9月,我们参加了全国金钟奖合唱比赛,获得了二等奖,不过,我们的目标是更上一层楼。

我们上百场次的演出中的灵魂人物――指挥所表现出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担任演出指挥的大都是歌唱家顾欣先生,他以对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和热情,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事。他让音乐会变得充满朝气和热情,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感受音乐,聆听音乐,享受音乐。

合唱心得体会篇6

改变过去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注重认知结果、学生成为知识“填鸭”对象的传统教学方式,日益成为人们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探索合唱教育的深层内涵是人们致力研究但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多年的合唱教育实践对合唱教育的生命化属性进行探讨。

一、合唱教育的生命体验性

最能表达生命存在的直接方式是人的体验性,体验是艺术教育内在的生命基础,合唱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教师传授合唱作品与学生学会歌咏这一层面,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学会体验。学生在对合唱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作品思想内涵和感情性质,不断体验作品的审美境界,这种体验的不断生成性也是学生生命充分展现和审美观不断建构的过程。

合唱包含了诸多方面要求,每一作品要求有统一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清晰的语言、协调而均衡的音响及丰富的音色变化等,每个自我的演唱正确均为他人演唱的正确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在这些合唱技术的传授中渗透生命感,使学生体验到:我被别人需要,这样会使“我”的个体价值体现出来,使“我”的生命增加了光彩与意义。合唱教育所给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合唱知识,而是人际关系的亲密和相互依存,是生命力的确认感和生命力量的绽放。

对于教师,传授讲解作品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种经历,无不显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以对作品的生命体验之感悟娓娓道来;课堂上的学生,接受合唱作品首先接受的是教师的生命体验和作品本身所带来的生命震撼,其次是学生自己对作品思想内涵和感情性质的体验,通过对丰富、多样的合唱作品的体验,使作品所表现的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心理状态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师生在对作品的诠释中,生命的体验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内化,一方面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得到焕发和释放,另一方面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体验与人格品位提升,实现在生命成长中的对合唱作品持久不断的生命体验。以师生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为特征的合唱教育活动是完整的艺术教育。

二、合唱教育的生命互动性

交往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交往互动是人的交往互动,包含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关系,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人在交往互动中展示和证明着自身的本质力量,合唱教育交往互动中的中介如作品创作、作品选择、作品背景、技术训练、艺术阐释、演出等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学生的合唱艺术美感是在合唱教育的不断交流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每个人对艺术美感的建构是有差异的,但都有确认自己本质力量的要求,这就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确认的要求,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对艺术美感的多种理解与认识,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与互动,去挖掘、展示他们的本质力量,使他们的生命更富有意义。

合唱的教育行为过程大致分为选材、准备、讲解排练和演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无不体现着教育的互动性特征。

在合唱作品选材和准备上,教师选择什么作品以及如何备课,一方面体现着教师的审美观、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智慧展示,另一方面体现着教师了解学生的程度,包括对学生的社会环境、文化教养、成长经历、思想水平、艺术能力等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必须在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后,才能使合唱教育真正做到从学生的灵魂出发。可以说,教育互动性在合唱教育过程中的一开始就起着作用。

在讲解排练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充满感情、活力和个性的生命体,从各自的角度体验着充满思想、美感和智慧的合唱生活,感受着合唱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师与学生将赋予了生命意义的合唱教育在课堂上、排练场、课堂下相互交流碰撞,相互影响,并在学生的心灵上渗透,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体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而使师生感受到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精神世界的丰富。

合唱的演出是智慧的行为,合唱表演者有共同的创作目标和共同产生谐和之音的心灵要求。合唱通过良好的音质、敏锐的和声听觉与各声部的协作,充分展现师生生命感知互动达成共识所形成的新知成果。唱合唱、听合唱,等于心灵沟通。演出一方面使学生把经过选择了的和体验过的合唱作品呈现给听众,使听众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使听众体验到了学生的审美理想与审美价值取向,这种传播十分深远,影响面也十分广泛。另一方面学生从听众的掌声中,从听众的感人肺腑的评论中,都可以体验到合唱传播过程当中的传播者与听众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价值取向的相互影响。演出使学生不仅仅作为合唱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同时,也担当起自教和教人的社会角色,建构着社会责任感;演出使教师在传授合唱艺术中分享学生的理解,自身知识也得到丰富。

合唱教育所达到的师生的文化知识更新,共同提高、分享理解,使得生命活力多彩饱满,而这正是通过教育的互动性实现的。

三、合唱教育的生成发展性

合唱是运用多声思维、合理安排人声的艺术。合唱教育涵盖了音乐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如声乐知识、乐理、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以及文学、情感等。从形式上,合唱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把合唱技能与作品及教师个人心得结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熟练掌握。但是,不能为练唱而练唱,或机械地从词曲内容上体验其情感。事实上,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其艺术表现力将是僵硬的。教与学是将作品知识、教师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赋予了感悟认识和思想意识,学生通过自己的热情投入和参与深深地将自己所学所思印于脑海中,与自己的隐性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生成新的、发展性的知识。这表现在第一,教师对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和创作手法及情感意图给学生们做深层次的分析,充分展开作品思想内涵,这是生成发展性知识的生成点。其二,合唱艺术的真正魅力是情,合唱教育展开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不断更新和建构的过程,是作品情感、教师情感及师生互动产生新情感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挖掘教育资源、组合教育内容和体验生命意义的过程,是师生和学生之间调动各自才智和生活经验共同参与的生命互动过程,从而达到新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成与价值观的生成,并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良性循环和持久发展。其三,从情感中来,到情感中去,通过师生交往互动,充实了学生的生命内涵,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生成发展性知识与情感融入到学生的经验结构之中,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由此获得增长和发展,并持久根植于记忆中。

四、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体现实效

近年来,我一直潜心于普通高校的合唱教育。实践证明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的体现实效是明显的,这可从以下3个方面说明。

1.主客体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多向的和谐交往

充分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教学,课堂上、训练场上高水平的演唱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艺术追求,而是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人格魅力的影响,共同获得新知的满足,师生情感升华融为一体。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合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属于认知范畴,已经拓展到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健全与坚强的意志提升领域。这带来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关系的和谐,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的和谐交往水到渠成,各自体味着对方思想、感受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学生始终在心悦和创造中获得所需情感与知识的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

2.使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审美观合唱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实践手段提高审美理想的构建水平、评价能力和鉴别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鉴别美与丑,追求美,用美的精神净化心灵、高尚志趣、完善品格、启迪智慧、振奋精神……从而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近几年,实施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教学,使我的学生重新认识了合唱,使他们发现了合唱的内涵,每年选课人数大增。学习以后,他们已经自觉拒绝流行音乐中的一些反审美的东西。他们在自觉地建构着自己的审美观。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挖掘他们的潜力,积极鼓励他们在追求美的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微小的进步。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去建构自己的审美观,去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去诠释最美的生活。

3.具体成果体现

2002年我在全校范围内开出了《声乐与合唱》课程,由于采用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理解与表现作品的能力,进步快效果明显。同学们在给我的来信中写到:“我们看上去都是一些极其普通的学生,通过上你的课,我们开启了心灵的另一扇窗户,我们体验到了合唱从最初的粗线条经过不断润色最终完美的过程。这个完美的过程是由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达到的。”展现合唱教育中的生命化属性应用于合唱团,使我校自2001年建立合唱团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北京市高校的一流队伍中,其团员已经成为我校各院系的艺术中坚力量。合唱团不定期演出、比赛,同时也参加社会公益演出,也经常与兄弟院校做艺术交流,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我校合唱团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首届艺术展演活动,并获得一等奖。这个奖项是和许多有特长生、有多年合唱团历史的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而获得的,但我校的合唱教学理念不是围绕比赛,而是立足于使青年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在大学的学习中充分展示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教育评论》2003.2。

2.李家成《论师生交往的个体生命价值》,《集美大学学报》2002.3。

3.陈旭远、孟丽波《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教育研究》2004.4。

合唱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牛”班的来历;“牛倌”的体会;“牛”班的春天

鉴于童声合唱团“阴盛阳衰”的状况,男女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教育不平衡的现状,为吸引男孩子接受合唱艺术教育,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的启发下,在我不安于现状、胆大妄为冲动下,在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多年排练童声合唱的基础上。我决定从头再来,组建一支全新的合唱社团――男童合唱团。

多年来,我所排练的以女声为主的合唱一直在本区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一曲《赶街歌》、一曲《山童》让人难忘。而要训练出一支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具有一定水平的男童合唱队伍,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就需要自己做一名有心的、敢于创新的教师。

短短的两年,我在男童合唱训练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谈不上经验丰富,只能说有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最主要的是让我、我的孩子们、全校师生们看到了我们“牛”班的春天。

一、“牛”班的来历――我们属牛,我们就牛

在训练时,为了激励男孩子合唱的积极性,每周除了练声、练歌曲外,我还安排童声合唱欣赏,比如,有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现场录像、全国儿童合唱大赛等。一次,当孩子们听我讲《放牛班的春天》电影概况及我校为何组建男童合唱团,并欣赏完影片中的主题曲Vois sur ton chemin后,孩子们说:“老师,他们是放牛班,我们可比他们强多、牛多了,而且我们中很多都属牛,那我们就是‘牛’班了。”我说:“你们既是小牛犊,那我就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牛倌。”就这样,从此我校就有了这么个“牛”班,而我自然就成了“牛倌”。

二、“牛倌”的体会――“爱”字当头,动力无穷

“爱”让我这个“牛倌”体会到超凡的动力和创造力。我拥有了“牛”班,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把“爱”传给“牛”班的每一个孩子。因为对孩子们的爱、对音乐的爱,全身心的投入,换来的是孩子们对我的爱,对这个集体的爱,对歌唱的爱。

1.因为“爱”“牛犊”们充满自信

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这里的每个孩子,歌唱方面在自己班级的男孩子中可能都比较出色,但此时,他面临的是很多各个班级的歌唱佼佼者,他会担心自己的能力。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中,需要逐步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我积极地去赞赏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适当地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常用“我相信你能行”“你的音色很美”“你的表现力很好”这样的语言。当指出孩子们的缺点时首先是肯定他们的优点。决不说“你精神状态不行”“你唱跑调了”之类的话,而是换一种说法,比如说:你唱得很好,假如再带上自豪的表情就更好了,这样歌声肯定更动听了;大家来当小鹦鹉,鹦鹉最擅长的就是学舌,现在来学学老师的,看谁学得最像;你的音乐感觉很好,要是在某处做一个小小的调整就锦上添花了……同时,让每一个合唱队员都要学会去尊重和赞赏他人,使每个孩子都被别人看到优点、看到别人的优点,使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孩子在我们“牛”班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真切感受到“我能行”。

在训练的过程中,孩子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意外是难免的:身体偶尔不舒服的,休息时玩着玩着吵起来了,训练时站累了无精打采的,演唱中多次引导没进步的……这时需要多一些宽容,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信任,多给孩子一点快乐。有时就一句:嗯,不许再唱了,好好休息,养好身体,这是命令;“小牛犊们”,大家什么都可以牛,脾气可不能牛;啊呀,进步太慢了,怎么“小牛”拖破车了,“牛倌”要生气了,要挥牛鞭了;我们这群“牛”就是与众不同,对“牛”弹琴“牛”就懂……精心呵护孩子的自尊。

合唱训练的确是件苦差事,成效也不是马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说实话合唱团孩子们的歌唱基础:识谱能力、节奏感、听音能力、协调能力、表现力等跟女孩子是有一定差距的,他们的点滴进步需要我和孩子们互相做出加倍的努力。识谱连唱名都认不来、后半拍起拍的学唱愣是教不会、单声部的音准都难把握住、好表现导致声音不统一……但我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有所不满的表现,相反,总是满腔热情,以积极的状态正面影响孩子。孩子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只要自己认真学,有老师在,合唱难不倒咱,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

2.因为“爱”,“牛犊”们爱上合唱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我们就儿童实际唱歌的情形来观察,好像唱歌的技术是次要的,而从内心而歌的精神活动是第一要义。”

歌唱是一门艺术,能够让孩子们爱歌唱同样是一门艺术。我们“牛”班51个男孩,其中不乏意志力差、品行不佳的学生。平时每天一小时的训练,在排练演出节目期间,更是每天早晚训练,孩子们相当辛苦。令我感动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请假,甚至带病坚持。有时因为特殊原因暂停训练,孩子们会主动询问什么时候再训练。别人问我是如何培养出这样一个积极性高涨的合唱团的,我的答案就是――爱。爱孩子,爱合唱,我才全身心的投入,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想学、爱学、学好,让孩子们觉得每一次的排练都很快乐,每次来排练时,都有着强烈的歌唱欲望,体会到唱歌的欢乐。

比如,发声练习,每天“mi、mi、ma、ma”的练习孩子们会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寻思如何激发兴趣,创造性地想到自编针对性强的练习曲,比如:“1. 23. 4|5-||5. 43. 2|1-||你去干什么?我去练唱歌;你到哪里去?我去音乐室。”诸如此类的问答式练习,让学生觉得很有趣,积极性高涨了,当然也就容易达到练声的效果。有时让孩子自己编练声曲,或者以教师给出的练习曲为基础加以音高、节奏改变的创编,练声效果出奇的好。

合唱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很多演唱技巧看不见摸不着,完全依靠歌唱者的感觉来维系内外听觉的平衡,太专业的术语学生听不懂也不爱听。因此,教学中一直寻求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现场的示范。如,学习“顿音的唱法”时,先给学生讲段笑话,引发他们大笑,然后找到歌唱的感觉。学习缓吸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双手自然平放在腹部,做熟睡时的样子,想象熟睡时的状况,让他们感受体会自身均匀式的呼吸。学习急吸时指导孩子们用吓一跳、惊喜、惊讶的表情进行表现。使抽象的知识通俗易懂,感到学唱歌并不难。

合唱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合唱;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13-01

合唱艺术有着经久不衰的历史,是一种人声群体歌唱的艺术形式,它通过集体演唱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刻画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的魅力是不可忽视的。

合唱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合唱是寻求共性的演唱形式,由于其独特的组织和表现方式,赋予了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

现在的高职生烫着韩式发型,身穿牛仔裤、插着耳机听着嘻哈音乐漠然走过街头已渐成潮流。在这样张扬个性的氛围中,以革命历史为主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触动作用已不似往昔。

合唱艺术是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演唱一部优秀的合唱歌曲,可以使我们重温创业历史、感受革命激情、点燃奋斗热情,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

合唱教学对培养高职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它可以通过中外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和演唱,使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技能技巧,建立学生的多声部音乐感知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陶治情操,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素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锻炼团队意识的作用

当今的高职生大多是90后,他们崇尚自我,推崇个性,追求独特,大多缺乏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懂交往,这将对他们融入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阻力。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合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集体协作的艺术活动。一个合唱队不能依靠某个音乐家的“天籁之音”来营造良好的音乐效果,而是靠每位参与者的“齐心协力”打造出来的,只有每个队员的声调、感情都到位且整齐了,才能把歌曲中的感情和美好意境通过雄浑的旋律传达给每位听众。因此,合唱是最能培养人的集体荣誉感,在合唱团队中,某一个人失误就意味着合唱队集体失误,队员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往往决定着整个合唱的成功与否。由此可见,合唱对高职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的作用

高职生的音乐知识的不足,审美情趣和艺术涵养相对欠缺,这与我国中学阶段对审美教育不重视有关。而合唱艺术本身就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审美能力,它既能使学生通过合唱得到技巧方面的训练,也可以通过有词有曲的合唱表演,使学生更直接感受作品所要表现的内涵,促进自我情感的抒发,达到美的享受。它独特的审美听觉感、观感、以及其多声部的组合,多层次的声音结构发挥着人类最美妙、最和谐的音乐潜能。

合唱内含的人声、形态、和谐、情态、意态、风格等丰富的美,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高职生通过体验合唱艺术本身美的韵味,使自身审美感官的敏捷性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发现美、认识美、鉴别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在演唱合唱曲《茉莉花》的时候,学生通过学习和体会合唱作品,能感受到合唱艺术中语言、音乐、节奏、情绪、内涵整体结合的相互关系,体会其交相辉映的美感。合唱,能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升华,审美心理得到锻炼。

四、培养学生自信心、自制力和坚韧性的作用

高职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对高职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充分。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绪体验消极。

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要求队员之间互相配合。它给自卑孤僻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其他同学频繁接触的机会,在这种频繁接触中学生就会变得渐渐开朗活泼。此外,合唱教学中会经常创造一些让学生上台演出的机会,这些演出经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增加自我认同感。

合唱排练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针对演唱中的不足往往需要反复改正、磨合,这就要求合唱团员必须有长久的意志忍受生理机体上的疲劳。日常训练中的磨练,能培养合唱团员为集体目标而努力的高度自制力、自我约束力和坚韧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