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8篇

时间:2023-03-02 15:01:30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地理 高中学生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0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挑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把握好重点知识的学习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有了进一步增加,对学生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能够使学生有效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的方法越来越多,本人认为学生首先能够有效的把握重c知识,这样不管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或者考试,都会产生重要意义,当然,部分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哪些知识点较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当然,重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劳永逸,学生应该在日常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反复对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应用,这样才能更加扎实的掌握重点知识。为了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找出高考中考点知识的题目,不仅让学生明白重点知识在高考中是如何考查的,还要让学生明白学好重点知识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好重点知识的激情。

二、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要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高度重视,所谓难点知识,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的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难点知识并没有定论,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一样,一些对部分学生是难点知识,但是对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不是难点,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掌握难点知识过程中的灵活性。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难点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进行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得以解决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当然,如果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就要及时请教老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难点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以免省略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如果能够有效的掌握难点问题,就扫除了地理学习中的障碍,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信心更加十足。

三、善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进行人文地理的学习,而且要进行自然地理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如果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与应用知识点,也会产生很大的帮助。那么在实际的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呢?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之一,就是学生针对学习的知识点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板块的过程中,由于要学习不同地区的气候、人文风情等,学生大脑中往往会出现一团浆糊的情况,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线索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那么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即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当然,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而言,学生在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四、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上文已经提到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知识点的学习,较多的知识点不仅会使学生出现混淆的情况,而且学生也容易遗忘,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习,那么,即使课堂上能够听懂教师讲解的所有知识点,也难以扎实的掌握知识点。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高中学生在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新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应该每天抽出一段课余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点复习,学生要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如果已经全面掌握,继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如果存在知识盲区,及时补救。2.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学生不仅要复习新学习的知识点,还要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学生在复习以往学习的知识点时,要提升复习的规律性,这样才能使复习活动按部就班的开展,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五、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多媒体;总结观察

一、回归教材,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成绩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教材是学生第一个强而有力的武器,面对物理总复习的临近,我们应该回归课本,在课本中,通过寻找例题、解答例题,来完善自己解答题目的步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我看来,学生只有通过回归课本,强化训练,才能够窥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充实自己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动力。例如,学生在复习到加速度这一小节时,忘记了加速度的计算以及加速度的原理。那么学生可以通过对书本的解读,来看课本中的实验,补充自己遗漏的知识点,促进自己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完善自己。

书籍是学生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让学生不断地强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回归课本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通过强化训练提升物理成绩

在总复习过程中,强化训练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训练,第一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的纰漏,没有复习到位的地方,以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不断地完善。第二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考试观念,让学生形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试题目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把握好时间,从而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第三是为了让学生适应题型,把每一次小的考试当做是大型考试,那么在最后的考试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逐渐提升,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加强。

在总复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应试能力,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是应试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在考试中寻找做题的感觉,才会让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提升,从而让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模式提升总复习的质量

物理的复习是一个白热化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物理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模式,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遇到一些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查询网络平台来解决,一方面促进学生成绩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地强化知识点和巩固我们的知识平台。教师在总复习中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进行讲解。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地强化和巩固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时,现代化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不断地增强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自身的成绩,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在物理总复习中要注重网络的合理使用,让学生有信心进行复习,对知识点不断地进行巩固,增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成长。

四、注重总结,善于观察,有效地提高成绩

在进行物理复习中,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成绩的提高,而是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学生自己能够做出总结,把知识难点疑点进行充分的总结。在每一次考试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考试的试卷进行试后反思,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哪些是自己粗心丢失分的,这些都应该进行总结,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

在物理复习中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对一份试卷能够进行很好的把握。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把握知识点外,还应该进行分类,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不断的强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很好地把握,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复习物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强而有力的引导,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掌握知识点,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地强化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进行高中物理总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掌握复习的方式方法,回归教材,通过教材掌握知识点。强化训练,通过训练来促进知识点的考查,这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仅要较好地掌握知识的难点疑点,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复习方法。物理的复习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就会发现,物理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化知识点并且进行总结的过程。只有选择好的方式才会让知识点根深蒂固,才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

[2]余远奕.三评四讲五为主浅议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讲评课的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12).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引图向导 迁移贯通 规律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5-01

题记:教育就是启迪人的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承担。

作为青年教师,每一次的备考对我来说都是一次积累和突破,怎样使课堂更加高效?考试更出成绩呢?我选择了“基于图像化的小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地理小高考、高考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每个专题复习中,应该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尤其要结合地理图表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绘图、用图、析图的能力。如何用图来进行地理专题复习呢?我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分三个板块:“引图向导”、“迁移贯通”、“规律总结”。就是根据教材原型(原生态图),深挖问题,再结合常考变式图,从中寻找共性、特点,最后规律总结,达到提升的目的。下面就谈一谈与之相呼应的一节不一定成熟的课堂案例,以气压带风带为例。

第一板块我是这样处理的:利用三张气压带风带的原生态图,引图向导,首先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原生态图,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全球近地面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几个风带?

2.气压带风带在各纬度是如何分布的?

3.各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什么?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给学生留出时间,去回忆、去思考、去查资料、去小范围的讨论、去画一画,先由学生动手构建气压带、风带形成和分布示意图,随后找位程度稍好的学生将画好的图投影展示,对照自己所画的尝试说出三圈环流的运动过程。

让学生观察气压带风带图,问学生: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如黑板所画是固定不动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引出第二张图,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静态图,并邀请学生到电脑前操作动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动静结合,总结归纳: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大致10°(并提升为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夏季移向高纬度,冬季移向低纬度),最后一问设计了一个“找错误”环节,比比谁找的快达到图与图之间的融会贯通,既加深了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下来出示第三张原生态“气压带风带的破坏示意图”,提出4个问题:

1.原图3和原图1、2矛盾吗?

2.有什么矛盾?(气压带在北半球分布出现了什么情况?)

3.出现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气压中心?)

4.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何区别?

最终由问题引申出想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板块“迁移贯通”:对于本节内容,侧重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位置,移动规律及其对天气、气候等相关地理要素的影响等,所涉及的考点,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考试试题主要借助不同的图像系统,这里可以选取常考的变式图,通过对同类试题的类聚,通过对常考试题的组团化和量化研究,通过对试题的技术性肢解,在类剧聚中发现地理高频考点命题的共,并加以总结归纳,透过试题本身,会发现考试命题中知识有集聚的特点,发现命题中知识迁移的轨迹,发现命题中知节点的所在,关注地理试题陷阱常设之处,关注地理命题敏感之处,关注地理知识常考常错之处,从而达到以四两之力而拨千斤之重的效果。

最后的板块是“规律总结”:就是把具体的考点层层梳理、分析、归纳,并警示误区。以气压带风带为例,我做了如下规律总结:

1.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经常出现,综合题往往占较大分值;信息呈现多以局部切片图、剖面图、俯视图、沿经纬线方向变式图、因素叠加图、文字材料形式出现。

2.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侧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对降水、对气候、对洋流等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影响的运用能力,体现了小高考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重视,可见小高考总体难度不大 这类题目在判断相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时,尽量将新图信息迁移到原图上对应位置;找准重要纬线,如0°、30°、60°附近的气压带信息,只有在原图中有利于推理记忆。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4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 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5

1.主动思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课程都逃不了思考这个关卡。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个人思考是少不了的,对课程的思考、对内容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都是学习高中地理的思考方向。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才能把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从自己出发,去努力地理解和记忆高中的地理,也才能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2.主动总结

思考之后,便是总结。而高中地理的总结又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总结既是对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又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在总结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总结中才能看到自己是否真正地学到了知识。高中地理既是社会科学的延伸,又是自然科学的补充,只有在总结中才能使自己在思维上的想象有了载体,也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在学习后更加具体、更加直观。

二、方法篇

1.文理区分

高中地理由于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汇点,所以它有自身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文理交融,也就是具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性。人教版的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也就是必修一,其中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些属于理科内容。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应该用理科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按照理科的学习方法去练习,以便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的融合与记忆。在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也就是高中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些属于文科内容,在没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有了自己观点和认识之后以记忆为主,把握书本知识的脉络和走向,以达到在学习中记忆,做到轻松地学习高中地理知识。

2.实际与理论结合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同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高中地理在某些方面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众所周知,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有其一定的路线与规则,地理的学习也不外乎其中,首先便是眼睛直观地看到某种现象,进而寻找现象的起因再进行分析,最后就是验证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进而推广展开。高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地理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地理学习中要联系实际,努力地将其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我们所学的地理非常实用而且非常有趣。在拥有学习兴趣之后,我们难道还怕学不好具有生活气息的高中地理吗?

3.图与文的结合

何为地理?那就是“地”和“理”。“地”就必有图,而图是高中地理学习必有的一个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学习高中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能够运用图来完成“理”,是一个很重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学习的手段。以图来记忆和认识高中地理知识是现在看来最准确和最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极其杂乱,但这些知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其相应的图来解析。所以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做到看书和看图相结合,做到由知识点能想起图,由图能够联想到知识,从而达到图文结合的目的,能够认识和理解以及掌握记忆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以及地理规律和原理。

4.知识结构的融合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6

关键词:讲究方法;提高效率;注重基础;面向全体

如何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高中数学总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深化并运用数学基本思想与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观念。所以在总复习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考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摆在高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如何组织好高三数学总复习呢?本人结合近几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立足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知识基础。在总复习开始前,立足学生实际,认真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计划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分析;(2)总复习原则、措施和指导思想;(3)总复习的时间、内容安排、复习形式、具体做法和明确具体目的的要求;(4)复习资料的精选和使用、确定复习重点;(5)总复习的奋斗目标“选优提差”的对象、措施和具体办法等几个方面,做到师生心中有数、条理清楚,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总复习。

二、讲究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1.精选和确定复习资料,系统归纳,分门别类地进行总复习。

以课本复习为主,适当精选各地历年考题,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归纳,注重纵横联系,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按知识结构分门别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的总复习。目的在于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使学生平时学到的局部、分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总复习阶段,复习过程采用“概念——范例——复习练习——测验小结”的形式,精讲、系统、训练结合,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点化和提高,基础知识重点复习。如代数部分的数式运算、函数图象与性质、几何部分的圆柱,圆锥,圆台,球,棱柱,棱锥等。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尽量顾及到各种题型的训练及几何、代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这是教师必须紧紧把握的教学环节。抓住知识点,认真备好课堂结构和复习方法,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加强辅导,全面提高

总复习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复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保证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下,去实现对优秀生的培养。

1.面向学困生,实行“低起点、宽要求、多激励”的课堂复习教学方法。因为学困生基础差,所以教学的起点必须低,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上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复习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知识障碍,对这一部分学生要宽要求、多激励,让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使他们及时获得帮助,受到激励,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要特别注重中等学生成绩的大幅度提高。这些学生是整个复习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难以建立知识框架,题目会做,但一做就错,粗心马虎。因此对这些学生的要求要严格,解题过程要严密、细心,使这些学生不因此而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

3.应注重优秀生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到思考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情况,在推理论证时做到理由充分,言必有据,逻辑严格可靠,条理层次清楚,结论完全正确。

四、调整心态,培养素质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7

一、强化考纲学习,落实复习目标

地理考纲是高三地理复习的方向标。复习的导向准确,对提高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考纲时,应该详细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考纲对地理知识范围的详细要求。(2)考纲对地理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3)考纲中有关知识、能力、题型、命题指导思想等的变化及其趋势。(4)考纲中的试题范例及其所蕴涵的考纲精神。明确了复习目标,学生在复习中要多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考纲规定了哪些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自己复习时是否有遗漏。(2)想一想自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该如何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3)自己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看看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答题规范、考试心理、应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如果对自身水平有了准确了解,并能够明确考纲的目标要求和命题原则,在复习时就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下一些盲目复习的状况:(1)复习时求难求偏。不注意夯实基础和不重视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复习效果当然不是很理想。(2)停留于对知识掌握。一些学生在复习时只满足于对知识的熟悉和掌握,而很少去顾及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少去宏观把握知识系统,因而知识没有结构化,思维能力显得薄弱,从而在知识应用过程中,思维难以顺利开展,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就只能望“题”兴叹了。(3)忽视地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些同学重视知识的全面复习,但对地理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不重视,这也反映出学生对考纲的命题指导思想领会不够,对历年的高考试题特点了解不够,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便明确高考要求,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把考纲中的能力要求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

二、建立知识联系,完善知识结构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熟悉教材,把教材背熟就足够了,其实这正是复习低效的重要原因。根据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地理试题非常重视对地理事物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考查,尤其重视对知识因果联系、逻辑关系的考查,为此要使复习有成效,在复习时完全可以不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进行,可以突破知识的原有结构,按照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变换思维视角,借助“区域地图、地理简图、热点问题、典型试题、重点专题、思维难点”等方式和途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类。如日照图的判读、时区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计算、气候类型图的判读、根据经纬网判断经纬度位置、比例尺的换算、地球上方向的判定、常见图例的判读、等值线类地图的判读、世界典型区域等既是地理的基本技能,又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地理的重要考点。从试题的要求来看,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理性,因此必然成为学生的思维难点,在复习时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归类,并通过抽象归纳和知识的网络化,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目的。再如,根据高考试题特点和考纲的能力要求,可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几个综合专题: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调水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通过这种重组教材内容的专题复习方式,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从而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也就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注重方法总结,畅通思维程序

在复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的一些得失,尤其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很少进行及时纠正,因而往往在面对新情境、新设问的试题时难以做到应对自如。因此,平时复习要善于总结“地理原理和规律、各类地理试题”的思维规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如高一地理中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陆地资源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交通运输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等,这些内容都涉及“解决措施”,而对于其思维方法或思维程序可总结为“工程、生物、管理、技术”四个方面。如关于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就可遵循以下程序来思考:(1)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2)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节约用水(利用经济手段,如提高水价),防止和治理水污染。(3)技术措施。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等。当然,在复习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总结。如对于综合题类思维方法可以细化为“意义类、区位类、影响因素类、区域类、图像类”,再进行各类的方法总结。进行这种有意识的思维流程和解题方法的提炼和总结,不但能够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为学生的灵活解题奠定基础。

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篇8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课标和考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各章节生成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共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混淆?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去建构、认知,而不是教师简单地越俎代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导学生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然后进行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础。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主观题,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失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能熟练掌握造成的。因此,在政治总复习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

二、把握重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选准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关键,突破重点和难点,是知识结构的枢纽,是学生认识教材的核心内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因为这部分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国内外重大时政是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考生在全面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相联系,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当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必考点和新增加的考点是政治总复习的又一个重点。对重点内容要把握其内涵与要领并能够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指南,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全面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往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