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交通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3:04

交通英语论文

交通英语论文篇1

工学结合 跨文化商务交际 能力培养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商务英语教育新模式,建设商务英语教育课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9)中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和实践教学。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要求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要具备“语言+职业能力”。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经被视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但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很多教师仍存在误区和疑问。

(1)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忽视了高职商务专业特点。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涉及的跨文化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忽视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情况。

(3)将跨文化商务沟通内容简单等同于目的语国家概况和其他普通文化,忽视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

此次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常见操作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语言学理论

1.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交际教学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成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2.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

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人之间的交流,由跨文化问题、沟通和商务三个变量组合而成,商务作为单一的变量,是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而跨文化交际却把商务当作例子进行研究。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从培养有效跨文化商务英语交际人才出发,依据当今所盛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新模式的内涵,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营造职场环境和进行有效商务交际等方法,对2010级和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216名学生进行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模拟商务情境,结合案例教学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小组,组成具有代表性文化的跨国公司,并担任公司职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公司组成人员要在案例提供的背景材料基础上解决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在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各个公司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案例分析讨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案例展示

各公司做好课前的案例准备工作。授课中,由各公司负责人轮流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组员可提出建议,各公司可以提出异议,并可把这些建议、异议在黑板上或用投影表现出来。学生描述要清楚、简洁和连贯,不要用长句。然后,各公司开始准备他们的小组讨论报告。

(2)做讨论报告

各公司报告讨论结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每个公司一一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同时,学生要详细地做笔记,为下一步公司讨论做好准备;还要把本公司考虑不周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个阶段是交流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各职员平等地分享公司的报告时间,共同参与。

(3)班级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综合各个公司的讨论情况,写出问题解决的详细报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交际能力。

2.开展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和竞赛评比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大连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为载体,深化‘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精神,国际商务语言系举办了“秀口语技能,展职业风采”为主题的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在比赛中需要提交模拟商业计划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公司展示。

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了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在商务情境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可以利用多样的学习材料,通过模块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例如,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上,对Entertaining Your Clients一课的讲解,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如何维系业务关系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people will probably become the clients of your company/enterprise?What preparatory work should be made before entertaining clients?What do you care most when choosing a restaurant to entertain your valuable clients?接着用PPT展示了几种维系业务关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其中的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在各个模拟公司中进行演练,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教师点评,实现多元评估,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研究填补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改革空白,具有现实可行性。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始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应平行展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增长和素质提高的长期过程。在此,笔者希望和各位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同仁共同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王宪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4,(6).

[4]吴柏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

交通英语论文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西文化导入;交际能力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大学生(在本文特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弱。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在各个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有声的语言。人类交流是通过听和读来获取信息,通过说和写来传递信息。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读、写的能力,更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与人之间谈话交流的内容总离不开文化信息,人们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笔者认为,以英语为载体的大量文化信息的摄入是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之一,中西文化导入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语言能力相对薄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处事的能力,即指语言知识和使用语法的技能和技巧,语法知识是源,并非是一种本身就存在的智力结构的抽象认知状态,语法知识的使用才是关键的问题,它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Jonhson认为,语言能力就是语法能力,语言教师必须保证他的学生既能灵活地运用语言结构又能得体地使用语言。然而,目前大学生的语言能力比较薄弱。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量,语法能力不够,理解和组织句子的能力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口头交际时运用恰当准确的词汇和语法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

2.语用能力发展缓慢。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以简化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目前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时,还不能正确领会某些具体情境中的语言,不能够正确运用得体的、适合一定语境的语言进行有效交际。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缓慢滞后,他们对西方社会文化习俗知之甚少,口头表达离连贯、得体的标准相差甚远。

3.交际能力比较欠缺。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比较欠缺。表现在发音不规范,词汇语法运用不恰当,甚至错误;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得体;语篇能力有限,语言不连贯、不流畅,不能明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策略能力相当欠缺。一方面,大学生对英语语言掌握不够;另一方面,他们对英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了解很有限。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相对欠缺,这是语言问题。从本质上看,它又是文化问题,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或文化内容了解有限,摄入太少。因此,当他们以口语形式输出语言时会比较困难,语言显得不连贯流畅、不规范得体,表达内容贫乏。要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就需要让大学生摄入大量的文化信息内容,并在口语训练中将它们内化为口语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生成,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作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人类群体的整个生活状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有时文化也指文明。

语言学家R.Lado指出:“人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J.R.Gladstone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W.H.Goodenough这样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织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从文化教学角度来看,文化主要由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指学科性取向型(或称自然型),即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的学科概括所形成的常规关系。后者是指人类学取向型(或称创造型),即人们生存发展的方式,以及与这一方式相联系而形成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约定、社会习俗、民族风情、文化活动等所表现出的常规关系。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必须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能力。

2.英语已成为国际语言。在当今世界,英语越来越多地承担着国际性语言的作用。就使用英语的范围而言,大约有3.8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或当地语言,他们处于英语使用范围的核心圈。核心圈外约有3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如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在这些国家,英语被当作官方语言。在更的国家里,大约有10亿人在学英语,如中国、日本等国。在这些国家,英语被当作外语来学习。当今,英语无疑是一门强势语言,是在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成为一种名符其实的国际语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也在加快全球化。

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英国不应该仅仅属于英美文化。英国的国际化地位造就了英语的多元化,使英语拥有了多元的文化身份和广阔的跨文化的交际语境。从以英语为母语的角度看,英语的地域变体主要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和南非英语。另外,有许多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或第二语言,或外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亚洲有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日本英语和中国英语等。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是英语国家使用的英语跟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使用型的英语变体。

3.以英语为载体的中西文化的导入是培养大学生口语能力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通和信息交流手段日新月异,传统地域范围无形中在不断缩小,各民族、国家间的沟通、交往日益频繁。在进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时,会遇到一般或专业性话题,必然涉及到各种知识文化,这其中既有人类共有的知识文化信息,也有中西各自的文化背景信息。如果对这些知识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信息掌握不够,就无法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参与讨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就是培养他们用英语清楚表达个人思想观点、陈述事实事件、参与对话讨论的能力,也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知识文化交流、对话的能力。以英语为载体的大量文化信息的摄入是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关键之一,中西文化导入应该始终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这里有必要强调中国文化的导入,这既是为适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为了达到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中西文化导入除了教师引导下的文化信息输入外,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进行中西文化信息的语言输入,并在口语训练中将它们内化为口语交际能力。

三、英语口语教学的三个阶段

英语口语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潜口语期、口语能力建构期和口语策略发展期。中西文化导入应该始终贯穿于这三个阶段。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尤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创造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习活动,例如有明确的课堂训练目标,选择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器官输入语言文化信息,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语言材料,通过画面描述、复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专题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潜口语期。潜口语期是口语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以中西文化信息输入为主,采用各种不同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语感。Krashen、Terrel及Valerian Postovsky发现,在成人最初学习的4周里,较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沉浸在学习的氛围里,此阶段不必强求他们做过多的发言,而应该加强他们与目的语的接触,即给他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听、读、看和感受。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手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场景语言和相关文化知识。视频对话、图片、动画及电影片断能有效帮助学生展开英语语素、语法等诸方面的“头脑风暴”。教师可以就公式化表达法作强化训练,通过真实情景口语模拟训练、看图说话和复述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言素材,熟悉不同情景中一般的套话和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通过接触大量语言材料,通过多听、多练,就能够主动自觉地矫正发音,减少简单交际中的语法错误。

交通英语论文篇3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交通系统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76-03

一、引言

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反映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我国目前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进入中国学习的国际交流生、国际合作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因此培养能适应交通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学生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此,2011年以来,同济大学开展“全英语专业课程包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进行了包括交通系统理论、交通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道路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工程等8门课在内的全英语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包建设。

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交通系统理论》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对交通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模型、交通系统应用范畴内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该课程也是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基础课,旨在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推广应用到交通系统。考虑到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并且课程内容在国际知名大学交通主干课中均有所涉及,因此,在课程安排中专门设置了中、英文两个平行班授课,课程内容融合了国际上知名大学交通主干课的内容,包括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Traffic Engineering(CE 150)、MIT的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1.201J)、加州大学Davis分校的Optimization Deterministic and Design(ECI 153)。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学院有部分课程曾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但笔者发现双语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双语教学中往往采取教师课件用英语,讲授用中文的形式,则导致学生课堂上过分关注专业词汇的表达,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双语教学也不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我院目前也与美国、法国等高校合作进行双学位联合培养教学,无论是对去国外高校交换学习或继续深造的国内学生,还是未来课堂上的外国留学生,都不适合采取中文授课的方式。

二、《交通系统理论》全英语教学实践

(一)授课内容与教材

结合专业培养标准(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吸收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MIT,UC Berkeley,UC Davis等)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交通系统分析方法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基本交通流参数及交通流模型、交通系统供需分析、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交通系统评价、预测、优化、决策模型与方法等。

在教材选取中,采用国外经典教材作为主要课程教材,如Traffic flow fundamentals,Fundamentals of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Operation等。此外,结合国外重要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2010),重要研究报告等介绍相关内容的国外最新成果。

(二)教学团队

考虑到《交通系统理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除基本交通流理论之外,还涉及到很多非交通工程本身的知识,如系统预测、评价、决策等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考虑到教师研究特长、备课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我们认为仅安排一位教师全程授课会有较大的压力,且难以将所有部分内容讲授透彻,因此本次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团队教学的方法,安排三位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特长安排授课内容,组建全英文教学团队,三位教师授课学时数基本相当。

(三)教学方法

全英文课程中选课人数远远少于中文平行班,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因此,针对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教学团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大量的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

1.案例教学。主要采用描述型和解释型案例教学法,即给学生一个真实交通现象和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所学的交通系统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透过现象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出自身的分析和建议,或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中的排队分析方法时,使用国内某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项目技术报告,介绍排队论在高速公路收费车道设计中的应用;在v授交通系统状态分析中的时空图方法时,组织学生观察从美国下一代交通仿真系统(NGSIM)中获取的时空图,引导学生分析特定路段和时间范围内的交通流特征和驾驶行为,并从人、车、路和环境等角度诊断其交通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采取“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法。“学生当老师”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自由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学习,然后在课堂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并进行讨论。比如在讲授系统评价的常见方法――层析分析法时采取该方法,由学生自己设计例题,讲解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基本步骤,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该方法的关键点进行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网络教学。建立网上答疑的微信群组等,方便主讲老师、助教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作业与考核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过程考查,积极推进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课程通过作业、课程讨论、阶段测试和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成绩包括:课程讨论(含考勤)占10%,课后作业(5-6次)占30%,考试成绩占60%。在课程作业题的设计方面,减少单纯、直接练习单个知识点的课后作业题,而尽量多地设计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理论和方法)的课后作业题,以及设计针对学生课后自我阅读内容的作业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编程完成计算量较大的课后作业题,以及使用多种统计软件、绘图软件来绘制规范化的图表,从而多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交通系统基础理论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三、全英语教学之学生反馈

为了解学生是否选择全英文课程,以及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65名本科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其英语水平、是否选过全英文课程及原因,以及参加全英文课程的困难和收获等。现将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1.是否x择全英语课程及其原因。在被调查的65位学生中,有11位学生参加过全英文课程的学习。其中,想了解更多专业英语和提高英语水平是学生选择全英文课程的主要初衷,分别占63.64%和45.45%;其次为打算出国深造(占36.36%),以及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27.27%)。

另一方面,担心自身英文水平不足是学生放弃全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占65%)。通过对受访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CET-4,CET-6)的统计分析来看,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CET-4平均成绩为566分,标准差为57分,CET-6平均成绩为533分,标准差为50分;而未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CET-4平均成绩为550分,标准差为48分,CET-6平均成绩为491分,标准差为68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是否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在CET-4成绩上并无显著差异(P=0.436),但在CET-6成绩上,选择全英文课程的学生显著优于未选择全英文课程的(P=0.036)。此外,还有25%的学生认为参与全英语课程没有必要,或者认为中文课程更利于理解。

2.学生在全英语教学的困难与收获。调查显示,有18%的学生认为全英文课程完全没有困难,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词汇缺乏(73%),课外文献阅读存在困难(35%),不如中文平行班学的扎实(18%),以及少数同学认为课堂听课与英文答题存在一定的困难(各占9%)。而从学生的收获上来看,通过全英语教学学到了更多的专业词汇(82%),认为对其出国深造有所帮助(36%),以及更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27%)。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有55%的学生认为全英语教学采取了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可以和老师在课堂内外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四、对全英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对象

从长远角度出发,全英语教学是为了满足留学生教学的需求,而现阶段面向中国学生时,应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因为全英文小班化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和深度学习,同时在本科阶段开始训练学生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这对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科研习惯的养成将大有裨益。因此,建议在学生选课阶段对课程的特点向学生予以说明,以吸引真正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减少学生担心英语水平不足的畏难情绪。

(二)教学内容设计

相比于中文教学,全英语教学效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语言表达的制约,如果采取和中文平行班完全一样的内容,往往师生都会有“赶进度”的感觉,因此全英文教学需要凝练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将更多的一般性知识留给学生课外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以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效果。比如在讲授交通系统评价、预测、优化等内容时,由于涉及到很多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的一般性知识,以及很多非交通专业的术语,如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如在课堂上用英语解释相关名词术语可能会占用大量时间,因此可先在课前向学生分发相关资料,或请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基本原理后,课堂上由教师结合案例介绍上述方法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则可以更好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拘泥于英语本身。

(三)教学方法

全英文教学需要“重知识,轻语言”,也就是说绝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专业词汇,更重要是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尽可能采取连续完整的英文表达,以保证思维和逻辑上的连续性。这一点也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全英语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要时也应为全英语教学团队提供相应的语言和教学法培训。同时,应尽可能发扬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采取启发式教学,进行更多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隋铭皓,盛力,高乃云.基于开展《给水排水工程概论》全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122-124.

[2]辛飞飞,吴娇蓉,王晓博.“交通工程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试点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205-206.

交通英语论文篇4

对于语境理论国内外的语言学者都有相应的论述,对于语境的定义和分类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我国比较通用的语境定义是,语境是语言交流所存在和以来的环境,比较通用的语境分类方法,是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其中,文化语境,指的是语言当中有些词汇或语句仅仅依靠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并不能够理解它的含义,而需要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境有着很多的功能,了解语境的相关功能,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语句的意思和含义,对于交流和沟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境最基本的功能是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制约功能即对语言中的词汇和语句的理解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产生歧义和语义模糊的情况,保证交流的通畅和语言的准确性。解释功能,即语境能够为语言交流双方提供有效的提示和帮助,让交流双方能够根据语境信息对语言进行推理和思辨,进而明白语言传达的主要内容,帮助交流双方实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要想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就应当充分了解语境理论,尤其需要掌握文化语境的概念和作用。文化语境指言语双方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在同一语言社团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理解其在语篇中的含义。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除了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之外,还会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一个国家的语言通常会将该国家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思维模式融入到语言当中,使得该语言承载着全部的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要想学好一种语言,除了掌握语言的构造和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该语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只有充分了解文化内涵,才能够消除语言之间的文化鸿沟,实现语言的熟练运用,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交际技能。语言学习应当在文化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更应当重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交际方式、宗教历史等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3运用语境理论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3.1发掘并运用文化语境因素进行英语教学

要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掘并运用文化语境因素。教师在平时应当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拥有较强的中西文化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并给学生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拥有相关概念,并主动进行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性和趣味性的文章,也可将英美国家的文学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充分融和在到课文素材中,将文化内容充分融入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当中,让学生在英语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加深文化印象,学生既能够在听到英语语言时发现相应的文化因素,还能够辨别出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语义的变化,更加准确地理解听到的语言信息,能够在说、读和写的时候牢记文化语境的要素,在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上都能够充分认同英语国家的文化。

3.2创建文化语境,实现文化的有效导入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适时创建文化语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文化语境,了解英美文化内涵。教师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收集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种方式不仅直接快速而直观,还能够改变传统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经典的《走遍美国》和BBC出品的相关纪录片,还有当前受欢迎的《生活大爆炸》等等,还有一些包括相关主题的影片。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英语的语言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实现文化的有效导入。

4结语

交通英语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运用能力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6]马玉梅.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

交通英语论文篇6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应用

1.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词汇,并把文本做了明确的分类,包括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强调了在对原作或者译文进行翻译时,要紧贴原文。而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主要强调对原文作者思维过程进行重现,比较重视翻译中的内容,并且利用短小的句子对原文的单词,短语等进行表述。而交际翻译理论恰恰相反,强调翻译的语域要与目标文本相一致,更加注重翻译效果,交际翻译理论在翻译上一般是以段落为基础的,把目的语作为翻译中心,比较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对翻译后的反应,主要是让读者能够读到真实客观的原文信息。彼得?纽马克认为,在翻译中,使用的方法是按照文本性质的不同进行选择的。在文本中,像小说,信件等文学文本,能够体现出作者和文本本身的,都属于表达型文本;而有些文本主要目的是要表述文本的内容和传递相关信息和知识,这类型的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这种类型的文本要求的内容和书写格式比较规范,大部分的领域都可以应用;呼唤型文本主要的目的在于得到读者相应的反馈,把读者和作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指南等属于呼唤型文本。彼得?纽马克认为,在表达型文本中,使用语义翻译比较合适,而交际翻译比较适合在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中使用。

2.商务英语翻译特点

2.1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变化速度较快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务英语已经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商务英语的词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涌现出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增加新事物的产生,而商务英语也要把这些新鲜的事物加入到其中,促使商务英语词汇变化更新速度加快。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后,出现了电子商务(E-business)、网上营销(onlinemarketing)等新词汇。同时,还有一些词汇根据其词义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得到新的词组,而表达的意思也就有所不同。如venturecapital,把venture和capital进行了组合,这个词组的意思是风险投资,代表风险性较大的投资。2.2商务英语的词汇和内容专业性较强商务英语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词汇专业性较强,使得商务英语中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都是和所在的行业息息相关,不能与普通的英语一样进行词语翻译。同时,商务英语在语言表达的要求上比较严格,要求用词必须准确,严谨。例如商务英语中FOB(freeonboard),FOB的意思是离岸价格,是指卖方在产地交货时候的货物价格。CIF(cost,insuranceandfreight)是指到岸价格,其中包含了货物的成本和运费等。这些词语都有其自身的含义,但是,由于应用环境和位置不同,其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2.3同一个词汇表达多种含义同一词汇表述多种含义,这种情况在商务英语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商务英语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中,正由于领域的不同,同一个单词在不同行业中所表达的含义也都是不同的。大大增加了一词多义的几率。例如“discount”这个单词,在不同语句中,就表现了不同的含义。句1:Youmaytaketheacceptedbilltoadiscountbankbeforethematurityifyouareinurgentneedofthemoney.(如果贵方急需这笔钱,你们可以把这个承兑了的汇票去贴现银行贴现。)这里的“discount”是“贴现”的意思。句2:Ifyouordermorethan100pieces,wewillofferyoua15%discount.(如果你方订货超过100件,我公司将给贵公司八五折优惠。)这里的“discount”是“优惠”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商务英语中非常常见。因此,在商务英语中,对单词和词组的使用和翻译必须要根据所在的环境进行翻译。

3.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适用性

3.1对各国家间的文化不对等现象进行合理的调整经济全球一体化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挑战。各个国家由于地域差异,导致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各国的文化;出现了不对等的现象。而交际翻译理论的目的就在于把原文的主旨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的出来,并实现翻译后的文意和原文本的文意相同,并让读者的感受和原作者达到同样的阅读效果,从而实现准确交际的目的。所以,在中西方民族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环境下,翻译人员要对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使用适当的语言,把各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等值的信息交流。在实际英语应用中,经常会出现同一个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兔子在我国代表了一种很可爱的动物,还有以兔子命名的“大白兔”奶糖,深受国民的喜爱。但是,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兔子并不是一种受欢迎的动物。它们能够破坏草原,与牛羊争夺食物,破坏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澳大利亚人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好的动物。在对中国“大白兔”奶糖品牌进行翻译时,不能直接译成“WhiteRabbit”,否则,会给此品牌带来很大的影响。3.2能够使译文与原文的语义进行信息对等交际翻译理论的观点中表述了翻译的目的在于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准确的传达,认为,翻译中所做的所有工作必须服务于整体译文的翻译效果。而商务英语翻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保持译文信息要与原文信息对等,实现信息的等值传递。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对部分特殊信息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环境,对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在现实的商务英语翻译中,有很多翻译者对词汇进行了直译,使翻译前词汇所表述的信息和翻译后所表述的信息不能等值,从而出现了很多错误。例如,我国很多“国家二级企业”被翻译成“StateSecond-classEnterprise”,而“Second-class”在英语中,具有质量下降的意思,既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也给企业的扩大和发展带来较坏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这个词语用“State-levelⅡEnterprise”来翻译,相对会好很多。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负责,防止类似事件出现,带来不好的影响。3.3要求用词必须准确,严谨由于商务英语是一项专业的技术活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用词严谨,准确,表面意义不仅要准确,同时在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也要准确的传达。如果在翻译中,出现了很多词语进行直译的现象,没有相应的商务知识做指导,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与原文意思相悖而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把白酒直接翻译成“whitewine”,从字面上来看,我们的翻译好像没有错误。但是在英语中,“wine”一般特指用水果为原料来酿造的酒,如applewine等。当“wine”前没有任何修饰语时,它的含义是指葡萄酒,从直面意思来看就是“白葡萄酒”的意思。这样就使单词和表述的含义有所差别,从而出现错误。

4.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用的方向

4.1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直译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一般分为直译,意译和转译三个部分。而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并没有否定语义翻译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地位,而交际翻译理论在直译中的应用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含义直译。含义直译是根据原来文本的语法内容和词汇结构进行直接翻译,其中不加入特殊的调整。在很多词语上,中西方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对词语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好学习,天天向上”,而对其进行直译翻译时为“Goodgoodstudy,daydayup”,这种直译翻译能够充分的表达出中西方的教育意识。而另一种直译为发音直译,顾名思义,就是英语中有一些词语可以通过发音来翻译成中文,并且这些词语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如“model”,可以直接被中文译为“模特”;“salon”可以直译为“沙龙”。这种翻译方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应用,简单易懂,很容易被双方国家所接受,同时又可以提供更好的交流意境,既有本国的语言韵味,也具有对方国家的语言风格,有利于双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的促成。4.2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意译应用通过理解原始文本的内在含义,进行内容的形象表达,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翻译方式是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意译方式。英语与汉语在很多表达方式上都是相似的。如对于某些事物或者动作使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表达,在英语中也经常会用到。如果遇见带有比喻等手法的英语,对其使用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就不能达到很好的翻译效果,也会阻碍双方的正常沟通和交流。如“Hewasbornwithasilverspooninhismouth”,对于这一句的直译可以翻译成为“他出生的时候嘴里含着银匙”。这句话很明显是不符合常理的。这种翻译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此句话的深层含义。而交际翻译理论的意译应用就可以把这句话利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联想,翻译,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事实上,可以含着银匙出生的人说明他从出生起就比较富有。在正常的表达中,出现发音或者表达不清楚的文本很正常,我们可以利用交际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使商务英语翻译达到更好的效果。4.3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转译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和意译的应用在运用和表述上相对简单,浅显易懂,而转译就需要翻译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文化知识积累,才能把原文的含义表述的淋漓尽致。转译不能单单通过字面或者比喻对原文进行翻译,而必须把原文中语句所描述的事物转换成另外一种事物,并做出更多的调整,来实现双方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相对于直译或者是意译而言,难度增加了很多。例如,中国的紫禁城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又名的旅游胜地,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对于紫禁城来说,在英语中被翻译成“ForbiddenCity”。这种翻译方式并不是直译的方法,因为其中的紫色没有被翻译出来。但它也不是意译,如果是意译,所表述的内容和文字的字面表述不应当有关联,而它恰恰是有关联的,所以说也不是意译。因此,这个翻译所采用的是转译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对紫禁城进行表述。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能够通过一个事物转换成另一个事物进行描述,也可以把静态和动态互转,最终来达到信息的传递和思想的感悟。

作者:张双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上海翻译,2013(01).

[2]盛卓立.电影名片的交际翻译特性和翻译方法———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谈起[J].惠州学院学报,2010(04).

[3]周彦君.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12(08).

[4]康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J].晋中学院学报,2013(05).

[5]王宗炎.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J].中国翻译,2011(01).

[6]廖英,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及翻译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5).

交通英语论文篇7

    一、商务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一切与商业相关的领域的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陛学科,基本上属于应用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叉不能脱离商务。其特点是:(1)以目的为导向;(2)以自我学习为中心;(3)真实语料2]。例如,bec商务英语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商务交往过程中运用的能力。商务交往主要包括建立和保持商务联络、谈论工作、制定与安排工作等,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2005年高等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还设置了真实的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经贸英语”、“商贸英语”、“商务英语”以及“外贸英语”等课程,培养既通晓外语又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有的院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另外,出版了一系列商务英语教材,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级商务英语教材,与其相关的商务英语考试和培训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国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英语教师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而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商务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的经验,教学中以翻译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商务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句义。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学习者初涉商务英语时所遇到的“既看不懂也记不住”的难题,然而课堂中缺少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难以帮助学生获得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未能体现“以目的为导向、以学生为自我学习中心”这一商务英语特点。因此,“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不断受到商务英语教学界的排斥。近年来,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以跨文化交际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成为可能。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英语+商务知识”的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够进行跨国商务活动了,而实际上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按照本国文化所表达的含义去行事,就会引起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商业活动的失败。正如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因此,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被视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商务英语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商务英语所面临的文化高度敏感的社交场景,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单是语言的传播者与研究者,还应兼具商业运作方面的知识,能观商海风云,能洞察世事人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研究、传授与语言的学习同等重要。在真实的商务交际环境中,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汉英双方文化的学习、了解与运用,并非靠一点指南,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一点外贸必备技术手册就能实现。在正规的商贸洽谈和日常商务活动中,其情景与任务等背景,决定了它所使用的风格和内容与其他环境中,如学术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特征不同。在商务交际环境中,商贸谈判与日常商务活动所涉及的言语内容和风格也截然不同。因此要研究商务英语交际环境中的语言特征,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含义,并从语言和它所承载的符号与意义等层面进行研究,剥离出语言上附加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等。

    (二)商务英语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语言行为,只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的一部分;其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交际行为,同样忠诚不二地传递着丰富的文化j。只有将语言体系与体语体系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跨文化的研究,不能遗漏这一文化特质。跨文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找出英语与汉化的异同,增加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前就应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预见并避免可能出现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在交际中创造双方共同接受的交际氛围,使商务英语交往和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提高商务交往的有效性。

    (三)跨文化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商务交际的语言与非语言特质,决定了商务英语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材编撰、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各环节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重视语言教学的规范,尤其是在商务背景下的规范表达。其次,要重视文化信息、社会环境的解释,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展开对非语言手段的信息,即体语系统的学习与探讨。

    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润滑剂,商务英语教学首先必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相关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英美法律和谈判”等课程,在文化渗透的同时进行知识渗透。其次,教学法上,单纯的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商务交际的需求,教师应当多渠道讲授商务文化,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商务网站、有声磁带、光盘、软件模拟等,都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商务信息和商务动态;通过观摩、探讨、表演模拟、案例分析、英语角和晚会等,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文化与语言环境;邀请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把商战实例与文化差异结合起来分析、探讨;在外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次,要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目前我国书市上的商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语言老化,练习单调,内容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获取了专业信息。授课可以采取全英语授课或中英文结合(双语)的方式。总之,商务英语的教学,必须将商务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新的优秀教材,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结果,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简单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如同其他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是与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egp)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不同。eg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重视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方面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境”这个主要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它所强调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可以被一体现,它所倡导的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用它来指导与构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助于教师圆满完成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观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多是各种信用证、承兑交单等术语,询盘、回盘的句型等语言交际的基本范式,较少系统地研究英语国家商务文化整体范式。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一般涉及普通的英语和基础商务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几本外贸英语本科教材,“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因缺乏真实或仿真的语言材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的自我控制。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职责,而是教师要全方位监控整个过程,及时给予纠

    正与引导。在商务模拟仿真情景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精心设计,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训练任务,讲明练习的要领。在模拟情境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要善于抓住要点,找准切人点,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对商务英语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握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向纵深,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切忌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要采用小组协作式的高效率学习模式,引入“同学评价”的形式,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成为一个细致耐心的“听众”——的“听众”和同学的“听众”,促进知识的合理建构。总之,教师熟练的外语表达,对商务案例的体悟,无疑会为学生提供一种对比,让学生能更为深刻地从另外的角度去巩固已学的商务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在模拟商务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交通英语论文篇8

关键词: 翻译理论;功能目的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翻译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关系

翻译理论是基于翻译的规律和性质,从大批杰出的翻译作品中由翻译研究者总结得出的总结翻译本质和原则的理论和方法。商务英语翻译所适用的理论为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了和商务英语翻译相关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所以,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可以将翻译理论作为一个指导的方向,用该理论来启蒙并提高他们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认识,通过向他们讲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本质来加深他们对其的理解,同时以此引导他们学会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翻译成策略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从课本的理论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又实用性的翻译技巧。当然,运用翻译理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将理论实践到日常的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可以翻译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本,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知识水平并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改善方法

2.1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一门还在不停发展和进步的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学科,而商务英语的翻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商务英语具有专业性、商业性等的特点,因此翻译者自身的文化基础、语言能力、文化交流意识和一定的价值观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商务英语的沟通效果以及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商务英语的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转换,也不是只依靠翻译的规则就能译出优秀的作品,这对译者自身是有一定要求的。

2.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善的方法

商务英语基于商务和语言两方面的专业用途的英语,将现代英语的功能与商务专业的交流结合在一起。相较于普通的英语,商务英语与其功能目的等方面有差异外,在词语用法、语法、篇章上与普通英语也有差别。同时,由于商务活动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商务英语的交际目的十分明确。考虑商务英语的各项特点,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时要多角度思考,保证翻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3功能目的论对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功能目的理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理论指导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翻译教学:实务与翻译》一书就是初步将功能目的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商务英语翻译的语用特征、文本类型和译文的用处决定着教学的内容侧重和方法的选择以及译文质量的评价准则,这也是为高校的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3.1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所有的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翻译理论也不例外。功能目的论指出,翻译后文本的质量评价不再是由教师的主管意见决定,正如“诗无达诂,译无定本”这句话,翻译其实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它的质量是取决于译文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要立足于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还要注意学生们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不仅只用于商务和语言的交流,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别。某种程度来说,商务交流是基于特定的语言进行的一种跨文化的沟通,一旦缺乏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整个交流活动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这也是预期目的无法实现。

3.2转换翻译教学模式,注重信息和交际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商务英语需要翻译的文本大都是信息型、呼唤型、表达型的文章,翻译时要求做到准确的将信息再现并保留其功能性和交际性。因此,一定要联系实际的翻译工作需要来进行翻译语言技巧的翻译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考虑到商务英语应用的实际情况,因此,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关技巧和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必须要注重翻译的信息和交流功能。作为翻译理论的直接展现形式,翻译的技巧性需要在翻译的文本中直接表现出来。在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中,要将信息型的文本翻译作为终极目标,突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功能和交流性。实用性教学方式是现今贴合实际情况的新型教学方式,商务英语翻译实用性教学结合了翻译的实用性特点,把语言的技能和专业的商务知识融合到一起。功能目的理论可以直接全面的引导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具体可以表现在教学定位、目标确立、教学内容、翻译技乔、模式转换等方面。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要将学习者作为主题,将社会需求作为终极任务,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翻译技巧并弥补他们的不足,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信息并进行翻译重现,体现出商务文本的作用。我国当前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需要,将功能目的论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才能灵活应对。

4结语

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本就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配合,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中也是考察了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新时期下,为满足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翻译的教学必须要加入功能目的,将原始材料作为源文本,面对不同类型的商务文本要用多元化的翻译标准。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要提升他们的翻译技能和自身素质,培养出高品质高水准的优秀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博宇.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2,(8):59-60.

[2] 李辉.对任务驱动下的翻译教学"5A"模式应用的思考――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4):35-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