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视频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02 15:03:03

视频设计论文

视频设计论文篇1

一旦设备运行时,不仅仅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也要实时监测播出的相关指标,在设备的实际运行中,充分体现出多种的报警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多种解除的方法实现,保证设备有着灵活的配置,对多种可编辑的格式记录报表加以提供,并对权限进行详细的设置,保证加密的方法有着一定的高强度,对系统进行保护。智能化接口的设备往往有着相关的接口控制协议,并在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进行添加。一些虚拟化的设备监控界面,在设备故障出现时,将会产生自动报警,将机房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全面提高,采取科学化的手段实现对设备运行的一种维护和管理。

2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的设计

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设计过程中,可以依据于信号源的智能监测设计,并做好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的设计,最后就要做好播出节目无线监测的全面设计。

2.1信号源的智能监测设计

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设计过程中,智能检测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中的信号源,自动化控制信号源,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信号源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就要采取相对较高可靠性的智能应急切换器,并采用当前的多画面视音频监测系统,将两台相互补充的一种信号源监测控制系统形成,保证信号源有着正常性的播出。应急切换系统主要是实现信号之间的切换,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之间进行转换,同时多画面视音频监测系统主要借助于一台主机,将多路广播电视报音频信号的实时监测实现,并将成本的开支有效降低。

2.2发射机自动化控制设计

发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实现参数的一种检测。在实际的设计中,就要依据于一种智能控制接口,这种智能控制接口主要是发射机自带的一种系统,通过读取发设计上的相关参数,并全面控制发射机的操作。一般而言,这种设计过程中虽然有着相对较小的投入成本,同时也有着相对较高的计算机可靠性,但是这种设计方案在实际的出厂时没有一定的控制协议。在对硬件采集器采用的同时,通过对发射机数据进行采集,将发射机的控制实现,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实现一种独立性的运行,并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这种设计方案相对来说有着较高的成本费用。关于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发射机有着稳定的运行,并借助于智能接口对数据进行采集,实现一种远程上的监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以保证。关于发射机自动化控制设计的过程中,其遥控遥测平台的系统结构主要有信号源监测系统和信号源分配切换系统组成,做好机房设备遥控遥测平台的设计时,同样也要做好视音频信号的处理系统的设计,并做好发射机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就其实质性而言,这种机房设备遥控遥测平台同样也存在相关的电力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而安防摄像系统和无线监测系统同样也是其基础架构。

2.3对播出节目质量无线监测的一种设计

就播出节目质量无线监测而言,主要是确保信号源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信号源发送的过程中,对发射设备的正常工作加以保证,实现安全播出,对人们的节目信号进行极好的保证,实现前端监测的同时,更要做好监测信号的全面覆盖,通过对建立一个定点监测点,并建立其它分布式的监测点,做好信号的一种全面接收和监测,监测数据回传时,合理的采用光纤,并通过对太阳能电源供电方式采用,借助于无限发送模块配置,采取3G通讯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回传,并依据于监测参数设置的相关要求,将监测数据在监测中心发送。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检测点的相关节目内容进行监听和监看,对各个监控点的收听收视情况进行随时的掌握,通过对监测点节目接收场强的一些周期变化充分的了解,实现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的实时监测。综合性的分析监测点的监测终端进行分布,监测之后,绘制场强的覆盖效果,并评价软件的界面,现实效果评估图。软件界面评价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采取节目的质量控制,将彩色柱状图显示,作为对监测端节目接受效果的一种评估。总而言之,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遥控测平台设计的过程中,更要结合电力监测和相关的环境监测技术,保证电视调频发射台机房设备能够有着安全可靠性的运行基础保证。

3结语

视频设计论文篇2

一、形象化包装

1.设计出形象化的CIS,即企业识别系统。CIS应更加注重频道的理念化经营思路,以更加鲜明的画面及配音突出形象特色。电视频道的CIS应是一个完整的形式,而且是系统化的模式,从频道的标板形象(呼号式、承诺式、表白式、视觉突破式)、主持人形象乃至各个栏目具体化的包装上,都应以体现频道的自我形象为根本出发点。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CIS(企业识别系统),从台标、台风到栏目的包装,都能感受到港式的风格。包装的质量,可谓高标准、高水平,他们巧妙的将频道的包装与节目相融,而且近似于无饰痕。而我们一些地方的电视频道,在包装上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CIS的运作上总是显得呆板,不灵活。

电视频道具有双重的特性。第一。它是经营性的产品,具有商业化的经营思想。第二,它是传播媒介,具有广告人的专业化性能。因此,电视频道的CIS应是由经营者拿出经营的思想“精髓”,结合广告专业的表达模式,将其合二为一,只有这样的CIS才能完美的体现形象化的包装。

2.策划出与栏目相匹配的形象化组合。就电视频道而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CIS(企业识别系统)的整体包装下,其外在的形象化应该有鲜明的特色。作为频道的栏目,应以统一的包装为前提,突出更加具体的形象化栏目。在这一点上凤凰卫视表现得尤为突出,其栏目虽然各有不同的层面,但就整体匹配而言,表现的相当完美,将生活时尚、生活品味一一道出,既有活泼亮丽的栏目,又有深沉凝重的叙述。个体栏目各有风采,在整体的频道包装上更是严格把握统一的经营理念。

二、风格化包装

电视频道的风格化包装的表现方式,是指电视频道包装只有形成风格化,才能使该电视频道以更新的形式,让观众去感知和认识。风格化包装是电视频道在CIS以外的另一种形象识别。主要表现一下两个方面:

1.频道包装整体风格化。频道包装整体风格化将会使频道自身的经营理念全方位的释放出来,使观众在接受频道节目的时候受到一种风格化的享受,就像我们饮食中的菜系形成是依风格而定一样,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再如一些娱乐频道的宣传,画面极具冲击力,配音动感十足,这种整体包装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一样会被认同。Chanel[V]整体的现代化风格的包装,就受到了潮流音乐一族的推崇。

2.频道包装中栏目风格的个性化。在对整体的电视频道包装被认知后,其栏目的风格的个性化也是观众的关注点,如主持人外形包装、语言包装、主持风格的包装等。所以,每个栏目都应强调其栏目的个性化,因为只有个性化,才会有风格化。因此,在对频道整体包装的基础上,栏目细致的风格化包装就如对产品的某个部分进行精心设计一样。目前,栏目风格化的表现十分普及,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以其栏目的特有的风格化成为观众热爱的名牌栏目。由此可见,频道包装中,栏目风格的个性化表现应该作为形象化包装的重点。

三、人性化包装

产品的消费心理趋势是以人为中心的导向,电视频道作为产品也是体现“人性化”的一种产物。将人性化的理念引入到频道包装上,正成为各种频道包装的精微之处。人性化包装充分体现频道作为一种传媒,其服务中: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如在栏目的衔接中加拨公益广告。应该说,公益广告是频道人性化服务的一种表现,如在《天气预报》栏目前播送提醒注意身体健康的语言;在夜间播放:“时间已较晚,请别忘了明天的学习与工作;”“保重身体,保护视力等”公益类的广告会使频道更贴近每一位观众的心理,使观众在心里上不知不觉地更加贴近频道。

视频设计论文篇3

视频设计的平面化为何能够形成一种风格趋势,这并不是一种机缘巧合,也不是某人的突发奇想,而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从信息媒介发展的外在环境来看,在信息膨胀、图像逐渐取代文字的读图时代,人们对“图”有着多维化的需求,使得平面媒介与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视频媒介不可能再各行其是。信息在策划、执行、传达与实现的过程中,难免引起不同媒介在信息组织方式上的相互渗透,而这种渗透恰恰为视频设计的平面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从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内在联系上看,一方面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视觉传达设计是对特定信息传达进行视觉化形式表达的设想、策划、处理、过程、实现。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都需要借助对视觉元素的调动与控制达到视觉的感知,从而引发心理的认同,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二者在信息传达方式上的一致性,是视频设计平面化的基本实现条件。

另一方面,虽然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各自实现于屏幕和平面介质,但二者同是二维界面上的展开和调度,在空间规划方式以及图像处理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视频设计平面化在表现形式上的对接具有了可行性。

此外,视频媒介对各种视听信息的包容性与集成性,平面元素在表达上的灵活性与易操作性,都为视频设计的平面化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视频设计平面化的形式表现

视频设计以视频媒介为载体,它的实现原理就是一切动态影像形成的基本原理——“视觉残留”: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的时间,前一形象尚未消失,后一形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形象重合在一起,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运动的影像。可见动态影像其实是由多个静止的画面连续切换而形成的,抽取其中的任何一个画面都具备平面设计的性质,所以对于视频设计的画面结构、视觉元素与风格走向,平面设计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设计的平面化并不是对平面设计形式的照搬照套,而是根据自身的形式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吸纳与再造。

1.平面构成方式的介入

平面构成方式在视频设计中的介入是比较隐晦的,虽然在视觉上不能立刻被感知,但它不仅可以调度元素之间的节奏比例关系,甚至可以控制镜头之间的切换关系。比较典型的有特异构成、发射构成等等。

特异是指在相同的大多数形体中出现的特殊状态,是个性与共性形成的对比。在视频设计中,特异构成方式能够使元素在形态质感与动态节奏等方面呈现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视觉关系,起到夸张与强调的作用。笔者曾经看过一个电视频道的形象推广片,综合运用了二维动画的人物与实拍人物。二维动画人物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形态与动态一致,单独的实拍人物放在二维人物群中,在动态关系、造型特点上与之形成特异的构成关系,配合动感的音乐体现出很强的趣味性。

发射是指多个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点,犹如从光源发出的光芒向外放射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在视频设计中,发射构成方式的运用不仅是画面元素的编排结构,而是常常作为元素运动的轨迹走向,形成扩张力极强的聚散视觉效果。在央视经济频道旧版的推广片中,运用红色小方块从各个方向向画面中的一个点聚集,并最终组成频道标志。这种发射的运动方式经过规范性重复使用,与小红方块一起成为了频道形象的识别符号。

由此,视频设计对平面构成方式的借鉴,是结合了视频设计作为声画动态影像的特性创造出的、区别于原有形式的新的构成方法。

2.平面元素的介入

平面元素在视频设计中其实一直都默默地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但在这场平面化的运动中它不仅作为装饰性的元素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视觉识别作用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可以看到在众多的电影电视片头,电视频道推广片中文字、符号、图等平面元素已经占有了很大的份额。

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它既作为表意的符号也作为表形的图像,在视频设计中文字不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立体的、动态的。在央视国际中文频道的形象推广片中,就大胆运用汉字作为主要元素,将部首抽取出来,通过镜头的移动与实拍场景的结合表现文字的体积感与空间感,带来了阐释文字形象的新方式。

符号是将具体信息经过提炼归纳而形成的抽象视觉形象,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标志——平面设计中最直观的视觉识别符号。在视频设计中标志一方面作为固定化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形态的延伸、空间的变化成为推动整个作品发展的贯穿性元素。在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LE)的推广片中,著名的黄色长方框标志既是主要的视觉形象,又作为各个场景之间的切换道具,使整个推广片既整体统一又富于变化。(转第131页)(接第128页)此外,符号的另一个群体是那些没有特指象征性的抽象形象,比如方形、圆形、箭头等等。正是这种身份的模糊性使它们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巧妙和谐地与其他元素相契合,常常作为视频设计中辅的识别符号。前面提到的央视经济频道旧版推广片中的红色小方块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图是指直接反映现实的具象视觉形象,与文字、符号相比更加感性,因此在视频设计中的出现也更为灵活。它既可以作为重要的视觉主体,也可以作为辅助的装饰元素,凭借静态形象具有的稳定性,在纷繁的动态影像中显得格外独特,从而引人注目。CCTV-5在2006都灵冬奥会期间的宣传片中,非常恰当地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项目图片作为主要元素,配合冬奥会标志的空间变形,通过镜头的纵深运动,巧妙地表现出了冬季运动的轻盈感与速度感。

平面元素作为最直观的平面化表现,最容易被视频设计所吸取,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它与动态影像独有的声音、运动相互融合,制造出全新的视频设计形式。

3.平面风格的介入

平面设计从原始社会的萌芽状态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经历了无数次的斗争与变革,产生了众多的风格流派: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风格派、后现代设计等等。这些平面风格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视频设计的同时,也在新的媒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新诠释。

荷兰“风格派”以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为代表,它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抽象的几何形与最单纯的色彩来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在电影《蜘蛛侠Ⅱ》的片头设计中就借鉴了这一经典手法与蜘蛛网的形状相融合,黑色的线条,红白蓝的色块,并且通过镜头运动制造线条之间的空间感,营造出一个抽象魔幻的视觉氛围。

拼贴手法是最能代表反对秩序化、崇尚多样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品格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它力求打破时空关系与逻辑关系而得到一种看似随机偶然的视觉状态。3FMSeriousRadio的推广片中,通过实景拍摄的人物与二维动画环境进行拼贴重组,实现两种不同时空关系的视觉形象的对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以此突出3FMSeriousRadio的活力个性。

平面风格对视频设计的介入是平面设计多种代表性面貌的入侵,它使视频设计的平面化不仅是对外在平面形式的吸取,更能对内在的平面精神进行领会。

三、视频设计平面化的意义

从视频设计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视频设计的平面化不仅发掘出了自由多元的表现语言,更是为视频设计开辟了新的创作走向。设计者能够不受约束地对影像进行解构重组,随心所欲地挪用置换,制造无限可能的创意空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视频设计的平面化同时也为平面设计的继续延伸与扩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今天,平面化的趋势已经深深地扎入了整个视频设计行业,分量之重,已经不能把它看作是单纯的视觉风格走向,而是在进一步地影响着创意构思的方式,成为视频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内容摘要:视频设计的平面化趋势是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共鸣的产物,透过对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意义的探求,可以看到视频设计的平面化趋势不仅为视频设计本身开辟了新的视觉语言,同时也使平面设计得到了延伸与扩展。

关键词:视频设计平面设计构成符号

参考文献:

[1]曹方主编.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2页.

视频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J2EE;通信营业厅;视频质量;评价系统

为提高通信营业厅的服务水平、安防级别和管理效率,目前大部分通信营业厅均已配备了视频监控系统。然而,随着视频监控前端摄像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视频监控网络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依靠人工评测对图像质量进行遍历检查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高清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和维护的需要。因此,借助软件工程和图像识别等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对通信营业厅内视频设备监控质量自动评价的系统显得非常重要。J2EE技术所具有的可移植、低维护成本、安全和易扩展等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Web应用系统的开发中[1]。本文采用目前技术成熟的J2EE开发平台,通过对系统进行分层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和开发的难度,将视频评价算法封装为可在Java程序中被调用的动态库文件,实现对视频质量的评价。

1设计原则

本文的目标是设计通信营业厅视频设备质量评价系统。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视频设备质量评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帮助用户及时获知视频设备的质量情况,并能针对异常设备进行处理,保障视频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保证系统实现的成功性,在系统设计时,应以系统的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在满足用户业务功能需求的同时,确保系统易于修改和扩展,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结合系统应用环境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本系统的设计过程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实用性,以视频设备质量评价的工作流程为基础,始终以用户要求为中心,确保系统具有实用、方便等特点;(2)模块相关性,系统通常包含若干个子模块,子模块之间应具有一致的数据格式和描述方式,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3)可扩展性,系统设计应顺应信息管理的主流发展方向,降低系统模块的耦合度,确保当组织结构或功能需求发生改变时,系统易于扩充和升级;(4)可靠性,系统在运行期间应能连续不断地正常工作,应充分考虑边界条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处理,提高系统的内部保护机制;(5)安全性,从网络传输、系统安全、用户安全、程序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等5个方面进行设计,可采用如权限管理、加密等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系统设计

2.1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根据通信营业厅视频质量评价系统开发和部署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通信营业厅视频质量评价系统采用B/S结构,基于SpringMVC框架将系统划分为表现层、业务层、数据存储层、数据接口层和数据源层等5个层次。数据源层获取视频流数据,主要来源为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接口层负责对数据源层传输的数据进行过滤、清洗、转换和加载等操作。数据存储层保存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数据,通过JdbcTemplate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操作,如增加、删除、更新和查询等。业务层负责提供软件系统包含的如计算服务、质量评价和统计分析等业务逻辑,业务层能够将数据传递给数据存储层保存,也可以调用数据存储层的数据传递到表现层予以显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业务层返回到表现层的数据通过JSON实现数据序列化。表现层是用户与软件系统交互的方式,负责数据展现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其主要表现方式为Web浏览器。通过对系统的层次划分,各层次功能相互分离,能够有效降低层次之间的依赖性,当系统需要修改或升级时,只需替换所在层次部分,因此系统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

2.2功能设计

系统以通信营业厅视频设备监控画面质量智能化检查需求为导向,通过对视频设备质量检查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调研,视频质量检查工作主要分为以下5个步骤。(1)对设备进行分类。由于通信营业厅视频监控设备数量大、分布广,因此,应首先对视频设备进行分类,提高视频设备检测的覆盖率和设备的管理水平。(2)制定检查任务。主要实现对检查任务的管理,用户可以创建一个新的任务或开启一个已有的任务,每个任务关联一组视频设备。(3)视频质量评价。用户在开启某个任务后,由计算机获取该任务对应的视频设备,然后开始对这组视频设备的实时监控画面的质量进行评价。(4)检查结果管理。完成视频质量评价后,用户可以在检查结果管理功能中查看到所检查视频设备的质量状态,如视频设备是否存在清晰度故障、亮度故障、画面偏色、信号缺失等问题。(5)维修管理。针对检查结果为异常的视频设备,用户可以创建对应的维修单据,并联系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检修完毕后再将设备的状态修改为正常状态。本项目拟实现的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应包括设备管理、任务管理、质量评价管理、检查结果管理、维修管理等功能,此外还应具有统计分析、系统管理的辅助。与传统的依靠人工评测的方式对图像质量进行遍历巡检模式相比,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通信营业厅视频质量评价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有:(1)借助网络技术实时获取远程营业厅的视频设备监控画面,能够有效解决视频设备数量多、分布广等问题,从而降低查阅视频设备监控质量的难度,缩减经济成本支出,缩短巡检周期。(2)将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通信营业厅视频设备评价中,能够有效降低人的主观因素对视频质量评价的影响,减少人力成本,提供工作效率,并有效减少漏判误判情况的发生。(3)通过对视频设备监控画面的轮番检测,能够确保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和及时性,降低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的漏看和忽视等情况的发生。(4)通过计算机程序能够从客观上有效识别出如清晰度故障、亮度故障、视频噪声、画面偏色、画面冻结等常见故障,从而使视频设备维修人员能够更加科学具体地掌握设备的异常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维修工作。(5)通过对视频设备故障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故障知识库,以报表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为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2.3数据库设计

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就是要从各种可能的关系模式组合中选取一组关系模式来构成一个数据库模式,使得人们既不用存储不必要的重复信息,又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3]。为确保数据库的结构合理,降低数据的冗余性,通常应遵循数据库设计的三范式。在描述数据库中各个元素之间关系时,通常采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说明。如视频设备、视频设备类和检查任务之间实体关系可描述为:视频设备具有设备ID、设备名称、设备类型、设备状态、设备地址、设备是否异常等属性,主键为设备ID;设备与设备类之间为多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设备可以属于多个设备类别,一个设备类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设备;设备类与检查任务之间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设备类可以归属于多个不同的检查任务,而一个检查任务仅对应一个设备类。

3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J2EE的通信营业厅视频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采用被广泛应用于企业Web应用系统开发的J2EE平台,通过对系统架构分层,以降低系统的耦合性和开发难度,以视频质量检查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了系统中的主要业务模块,借助实体概念模型介绍了设备、设备类和检查任务之间的部分数据库设计。通过视频质量评价系统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的依靠人工视检方式存在的工作量大、经济成本高和遗漏率高等问题,提高通信营业厅的安防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而促进通信营业厅整体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伍玲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邵淑仪.轻量级架构在网上业务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版),2009(3):566-567.

视频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视频设计平面设计构成符号

视频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在视频媒介上的扩展,囊括了电影片头、电视剧片头、电视频道和栏目片头等等。根据它的设计对象、设计目的以及传达效果,可以粗略地定义为是针对电影电视形象推广的动态视觉传达设计。

虽然视频设计不及平面设计发展的历史长远,但是它自诞生开始就与平面设计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上世纪50年代美国平面设计师索尔·巴斯为电影《金臂人》设计的片头,被奉为平面设计与视频设计结合的经典之作。在《007》电影片头中,美国设计师罗伯特·布朗约翰将幻灯、电影剪辑、平面设计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形象鲜明、对比强烈的风格。全球音乐电视频道MTV更是从来不掩饰它对平面元素的偏爱,个性鲜明的图形、文字以及色彩无一不彰显着它与众不同的特殊定位。这些令人过目难忘的经典设计作品提示着我们,视频设计的平面化趋势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带着深厚的底蕴日益蔓延开来。

一、视频设计平面化的原因

视频设计的平面化为何能够形成一种风格趋势,这并不是一种机缘巧合,也不是某人的突发奇想,而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从信息媒介发展的外在环境来看,在信息膨胀、图像逐渐取代文字的读图时代,人们对“图”有着多维化的需求,使得平面媒介与以电视电影为代表的视频媒介不可能再各行其是。信息在策划、执行、传达与实现的过程中,难免引起不同媒介在信息组织方式上的相互渗透,而这种渗透恰恰为视频设计的平面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从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内在联系上看,一方面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都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视觉传达设计是对特定信息传达进行视觉化形式表达的设想、策划、处理、过程、实现。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都需要借助对视觉元素的调动与控制达到视觉的感知,从而引发心理的认同,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二者在信息传达方式上的一致性,是视频设计平面化的基本实现条件。

另一方面,虽然视频设计与平面设计各自实现于屏幕和平面介质,但二者同是二维界面上的展开和调度,在空间规划方式以及图像处理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使视频设计平面化在表现形式上的对接具有了可行性。

此外,视频媒介对各种视听信息的包容性与集成性,平面元素在表达上的灵活性与易操作性,都为视频设计的平面化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视频设计平面化的形式表现

视频设计以视频媒介为载体,它的实现原理就是一切动态影像形成的基本原理——“视觉残留”: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在视网膜上滞留0.1秒的时间,前一形象尚未消失,后一形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形象重合在一起,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运动的影像。可见动态影像其实是由多个静止的画面连续切换而形成的,抽取其中的任何一个画面都具备平面设计的性质,所以对于视频设计的画面结构、视觉元素与风格走向,平面设计都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设计的平面化并不是对平面设计形式的照搬照套,而是根据自身的形式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吸纳与再造。

1.平面构成方式的介入

平面构成方式在视频设计中的介入是比较隐晦的,虽然在视觉上不能立刻被感知,但它不仅可以调度元素之间的节奏比例关系,甚至可以控制镜头之间的切换关系。比较典型的有特异构成、发射构成等等。

特异是指在相同的大多数形体中出现的特殊状态,是个性与共性形成的对比。在视频设计中,特异构成方式能够使元素在形态质感与动态节奏等方面呈现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视觉关系,起到夸张与强调的作用。笔者曾经看过一个电视频道的形象推广片,综合运用了二维动画的人物与实拍人物。二维动画人物数量众多,排列有序,形态与动态一致,单独的实拍人物放在二维人物群中,在动态关系、造型特点上与之形成特异的构成关系,配合动感的音乐体现出很强的趣味性。

发射是指多个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点,犹如从光源发出的光芒向外放射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在视频设计中,发射构成方式的运用不仅是画面元素的编排结构,而是常常作为元素运动的轨迹走向,形成扩张力极强的聚散视觉效果。在央视经济频道旧版的推广片中,运用红色小方块从各个方向向画面中的一个点聚集,并最终组成频道标志。这种发射的运动方式经过规范性重复使用,与小红方块一起成为了频道形象的识别符号。

由此,视频设计对平面构成方式的借鉴,是结合了视频设计作为声画动态影像的特性创造出的、区别于原有形式的新的构成方法。

2.平面元素的介入

平面元素在视频设计中其实一直都默默地扮演着无关紧要的角色,但在这场平面化的运动中它不仅作为装饰性的元素得到强化,更重要的是它的视觉识别作用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可以看到在众多的电影电视片头,电视频道推广片中文字、符号、图等平面元素已经占有了很大的份额。

文字是平面设计中最为精髓的部分,它既作为表意的符号也作为表形的图像,在视频设计中文字不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立体的、动态的。在央视国际中文频道的形象推广片中,就大胆运用汉字作为主要元素,将部首抽取出来,通过镜头的移动与实拍场景的结合表现文字的体积感与空间感,带来了阐释文字形象的新方式。

符号是将具体信息经过提炼归纳而形成的抽象视觉形象,其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标志——平面设计中最直观的视觉识别符号。在视频设计中标志一方面作为固定化的视觉形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形态的延伸、空间的变化成为推动整个作品发展的贯穿性元素。在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GEOGRAPHICCHANNLE)的推广片中,著名的黄色长方框标志既是主要的视觉形象,又作为各个场景之间的切换道具,使整个推广片既整体统一又富于变化。(转第131页)(接第128页)此外,符号的另一个群体是那些没有特指象征性的抽象形象,比如方形、圆形、箭头等等。正是这种身份的模糊性使它们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巧妙和谐地与其他元素相契合,常常作为视频设计中辅的识别符号。前面提到的央视经济频道旧版推广片中的红色小方块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图是指直接反映现实的具象视觉形象,与文字、符号相比更加感性,因此在视频设计中的出现也更为灵活。它既可以作为重要的视觉主体,也可以作为辅助的装饰元素,凭借静态形象具有的稳定性,在纷繁的动态影像中显得格外独特,从而引人注目。CCTV-5在2006都灵冬奥会期间的宣传片中,非常恰当地使用了大量的运动项目图片作为主要元素,配合冬奥会标志的空间变形,通过镜头的纵深运动,巧妙地表现出了冬季运动的轻盈感与速度感。

平面元素作为最直观的平面化表现,最容易被视频设计所吸取,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它与动态影像独有的声音、运动相互融合,制造出全新的视频设计形式。

3.平面风格的介入

平面设计从原始社会的萌芽状态到如今的百花齐放,经历了无数次的斗争与变革,产生了众多的风格流派: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风格派、后现代设计等等。这些平面风格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着视频设计的同时,也在新的媒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新诠释。

荷兰“风格派”以蒙德里安的系列作品为代表,它完全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抽象的几何形与最单纯的色彩来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表现。在电影《蜘蛛侠Ⅱ》的片头设计中就借鉴了这一经典手法与蜘蛛网的形状相融合,黑色的线条,红白蓝的色块,并且通过镜头运动制造线条之间的空间感,营造出一个抽象魔幻的视觉氛围。

拼贴手法是最能代表反对秩序化、崇尚多样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品格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它力求打破时空关系与逻辑关系而得到一种看似随机偶然的视觉状态。3FMSeriousRadio的推广片中,通过实景拍摄的人物与二维动画环境进行拼贴重组,实现两种不同时空关系的视觉形象的对接,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以此突出3FMSeriousRadio的活力个性。

平面风格对视频设计的介入是平面设计多种代表性面貌的入侵,它使视频设计的平面化不仅是对外在平面形式的吸取,更能对内在的平面精神进行领会。

三、视频设计平面化的意义

视频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资源;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1-0074-03

随着网络视频课、微课程、MOOCs、数字图书馆等微视频应用的推广和普及,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在教学及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微视频资源库整合了数字化的视频资源,对资源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教学微视频资源库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工具性、教学性等特点,具备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的作用。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建设需求

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多媒体资源,具有视觉信息数据量大、检索难度大,教学中累积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使用时需要进行信息互动等操作的特点,因而对微视频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都需要有较为完善的功能设计。

教学微视频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①资源管理,对微视频的上传、归类、标签添加等进行管理;②资源存储,教学微视频资源数量多,所占存储空间大,需要合理地安排存储空间和选择高效的存储策略;③用户管理,实现不同用户在资源库中的权限管理,以及用户个人空间的管理;④资源检索,利用数据库检索技术对微视频实现关键词、标签、关键帧等智能化检索;⑤资源播放,通过视频播放服务进行解码、播放,并能适应不同终端的播放需求;⑥用户交互,用户可以对微视频资源添加标记、评论等功能,系统可以根据资源使用数据的分析结果向用户推送相关信息和通知,用户还可以通过资源库平台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设计

1.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系统组成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采用B/S方式实现,主要由视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资源管理平台、浏览器等五大部分组成(如图1)。用户主要通过浏览器登录资源管理平台对微视频资源进行使用和操作。视频服务、存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主要由系统管理员完成。资源管理平台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工作,可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用户交互等功能。

2.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功能设计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主要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视频上传功能设计:视频上传主要通过Web服务界面进行操作,视频文件存放在专用的视频存储服务器上,对应视频的基本信息数据、用户信息资料、交互信息等则存放在系统数据库中。基于教学互动的需求,除了提供视频文件上传方式外,为了便于教师或学习者之间进行及时互动,还提供了在浏览器中通过调用使用者终端的音、视频设备进行实时视频录制或屏幕录制的方式创建微视频并上传。

用户空间功能设计:用户登录后,可根据系统分配的权限在资源库平台进行相关的操作。平台通过对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为用户推送如相关视频、可能感兴趣的视频、有更新的视频、上次浏览进度等协助用户使用的信息。用户个人空间还可以进行如我的上传、视频收藏、用户参与记录等个性化使用管理功能。

微视频资源标准化功能设计:用户上传的微视频在来源、内容、格式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为使微视频资源库中的资源标准化,在平台内各不同界面上实现统一调用,需要对视频资源进行标准化操作。首先,对视频资源进行基本信息录入的标准化,如标题、作者、适用学科等信息采用统一格式录入;其次,对视频标签标准化,如视频内容关键词、内容关键帧、时间注释、评论内容等进行格式上的统一;再次,对视频及附加资源格式化,用户上传的微视频如符合格式要求则直接存储到服务器,不符合要求的微视频则通过视频服务器进行格式化,统一转换为H.264编码、MP4格式的文件,将视频设置为高清或流畅两种不通码流的文件,供不同网络终端使用,附加的课件、图片、文档等也按照相应的格式要求进行统一并存储。

资源检索功能设计: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视频文件名进行检索,还可以通过视频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如视频的评论、时间长度、内容关键词、内容关键帧图片等。

资源使用数据分析功能设计:微视频被使用之后,数据库中将自动记录使用的情况,如点播次数、播放时长、评论数量、点播用户类型等,这些数据统计可作为微视频使用的参考。例如,在资源库首页可提供不同科目的点播排行、评论排行等,在用户界面可以进行微视频的推荐、更新提醒等信息的推送,还可以将微视频资源的使用情况形成报表,为资源库的管维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交互界面管理功能设计:对微视频资源库所有的操作都在浏览器中进行,因此涉及的页面数量众多,为了便于管理,可以参照CMS的管理方式,利用界面管理模块对资源库界面、用户界面、管理界面、播放界面等页面进行管理,可对资源库各模块进行页面布局调整、内容增删、表单功能调整等修改操作。

交互功能设计:交互功能设计主要考虑到教学微视频资源库中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包括视频上传者与视频浏览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在视频播放界面,设计有视频标签添加、视频评论、视频打点(按时间定位的评论)、视频评分等互动功能,方便视频浏览者在浏览时对视频进行讨论、提问,视频标签的添加还可使视频的检索更为方便;视频上传者或教师还可以在播放界面添加类似信息,或在资源管理界面进行统一回复、评分、微视频解答、附加信息整理等互动操作。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的技术实现

教学微视频资源库采用B/S架构,用户只需使用浏览器即可登录进行访问操作,可减少对不同终端的使用限制。教学微视频资源库是利用CMS和Moodle进行二次开发的,Moodle本身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用户管理、视频资源管理及交互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周期和难度可以缩短和降低。一般需要部署三台服务器:Web服务部分采用Linux+PHP+MySQL环境构建,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可以存放在该服务器上;视频转换及视频服务采用单独架设的流媒体服务器,存储部分可采用数据中心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在微视频数据及浏览量较少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存储服务器。

视频设计论文篇7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一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

研究方向:网络教育资源开发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人类社会己由工业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普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技术对教育的革新作用显著,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纳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探讨如何利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已在教育教学领域轰轰烈烈地展开。为深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求我们应熟练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方式,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时,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运用知识的交互发生机制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究依托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也是适应目前教学资源微型化、个性化、交互性的发展趋势。结合视频学习特点,笔者通过Adobe captivate4屏幕录像软件,以SPSS中数据初步分析和数据高级统计为例,开发SPSS微视频教学资源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便于其自主建构数据统计知识,并灵活运用到相关课题的数据分析中。文章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0级50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学习,对学习者而言,能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提升,有助于拓宽其知识视角,深化知识建构的层次。

    具体来讲,该研究的价值主要在于:

      (1)明确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基于多媒体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直观,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首先,单一的文字教材呈现方式易使学习者感觉枯燥,产生疲劳,继而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基于多媒体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将画面与教师的讲解配音融为一体,学习者可以边学习边操作,便于他们进行持续的探索。其次,微视频独特的播放方式,可以供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于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可以反复演示观看,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尤其是对于操作性知识而言,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效果显著。

(2)探讨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方式,方便教师的利用    将微视频教学资源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微视频的多媒体技术优势。与此同时一,教师可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引导,解决学生在利用微视频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两者结合,既发挥了微视频辅助教学的优势,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本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教育技术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前后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传统模式与借助多媒体视频片段进行辅助教学的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而发现传统学习中的不足。至于教师应该在课前或者课后将微视频教学资源呈现给学习者,文章在后文的结论中也给予明确的解答。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 1微视频相关概念

    一般认为,视频是相对于文字、图片等单媒体而言,集图像、声音、文本于一身的综合性媒体,具有表现力强、蕴含信息量丰富、形象生动等优点。随着3G网络的普及、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互联时代已全面到来,它全方位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视频而言,更是在逐步进入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的微视频时代。[}l微视频的出现及其“普众化[z]”的趋势,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超视像”的新媒体时代。

    对于微视频的概念,整个网络视频行业乃至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其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从开始的短片、短电影,到后来的数字短片以及现在的微视频、短视频、微电影、短电影等。[3]其中,数字短片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借助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多种播放媒介盛行起来的,在短时间内播放结束的数字影视内容。[4]根据其定义及相关的网络释义,微视频与数字短片、微电影、短电影等,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称谓的差异。

    学界对微视频的定义,大多采用优酷网总裁古永锵的表述:“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 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至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30秒至20分钟左右的,内容广泛的,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记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5]短精快、用户参与、操作便捷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6]

    本文主要探讨微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前述学者对微视频的相关研究,笔者界定的微视频教学资源是多以3-5分钟的长度呈现,依据教学规律制作的供学习者自控学习步调,自主的去实践,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频片段,它是一种可以让学者通过手机,电脑,MP4等视频终端随时随地反复播放的视频资源。

2. 2微学习理论

    移动设备的普及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微型学习的到来。[']2004年微型学习的概念第一次提出,随着媒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情境的改变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广泛深入,微型学习已然成为教一育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g]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微型学习来代指微学习,两者都来自Micro-Learning这一概念。微型学习是一种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的双向互动交流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奥地利学习专家林德纳(Lindner )把微型学习定义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的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内容和微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9]具体来讲,微学习是一种“以多媒体、跨平台、小容量的网络微内容为学习单元的个人学习方式”。[10]从实践层面来讲,“微学习”欲处理的是规模相对比较小的学习单元及时间相对比较短的学习活动;从研究层面来讲,“微学习”指的是在多样化的教育境脉情境下对学习研究采取的一种微观视角。[川

    微媒体承载的微学习内容,是指以实用短小的内容组块来呈现学习内容,并由此组织起来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松散连接和自包含的知识内容或模块,常以移动终端作为终端载体,如便捷式终端(手机、PDA等手持设备)。[12]大多数学者认为微型学习和移动学习密不可分。移动微型学习是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融合后的结果,是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微型化学习方式。[13]微型学习由于其具有的移动性、片段性的特点,能够帮助学习者达到一种实用的学习目的,从而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4]李娟等从学习理论和情境创设两方面出发,对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总体构架进行了分析。[IS]微型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有效形式,应发挥广大学习者的智慧与热情共建微型学习资源。[ 16]

    微型学习以其具有的短时间、小片段、个性化、多媒介等特征,在未来的非正式学习及混合学习等的普及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把微视频引入教学过程中来,利用微视频时间短,播放内容精确等特点与传统教学相互融合,让学习者更加充分的利用数字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文章研究微视频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丰富微学习的相关理论。

2. 3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1954年,斯金纳针对当时传统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以操作性条件和强化的原则来重新安排教学程序,注重学生的自我强化,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_民学习的每一步骤都得到强化。‘’‘,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是作用于学习者的刺激和学习者对它做出的反应之间的连接的形成过程。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一强化。一种复杂的行为,可用逐步接近、积累的办法,用简单的行为连接而成。

    具体来讲,程序教学是一种以行为主义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以及积极强化原理为其理论基础,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模式。其具有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的原则。U91关于程序教学内容的编制,斯金纳分解出许多方法细则:如编制者必须先熟悉整个教材内容,找出具体的终端行为;据此,分解出许多中介步骤或细目;将细目分布均匀,编写简单明晰;细目与细目之间密切联系;选择个体有效的反应予以强化;单元大小应符合学生的反应限度;己学过的术语或事实,应间断性地呈现在后来的细目中,等等。[ZOO

视频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69-02

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即微视频加微设计。为推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促进信息教学与学科教学融合,搭建高校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展示平台。慕课及微课教学逐渐在高校推广开,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备受关注。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作者将微课应用于《绿色包装》的课程中,并通过两届学生课堂效果及学生反馈,对微课程与传统教学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绿色包装》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改进,开展课程设计。

一、《绿色包装》“混合式教学”构架的搭建

1.《绿色包装》的课程特点。绿色包装一门课程包含包装学、材料学、环境学和食品学、工业设计等各类课程的知识,同时随着国家包装联合会“十三五”重点发展六大包装工程,其中涉及绿色包装安全包装等,这些都与本课程有关,因此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跨学科、知识面广、前瞻性强、知识主线明确、需要工具多、后续影响大的特点。

这类课程讲深、讲透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33个学时,基本只能讲解部分内容,微课的出现为该课程的讲解带来便利。

2.《绿色包装》的知识主线。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课程设计前,课程知识主线的梳理至关重要。绿色包装课程的知识主线清晰、明了。包含了包装材料、包装环境、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包装回收合绿色包装设计。

3.“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微课程为基础与传统教学模式共同构建混合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计最为关键。

设计理念:让学生认识绿色包装,让学生会用绿色包装武装未来包装;

设计原则:明确知识主线;以知识点掌握为基础;以难点知识讲授为重点;以知识的应用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掌握绿色包装,会用绿色包装。

课程设计:

(1)微设计[2]:主要介绍微视频内容设计及录制(以教材重点知识、前置知识、延伸知识为设计对象);

(2)课堂设计:①以微视频所展示知识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②以案例分析为核心;③微视频中的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④分组讨论结果评价:采用“亮考帮”的模式分组进行讨论结果汇报;

(3)网络平台设计:以本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在线学习平台为教学平台进行网络平台设计,平台设计的原则在于便捷性、互动性、合作性、公平性、全面性。①播客的设置;②资料库的设计:教师资料库+学生资料库:便于教师将课堂教学资料传至网上,供学生课后查阅或未到课的学生查阅;③互动平台设计:本课程利用平台中的“研究性教学”作为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分组将课堂讨论结果传至网上,同时每组内的每位同学还可以将本人的讨论观点发至网上;另外各组之间可以相互查阅上传资料;进行平台内讨论;任何学生上传的资料都可以被所有同学以及老师查阅,讨论。

二、微设计

1.“微设计”的构成。“微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部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的脉络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1)“任务单”的设计:目的、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2)“微讨论”的设计:针对视频,提出问题,进行讨论;(3)“微视频”与“微讨论”的关系:在微视频的最后针对知识点提出小问题,供同学课前讨论,为课堂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供基础。

2.微视频的基本要求。(1)微视频均小于10分钟;(2)只包含一个知识点;(3)后期添加字幕。

3.微视频录制的基本要求。(1)微视频录制必须具有视频的要素,所录制的视频不能是PPT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将知识点以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看视频时的感觉不同于看PPT,否则就失去了微视频的意义。如图1,在微课视频中,将绿色包装制作的视频穿插其中,并讲解,使学生清晰明确什么是绿色包装设计。(2)微视频必须就有简洁、明了的字幕,每屏文字不能太多,主要教学环节要有字幕提示。如图2所示。

三、课堂设计

如上所述进行课堂设计,课堂过程中以案例讨论为核心,进一步来巩固微视频中的知识和微讨论的内容,下面以“生命周期评价”课堂教学案例为例来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简述学生课堂讨论模式对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生命周期评价”的各个阶段来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并要求其达到能够应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任何工业产品的目的,应用过程通过后续网络平台跟踪进行检验。

四、后续跟踪网络平台设计

根据上述内容可见,后续跟踪的亮点在于设计了“研究性教学”模块,来使学生全面掌握、消化所学内容。如图4所示“研究性教学”在课堂问题中的延伸。

五、结论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结合的体现。如何很好地应用在教学中,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本课程教学探讨的关键。经过《绿色包装》课程对混合式教学的探讨,可以发现对学科专业跨度大、前沿性强、知识体系明确或者知识点非常细、非常多,难点多、应用性强、案例多的课程都均非常适用。

最后,根据本学院2012级本科毕业生的检验,学生进行《红酒绿色包装设计》,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较快进入课题,获得较好的设计效果。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绿色包装》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起到了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