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报告8篇

时间:2023-03-03 15:57:34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篇1

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自XX年被评为区艺术特色学校两年来,学校坚持以书法艺术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民族文化,进而领略、传承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书法艺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能。保持我们一贯不急功近利,不“单打一”。把书法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审美教育。学生们培育了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成就了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尤其是从特殊的角度理解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他们健康成长拥有深厚的精神底韵。

1、 达成共识 领导重视,

学校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三高要求。坚持“全面夯实基础,为每个学生积蓄成才的力量”的办学理念,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走出了一条艺术办学特色的教改新路。我们由校长、教导、艺术总辅导员等相关老师配合,健全了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定、修改、完善了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确保艺术教育有效落实。

2、课程资源 优化组合

二期课改课程方案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严格遵循课程基础设计思想,开设艺术教育必修课程。保证师资、保证时间、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专门调整音乐、美术专用教室、从而有效的确立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 学校在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坚持分年级段开设了

儿童画、舞蹈、手风琴、合唱、影视欣赏、经典古诗吟诵、十字绣等艺术拓展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内容学习。学生参与率达70%。与此同时,学校还组建了“太阳花舞蹈队”、“书法社团”、“摇篮合唱团”“ 鼓号队”大学生艺术社团,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进行研究型学习。小的社团有15人,大的社团达70人,七大社团合计有400人,占学生总人数40%。

3、坚持品牌 培养独立

学校坚持开展品牌项目《午间俱乐部》、《红领巾电视台》、《艺术节》等平

台,让学生展示自己艺术。《红领巾电视台》,开设“琴声瑟瑟”、“青青擂台”、“艺术世界”、“我型我秀”等栏目,坚持让艺术特长生在课堂之外展示才华。

《午间俱乐部》按不同年级情况开展“集体舞”推广活动。使新普陀学生人人会跳舞、人人爱跳舞,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在区“集体舞”比赛上以绝对优势获得特等奖。除此之外,学校还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在学校XX年“艺术节”中我们开展全校以“培养学生交际、独立、合作”为特色的个人、小队为主的艺术比赛。我们本着培养学生发展艺术个性,养成合作,提高交际能力让学生突破班级,甩到班主任。学生自主完成报名、比赛、与班主任协调实践、伙伴组队等等一些列过程,在发展艺术特长同时真真提高能力。在活动同时我们受到良好效果。如在XX年“快乐运动 活力校园”体育现场会上我们全校师生在音乐节奏的带领下开展各种各样体育活动,让全市来宾都刮目先看。“六一”晚会上节目多资多彩学生参与于率100‰家长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环境中学习生活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在音乐和焰火下看见校园的和谐。2012年“十年校庆”活动又看见学校艺术教育点滴进步。2012年在与大队部合作“奥运 世博欢乐歌会”中全校普及“海宝”舞共唱奥运歌。

二、 强化社团课程,培养艺术特长:

为发展个性,学校的10大学生社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艺术类学生社团有:书韵社、太阳花舞蹈团、小不点手风琴队、摇篮合唱团、彩虹绣坊、手工编织、折纸、梦想绘画社。各社团人数不等,成员在15-70之间;艺术类学生社团共吸纳了近400名学生,约占全体学生40%。社团定时、定点、定师资开

学术报告篇2

金秋送爽,桂花飘香。今天,我们迎来了酉阳教育界最尊贵的客人——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作为新学年的一大盛事,魏老师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几十年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共酉阳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以及全县15万师生员工向魏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花甲之年的魏书生老师莅临酉阳,我们全县师生倍感荣幸!关于魏老师,人们对他有这样的评语——

魏书生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申请要求做老师。

魏书生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魏书生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魏书生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魏书生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魏书生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场次、上公开课10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魏书生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魏书生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魏书生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魏书生看起来其貌不扬,但他光芒四射:他是“全国优秀班主任”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甚至有人把他尊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魏老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他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二十多年的校长,十几年的教育局长(去年才御任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在任校长期间,他坚持任两个班的语文课,还做班主任;在他做教育局长期间,他一直坚持为学生授课。

今天前来聆听报告的领导和老师有近XX人。今天的的报告会时间安排是:上午九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朝圣的虔诚,带着求知的热情,用热烈的掌声邀请魏老师给我们作报告。有请魏老师。

(下午报告会结束后)

同志们,今天我们享受了魏老师关于教育教学的精彩演讲。魏老师以渊博的学识、生动的事例、机智幽默的语言,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报告会虽然长四五个小时,但大家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魏老师的报告,实际上是关于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报告,是一场充满哲理、充满诗意的报告。

魏老师的深情演讲,给我们带来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启迪,他把我们思想引向崇高的境界,也使我们禁不住审视自己的灵魂。魏老师的幸福观、苦乐观、“松静匀乐”理念,让我们感到顿悟和振奋。他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我想正是他的德艺双馨,他的大爱情怀和大师风范成就了他非凡的业绩。

我们非常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倾听魏老师的演讲,我们做不了一个魏书生,做半个也可以。我希望大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掀起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热潮。为推动我县的课程改革,重振酉阳教育雄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术报告篇3

我校的“学术主报告”活动自2007年推出以来,已走过了六个年头。经过近六年的自我调整、推陈出新、不断创新,至今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科教学质量、推进学科教研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术主报告活动的操作流程

学术主报告活动的操作流程包括教师申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教导处统一安排报告及报告后的反馈交流四个环节。

1.教师申报。以学期为单位,在每学期初统一进行申报。学术主报告申请人须填写《春晖中学学术主报告申报表》,并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提纲。为了使学术主报告发挥学科组合力,需由学科组内2位教师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推荐意见。同时对各学科组的申报数量作出规定,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组的申报数不少于3个,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组不少于1个,其他组不少于2个。每个主报告的时间一般为25分钟左右。

2.学校评审。学校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科负责人为副组长、各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春晖中学学术主报告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教师申报的学术主报告进行集中评审,严把学术主报告的质量关,质量不达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通过。

3.安排报告。评审小组评审通过的学术主报告,由教导处按大文(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学科组)、大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技、通用等学科)组,统一排定报告时间,并把统一的安排表发至全体报告人,让报告人明确自己报告的具体时间,以提前做好报告准备,确保学术主报告的质量。一般每次主报告活动安排两个报告,每个报告25分钟左右。

4.反馈交流。每次学术主报告活动结束后,由听报告的老师填写《学术主报告反馈表》,如实评价报告情况。并由教导处将听众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主报告老师及所在学科组。教导处组织相关老师对部分学术主报告提出修改完善建议,供主报告者作进一步完善提升。期末对整个学期的学术主报告统一汇总。

二、学术主报告活动的功能定位

1.学科教改的助推器。我校开展学术主报告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推动学科教学的改进。我校的学术主报告是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术性报告,一方面是基于学科教学而产生,即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科教学,另一方面,是为了服务于学科教学而开展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学科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多老师已很自然地把学校的学术主报告和绍兴市开展的学科教改项目和学术主报告活动结合起来了。就学术主报告而言,一些老师在学校学术主报告的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完善提升,在此基础上申报绍兴市学科教改项目;也有的老师把绍兴市学科教改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果,作为学术主报告的选题内容,在学校的学术主报告活动中进行推介。

2.合作教研的交流会。学术主报告既要重视报告的内容,又要充分利用学术主报告活动的这一形式。主报告活动的开展,应该是一次合作教研的交流会。首先,在学术主报告的申报和准备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组的合力,规定每个申报的主报告需由学科组内2位教师写不少于100字的推荐意见,力图把学术主报告的申报和准备过程定位成学科组内的合作教研交流会;其次,我们跳出学科组的范围,采用大文、大理的分组形式开展学术主报告活动,同时听者进行评价反馈,使主报告活动成为跨学科交流、探讨的交流会。

3.普通教师的展示台。普通学校教师一般很少有机会能在自己的学科组之外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主报告活动,尽可能地给一线的普通老师提供这种机会,让他们能在较大范围内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教师申报的学术主报告的总体质量,我们每学期审批通过的学术主报告一般在20个左右,每学年安排的主报告数量在40个左右,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科教师能够作学术主报告,给很多普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锤炼能力的机会。

4.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学术主报告的申报和准备都离不开教师日常科研的积累,主报告结束后还有一个思考与升华的过程。对主报告者而言,在“积累—申报—积累—准备—报告—思考升华”的过程中,教师的收获会很大。学术主报告与教师积累相结合,能有效地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自开展学术主报告活动以来,已有《政治概念解读技巧》《做好教学的有效积累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地理课堂“实”与“活”的探索》《信息技术时代下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众多学术主报告经过修改、升华后在公开刊物公开发表;《关于教研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条途径》《以本为本,让课本练习“活”起来》《中学古诗教学中的文本类别与方法选择》等众多学术主报告已申报并立项为绍兴市学术主报告。

三、学术主报告活动的几点思考

1.推陈出新,教科研创新要注重连贯性。教科研工作需要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即辩证的否定。教科研创新也必须坚持辩证的否定,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而绝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我校的学术主报告活动实际上是由当初的主题教研活动(即围绕某一个主题设计教研活动)发展而来的。2007年,在主题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教研组主报告(即在教研活动中就某个主题先确定主要报告人,由主报告人作主要发言,然后其他教师补充讨论)活动,但这种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学科组范围内。2008年,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学校适时地把学术主报告从按学科组开展转变成了现在的按大文、大理组开展。由此可见,我校的学术主报告活动是由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主报告—学术主报告一步步发展演变而来的,是一种日益成熟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具有连贯性的教科研创新。

学术报告篇4

在校领导的关心下,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能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主要方面总结如下:

一、积极投身教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引领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担任初一、初二年级的课程教学,较好地学习和把握各年级教学重点和难点。还积极参与学校美化、板报设计、各个现场会版面的设计工作,以及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除此以外我还担任教导处的工作。

1、认真备课,授课。

.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具及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

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批改。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透切的评讲。

三、积极参加各类美术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

在20xx年11月份参加县里组织的美术教研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并组织学生广泛地参加有关比赛活动,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

在本年度的汇展汇演中我校温家姝的作品《松》被县选送到市里参展。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坚信岁月永远垂青于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人。我会不断学习和创造,不断追求崇高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学美术教师述职报告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英才教育“.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术教育教学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军装价值。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小学美术教师述职报告

xxxx年9月,我来到xxx小学。担任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本着对教师工作的热爱,竭尽所能的做好该做的事。在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也是我人生工作生涯的开始,更是我面临的艰巨挑战的开始。在这个美丽而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校园里,我付出了很多,同样也得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现就将这一年的工作述职如下: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坚持每天不迟到,不早退。并且,时常放弃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课外活动,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同时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一直信奉一句名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也护花。”坚信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引领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次,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积极研究教材教法,结合新课程标准,努力把课上的生动有趣,体现出美术课的特色来。每次备课都认真细致,查找大量背景知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认真做笔记,反思,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是一门相对较活的学科,在教学中我逐渐找准自己的风格,不拘泥于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术报告篇5

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我市文学艺术事业,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繁荣合肥文学艺术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全市文艺战线各部门实地走访,与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并调阅了有关文献。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合肥文艺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学艺术工作基本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艺战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文学艺术工作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日益浓厚,精品不断涌现,开创了发展繁荣的崭新局面,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文艺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文学艺术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坚实基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硬件条件持续改善,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展示平台更加宽广。一是建阵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赖少其艺术馆、合肥大剧院、合肥广电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合肥美术馆、中心图书馆等正在加快建设或者即将动工。县、乡、村三级两馆一站一屋(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阵地日益加固。全市3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万人拥有55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建社团,不断壮大骨干力量。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由十五末的2100人,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800人,增长超过百分之百。其中,部级会员120人,省级会员近千人。各县区组建作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舞蹈家、摄影家、戏剧家、民间文艺家等各类协会(研究会)20多个。各行业、各系统文艺社团快速发展。三是办期刊,不断拓展交流展示平台。《未来》杂志5年编发稿件近千万字,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刊物。创办《合肥文艺界》、《新安画派研究论坛》、《江淮民间文艺》、《庐州诗词》、《分水岭文学》等刊物,筑牢文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文艺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大力推动文学艺术普及,积极培育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丰厚土壤。一是把准方向。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举办永远跟你走大型红歌会、红色诗篇诗歌征集暨优秀作品展演、光辉岁月摄影作品展、璀璨之路音乐舞蹈获奖作品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在全社会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领文艺工作发展繁荣的正确方向。二是提升素质。举办经典回顾与现代思考中国画学术系列活动、版画进社区、绿都之春音乐会、诗画合肥金秋诗会、民间诗歌节及沈从文与三河研讨会等精品文艺活动,举办各类展览350多个,观众达50多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三是交流展示。成功举办四体会开闭幕式、中国合唱节、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安徽17城市作家看合肥、写合肥大型文学创作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近20个,锻炼了队伍,彰显了实力。四是优化环境。积极推动文艺批评,在合肥日报、合肥晚报等市属媒体开设文艺副刊,开辟淝畔杂谈等批评栏目,营造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空气。

(三)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

在大力推进群众文艺工作的同时,成立XX市精品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集体攻关,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门类艺术作品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奖项227个,其中金奖32个、银奖42个、铜奖31个,部分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新编庐剧《村长娘子》、歌曲《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剧本《老巴克和小巴克》、《山里的泥鳅》、动漫连续剧《黑脸大包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生死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黑脸大包公》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成功登陆央视,并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编纂《人文合肥》系列丛书,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骆岗街道民间艺人张爱源《喷龙》、《喜鹊闹春》、《蝴蝶》等50余幅剪纸作品,彰显了合肥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二、我市文学艺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文艺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提升素质、引领风尚、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跨越赶超的目标相比,文艺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 五不:

(一)精品力作不多。

文艺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文艺事业的地标。总的来看,我市真正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数量不多,一是国内、国际重大奖项尚未实现根本性突破,二是没有出现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文艺产品,即使是黑脸大包公,与蓝猫、喜羊羊等国内其他动漫产品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此外更无其他。

(二)人才队伍不强。

目前,全市所有文艺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领军人物缺乏的问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各门类文艺人才6158人,不及长沙、郑州、武汉等城市的1/2;其中,4135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究其根源,一是育才基础薄弱。民间艺人大多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人;市庐剧团4年招生一次,一届只有30多人,都没有规模效应,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市属各类大、中专院校普遍没有开设合肥地方艺术专业,培养不出本土艺人。二是聚才制度不活。收入分配、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文艺工作者待遇偏低,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三是引才办法不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办法没有形成。四是用才平台不广。受人事制度影响,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差别化,草根艺人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三)经费投入不足。

市文广新局每年创作经费只有12万元,整个十一五期间没有增加。市文联下属10个协会,挂靠4个协会,各协会专项工作经费最多的一年只有1万元,有的协会甚至没有经费,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县级文联所属的各个协会基本无活动经费,开展文艺活动只能靠临时划拨或拉赞助。究其根源,一方面,投入渠道单一,把文艺事业办成了公益事业,大部分依赖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文艺产品风险大、回报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社会投资难以撬动。

(四)运行机制不活。

没有出台文学艺术奖励办法,不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向文艺工作汇集。没有建立重大文艺项目选题、策划、扶持、运作机制,推动重大文艺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及运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没有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办法和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很多精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究其根源,就在于留念计划经济的温床,习惯于躺在政府的襁褓中讨生活,没有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又符合文艺事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五)文艺批评不力。

文艺批评严重缺位,各级文联普遍没有设立文艺理论家协会或者文艺批评家协会,零星见诸报端的评论,讲好话的多、讲真话的少,有目的的多、有见地的少,真正有批评效应的话语往往湮没在溢美之词中。究其根源,主要是文艺工作的领导方式单一化,倚重行政手段,忽视批评引导。文艺批评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能写作又善批评的人才,加剧了文艺批评不力的状况。三、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看,文化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合肥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规律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

(一)深入转变思想观念。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文学艺术事业处于相对弱势,往往难以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容易被忽视,造成跛腿巨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真正把文艺事业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艺工作,像抓经济项目建设一样抓重大文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要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用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立足在全国找准位置,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围绕合肥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审美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部署一批重大文艺题材,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合肥特色、体现合肥水平、展示合肥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厘清文艺工作的实施路径,定下硬指标,采取硬手段,特别要敢于下血本、善于抓关键,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重点选题倾斜、各类专门人才向重点选题汇集,力争做成一个、带动一批。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建设一支德艺双馨、富有活力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扩大人才总量。要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地方文化课程,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育才模式,扩大规模效应,迅速做大人才总量,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端文艺人才。探索建立文艺家会所、专家库、签约艺术家等形式,加强与国内顶尖艺术人才的合作,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雇佣军。二是提高人才质量。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推动各种采风、观摩、研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要探索各种办法引导文艺家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不仅要立足于做一个专门家,还要立志于做一个思想家,真正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发挥人才作用。要淡化体制、创新机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让体制内、体制外人才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使一切人才都得到尊重、一切劳动都得到重视,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有所得。要坚持事业留人的重要思想,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发挥、价值得到体现。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展示,营造宽松宽容、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渠道、新的投入方式,不断加大文艺事业的投入。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XX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紧紧抓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政策环境,精心研究规划重大文艺项目,加大跑部串 联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三是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走社会渠道,广开财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创新各种载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艺事业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文艺事业大发展的工作局面。四是用好用活各类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投入,要着重向高端和基础两头倾斜,发挥最大效益。所谓高端,就是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所谓基础,就是制约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

学术报告篇6

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发展繁荣我市文学艺术事业,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繁荣合肥文学艺术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全市文艺战线各部门实地走访,与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并调阅了有关文献。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文艺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合肥文艺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学艺术工作基本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艺战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文学艺术工作基础更加坚实,氛围日益浓厚,精品不断涌现,开创了发展繁荣的崭新局面,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文艺工作基础更加坚实。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文学艺术发展繁荣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坚实基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硬件条件持续改善,文艺社团蓬勃发展,展示平台更加宽广。一是建阵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赖少其艺术馆、合肥大剧院、合肥广电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合肥美术馆、中心图书馆等正在加快建设或者即将动工。县、乡、村三级两馆一站一屋(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阵地日益加固。全市3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万人拥有55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建社团,不断壮大骨干力量。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由十五末的2100人,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800人,增长超过百分之百。其中,部级会员120人,省级会员近千人。各县区组建作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舞蹈家、摄影家、戏剧家、民间文艺家等各类协会(研究会)20多个。各行业、各系统文艺社团快速发展。三是办期刊,不断拓展交流展示平台。《未来》杂志5年编发稿件近千万字,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刊物。创办《合肥文艺界》、《新安画派研究论坛》、《江淮民间文艺》、《庐州诗词》、《分水岭文学》等刊物,筑牢文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文艺工作氛围日益浓厚。

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大力推动文学艺术普及,积极培育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丰厚土壤。一是把准方向。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举办永远跟你走大型红歌会、红色诗篇诗歌征集暨优秀作品展演、光辉岁月摄影作品展、璀璨之路音乐舞蹈获奖作品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在全社会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领文艺工作发展繁荣的正确方向。二是提升素质。举办经典回顾与现代思考中国画学术系列活动、版画进社区、绿都之春音乐会、诗画合肥金秋诗会、民间诗歌节及沈从文与三河研讨会等精品文艺活动,举办各类展览350多个,观众达50多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三是交流展示。成功举办四体会开闭幕式、中国合唱节、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安徽17城市作家看合肥、写合肥大型文学创作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近20个,锻炼了队伍,彰显了实力。四是优化环境。积极推动文艺批评,在合肥日报、合肥晚报等市属媒体开设文艺副刊,开辟淝畔杂谈等批评栏目,营造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空气。

(三)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

在大力推进群众文艺工作的同时,成立XX市精品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集体攻关,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门类艺术作品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奖项227个,其中金奖32个、银奖42个、铜奖31个,部分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新编庐剧《村长娘子》、歌曲《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剧本《老巴克和小巴克》、《山里的泥鳅》、动漫连续剧《黑脸大包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生死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黑脸大包公》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成功登陆央视,并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编纂《人文合肥》系列丛书,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骆岗街道民间艺人张爱源《喷龙》、《喜鹊闹春》、《蝴蝶》等50余幅剪纸作品,彰显了合肥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二、我市文学艺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文艺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提升素质、引领风尚、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跨越赶超的目标相比,文艺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 五不:

(一)精品力作不多。

文艺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文艺事业的地标。总的来看,我市真正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数量不多,一是国内、国际重大奖项尚未实现根本性突破,二是没有出现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文艺产品,即使是黑脸大包公,与蓝猫、喜羊羊等国内其他动漫产品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此外更无其他。

(二)人才队伍不强。

目前,全市所有文艺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领军人物缺乏的问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各门类文艺人才6158人,不及长沙、郑州、武汉等城市的1/2;其中,4135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究其根源,一是育才基础薄弱。民间艺人大多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人;市庐剧团4年招生一次,一届只有30多人,都没有规模效应,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市属各类大、中专院校普遍没有开设合肥地方艺术专业,培养不出本土艺人。二是聚才制度不活。收入分配、考核激励制度不完善,文艺工作者待遇偏低,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三是引才办法不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办法没有形成。四是用才平台不广。受人事制度影响,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差别化,草根艺人的管理与服务不到位。

(三)经费投入不足。

市文广新局每年创作经费只有12万元,整个十一五期间没有增加。市文联下属10个协会,挂靠4个协会,各协会专项工作经费最多的一年只有1万元,有的协会甚至没有经费,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县级文联所属的各个协会基本无活动经费,开展文艺活动只能靠临时划拨或拉赞助。究其根源,一方面,投入渠道单一,把文艺事业办成了公益事业,大部分依赖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文艺产品风险大、回报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社会投资难以撬动。

(四)运行机制不活。

没有出台文学艺术奖励办法,不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向文艺工作汇集。没有建立重大文艺项目选题、策划、扶持、运作机制,推动重大文艺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及运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没有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办法和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很多精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究其根源,就在于留念计划经济的温床,习惯于躺在政府的襁褓中讨生活,没有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又符合文艺事业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五)文艺批评不力。

文艺批评严重缺位,各级文联普遍没有设立文艺理论家协会或者文艺批评家协会,零星见诸报端的评论,讲好话的多、讲真话的少,有目的的多、有见地的少,真正有批评效应的话语往往湮没在溢美之词中。究其根源,主要是文艺工作的领导方式单一化,倚重行政手段,忽视批评引导。文艺批评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能写作又善批评的人才,加剧了文艺批评不力的状况。三、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看,文化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合肥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规律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

(一)深入转变思想观念。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文学艺术事业处于相对弱势,往往难以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容易被忽视,造成跛腿巨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真正把文艺事业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艺工作,像抓经济项目建设一样抓重大文艺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要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用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立足在全国找准位置,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发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围绕合肥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审美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规划部署一批重大文艺题材,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合肥特色、体现合肥水平、展示合肥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厘清文艺工作的实施路径,定下硬指标,采取硬手段,特别要敢于下血本、善于抓关键,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重点选题倾斜、各类专门人才向重点选题汇集,力争做成一个、带动一批。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建设一支德艺双馨、富有活力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扩大人才总量。要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地方文化课程,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育才模式,扩大规模效应,迅速做大人才总量,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端文艺人才。探索建立文艺家会所、专家库、签约艺术家等形式,加强与国内顶尖艺术人才的合作,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雇佣军。二是提高人才质量。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推动各种采风、观摩、研讨活动经常化、规范化。要探索各种办法引导文艺家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不仅要立足于做一个专门家,还要立志于做一个思想家,真正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发挥人才作用。要淡化体制、创新机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管理和服务,让体制内、体制外人才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使一切人才都得到尊重、一切劳动都得到重视,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有所得。要坚持事业留人的重要思想,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发挥、价值得到体现。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展示,营造宽松宽容、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渠道、新的投入方式,不断加大文艺事业的投入。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XX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紧紧抓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政策环境,精心研究规划重大文艺项目,加大跑部串 联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三是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走社会渠道,广开财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创新各种载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艺事业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文艺事业大发展的工作局面。四是用好用活各类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投入,要着重向高端和基础两头倾斜,发挥最大效益。所谓高端,就是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所谓基础,就是制约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基础设施。

学术报告篇7

一、基本情况

为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扎实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现将我校2017-2018 学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二、艺术课程建设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每班的音乐课、美术课每周2 课时,三年级以上班级每周外设书法课1课时。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发展需求,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拓展教学内容,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三、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有教学班18个,在校生749 人,教职工50人,音美室各1个。按照课程计划要求配备艺术教师,现有艺术专职教师3名,艺术教师均为专科学历以上,学历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比较合理,我校艺术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辅导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教师能够认真参加市县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

    四、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由政教副校长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并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灵动课堂管理,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对于艺术类课程,教务处严格按照课程管理制度进行监管,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教学

计划制订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

    1、强化制度管理。

    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全面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同时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确定近期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及实施措施,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确保艺术教育工作正常有序进行。学校依据教育局下发的音乐、美术考核细则,制订了有关艺术教育工作的奖励方案,年终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

    2、强化常规管理。

    我校将艺术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艺术老师上好艺术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依靠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校外学校艺术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面向每一位学生。学校开设了合唱队、舞蹈队、绘画组、书法小组等课外活动小组。要求每位艺术教师辅导好相应的兴趣小组,并认真制订活动计划,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

    3、强化教学管理。

    我校遵循教育规律,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2) 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每学年组织艺术学科教研活动不少于四次,每次活动都要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全面提升艺术课堂教学效率。

(3) 结合课改,努力钻研教材。集教师团队智慧,显个人精雕细琢,以集体研讨为基础,抓课时分备,个人复备,课时反思的备课模式,精心设计教案。真正做到细化教学过程,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管理,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五、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

    学校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改善艺术教育条件,为特色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六、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的艺术教育突出育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向上、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艺术活动,并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校根据自身条件,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艺术教育;每年六月举办-次校园艺术节活动,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第二课堂有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等,做到时间保证、

活动内容保证、质量保证。这些兴趣小组大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7-2018 学年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17-2018 学年县足球比赛中获得小学组男子第二,女子第五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18仁化县中小学(幼儿园)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比赛中,我校获得小学二等奖的好成绩

七、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思想教育与艺术欣常的统一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配合宣传栏、绿色文化长廊、校园广播等,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乐园,让全校师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学校艺术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

八、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公示和奖励制度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对参加学校艺术节、各级各类文艺竞赛中获奖的学生、教师和团体,都按照学校相关的制度进行评比和奖励。

九、存在的不足、原因及改造措施

艺术教育科研课题偏少,论文数量偏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仍然任重而道远。受编制限制,我校的专职美术、音乐教师队伍仍不够稳定,及至到目前仍然没有解决。我校的艺术社团还没有很好地组建起来,还停留在兴趣小组的水平。艺术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艺术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艺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基本形成了艺术教育的氛围。

十、2019年工作重点及计划

在2019年我们将致力打造一支精良的艺术教师队伍、加强学校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创造性的开展艺术活动,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的艺术教育水平一定会迈向更高的台阶!

 

学术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26-04

引 言

纵观近几年有关科技翻译的论文,很多文章的开头都会用类似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流不断深化”等字眼来描述当今科技翻译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作为研究文章,虽然不乐于过多地模仿与重复,但这种被高频率使用的话语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中国正在朝着科技强国迈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一书中就有详实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不但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出版物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1]。科技在外交界和民间的交流都将成为推动科技全球化的主力军。因此,科学报告的翻译也将越来越重要。

科学报告是对科技前沿和科学发展概况的描述,内容既包括硬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包含软科学领域的经济和政策研究。科学报告术语来自各行各业,而且很多是伴着新技术新领域而生的新术语,大多数未被词典收录。术语翻译一向是科技翻译中的最难点,对其研究的成果也相对较少。从中国知网(CNKI)上看,专门研究术语的文章近十年有五百多篇,而研究术语翻译的文章只有一百多篇,2008年前每年不足十篇,近五年逐渐递增,2012年升至32篇,可以说明科技术语的翻译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 科学报告术语的类型

术语是指各学科的专门用语,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每一术语有严格规定的意义。它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具有单一的理性意义和感性色彩。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术语是通过翻译提出的。翻译术语要求符合科学性、系统性、专门性、单义性、国际性等原则[2]。

科学报告术语大致可分为硬科学领域术语和软科学领域术语两种,后者居多,术语范围几乎覆盖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两种术语的构成方法均采用了传统的新词造词法,如旧词新用、拼缀、合成、原创等。存在形式分为:单词式,如blockbuster(拳头产品);复合式,如knowledge spillovers(知识溢出);短语式,如capitalandorganizationembedded forms of technology transfer(资本和组织形式的技术转让);缩略式,如R&D(研发)。科技术语翻译研究多是根据术语的构词法分类,从直译、意译和音译等多角度展开。综合各家之言,可以归纳为12种:直译、意译、拆译、还原、释译、音意兼译、象译、创造新词、音译、形译、零翻译和综合翻译法等[3]。术语翻译的标准都围绕着准确、透明、简洁和广泛讨论。但是遵循了这样的翻译方法和标准依然很难保证术语的统一性,因为每个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和运用是有差异的。下面将从《报告》一书中选取各类术语,提出具体的使术语译文和定义规范的方法。

二 科学报告术语翻译策略——行业归化

归化翻译就是译文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目的语读者对外语翻译文本的陌生感[4]。行业归化法就是译文要用业内常用的文体和术语,使他们读起来像业内文章,没有翻译的痕迹。经常听科技研究人员说学英语专业的人翻译的科技文章很费解,一看就是外行人在谈业内知识,其中主要是术语或一些行业常用语翻译的不准确。各行业术语的构成多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逻辑思维多用于理学方面,形象思维多用于文学。英语专业的人一般擅长语言的转换运用,也熟知如何避免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歧义,在翻译过程中有丰富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但是受传统语言教育的影响,这种形象思维能力基本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把这种思维习惯带到科技文章的翻译中,科技术语的理解就成了瓶颈。这也是为什么科技文章的翻译总是不尽如人意,术语翻译总是错漏百出,难以规范的原因。所以,学会运用行业知识并结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推理和判断,是保证科技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第一步。下面将分类探讨如何使科学报告术语翻译达到行业归化的标准。

(一)已在业内通用的术语翻译要符合约定俗成

目前科技文章翻译真正能做到符合行业归化的多是国外学成归来的专业人士,他们常用双语撰写本行业文章,翻译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外语人才如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或领域的科技翻译,也会逐渐熟悉相关科技术语的形成规律和翻译标准,译出高质量的文章。对于大部分初入科技翻译领域的人来说,勤奋和虚心的态度是很重要的。首先,对于约定俗成的术语要查相关规范和词典确认其规范译名。这里说的“约定俗成”是指已有业内统一的译名,即使有些新术语可能暂没有被词典收录,也要细查相关论文、网站和行业书籍,找出准确的名称。例如:

原文:India’s share amounts to barely 0.2% of all Triadic patents, a share comparable to that of Brazil (0.1%) and Russia (0.2%).

译文:印度仅占三方专利比重的0.2%,而巴西和俄罗斯则分别为0.1%和0.2%。

该句中的专利术语“Triadic patent”专业词典暂没收录,属于比较新的术语,但在行业内已常用。它指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欧洲专利局和日本专利局登记注册的专利,这些专利一般被认为质量较高。一些书中将其译为“三巨头专利”,最初笔者认为这个译文比较准确,因为在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20个国家中(G20),人们也称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三巨头”,但这样翻译是否是约定俗成,唯一规范的呢?通过查看权威部门的常规译法,最后发现中国科技部的相关资料都称其为“三方专利”[5],虽然这个译名容易和“第三方专利”混淆,但是术语一定要符合行业标准,《报告》中采用了这个名称,以确保译名的唯一性。

(二)一词多译的术语认真解读原词

原文:Moreover, not everyone perceives the phenomenon in the same way. Some refer to brain drain, others prefer the term brain strain or brain circulation.

译文:此外,每个人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一些人说成是人才外流,另一些人则更喜欢说成是人才吃紧或人才循环。

此句中的“brain drain”和“brain circulation”大家并不陌生,而术语“brain strain”有“人才紧缺”“人才短缺”和“人才吃紧”等不同译法,查阅软科学领域的相关学术文章,这三个术语都常见,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人才短缺”。如果重新考察一下原词“brain strain”的用法和含义,该词多用来形容“大脑压力”。显然此句中借用过来是为了和“brain drain,brain circulation”搭配使用,起到“反复”(repetition)的修辞作用,作者通过“反复”重复同一单词,增强节奏感,使人印象深刻,如果用“shortage of talents” 或“lack of talents”就破坏了句式的美感。另外,从词义上解读,“strain”也不能等同于“shortage”和“lack”,翻译为“吃紧”比较合适,再细读最近中国新闻网和中国经济网的相关文章,可以发现目前业内也频繁使用“人才吃紧”这一术语,于是《报告》中选用了这个译名以符合行业归化。

(三)根据构词法推敲准确译文

原文:The income received by Canadian universities from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almost doubled between 2002 and 2006,while spinoffs from universities grew from 718 in 1999 to 1068 in 2006.

译文:2002年至2006年间加拿大大学将研究成果商业化后所获得的收益几乎翻了一倍,而从大学脱离出去的衍生公司从1999年的718个增加到2006年的1068个。

通过查阅词典、论文和相关文献没有发现“spinoffs”这个术语,最后根据上下文语义和构词法确定这个词是由“spinoff companies”简化生成,因此沿用其行内原标准翻译“衍生公司”这一名称。有意思的是有些术语被应用到句子中作为普通词汇使用,通过隐喻使句子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但如果不先弄清该术语的名称就无法判断其在句中的实际意义。例如:

原文:The “fifarization” of African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working abroad would entitle them by law to return to their home countries if the occasion presented itself and to request permission to participate occasionally in charting the way forward for their country’s development in STI.

译文:参照国际足联的模式,那些在国外工作的非洲科学家和研究员也应依法享有权利,当需要时,返回自己的祖国,并享有偶尔参与祖国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权利。

显然“fifarization”是个新造的词,不但词典里没有,在足球界相关文章里也没有查到。通过看上文和构词法分析,这个词是国际足联的缩写“FIFA”加后缀“ization”构成,因此应翻译成“国际足联化”,然后再根据原文内容,说的是非洲阻止人才外流的方法可以借鉴国际足联的模式,所以该术语在此句中应理解为“参照国际足联的模式”。

三 注意形式相近、意义相远的术语翻译

现代科技术语的构成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非科技术语转化为科技术语;二是利用语言中固有的词和语素,通过构词法或词组构成法创造科技术语。然而正是词义的衍生性和这些灵活多变的构词方式导致译者对一些术语的理解产生偏差,并最终导致拙译甚至误译[6]。要注意如下形式相近、意义相远的术语翻译。

原文:However, it is not only the spread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that has shifted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a more transparent and more level playing field. The growing membership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 like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flows in trade, invest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have also sped up access to critical knowledge.

译文:然而,不仅仅是信息与通信技术(ICTs)的推广促成了更加透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在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方面,以及管理国际知识流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全球组织机构的成员增多和进一步发展也加快了关键知识的获取。

此例句中受“communication”含义的影响,“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曾被误译为“电子信息传播技术”,而“电子信息传播技术”的英文应是“information spreading technologies”,非专业翻译人员极易弄错。另外,“critical knowledge”是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词,与“common knowledge”相对,也是非专业人士易弄错的术语。

四 结 语

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术语的统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学科的顺利发展[7]。科技术语的标准化翻译对科技发展和信息传递以及科技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对于没有被词典收录的新术语的翻译标准暂不统一,但是人们大都同意准确唯一的术语翻译是科技翻译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做到准确唯一,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单从构词法和翻译技巧层面研究术语译法,不足以确定术语译文的唯一性。对于新科技术语的译文,强调其符合行业归化,一是为尽量统一标准,二是为满足业内人士阅读的审美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

[2]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93.

[3] 文军,李培甲. 航空航天英语术语翻译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3):27-31.

[4] Shuttleworth M, Cowie M.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43-44.

[5] 张梦然. 站在新科技革命的十字路口——写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闭幕之际.科技日报[N].2012-07-09(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