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思想综述8篇

时间:2023-06-04 08:38:41

学术思想综述

学术思想综述篇1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医西医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中医眼科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强,这恰好是西医的弱项,西医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却不会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壮大自己,所以中西医互补尤显重要。李熊飞所主张的中西医互补是指在理论上融汇贯通,然后指导应用于临床,而不是拿一味中药和一种西药两下的凑合。当今之世,应掌握运用现代之先进医学理论和检查手段,以助祖国医学诊治之不足。例如:内障眼病,泛指水轮疾病,即包括发生于瞳神及后一切组织的病变,在临床上,这些内障眼病,除了视力改变,全身症状几乎没有,这又如何辨治?这时,我们必须通过检眼镜等,利用西医的内眼解剖名称协助诊断。例如视瞻昏渺,西医诊断为“中浆”或“中渗”,李熊飞根据眼底检查,辨证分为3型。水肿型:眼底见视网膜新鲜渗出、水肿,治以利水消肿,方用“中浆一号”,药为:白茅根20g,益母草20g,萹蓄15g,瞿麦15g,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该方实际为五苓散加白茅根、益母草、萹蓄、瞿麦,以利尿通水消肿,使水湿从小便出。血郁型:眼底见视充血,或黄斑区暗红,或有渗出物。此乃肝失调达,气滞血郁,雍遏目窍所致。治以行气活血,用“中浆二号”:当归20g,红花10g,丹参30g,前仁车前子10g,淫羊藿30g,赤小豆30g,首乌30g,益母草20g。考虑此型多为水肿转换而来,为功伐太过,而加淫羊藿、首乌,且剂量大,以扶正祛邪。肝肾不足型:眼底见视网膜色素沉着及陈旧病变,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不明显。此乃肝肾两亏,目失濡养所致。治以补益肝肾,方用“中浆三号”: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石斛、玉竹、桑椹、草决明、首乌、望月砂、夜明砂。该方着重补阴,望月砂、夜明砂为明目佳品。因此,李熊飞认为,对于一些眼底病,可以局部辨证为主,不必拘泥于悉证俱备。像上述3型,只要主症具备,根据眼底3项,即可辨证施治,而其疗效颇佳,这也是我们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思路,值得探索。

善用寒凉不远温热

李熊飞老医师常言:“自古目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属火热者十,“温邪上受”是指热性病的发病特点,即病位在上,目为清窍,居各窍之上,因而眼目为病多火热。《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如病在气轮,常累肺卫,暴风客热、风栗、椒疮、金疳等,宜用桑菊银翘等清凉宣泄之品凉散之;病在风轮,属肝胆,多在气分,如聚星障、凝脂翳、“金井蓄脓”等,宜用苦寒泻火之剂,佐以疏风清热之品,药用龙胆草、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膏之辈。病在风轮,虽属肝胆,但也与心有关,因黄仁乃心血所营。若气营两燔,或血热妄行,如急性“瞳神紧小”及其所致的“金井蓄血”,则宜用清热凉血之剂,药用羚羊角、生地黄、丹皮牡丹皮、栀子之类。外眼热性病后期,见局部轻度充血,患眼干涩不适,则宜用滋阴生津之品,如桑椹子、女贞子之类。李老虽善用寒凉,但仍注重辨证,象真寒假热之眼病,红肿不甚,疼痛绵绵,羞明畏光,得温热则安,形寒肢冷,二便自调,或便稀溺清,口渴饮热,脉沉细微,苔薄白而润,此乃陈寒涸冷之证,虽属少见,亦不容忽视,麻黄、细辛、蔓荆、藁本、羌活、防风、川芎、白芷、附子之属,势在必用。某患者慢性角膜炎,观其处方,皆龙胆泻肝之类,李熊飞认为此乃苦寒伤正,寒邪凝滞之故,遂用四味大发散(麻黄绒、蔓荆、藳本、细辛、生姜),治之而愈。眼底病属水轮,他认为并非仅为肝肾所主,而应为五脏所主,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别。辨证时应以八纲为纲,五脏为目,刚举则目张。如出血性眼底病,部位则有表里之分,浅层者呈火焰状,深层者呈园点状或大片不规则状,用药则有轻重之分,治疗也有久暂之别;视网膜视神经炎多属肝郁化火,治宜清肝泻火;眼底渗出病变,多为寒湿阻滞,病多在脾,治宜健脾温阳,散寒利湿;而眼底退行性病变,则以肝肾虚位主,治宜根据气血阴阳分而治之。总之,李熊飞用药,对外眼病偏用寒凉,而内眼病应为温补为主,药宜缓进,不可大剂,同时应注意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变化,随证加减,灵活变通。

精察局部重视整体

李熊飞老医师精于眼局部望诊,并注重眼与全身脏腑的关系。他认为眼睛虽小,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且“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眼睛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机体的状况。一个合格的眼科医生,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否则,临证之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陷入盲目被动之中,甚至误诊。1998年4月,患者王某,男,25岁,针眼反复发作年余,在本市多家医院切开排脓数次,诊断为针眼,而予清热祛风中药,皆桑菊银翘之类,点用抗生素眼药水,治疗10d,症状无缓解,静滴青霉素、氨卞青霉素,仍效果不佳。此次复发5d,查右眼上睑内眦局部红肿,脓点不显。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多渴喜饮,小便量多,查血糖升高,尿糖(+++),乃诊为“消渴病”,给予消渴方,数剂症减,再服针眼愈,未复方。此病案也就是多家医院诊治不细,只顾局部,而未考虑其多饮多渴、小便多等全身症状,一味祛风清热解毒,而未顾及阴虚津亏,其针眼之热,应为阴虚津亏之内热。由于李老问诊仔细,辨证精确,重视整体,该病才得以治愈。对于眼局部诊察,他有自己独特方法。如见患者两眦角有乳白色或灰白色分泌物,多患有沙眼或其它慢性结膜疾患。望白睛上的血管分布及距角膜缘的远近,可测知病的轻重。他认为,正常人的白睛上部有少许血管,弯曲向下伸延,末端有如纺倕,如果血管少,颜色鲜红,距角膜缘远者病轻,反之则病重。望角膜上有弧如老年环而浑浊蓝色者,主男子淋浊、妇女带下病。凡此种种,值得研究。李熊飞认为,在眼科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要重视手术。他博学多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治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并发扬光大。

善用经方发扬光大

李熊飞老师精眼科,但对内、外、妇、儿也颇有研究,且求医者甚众。所以李老师许多药方宗于内科,对各家学说兼收并蓄,毫无偏见,对仲景方尤为推崇,因而善用经方,并将之发扬光大。(1)防己黄芪汤加味:由防己10g,黄芪30g,白术10g,甘草10g组成。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主治暴盲(视网膜脱离),眼底网膜有水肿或网膜下积液者。该方原为风水表虚证而设,但治视网膜脱离,利水之力不足,临床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茯苓30g,前仁车前子20g,猪苓10g,党参30g,益母草10g,丹参20g。该方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二药配伍,扶正祛邪,相得益彰,共为君药;以党参、黄芪益气利水,白术、茯苓、前仁车前子、猪苓、益母草健脾利水消肿,水湿得去,视网膜脱离自平伏,共为臣药;网脱患者,多见脱离网膜血管屈膝爬行,易治瘀血,故以丹参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该药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网膜细胞功能恢复,共为佐药;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案1王某,男,35岁。主诉左眼视蒙6d,纳可,头晕,苔薄白,脉细数。视力右:1.5,左:1.0;视野左眼颞侧缺损约25~30°;眼压:左眼10.24mmHg,右眼18.89mmHg;查左眼底视网膜颞侧青灰色隆起约+2D,表面血管暗红色爬行。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脱离,嘱卧床休息,予上方6剂服用,自觉症状减轻,后再服20剂,自觉症状消失,各项复查正常。(2)越婢加半夏汤:由麻黄5g,生石膏30g,法半夏10g,生姜5g,大枣3枚组成。功效:辛凉宣泄,清肺泄热。主治原因不明之眼突症、白睛青蓝。该方麻黄为君,取其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苦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数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该方在《金匮要略》中原治饮热郁肺之咳喘,李老师据原文:“目如脱状”,而引治原因不明之眼突症,效若桴鼓。李老认为:白睛属肺,肺热亢盛,煎熬阴血,气血瘀阻而至白睛青蓝或隆起眼突,故引用本方辛凉清肺。本方虽有麻黄之辛温,又以大寒之生石膏克制,使之清肺而不上火,故服用时,辨证准确后可较长时间服用。案2陈某,男,25岁,双眼胀突,畏光流泪,反复3年,伴口渴咽干。查:双眼白睛混赤,外眦部白睛紫蓝色隆起,苔黄,脉弦。诊断为白睛青蓝。予越婢加半夏汤5剂,症减;再服20剂而愈,至今未复发。(3)白头翁汤:由白头翁15g,黄柏10g,黄连10g,秦皮15g组成。功效: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方以白头翁清血分热毒为君药;黄连、黄柏清热泻火为辅佐药;秦皮清肝经之热,李老认为凡眼目红痛,畏光流泪者,皆可加秦皮。在《金匮要略》中,本方虽为治厥阴热利方,患者有“热利下重”,“下利欲饮水”,但原因为“以有热故也”。天行赤眼暴翳为急性结角膜炎,实为肝经郁有邪热,加之外感时疫之邪,内外合邪所致。用本方清热解毒凉血,风重加金银花、、荆芥、防风之类祛风清热。局部出血则辅以丹皮牡丹皮、紫草凉血化瘀。本方以凉血为主,凉血易致血瘀,故临证视其是否有瘀血注意加减。案3刘某,女15岁,双眼红痛,畏光流泪10天,胶结,口苦咽干,便结;查苔黄脉弦数,白睛红赤浮肿,并见点片状溢血,黑睛星翳簇生,2%FL(+)。诊为天行赤眼暴翳。予本方加紫草10g,牡丹皮10g,柴胡10g,白蒺藜10g,5剂症减,10剂而愈。此外,尚有用小青龙汤加石膏诊治外障属风寒者,用金匮肾气丸专治肝肾阳虚之圆翳内障者,用桂枝茯苓丸治眼部瘀血证等,都是李老灵活运用经方之典范。

自创验方兼采众家

李熊飞老师治学,前承古人,后师今贤。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自创验方70个,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兹举代表方数例。(1)桑菊银翘蒲公英汤:由桑叶10g,10g,金银花20g,连翘15g,蒲公英30g,防己10g,黄芪30g,白术10g,甘草10g组成。功效:祛风清热解毒。主治针眼、掓疮、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胬肉攀睛、聚星障等属风热外侵者。本方以金银花、连翘为君,既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又具有芳香避秽的功效;桑叶、、蒲公英疏散上焦风热;佐以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清凉不伤脾胃,对眼科急性炎症性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对于伴有外感风寒或湿热初期者禁用。(2)扶正抗炎片:由黄芪40g,白术10g,枸杞20g,当归15g,生地黄20g,桑叶10g,10g,甘草5g,钩藤10g,僵蚕10g,蝉蜕6g组成。功效:补益气血,祛风清热。主治圆翳内障、绿风内障、胬肉攀睛、漏睛等各类手术后病人;或体虚,加之风热外侵的患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方面患者术后损伤气血,故体质多虚;另一方面,术后病人多见畏光流泪、头目疼痛等外感风热症状。因此术后患者,证属气血虚弱,风热外侵。病性为虚实夹杂。遵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治则上,我们应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治法上应补益气血,祛风清热。故拟本方治疗,其中黄芪为君,补气固表;臣以当归、白术、枸杞补益气血;再佐以桑叶、、钩藤、蝉蜕、僵蚕祛风清热。全方补中有散,散中有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共成扶正祛邪之功。该方已制成片剂,并获1998年获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实验证明,该方能提高人体抗病免疫能力,消炎抗菌,减轻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事项:此方主要用于眼科手术后体质比较虚弱的患者,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则应少用。(3)羚羊地黄汤:羚羊角3~5g,生地黄15g,白芍10g,牡丹皮10g,栀子10g,黄芩10g,龙胆草10g,桑白皮10g,金银花20g,蒲公英30g,茺蔚子10g,蔓荆子10g,甘草5g组成。煎法:羚羊角(另包)3~5g先煎0.5h,再加诸药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10min。功效: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主治瞳神紧小症。瞳神紧小症与西医学中的虹膜睫状体炎相似,本症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治疗不当,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或眼球萎缩而失明。在中医五轮学说中,虹膜属黑睛,内应于肝。肝主升发疏泄,需有肾水的滋养,肺金的制约,脾土的培育,其一有失,则肝木失其条达之性,肝经风热循经上攻头目而成本病。临床时需局部和全身症状参合分析,视病邪之属性,采取相应的治法。

学术思想综述篇2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规律

2011年6月10日,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新闻记者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经验与历程: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和媒体的50多名学者及业内人士会聚一堂,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新闻工作经验,探讨当下新闻传播改革的焦点问题。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东记协主席范以锦教授,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扣林在致辞中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经历发展变迁逐渐趋向成熟是基本共识,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探索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领导新闻传播创新与变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

正本清源:

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的梳理与反思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不断总结和丰富自己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汇聚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认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大致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在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中逐渐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苦奋斗中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下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要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为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体系打好基础,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更大繁荣与更快发展。

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有新的探索和认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认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大致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二是就新闻传播过程中使用的事实进行探索;三是就新闻与传播对象的关系进行探索;四是从新闻作品制作的层面探索新闻传播规律。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认知则主要涉及新闻与经济基础、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与题材内容的关系,舆论的运行及其作用,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传播规律与领导的关系,改进新闻文风等方面。当下在领导和管理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党尤其要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在整体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和开放的思想体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广安、崔维维对梁启超关于报刊的性质和功能与我党的“喉舌论”,梁启超的党报理论与我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梁启超对记者提出的“五本”、“八德”?要求与党的新闻工作者作风修养进行了比较,认为党的新闻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新闻观点,充分呈现了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管理和经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认为,对党报如何进行管理,甚至还在报刊的创立期间,中共的缔造者们已经为此提出重要原则,即报刊不仅是党的宣传工具,也是党的组织工具,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董小玉、刘成文从《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外宣媒体的地位与意义出发,分析了其1942年整风期间改版所蕴含的深意。《新华日报》改版在党的外宣媒体工作中实现了与《解放日报》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在国统区的产物。经过改版,宣告了外宣媒体的党性回归与坚守,确立了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党性原则。在对外宣传方面,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前,欧美国家人士掀起了两次访问“红色中国”的高潮。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李家嘉总结了两次高潮的历史过程,指出正是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和失实报道激起了西方人士的探访欲望,而中共向西方人士敞开“红色中国”的大门、积极宣扬民主自由的理念、努力亲近西方国家的姿态,给西方来访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新闻观念的历史变迁说明,时代是成就新闻观念的重要背景,它可能造就新闻观念的具体形态,也可能塑造各个国家独特的新闻文化。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樊昌志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报道“不闻”观念的三种典型表述:一是“有‘新闻’,有‘旧闻’,有‘无闻’”(毛泽东);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压则压,有些还要注意内外有别”(胡耀邦);三是“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全局出发”(江泽民)。新闻报道“不闻”观念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实践中,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实践规则。“文风”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文章的问题,而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党风问题。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梅芳、涂明华以历史的衍变为脉络,通过分析考察党内历次有关“文风”问题讨论的话语,分析其出现在不同时代下内涵的变迁。历史的经验证明,以运动的形式解决文风问题,只能在短时期内奏效。“文风”问题的内涵既有变,又有不变。不同历史阶段,整顿文风,实质要面临的问题均有不同,但尊重传播规律,尊重读者,尊重写作技巧,这是不变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程和经验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供了比较新颖的视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黄卫星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开创的“霸权”理论框架下,全面考察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试图全面厘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文化思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戴元光在发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产生吸收了梁启超等中国资产阶级报人的办报主张、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但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不少坎坷,主要表现为曾经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现实语境出发,从价值观的培育入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这是构建新思想维度的当代选择。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许正林批评了一些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分实用化、功利化的现象,提醒人们不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变为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是新鲜灵动的思想之源,而非空洞的教条和说教。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对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进行了再考察,针对新闻从业者主体的改造与重塑,围绕何谓“新型记者”、如何造就、呈现何种特征等问题,从身份意识、业务操作以及开门办报三个方面考察,尽力展现《解放日报》及其办报者在改版中是如何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实践,终至明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转身为“新型记者”,从而共同创造并完成了党报的“延安范式”建构。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可以领会延安整风和《解放日报》改版的经过,而且对于理解当今的中共党报及其整个从业群体的精神气质,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聚焦当代: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理论与实践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三贴近”,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政府、党务信息公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网络舆论,关注世界新闻传播格局等诸多重要新闻观念正在逐步落实和加强。与会学者针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新闻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新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不断深入探索。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王雪竹认为,胡锦涛的新闻思想以坚持党性为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统筹兼顾为方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宣传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内容,并且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品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对中国共产党“党管报纸”制度构建与演革历程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受到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形成较全面的规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强调了党政分离,突出了以干部配置为重点的报纸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思路逐渐清晰。总的来看,党管报纸的基本制度将坚持下去,但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双重挑战下,党管报纸的空间将不断缩减,党管报纸的途径及手段也将实行必要的、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党委主要着眼于对报刊的方针政策及意识形态的监管,对报社领导干部的配置,同时通过政府主管机构对包括党报在内的一切报纸实行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管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党委新闻工作需要加以完善的问题。首先,要稳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真正实现从政务公开到党务公开。其次,要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形成党政新闻的合力。党委新闻工作进一步推进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通过“制度安排”解决党委新闻发言人信息权限问题。二是统筹协调机制如何设置的问题。三是要切实解决好“重复、多头、交叉、信息不一、口径不一”的缺憾。他认为,党委新闻人要比政府新闻发言人更具备专业化,甚至是“艺术化”的能力和水平,更要有新闻性、故事性,更要有说服传播的能力与技巧。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扎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土壤,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刘静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从强调“舆论宣传”,到强调“舆论导向”,再到强调“舆论引导”,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下更多地强调舆论引导,凸显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针对国际舆论格局呈现的“西强我弱”态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认为,对外舆论宣传的要务是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历史和国情的逻辑中解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在传播内容上,宏观方面可以多务虚,将着力点放在传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多解释中国的政治制度,具体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微观、具体,加强对各个国家研究。在国际传播路径上应有主导性、前瞻性的思路,加强党委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努力打破西方媒体的“冷战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李本乾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为个案,探讨了党报对外传播模式的创新,认为其有三个主要特点:通过建立国际学术平台,探讨全球话题,建立了党报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渠道;发挥名人效应影响国际传媒议程,间接提升了党报国际议程能力;有效利用西方话语体系表达我国诉求。

党报,是我国传媒业的政治核心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但由于“耳目喉舌”的功能定位,使得党报在改革中受到的制约也是最多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他认为,一份“好”的党报应包含如下特征:首先是办给尽可能多数的人看,这是党报作为执政党代言人的政治基础;其次要好看,有亲和力,这是吸引读者向党报靠拢的第一步;再次兼顾政策解读和民生关怀;另外,权威性也是党报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嘉兴日报总编辑蔡伟达介绍了《嘉兴日报》以“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为宗旨的改革,该报以视觉创新为突破点、以内容创新为攻坚点,为党报创新由点及面的推开,尝试了一条具有实践操作示范意义的路径,其创新改革的经验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冯帆、马艺认为,网络的发展带给党报巨大冲击,现时应着重借助网络互动性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发挥党报群众性办报传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身的突破。

学术思想综述篇3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规律

2011年6月10日,由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新闻记者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经验与历程: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和媒体的50多名学者及业内人士会聚一堂,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新闻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新闻工作经验,探讨当下新闻传播改革的焦点问题。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研究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东记协主席范以锦教授,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扣林在致辞中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经历发展变迁逐渐趋向成熟是基本共识,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探索和把握新闻传播规律、领导新闻传播创新与变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课题。

正本清源:

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发展的梳理与反思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不断总结和丰富自己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汇聚而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认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大致走过了三个重要阶段——在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的斗争风浪中逐渐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艰苦奋斗中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升华。下一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要用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造去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为最终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体系打好基础,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更大繁荣与更快发展。

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不断有新的探索和认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认为,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大致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对新闻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二是就新闻传播过程中使用的事实进行探索;三是就新闻与传播对象的关系进行探索;四是从新闻作品制作的层面探索新闻传播规律。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认知则主要涉及新闻与经济基础、新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新闻报道与题材内容的关系,舆论的运行及其作用,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传播规律与领导的关系,改进新闻文风等方面。当下在领导和管理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党尤其要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认知。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在整体上是一个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和开放的思想体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广安、崔维维对梁启超关于报刊的性质和功能与我党的“喉舌论”,梁启超的党报理论与我党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梁启超对记者提出的“五本”、“八德”?要求与党的新闻工作者作风修养进行了比较,认为党的新闻思想在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政治理念和新闻观点,充分呈现了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管理和经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认为,对党报如何进行管理,甚至还在报刊的创立期间,中共的缔造者们已经为此提出重要原则,即报刊不仅是党的宣传工具,也是党的组织工具,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董小玉、刘成文从《新华日报》作为党的外宣媒体的地位与意义出发,分析了其1942年整风期间改版所蕴含的深意。《新华日报》改版在党的外宣媒体工作中实现了与《解放日报》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在国统区的产物。经过改版,宣告了外宣媒体的党性回归与坚守,确立了共产党对外宣传的党性原则。在对外宣传方面,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前,欧美国家人士掀起了两次访问“红色中国”的高潮。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芮必峰、李家嘉总结了两次高潮的历史过程,指出正是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和失实报道激起了西方人士的探访欲望,而中共向西方人士敞开“红色中国”的大门、积极宣扬民主自由的理念、努力亲近西方国家的姿态,给西方来访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新闻观念的历史变迁说明,时代是成就新闻观念的重要背景,它可能造就新闻观念的具体形态,也可能塑造各个国家独特的新闻文化。广东惠州学院中文系樊昌志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新闻报道“不闻”观念的三种典型表述:一是“有‘新闻’,有‘旧闻’,有‘无闻’”(毛泽东);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压则压,有些还要注意内外有别”(胡耀邦);三是“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全局出发”(江泽民)。新闻报道“不闻”观念产生于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实践中,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实践规则。“文风”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文章的问题,而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党风问题。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王梅芳、涂明华以历史的衍变为脉络,通过分析考察党内历次有关“文风”问题讨论的话语,分析其出现在不同时代下内涵的变迁。历史的经验证明,以运动的形式解决文风问题,只能在短时期内奏效。“文风”问题的内涵既有变,又有不变。不同历史阶段,整顿文风,实质要面临的问题均有不同,但尊重传播规律,尊重读者,尊重写作技巧,这是不变的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历程和经验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供了比较新颖的视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黄卫星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开创的“霸权”理论框架下,全面考察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试图全面厘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文化思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戴元光在发言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产生吸收了梁启超等中国资产阶级报人的办报主张、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办报传统,但在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历了不少坎坷,主要表现为曾经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现实语境出发,从价值观的培育入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这是构建新思想维度的当代选择。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许正林批评了一些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分实用化、功利化的现象,提醒人们不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变为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是新鲜灵动的思想之源,而非空洞的教条和说教。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对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进行了再考察,针对新闻从业者主体的改造与重塑,围绕何谓“新型记者”、如何造就、呈现何种特征等问题,从身份意识、业务操作以及开门办报三个方面考察,尽力展现《解放日报》及其办报者在改版中是如何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实践,终至明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自觉或不自觉地转身为“新型记者”,从而共同创造并完成了党报的“延安范式”建构。这不仅从一个侧面可以领会延安整风和《解放日报》改版的经过,而且对于理解当今的中共党报及其整个从业群体的精神气质,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聚焦当代: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理论与实践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三贴近”,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政府、党务信息公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网络舆论,关注世界新闻传播格局等诸多重要新闻观念正在逐步落实和加强。与会学者针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探索、新闻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新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不断深入探索。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王雪竹认为,胡锦涛的新闻思想以坚持党性为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重点、以统筹兼顾为方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宣传工作领域的体现、延伸和展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内容,并且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理论品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对中国共产党“党管报纸”制度构建与演革历程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受到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形成较全面的规制。新中国成立以来,强调了党政分离,突出了以干部配置为重点的报纸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的思路逐渐清晰。总的来看,党管报纸的基本制度将坚持下去,但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双重挑战下,党管报纸的空间将不断缩减,党管报纸的途径及手段也将实行必要的、大力度的改革。比如,党委主要着眼于对报刊的方针政策及意识形态的监管,对报社领导干部的配置,同时通过政府主管机构对包括党报在内的一切报纸实行法治化和规范化的行政管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在发言中着重谈了党委新闻工作需要加以完善的问题。首先,要稳步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真正实现从政务公开到党务公开。其次,要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形成党政新闻的合力。党委新闻工作进一步推进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通过“制度安排”解决党委新闻发言人信息权限问题。二是统筹协调机制如何设置的问题。三是要切实解决好“重复、多头、交叉、信息不一、口径不一”的缺憾。他认为,党委新闻人要比政府新闻发言人更具备专业化,甚至是“艺术化”的能力和水平,更要有新闻性、故事性,更要有说服传播的能力与技巧。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扎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土壤,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重点。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刘静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相关文件的全面考察,认为从强调“舆论宣传”,到强调“舆论导向”,再到强调“舆论引导”,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当下更多地强调舆论引导,凸显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主体性的认识与尊重。针对国际舆论格局呈现的“西强我弱”态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认为,对外舆论宣传的要务是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历史和国情的逻辑中解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解决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传播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在传播内容上,宏观方面可以多务虚,将着力点放在传播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上,多解释中国的政治制度,具体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微观、具体,加强对各个国家研究。在国际传播路径上应有主导性、前瞻性的思路,加强党委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努力打破西方媒体的“冷战思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李本乾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为个案,探讨了党报对外传播模式的创新,认为其有三个主要特点:通过建立国际学术平台,探讨全球话题,建立了党报与西方世界沟通的渠道;发挥名人效应影响国际传媒议程,间接提升了党报国际议程能力;有效利用西方话语体系表达我国诉求。

党报,是我国传媒业的政治核心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但由于“耳目喉舌”的功能定位,使得党报在改革中受到的制约也是最多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党报?他认为,一份“好”的党报应包含如下特征:首先是办给尽可能多数的人看,这是党报作为执政党代言人的政治基础;其次要好看,有亲和力,这是吸引读者向党报靠拢的第一步;再次兼顾政策解读和民生关怀;另外,权威性也是党报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嘉兴日报总编辑蔡伟达介绍了《嘉兴日报》以“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为宗旨的改革,该报以视觉创新为突破点、以内容创新为攻坚点,为党报创新由点及面的推开,尝试了一条具有实践操作示范意义的路径,其创新改革的经验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冯帆、马艺认为,网络的发展带给党报巨大冲击,现时应着重借助网络互动性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发挥党报群众性办报传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自身的突破。

学术思想综述篇4

明代的杨慎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历代学者对杨慎学术上的研究都比较多,但是就杨慎哲学思想方面研究甚少。直至20世纪80年代,四川召开杨升庵学术思想讨论会后,杨慎的哲学思想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陆复初1980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杨慎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文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杨慎是哲学家。自此对杨慎哲学思想的研究才逐步走上轨道并迈向辉煌。

一、杨慎简介

杨慎(1488~1599),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直臣、学者、文学家。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弘治元年,正德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嘉靖时谪戍云南。投荒30年,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享年七十二岁。也被称为被流放终身的状元。明代著作最为丰富的大学者。其一生著述丰硕著作颇多,以文学见长,涉及经学、史学、哲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法绘画、戏曲音乐和民俗文艺。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是一位对明清学术思想影响较大的巴蜀文人,主要著作有《升庵集》。

二、杨慎哲学思想研究概况

对于杨慎哲学思想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30年来对杨慎哲学思想研究也取得了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已发表的学术论文有2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在杨慎哲学思想的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学者主要有:陆复初、林庆彰、丰家骅、张义德、陈德述、方陆等。

(一)杨慎哲学研究分期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第一阶段:80年代初以前,主要研究见于《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著作。

第二阶段: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杨慎哲学思想研究的起步阶段,其重要的学者及其重要论文、专著有:陆复初《杨慎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研究》(《光明日报》,1980年6月26日)、陆复初专著《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论杨升庵及其思想》、张义德《杨慎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张义德《杨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论续编(四),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版》)、陈德述《试论杨慎的哲学思想》(《哲学研究》,1984年第1期)、葛荣晋《杨慎哲学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1期)、贾顺先.方陆《独具新风的思想家—杨慎》(《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由于这一阶段是起步阶段所以研究的比较少。

第三阶段: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杨慎哲学思想研究的辉煌时期。其重要学者及其重要论文、专著:贾顺先《杨慎反对“空谈”主张“求实”的思想与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新探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贾顺先《杨慎的“求实”哲学》(《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张祖涌《论杨升庵哲学思想》(《杨升庵诞辰五百周年学术论文集》)、丰家骅《杨慎的哲学思想》(《杨慎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川丁《记杨升庵学术思想讨论会》、朱森薄《浅论杨慎与老庄》、俞润生《简评〈杨慎评传〉〉》(《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月第16卷第1期)、陈居渊《论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学术界》,2002年1月第92期)、雷磊《20世纪杨慎研究述评》(《求索》,2003年第3期)、高小慧《杨慎研究综述(上)》(《天中学刊》,2006年2月第21卷第1期)、白建忠,孙俊杰《百年来杨慎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月第36卷第2期)、杨钊《近三十年来杨慎研究述评》(《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29卷第2期)。这一时期的学者对杨慎的哲学思想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是杨慎哲学思想研究的辉煌时期。

(二)杨慎哲学思想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著作

1.杨慎对理学的批判、对程朱陆王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扬弃以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之后哲学思想的活跃、杨慎的“性情说”对王夫之“继善成性”说的启示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分析与论述。其著作主要有:陆复初的《被历史遗忘的一代哲人—论杨升庵及其思想》(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中的《杨升庵哲学》一节。

2.对杨慎的哲学思想精华进行了综述。其主要成果有:张义德的《杨慎》(《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论续编(四),山东齐鲁书社1982年版》)。“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批判”、“论太极、道、理”、“变化之道无处可逃”、“合性情论”、“格致物知新解”等几个方面。

3.从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人性论等方面对杨慎哲学思想进行阐释分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陈德述《试论杨慎的哲学思想》(《哲学研究》,1984年第1期)、葛荣晋《杨慎哲学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84年第1期)、贾顺先.方陆《独具新风的思想家—杨慎》(《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贾顺先《杨慎的“求实”哲学》(《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贾顺先《杨慎反对“空谈”主张“求实”的思想与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祖涌《论杨升庵哲学思想》(《杨升庵诞辰五百周年学术论文集》)、丰家骅《杨慎的哲学思想》(《杨慎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4.对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进行了表述。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陈居渊在《论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主要分别从“杨慎的经典诠释学思想的主题—走出理学,倡导汉学”、“尚博崇实的诠释经典原则”等四个方面来阐述的。

5.关于杨慎学术思想和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嵇文甫在《王船山的学术渊源》(《王船山学术论丛》,三联书店1962年版)

6.究其水平,张义德《杨慎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一文则认为:“杨慎在自然观方面水平低于同时代的唯物主义者,那么在认识论方面,还是有高于其他唯物主义者的地方。”

7.对近年来杨慎哲学思想研究成果做研究综述。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雷磊《20世纪杨慎研究述评》、高小慧《杨慎研究综述(上)》、白建忠.孙俊杰《百年来杨慎研究综述》、杨钊《近三十年来杨慎研究述评》等。这些综述基本上大同小异。

三、杨慎哲学思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杨慎的哲学思想没有系统性

从研究中借鉴资料看,研究杨慎哲学思想可借鉴引证的材料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欠缺。杨慎身前并没有一本完整的哲学思想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大多分散于他的各种著选中。即使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本比较详细的、系统的、专门的记录杨慎哲学思想的专著。因此笔者认为,在不断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加以提炼进一步整理杨慎的哲学思想;要扩宽杨慎哲学思想研究的领域,继续发掘新的材料。使之能形成比较完整的一个系统。

(二)杨慎的哲学思想定位

现在对杨慎哲学思想研究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从现成的教科书体系框架出发,按照这种体系来建构杨慎哲学思想;第二,将杨慎哲学思想变成了现有理论范畴、概念的印证材料。因此如何从杨慎哲学思想理论来印证杨慎的哲学思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有些学者将某一个未经印证的观点定位为独创性的杨慎哲学思想,这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只有在研究杨慎哲学思想是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的学风,做到实事求是,并从杨慎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内容的高度来研究杨慎的哲学思想,才能正确定位杨慎哲学思想。

(三)杨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学术思想综述篇5

>>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假新闻问题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后危机时代”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关于电子社区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关于中苏论战研究综述 近年来和谐哲学研究综述 近年来张之洞研究综述 国内近年来关于宽容教育的综述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锅庄舞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近年来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的综述 近年来CNKI上关于大学“行政化”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关于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高薪养廉”问题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公平观的论文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综述 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研究综述 中国学术界关于“实事求是”的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段培育.关于加强任职教育院校党史军史教研工作的几点建议[EB/OL],2010-12-09..

董长军.加强部队军史馆(荣誉室)建设的几个问题[J].军事历史研究,2013(1):166.

周鹏.军队党史军史编研工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EB/OL],2011-03-05..

欧阳淞.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党史资政工作新局面[J].中共党史研究,2010(12):12-13.

徐星,王亮.党史军史学习教育浅议[J].军事历史研究,2011(4):147-149.

学术思想综述篇6

目前,音乐撰写的毕业论文,问题很多,离“学术规范”很远。其中,抄袭、剽窃现象是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或抄袭音乐老师的文章;或抄袭音乐名家权威的文章;或抄袭外国音乐家的文章;或抄袭一般音乐作者的文章。其抄袭的方式多样,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改名换姓。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10﹞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学术思想综述篇7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素质

一、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质

电视综合文艺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将策划人和撰稿人用文字撰写的文学台本,动用电视技术中诸多表现手段,把文学台本中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荧屏艺术形象,使文学台本的内容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台有机的、独具电视特点的综合文艺节目,供电视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电视导演是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艺术,导演必须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政治素质

电视文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这要求做导演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思想上具有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多层次收视观众心理上的感应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2.业务素质

首先,导演对于文艺作品的优劣要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党的宣传方针,结合当前形势,确定节目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节目录制计划,满腔热情地向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导演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

其次,组织协调能力。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演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为此,导演务必协调好艺术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者们心中有全局,使各部门都深知某一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要求各部门全身心地投入,忠于职守,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成为有机的整体,沉浸在和谐的创作氛围中。从外部说,导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注意观众的意向和愿望,所办节目雅俗共赏,能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3.实施能力

导演的业务实施能力表现在能够撰写电视文艺节目分镜头脚本和串联词上,具有担任导播的能力;导播时镜头调度连接流畅,切换点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完整地表达主题和创作立意;熟悉电视文艺节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独立地组织完成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概括地说,导演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抉择能力。即对各工种工作人员、晚会节目、晚会形式与风格,以及节目生产全程各环节、突发事件的解决、决策能力。

第二,视觉想象能力。如果一台晚会直到呈现出来,导演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话,那么,这个导演至少是不称职的。一个导演,在执导一台晚会的时候,在晚会的策划和实施准备阶段就应对自己的未来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艺术直觉、前瞻能力和“过电影”能力,往往被当作判定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任何一位有志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事业的人,都应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第三,独到的艺术见解、观点及表现能力。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组织核心和艺术灵魂,他的艺术见解、艺术观点和表现能力,将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一台晚会的艺术风格、品格。因此,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必须时时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综艺晚会导演职责

电视文艺是综合性艺术,一台成功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凝聚着若干艺术部门、技术部门各工种的辛勤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电视导演则是这一艺术创作集体的核心。关于导演工作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排练节目期间的工作;第三阶段,实地录像工作;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工作。

在前期的工作中,导演集中精力进行案头工作。首先,研究策划人、撰稿人撰写的策划性文学台本,撰写出导演工作用的导演工作台本,或叫做镜头本。其次,撰写导演阐述,以期在举行全体摄制组工作会议上宣读。

从总体上看,电视综合文艺的导演主要承担三个重要职责:

(1)摄制计划的制订者;

(2)艺术风格的设计者;

(3)实施制作的指挥者。

1.撰写导演工作台本

导演撰写工作台本的依据是文学台本。首先要仔细地研究文学台本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台综合文艺晚会的立意与主题。也就是说,创作这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表现什么?表现什么思想内容?第二,在构思这台电视文艺节目时预计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第三,在社会效益上期望观众从节目中获得哪些主要的收益(宣传某种思想、提供审美愉悦、精神娱乐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认真分析,导演清楚了文学台本中的内涵和节目的总体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导演运用想象进行形象化的电视艺术构思,将构思中所设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成为未来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制蓝图,也就是导演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台本。

导演所撰写的工作台本,凝聚着导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着导演独特的总体构思以及调动诸艺术表现手段和运用多种创作素材的能力。比如,需要穿插什么样的外景镜头或历史资料;运用什么样的字幕;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对一个节目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使它更具有可视性;使用特技手段后如何与节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

导演在执导一台综艺晚会时,在前期的案头工作中从何处着手呢?要从每个具体的节目着手,对每个具体节目进行艺术构思。当一个个节目构思完成,总体构思也就都体现出来了。把构思变成蓝图,就需要进行撰写导演工作台本的工作。

(1)撰写节目的画面内容

导演工作台本中包括:解说词、歌词、字幕、节目构图的设计,电视特技处理的设想。此外,还有穿插影视镜头资料,插播外景有关镜头,说明内容的文字字幕、音乐、音响等。

(2)撰写插播影视资料镜头

在导演工作台本中穿插影视镜头和插播外景有关的镜头是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穿插影视资料镜头和外景,往往用在歌曲、器乐曲演奏、舞蹈表演之中的较多,它可以揭示歌词、乐曲、舞蹈表演的内涵,增加节目的艺术含量,使节目艺术品格更高远。

(3)撰写工作台本中的声音

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声音不外有三种:一种是人物发出的语言范畴的声音,如对话、主持人串联词;一种是音乐和歌唱的声音;一种是作为现场动作的音响效果声。这些声音与画面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导演在撰写工作台本时对声音的处理,在总体上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协调统一。

导演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对声音的表现力要有足够的考虑,如果说导演的工作台本是一部交响乐的总谱,那么,就应该将画面、语言、音响效果作总体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做到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因为,只要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事物发展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2.导演如何撰写有关阐述

撰写导演阐述是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仅表明导演对文学台本中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还集中地体现导演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一台“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摄像、技术、录音、照明、制片等各个工种,它们是办好晚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晚会,必然是各个方面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编导,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指挥者”。导演通过什么方式使各个工种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呢?可通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在会上进行导演阐述,使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充分了解和领会导演的总体构思,以便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因此,导演阐述是导演艺术创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导演阐述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晚会的主旨

导演要向摄制组说明为什么要举办这台电视文艺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使全体摄制组人员都明确参与这次晚会工作的意义。

(2)对各工种艺术创作的建议

①对灯光设计的建议或强调。在综合文艺晚会中,灯光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演播环境,有形象,有画面,就有灯光的存在。而灯光的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灯光师要听取导演对晚会基调的阐述和对具体节目的处理与镜头运用,以及对灯光造型气氛的想法。

②对录音和音响的要求。导演在阐述中要向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工程师们提出要求,使节目达到声画合一、协调有致。比如,晚会采用直播还是录播?是否先期录音、现场还原?插播节目的音响又应该怎样?这些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供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创作人员去完成。

③摄像。文艺晚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摄像师可以说是整个晚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最终展示在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才是电视艺术的直接体现。摄像师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和推、拉、摇、移、跟、甩、急拉等操作技术。他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整台节目,从而完成导演的意图。导演要了解摄像师的基本水平,达到默契地配合。因此,导演在撰写导演阐述中要对摄像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摄像师能按节目内容和导演要求提供播出的镜头画面。

学术思想综述篇8

关键词:电视综艺晚会 导演 素质

一、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质

电视综合文艺导演所从事的工作。是将策划人和撰稿人用文字撰写的文学台本,动用电视技术中诸多表现手段,把文学台本中那些思想深邃的、构思精美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新鲜的、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节目,经过设计、加工、创造性地转化为荧屏艺术形象,使文学台本的内容进入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台有机的、独具电视特点的综合文艺节目,供电视观众欣赏、娱乐和审美。要达到这些要求,导演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否则是难以胜任的。因此,电视导演是一门复杂而又特别的艺术,导演必须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1.政治素质

电视文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面对亿万电视观众,这要求做导演工作的人员在政治上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思想上具有对社会的、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多层次收视观众心理上的感应力,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2.业务素质

首先,导演对于文艺作品的优劣要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能根据党的宣传方针,结合当前形势,确定节目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节目录制计划,满腔热情地向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影响人们的情操,使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得到激励与鼓舞。这是导演业务素质的主要方面。

其次,组织协调能力。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成败,关键在于导演的组织和实施能力。为此,导演务必协调好艺术部门和技术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合作者们心中有全局,使各部门都深知某一环节的失误将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要求各部门全身心地投入,忠于职守,在导演的统一指挥下,成为有机的整体,沉浸在和谐的创作氛围中。从外部说,导演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注意观众的意向和愿望,所办节目雅俗共赏,能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肯定和欢迎。

3.实施能力

导演的业务实施能力表现在能够撰写电视文艺节目分镜头脚本和串联词上,具有担任导播的能力;导播时镜头调度连接流畅,切换点准确,富有节奏感,能完整地表达主题和创作立意;熟悉电视文艺节目后期制作流程,能独立地组织完成后期编辑、配音、合成等工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概括地说,导演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抉择能力。即对各工种工作人员、晚会节目、晚会形式与风格,以及节目生产全程各环节、突发事件的解决、决策能力。

第二,视觉想象能力。如果一台晚会直到呈现出来,导演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的话,那么,这个导演至少是不称职的。一个导演,在执导一台晚会的时候,在晚会的策划和实施准备阶段就应对自己的未来作品做到“心中有数”。艺术直觉、前瞻能力和“过电影”能力,往往被当作判定一个导演水平高低的依据。因此,任何一位有志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事业的人,都应努力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这种能力。

第三,独到的艺术见解、观点及表现能力。导演是一台综艺晚会的组织核心和艺术灵魂,他的艺术见解、艺术观点和表现能力,将直接制约和决定着一台晚会的艺术风格、品格。因此,电视综艺晚会的导演必须时时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二、电视综艺晚会导演职责

电视文艺是综合性艺术,一台成功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凝聚着若干艺术部门、技术部门各工种的辛勤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电视导演则是这一艺术创作集体的核心。关于导演工作的实施,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排练节目期间的工作;第三阶段,实地录像工作;第四阶段,后期制作工作。

在前期的工作中,导演集中精力进行案头工作。首先,研究策划人、撰稿人撰写的策划性文学台本,撰写出导演工作用的导演工作台本,或叫做镜头本。其次,撰写导演阐述,以期在举行全体摄制组工作会议上宣读。

从总体上看,电视综合文艺的导演主要承担三个重要职责:

(1)摄制计划的制订者;

(2)艺术风格的设计者;

(3)实施制作的指挥者。

1.撰写导演工作台本

导演撰写工作台本的依据是文学台本。首先要仔细地研究文学台本并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台综合文艺晚会的立意与主题。也就是说,创作这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表现什么?表现什么思想内容?第二,在构思这台电视文艺节目时预计达到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第三,在社会效益上期望观众从节目中获得哪些主要的收益(宣传某种思想、提供审美愉悦、精神娱乐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认真分析,导演清楚了文学台本中的内涵和节目的总体构成。在这个基础上导演运用想象进行形象化的电视艺术构思,将构思中所设想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成为未来电视文艺节目的摄制蓝图,也就是导演在工作中使用的工作台本。

导演所撰写的工作台本,凝聚着导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着导演独特的总体构思以及调动诸艺术表现手段和运用多种创作素材的能力。比如,需要穿插什么样的外景镜头或历史资料;运用什么样的字幕;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对一个节目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使它更具有可视性;使用特技手段后如何与节目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等等。

导演在执导一台综艺晚会时,在前期的案头工作中从何处着手呢?要从每个具体的节目着手,对每个具体节目进行艺术构思。当一个个节目构思完成,总体构思也就都体现出来了。把构思变成蓝图,就需要进行撰写导演工作台本的工作。

(1)撰写节目的画面内容

导演工作台本中包括:解说词、歌词、字幕、节目构图的设计,电视特技处理的设想。此外,还有穿插影视镜头资料,插播外景有关镜头,说明内容的文字字幕、音乐、音响等。

(2)撰写插播影视资料镜头

在导演工作台本中穿插影视镜头和插播外景有关的镜头是体现导演艺术构思的另一个方面。穿插影视资料镜头和外景,往往用在歌曲、器乐曲演奏、舞蹈表演之中的较多,它可以揭示歌词、乐曲、舞蹈表演的内涵,增加节目的艺术含量,使节目艺术品格更高远。

(3)撰写工作台本中的声音

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声音不外有三种:一种是人物发出的语言范畴的声音,如对话、主持人串联词;一种是音乐和歌唱的声音;一种是作为现场动作的音响效果声。这些声音与画面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导演在撰写工作台本时对声音的处理,在总体上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进行协调统一。

导演在进行总体构思时,对声音的表现力要有足够的考虑,如果说导演的工作台本是一部交响乐的总谱,那么,就应该将画面、语言、音响效果作总体的设计,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做到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因为,只要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事物发展的信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审美体验。

2.导演如何撰写有关阐述

撰写导演阐述是导演前期案头工作中的一部分,这不仅表明导演对文学台本中的思想和艺术的全部构想,还集中地体现导演本人在电视观念和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追求及个性。一台“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涉及舞美、摄像、技术、录音、照明、制片等各个工种,它们是办好晚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部门和人员,在晚会的总体艺术创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台成功的晚会,必然是各个方面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好编导,应该同时也是一个好的组织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指挥者”。导演通过什么方式使各个工种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呢?可通过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召开摄制组工作会议,在会上进行导演阐述,使摄制组全体创作人员充分了解和领会导演的总体构思,以便统一思想、确定方案、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因此,导演阐述是导演艺术创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那么,导演阐述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晚会的主旨

导演要向摄制组说明为什么要举办这台电视文艺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使全体摄制组人员都明确参与这次晚会工作的意义。

(2)对各工种艺术创作的建议

①对灯光设计的建议或强调。在综合文艺晚会中,灯光是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演播环境,有形象,有画面,就有灯光的存在。而灯光的设计是以导演阐述中提出的要求为依据。灯光师要听取导演对晚会基调的阐述和对具体节目的处理与镜头运用,以及对灯光造型气氛的想法。

②对录音和音响的要求。导演在阐述中要向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工程师们提出要求,使节目达到声画合一、协调有致。比如,晚会采用直播还是录播?是否先期录音、现场还原?插播节目的音响又应该怎样?这些都应有明确的说明,供负责录音和音响的创作人员去完成。

③摄像。文艺晚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摄像师可以说是整个晚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最终展示在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才是电视艺术的直接体现。摄像师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地掌握摄像机的性能和推、拉、摇、移、跟、甩、急拉等操作技术。他还需要了解和熟悉整台节目,从而完成导演的意图。导演要了解摄像师的基本水平,达到默契地配合。因此,导演在撰写导演阐述中要对摄像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摄像师能按节目内容和导演要求提供播出的镜头画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