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5:58:14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

篇1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篇2

数学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这种猜想和假设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教师要给予合理的界限,以免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主动性,适当引入数学模型,使学生不再停留在抽象的思维上,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提出猜想和假设.例如,在解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时,教师可以把模型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切身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加入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如推拉门等.就数学教学而言,实际操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将抽象复杂的书面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从而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应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设计出恰当合理的数学模型.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多多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充分了解.例如,在讲“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列出具有相似性质的算式,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总结规律,进而记忆和运算.

二、根据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哪种方法最有利于学生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合作式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佼佼者,它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常见的合作教学形式,主要有共同讨论形式的学习法、小组趣味竞赛形式的学习法、团队研究形式的学习法、拼图观察法、分组成果区分方法等,这些方法进行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索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这为学生日后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合理分成几个小组,全班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解决,这时小组内成员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在没有老师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学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发表了一般性的错误见解,同学之间也能帮助他及时改正,并使其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可能同学的某个观点引发大家的兴趣,进而积极思考讨论,从而获得更多知识.此外,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既然是竞赛的形式,那就要分出胜负,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表扬.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学生肯定会提高自己对问题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课题继续下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竞争可以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

三、总结

篇3

1.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可以展示学科的本质。

在初中数学中,教学内容可以体现数学的价值,给人比较好的数据,同时也能证明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在整个教学中可以挖掘出数学逻辑的特点,还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情,促进数学水平的改善。

2.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高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生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因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数学思维,就要求师生之间能有比较好的交流和合作。

3.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个分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设想,进而比较好地设计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给了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可以采用比较新颖的方式回答问题,尤其对于一些不同的见解,更是需要鼓励和培养。

4.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必须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才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程度,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利用时间查漏补缺。课堂教学要按照学生的思维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对问题和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二、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较落后,缺乏一定的学习。

现在的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讲,很少有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好,这样就代替了学生的想法,使得很多学生被动地听讲,在教师的安排和管理下学习。这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情况,给学生的个人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阻碍,同时也和新课程改革的观念相违背,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2.师生互动只是形式,不能从本质上重视。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对师生互动的本质不能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为了体现师生互动而进行互动,但是这种互动可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这样教师随意地分组和讨论,没有使教学得到改善,只是在形式上保留而已。

3.师生互动进行太多,没有目的性。

很多教师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认为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越多越好,这种想法就片面性地夸大了互动的作用。这种互动缺乏目的性,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如果教师一直在课堂中提问,也会使课堂重点失去偏差,使学生不能应对,尽管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要得到提高,单单依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是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处于同一地位的,是平等的。教师不能独占课堂,将时间都用于给学生的讲解方面,而是应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只有在这种平等的地位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就不能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说,师生间的平等性,是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互动的前提,必须引起重视,从实际教学出发,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以生活为基础,巧妙地进行互动。

在教学课堂上的互动,都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丰富的实例指导,从而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进行的情景创设,从现实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能够生活化,使他们觉得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也是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利用丰富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找到其中的规律。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小组讨论

一、引言

数学小组讨论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初中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根据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来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听取小组之中其他成员的看法,从而加深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对于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作用,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为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省事,都是安排全班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进行同桌之间的互相讨论,或者是前后排的初中生之间进行互相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强,而部分小组学习能力差的不均衡局面,不利于小组讨论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组,科学合理地设置讨论小组,在建立分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初中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讨论小组中的每个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保证小组讨论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讨论方法,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将题目展示在初中生面前之后就立即安排初中生讨论,在他们讨论了两三分钟之后,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这种讨论仅仅浮于表面,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效果。教师不应该为了节约时间而导致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地进行交流就草草收场,而应该为初中生营造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教师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应该先安排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讨论,这样,初中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开拓自身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又能够集思广益,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四、适当地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保证讨论的时效性

对问题的讨论应把握时机,过早,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最近发展区,初中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白白地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过迟,初中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讨论的意义不大。教师还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各层面初中生的多元需要,把握好初中生思维的高潮,及时提出问题让初中生讨论。此外,讨论时应把握“跳一跳,能摘到”的原则,在讨论的效果上做文章。

五、进行多元化的数学小组讨论,引导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的连贯性强,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串联式讲解,从而加深初中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小组讨论,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初中生熟练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全等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初中生讨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应具备哪些条件,再让初中生依据讨论出的结果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自己动手裁剪三角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在自主互动中能够开拓思维,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六、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小组讨论能够为初中生营造出一个气氛活跃、促进初中生积极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初中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与此同时,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注意的是,在数学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也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点拨,以便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让初中生真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徐峰.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2]钱可晶.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4).

[3]李铮芝.新课程背景下小组讨论的正确方法[J].校长阅刊,2006(12).

[4]陆淑英.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微调与优化[J].学苑教育,2010(09).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小论文 教学活动

教学贵在总结,重在实践,精于应用。“写”,作为学习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展现才能智慧的重要手段,成为学习对象必须具有的学习技能。笔者认为,“写”不仅是学生必备的技能,而且是教师必有的技能。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写”活动的实施,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闪现的感触,不能及时“留档”,采用撰写教学小论文的形式及时记载,予以呈现,导致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得不到显著提升和增强。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学论文,为教育教学“服务”,应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指导”和“遵循”。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放大教学小论文功效,科学高效运用教学小论文,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效并举”。

一是反思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课堂教学“点滴”。教学活动要实现“教”与“学”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切实协调好“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就是“回放”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课堂教学实践的再现进程,将课堂教学进程中的实践感悟和体会,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和呈现的过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师更深刻地思考和探究,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更贴近课堂、更贴近学生。但笔者发现,不少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检查,但仅停留于“脑中”,没有及时将所思、所想、所感进行“记录”,形成文字材料教学小论文,导致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除,发挥不出指导、促进功效。因此,教学小论文运用课堂,首先要做好“记载”工作,也是课堂教学活动“实录”工作,第一时间思考自身教学活动过程,记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便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时,教师在平行四边形边、角、对角线等相关特性讲解传授基础上,利用初中生巩固练习活动环节,结合初中生巩固练习实情,自身进行教学举措的思考分析活动,并将讲授平行四边形性质感触体悟要点“记载”在备课笔记上,在课后教学感悟撰写时,围绕感悟要点,结合教学实情,撰写关于如何实施平行四边形性质有效教学的小论文,在记录自身教学“点滴”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优化教学活动举措。

二是剖析教学实践得失,明晰教学整改举措。教学小论文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修正”、“整改”教学实践手段、举措的“重任”。初中数学教师撰写教学心得、教学感悟等小论文时,不仅仅“停留”在总结教学活动,归纳教学心得的“浅层次”程度,而是“上升”到自我检查、自我剖析教学得失,优化教学流程的“深层次”程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学习借鉴他人教学成果,学习致用,进行自我剖析、检查等实践活动,准确找出教学实践活动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将自身教学过程、教学实情、教学成效等方面,一一对比,进行分析,内心形成针对性、深刻性、实在性显著的教学举措,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提高教学活动实效。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小论文,为以后课堂教学提供科学参考。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教学中,教者以往采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告知的讲授法,在教学心得、教后感等教学小论文撰写中,结合教学实情和学习实际,认真思考剖析后,认识到直接告知答案的讲授法存在的不足。在教学小论文教学设想部分写作时,经常深入思考研析,提出了师生互动式、类比法等教学举措,将初中生融入探究知识内涵要义活动范围内,引导初中生自己通过“已知、求证”的格式,进行性质定理1内容的书写活动,并共同合作进行初步分析活动。教师实时向初中生指出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应具备的条件,使初中生深刻认识到,其相似条件要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举措中进行利用和实践,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是放大教学指导功效,推动教学活动进程。教学小论文的撰写,其目的之一,就是推进教学进程,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实效。实践证明,经验成果重在应用,贵在运用。教学小论文是具有深厚“底气”、科学“指导”特性的经验成果,教师不仅要善于“写”,更重要的是善于“用”,要由拿来主义精神,吸收其精华,应用于教学实践,最大限度放大教学小论文的指导功效,推动教学进程。如“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教学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借鉴夏桂云老师所撰写的《关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习题变换》此篇小论文,认真阅读体悟,认识到切实的判定和性质的条件变换主要有互换条件结论、角动线定、线移量变等形式,并借用该论文所提出的典型案例,在此节习题课讲解中,现对教材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讲解,然后采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对所讲案例进行条件或结果的变化,组织初中生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条件下或不同结论下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并且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套路,从而在多样变化的变式练习中,思维得到开阔,增强驾驭复杂数学习题的能力,提高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以及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教学小论文的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课题,参考的资料相对较少,形成的成果相对较少,还望同仁积极参与此项课题研究,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可谐.初中生数学小论文撰写的策略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报,2012(12),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师 初中学生 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4

教师的素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等也会产生影响,新时期只有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而对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这就导致理论方面的缺乏。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一、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就是能够从整体上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有科学的认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提供指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数学学习,而初中阶段,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常识性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J识,同时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又是学生高中阶段进行数学学习的铺垫,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了数学基础,才能在高中阶段顺利的进行难度更大的知识点的学习。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不断学习,作为肩负着重要教学使命的初中数学教师,更是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习应该有多样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展开教学。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认识不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取心不足,既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又不注重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结果教师逐渐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可见,新时期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意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

三、科学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肩负的职责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科学的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教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把握,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常识,而是要切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而且要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这才真正使数学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了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随心所欲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才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最大的实际。数学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与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实现知识的传递,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是应该引起每一个教师重视的。尤其在实现知识点传承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更加有效的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能够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够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毕竟不同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点学习,从更加系统、全面的角度去掌握知识点,不仅对单个的数学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五、能够充分认识数学学科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数学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数学被视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可见数学理论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学科,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对数学学科的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

六、有效的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特点;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15-01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做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初中数学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反映了一些教学弊端,比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尽如人意,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一个现状,在以后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改善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内容。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1、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科学教学工作开展后的结果。对于初中教学而言,它的教学目标将被许多因素所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包含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目的,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时候,就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想法来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对于数学产生浓厚的热情。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在整个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其中主要是代数、几何为主要教学内容,这是因为代数和几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运用的最多的原因,而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还对高中和大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整个高中和大学数学的一个基础,而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完全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扩大和改善。所以,因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将初中数学推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教育家开始关注初中数学的重要原因所在。

3、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所针对的对象特点,将会直接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对象还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其头脑智力发展的特别迅速,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时期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别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什么事情都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对于知识也处于一种渴求的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但是,如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不对,会造成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从而抵触和消极的对待数学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对象的特点,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困难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1、讲授模式

教学模式是通过语言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对重点进行深入讲解的教学行为。虽然讲授模式属于基础教学模式,但并不排除使用教具,讲授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老师要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逐步划分,以便良好的控制教学过程,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扩大教学水平,学生可能会产生怀疑,设计适当的估算方法和情景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理解,准确地使用语言将教学内容生动地表达处理,甚至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教的概念模型一般都是全面的,但是学生们并不熟悉。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先将教学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解释,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老师教的优势,就在于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确保能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缺乏经验的新教师,不知道学生的疑问在哪,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有疑问,这样就失去了针对性。初中学生还在智力发展阶段,他们对数学缺乏抽象概念和结构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使用数学教具,以弥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问题。教师教授学生,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活动少,但是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可以使用讲授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2、师生谈话模式

教师和学生谈话模式是指不是直接从教材上照搬知识,而是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师生谈话模式比较适合班主任发现问题,对学生向着预定目标进行诱导。例如,要定义一个概念,制定一个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此模式下,教师不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将问题变成师生之间讨论的话题,教师成为谈话的组织者,学生则是谈话的讨论者。一般谈话的模式就是,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是一个多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了解明白问题的含义;其次,教师要平衡一个平等的氛围,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研究,教师起到启发学生、扩宽学生思路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对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表达,无论对错,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行总结,告诉学生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让学生在谈话中学会数学知识。

3、学生独立探究模式

学生探究模式是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进行探索,最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学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不排除教师或其他学生偶尔的意见。通过阅读和调查,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实验、做练习的方式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在我国主要用于学生自己读课本,在自己的脑海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最后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必要的最后的总结和抽象的概括。在这种教学模式目前也被我国多个数学教育学者所运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利用学生的自主研发模式,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向全班宣布,给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设立目标,让学生来实现这一目标,完全自由选择。教导所花费的时间的一个学生到一个最大的一个独立的查询来完成同样的任务。由学生自己主导的制定学习计划,最后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敬改,吴翠兰.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J].教育战线,2011.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问题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1-01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合作学习成为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此方式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发挥个性,增添课堂活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经常照搬照抄其它教师的做法,那么此类合作学习方式便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所以,怎样开展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当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1.1 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使学生自由结组,在小组中讨论问题,但是,在讨论中往往不考虑层次性,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常常是把时间花费在讨论问题中,教学效果不明显,尽管整个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是,实际为一盘散沙。另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安排确定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讨论过程,并不能巧妙的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将合作学习形式化。

1.2 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般来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学生积极培养教师教学,但是,其它的学生滥竽充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那些学生不愿意讨论,而是不清楚该如何进行讨论,不能围绕主体进行讨论。除此之外,由于学生个体间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在学生心理会有所顾虑,不愿意和其它学生合作学习。

1.3 教师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协作者,与此同时,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又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合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和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在研究某个问题时,教师只是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并没有给与正确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常常在合作学习中处于旁观者的位置,这样一来,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过程教学的特性。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优势

大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够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与此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特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此方式也有利于较强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除此之外,合作学习又可以使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建议与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如果教师设置的知识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总结出高质量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造特性;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一旦分组不科学,那么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只获得一些表面知识。另外,合理的分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确定分组后,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这样一来,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应该避免指出学习知识点后就开始讨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还没有了解知识点情况下,并运用知识点展开套路,从而使学生讨论问题也没有任何针对性。所以,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以后,便会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学习讨论打下牢固的基础。

4 加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4.1 进行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现如今,我国教育部对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除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外,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也必须是最新的。特别是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教师是一个协作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体会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另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常要遵循两种原则:第一,异质搭配原则。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使他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同,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学习,最终取得共同进步。第二,男女搭配原则。在小组内,男女比例尽量做到相同,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又能提高小组间的竞争力。

4.2 合作学习的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必须由教师设置既合理,又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师生间要监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深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有理数乘法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4×5、4×(-5)、(-4)×5等设置相应、合理的问题情景,进而便可以得出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另外,也可以采用生活情景开展合作学习。现如今,新课标要求数学要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将数学学习和生活情景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合作学习的空间。此种合作学习策略,可以使学生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比如:在讲解数轴或者相反数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这样一来,可以真正反映出数轴、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更有利于完善知识结构。

总体来说,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解决合作学习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志红.浅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技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1).

[2] 郝孝海.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