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8篇

时间:2023-03-07 15:05:27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1

内容简介:端午节临近,粽子火速走俏。可是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呢?这关系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端午节又名“粽子节”,这就是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一个原因;至于其他原因,我们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讲起。

粽子,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更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样食物。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的口味和风格也千差万别。北方的粽子多是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南方粽子则个头较大,正面方形(金字塔),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明天南海北都是有吃粽子的习俗的。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一

相传,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了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为免让鱼虾损伤屈原躯体,老百姓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二

苏州、嘉兴等吴地人民则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源于纪念“象天法地”筑苏州城的伍子胥。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民间有传吴地百姓为保护伍子胥的尸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将粽子掷于江中。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三

另外,端午节还有曹娥救父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四

除此之外,也有人主张五月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2

粽子,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更是深受大众喜欢的一样食物。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的口味和风格也千差万别。北方的粽子多是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南方粽子则个头较大,正面方形(金字塔),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但是不管如何,说明天南海北都是有吃粽子的习俗的。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一

相传,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纪念了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为免让鱼虾损伤屈原躯体,老百姓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二

苏州、嘉兴等吴地人民则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源于纪念“象天法地”筑苏州城的伍子胥。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民间有传吴地百姓为保护伍子胥的尸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将粽子掷于江中。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三

另外,端午节还有曹娥救父之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之四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3

“端午飘香,‘棕’是情,龙舟竞赛,承传统”

二、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落实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思想,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常态建设,学院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端午飘香,‘棕’是情,龙舟竞赛,承传统”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这次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三、活动简介:

端午节前一天协会一部分人在教室进行关于端午节的宣传和介绍,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并进行相关的知识竞答。竞答完成后,组织同学们用废弃材料折纸船。另一部分人与东昌湖龙舟比赛的领导人员进行协商,并联络相关单位(参与龙舟比赛的)争取与他们达成一致,为龙舟比赛提供服务人员和比赛人员。并在东昌湖边进行关于端午节的宣传。

四、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五、主办单位

XXXX

六、活动时间期:端午节,也就是夏历五

端午节,阳历5月30.31

七、活动准备

签字条幅、绶带、签字笔、宣传单、废弃物

八、活动流程

校内宣传

时间:5月30日

地点:XXXXXX教学楼A201

活动安排: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4)、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为什么要插艾叶、包粽子?

然后由协会人员进行关于端午节的介绍。

2.将宿舍楼三楼活动室的废旧物品拿到教室让同学们进行自己的“龙舟”(小船)制作。

3、同学们可利用端午节活动时间进行端午知多少征文活动。

校外宣传

时间:5月31日

地点:XXXX

活动安排:与已联系好的东昌湖龙舟比赛的领导人员进行本次宣传活动的相关安排,并按时与联络好的相关单位(参与龙舟比赛的)会面,为他们进行赛前的服务,我们也选出代表我们学院的人与他们并肩作战。

与此同时,在东昌湖畔,选择适当的位置拉起宣传条幅,并准备好签字笔和、宣传单,让过路的群众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去。

九、其他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4

摘 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 调查结果

1、 老年人

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其它老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至于屈原之前有没有端午节则不太清楚。其次他们还知道端午节必须包粽子吃、赛龙舟、戴端午索、插艾蒿和菖蒲、喝雄黄酒,对于端午节是否还要画符驱邪或进行姻亲交往则不确定。

在调查中他们都表示喜欢过端午节,即使现在的人们只是买几个粽子回来吃吃就了事。他们认为端午节是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留下来的东西,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骄傲,我们应该继续过端午节,而且还要过好它。同时他们觉得粽子很好吃,能够把他们带回到小时候的记忆里,遇甜思苦。尤其是今年国家在端午节实行放假,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跟自己的子女和孙儿一起过个团圆节了,这是他们最想要的,平时都很难跟孙儿们团聚,这是一个好机会。至于端午节的活动嘛就是和家人一起出去逛逛公园、爬爬山等。

2、 小孩

小孩子们一致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这是从小耳睹目染得结果,在小孩子的影响里老师从小就教他们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著作是《离骚》,后人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他被驱而跳泊罗江这件事。在小孩子的印象中端午节除了吃几个粽子、包子、蚕豆之外再没有其它东西,而这些东西平时都可以吃到,没有什么稀奇的,况且这些东西跟过年吃的大鱼大肉比起来差多了,也不及零食好吃,所以小孩子们并不喜欢过端午节,对他们来说既没有好吃的,也没有好玩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节又叫娃娃节,在古时候是专门供小孩子玩乐的一个节日,只是现在已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了。

今年的端午节放假,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了。在城里上学压力很大,他们平时根本没有玩的时间,每天都在学校学到很晚,周末还要补课,童年的美好时光基本都是在教室里渡过的。今年端午节的放假为他们沉重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一丝乐趣,他们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去郊外游玩、烤烧烤,也可以约几个小朋友一起去逛街、游玩。端午节的放假使孩子们对它产生了一丝好感。

3、 大学生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时代进步的未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但很可惜,在我所采访的大学生中对端午节历史源流一清二楚的人并不多,知道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端午节的占一半,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的也占一半。这足以可见现代大学生读书之少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其次对于如何过好端午节,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想法,除了吃粽子、插艾蒿和菖蒲、赛龙舟,况且赛龙舟在云南根本就不适用。至于端午节其它的民族活动事项他们已经淡忘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比如说古时候端午节要进行姻亲交往、要画符驱邪等,这对他们来说无法想象,且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与现在毫无关联,尽管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俗事项,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吃粽子是一件可有可无得事。远离家乡,一个人吃粽子根本毫无乐趣,况且粽子一点也不好吃,尤其是食堂里的粽子,让你无法再多看一眼。对于大学生来说,端午节除了能见到粽子,其它的民俗事项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最薄弱的。

今年端午节实行放假,但对我们的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课程也相对较少,放假与不放假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如果不放假,他们基本会忘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存在。

4、 中年人

⑴有工作的人

在所展开调查的人当中,85%的人对端午节的历史源流问题一无所知,只知道端午节跟屈原有关,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对于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都已淡忘了端午节的真正历史由来,只单纯认为它与屈原有关,甚至认为是因为屈原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死才慢慢形成额端午节。俗语都说水到渠成,但中国人的大众却不是这样,通常是水还没到,渠却已经形成了。端午节就是这样,后辈人没有仔细听取前辈人的讲解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囫囵认为端午节是因为屈原的死才产生。

至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他们已没有太多感想,并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即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尤其在今年之前,国家没有实施放假政策之前,可以说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它节日不管怎么说都蕴含着一定的精神和意义,唯独端午节,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忠君爱国、为国捐躯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与其它节日欢快、团圆的气氛有点不一样,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它是否算个节日。另外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吃粽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50%的人在端午节并不吃粽子。

最后对于这部分工作的人来说,今年端午节放假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惊奇。幸福的是可以不用去上班,同时还可以拿到工资;幸运的是他们从没敢奢望的端午节既然会放假;惊奇的是国家现在怎么突然重视端午节、重视传统节日了。总体来说他们对端午节的放假很满意,也支持端午节的复兴。

⑵没有工作的人

对于这部分没有工作的人,我调查对象主要是以家庭主妇为主,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侍老人、照顾小孩、做好家务。这部分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真正由来,同样只知道它与屈原有关,一位被访者甚至说:端午节既然是为纪念屈原的,那应该是江浙那一带过才对,我们为什么要过呢,这个节对于我们来说它就不算过节日。

对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这部分人选的答案都为一般。喜欢的是端午节再怎么说也算一个节日,比起平淡的日子来说它还是好的,粽子尽管不是非常美味,但它毕竟一年才能吃一次,能让家里人吃上自己煮的粽子也是件开心的事;不喜欢的是这个节比起其它的节日来说气氛不过热闹隆重。其次过节就意味着要做很多好吃的东西,要去街上买过节的货物,对于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现在的市价,柴米油盐样样都贵,样样都要花钱,所以他们不是特别乐意多个节日出来,也不是特别有信心过好端午节。

但对于端午节放假她们是非常乐意的,因为丈夫可以歇一歇,孩子也可以喘口气,其次全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件很难得而又令人开心的事。

四、 结论

(1)、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

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传承知之甚少。他们只是大体知道这个节日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并且在这一天要吃粽子,至于什么时候产生、产生的原因则一概不知。大部分人甚至认为端午节是屈原死了之后才慢慢形成的。

(2)、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在调查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表示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端午节过好。在他们的认知里,过端午节就是吃几个粽子、包子、芽豆,仅此而已,而粽子又不是什么特别美味的食品,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的东西很多,没有人会等待着吃粽子,它会慢慢成为一种象征物而不再是食品,所以即使人们很想过好端午节,但却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他们早已忘了端午节的民俗事项活动。

(3)、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在调查的人当中,90%的人认为端午节的历史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产生的,里面包含了忠君爱国、为国捐躯的精神,这是后来人赋予端午节的意义,并不是端午节与生俱来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这样,本来是随四时变化而产生,但慢慢的便与历史人物结合了,再慢慢的人们便自行认为节日是因历史人物而产生,重新赋予节日以新的意义和精神。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5

摘 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 调查结果

1、 老年人

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其它老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至于屈原之前有没有端午节则不太清楚。其次他们还知道端午节必须包粽子吃、赛龙舟、戴端午索、插艾蒿和菖蒲、喝雄黄酒,对于端午节是否还要画符驱邪或进行姻亲交往则不确定。

在调查中他们都表示喜欢过端午节,即使现在的人们只是买几个粽子回来吃吃就了事。他们认为端午节是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留下来的东西,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骄傲,我们应该继续过端午节,而且还要过好它。同时他们觉得粽子很好吃,能够把他们带回到小时候的记忆里,遇甜思苦。尤其是今年国家在端午节实行放假,这样他们就有机会跟自己的子女和孙儿一起过个团圆节了,这是他们最想要的,平时都很难跟孙儿们团聚,这是一个好机会。至于端午节的活动嘛就是和家人一起出去逛逛公园、爬爬山等。

2、 小孩

小孩子们一致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这是从小耳睹目染得结果,在小孩子的影响里老师从小就教他们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著作是《离骚》,后人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他被驱而跳泊罗江这件事。在小孩子的印象中端午节除了吃几个粽子、包子、蚕豆之外再没有其它东西,而这些东西平时都可以吃到,没有什么稀奇的,况且这些东西跟过年吃的大鱼大肉比起来差多了,也不及零食好吃,所以小孩子们并不喜欢过端午节,对他们来说既没有好吃的,也没有好玩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节又叫娃娃节,在古时候是专门供小孩子玩乐的一个节日,只是现在已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了。

今年的端午节放假,这对小孩子们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了。在城里上学压力很大,他们平时根本没有玩的时间,每天都在学校学到很晚,周末还要补课,童年的美好时光基本都是在教室里渡过的。今年端午节的放假为他们沉重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一丝乐趣,他们可以跟着父母一起去郊外游玩、烤烧烤,也可以约几个小朋友一起去逛街、游玩。端午节的放假使孩子们对它产生了一丝好感。

3、 大学生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时代进步的未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但很可惜,在我所采访的大学生中对端午节历史源流一清二楚的人并不多,知道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端午节的占一半,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产生的也占一半。这足以可见现代大学生读书之少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其次对于如何过好端午节,他们已没有更多的想法,除了吃粽子、插艾蒿和菖蒲、赛龙舟,况且赛龙舟在云南根本就不适用。至于端午节其它的民族活动事项他们已经淡忘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比如说古时候端午节要进行姻亲交往、要画符驱邪等,这对他们来说无法想象,且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与现在毫无关联,尽管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民俗事项,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象征,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吃粽子是一件可有可无得事。远离家乡,一个人吃粽子根本毫无乐趣,况且粽子一点也不好吃,尤其是食堂里的粽子,让你无法再多看一眼。对于大学生来说,端午节除了能见到粽子,其它的民俗事项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对端午节的感情是最薄弱的。

今年端午节实行放假,但对我们的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小,课程也相对较少,放假与不放假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如果不放假,他们基本会忘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存在。

4、 中年人

⑴有工作的人

在所展开调查的人当中,85%的人对端午节的历史源流问题一无所知,只知道端午节跟屈原有关,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对于端午节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都已淡忘了端午节的真正历史由来,只单纯认为它与屈原有关,甚至认为是因为屈原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死才慢慢形成额端午节。俗语都说水到渠成,但中国人的大众却不是这样,通常是水还没到,渠却已经形成了。端午节就是这样,后辈人没有仔细听取前辈人的讲解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囫囵认为端午节是因为屈原的死才产生。

至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他们已没有太多感想,并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因为在这个节日里即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尤其在今年之前,国家没有实施放假政策之前,可以说是一点意思都没有。其它节日不管怎么说都蕴含着一定的精神和意义,唯独端午节,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和平的社会里,忠君爱国、为国捐躯似乎离我们有点远,与其它节日欢快、团圆的气氛有点不一样,这不禁让人们怀疑它是否算个节日。另外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吃粽子根本没有任何意义,50%的人在端午节并不吃粽子。

最后对于这部分工作的人来说,今年端午节放假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同时也是一种惊奇。幸福的是可以不用去上班,同时还可以拿到工资;幸运的是他们从没敢奢望的端午节既然会放假;惊奇的是国家现在怎么突然重视端午节、重视传统节日了。总体来说他们对端午节的放假很满意,也支持端午节的复兴。

⑵没有工作的人

对于这部分没有工作的人,我调查对象主要是以家庭主妇为主,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服侍老人、照顾小孩、做好家务。这部分人都不知道端午节的真正由来,同样只知道它与屈原有关,一位被访者甚至说:端午节既然是为纪念屈原的,那应该是江浙那一带过才对,我们为什么要过呢,这个节对于我们来说它就不算过节日。

对于是否喜欢过端午节,这部分人选的答案都为一般。喜欢的是端午节再怎么说也算一个节日,比起平淡的日子来说它还是好的,粽子尽管不是非常美味,但它毕竟一年才能吃一次,能让家里人吃上自己煮的粽子也是件开心的事;不喜欢的是这个节比起其它的节日来说气氛不过热闹隆重。其次过节就意味着要做很多好吃的东西,要去街上买过节的货物,对于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现在的市价,柴米油盐样样都贵,样样都要花钱,所以他们不是特别乐意多个节日出来,也不是特别有信心过好端午节。

但对于端午节放假她们是非常乐意的,因为丈夫可以歇一歇,孩子也可以喘口气,其次全家人能够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件很难得而又令人开心的事。

四、 结论

(1)、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

经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和传承知之甚少。他们只是大体知道这个节日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并且在这一天要吃粽子,至于什么时候产生、产生的原因则一概不知。大部分人甚至认为端午节是屈原死了之后才慢慢形成的。

(2)、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在调查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表示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端午节过好。在他们的认知里,过端午节就是吃几个粽子、包子、芽豆,仅此而已,而粽子又不是什么特别美味的食品,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吃的东西很多,没有人会等待着吃粽子,它会慢慢成为一种象征物而不再是食品,所以即使人们很想过好端午节,但却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他们早已忘了端午节的民俗事项活动。

(3)、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在调查的人当中,90%的人认为端午节的历史意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产生的,里面包含了忠君爱国、为国捐躯的精神,这是后来人赋予端午节的意义,并不是端午节与生俱来的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这样,本来是随四时变化而产生,但慢慢的便与历史人物结合了,再慢慢的人们便自行认为节日是因历史人物而产生,重新赋予节日以新的意义和精神。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6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7

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咱们国家的端午节是不是一回事呢?

一、我国的端午节

1.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

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蒲节。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过去比较通行的是楚国大夫屈原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节。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也有人认为该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还有的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还有曹娥救父之说。也有人主张五月初五端午节与介子推有关。还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做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2.端午祭祀之俗

端午祭祀,应该源于祭龙之俗,屈原事后亦有内容的增加,龙舟、投粽,都有祭祀之意。历代也修建了屈子祠等祭祀建筑,除此之外,端午节民间还有祭祀屈原、曹娥、瘟神、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之祭,迎鬼船等活动。

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初五祭祀的神灵之一,至今民间还流传有关历史传说。由于她是孝女的楷模,为东汉时期的统治者所提倡,于是加以宣传,并把她与龙舟联系起来。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草救了许仙,也救了百姓,所以当地在端午节祭白娘子。

端午节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钟馗。端午当天很多人家都购买钟馗图,挂于门上驱鬼,各户之间也以赠送钟馗像为荣。作为道教神仙的钟馗既可打鬼,又可驱疫。

浙江衢州地区把五月初五视为药王神农的生日,以该日阴晴占卜年成好坏及药品的质量。而端午采药则由来已久,在全国各地都较流行。

另外,在福州称瘟神为大帝,曾修建庙宇供奉,五月端午举行大帝诞,杀牲祭祀,搭台唱戏。而浙江湖州地区则过谢蚕神节。

江南有些地方因为水浅,不能进行龙舟竞渡,所以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纸扎成旱船,带着去登高、游街,称为“迎鬼船”。

3.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我国绝大多数县市在端午节划龙舟。端午龙舟竞渡之俗,传说起源于越王勾践于五月初五检阅水军。《事物纪原》引《楚传》:竞渡“起于越王勾践。”《荆楚岁时记》则说其俗也是来自祭祀屈原。有人综合,认为龙舟竞渡“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

划龙舟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龙舟赛会。云南西双版纳举行泼水节活动时,傣族也举行龙舟比赛,龙舟华丽,观者人山人海,颇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鲜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地区,也过端午节,划龙舟。

划龙舟的主要目的有二:一为祈求农业丰收;二为驱除瘟疫。

另外,秋千、马球(击鞠)、斗百草也是端午节富有特色的古代游艺娱乐民俗活动。

4.端午节辟邪禳灾之俗

禳解灾邪是端午节第一大主题,由此衍生了各种趋避恶晦的节俗,如洒扫庭院、悬戴药草、兰汤祓禊、佩戴香囊、饮雄黄酒、吃五毒饼、游百病等。其中,艾草、菖蒲和石榴花是常用的药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旧时端午,家家户户都会采些艾草、菖蒲悬于门上。认为它们可以驱虫邪。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与此俗相关的,还有斗百草等游戏。用佩兰煮成的兰汤沐浴原为华夏古俗,后来佩兰多为艾草菖蒲替代。香囊用五色丝或碎布制成,内填香料及中草药,佩于胸前。既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心,也是少女赠与心上人的信物,如今亦发展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系结五色丝线也是端午节重要的风物习俗。《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绳结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五色丝,又名长命缕、续命缕等,以丝线系结祈福。有些地方还有佩戴艾虎的习俗,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酒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称画额,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此外还有刻桃印、剪纸葫芦、挂镜的风俗。

从这个层面来看,农历五月正值“恶月”,蚊虫孳生,病邪流行,端午节实际是一个“卫生节”、“健康节”。

二、韩国江陵的“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现在韩国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节日习俗之一。韩民族在新罗时代就有“端午祭”。这一天,上自皇室,下至平民百姓,举国欢庆。原来在韩国许多地区都有端午习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了,唯独在曾为古国首都的江陵地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韩国民俗学会前会长、中央大学教授任东权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了“端午祭”,非常关注。经他的提议,1967年,政府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第13号。从此,这一活动有了制度的保护,获得传承与创新。

在江陵地区,“端午祭”有着繁琐的祭祀仪式。如果从迎神的“前夜祭”算起,一般要举行五个昼夜;如果从“山神祭”算起到送神止,时间长达20多天;如果从“谨酿神酒”算起,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祭祀仪式、官奴假面舞剧、农乐竞赛、歌谣等方面构成了“端午祭”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指定文物活动”。

祭祀仪式,则由“儒教式祭仪”和通过歌舞戏剧表演举行的“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儒教式祭仪”往往有江陵市政府的重要官员参与,主要在大关岭国师女城隍祠及其周边地区举行,官方色彩很浓。巫俗祭仪是每场儒教式祭仪完毕后在同一场地进行的仪式。儒教祭仪由献官按一定的程序执行,巫术祭仪则由巫师与民众共同执行。如果说前者的祭仪是严谨和封闭,多有官方人士执行,那么后者则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由民间人士主持。它晨起夕终,是地区民众共享的信仰活动,所祭祀的内容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最具传统活力的部分。代表性巫祭有:不净巫祭――旨在驱除一切不净因素;大关岭城隍巫祭――祈望神纳领人们的虔诚之心,以保风和日丽,年年丰收及交通安全;入座巫祭――迎接国师城隍降临祭堂,请巫俗信仰中的众神灵就座;等等仪式。

江陵“端午祭”还包括一系列民俗游艺娱乐活动:假面舞剧(韩国国内唯一以舞蹈和动作为主的哑剧)、江陵风物游艺(为劳动、礼仪、游兴进行的演戏)、民谣演唱(由农民、渔民在举行祭礼或劳动时集体演唱的歌谣、江陵农乐成为比赛的主要内容)、民俗游艺和表演(传统内容为角力、秋千、拔河比赛等)、表演文化(没有台上台下明确的区分,也不需要特别的操练,可以现场即兴参与,现今丰富多彩的国际“表演文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端午祭”期间还有长达十天左右的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乱场”――他们认为在“乱场”购物比平时的商场超市更神圣。

三、“端午祭”=“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项大型的庆祝活动,它以端午节为契机,紧密结合了韩国民众信仰和农时活动。不同于中国端午节的是,它以韩民族自己的方式,结合韩国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祭仪,无论是“儒教祭仪”还是“巫祭”,都保持了原生形态。这种原生形态正是“端午祭”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之所在,是被列为韩国国家指定的无形文化遗产(又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所在。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篇8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一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政治黑暗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主题班会方案二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

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诗歌朗诵

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

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

六、活动过程:

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如《九歌》、《离骚》,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等熔铸着屈原思想光辉和人格精魂的隽永诗句,两千多年来,影响和哺育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二、交流

(1)选取学生代表说出有关端午节的诗歌及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师生交流、汇总

(2)选取代表朗诵李清照《端午》、《九歌》、《离骚》部分诗句,师生评价。

(3)师朗诵《离骚》部分诗句,引起共鸣,师生齐读,升华情感。

三、升华

师进行情景升华:今天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及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今中国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万富有高尚爱国情操的仁人志士。我们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及希望,更要做一个爱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讨论交流:为了明天更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做?

(2)师生小结讨论交流情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