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金融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3-03-13 11:06:16

金融英语论文

篇1

金融英语不是金融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其中“金融”是内容,“英语”是载体。金融英语是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学习金融英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目前,我国的金融英语教学还仍然停留在“用英语讲解金融知识”的层面上,即只认识到金融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表达方式,却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因此,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却不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金融英语的学习规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成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教学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指的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输入大脑的过滤或改变。学习者在感受外部信息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使自己获得新的信息。平衡是指由于新信息的进入,学习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内部整体知识结构,从而使认知水平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习者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建构,而教师是这一建构过程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的“教”被认为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下面本文将从金融英语教学的听力和阅读两个方面,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

二、支架式教学法指导下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

(一)金融英语听力训练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中,听力占了首席位置。这一方面说明听力教学是其他几方面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力教学似乎已经被模式化了———听录音、回答问题、对答案、再听录音。这种传统的、技能训练式的听力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对听力课失去兴趣。支架式教学法中的听力课堂强调图式概念的引入,它使学习者能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提前作好某种心理准备,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金融英语听力训练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听力训练前———构建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学生要主动接受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金融英语的相关背景,例如:讲解有关的金融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只有这样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营造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相关的背景知识越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越强。

2.听力训练时———激活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选项或题干来预测听力内容,以达到激活图式的目的,这样就能正确地理解材料。学生就会快速预测出这个题目应该是与地点相关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股票市场图式、机场图式、图书馆图式和银行图式。这时学生再用头脑中已被激活的图式,在听的过程中对听力材料进行积极的整合,从而迅速得出答案。

3.听力训练后———构建新图式在听力训练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教师对听力内容的讲解构建出新的图式。除了可以强化听力内容,还能作为新的背景知识储存在学生脑海中,以备下一次听力训练时使用。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全部学习活动,主动运用图式理论。不仅保证了做题的准确率,也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金融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从语域方面来说,与普通英语不同,金融英语是要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最明显的是,金融英语的词汇与普通英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由于语域不同所导致的词汇意义的不同,就成为学生在进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时的难点。另外,教师在阅读训练的讲解中只解释相关词语的用法,却忽视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这也导致阅读的效果不理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金融英语阅读教学。

1.阅读前在进行金融英语阅读教学前,学生应该对相应的金融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有导向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借助金融英语专业词汇及语篇的相关特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阅读时在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对全文的意思进行把握之后,学生就可以进入阅读阶段了。阅读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金融英语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在熟悉这些专业术语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学生会对整篇文章的语篇结构更加清晰,对整体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3.阅读后阅读课的关注点不仅在于对语篇结构进行整体的理解,还在于对词汇语法的分析掌握。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文章的分析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出文章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语篇的基本框架。然后把主要的词汇列出,再贯穿一些语法知识,使学生既能关注到整个语篇,又能对语言知识点进行掌握,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校企合作,服务社会

篇2

(一)课程设置

全英语教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实行全英语教学前,应认真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的师资水平、学生接受能力,应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双语教学,然后慢慢过渡到全英语教学。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英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听取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学习体会和改进意见,定期修改课程设置。

(二)考核体系

全英语教学是手段,教学内容的实施要围绕开展全英教学的目的进行考核,而非绝对意义上的,课堂不能出现中文等形式主义。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激励机制,在全学分制体系下,学生选全英授课方式和中文授课方式的学分一样,而全英课程学习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甚至成绩更低,而学校的奖学金制度、出国申请等都和绩点挂钩,降低了学生选全英课程的积极性。

(三)教师方面

授课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以板书、PPT等全堂讲解为主,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全英语课程而言,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教师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有效参与仍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缺乏同时精通专业和英语的教师,年轻教师英语水平较高,相对缺乏教学经验;而资深老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却相对不高。

(四)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英语水平欠缺阻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互动,学生的求学态度很关键。而目前针对整个班级的全英语教学,肯定无法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要求,这是全英课程体系建设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二、高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在双语教学的推进工作中英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重。针对目前全英教学课程效果差的现状采取解决方案。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差异,对于全部学生采用全英教学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较差,但在同样学分要求下,没有学分和成绩上的激励,学生往往不愿意选择难度大,考试成绩偏低的全英语专业课程,建议修满3门以上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同学可抵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分。

2.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行双语教学的进程中,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养,要求英语口语水平较高,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知识、熟悉金融市场运作并且具备一定授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双语教学工作推进的关键。针对任课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是决定全英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全英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议学校应适当增加任课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通过到英语母语国家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国家基金委提过的国外访问学者交流项目外,我校还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专业教师已经得到资助并获得国外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校每年还提供很多到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大大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台。在全英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课教师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备课,较中文授课的备课时间也会增加3~5倍,而且教师也希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可能的内容和难度,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提供交流平台在师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经开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学团队建设平台已经建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平台,随时可以与任课教师保持沟通,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真正体现了教师的“解惑”职能。

(二)授课教师方面

1.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任课教师要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多读相关的外文专著、学术论文,保持知识结构的新鲜性;同时还要与金融实际结合,做一个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全方位发展的教师。

2.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小班教学或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学员获得阐述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二是小组讨论增进了学员间的了解;三是小组讨论会促进小组成员的观点相互补充,从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可尝试下面两种教学方式: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生动的案例和组织课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引导学生多发言,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②问题导向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尽可能低位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给学生造就一种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生方面

1.科学安排选课内容。随着全学分课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实施,学生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在选全英语专业课程时,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建议大二和大三上学期选择双语类教学课程,大三下学期开始选择全英语专业课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篇3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教学影响;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引言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持续的、难以预计的过程,这就是后金融危机,他给世界经济造成的破坏甚至大于金融危机发生时期,而商务专业对于外贸行业的依附度很高,受后金融时代的影响也较大,这就导致了商务英语教学必须改革,以适应后金融时代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几率。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对商务英语教学进行科学的、详细的、切合社会实际的思考,以促进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提升。

二、后金融危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后金融危机对电子商务学生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缓步增长的阶段,甚至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全球的贸易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受其影响的程度也更为明显,出现了生产企业销售难、外贸行业产销低迷、学生就业困难等等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第一,就业岗位少与毕业人数增加的矛盾,虽然国家在不断的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相对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明显太少。此外,受后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大企业开始裁员、减少招聘,甚至一些大企业都不再向校园进行招聘,这就是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第二,各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增多了,但毕业生的质量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高校很多的毕业生都难以适应当前的局势,这就造成了部分企业招揽人才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奇怪现象”,一边是人才的紧缺、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的相对过剩。第三,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理念滞后,大多数老师、学生还不能认清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和社会真实的需求,这就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很多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致使高校毕业生成为“低不就,高不能”的“剩才”,这种人才培养现状很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对高校教育最为显著的影响结果。

(二)后金融危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影响

商务英语所依附的行业是外贸商务,其就业的主要“阵地”是外贸出口类企业,而这一类企业的发展对外有很高的依附性,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对其有很大影响。例如,生产类企业,其产品的附加值不增加,在价位降低的情况下其盈利就会受到影响,且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能只依靠产品价位,这就导致了企业的订单减少,企业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在扩充人力资源,高校学术的就业岗位就在减少。又如,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延续,很多企业经营落魄,甚至倒闭,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失业人员流入社会,这些员工岗位工作经验丰富,无疑是毕业生强大的就业竞争对手,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由此可见,后金融危机对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商务英语教学应充分的考虑当前后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其可能演变的趋势,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后金融时代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结合当前社会用人实际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思想、理念,这一改变可以重塑广大师生的教育观、学习观,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能理性的看清形势,将长期事业目标和短期实际规划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更为科学、理性的求学环境,也使高校的教学总体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拓展了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综合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实训教学中,场景设计的一些商务谈判中的突发事件、经典案例等,不仅有利于学生练习商务英语所学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事件、处理事件的能力,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好处。第三,当前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优化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更强实力,也使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更能符合当前社会需求,提高了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质量。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一)认清人才需求市场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看似“人才饱和”,社会工作岗位紧缺,其实不然,只是社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商贸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这一行业、企业紧缺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社会需求,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的学习、掌握及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工作岗位上的技术能力,以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树立产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将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和外贸企业联合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参与过程中接触实际的工作岗位,以此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又如,实施产教结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体会商务英语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可通过实际定岗训练、软件模拟训练等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如商务英语谈判中用英语联系对方企业的相关人员,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谈判过程中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有可能是影响谈判结果的关键,在商务英语教授中学生不一定能充分掌握文化差异的特点、对商务谈判的影响等,应用模拟实训软件使学生对不同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纠正学生英语商务谈判中的“中式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更优秀的职业能力。再次,引导学生认清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商务英语教学参与中树立远见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毕业后择业、就业的盲目性。例如,在教学中以我的职业和未来为主体进行讨论、辩论,让学生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理想等,以此树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识。又如,通过职业情景模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务英语应用的实际状况,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树立远见的学习计划,重视商务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进而增强其职业能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二)以社会需求为本大力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是高校教学的本职工作,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显重要,这就需要商务英语教学更好的调整教学策略。第一,以社会需求为根本进行人才培养,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中低层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商务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商务英语教学进一步拓展思路,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该行业的高端人才,如上述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此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第二,现代行业岗位上对于知识的应用趋于综合性,也就是人在岗位上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职业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对于职业岗位的相关技术、技能、知识等有很广泛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向相关领域探索、发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端的复合型人才。第三,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广泛涉猎而无一精湛,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涉猎别的领域,将其融合到商务英语的应用实践中,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实力。

(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后有个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的职业梦想,同时也提高学校的声誉,使学校在教育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市场人才需求,从专业、心理、体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实训教学软件应用中,设置突发事件场景,如接机时对方的电话失去联系,在此情况下学生该如何应付这样的突发状况;又如,在联系商务业务洽谈中,对方通过电话要求企业的相关资料,在这种状况下那些资料能给、那些资料不能给,等,这些都可通过实训对学生的认知加以强化,使学生能够在动态的事件发展过程中恰当的应用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在实训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加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其次,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改革开放之初,商务英语人才非常紧缺,当时商务英语中低档次的应用人才的培养就是社会的需求,在培养人才中,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务英语中低档的应用型人才已经饱和,当前社会需求的是高端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商务英语教学更要注重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该行业的高端人才,具有很强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提能力。因此,就需要和企业、公司联合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商务英语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发现自身性格、思维等方面的一些不足,进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结合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加以完善,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再次,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功能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应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以此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的才华得到更好的施展。又如,在实训教学当中,应用科学、客观的褒奖教学法,使学生自己探索商务英语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习惯,使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发挥自身更大的潜力。再如,以商务英语实训组织、辩论赛组织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某一项事件的组织、安排能力,使其在协商、沟通、规划等工作中不断的提高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篇4

一、与基础英语教学的关系

基础英语是一门公共课,教学对象是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基础英语的教学比较注重语音、单词的讲解,句式和结构的分析,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金融英语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大学生通过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积累了不少词汇,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得以提高,为后续的金融英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金融英语课程一般是在金融专业大三时开设,在教学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整合起来完成的。它不是单纯的英语课,而是涉及到经济金融领域的各种理论、各种业务流程和有关术语。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通过用英语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实现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金融英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开拓学生专业视野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基础英语的学习为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两者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二、与金融学科双语教学的关系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金融市场运作规律更加复杂、金融工具形态更加多元、风险形成和传播速度更快,这些都促进了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在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学科教学在专业内容上,必须立足教育国际化平台,致力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培养一批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随着国内高校国际交流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与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的平台。很多高校的金融学科教学不仅引进了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而且也要求教师在上课时用双语进行教学。金融学科的双语教学,涉及到金融学的诸多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相关英文原版教材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的相关英文表达,借助双语工具来强化专业教学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这里说的金融学科双语教学,是金融学科若干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总称。相对于这些分工明晰的专业课,金融英语是一门工具课,它显然无法涵盖金融专业的全部,只是有选择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突出基本词汇,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进而为进一步开设金融学科相关双语课程奠定基础,在这方面它体现出了明显的工具性色彩。

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是个手段,不能解决工具的全部问题。它仅仅是为实现某个具体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不是从全局着眼,谋求一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金融英语是一门准专业课,介于专业课与“公共课”之间。我们既需要重视其专业内容,更应该重视其工具意义。

三、与金融学科英文原版教材教学的关系

为了同国际金融学科教学更好地接轨,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国外金融发展动态,知己知彼。综观全球,当前金融学科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金融学科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国外金融研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向;国外金融市场上新的交易工具和交易品种层出不穷;金融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如金融与法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融合等。

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很多,而且很多的案例都是基于国外的情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实行“拿来主义”,而忽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由于课时有限,我们要有所取舍,重在学习理论框架,要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用理论来分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开展金融英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外的英文教材,阅读英文的专业杂志。在了解和应对国外金融发展动态上,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失真”。

如果说金融学科英文原版教材教学是演绎西化的原著,那么金融英语就是“荟萃”了。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四、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关系

金融英语教学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规律,走自己的路,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金融英语教学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两者互有关联。一方面,金融英语教学活动的目标可以不必局限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另一方面,金融英语证书考试是目前惟一的国家级行业英语证书考试,其证书可作为在金融涉外业务部门从事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外语水平证明,因此,对于金融教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初级,也称为银行综合类考试,旨在测试并认定应试人员的金融专业英语语言水平与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业务的能力,初级考试中客观题偏多;而中级考试,包括银行业务、经济学、会计和法律等四门,主观题比重大,必须四门全部通过,才能拿到中级证书。不仅所有的教材都用英文编写,而且考试中答题,包括报表的编制等都要求用英文。由此可见,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的范围,不仅涉及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金融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包括会计、法律和经济学的内容。金融英语的教学内容,虽然也涉及到了以上相关领域,却主要是围绕金融学科内部的几大主流分支来进行。

由此可以看出,金融英语证书考试是执业等级考试;而金融英语的教学是教学活动,两者显然不同。从涉及内容看,金融英语证书考试,宽泛到金融学科的边缘,而金融英语教学内容的触角,虽然可以延伸到金融学科的方方面面,但近似“蜻蜓点水”。

篇5

关键词: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

金融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要求译者对金融领域的概念有着一定涉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原文的意图有充分的掌握,从而实现对翻译内容的精准传达,加强金融英语翻译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中国金融的改革和金融国际化的推进,银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对金融英语束手无策,特别是在翻译时遇到生涩的单词。因此,分类收集金融英语单词,分析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对提高相关人员的翻译能力很有帮助。

1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则

确保一致性的原则,一致性在金融英文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忠实于原文,正确地将原文信息翻译出来。语言的翻译原则主要是指准确性,实现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坚持多个原则,译者可以对原文中的内容进行意译,避免翻译后因为内容的选词不恰当而造成表达不准确,或者出现概念不准确的问题。遵循数字和单位统一的原则,金融英语准确地翻译成中文时,概念应该统一,不可变换基本的概念,加强术语的“翻译”[1]。但我国金融英语翻译的现状实在是不能令人满意,因为目前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翻译,科学研究的方向分散;对于大段落的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较少,人们对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则了解不够、缺乏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实践。此外,由于许多相关学科的专业性较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因专业知识掌握不充分而出现许多错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英语翻译中要加强对等原则的普及,翻译人员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对专业术语进行翻译。翻译人员要加强社会功能和语篇功能的翻译能力,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体系稳定性评估报告(FSSA)内容,例如,使用互惠原则。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对不同部门进行金融英语翻译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论在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我国金融英语翻译需要着重关注这一评价视角,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质量的提升[2]。其次,中英文翻译要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进行实践,确保金融英语翻译的“信、雅、达”理论得以应用和体现,促进钱钟书在鲁迅精神中体现的“异化”翻译理论的发展。中国要加强国际贸易中的商务英语翻译进程,当然,在立足于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上,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西方的翻译理论、翻译原则。最为主要的,是要加强实践,使相关翻译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内化所获得经验[3]。

2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2.1术语较多

最突出的特点是金融英语的专业英语中的术语较多,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在商务英语中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流动性、期货、股息、红利、资本市场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掌握单词的更多解释,为提高商务英语的翻译质量做出贡献[4]。

2.2被动句较多

金融英文的句子长,结构复杂,有很多的不定式短语、分词结构等修饰成分。句子虽然较长,但只要我们能够强调出句子所表达出的重点,就能实现金融英语翻译的准确性。相对于中文来说,英语被动句具有普遍特征,在英语中经常使用被动,可能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要加强被动句翻译的能力。实现英语的被动句向中文的主动句转化[5]。

3金融英语的翻译方法

3.1专业术语的翻译

金融语言需要加强对金融术语的理解,翻译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译的方式,意译时要将背景知识加以应用。金融英语词汇分为四个类型。(1)单词意义的单一性。金融英语词汇的使用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英语交流,但金融英语的单词是一个特定的金融概念,不能取代另一个词汇,翻译就要精确,因为一个单词如果与专业的金融词汇不匹配就意味着信用受到影响[6]。(2)单词意义的多重性。如果一个单词本身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但在金融英语中也只有一个条目,例如:在日常英语中可以翻译为“列表”,“目录”或者列表中的“清单”,但在金融英语翻译中只是作为“清单”这一个概念。(3)专业词汇的数量。专用名词的词汇数量主要存在于金融英语中,最多的就是相关金融机构的简称,例如:IMF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单词的核心搭配能力。金融英语中有许多的单词具备核心搭配能力,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搭配改变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唯一性。例如:“存款”、“银行”这样的句子通常会在金融领域出现,国产车是在汽车的生产高利息的贷款,涉及贷款的利息,中国市场是一个自控控制市场等。

3.2格式规范性强

(1)公文文体的基本特点是结构标准格式是固定的,并经常出现一些特殊规定,力求词汇和句子结构的清晰,并且要以明确的语言确保表达的严谨性、整洁性和精准性。(2)总体的风格和文体特点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理解商务英语原文的主题与目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必须相对应,在相应的章节中心内容也必须和稳重主体与目的相统一。(3)进行金融英语翻译时,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确保全面和客观地对事实进行陈述,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相关的财务和金融领域采取的措施,以及文章所表现的相关信息等。每天进行定量的英文翻译,确保翻译的风格在语言和结构中准确、一致,确保清楚地表达。

3.3句子缩写单一

(1)英语缩略语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要使用和标准词汇相结合的缩写,以每一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新的词汇,比如:VIP(非常重要的人)指重要人物,有钱人或高级人员。(2)国际贸易的商务英语在句法层面的特征是句长较长,在对长句进行翻译时,首先要理清金融翻译内容的主干,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其次,要找到原始句子的结构,保证句子中心,然后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确保翻译句子的正确性。

3.4避免误译

翻译人员需要有广泛的金融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的翻译术语,保证翻译进行的一致性,现实性。根据背景知识对原句进行支持,直译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在金融英语的使用中非常广泛,大约70%的句子都可以使用直译法,直译中融资领域的英语术语作为独特的单词,在中国有其相应的价值和意义,翻译是单一的,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确保字面翻译,确保翻译的正确性,无歧义,这样才能增强对原文理解,使翻译更加可信。

3.5缩写词的翻译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许多报纸的英语新闻,会为特定工作使用英文单词,通常会使用缩写组织的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国际公认的商业组织名称,这同样增加了商务英语翻译的难度。因为缩写可以有许多不同形式,在金融英语翻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加强缩写词的翻译。4结语总之,对金融英语翻译的原始文本进行准确翻译,是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翻译的关键,如果译者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和英语掌握的知识足够多,对金融英语的风格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就能增强对原文的理解。此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不同翻译技巧,锻炼自己的金融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J].上海翻译,2016(03).[2]王树槐.金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4(02).

[3]汪玉兰.金融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J].金融与经济,2015(05).[4]刘必庆.翻泽教学:务实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泽出版公司,2012.

[5]杨溢.关于英汉经贸翻译的“信”的把握[J].英语广场,2014(3).

篇6

[关键词] 语域理论 金融英语翻译 对等原则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之间的国际金融往来日益频繁和广泛。国际金融活动涉及各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往来及信息交流,更涉及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等国际金融组织对各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提出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参与国际金融活动频率的增加,金融英语(Financial English)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英语翻译就成为国际金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向英语研究者和翻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刘法公教授提出商贸汉英翻译“忠实 (Faithfulness),准确(Exactness), 统一(Consistency)”的六字原则,这对金融英语翻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他指出,“忠实”原则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信息内涵上相等”;“准确”原则是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 做到概念表达确切,物与名所指正确,数码与单位精确”;“统一”原则是指“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术语应始终保持统一,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然而我国金融英语翻译的现状还不尽人意, 主要是由于目前对金融英语翻译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比较分散; 其次,大量的翻译研究者钟情于文学翻译及其理论研究,较少有人涉足适合金融英语翻译的独特原则的探讨; 再加上在金融翻译实践中, 许多译者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及对金融翻译的策略、技巧掌握不够, 导致在金融翻译中出现很多错误。博大精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视角入手,拟从三大情景因素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解析在金融英语翻译中应遵循的对等原则,其内涵应该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上的对等,并以翻译2010年7月IMF对美国的金融系统稳定评估(FSSA)报告为例来阐述对等原则的实际应用。目前,IMF和世界银行正在对我国开展FSAP评估,并将在评估结束后向全世界IMF对我国的FSSA报告。准确地翻译美国FSSA报告有助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了解IMF评估视角,从而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语域理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

在我国翻译界有史以来存在着众多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从支谦提出的“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的翻译方法,到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论,傅雷的“神似”论,鲁迅体现出的“异化”论等,都为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当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理论基础上,翻译研究者们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从西赛罗的“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到多雷的“翻译五原则”,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奈达的“动态对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等。在源远流长、百花齐放的翻译研究进程中,研究者们一直在求索用怎样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笔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对等含义的阐述对于金融英语翻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对等的含义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到翻译领域已有40多年的历史。系统功能学是通过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综合研究而建立起来的, 而且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黄国文教授指出,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在1999至2002年间历经了学术上的研究热潮,其理论兴趣的一大热点就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翻译研究。作为一个体系较为完备的语言学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各分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资源。根据韩礼德的观点, 翻译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 对等在本质上不是形式的对等, 而是语境的对等。由于意义系统受制于语言社会文化语境, 因此, 寻求意义的对等实际上是寻求两种语言情境的对等, 也就是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相同的语境中功能的对等。胡壮麟是我国较早运用韩礼德语言学理论讨论翻译问题的学者之一。他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三大元功能的论述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对等”的内涵作了深入解析:“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翻译的对等关系不能只建立在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基础上; 在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的概念意义对等的同时, 还必须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 以及在表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的对等。在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 因此,笔者认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可以获知在金融英语翻译中为了达到真正的对等,译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应寻求语篇在不同语境下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真正对等。金融英语的译者应考虑到语言的本质特征和语言的语境功能,才能使译入语读者接受到和原语文本对等的含义。

2.从语域理论看金融英语的语域特征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分析翻译现象,然而,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分析金融英语翻译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金融英语翻译涉及众多行业, 贯穿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 其语言词汇丰富多变,句法格式简练严密。笔者认为,正确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来指导金融英语翻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金融英语翻译时,对于翻译金融业务信函、金融报告、国际金融准则和金融监管法规等常见应用文体时, 译者应该知道在译文中如何找到符合目的语的规范译法,并依据语言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完成翻译任务,寻求语境对等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对等。根据语域理论, 决定语言特征的三大情景因素是: 语场(field) 即话语范围, 语旨(tenor) 即话语人关系和语式(mode) 即话语方式。语境的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项改变, 都会引起所交流意义的变化, 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 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语域理论强调语言发生的环境,即语境的作用, 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 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释。就金融英语而言,语场指的是金融交际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和主题;语旨指的是参与金融活动双方为了达到共同期望值而表现出的各种关系;语式指的是金融活动中各种应用文体所采取的语言方式和语篇风格。语域理论兼顾了语言内部的纯语言功能和语言的社会功能,这正是翻译所追求的对等意义所在,对于我们分析金融英语翻译也起着指导作用。

三、金融英语翻译中对等原则的体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归纳总结为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在金融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分析金融英语的语域特征出发,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情景因素来把握原语文本的含义, 准确地表达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正是我们在翻译中所追求的“对等原则”的真正内涵。

1.语场因素中概念意义的对等

语言元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是语言对于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 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场决定的是话语范围。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译者的任务就是让译文读者从翻译中体会到原文语言的宗旨,最大限度地获得寻求与原文概念意义上的对等。译者必须充分了解金融英语语场中词汇的特殊性,选择与其概念意义对等的表达。由于金融活动的范围很广,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因而,金融英语语场的多题材性决定了其在词汇上的特殊性。金融英语的专业词汇都有其特定的、精确的含义。如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宏观审慎监管),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Letter of Guarantee(银行保函),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等等。金融英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词汇与金融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它承载着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笔者试通过FSSA报告中的例子来分析概念意义的对等:

在普通英语中无法查找到“nonperforming”和“arbitrage”两个词语。我们来看在美国FSSA报告中有关nonperforming 和 arbitrage 的用法:

例1:Bank balance sheets remain fragile and capital buffers may still be inadequate in the face of further increases in nonperforming loans.

误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仍然脆弱,面对进一步增加的未履行贷款,资本的缓冲能力可能仍旧不足。

例2:Every effort should be taken to coordinate these efforts internationally,to ensure they encourage a “race to the top” rather than inconsistent approaches that could widen the scope for regulatory arbitrage.

误译:应尽力协调各国,以保证它们鼓励“冲顶赛跑”而不是采取不一致的监管措施,以防止扩大监管货币套利的范围。

在上述两例的翻译中,译者只做到了词义的字面意义对等,并没有寻求nonperforming和arbitrage一词在此金融英语中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译者要正确翻译nonperforming就必须了解金融英语中关于银行贷款等方面的的术语。在金融英语中,nonperforming一词一般与loans或assets等词连用,意思是“不良的”,而不是我们根据词根含义而杜撰出的“未履行的”或“表现不好的”等意思。因此,例1中“nonperforming loans”应译为“不良贷款”。

例2中的arbitrage一词,在普通英语中很难查到,该词在金融英语中主要是指通过同时买卖

证券或者货币,从中赚取利差的行为,一般翻译成“套利”。在此处,该词的意思为,利用各国金融监管的宽严不同,资金从监管严格的国家流向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从而可以在监管教宽松国家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因此,可以直接将regulation arbitrage翻译成“监管套利”,而不能误译成“监管货币套利”。由此可见,译者必须具有金融方面专业知识的概念意义,才能运用自身的经验积累,准确无误的传达源语信息。

2.语旨因素中人际意义的对等

人际功能是表达作者看法、态度、评价以及他与读者和听话者的社会角色关系和交流角色关系。语旨决定的是话语关系,即金融双方的关系是正式关系或其他合作关系。任何参与金融活动的人在交际时都要自觉地和有意识地构造自己的语言, 探求适当的词句, 寻找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和词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而由于金融各方社会地位和关系不同, 交流的态度、目的以及方式不同, 都直接影响到句型和语气。所以,译者应从金融英语语旨的正式性目的出发,准确定位作者与受众的关系,寻求人际意义对等,准确表达作者的角度和态度。笔者以美国FSSA报告的例子来分析:

Given the severity of the crisis and the many weaknesses revealed, bolder action could have been envisaged―but the priority now is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engthen mi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establish clear macro-prudential responsibilities…

误译:既然危机的严重性和金融体系的许多弱点已经暴露,已经考虑到要采取更为大胆的行为,但目前应该做的是确保有效推进以下内容: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和建立宏观审慎职责……

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报告作者(IMF评估团)与报告接受者(美国金融体系监管者)之间的关系,即IMF评估团是以客观第三方的身份表达对如何加强美国金融体系的建议。在翻译时,译者应充分理解双方关系和说话人的语旨所在,将其体现在翻译的内容之中。比如,原文使用“Given” 表条件或假设,实际上是用了一种非常客观的描述方法,没有直接断定“危机的严重性和金融体系的许多弱点”是既成事实,而是一种评估和推断,译者翻译时,应该从IMF视角出发,将“Given” 一词处理成“假定”更恰当。又如从IMF作为评估第三方的说话关系出发,译者应将“the priority now is to……”翻译成“目前可以做的是……”表建议的句式,而避免用“目前应该做的是……”等命令句型,这样才能让该报告的其他读者准确把握该报告作者的第三方建议视角, 从而正确把握翻译的目的及双方关系。实际上,IMF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具有直接领导权,就不可能发号施令。另外,“bolder action could have been envisaged”是典型的金融英语常见被动句式。而在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可以考虑到接受读者的语言习惯,改译成主动句,如“美国已设想采取更大胆的行为。”通过对原文语旨的正确把握,译者才能创造出与原文对等的译文,使译入语读者达到与原文作者之间真正的交流。

3.语式因素中语篇意义的对等

语篇功能指的是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成语篇的功能,“语篇功能是讲话者的语篇构成潜势;它使语言相互关联……语篇功能表示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包括言语环境……”。只有通过语篇功能,篇章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才能表现出来。语篇的概念功能是由小句的及物性和语态等来体现的, 语篇的人际功能是由语气、情态和语调三个语义系统来体现的, 而语篇功能则是由主位系统、信息结构和衔接来体现的。 译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词与词、句与句的简单对等而应该上升到语篇的对等。译者应从语式因素考虑,追求总体语篇风格和文体风格的一致。金融英语篇章结构庄重严谨, 简练明确,专业色彩深厚。就金融英语翻译而言,译者应该选择相应的语篇表达方式,行文格式应地道得体、精确简练,符合金融文体风格,让目的语读者能一目了然这是金融文体。笔者将通过FSSA报告中的一段来来解析语篇意义对等的含义:

The costs of the crisis have been massive, in terms of job and output losses, a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in public debt, and enormously damaging spillover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lpfully, the U.S. policy response was bold and aggressive and has helped restore stability. As a result, most emergency liquidity and guarantee facilities have been wound down, and significant legislative steps are being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system.

译者在理解这样一段金融英语语篇时,要从语式的角度考虑到翻译的目的以及译文所要达到的效果。IMF在这段评估中,首先指出了美国为危机付出的代价的几个方面。在第二个层意思上,通过相应连接词的使用,肯定了美国做出的成绩。最后一个层面的意义指明美国努力的良好结果,并进一步说明了其正在采取的措施。整个语篇句子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内在逻辑关联性极强。这一系列准确严密的表达充分表明了IMF的FSSA报告具有官方性,语言严谨,逻辑性强的语篇特征。IMF在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in terms of”后使用了几个并列结构来表示危机的代价的几个方面,也是对美国金融现状的客观评述。因此,译者在译成汉语时,也要尽量做到与原文在并列结构上的一致。译者在处理“job and output losses”时可以使用增词的技巧,才能达到和后面两个结构在表达上的并列。在语篇衔接上,原文使用了“helpfully”和“as a result”等表示转折、因果和递进等连接词,使整个语篇层次分明。而且,被动句式的使用也使得原文显得客观公正,不涉及人为因素。译者在翻译时,应把握好以上几方面因素,从选择恰当的话语方式出发,力求译文在语篇意义上与原文的对等,可翻译如下:

从就业的降低和产出的下降、公共债务的极度恶化、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溢出效应来看,危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幸运的是,美国所采取的政策是大胆而积极的,并有助于恢复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紧急的流动性和担保措施已逐渐减少,而现在美国正采取重要的立法措施以加强监管体系。

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对IMF的FSSA报告的翻译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金融英语翻译中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因素考虑,把语言的纯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起来,寻求原语与译文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上的对等。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对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的策略等一系列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金融英语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学问, 需要人们根据时展不断进行研究。我们通过语域理论的视角,深入地分析金融英语语域的三个情景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 有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等。对于金融英语翻译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翻译工作者不断的寻求更好的翻译策略,提高金融英语翻译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45-47

[2] 司显柱: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评述[J].外语研究,2007,(4):85

[3]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5):16

[4] Halliday, M.A.K.et al.“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A]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Teaching[C].London:Longman, Green and Co Ltd,1964:123.

[5]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88-189

[6]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7/2000:35

[7][8][9][10][1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United States: Publication of 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Documentation―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Assessment [WE/OL]. 2010-8-29. 省略/external/pubs /ft/scr/2010/cr10247.pdf.2010:5-25

篇7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第143个成员,中国银行业也逐步对外开放,这使得对既懂金融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英语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为满足社会需求,一些高校开设了金融英语课程。 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的金融英语教学,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以英语为手段,彰显职业技能。因此,金融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能力目标的定位。金融英语是ESP的一种,内容涉及金融领域各种理论知识、业务流程,还有大量的专业术语,难度较高。这门跨学科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挑战,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也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1金融英语类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的编排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材选择得正确与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而原版的金融英语类教材大多难度偏大,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财务知识基础。因此,大多数院校选择的都是国内编写的金融英语教材。 目前国内编排的金融英语类教材要么是培养金融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要么是侧重金融知识的介绍。但从整体看,金融英语类教材建设的状况不容乐观。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大部分金融英语类教材都忽视了这门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未能顾及到学科间的知识衔接,重点不突出。 金融理论与业务分离,而且大多数教材都极少涉及金融基本理论和具体实务操作流程。另外,大部分的金融英语教材都缺少配套教材,除了一本教科书,别无其他,也不分精读、泛读,更没有教参和讲义。教材知识结构散乱,知识面不全,对专业术语仅是给出汉语翻译,缺乏详细解释,对课文中的难句、重点句也很少作详细注解,例句不足,练习形式单一。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金融行业出现不少新的术语、概念、理论和业务,但这些新成果却未能及时地反映到金融英语教材中,教材内容陈旧,体现不出金融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还有部分教材主要是选取国外金融类的书籍报刊上的一些原版文章,结果是将金融英语教材变成了“金融报刊文章选读”。 作为ESP的一种,金融英语强调在特定职业、语境中的交际。金融英语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的语言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理想的金融英语类教材内容应满足学生今后特定的工作需求。 金融英语教师应根据职业需求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编写体现职业特色的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就业岗位的需求。 2需求分析理论 通俗地解释,需求就是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差距。我国学者束定芳认为“需求”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则指一些社会机构、如用人单位等的需求。因此,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就必须先确定社会需求,以提供更为适合的行业人才。个人需求则类似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社会需求分析主要指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targetcentredanalysis)。目标情景需求分析(targetcentredanalysis)主要是分析将来的就业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 因此,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指导下,金融英语类教材的编写必须以学生需求和就业岗位需求为基础。 3金融英语教材建设 金融英语属于交叉学科,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语言只是载体,金融知识为核心,它强调的是语言能力与金融知识的结合。因此,金融英语教学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金融基础理论和相关实务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见,金融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因此金融英语类教材的建设也应体现这一目标。 3.1教材内容要能够吸引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主体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的金融英语水平是不能提高的。 因此,教材的编写应以学生为本。要以激发学生的金融英语学习兴趣为重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效果密不可分,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金融英语类教材不仅要具有知识性,还需兼具趣味性。教材的内容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广为人知的案例为金融英语教材的趣味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不妨在教材中插入一些这样的案例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教材内容要全面、系统 教材内容要涵盖重要的金融专业知识。其中包括货币和汇率、银行、金融市场、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与国际货币体系。各章节要做到有机结合,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前面章节的内容要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全面、系统地介绍金融领域的知识。要对专有名词做出明确注释,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了教科书,还应配备参考书、指导书、实验教材和视听教材等。 3.3教材内容编排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材内容必须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金融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尽管金融英语教学也涉及到一些语言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要将英语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因此金融英语的编排要注重实用性。 金融英语属于应用型学科,这就决定了金融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金融英语教材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除了理论介绍之外,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有一些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认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毕业后的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p#分页标题#e# 教材的配套练习部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商务应用能力,摒弃传统的词汇、翻译、阅读等练习形式,紧紧围绕金融活动,编排集听、说、读、写、译技能学习和金融知识学习为一体的实践练习,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为学生提供锻炼交际能力和金融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机会,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将英语语言学科知识和金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金融英语教学还应与金融英语证书考试结合起来。 3.4教材内容要真实,能够体现金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金融英语教材要真实地反映行业的运行模式及活动内容,来自学生将来使用目标语场合真实领域的“原汁原味”的素材,能够满足学生未来使用语言的需求,从而提高金融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 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例如有关信用证的学习,可以添加信用证诈骗案例,运用案例分析和知识剖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选材还要注重前瞻性,以确保跟上时代、社会、语言的发展。注意引入与行业相关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术语。 了解金融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添加新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金融英语是英语语言学和金融学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一门学科,它结合了多门学科的特点,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能够体现这些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相差迥异,过于复杂的内容会增加其学习负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金融英语教材建设应以金融英语应用能力岗位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深入金融领域调查其对金融英语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或是通过对实习后的学生进行调查来了解金融英语的行业需求,从而为金融英语教材的建设准备充分的实践依据。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速,金融市场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多变,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不断地更新,因此,社会对金融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一需求变化,我们必须培养出更多的既懂金融知识又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金融英语教材建设正是这一需求的产物,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金融英语教学内涵,树立正确的金融英语教材建设观,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主线,以学生为本科学地进行金融英语教材建设,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金融英语教材适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此外,我们还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其不断地实践,从而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在金融英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为教学目标服务。

篇8

关键词:高职;金融英语;反思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70-02

作者:张倩,湖南保险职业学院国际保险系教师;湖南,长沙,410114

高职金融英语是高职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有机结合,专业性和实用性突出,旨在培养“金融+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如何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对于改善我国高职金融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综述

反思性教学源于美国著名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于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反思性思维”理念,即“根据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之依据和它们所趋于导致的进一步结论,进行主动的、坚持不懈的、仔细的思考”。

中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理论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将其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这一界定,既诠释了“反思”的本质,又关注了“教学”理论与实践,呼吁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与反思,深入观察和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金融英语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现状

作为语言教学领域的分支学科,金融英语在我国的发展仅仅20余年。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或者金融专业都已开设《金融英语》课程,但教学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不少仍然流于单一的语言教学形式,远未深入金融专业知识的教学层次;对于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为本”缺乏重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金融英语应用能力,更是涉及甚少,无法满足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更谈不上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二)成因分析

探究这一现状的成因,笔者认为: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高职金融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教师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及业务经验,在教学中重“英语”而轻“金融”,往往单纯输入语言知识,忽视专业知识和综合语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金融专业教师的英语技能(特别是口语水平)尚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强化英语技能的训练,语言的交际性和应用性无从体现。

可见,专业知识的欠缺或语言技能的薄弱足以导致教学模式偏离职业标准或岗位需求,无法实现“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明显不符合金融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也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原则和“职业化”导向。

三、反思性教学的可行性

金融英语的性质和高职教育的原则决定了高职金融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金融+英语”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重视实际岗位应用能力训练,实现职业能力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反思性教学以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旨在促进“两个学会”――“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高职金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亟需教师深刻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分析、调整、优化教学行为,将“教”与“学”有效结合,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双赢。

四、反思性教学在高职金融英语中的应用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三方面来反思、分析和优化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旨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

1、目标的反思

金融英语是金融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高职教育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因此,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既不是培养专业语言研究人员,也不是培养以英语为交际工具的通用人才,而是既懂金融又通英语的专业应用人才。

2、目标的明确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加速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代表着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作为高职金融英语的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时代与行业的发展变化,将教学目标建立在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之上,以实用为导向,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相关金融业务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科学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1、内容的反思

现行的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金融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技能”相互孤立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际业务操作”严重脱节的问题,有的把金融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混为一谈,仍然以语言知识的单纯输入为主;有的仅泛泛介绍金融领域的一些常识和术语,很少触及基本理论和具体业务操作;有的甚至干脆撇开金融业务操作。

2、内容的深化

高职英语教育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金融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推行跨学科、综合化、整合化的方法,充分考虑知识的互补性和整体性,使语言知识和能力融会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一方面,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具备从事金融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必备知识(如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相关知识(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等)以及常用工具(如统计学、应用文写作等)。同时,关注金融创新和语言教学领域的发展,及时反映最新成果,并随着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以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必须有相应的优化措施,以适应高职金融英语的教学性质,有力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方法的反思

高职金融英语的教学容易陷入“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模式,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手段落后,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不利于增强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和教学思维的创新。

2、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通过加强互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强化实训等途径来体现高职金融英语的实用价值。

从互动性来看,金融英语的专业性强,不如普通英语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良好氛围,尽可能创造师生互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要求学生报道金融英语新闻;或组织专题讨论会,用英语分析、讨论或辩论金融领域的相关热点。这些形式既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提高专业分析能力,又有助于其在掌握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锻炼语言技能。

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来看,金融英语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若采用传统板书形式,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若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媒介实施教学,则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获得教学资源,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从强化实训来看,既然高职金融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突出“实践”二字,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比如,采用模拟场景的方式,建立“模拟银行”,帮助学生熟悉柜台业务的办理流程及填写各式英文票据等操作;另外,也可以安排学生去银行实习,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学”与“用”的“零距离”,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

综上,反思性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弥补教师专业素质与高职金融英语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可以激励教师通过进修、实习或攻读学位等方式树立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意识,有力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金融+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满足国际化专业人才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Dewey, J.How We Think[M], New York: D.C.Heath and Company, 1933

[2]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J].2000(2)

[3]李云翔.金融英语教学法初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1)

[4]谢芳.金融英语培训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金融与经济,2005.(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