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13 11:06:19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区域金融风险;固定效应模型;敏感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文献述评

2015年10月,总理主持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指出:“要维护金融稳健运行,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近年来,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成为工作的重点。而从金融风险成因来看,已有研究主要从金融体制、金融政策、国际金融等宏观角度以及金融机构、金融部门、金融业务等微观角度展开。

宏观视角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的文献多数认为金融体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动是宏观金融风险的主要成因。如刘尚希、盛夏、Castelnuovo认为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等体制转轨因素的变动,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叠加效应的重要原因[1,2,3]。朱波、卢露则进一步研究了新常态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并指出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两个工具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调控下,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别呈现非对称和资产转换效应[4]。陆磊、杨骏亦指出通货膨胀增加了宏观金融的不稳定性[5]。何德旭和苗文龙、Bolton & Jeanne、Pelizzon & Loriana, et al.等指出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国家债务危机会加剧国际金融周期震荡,增加全球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6,7,8]。

微观视角的研究多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业务的分析入手,指出资产负债比、资本充足率、利率水平、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以及管理机制体制的不健全是微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成因[9,10,11]。项俊波、陈建青等则进一步指出跨业经营、混业经营以及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在促进金融市场创新的同时亦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挑战[12,1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亦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格外关注。如徐立平、张萍、党怀清等指出在新兴金融业态发展的同时,需要防止由于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或产品、以及网络操作技术等诱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14,15]。

从区域视角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宋凌峰、叶永刚则对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公共部门以及企业部门是区域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来源[16]。肖梓光和张东、冯全民和胡松等认为个体金融机构经营失败、地区科技水平差异、信贷管理体制、公众信任危机是区域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17,18]。

通过上述文献分析发现,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文献虽然较多,但绝大部分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文献主要以宏观和微观的国家和部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情况研究却少有设计,而进一步研究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内容则更加稀少。本文认为受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区域性金融创新与发展的不协调、产业结构变动、资源配置失调、地方政府债务的复杂构成等影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因此,不同于单纯的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构建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模型,探索性研究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对敏感性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一)基本假设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定价支持体系的差异,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一个经济独立系统来看,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方面的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政治方面的战争冲突,社会方面的体制变革等。近年来中国的系统性风险呈现区域性特征,基于此,从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看,核心因素包括三个:一是实体经济状况,特别是工业企业盈利状况,该影响因素制约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匹配性;二是金融Y构,金融结构包括部门贷款结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该影响因素制约着融资效率;三是区域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们心理预期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影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实体经济状况、金融结构和预期

金融的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的本质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是随着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相应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状况对金融市场的物质性、基础性影响,决定了其成为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金融结构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不同的影响,金融资产的部门结构,即金融资产在机构部门之间的比例,制约着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的融资方式体现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其效率也具有差异性,所以资产分布结构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影响。行为习惯、对金融风险偏好都差异,这集中体现在预期中,故预期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2: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区域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假设1,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归纳为实体经济、金融结构和预期三个方面。对中国非均质国家而言,不同区域的实体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都具有显著差异性;不同区域的部门结构与产业特征具有密切关系,有些是资金密集型,有些是技术密集型等,不同产业结构对金融需求具有差异性,故其影响机制也具有差异性,故对金融风险影响具有地区差异;不同区域的风险偏好也存在差异和行为也具有差异性,如创新程度高的风险偏好较高,以致引起预期对金融风险影响也具有区域性。

假设3: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呈线性的影响机制

因为涉及的维度包括时间、空间、不同因素、不同因素之间的独立性等,所以各个影响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上,可能存在阶段性差异;在不同空间上,可能存在门槛效应等。就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几个:一是实证影响因素的存在性;二是不同影响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的比较;三是影响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独立性,即独立影响还是通过交互效应影响;四是影响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敏感性。基于研究目标,线性假设会不失一般性,故假设影响机制是线性的。

(二)基于假设的模型设计

根据文章基本假设和数据可获得性的特征,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能够针对区域性问题进行研究,而同时也考虑了在时间维度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可以实现本文的研究目标,故选取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基本形式如下:

式(1)中,PRit表示区域i第t时的金融风险,解释变量EPit为区域i第t时的实体经济景气,衡量经济发展情况;FSit为区域i第t时的金融结构,可用部门结构和融资结构衡量,说明金融资源分配的合理性;MEit为区域i第t时的金融市场预期,反映人们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所持有的态度。

对区域金融风险,本文采用设计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区域金融风险指数,作为本文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对于解释变量,选择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作为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变量;金融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分为部门结构和融资结构,本文选择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为部门结构变量,选择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作为衡量指标融资结构变量;生产者价格反映市场金融行为的显性指标,故选择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预期的指标。通过变量选择,将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模型基本形式具体化为可计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式(2)中,Yit是区域i第t时的金融风险指数,C是常数项,X1it是区域i第t时的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X2it是区域i第t时的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X3it是区域i第t时的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X4it是区域i第t时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是随机干扰项。

(三)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的空间维度限定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级行政区;研究数据的时间维度为2013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敏感性强的特点,故在数据可获取的情况下,时间频率维度选择季度数据。基于此,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影响因素等指标均为2013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的数据。本文所需要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三个基本数据库,一是wind数据库;二是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三是各省(市)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

表1列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中国31个区域的金融风险指数均值为32.29,风险情况较好。在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的指标上,其平均值为0.136,说明工业企业亏损额占工业企业总利润的13.6%,工业企业亏损比较严重,从不同区域的情况来看,区域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如山西省工业企业亏损额远大于工业企业利润,在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已变为负。在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的指标上,其平均值为0.147,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是总贷款规模的14.7%,金融资源用于实体经济的数量远小于贷款的规模,其标准差为0.084,说明该指标在区域之间差异不大。在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的指标上,其平均值为0.33,而上市公司市值主要是股票价值的反映,说明上市公司的股票融资规模是总贷款规模的33%,由于上市公司在中国区域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所以该指标在区域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其平均值为0.946,说明生产持续通缩,企业去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对金融市场也会产生下降预期。

三、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时,本文先利用F检验判断是选择混合效应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再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建立是否需要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由F检验可知,模型在1%的显著水平下均拒绝混合效应的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模型在1%的显著水平下均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为此,本文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控制变量加入的方式,考察各变量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同时,由于本部分主要研究各变量对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而不考虑截距的影响,因此不对截距项进行分析。

(一)基于单因素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根据式(2),以单变量为唯一的解释变量,并进行参数估计,考察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生产者价格指数四个单因素变量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显著性最大,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生产者价格指数系数为-15.46,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金融风险会下降15.46%。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系数为-0.1023,表明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较小,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金融风险会下降0.1023,这说明工业企业亏损越多或工业企业利润越少,反而会降低区域金融风险,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工业亏损越少或工业企业利润越多才会使区域金融风险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背离的情况。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对区域金融风险没有显著影响,也说明了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不能有效代表金融结构。从拟合优度来看,表2中(1)、(2)、(3)、(4)列的拟合优度均偏低,说明本部分单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不能完全解释,假设1中提出的多变量影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现象存在,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证验证。

(二)基于多因素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多因素固定效应模型的基本形式同样如式(2)所示,在具体实验过程中,通过逐渐加入多个影响因素变量且形成不同线性、独立组合的条件下,多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列示了逐渐加入多个影响因素变量条件下多因素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当增加变量时,模型的拟合优度在不断提高,说明各变量均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参数整体的显著性上,表4中第(7)、(9)、(10)列的参数整体上比较显著,且拟合优度较高。而在这三列中均有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说明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有较大程度影响。第(7)列的整体效果优于其它几列,从其参数估计结果来看,仍仅有生产者价格指数通过5%显著性检验,而其它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说明,在多因素独立作用机制下,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均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显著性影响,仅有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金融风险存在显著性影响,其系数为-14.75,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金融风险会下降14.75。

(三)基于交互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上述实证结果说明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各个影响因素对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有独立性影响,也有非独立性影响。从实证结果发现,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显著性影响;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在特殊情况下会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影响程度很低。而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一直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且模型的效果均不理想。另一方面,非独立影响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后可能存在交互效应。从上述模型实证可以看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均为金融结构的相关变量,基于此,考虑部门结构与融资结构的交互效应对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影响。再从理论分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存在系统惯性影响,即当期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下一期的风险状态产生显著作用,故在式(2)的基本模型中,变量做适当调整,对其进行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第(11)列可看出,当将X2*X3作为解释变量时,该模型的拟合优度最高,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均通过显著性,金融结构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结果已有明显改善。从拟合优度来看,表5第(11)列的拟合优度优于表4中的所有模型,可以说明在金融结构的影响因素中,部门结构和融资结构是相互作用来对区域金融风险产生影响。进一步考虑区域金融风险滞后一期对风险值的影响,表5第(12)、(13)、(14)列描述了纳入滞后一期风险指数后,参数估计的变动情况。从结果来看,当滞后一期的金融风险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时,模型的拟合优度有大幅度提高,且滞后一期的金融风险指数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情况受上一期金融风险指数的影响较大。在表5第(12)、(13)、(14)列中,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金融结构仍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从其t值的变化来看,说明其显著性在不断提高。

考虑到金融市场预期会对金融结构产生调节作用而影响区域金融风险,通过反复比较分析,得出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模型为:

模型(3)的整体效果最好,从其结果来看,所有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拟合优度最高为0.2638,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的系数为-0.124,表明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会下降0.124;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预期相互作用的系数为8.648,表明金融结构与金融市场预期共同作用结果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会上升8.648;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系数为-10.89,表明生产者价格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会下降10.89;区域金融风险指数滞后一期的系数为0.49,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其下一时期的金融风险影响程度达到49%。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区域金融风险主要受其自身的影响,区域实体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预期均会对其产生负影响,而金融结构会在金融市鲈て诘挠跋煜露郧域金融风险产生正向影响。

四、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敏感性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变量的系数变动结果

为研究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四个变量的敏感性,进一步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将区域金融风险指数与各变量进行回归,获得各变量的系数变动情况,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显示了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四个变量各自作为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解释变量、以及再在其基础上逐渐增加变量形成双变量、三变量模型时,各影响因素变量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系数变动情况。

(二)影响因素系数变动的敏感性分析

本文进一步通过影响因素的系数变化分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各变量的敏感性。从表5可以看出,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作为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0.102,。当分别加入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时,进行双变量分析时,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的系数越来越靠近0,其系数变化率分别为1.27%,3.25%和21.8%,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最具敏性。在双变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解释变量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进行三变量分析时,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的系数绝对值下降22.78%,变为-0.079,说明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共同作用对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系数产生最大影响。

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作为单个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3.464。当分别加入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时,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的系数越来越靠近0,其系数变化率分别为2.54%,14.26%和86.14%,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最具敏感性。当加入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时,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的系数变化114%,由影响变为正影响,系数变为0.485,说明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共同作用对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系数产生最大影响。

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作为单个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1.974%。当分别加入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时,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的系数越来越靠近0,其系数变化率分别为6.89%、13.63%和95.99%,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生产者价格指数最具敏性。当加入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时,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的系数变化102.99%,由正影响变为负影响,系数变为-0.059,说明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共同作用对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产生最大影响。

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单个解释变量时,其系数为-15.46。当分别加入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作为解释变量时,生产者价格指数系数变化率分别为6.34%、2.26%和0.71%,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的敏感性不大。当加入多个变量时其变化率仍然较小,仅在加入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这一个变量时系数变化最大,系数变为-14.48,说明仅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对生产者价格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无论以哪个指标作为固定变量,只要加入生产者价格指数其系数就会产生较大变化,说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于其它指标,只有与生产者价格指数共同作用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才对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和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比生产者价格指数敏感性程度低。

五、基本结论

文章在基本假设基础上,构建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的模型,并渐进式引入实体经济状况、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预期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各变量的敏感性,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实体经济情况、金融结构以及金融市场预期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构建的单因素、多因素各变量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生产者价格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融资结构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回归结果,说明实体经济状况、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预期三个影响因素中,金融市场预期即生产者价格指数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

第二,实体经济状况、金融结构以及金融市场预期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具有不同的影响路径。根据多次试验结果,最终确定基于交互效应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因素模型,表明金融结构通过部门结构和融资结构的内部交互作用对区域金融风险产生影响,金融市场预期与金融结构相互影响,进而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正向影响,实体经济状况对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直接的负向作用。同时,在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的滞后一期区域金融风险指数变量,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具有惯性特征。

第三,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情况、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预期的敏感程度具有差异性。基于构建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各变量的敏感性分析模型,发现生产者价格变量的加入引起各变量间的系数的较大,表明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敏感性最强;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情况以及金融结构的变动只有在生产价格指数的共同作用下才呈现敏感性,即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工业企业亏损额/工业企业总利润、以及社会融资规模/总贷款与上市公司市值/总贷款比生产者价格指数敏感性程度低。

参考文献:

[1]刘尚希.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J]. 管理世界, 2006(06):10-17.

[2]盛夏.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冲击[J]. 管理世界, 2013(04):174-175.

[3]Castelnuovo E.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A Monte Carlo Experimen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3,32:282-303.

[4]朱波, 卢露. 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1):58-74.

[5]许涤龙, 李正辉. 我国宏观金融风险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S1):14-15.

[6]陆磊, 杨骏. 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J]. 金融研究, 2016(01):1-13.

[7]何德旭, 苗文龙.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11):23-40.

[8]Bolton P., Jeanne O. Sovereign Default Risk and Bank Fragility in Financially Integrated Economies[J]. Imf Economic Review, 2011.

[9]Pelizzon Loriana, Subrahmanyam Marti G., Tomio Davide. Sovereign credit risk, liquidity, and European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Deus ex ma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6.

[10]彭建. 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银行业监管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01):2-6.

[11]王国刚. 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J]. 金融研究, 2015(02):16-22.

[12]Kane EJ. Accelerating Infl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De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Banking Regulati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1,36(2):355-367.

[13]项俊波. 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法律制度的完善[J]. 金融研究, 2005(08):1-9.

[14]陈建青, 王擎, 许韶辉. 金融行业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09):89-100.

[15]徐立平. 网络金融风险的监督模式构建[J]. 管理世界, 2014(11):168-169.

[16]张萍, 党怀清. 互联网金融创新扩散中的策略错配与监管机制[J]. 管理世界, 2015(09):170-171.

[17]宋凌峰, 叶永刚. 中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递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09):172-173.

[18]李成. 区域金融风险控制:中央银行监管系统的轴心[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3(01):21-27.

[19]肖梓光, 张东. 地区科技水平:一个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影响因素[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07):51-55.

[20]冯全民, 胡松. 新常态下县域金融风险累积与防控[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6):65-66.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潇莉信”为你整理了这篇金融中心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金融中心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县金融中心坚持“稳增长”“防风险”的工作总目标,金融工作稳中有进。现就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思路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与亮点

(一)金融工作稳中有进。

一是金融助力复工复产卓有成效。组建“金融服务专家团”,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全方位缓解企业因疫情带来的融资困境,今年以来共线上回访企业1517家,实地走访1014家,累计向806家企业发放贷款16.52亿元。同时大力推进减负降本,让更多企业共享金融红利,截止12月末,共减费让利3839.71万元,惠及企业338家,个体工商户4247户。二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遍地开花。合理优化金融资源, 推动“信易贷”“无还本续贷”等更多优质产品落地生根,将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截止12月末,全县贷款余额突破182亿元,新增3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贷款、制造业企业贷款、信用贷款分别新增18.32亿元、1.27亿元、5.65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新增1.16亿元。三是金融接轨资本市场质效升级。全力贯彻落实省“凤凰行动”计划,健全协调机制,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今年新增股改企业3家,场外市场挂牌3家,成功推动农归巴集团完成境外上市,实现我县上市企业“0”的突破。四是金融良性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开展金融政策宣传,提升各类群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全年累计举办金融风险防范知识宣传活动8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发送宣传短信20万条,为群众答疑解惑600余人次。

二、存在的短板

一是企业上市后备梯队相当缺乏。县内企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符合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少,有上市意愿的企业不多,上市储备资源匮乏。

二是金融产品创新发展难以持续。县级金融机构主经营权不够,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企业融资堵点依然无法有效打通。

三是良性金融生态环境稍显薄弱。现代金融活动线上线下交织,多业态融合,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强,地方金融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 金融生态环境尚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三、2021年工作思路

一是抓好企业上市梯队培育。引导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抢抓资本市场机遇,提升企业自身、扩大规模、做强做大,为企业上市培育和补充后备力量,2021年力争完成企业股改2家;同时进一步梳理全县拟上市企业问题,强化问题解决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为企业上市加足“新”动力。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3

以“实现大变巨变、建设幸福”为主题,以“政府引导、银企互动、合作共赢”为导向,以“金融顾问进百企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项目推进、企业壮大、产业提升”专项行动,拓展银企合作空间,创新资金融通模式,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使全县银企关系更加和谐稳定,金融环境更加健康有序。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范围内优选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120家以上重点企业(附表),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集中推荐,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并通过金融顾问与企业包挂结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一对一”金融业务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综合融资方案,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工作内容

(一)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信誉好、带动力强、有融资需求的重点企业进行登记造册,为银企合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对纳入“金融顾问进百企”活动的企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审议,优先审批。同时,要跟踪做好有融资意向企业的服务工作。

(二)金融顾问的服务内容。金融顾问要认真宣传国家金融政策及本单位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完善基础财会制度、提高信用等级、办理抵押质押、增加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金融顾问每月到企业了解情况不少于1次,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不少于3次,并建立进企业工作日志制度,每月末将本月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及工作建议向本单位汇报。要根据企业在金融业务方面的不同需要,帮助设计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协调本单位或上级单位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三)结对企业的服务协作。结对企业要及时向金融顾问通报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发展策略等方面的情况,按季度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结对企业要自觉接受金融顾问在完善基础财会制度、提高信用等级等方面的指导,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积极参与企业外部信用评级、贷款卡申办与年检工作,为融资创造基础性条件。对金融顾问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由企业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信贷重要条件自行决策。

(四)责任单位的服务要求。人行支行要会同县金融办、发改委、财政局、中小企业局和各金融机构,围绕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国家金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等方面对金融顾问进行业务培训,帮助金融顾问把握相关特定产业发展趋势,提高政策水平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各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人行开展融资知识读本编写,编印企业信贷产品手册,汇总各金融部门融资产品,为企业融资提供指导,增加融资途径,减少融资成本。

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机制,强化协调。建立由县金融办牵头,县人行、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财政局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由分管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调度“金融顾问进百企”工作开展情况,为企业协调解决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金融作用;新型工业化

一、金融发展对工业化的作用的理论研究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实证性研究取得较大的突破,现有研究成果己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金融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一是金融发展导致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二是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三是借助证券市场,调整工业结构并促进高科技工业的发展。

国外学者Bagehot(1873)认为金融因素是促进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关键之一,没有近代意义的金融出现,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将被推迟。Schnmpeter(1912)将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以及金融企业家的出现,归功于商业银行的出现。Hicks(1921)对此也持肯定观点,他认为“技术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的到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7

二、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金融作用的分析

(一)英国工业化中的金融作用

金融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对科技发明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支撑了工业革命的完成。同时,股份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和金融业务的扩展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美国工业化中的金融作用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工业化时期正是美国金融体系发展最为迅速、美国金融结构演进与改善最快的时期。表现如下:

1.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数量的变化。在这一阶段美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数量大量增加。一是金融机构与金融资产数量迅速增长。在1860年,美国金融体制中主要存在七种金融机构,到1910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种类己经增加到12种,商业银行的总数在1863年为1532家,到1914年己经增加到27864家,50年间增长17.2倍,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时期。二是金融机构资产总量规模急剧膨胀。三是股票与债券上市交易的种类与交易量迅速扩大。四是各类银行存款数额迅速提高。

2.金融资产同国民总资产及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与相互关系。金融资产同国民总资产的比例,金融资产同有形资产的比例,和金融资产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从19世纪中期的0.3、0.44、0.49增加到20世纪初的0.43、0.79、0.9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7

3.各种储蓄存款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稳步增长。1850年美国各类银行吸收的各种储蓄存款为3.7亿美元,1900年增加到112.6亿美元,1912年达到235.4亿美元。1912年比1850年增长了6倍。各类存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逐年增加,1850年为11.6%,1912年为18.2%。

4.非银行类在金融机构资产构成中比重上升。美国公司股票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1850年为18.33%,1900年为23.06%,1912年为29.14%,美国的公司股票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重增速很快,一共增长了10.8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增幅达58.97%。

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美国金融发展同其工业化的推进是相适应的。在该阶段,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为其工业化吸收、积累和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拓展了金融流通渠道,尤其是美国证券业的发展、证券交易量的增长,对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功不可没。

(三)德、日两国工业化中的金融作用

在德、日两国的工业发展中,银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的银行与企业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获益,银行不仅极大地促进重要工业部门提高生产率,而且通过支持企业的扩张与战略性投资,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合理化,从而推动大工业的建立与发展。如著名的西门子和AEG企业都是在迅速发展壮大的德意志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促进下形成的。日本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持大企业集团的形成,并且当大企业需要长期资本时,及时予以帮助。从1975到1989年间,日本的多元化融资日益显现,尤其是有价证券、股票、外部债券的占比开始增多,为其工业化进程增加了融资渠道。

三、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发展现状与差距

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金融的发展与我国的工业化有如下差距:

(一)我国金融发展滞后于我国工业化

目前,我国金融的发展与我国工业化的对其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见下图表)。

图1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工业贷款的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不协调,工业贷款各年度增加值不明显,甚至在2000年和2005年出现了负值;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且近几年增速加快。

通过表2可以看出,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工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贡献很大,然而工业贷款只占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中很少的一部分,我国金融对工业的支持作用与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差距甚远。

(二)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

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中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比重过高。2006年底,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3.3%,而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务等非银行业所占比重偏低。这种行业结构使得我国工业化难以获得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必然导致我国固定资产的融资体系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缺少多元化的融资。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依赖于银行贷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三)我国金融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不合理

我国金融中介特别是占主体地位的银行中介,业务结构过于简单和原始,负债业务主要依赖存款,有很大的被动性;中间业务落后,种类少,水平不高;特别是在资产结构中,贷款所占比例仍然过高,并且这还会导致收入结构的不合理。

(四)贷款供给上存在结构性失调

从贷款投向来看,目前在贷款供给上存在结构性失调。土地、医疗和教育产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热点,而一些制造行业的企业较难得到贷款,出现工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相关度不高的问题。

(五)非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足

从贷款对象来看,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资金不足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短期资金供给来看,对个体、私营企业等民营企业的贷款只占总规模很少一部分,与民营经济占我国GDP的较大的比重形成较大反差。如广东省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54亿元,增长15%,占全省GDP的40.5%。但由于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资金趋紧的状况,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四、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金融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滞后于工业化,要积极发挥金融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努力按照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实施积极的融资战略,推进工业化进程。

1.市场化融资战略。政府应运用经济手段来推动企业立足市场,依托自身的竞争力从市场上进行融资:通过培育市场、规范市场,为工业企业投融资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通过间接调控,利用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的导向来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总量和投向结构,以促进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制定指导性、前瞻性和公开性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引导全社会的投资活动。

2.多元化融资战略。走多元化融资的路子,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进一步发育和完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使直接融资逐步发展成为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重要渠道。在股份制改造和股票上市方面,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重点工业项目,努力扩大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要引导上市公司将募股资金投向重点工业项目。二是大力发展票据市场,拓展票据融资。人民银行要采取扩大再贴现规模,组建票据交易中心等政策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一些产供销关系稳定、资信优良的工业企业,通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衔接产销关系,加速资金周转,拓宽融资渠道;三是积极吸引民间资金。要为民间资金投入竞争性工业领域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特别是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参与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四是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质量和效益;五是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收购、兼并本地企业,并以此作招商引资的最现实可行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应积极发展国际通行的投资基金,筹措创业资本。

3.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战略,就是要优化投融资环境,通过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银企配合、综合管理来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秩序。一是各级政府应把整治信用环境作为重点,组织工商、税务、房产、土地、法院等相关部门,对信用环境行综合治理,对因失职为企业逃废债提供方便的职能部门有关责任人和逃废债企业的法人代表从严查处;二是人民银行和银行同业公会要进一步组织金融机构加大对逃废债企业的制裁力度;三是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重点是加快完善银行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并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为优化信用环境和信贷投向提供制度和技术保障。

(二)实行务实的金融信贷对策,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

1.积极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大对工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我国工业发展的潜力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抓住中央加快国企改革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经营思路,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工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同时人民银行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工业信贷投入。

2.改善非国有经济的融资环境和改革金融体制。大力推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尤其我们要重视对非国有经济中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设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并对其贷款规模实行切块管理,同时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建立科学的贷款责任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城市商业银行应以中小企业为信贷服务主体,中央银行应安排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的再贷款、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二是要培育中小企业信用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建立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机构。担保基金应在政府的资助下,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减少行政干预,分散政策性风险。

3.加速信贷结构调整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金融业要利用信贷杠杆继续加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应集中资金优先支持关系经济大局的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和产品,尽快培育工业的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增强工业的竞争力;二是要正确处理防范信贷风险和支持结构调整的关系,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但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工业企业,应立足长远,及时扶持;三是对规范改制重组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促进工业结构加速调整;四是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4.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一是创新经营观念。要树立盈利观念、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服务观念和信用观念;二是创新经营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撤并要有利于增强对工业经济的服务能力,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增强对工业的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综合改革,特别是具体信贷管理制度要有利于调动基层行开拓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创新金融业务和产品。业务、产品创新要走“综合性”、“多功能”的路子,为工业企业提供系列的配套服务。四是创新技术。加快电子化应用步伐,实现金融业务运作的自动化、网络化。

5.加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工业化进程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原创性高科技发展对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原创性高科技的研发属于高风险的事业,没有风险投资的参与,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的介入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尽快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培养一大批合格的风险投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

所以通过实施市场化、多元化、优势企业为依托、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战略,推进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化进程;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培养优秀的风险投资人才,促进科技含量高企业的发展。这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也是我国利用金融作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美国联邦统计局.历史统计资料:从殖民地时代到1970年.华盛顿,1975年.

[2]方光辉,余中东.我国金融产业与工业化进程的互动及其发展战略[J].金融经济,2008(6):第129-130页.

[3]孙刚.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以美国工业化时期为背景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第21-28页.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全会、县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建设情况,积极创新,加强合作,切实为我县中小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做好金融保障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金融服务月”活动,构建我县和谐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机构对扶持、服务我县中小企业及“三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金融行业服务水平。合理整合和配置信贷资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切实为全县中小企业及“三农”排忧解难,着力培育一批优质、诚信、高成长的企业,更好地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重点企业大调研活动

内容:选择有订单、有市场,特别是生产经营正常但暂时遇到困难,资金需求迫切的园区企业、进出口企业及其它中小企业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对象,以走访调研的形式,摸清企业规模、融资意向、信用状况、发展潜力等情况,对企业实行“一企一档”管理。

具体要求:组织联合调研组下企业走访调研,在充分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的基础上,选择10家企业作为试点,对其融资困难进行重点分析。

(二)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

内容:本着“政府搭台、银企受益、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银企对接合作,推介银行、保险等金融创新产品,介绍企业成功融资案例,有针对性的召开专场银企对接会,为企业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合作的平台。

具体要求:各金融机构推介主要金融产品,企业提供融资、理财等方面需求信息。同时各金融机构从融资支持企业中选择2家现场签定融资合作协议。一是各金融机构要确定政府项目、中小企业或新农村建设等信贷支持方向,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融资方案应通过本行创新产品体现本行特色,同时应在授信额度和创新产品上更大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要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将担保公司担保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同时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等担保方式,积极探索“茶园”抵押等新的担保体系建设。

(三)开展百名信贷员下厂入户破解难题活动

内容:为破解企业、“三农”融资难题,携手共度后危机时代,各金融机构要选派业务骨干通过驻厂、驻户方式,深入基层,加强服务,全面了解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为中小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

具体要求:一是充分重视,加强组织。各金融机构派出业务骨干下厂入户,要确保服务覆盖到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农户。二是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全面了解企业现状,并形成规范的走访笔记。三是针对各企业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通过结合本行推出的各项金融产品,充分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方式。

(四)开展金融专员送金融知识进企业活动

内容:为进一步宣传金融政策,提升企业理财观念,促进社会民众对金融行业的了解和理解,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等方式,为企业举办金融业务知识培训及公司理财讲座。

具体要求:各金融机构选派一名业务骨干或专职讲师,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成立金融知识联合宣讲团,相关的宣讲材料和宣传资料上报活动领导小组审核,由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宣讲场次。

(五)开展百企千人评议活动

内容:组织社会群众、企业对各金融机构在办事效率、工作作风、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评议,听取意见建议,促进金融行业更好地发展。

具体要求:从全县各行业中选择5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在银行设置评议箱、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邮寄问卷、电话随机访问等形式开展评议活动。

四、工作步骤和责任单位

(一)准备和发动阶段(7月初至中旬)。

一是建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

二是制定方案,制定并印发《开展“金融服务月”活动的实施方案》。

三是召开“金融服务月”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

(二)调研阶段(7月下旬)。

按照实施方案对县属重点企业融资现状进行走访调研,了解金融服务需求,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责任成员单位:经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三)活动开展阶段(8月份至9月中旬)。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银企对接、破解难题、民主评议等活动,并在实施中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方案,优化工作内容。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人行、银监办

(四)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

对服务月活动进行总结通报,召开总结大会,推广介绍活动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将活动成果转化为今后金融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责任成员单位:金融办

在活动每个阶段结束后由责任成员单位形成书面材料交活动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碰头会,分析小结各阶段工作;活动办公室做好日常联络汇总工作,定期编制《“金融服务月”活动简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确保活动高效进行。

此次“金融服务月”活动是县政府根据当前国内外金融形势和我县经济金融发展情况,顺应新形势、落实新任务、促进新发展而开展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各金融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

(二)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每一个环节,并在活动中注意完善和总结。各阶段的责任单位要认真制定好本阶段相关的配套计划和措施,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执行,确保方案的每一个环节落到实处。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6

(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迈出新步伐

成功争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政策。经积极争取,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批复省两家企业(全部为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截至12月末,共集中境内成员企业22家、境外成员企业14家,国内资金主账户归集资金10多亿美元,并通过国际资金主账户为境内成员公司借入外债4300万美元,进一步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推动企业向区域性或全球功能性总部机构升级发展。

积极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批复》精神,自8月份业务试点正式启动至12月末,试验区内发生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5300万元;104家企业办理双向借贷开户、累计办理双向借款21亿元。试点开展极大地便利昆山地区企业及个人的对台贸易投资结算,为推动两岸产业融合、推进区域性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有效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管理。为落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依托我中支自主开发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监测服务系统”,于9月率先开展政策试点。目前,工业园区共有130余家企业和40余家银行参与试点。试点开展进一步便利区内企业的贸易收付汇,简化金融机构的工作量,通过系统可实现外汇局的总量核查和区内企业的自我核查,降低企业违规风险。

(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信贷投放较快增长。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正确处理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合理资金需求。截至1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6675.52亿元,比年初增加1741.6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总量的24.75%;贷款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分别比南京和无锡多增438.62亿元和1200.29亿元。同时,贷款利率也继续保持省内低位,12月末全市新发放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0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3个百分点。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有效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科贷通”、“”集合信贷等科技金融产品,预计全市全年新增各类科技贷款1128亿元,增长25%,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不断满足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需求,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贷款余额1040亿元,比年初增加260亿元,增长21.8%,同期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480亿元,比年初增加140亿元,增长38.51%;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全面对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升级扩面三年计划”,全市新增小微企业贷款371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20.5%。同时,进一步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青年信用示范户贷款、大学生村官、残疾人扶贫贷款等业务,完善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二次贷款贴息机制,强化对特殊群体和薄弱环节金融的支持,扩大政策受益面。

直接债务融资稳步扩大。直接债务融资业务不断推进,通过有效利用银行间市场资金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首批两支“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行,4家中小企业募集3年期资金3.06亿元。年末全市债务融资工具余额为353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2013年以来,大型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后置换出的信贷规模超过80亿元,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将贷款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

(三)金融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跨上新台阶

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妥推进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工作,组织完成11.8万台POS机的协议换签;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快通工程”建设。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获得突破。不断提升国库服务水平,全省首家实现海关税收收入入库无纸化。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全辖近千台ATM取款机和1800余个银行网点全部实现冠字号码查询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积极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强化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完善投诉咨询处理机制,通过各类平台协调、处理相关咨询和投诉。

金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加大对重点行业风险的监测,适时风险提示。完善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制度,建立法人银行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金融稳定评估系统数据库,内容涵盖辖区15家金融机构的300多项监测指标。完善各类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提升金融风险应急管理和处置水平。全面落实全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工作要求,组织推动昆山市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实现全市金融生态优秀县满堂红。

二、2014年度工作计划

(一)贯彻落实改革方略,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两个试验区跨境人民币试点业务发展,认真总结昆山试验区试点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中新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争取早日启动试点业务。推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行试点企业扩大试点业务品种和规模,积极培育有条件企业争取获得国家外汇局第二批试点。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内容,依托现有系统,在银企两端搭建网银服务平台,提高区内企业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并择机拓展资本项下业务功能。

(二)科学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深入领会稳健的货币政策核心内涵,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总量平稳适度增长。强化对法人金融机构的调控管理,探索法人金融机构落实宏观审慎要求的成效评估。有效推动普惠金融的良性发展,做好金融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科技、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服务工作。继续推进“债务融资工具三年千亿计划”,确保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在全省位次不变,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7

一、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

上周三,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次问题,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2.2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6.89亿元,增长33.2%,工业效益考核得分258.47分,增幅和得分均列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47.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0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6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性投入144.13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今收入4819元,分别增长9%和14.1%。但是,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企业较少、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集约利用不够等情况依然存在。

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双双保持稳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7.79亿元,比年初增加89.32亿元,同比多增3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8.37亿元,比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概括起来,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66.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11.2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96%,余额同比增长17.7%,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2.94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5.3%,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

二是银政、银企合作成效明显。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了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机制,在此框架内互通银行与经济主管部门、企业之间的政策信息,协调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降低了经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金融运行效率,银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上半年,除政府主办的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外,各金融机构自主举办各类银企洽谈会14次,签约企业143家,签约金额25.55亿元。同时,银政、银企合作在有效引导信贷投向、拉动贷款总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2%,与之相适应,全市新增工业企业贷款29.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4.6%。

三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氛围有所增强,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较多,在信贷准入上有所倾斜,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差别化授权管理特征更加明显。如:市农发行开办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市工行扩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转授权限,并推出微型企业贷款业务,对微型企业贷款无需评级和授信;市农行积极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支持小企业发展;市中行对于原来须纳入公司授信的由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小企业法人,纳入个人投资经营贷款范围;市建行推出“速贷通”和“成长贷款”等新的信贷品种;市交行推出“展业通”,并积极向上争取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审批权限;市商行推出“小企业特定抵(质)押物全额抵(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市农村合作机构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金融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家把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列为重点工作,措施之一就是切实把好信贷闸门,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采取综合措施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着力优化贷款结构。浙江省年初计划今年发放贷款规模是2300亿元,上半年已经发放了2500亿元。我市上半年发放贷款已经达到年度计划的96%。综合分析预测,下半年信贷资金将是很紧张的。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保证全市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制约的因素。作为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平台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在多方协作配合下,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下面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有关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要求,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加强培育,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明确对担保机构及基层金融机构开展担保机构贷款担保业务进行奖励,引导银行与担保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到6月末,全市已有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39亿元,累计为3323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开展担保业务7413笔,担保总额31.21亿元。

二是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带动作用方面有所突破。去年,借全省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的东风,政府承诺,一市三县财政按1:1配套,积极申请实施试点,开创了“政府补偿银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先例。贷款风险补偿作为一种间接扶持办法,弥补了以往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在扶持企业范围上的局限性,更能发挥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审核,省市县三级财政实际支出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79.6万元,带动市工行、市农行银行贷款增量达到17993万元。

三是在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近几年,通过“金融服务创新年”、“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程”、“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创建先进银行”等活动的开展,全市金融部门在创新融资工具、改进信贷方式和打造中小企业个性化信贷产品的同时,积极运用开户、结算、结售汇、理财投资、信息咨询等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相继进行了调整,在信贷投向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不只盯在基础设施建设或少数几家大企业上,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部分权限下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17.58亿元,比年初新增39.78亿元。

对中小企业贷款,省政府在7月18日的全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暨中小企业贷款推进会上作了明确部署和要求,会上下发了《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省、市会议和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总结经验,创新破难,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关于下半年金融工作

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后,新一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全面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既要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围绕湖州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率先崛起的要求,主动适应政策带来的变化,把目前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稳定政策,保持增长,着力促进经济金融稳健发展。稳定的信贷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必须保持贷款的平稳增长,避免信贷运行的“大起大落”而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

一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之一主要是抑制贷款投放偏快势头,确保信贷总量增长适度和均衡投放,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各金融单位在坚决贯彻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强监测分析和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特别要关注企业资金链情况,准确、及时进行调控效果反映,提供政策建议。

二要合理把握贷款节奏。按照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合理把握贷款节奏。防止“急刹车”。各金融单位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坚持“有保有压”,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合理调整信贷投放节奏,保证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确保信贷有效增长。

(二)创新机制,部门协作,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部门协作,在近几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职能和作用,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

一要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今年省政府对补偿政策做了调整,实施风险补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范围扩大到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衔接,保证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年底,市政府将加强考核,兑现补偿。

二要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现行宏观调控背景下,各金融单位更加要把握好资金投放的力度,防止出现信贷资金一旦紧缩就先压缩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信贷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小企业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扩大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范围,努力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

三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单位要继续加强和改进资金结算、委托咨询等其他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突破贷款、票据等现有金融产品的局限,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上市、招商、发债、信托等多种融资手段,调整融资结构,扩大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核算机制,改进结算方式,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情况,相互支持。通过部门联动,积极向银行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帮助解决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着力确保全市金融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要高度重视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过快、下半年信贷投放一旦紧缩而带来金融风险加大的问题,加强预警预测,加大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

一是银行要加大对贷款企业的监管。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与企业投资一样,同样讲求效益和风险。各金融单位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不良信息要及时报告,特别是放贷后要及时监测资金的流向,加强贷后跟踪服务,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是银监部门要加大对银行机构的监管。上半年贷款增长偏快,既有投资拉动和企业资金占用增加方面的因素,也有银行放贷意愿增强方面的因素。因此,银监部门要严密关注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加强贷款流向监管,防范和控制违规贷款的发放。

三是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管理。各级政府既要大力关心支持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又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坚决防范风险。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地方性金融机构保持健康发展,确保地方金融安全。

金融企业工作总结篇8

上周三,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次问题,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2.2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6.89亿元,增长33.2%,工业效益考核得分258.47分,增幅和得分均列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47.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0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6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性投入144.13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今收入4819元,分别增长9%和14.1%。但是,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企业较少、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集约利用不够等情况依然存在。

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双双保持稳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7.79亿元,比年初增加89.32亿元,同比多增3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8.37亿元,比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概括起来,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66.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11.2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96%,余额同比增长17.7%,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2.94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5.3%,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

二是银政、银企合作成效明显。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了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机制,在此框架内互通银行与经济主管部门、企业之间的政策信息,协调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降低了经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金融运行效率,银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上半年,除政府主办的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外,各金融机构自主举办各类银企洽谈会14次,签约企业143家,签约金额25.55亿元。同时,银政、银企合作在有效引导信贷投向、拉动贷款总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2%,与之相适应,全市新增工业企业贷款29.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4.6%。

三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氛围有所增强,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较多,在信贷准入上有所倾斜,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差别化授权管理特征更加明显。如:市农发行开办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市工行扩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转授权限,并推出微型企业贷款业务,对微型企业贷款无需评级和授信;市农行积极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支持小企业发展;市中行对于原来须纳入公司授信的由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小企业法人,纳入个人投资经营贷款范围;市建行推出“速贷通”和“成长贷款”等新的信贷品种;市交行推出“展业通”,并积极向上争取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审批权限;市商行推出“小企业特定抵(质)押物全额抵(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市农村合作机构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金融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家把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列为重点工作,措施之一就是切实把好信贷闸门,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采取综合措施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着力优化贷款结构。浙江省年初计划今年发放贷款规模是2300亿元,上半年已经发放了2500亿元。我市上半年发放贷款已经达到年度计划的96%。综合分析预测,下半年信贷资金将是很紧张的。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保证全市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制约的因素。作为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平台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在多方协作配合下,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下面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有关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要求,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加强培育,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明确对担保机构及基层金融机构开展担保机构贷款担保业务进行奖励,引导银行与担保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到6月末,全市已有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39亿元,累计为3323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开展担保业务7413笔,担保总额31.21亿元。

二是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带动作用方面有所突破。去年,借全省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的东风,政府承诺,一市三县财政按1:1配套,积极申请实施试点,开创了“政府补偿银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先例。贷款风险补偿作为一种间接扶持办法,弥补了以往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在扶持企业范围上的局限性,更能发挥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审核,省市县三级财政实际支出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79.6万元,带动市工行、市农行银行贷款增量达到17993万元。

三是在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近几年,通过“金融服务创新年”、“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程”、“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创建先进银行”等活动的开展,全市金融部门在创新融资工具、改进信贷方式和打造中小企业个性化信贷产品的同时,积极运用开户、结算、结售汇、理财投资、信息咨询等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相继进行了调整,在信贷投向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不只盯在基础设施建设或少数几家大企业上,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部分权限下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17.58亿元,比年初新增39.78亿元。

对中小企业贷款,省政府在7月18日的全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暨中小企业贷款推进会上作了明确部署和要求,会上下发了《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省、市会议和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总结经验,创新破难,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关于下半年金融工作

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后,新一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全面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既要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围绕**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率先崛起的要求,主动适应政策带来的变化,把目前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稳定政策,保持增长,着力促进经济金融稳健发展。稳定的信贷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必须保持贷款的平稳增长,避免信贷运行的“大起大落”而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

一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之一主要是抑制贷款投放偏快势头,确保信贷总量增长适度和均衡投放,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各金融单位在坚决贯彻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强监测分析和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特别要关注企业资金链情况,准确、及时进行调控效果反映,提供政策建议。

二要合理把握贷款节奏。按照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合理把握贷款节奏。防止“急刹车”。各金融单位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坚持“有保有压”,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合理调整信贷投放节奏,保证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确保信贷有效增长。

(二)创新机制,部门协作,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部门协作,在近几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职能和作用,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

一要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今年省政府对补偿政策做了调整,实施风险补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范围扩大到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衔接,保证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年底,市政府将加强考核,兑现补偿。

二要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现行宏观调控背景下,各金融单位更加要把握好资金投放的力度,防止出现信贷资金一旦紧缩就先压缩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信贷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小企业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扩大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范围,努力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

三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单位要继续加强和改进资金结算、委托咨询等其他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突破贷款、票据等现有金融产品的局限,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上市、招商、发债、信托等多种融资手段,调整融资结构,扩大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核算机制,改进结算方式,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情况,相互支持。通过部门联动,积极向银行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帮助解决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着力确保全市金融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要高度重视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过快、下半年信贷投放一旦紧缩而带来金融风险加大的问题,加强预警预测,加大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

一是银行要加大对贷款企业的监管。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与企业投资一样,同样讲求效益和风险。各金融单位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不良信息要及时报告,特别是放贷后要及时监测资金的流向,加强贷后跟踪服务,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推荐期刊